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空空部落風雲
關燈
小
中
大
院牧畜,享受俸祿,并準許他娶妻生子,安居鄰郡納福,既是禅師,又是貴族,俨然一身兼二階級。
這次他應普性臨時急召,匆忙地趕到武場,恰正是雙頭聖女收回雙劍,不殺普濟之時,所以他沒有親眼看到她與普濟比劍的過程,也不知道她的實力如何?至于對方擲丸傷人,是他從普性口中得悉,并非目睹。
這時,雙方的劍氣在高空激竄猛射,各顯神通,一時不分勝敗。
普真志在逞能,運劍橫沖直撞,光芒爆發,忽上忽下,乍左乍右,毫無規律地打擊雙頭聖女的銀劍,顯然他争勝心切,已施展了渾身解數,對付敵人。
雙頭聖女志在藏巧顯拙,隐蔽實力,并不急于求勝。
她處處避重就輕,敵上我下,敵左我右,避免與對方硬拼,但絕不容許對方侵入自己的劍陣之内,往往在有意或無意之中,施出淩厲無比的劍氣,迫退普真攻擊,且繼續進襲,使他不得不退劍自衛,暫取守勢。
二劍空戰良久,勢均力敵,一時難判軒轾,暫無榮辱。
可是靜立場邊觀戰的普性已覺情勢不妙,因他看到普真的劍勁已不及開始時那樣的強盛,攻擊力也不像出手時那樣的霸道,而其本人卻因久戰不勝,大有不耐煩之感,似乎動了肝火,顯然這是犯了兵家的大忌,後果堪虞,而雙頭聖女則心氣和平,态度安靜,毫無急躁現象,彼此比較,後者已占上風。
于是普性伸手作勢,以指指心,暗示普真鎮靜,沉着應戰。
普性一舉一動,給雙頭聖女另一個頭上的兩隻眼睛看得清清楚楚。
她非常生氣,立即張開嘴巴,吐出一道劍芒,快如閃電,直射普性的和尚頭.普性不虞變生頃刻,大驚失色,正在千鈞一發之際,突然主 座棚中射出一道劍光,迅速無比,抵住了雙頭聖女的銀劍,但來劍一發即收,又幾乎在同一時間,一條黑影飛躍而至,拉了普性退入主座棚内。
原來救走普性的黑影就是那個披頭散發,滿臉油迹,衣衫破爛,邋遢非凡的無名中年怪丐。
他在卑田院受到大寺供養多年,今日救了普性的性命,也算是報恩吧! 雙頭聖女發覺那怪丐的劍氣純正異常,功力深厚,知道此人也是劍仙之流,所以也就适可而止,收回劍芒,不去追擊,何況普性的鬼祟動作,業已被自己揭發,使他面目無光,也是一件快事。
普真得到普性的啟示,連忙收住心神,全力應戰,才能穩住自己的劍陣。
這時,場邊棚角鬼魅地出現了一個瘦小老僧,雙目深凹,面似黃臘,嘴唇微動,似在說話. 普真的耳朵裡忽然聽到聲音,知道這是師父不老上人蟻語傳音,于是精神大振。
不老上人道:“這個丫鬟根基極好,為師看中了,想收她為徒……你把她引到五十裡外的石首谷,讓為師征服她。
” 普真也以傳音入密之術問道:“師父,如何引法?” 不老上人道:“你不會動腦筋嗎?快想辦法……如果她做了我的女弟子,也就是你的妻子了。
”普真聽了,心中大喜,道:“多謝師父成全。
”過了一會,普真沒有聽到回音,知道師父已經走了,于是舉目對着雙頭聖女仔細觀察,覺得她的二個面貌都生得端正美麗,雙峰高聳,身材窈窕,不免多看了幾眼。
