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涓生的手記
關燈
小
中
大
些恐怖的神色。
我知道我近來的超過她的冷漠,已經引起她的憂疑來,隻得也勉力談笑,想給她一點慰藉。
然而我的笑貌一上臉,我的話一出口,卻即刻變為空虛,這空虛又即刻發生反響,回向我的耳目裡,給我一個難堪的惡毒的冷嘲。
子君似乎也覺得的,從此便失掉了她往常的麻木似的鎮靜,雖然竭力掩飾,總還是時時露出憂疑的神色來,但對我卻溫和得多了。
我要明告她,但我還沒有敢,當決心要說的時候,看見她孩子一般的眼色,就使我隻得暫且改作勉強的歡容。
但是這又即刻來冷嘲我,并使我失卻那冷漠的鎮靜。
她從此又開始了往事的溫習和新的考驗,逼我做出許多虛僞的溫存的答案來,将溫存示給她,虛僞的草稿便寫在自己的心上。
我的心漸被這些草稿填滿了,常覺得難于呼吸。
我在苦惱中常常想,說真實自然須有極大的勇氣的;假如沒有這勇氣,而苟安于虛僞,那也便是不能開辟新的生路的人。
不獨不是這個,連這人也未嘗有!子君有怨色,在早晨,極冷的早晨,這是從未見過的,但也許是從我看來的怨色。
我那時冷冷地氣憤和暗笑了;她所磨練的思想和豁達無畏的言論,到底也還是一個空虛,而對于這空虛卻并未自覺。
她早已什麼書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倘使隻知道捶着一個人的衣角,那便是雖戰士也難于戰鬥,隻得一同滅亡。
我覺得新的希望就隻在我們的分離;她應該決然舍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責,忏悔了。
幸而是早晨,時間正多,我可以說我的真實。
我們的新的道路的開辟,便在這一遭。
我和她閑談,故意地引起我們的往事,提到文藝,于是涉及外國的文人,文人的作品:《諾拉》,《海的女人》。
稱揚諾拉的果決……。
也還是去年在會館的破屋裡講過的那些話,但現在已經變成空虛,從我的嘴傳入自己的耳中,時時疑心有一個隐形的壞孩子,在背後惡意地刻毒地學舌。
她還是點頭答應着傾聽,後來沉默了。
我也就斷續地說完了我的話,連餘音都消失在虛空中了。
“是的。
”她又沉默了一會,說,“但是,……涓生,我覺得你近來很兩樣了。
可是的?你,——你老實告訴我。
” 我覺得這似乎給了我當頭一擊,但也立即定了神,說出我的意見和主張來:新的路的開辟,新的生活的再造,為的是免得一同滅亡。
臨末,我用了十分的決心,加上這幾句話—— “……況且你已經可以無須顧慮,勇往直前了。
你要我老實說;是的,人是不該虛僞的。
我老實說罷:因為,因為我已經不愛你了!但這于你倒好得多,因為你更可以毫無挂念地做事……。
” 我同時豫期着大的變故的到來,然而隻有沉默。
她臉色陡然變成灰黃,死了似的;瞬間便又蘇生,眼裡也發了稚氣的閃閃的光澤。
這眼光射向四處,正如孩子在饑渴中尋求着慈愛的母親,但隻在空中尋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
我不能看下去了,幸而是早晨,我冒着寒風徑奔通俗圖書館。
在那裡看見《自由之友》,我的小品文都登出了。
這使我一驚,仿佛得了一點生氣。
我想,生活的路還很多,——但是,現在這樣也還是不行的。
我開始去訪問久已不相聞問的熟人,但這也不過一兩次;他們的屋子自然是暖和的,我在骨髓中卻覺得寒冽。
夜間,便蜷伏在比冰還冷的冷屋中。
冰的針刺着我的靈魂,使我永遠苦于麻木的疼痛。
生活的路還很多,我也還沒有忘卻翅子的扇動,我想。
——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責,忏悔了。
在通俗圖書館裡往往瞥見一閃的光明,新的生路橫在前面。
