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潭水碧如油 玉鑰金環呈寶相 桃花紅似焰 蘭珠芝果發奇香

關燈
始終未見相連之處。

    人卻走到一條山谷中去,谷徑甚寬,兩崖壁立,宛如翠屏對峙。

    遍地細草蒙茸,崖腳種滿草花,五色缤紛,鮮豔奪目。

    那麼長一條山谷,竟會不見點塵,仿佛打掃過的一般。

    暗忖:“這三年來,曆經峨眉、青城、終南、大白、泰岱、衡華各大名山之勝,多麼雄奇清幽之景也都見過,盡管崖壑幽深,氣勢雄偉,終有荒涼蕪穢之處,似此清潔,從未見過,莫非真有仙人寄居不成?”心正尋思,鼻端忽聞到一股蘭花香。

    性本愛花,更喜蘭、梅。

    因覺空谷幽香,清馨撲鼻,使人神志為清;又想覓路上崖,居高下望,查看前見園林,有無道路,便順谷徑蜿蜒尋去。

     越走越深,花香也越來越盛。

    剛覺出聞了花香,心神分外清快爽朗,與尋常蘭花大不相同,忽聽頭上有人喝道:“你是哪裡來的,到此作什?”擡頭一看,原來離地十餘丈危崖腰上,有一少年,頭戴鐵絲織成的網罩,背插飛抓、寶劍,腰系長索,俯身壁間;正朝下面喝問來意。