忽然,普真想入非非,暗忖道:“此女雖有雙頭,倒也不錯,但不知她的下體是否也開着二個戶口……” 普真胡思亂想,猛然被一連串“铿锵”之聲打斷,使他大驚失色,全身冷汗直流,原來自己的劍芒已被對方壓低三尺,連忙收心反攻,經過數次大力沖刺,才恢複了失去的陣地,可是再也攻不過去。
這時,普真心生一計,啟嘴道:“女菩薩劍術高明,真是本禅師的平生勁敵。
”雙頭聖女并不回答,對于普真恭維的話,猶如秋風過耳,坐他放屁。
普真接着道:“不過,可惜得很,可惜呀,可惜呀!”雙頭聖女也不理睬,隻管自己運氣使劍,向對方尋疵摘瑕,準備乘機施展餘力,一擊得手。
普真一邊努力穩定劍陣,一邊哈哈大笑道:“劍術雖稱高明,可惜真氣不繼,枉然生着二張嘴巴,卻不敢說話。
”女人氣量狹窄,最忌别人指出她的缺點,所以當她聽到普真的話,不禁怒氣沖沖,嬌聲斥道:“你這和尚,信口雌黃,如食麥糕,本聖女戰有餘力,不屑與你鬥嘴。
” 普真聽到對方開口,不由暗喜,随即道:“不過,本禅師也有可惜之處。
”雙頭聖女問道:“你這和尚有何可惜?” 普真道:“本禅師的劍術利在遠攻,可惜這裡武場太小,使劍不便,威力大為減低,否則的話,你女菩薩的劍隻怕早已被我削斷。
” 雙頭聖女冷笑一聲,道:“未見得。
”普真道:“不但如此,而且你女菩薩的另一個腦袋也已給本禅師劈了下來,捧在我的手中,欣賞欣賞,或者将它當作皮球踢着把玩,倒也有趣。
雙頭聖女一聽對方又指出她的天殘,且說話下流,不由大怒,一邊心裡暗想,“這賊秃邪惡之極,已有可殺之道,……不過,這裡殺人,限于規律,恐遭物議,何不将他引到偏僻之處,殺之無赦……” 她打定主意,開口道:“你這和尚的意思:遠攻可以勝我,是嗎?” 普真傲然道:“當然,那還用說嗎?” 雙頭聖女道:“那麼,你要怎樣?” 普真故意激起對方的怒氣,不屑地道:“本禅師說出來,隻怕你女菩薩膽小,不敢領教。
”雙頭聖女哼了一聲,冷笑道:“豈有此理?” 普真道:“如果你女菩薩真的有此膽量,本禅師提議寺外曠野,地勢平坦,有利遠攻,那處就是女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起點。
”雙頭聖女聽到普真提議寺外曠野,正中下懷,暗忖道:“這賊秃自尋死路。
” 她故作猶豫不決之狀,回頭向陳巴看了一眼,隻見陳巴微微點首,于是她對普真道:“好!” 接着普真與雙頭聖女同時收回劍芒,并取得大貞觀主與矮仙的諒解,讓他們到郊外遠處,繼續比劍。
這裡尚有二場比賽,雙方公證人雖無法抽身同去,但陳巴卻派遣半尼子,普性派遣奕靜,分别前往旁觀。
普真态度跋扈,也不向普性請示意見,甚至連招呼也不打一個,傲然地駕起劍光,勢如長虹,淩空飛向寺外曠野,于是雙頭聖女也禦劍騰空,追蹤而去,後面乃是半尼子與奕靜所駕的二道劍光。
這時,陳巴看到主座棚内陸續地走出幾個僧人,各駕飛劍越寺而逝。
同時武場遠處也有三五道劍芒,一閃即沒。
他見微識著,心中明白,本國的助手都已滲入大寺潛伏。
這時,大貞觀主與矮仙宣布比賽戰術。
魔方由陳巴親自出馬。