她勇猛地覺悟了,毅然走出這冰冷的家,而且,——毫無怨恨的神色。
我便輕如行雲,漂浮空際,上有蔚藍的天,下是深山大海,廣廈高樓,戰場,摩托車,洋場,公館,晴明的鬧市,黑暗的夜……。
而且,真的,我豫感得這新生面便要來到了。
我們總算度過了極難忍受的冬天,這北京的冬天;就如蜻蜒落在惡作劇的壞孩子的手裡一般,被系着細線,盡情玩弄,虐待,雖然幸而沒有送掉性命,結果也還是躺在地上,隻争着一個遲早之間。
寫給《自由之友》的總編輯已經有三封信,這才得到回信,信封裡隻有兩張書券:兩角的和三角的。
我卻單是催,就用了九分的郵票,一天的饑餓,又都白挨給于己一無所得的空虛了。
然而覺得要來的事,卻終于來到了。
這是冬春之交的事,風已沒有這麼冷,我也更久地在外面徘徊;待到回家,大概已經昏黑。
就在這樣一個昏黑的晚上,我照常沒精打采地回來,一看見寓所的門,也照常更加喪氣,使腳步放得更緩。
但終于走進自己的屋子裡了,沒有燈火;摸火柴點起來時,是異樣的寂寞和空虛! 正在錯愕中,官太太便到窗外來叫我出去。
“今天子君的父親來到這裡,将她接回去了。
”她很簡單地說。
這似乎又不是意料中的事,我便如腦後受了一擊,無言地站着。
“她去了麼?”過了些時,我隻問出這樣一句話。
“她去了。
” “她,——她可說什麼?” “沒說什麼。
單是托我見你回來時告訴你,說她去了。
” 我不信;但是屋子裡是異樣的寂寞和空虛。
我遍看各處,尋覓子君;隻見幾件破舊而黯淡的家具,都顯得極其清疏,在證明着它們毫無隐匿一人一物的能力。
我轉念尋信或她留下的字迹,也沒有;隻是鹽和幹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卻聚集在一處了,旁邊還有幾十枚銅元。
這是我們兩人生活材料的全副,現在她就鄭重地将這留給我一個人,在不言中,教我借此去維持較久的生活。
我似乎被周圍所排擠,奔到院子中間,有昏黑在我的周圍;正屋的紙窗上映出明亮的燈光,他們正
我知道我近來的超過她的冷漠,已經引起她的憂疑來,隻得也勉力談笑,想給她一點慰藉。
然而我的笑貌一上臉,我的話一出口,卻即刻變為空虛,這空虛又即刻發生反響,回向我的耳目裡,給我一個難堪的惡毒的冷嘲。
子君似乎也覺得的,從此便失掉了她往常的麻木似的鎮靜,雖然竭力掩飾,總還是時時露出憂疑的神色來,但對我卻溫和得多了。
我要明告她,但我還沒有敢,當決心要說的時候,看見她孩子一般的眼色,就使我隻得暫且改作勉強的歡容。
但是這又即刻來冷嘲我,并使我失卻那冷漠的鎮靜。
她從此又開始了往事的溫習和新的考驗,逼我做出許多虛僞的溫存的答案來,将溫存示給她,虛僞的草稿便寫在自己的心上。
我的心漸被這些草稿填滿了,常覺得難于呼吸。
我在苦惱中常常想,說真實自然須有極大的勇氣的;假如沒有這勇氣,而苟安于虛僞,那也便是不能開辟新的生路的人。
不獨不是這個,連這人也未嘗有!子君有怨色,在早晨,極冷的早晨,這是從未見過的,但也許是從我看來的怨色。
我那時冷冷地氣憤和暗笑了;她所磨練的思想和豁達無畏的言論,到底也還是一個空虛,而對于這空虛卻并未自覺。
她早已什麼書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倘使隻知道捶着一個人的衣角,那便是雖戰士也難于戰鬥,隻得一同滅亡。
我覺得新的希望就隻在我們的分離;她應該決然舍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責,忏悔了。
幸而是早晨,時間正多,我可以說我的真實。
我們的新的道路的開辟,便在這一遭。
我和她閑談,故意地引起我們的往事,提到文藝,于是涉及外國的文人,文人的作品:《諾拉》,《海的女人》。
稱揚諾拉的果決……。
也還是去年在會館的破屋裡講過的那些話,但現在已經變成空虛,從我的嘴傳入自己的耳中,時時疑心有一個隐形的壞孩子,在背後惡意地刻毒地學舌。
