第16章 一種态度(6)
關燈
小
中
大
”究竟是怎麼回事,實際與抽象相去多遠,明白較多後,再又不怕失敗來寫各式各樣文章,換言之,即好好地有計劃地來使用這個短促生命(你不用也是留不住的)!永遠不灰心,永遠充滿熱情去生活、讀書、寫作。
三五年後一成習慣,你就會從這個習慣看出自己生命的力量,對生存自信心工作自信心增加了不少,所等待的便隻是用成績去和社會對面和曆史對面了。
這也是一種戰争!因為說來容易,作來并不十分容易的。
說不定步步都會有障礙,要通過多少人生辛酸,慢慢地修正自己弱點,培養那個忍受力、适應力,以及腦子的張力(為哀樂得失而不可免的興奮與挫折)!且慢慢讓“時間”取去你那點青春生命之火。
經過這個試驗,于是你成熟了,情感比較穩定了,腦子可以自由運用,一支筆更容易為腦子而運用了,你會在寫作上得到另外一種快樂,一點信心,即如何用人事為題目,來寫二十世紀新的經典的快樂和信心。
你将自然而然超越了普通人習慣的心與眼,來認識一切現象,解釋一切現象,而且在作品中注入一點什麼,或者是對人生的悲憫,或者是人生的夢。
總而言之,你的作品可能慢慢地成為讀者的經典,不拘用的是娛樂方式或教育方式,都能使他人生命“深”一點,也可能使他人生存“強”一點。
引起他的煩亂,不安于“當前”,對“未來”有所傾心,教育他“向上”“向前”“向不可知”注意,煽起他重新做人的興趣和勇氣。
能夠如此或如彼,總不會使一個讀者因此而堕落的!寫戀愛寫戰争,寫他人或你自己,内容盡管不同,卻将發生同一影響,引帶此一時或彼一時讀者體會到生命更莊嚴的意義,即“神在生命本體中”。
兩千年來經典的形式,多用格言來表現抽象原則。
這些經典或已失去了意義,或已不合運用。
明日的新的經典,既為人而預備,很可能是用“人事”來作說明的。
這種文學觀如果在當前别人看來是“笑話”,在一個作者,卻應當将它當成一種“信仰”。
你自己不缺少這種信仰,才可望将作品浸透讀者的情感,使讀者得到另外一種信仰,“一切奇迹都出于神,這由于我們過去的無知,新的奇迹出于人,國家重造社會重造全在乎人的意志。
” 三十一年六月三日 §§§第12節青島遊記 (做人素樸不改和童心永在的生存态度。
) 我到了青島,和卅年前初來時情形一樣,青島依舊綠而靜。
微風吹拂中面前大海在微微蕩動,焦紅山石間大片綠樹也在微微蕩動,一切給我的印象依舊是綠而靜。
我說的自然隻限于自然景物。
這并不使我驚奇,卻引起我深思。
回複到三十年前面臨大海對生命存在意義及如何使用長時期的深思,和這一片土地上人民過去半世紀所受苦難屈辱今昔對照而深思。
近五十年中國社會人事變化之大,是曆史上空前少有的。
青島發展更經曆近半世紀中華民族由酣然沉睡到覺醒奮起反帝鬥争艱苦曆史的全程。
青島的變化是迅速而劇烈的,青島動蕩的幅度比中國任何一個都市其實都大得多。
我想且先從個人對于這裡自然景物所體會到部分寫下去,看看這個綠而靜的海濱山島,給我的究竟是些什麼。
初初來到這個地方,我住在山東大學和第一公園之間福山路轉角一所房子裡,小院中有一大叢珍珠梅開得正十分茂盛。
從本文初作于一九六一年八月,完成于作者從青島回京以後。
樓上窗口望出去,即有一片不同層次的明綠逼近眼底;近處是樹木,稍遠是大海,更遠是天雲,幾乎全是綠色。
因此卅年來在我記憶和感情中,總忘不了這一樹白花和一片明綠。
其時公園中加拿大種小葉楊正長日翻動着小小銀白葉片,到處有劍蘭一簇簇白花,從濃綠劍形葉片中聳起,棣棠花小而黃,更加顯得十分妩媚親人。
園林管理處正在計劃開辟幾條新路供遊人散步,準備夾路分别栽種不同花木幼苗,計有海棠、紫薇、銀杏、臘梅、木槿、迎春、紫藤……新掘好的土坑充滿了一種泥土和腐葉混合的香味。