陳巴登場,使主座棚内的衆僧,以及古道士,三清和尚,梅木,菩提真人等散仙與狂仙無不括目相視,甚至那個劍術高明的中年邋遢叫化子,連同兩位公證人——大貞觀主和矮仙,也都引頸注目,凝神而望,因他自願提出比武原則,準許主方以三至五人聯手合力,對付他一人雙拳。
他們看到陳巴身材魁梧,頭大如鬥,面青青,目炯炯,戴了—頂高帽,帽後拖着雙帶,随風飄動,身穿棗紅長衫,腳踏快靴,大家都看不出他有什麼奇才異能,膽敢誇下海口,獨鬥三至五名主方高手,何況比賽戰術,題目範圍廣大,武功包羅萬象,誰能身兼百技,智備群藝?大夥兒對于陳巴造詣究竟高深到如何程度,一時無從猜測,但大部份人議論紛纭,疑多于信,好在答案不久即可揭曉,武場氣氛轉趨安靜。
主座棚内,普性久久派不出代表應戰,原因是他以為陳巴必在尾場比賽法術時出席,想不到現在就由這厮親自登場,打亂了他早已拟定的計劃,所以不得不與幾位元老重新作出步驟,希望鬥勝陳巴一人,才能雪本寺屢戰屢北之恥。
陳巴矗立武場中央,耐心等候,毫無煩躁神色,顯然他有恃無恐,自信穩操勝券,冷靜地保持着魔國首席特使的風度。
過了一會,普性率領了偏袒右肩的四人黃衣僧人,離開主棚,走到武場,與陳巴對面而立,合十道:“陳特使親自登場,貧僧不得不前來領教。
” 陳巴微搖大頭,拱手道:“陳某能與副座印證戰術,實慰平生。
” 普性道:“現在先由貧僧來打前站,倘力有未逮,尚望手下留情,但另外幾位師兄弟也想見識陳特使的武藝。
”他說着,橫跨一步,指着他身旁的四位僧人,分别介紹,原來他們都是大寺的密宗高手,法号普山,普十,白皓和仁能,各僧身懷絕技,武功高深莫測,合十向陳巴作禮。
陳巴拱手,一一還禮。
賓主雙方态度誠懇。
陳巴心中明白普性所說“打前站”意義,顯然他的武功不及其餘四僧,隻能充任開路先鋒。
普性身為大寺副座,如果陳巴出場,他不出場,似乎有失體面。
武功好壞是另一問題,他本人必須硬着頭皮,非要打頭陣不可,卻怕陳巴辣手辣腳,痛下殺手,所以事前打個招呼,希望對方手下留情。
陳巴又明白普性準備以五敵一,符合比武前自己所作出的諾言。
這一點他并不畏懼,但心裡卻思忖着:出手要不要殺人? 這時,公證人大貞觀主和矮仙宣布比武開始。
于是普山,普十,白皓,仁能等四僧退後一丈,先讓普性探試對方的實力。
普性也後退五尺,合十道:“陳特使進招吧!” 陳巴也不客氣,說一聲:“有僭!”立即躍前揮掌擊向普性的胸膛。
掌未至,風先到,普性的僧衣被風吹得獵獵作響,威勢淩厲之極. 普性大驚道:“如來神掌,佛門秘技,…”,”他說着,連忙斜退一尺,同時運氣反擊,但未及還手,陳巴的手臂突然暴長二尺,猝然襲到,把普性推後三步,幾乎跌倒,顯然對方手下留情,否則他非死即傷。
隻聽得陳巴道:“這是通臂手,并非如來神掌。
” 陳巴練成了縮筋伸骨之術,左臂通右,右臂通左,雙臂通來通去,運用如意,而普性不虞對方有此奇技,因此上了大當,第一招就已落入下風。
其實普性也說得不錯,陳巴是以如來神掌攙入通臂手的怪招,擊退了普性。
普性受辱,滿面羞慚,知道這厮确有真才實學,非一人之力所能對付,好在這時仁能不待普性吩咐,業已大喝一聲,沖前接應,于是普性立即發動十成功力,與仁能聯手,同鬥陳巴。
