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潭水碧如油 玉鑰金環呈寶相 桃花紅似焰 蘭珠芝果發奇香

關燈
己家中不知是何光景,心中一急。

    忽又想到小賊嬌生慣養,被自己拉着,随在馬後亂滾,怎能禁受? 如若死去,老賊财勢甚大,豈不惹下滅村之禍?回頭一看,不禁大驚。

    原來小賊遍體鱗傷,四肢已斷,頭頸扯出老長,死狀甚慘。

    知道此禍闖得不小,忙中無計,隻得把小賊殘屍綁在馬上,朝馬屁股打了一刀背,任其落荒竄去。

     任壽想起家中母親,憂心如割。

    正待繞路回探,忽聽前面林中狂風大作,走石飛沙,夕陽已隐,滿空陰雲布滿,天黑得似要壓到頭上。

    登高一望,村中火光通紅,近河人家多半火起,隐聞喊殺悲号之聲遠遠傳來。

    自家偏在村南一角,看神氣還未波及。

    老母在家,終是放心不下。

    偏又殺了賊子,如被仇敵看破,會家性命不保。

    想了想,恐賊黨疑心,不敢回去。

     正急得跳腳捶胸,猛瞥見前面天空中金蛇一閃,緊跟着一個震天價的霹靂,一大團烈火自空直下,打向樹林前面,風也更大,幾乎不能立足。

    心想:“此是東南風,正朝賊黨這面吹來,火勢也許不會蔓延全村。

    ”心念才動,遙望村中,已有好些賊黨飛跑退出。

    因值天幹地旱,村外遍地苎麻,好些草堆,全都被火引燃。

    風助火勢,火仗風威,隻聽一片轟轟發發之聲,濃煙滾滾,彌漫天空,火如狂濤一般湧到。

    林木又多,大半具有油質,火浪所過之處,全數蔓延。

    晃眼之間,臨河一帶成了一片火海。

    賊黨反被困入火中,有幾個擄有包裹的不舍丢棄,逃得稍慢,吃身後火浪煙潮往上一湧,當時被火吞去,倒地便成了焦炭。

    下餘的逃到河邊小橋,未及搶過,忽然一株帶有火煙的斷樹憑空下墜,落向橋上,将橋點燃。

    賊黨已被燒得焦頭爛額,狼狽異常,有幾個略知水性,首先跳入河内,勉強渡過。

    下餘被火包圍,進退兩難,那震天價的霹靂更打個不住。

    有的因被濃煙迷目,投入火内燒死;有的勉強逃到河邊,縱入水内,因水流太急,多半不識水性,正在水中掙命,吃那狂風吹來的斷樹殘枝,夾着大量熱沙火星當頭下壓,因怕火燒,把頭一低,略一掙紮,便随流淌去。