三五年後一成習慣,你就會從這個習慣看出自己生命的力量,對生存自信心工作自信心增加了不少,所等待的便隻是用成績去和社會對面和曆史對面了。
這也是一種戰争!因為說來容易,作來并不十分容易的。
說不定步步都會有障礙,要通過多少人生辛酸,慢慢地修正自己弱點,培養那個忍受力、适應力,以及腦子的張力(為哀樂得失而不可免的興奮與挫折)!且慢慢讓“時間”取去你那點青春生命之火。
經過這個試驗,于是你成熟了,情感比較穩定了,腦子可以自由運用,一支筆更容易為腦子而運用了,你會在寫作上得到另外一種快樂,一點信心,即如何用人事為題目,來寫二十世紀新的經典的快樂和信心。
你将自然而然超越了普通人習慣的心與眼,來認識一切現象,解釋一切現象,而且在作品中注入一點什麼,或者是對人生的悲憫,或者是人生的夢。
總而言之,你的作品可能慢慢地成為讀者的經典,不拘用的是娛樂方式或教育方式,都能使他人生命“深”一點,也可能使他人生存“強”一點。
引起他的煩亂,不安于“當前”,對“未來”有所傾心,教育他“向上”“向前”“向不可知”注意,煽起他重新做人的興趣和勇氣。
能夠如此或如彼,總不會使一個讀者因此而堕落的!寫戀愛寫戰争,寫他人或你自己,内容盡管不同,卻将發生同一影響,引帶此一時或彼一時讀者體會到生命更莊嚴的意義,即“神在生命本體中”。
兩千年來經典的形式,多用格言來表現抽象原則。
這些經典或已失去了意義,或已不合運用。
明日的新的經典,既為人而預備,很可能是用“人事”來作說明的。
這種文學觀如果在當前别人看來是“笑話”,在一個作者,卻應當将它當成一種“信仰”。
你自己不缺少這種信仰,才可望将作品浸透讀者的情感,使讀者得到另外一種信仰,“一切奇迹都出于神,這由于我們過去的無知,新的奇迹出于人,國家重造社會重造全在乎人的意志。
” 三十一年六月三日 §§§第12節青島遊記 (做人素樸不改和童心永在的生存态度。
) 我到了青島,和卅年前初來時情形一樣,青島依舊綠而靜。
微風吹拂中面前大海在微微蕩動,焦紅山石間大片綠樹也在微微蕩動,一切給我的印象依舊是綠而靜。
我說的自然隻限于自然景物。
這并不使我驚奇,卻引起我深思。
回複到三十年前面臨大海對生命存在意義及如何使用長時期的深思,和這一片土地上人民過去半世紀所受苦難屈辱今昔對照而深思。
近五十年中國社會人事變化之大,是曆史上空前少有的。
青島發展更經曆近半世紀中華民族由酣然沉睡到覺醒奮起反帝鬥争艱苦曆史的全程。
青島的變化是迅速而劇烈的,青島動蕩的幅度比中國任何一個都市其實都大得多。
我想且先從個人對于這裡自然景物所體會到部分寫下去,看看這個綠而靜的海濱山島,給我的究竟是些什麼。
初初來到這個地方,我住在山東大學和第一公園之間福山路轉角一所房子裡,小院中有一大叢珍珠梅開得正十分茂盛。
從本文初作于一九六一年八月,完成于作者從青島回京以後。
樓上窗口望出去,即有一片不同層次的明綠逼近眼底;近處是樹木,稍遠是大海,更遠是天雲,幾乎全是綠色。
因此卅年來在我記憶和感情中,總忘不了這一樹白花和一片明綠。
其時公園中加拿大種小葉楊正長日翻動着小小銀白葉片,到處有劍蘭一簇簇白花,從濃綠劍形葉片中聳起,棣棠花小而黃,更加顯得十分妩媚親人。
園林管理處正在計劃開辟幾條新路供遊人散步,準備夾路分别栽種不同花木幼苗,計有海棠、紫薇、銀杏、臘梅、木槿、迎春、紫藤……新掘好的土坑充滿了一種泥土和腐葉混合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