仁能精于橋術,舉足高行,輕功卓越,往往一躍數丈,猶如鷹隼淩空,踞高臨下,企圖拳打陳巴的大腦殼。
普性的掌法和腿功也不同凡俗。
蓄意要掌劈陳巴中部,腳踢下部。
高手相搏,并非以硬拼硬,而是以術取勝。
所謂以術取勝者,除本身武功外,尚須運用智力,施展機巧,始能以逸待勞,争取先着,例如聲東擊西,誘敵分心,虛進實退,引敵入彀,避重就輕,陷敵于疲,留前補後,置敵于險等戰術。
總之,雙方戰鬥,不論拳打腳踢,或刀來槍往,都要分秒必争,追求一個快字,以最小力量,換取最大效果。
陳巴利用吐納之術,發揮了精氣神的混合威力,他的縱躍功夫,形同天馬行空,要比仁能更進一步。
每當仁能舉足高行之時,他發覺陳巴縱勢輕捷,超過自己的高度甚多,同時,他本想打人之頭,現在為形勢所迫,反而被人打頭,不由大吃一驚,連忙側首退避,不料陳巴的右臂突然伸長尺半,結果,和尚頭被陳巴的手指敲了一下,嘗到熱辣辣滋味,十分難受,倒也罷了,而最使他氣惱的,那陳巴嘴裡還譏笑地說:“敲了—下木魚。
” 當時,普性因輕功并不高明,隻得眼巴巴望着仁能在高空吃了大虧,自歎愛莫能助,但他準備在陳巴下降地面的一刹那之際,揮掌飛腿,施展雷打電蹴功夫,如能擊中,也好替仁能挽回面子,同時又為自己争一口氣。
事情的發展使普性未能如願。
陳巴一指中的,擊退仁能,立即轉移目标,來取普性,人未落地,“長臂手”先已揮舞而至。
普性一次上當,早有預防,連忙運掌猛擊,不料陳巴的通臂手僅作虛招,一揮即縮,同時,人落地面,身子忽然矮了半截,他的右腿縮短,左腿卻伸長了二尺,飛踢出去。
由于陳巴縮臂複原,普性運掌落空,一擊不中,連忙飛出一腳,迅速非凡,可惜自己的腳短,對方腿長,在距離上已給人家占了便宜,因此,他的踝骨挨了陳巴一腿,說重不重,說輕不輕,酸痛麻木,兼而有之,使他蹬蹬蹬,向後連退三步,才能站穩。
等到仁能與普性想要再度沖前,以便在陳巴右腿短,左腿長的畸形劣勢下,實行打擊,但轉瞬之際,他已将雙腿伸縮妥當,身子的高度恢複了原狀,并且挺胸卓立,雙目炯炯,威勢之盛,好比兇神惡魔,凜然不可侵犯,使二僧不得不立即煞住腳跟,穩定步伐,才能完全控制身體不向前沖,但那些動作甚為發噱,使他們面紅耳赤,狼狽不堪。
陳巴冷笑一聲,道:“陳某手下留情,爾等還不暫退,再添幫手?’’ 普性轉身揮手,後面旁立的普山、普十與白皓三僧立即飛躍而至。
普性合十道:“陳特使施展通臂手,似屬難能可貴,想不到伸筋縮骨,通腿之功也煉到了化境。
” 陳巴道:“那是陳某小技中之一二,何足道哉!” 普性道:“不過,左道旁門之技,雖功奪造化,但也為智者所不取。
” 陳巴并不生氣,搖頭大笑道:“不錯,左道旁門之技,智者不取,旨哉言乎……可是,這種小技,今日卻派上了大用場,因為爾等自以為是名門正宗,身懷絕技的高僧,但在較量之下,陳某試出了爾等隻不過是吃十方的飯桶而已,隻知呆鬥,不識戰術如何靈活運用,以緻正宗絕藝敗于旁門小技,豈不可恥?” 普性聽了,面色微變,但瞬即複原,朗聲道:“我等敗在意想不到的小技之下,心中不服……現在我們要發動五形連環,五星聯輝大陣,不知陳特使敢領教否?” 陳巴大聲笑道:“五形連環,甚至十星串連,依陳某看來,乃是佛門的雕蟲小技,不堪一擊,就将冰消瓦解……” 普性聽到對方譏笑密宗至高無上,牢不可破的五星聯輝大陣是雕蟲小技,不禁甚怒,随即搶着喝道:“住嘴!你這厮口出狂言,輕視佛門武功,真是無知之徒。