    任壽一心隻想早見師父,便把來意說個大概。

    少年忽改笑容答道: “此事暫且休提。

    ”這裡有一靈藥,結實将成,共生兩枚仙果,修道人可抵六甲子修煉之功,常人服後也享高年。

    你來得甚巧,正好分你一枚。

    崖盡頭有路可上,崖頂懸有繩梯,稍會武功便可缒下。

    你既能由桃花坡這面入山,武功想有根基。

    本來崖上還有好些毒蜂,均被我用火燒死。

    也許還有一兩個藏在崖縫裡面,被它螫上一下,痛苦非常,多少天才好。

    這還是我配有靈藥可醫之故,否則休想活命。

    事前不知你來,我無準備。

    恰巧蜂窩旁邊,上月留有一副鐵絲網罩,你可先取到手,防個萬一,隻要頭臉不受傷,便好得多。

    走過蜂窩時,可看一下那發光的是何寶物,到手隻要是雙的,任何奇珍異寶,也我二人平分。

    事完再引你尋那位老仙長去。

    ” 任壽因聽少年語言清朗,那高本領,早就心喜;又聽出和樗散子相識,越發高興。

     對于法寶、靈藥,并未十分在意。

    心想:“修道人全仗自己修為,無須借助草木之靈。

     人家費了許多事,為何與他平分?也許有什為難,須人相助。

    ”忙即應諾,往上走去。

     果然前面崖腳現出一條人工開出來的山徑,蜿蜒向上,直達崖頂。

    途中井有幾處洞穴,入口甚小,内廣丈許、數尺不等,也是人工開成。

    口外并還懸着鐵紗,外有矮樹藤蔓,山徑上苔薛已早長滿,掩蔽之處頗見巧思。

    不是少年指點,便近前也不易看出。

    山徑到了崖頂,又斜行向下,才到少年所說之處。

     走了一半,忽然發現崖勢内凹,藤蔭交互中現出一洞。

    探頭一看,洞寬不過七八尺,深有兩丈,但朝上面傾斜,陡峭異常。

    鐵絲網罩便挂在洞口不遠矮樹之上,想是時久,鏽得不堪。

    忽聞一股甜香由洞内發出。

    定睛一看,原來暗影中懸着一個大蜂窩,地上散着不少燒焦的死蜂。

    正戴頭網,想要人内探看,忽見蜂窩後面光華閃動。

    剛一走進,便聽嗡嗡之聲,人也走到蜂窩下面。

    心疑毒蜂來襲,仍想查明内中有無法寶,再行退出。

     因嫌洞中昏暗,便将身帶包裹中的火筒取出晃燃。

    一手拔劍,正要查看,火光到處,見那蜂窩竟有小屋般大。

    嗡嗡之聲,乃新生出的十幾隻小蜂伏在上面,振翅飛鳴,卻飛不起。

    通體墨綠,目射金光,口有紅須,形相獰惡,與常蜂不同,猛瞥見一片金霞由壁間迎面飛來,透身而過。

    同時壁間金光電閃,現出“龍翔虎躍,長眉再來”八個朱書古篆,一閃即逝。

     任壽心想:“我因眉毛稀少,乳名眉兒。

    難道叫我長了眉毛再來?”忽聽少年在下面高呼道:“寶物許藏在蜂窩裡面,可用寶劍砍它一下試試。

    内中蜂蜜,也是極珍貴難得的靈藥,釀酒尤妙,我也和你平分。

    ”任壽忙答:“理當效勞。

    但這窩大大,能否砍碎,我拿不準,且試一下。

    ”說罷,再一細看,那蜂窩形似一個大蓮蓬,孤懸洞頂,離地丈許,上有一柄粗如人臂。

    因見小蜂尚未成長,不能飛起,以為無害,縱身一劍朝那蓮柄砍去。

    不料用力大猛,應手立斷,蜂窩也随洞徑往外滾落,吃洞口崖石一擋,分裂兩半。

    蜂蜜甚幹,芳香流溢,白如銀玉。

    因少年說是靈藥,用劍尖挑了一小塊,入口一嘗,果然甜香滿頰。

    又割下一塊,準備帶與少年觀看。

    轉身要走,忽覺腿上被針刺了一下,微微有些麻癢。

    低頭一看,正是兩隻小蜂隔衣朝腿刺了一下,連忙用劍拔掉。

    因不甚疼,也未留意。

    見裡面并無寶物,便往下走。

    尋到盡頭突崖,果有長索系在一株老松之上。

    忙即放下,缒約兩丈,便到崖腰少年立處。

    那地方也是一處崖凹,與前見相同。

     少年附身突石之上,一手持刀,一手持一形似噴筒之物,守伺口外,卻不進去。

    回顧任壽下來,便令等在一旁,覓地守候,暫是不可入内。

    任壽見他隻看了自己一眼,口中說話,全神貫注洞内,神情似頗緊張。

    待有半盞茶時,忽聽轟轟之聲,由洞中飛出一物,其大如拳,周身墨光閃閃,金碧交映。

    少年早有戒備,左手噴筒揚處,立有一股火焰朝前射去。

    那東西沖煙冒火,立朝少年迎面飛來。

    少年揚手又是一刀,立劈兩半,随刀飛堕。

    任壽見所砍的便是前見毒蜂。

    少年喜道:“大害已除,兄台來得正好,到了裡面再談。

    ”二人一同走進,見裡面比上洞更加整潔,淨無纖塵。

    隻洞頂上懸着一個蜂窩,但小得多,約有尺許方圓,方才所聞蘭花香味,便由洞中發出,這一鄰近,香味反倒減少。

    定睛四顧,并不見花。

    方要開口,少年已先笑道:“靈藥尚未成熟,還須少候,不妨先談一會。

    兄台貴姓?如何與老仙師相識?” 任壽說了經過,轉問對方姓名。

    才知少年名叫鄭隐,先輩是東漢世家,因曹氏篡位,憤而不仕,全家入山隐遁,在武當後山尋到一處勝地,風景靈妙,與世隔絕。

    正打算在山中覓地開墾,第二代上忽生奇疾,死亡殆盡。

    未了隻剩鄭隐一人,生具異禀,自來身輕若燕,神力如虎。

    這年偶觀蛇烏惡鬥,猛觸靈機,忽想出世之想,到處尋師未遇。

    前年發現後山有一異人。

    幼時曾聽祖父說那異人年紀,少說已在百歲以上,童時無知,不曾留意。

    見他還是以前形貌,心中驚奇。

    費了不少心力,想要拜師,異人不允。

    鄭隐心志堅毅,百折不回。

    異人也始終固執,一任誠求,終無用處。

    去年寒冬大雪,鄭隐偶往城市采辦年貨,歸途見一瘋僧倒卧雪中,仗義救回山内。

    愈後不别而行,留下一書,才知那是一位神僧,因為夙孽,隐迹風塵。

    并說後山住的是位仙人椿散子,法力之高,不可思議。

    也因功行未完,還有兩個難題,留滞人間。

    内一難題,便是翠屏峰上藏有兩件前古奇珍和一株靈藥,他并不要,而這兩樣卻非出世不可。

    誰能得到,将靈藥服下,帶了法寶,前往求見,必蒙傳授仙法,收為弟子。

    那藏珍之處,有數百年毒蜂盤踞,傷人必死。

    近來才想好法子,将毒蜂除去。

    幸值任壽尋來,又是仙人未入門的弟子,志同道合,情願結為兄弟,一同拜師。

     任壽見少年面罩已然取下,生得猿臂蜂腰,面如冠玉,英姿飒爽,氣字安詳,是個英俊美少年。

    休說這等豪爽慷慨,便那品貌談吐和那一身武功,先已佩服。

    正越談越投機,忽聽崖頂金玉交鳴,雜以龍吟之聲。

    少年驚呼:“不好!法寶快要出世。

    請任兄守在這裡,隻等花香全失,再聽叭叭兩聲,可将正面洞壁石塊搬下,速急入内,便見靈藥結實。

    每人能服一枚,隻留一枚與我足矣。

    ”說罷,匆匆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