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涓生的手記
關燈
小
中
大
的精神,還看見從新萌芽起來的将來的希望。
外來的打擊其實倒是振作了我們的新精神。
局裡的生活,原如鳥販子手裡的禽鳥一般,僅有一點小米維系殘生,決不會肥胖;日子一久,隻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籠外,早已不能奮飛。
現在總算脫出這牢籠了,我從此要在新的開闊的天空中翺翔,趁我還未忘卻了我的翅子的扇動。
小廣告是一時自然不會發生效力的;但譯書也不是容易事,先前看過,以為已經懂得的,一動手,卻疑難百出了,進行得很慢。
然而我決計努力地做,一本半新的字典,不到半月,邊上便有了一大片烏黑的指痕,這就證明着我的工作的切實。
《自由之友》的總編輯曾經說過,他的刊物是決不會埋沒好稿子的。
可惜的是我沒有一間靜室,子君又沒有先前那麼幽靜,善于體帖了,屋子裡總是散亂着碗碟,彌漫着煤煙,使人不能安心做事,但是這自然還隻能怨我自己無力置一間書齋。
然而又加以阿随,加以油雞們。
加以油雞們又大起來了,更容易成為兩家争吵的引線。
加以每日的“川流不息”的吃飯;子君的功業仿佛就完全建立在這吃飯中。
吃了籌錢,籌來吃飯,還要喂阿随,飼油雞;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構思就常常為了這催促吃飯而打斷。
即使在坐中給看一點怒色,她總是不改變,仍然毫無感觸似的大嚼起來。
使她明白了我的作工不能受規定的吃飯的束縛,就費去五星期。
她明白之後,大約很不高興罷,可是沒有說。
我的工作果然從此較為迅速地進行,不久就共譯了五萬言,隻要潤色一回,便可以和做好的兩篇小品,一同寄給《自由之友》去。
隻是吃飯卻依然給我苦惱。
菜冷,是無妨的,然而竟不夠;有時連飯也不夠,雖然我因為終日坐在家裡用腦,飯量已經比先前要減少得多。
這是先去喂了阿随了,有時還并那近來連自己也輕易不吃的羊肉。
她說,阿随實在瘦得太可憐,房東太太還因此嗤笑我們了,她受不住這樣的奚落。
于是吃我殘飯的便隻有油雞們。
這是我積久才看出來的,但同時也如赫胥黎的論定“人類在宇宙間的位置”一般,自覺了我在這裡的位置:不過是叭兒狗和油雞之間。
後來,經多次的抗争和催逼,油雞們也逐漸成為肴馔,我們和阿随都享用了十多日的鮮肥;可是其實都很瘦,因為它們早已每日隻能得到幾粒高粱了。
從此便清靜得多。
隻有子君很頹唐,似乎常覺得凄苦和無聊,至于不大願意開口。
我想,人是多麼容易改變呵! 但是阿随也将留不住了。
我們已經不能再希望從什麼地方會有來信,子君也早沒有一點食物可以引它打拱或直立起來。
冬季又逼近得這麼快,火爐就要成為很大的問題;它的食量,在我們其實早是一個極易覺得的很重的負擔。
于是連它也留不住了。
倘使插了草标到廟市去出賣,也許能得幾文錢罷,然而我們都不能,也不願這樣做。
終于是用包袱蒙着頭,由我帶到西郊去放掉了,還要追上來,便推在一個并不很深的土坑裡。
我一回寓,覺得又清淨得多多了;但子君的凄慘的神色,卻使我很吃驚。
那是沒有見過的神色,自然是為阿随。
但又何至于此呢?我還沒有說起推在土坑裡的事。
到夜間,在她的凄慘的神色中,加上冰冷的分子了。
“奇怪。
——子君,你怎麼今天這樣兒了?”我忍不住問。
“什麼?”她連看也不看我。
“你的臉色……。
” “沒有什麼,——什麼也沒有。
” 我終于從她言動上看出,她大概已經認定我是一個忍心的人。
其實,我一個人,是容易生活的,雖然因為驕傲,向來不與世交來往,遷居以後,也疏遠了所有舊識的人,然而隻要能遠走高飛,生路還寬廣得很。
現在忍受着這生活壓迫的苦痛,大半倒是為她,便是放掉阿随,也何嘗不如此。
但子君的識見卻似乎隻是淺薄起來,竟至于連這一點也想不到了。
我揀了一個機會,将這些道理暗示她;她領會似的點頭。
然而看她後來的情形,她是沒有懂,或者是并不相信的。