她還是點頭答應着傾聽,後來沉默了。
我也就斷續地說完了我的話,連餘音都消失在虛空中了。
“是的。
”她又沉默了一會,說,“但是,……涓生,我覺得你近來很兩樣了。
可是的?你,——你老實告訴我。
” 我覺得這似乎給了我當頭一擊,但也立即定了神,說出我的意見和主張來:新的路的開辟,新的生活的再造,為的是免得一同滅亡。
臨末,我用了十分的決心,加上這幾句話—— “……況且你已經可以無須顧慮,勇往直前了。
你要我老實說;是的,人是不該虛僞的。
我老實說罷:因為,因為我已經不愛你了!但這于你倒好得多,因為你更可以毫無挂念地做事……。
” 我同時豫期着大的變故的到來,然而隻有沉默。
她臉色陡然變成灰黃,死了似的;瞬間便又蘇生,眼裡也發了稚氣的閃閃的光澤。
這眼光射向四處,正如孩子在饑渴中尋求着慈愛的母親,但隻在空中尋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
我不能看下去了,幸而是早晨,我冒着寒風徑奔通俗圖書館。
在那裡看見《自由之友》,我的小品文都登出了。
這使我一驚,仿佛得了一點生氣。
我想,生活的路還很多,——但是,現在這樣也還是不行的。
我開始去訪問久已不相聞問的熟人,但這也不過一兩次;他們的屋子自然是暖和的,我在骨髓中卻覺得寒冽。
夜間,便蜷伏在比冰還冷的冷屋中。
冰的針刺着我的靈魂,使我永遠苦于麻木的疼痛。
生活的路還很多,我也還沒有忘卻翅子的扇動,我想。
——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責,忏悔了。
在通俗圖書館裡往往瞥見一閃的光明,新的生路橫在前面。
她勇猛地覺悟了,毅然走出這冰冷的家,而且,——毫無怨恨的神色。
我便輕如行雲,漂浮空際,上有蔚藍的天,下是深山大海,廣廈高樓,戰場,摩托車,洋場,公館,晴明的鬧市,黑暗的夜……。
而且,真的,我豫感得這新生面便要來到了。
我們總算度過了極難忍受的冬天,這北京的冬天;就如蜻蜒落在惡作劇的壞孩子的手裡一般,被系着細線,盡情玩弄,虐待,雖然幸而沒有送掉性命,結果也還是躺在地上,隻争着一個遲早之間。
寫給《自由之友》的總編輯已經有三封信,這才得到回信,信封裡隻有兩張書券:兩角的和三角的。
我卻單是催,就用了九分的郵票,一天的饑餓,又都白挨給于己一無所得的空虛了。
然而覺得要來的事,卻終于來到了。
這是冬春之交的事,風已沒有這麼冷,我也更久地在外面徘徊;待到回家,大概已經昏黑。
就在這樣一個昏黑的晚上,我照常沒精打采地回來,一看見寓所的門,也照常更加喪氣,使腳步放得更緩。
但終于走進自己的屋子裡了,沒有燈火;摸火柴點起來時,是異樣的寂寞和空虛! 正在錯愕中,官太太便到窗外來叫我出去。
“今天子君的父親來到這裡,将她接回去了。
”她很簡單地說。
這似乎又不是意料中的事,我便如腦後受了一擊,無言地站着。
“她去了麼?”過了些時,我隻問出這樣一句話。
“她去了。
” “她,——她可說什麼?” “沒說什麼。
單是托我見你回來時告訴你,說她去了。
” 我不信;但是屋子裡是異樣的寂寞和空虛。
我遍看各處,尋覓子君;隻見幾件破舊而黯淡的家具,都顯得極其清疏,在證明着它們毫無隐匿一人一物的能力。
我轉念尋信或她留下的字迹,也沒有;隻是鹽和幹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卻聚集在一處了,旁邊還有幾十枚銅元。
這是我們兩人生活材料的全副,現在她就鄭重地将這留給我一個人,在不言中,教我借此去維持較久的生活。
我似乎被周圍所排擠,奔到院子中間,有昏黑在我的周圍;正屋的紙窗上映出明亮的燈光,他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