    看神情好似賊黨全勝之際,出了什麼變故,跟着反風回火,燒了個片甲無存。

    暫時雖可無事,小賊還有一子,頗有權勢,豈肯甘休,料定魯難未已。

     心正憂疑,濃煙夾着好些火星随風而至,焦臭奇熱之氣嗆鼻難聞,人在河這邊已無法回去。

    更恐左近草樹被火引燃,忙往前逃。

    忽見道旁賊馬尚在,賊屍不知遺失何處,馬缰被樹挂住,馬正悲嘶強掙。

    忽想起此時火大,再不乘機逃走,斷無幸理。

    重又将馬騎上,落荒而逃。

    逃到中途,忽降大雨。

    時已入夜,向民家借住了一夜。

     次早繞路馳回,見遍地劫灰,焦痕狼藉,火勢早滅,共隻燒了五家。

    快要到家,忽遇村中少年。

    拉往一旁,說起昨日賊黨正待殺人放火,洗屠全村,剛點燃了四五家,老賊便發現小賊人馬失蹤。

    同時餘道人突然出現,一言未發,強把族長放下,一任賊黨刀棍砍打,既不還手,也未受傷,從容把人救走。

    賊黨凡是動手的無故自倒,全部吃了大虧;老賊看出不妙,剛發号令,令衆速回,道人已不見。

    跟着便起了狂風,賊黨鬧了個水火夾攻,十九傷亡。

    老賊雖得逃回,身受重傷,命必難保。

    跟着,又聞賊子被殺慘死,悲痛萬分,恨之入骨。

    偏巧昨夜有一受傷賊黨發現任壽騎着賊馬走過,告知老賊。

    兩村雖相隔數裡,邊界隻隔一條河,全都認識,知道任壽神力武勇,斷定賊子受了暗算。

    大敗之後雖然不敢當時來犯,已命快腿去喚長子回家,為他報仇洩恨。

    任壽母親萬分憂急。

     任壽聞言,得知家中平安,寬心大放。

    将馬藏起,别了那人,悄悄由後門掩回家去。

    剛一進門,任母哭罵了幾句,包了一些衣銀,令其夜來速逃。

    任壽聞知道人奇迹,暗命兄弟去往小廟一看,人已不在。

    帶回一封書信,上寫:“賊兄氣數當盡。

    村人善良,以後無事。

    你卻在家不得,此時任你所之。

    三年後武當之約,不可遺忘。

    ” 任壽無奈,捱到夜靜,哭别母親家人,孤身上路,本意往洞庭君山一帶尋找父親。

     走沒兩天,便聞人言,風聲越緊。

    說賊兄已然趕回,先說屠殺全村報仇,當夜老賊号叫而死。

    次早,賊兄不知何故,改了主意,說賊父之死由于天災。

    兄弟乃任壽所殺,非報仇不可,别人無幹。

    先往村中搜索,不見人影,雖未騷擾,對于村人所說被火燒死之言卻是不信。

    如今正往各處追尋下落。

    任壽恐被仇人發現,抄着山僻小徑,夜間行走。

    快到洞庭,又害了一場大病,仍用坐功将病治愈。

    加上沿途耽擱,趕到君山,去尋父親方外之交水神祠老道士一問,才知乃父前日接到家中急報,已先趕回,才走兩天。

    行時留話,說月前有一異人再三告誡,不令任壽回去。

    并說在外流蕩不過三年,必有遇合。

    又留了好些銀子,一封書信,托道人轉交。

    書信所寫,與老道士所說大緻相同,也是再三叮咛,十五年内不許回家。

    任壽孝親,素不違命。

    想起慈父鐘愛,不舍離開。

    信上并未怪罪,反說自己智勇可嘉,為何不令回家?年月又是這麼久?心中奇怪。

    因書上有違命即不孝之言,賊兄好似專尋自己為仇,風聲越來越緊,隻得中止回家之念。

     任壽先由三峽入蜀,遊完峨眉、青城,又由秦嶺、終南,轉到泰、華,最後遊完嵩、洛,取道豫西,轉入武當。

    一算日期,已有三年。

    多曆名山大川,交了好些江湖豪俠。

     武功經人指點,比起以前高明了許多。

    在江湖上打聽梧散子,雖無人知,卻聽說有個同樣形貌的姓餘道人,是仙俠一流,隐迹風塵,宛如神龍見首,不可捉摸。

    越發心生敬仰,立意拜師,恨不得當時尋到才稱心意。

     好容易捱滿三年,也忘了月望前後,一到後山,便往裡趕。

    時當二三月間,入山不遠,遙望前面峰巒靈秀,岚光黛潑,覺得景物清麗,與尋常所見不同。

    轉過崖去,眼前一花,前面坡上現出萬樹桃花,紅白相間,燦若繁霞。

    坡側大片碧崖,上懸兩條瀑布,一大一小,如玉龍倒挂,界破春山,霧湧煙飛,珠噴玉濺。

    流水湯湯,松風稷稷,泉響松濤,洪細相應,彙為一片繁音天籁。

    空山無人,落紅成陣,日麗風和,時聞好鳥嬌鳴,蝶莺群飛,更顯得美景如仙,十分幽靜。

    心想:“此地花光如海,這麼多桃樹,想必是師父所說的桃花坡了。

    這麼清麗的景物,如何不見一人?”便順桃林往前尋去。

    後山一帶本極高峻,來路最險之處,連個樵徑都無。

    桃花坡來路勢更峻險,那些桃樹生得密層層的,繁枝交錯,結成一片花山,無法通行。

    此外更無隙地,隻桃林盡頭,有尺許寬一條路徑,下臨絕壑,地勢外傾,既滑且陡。

    桃枝向處突伸,離地甚低,必須蛇行鹭伏,始能勉強過去。

    稍一疏忽,滾墜壑中,粉身碎骨,萬無生理。

     任壽急于見師,冒着奇險,沿着林邊危崖,繞行過去,新雨之後,滿地蒼苔肥厚,其滑如油,連經幾次奇險,幾乎滑墜。

    好容易把裡許長一段桃林走完,人已累得周身是汗,遍體泥污。

    想尋溪水洗滌手臉,以防遇人難看,耳聽前面水聲潺潺,再一注視,前途不遠,又現出大片園林。

    山景本好,加上人工興建,更是靈妙。

    正想過去尋人探詢,近前一看,不禁失望。

    原來中間還隔着那條絕壑,寬約十餘丈,便是猿猱也難飛渡。

    園林中又是悄悄的,隻有鶴鹿往來,不見人影,連喚數聲未見答應。

    沒奈何,隻得沿崖尋去。

    初意桃林如此整潔,必與主人有關,也許盡頭處可以相連。

    誰知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