天氣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
但是往那裡去呢?大道上,公園裡,雖然沒有冰冷的神情,冷風究竟也刺得人皮膚欲裂。
我終于在通俗圖書館裡覓得了我的天堂。
那裡無須買票;閱書室裡又裝着兩個鐵火爐。
縱使不過是燒着不死不活的煤的火爐,但單是看見裝着它,精神上也就總覺得有些溫暖。
書卻無可看:舊的陳腐,新的是幾乎沒有的。
好在我到那裡去也并非為看書。
另外時常還有幾個人,多則十餘人,都是單薄衣裳,正如我,各人看各人的書,作為取暖的口實。
這于我尤為合式。
道路上容易遇見熟人,得到輕蔑的一瞥,但此地卻決無那樣的橫禍,因為他們是永遠圍在别的鐵爐旁,或者靠在自家的白爐邊的。
那裡雖然沒有書給我看,卻還有安閑容得我想。
待到孤身枯坐,回憶從前,這才覺得大半年來,隻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将别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
第一,便是生活。
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
世界上并非沒有為了奮鬥者而開的活路;我也還未忘卻翅子的扇動,雖然比先前已經頹唐得多……。
屋子和讀者漸漸消失了,我看見怒濤中的漁夫,戰壕中的兵士,摩托車中的貴人,洋場上的投機家,深山密林中的豪傑,講台上的教授,昏夜的運動者和深夜的偷兒……。
子君,——不在近旁。
她的勇氣都失掉了,隻為着阿随悲憤,為着做飯出神;然而奇怪的是倒也并不怎樣瘦損……。
冷了起來,火爐裡的不死不活的幾片硬煤,也終于燒盡了,已是閉館的時候。
又須回到吉兆胡同,領略冰冷的顔色去了。
近來也間或遇到溫暖的神情,但這卻反而增加我的苦痛。
記得有一夜,子君的眼裡忽而又發出久已不見的稚氣的光來,笑着和我談到還在會館時候的情形,時時又很帶
外來的打擊其實倒是振作了我們的新精神。
局裡的生活,原如鳥販子手裡的禽鳥一般,僅有一點小米維系殘生,決不會肥胖;日子一久,隻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籠外,早已不能奮飛。
現在總算脫出這牢籠了,我從此要在新的開闊的天空中翺翔,趁我還未忘卻了我的翅子的扇動。
小廣告是一時自然不會發生效力的;但譯書也不是容易事,先前看過,以為已經懂得的,一動手,卻疑難百出了,進行得很慢。
然而我決計努力地做,一本半新的字典,不到半月,邊上便有了一大片烏黑的指痕,這就證明着我的工作的切實。
《自由之友》的總編輯曾經說過,他的刊物是決不會埋沒好稿子的。
可惜的是我沒有一間靜室,子君又沒有先前那麼幽靜,善于體帖了,屋子裡總是散亂着碗碟,彌漫着煤煙,使人不能安心做事,但是這自然還隻能怨我自己無力置一間書齋。
然而又加以阿随,加以油雞們。
加以油雞們又大起來了,更容易成為兩家争吵的引線。
加以每日的“川流不息”的吃飯;子君的功業仿佛就完全建立在這吃飯中。
吃了籌錢,籌來吃飯,還要喂阿随,飼油雞;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構思就常常為了這催促吃飯而打斷。
即使在坐中給看一點怒色,她總是不改變,仍然毫無感觸似的大嚼起來。
使她明白了我的作工不能受規定的吃飯的束縛,就費去五星期。
她明白之後,大約很不高興罷,可是沒有說。
我的工作果然從此較為迅速地進行,不久就共譯了五萬言,隻要潤色一回,便可以和做好的兩篇小品,一同寄給《自由之友》去。
隻是吃飯卻依然給我苦惱。
菜冷,是無妨的,然而竟不夠;有時連飯也不夠,雖然我因為終日坐在家裡用腦,飯量已經比先前要減少得多。
這是先去喂了阿随了,有時還并那近來連自己也輕易不吃的羊肉。
她說,阿随實在瘦得太可憐,房東太太還因此嗤笑我們了,她受不住這樣的奚落。
于是吃我殘飯的便隻有油雞們。
這是我積久才看出來的,但同時也如赫胥黎的論定“人類在宇宙間的位置”一般,自覺了我在這裡的位置:不過是叭兒狗和油雞之間。
後來,經多次的抗争和催逼,油雞們也逐漸成為肴馔,我們和阿随都享用了十多日的鮮肥;可是其實都很瘦,因為它們早已每日隻能得到幾粒高粱了。
從此便清靜得多。
隻有子君很頹唐,似乎常覺得凄苦和無聊,至于不大願意開口。
我想,人是多麼容易改變呵! 但是阿随也将留不住了。
我們已經不能再希望從什麼地方會有來信,子君也早沒有一點食物可以引它打拱或直立起來。
冬季又逼近得這麼快,火爐就要成為很大的問題;它的食量,在我們其實早是一個極易覺得的很重的負擔。
于是連它也留不住了。
倘使插了草标到廟市去出賣,也許能得幾文錢罷,然而我們都不能,也不願這樣做。
終于是用包袱蒙着頭,由我帶到西郊去放掉了,還要追上來,便推在一個并不很深的土坑裡。
我一回寓,覺得又清淨得多多了;但子君的凄慘的神色,卻使我很吃驚。
那是沒有見過的神色,自然是為阿随。
但又何至于此呢?我還沒有說起推在土坑裡的事。
到夜間,在她的凄慘的神色中,加上冰冷的分子了。
“奇怪。
——子君,你怎麼今天這樣兒了?”我忍不住問。
“什麼?”她連看也不看我。
“你的臉色……。
” “沒有什麼,——什麼也沒有。
” 我終于從她言動上看出,她大概已經認定我是一個忍心的人。
其實,我一個人,是容易生活的,雖然因為驕傲,向來不與世交來往,遷居以後,也疏遠了所有舊識的人,然而隻要能遠走高飛,生路還寬廣得很。
現在忍受着這生活壓迫的苦痛,大半倒是為她,便是放掉阿随,也何嘗不如此。
但子君的識見卻似乎隻是淺薄起來,竟至于連這一點也想不到了。
我揀了一個機會,将這些道理暗示她;她領會似的點頭。
然而看她後來的情形,她是沒有懂,或者是并不相信的。
天氣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
但是往那裡去呢?大道上,公園裡,雖然沒有冰冷的神情,冷風究竟也刺得人皮膚欲裂。
我終于在通俗圖書館裡覓得了我的天堂。
那裡無須買票;閱書室裡又裝着兩個鐵火爐。
縱使不過是燒着不死不活的煤的火爐,但單是看見裝着它,精神上也就總覺得有些溫暖。
書卻無可看:舊的陳腐,新的是幾乎沒有的。
好在我到那裡去也并非為看書。
另外時常還有幾個人,多則十餘人,都是單薄衣裳,正如我,各人看各人的書,作為取暖的口實。
這于我尤為合式。
道路上容易遇見熟人,得到輕蔑的一瞥,但此地卻決無那樣的橫禍,因為他們是永遠圍在别的鐵爐旁,或者靠在自家的白爐邊的。
那裡雖然沒有書給我看,卻還有安閑容得我想。
待到孤身枯坐,回憶從前,這才覺得大半年來,隻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将别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
第一,便是生活。
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
世界上并非沒有為了奮鬥者而開的活路;我也還未忘卻翅子的扇動,雖然比先前已經頹唐得多……。
屋子和讀者漸漸消失了,我看見怒濤中的漁夫,戰壕中的兵士,摩托車中的貴人,洋場上的投機家,深山密林中的豪傑,講台上的教授,昏夜的運動者和深夜的偷兒……。
子君,——不在近旁。
她的勇氣都失掉了,隻為着阿随悲憤,為着做飯出神;然而奇怪的是倒也并不怎樣瘦損……。
冷了起來,火爐裡的不死不活的幾片硬煤,也終于燒盡了,已是閉館的時候。
又須回到吉兆胡同,領略冰冷的顔色去了。
近來也間或遇到溫暖的神情,但這卻反而增加我的苦痛。
記得有一夜,子君的眼裡忽而又發出久已不見的稚氣的光來,笑着和我談到還在會館時候的情形,時時又很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