” 陳巴忍怒微哂,反唇相譏,高聲道:“你這賊秃,修養不夠,動辄發怒,枉為大寺的副座,你若再不見巧識乖,萬一惹起陳某生氣,不久,就要把你革職查辦,甚至斬首示衆,以警效尤。
” 雙方開始比武時,普性與陳巴,一個合十作禮,一個拱手還禮,大家非常客氣,但現在,普性二次受辱,大失威聲,似乎老羞成怒,發言不合理性,而陳巴也因對方講話難以入耳,回嘴頂撞,迹近謾罵,僧俗二人,唇槍舌劍,争論不休。
這時,雙方的公證人大貞觀主與矮仙已經前來相勸,但被陳巴笑嘻嘻,有禮貌地揮手,阻止他們走近。
這時,普山普十等四僧面無表情,呆立旁邊,對于眼前的争論,置之罔聞。
普性聽到對方罵自己為賊秃,頓時怒不可遏,又聽對方說:斬首示衆,不由一驚,因他想到剛才二次受辱,若非這厮手下留情,自己可能早已喪命,于是就耐住心頭火氣,深悔自己不演說對方是左道旁門,但話已出口,收不回來,自屬無可奈何,況且雙方反目,事情弄僵,隻得硬着頭皮,堅持強奸漢的态度,但措辭則已大為改善,隻聽得他朗聲道:“陳特使危言聳聽,但也不會吓倒我普性,不過,五星連環大陣威力如何,且請一試,如能破得此陣,貧僧自然拜服。
” 陳巴笑道:“這句話比較中聽……”他說着,伸手除下頭上的高帽,随即抛在場邊,露出了一個鬥樣的大腦袋,牛山濯濯,發不生,接着道:“和尚們!還不動手?” 普性把手一揮,四僧似有默契,立即分躍五處,布成了一個金木水火土五形連環陣,把陳巴大頭圍在中央。
陳巴面不改色,穩立陣中,但目觀五方,耳聽十面。
所謂五方者,是指五僧所站立的位置,十面是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再加上空和地下在内。
共計十個方向。
五僧的步位是普山主金,普十主木,白皓主水,普性主火,仁能主土,他們連環進攻,反複截擊,施展點打擒拿插五種上乘絕技,依照奇門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此起彼落,變化無窮,充分發揮了五形連環,五星聯輝的威力,陳巴被困其中,頓覺殺氣騰騰,滿途荊棘,大有寸步難行之感。
陳巴乃是西方精煞,道行武功,不同凡俗。
他煉成了人類所意想不到的功夫,雙方交換三招,而他隻守不攻,發覺五僧所走的路數純屬奇門遁甲,心裡稍覺寬慰,等到六招之後,明白了五僧出手,專攻人身三十六穴道,終于大為放心。
妖魔人物對奇門遁甲,了若指掌,陳巴也不例外,所以五僧起步,往往被陳巴争先攔截,同時又運用移穴改道之功,以牙還牙之術,使五僧的點,打,擒,拿,插功夫,無所施展,但他要想脫出他們的包圍圈,一時倒也無能為力。
五五二十五招之後,衆僧開始感到對方的武功高深莫測,于是抖擻精神,采取同進同退策略,搏鬥更為激烈,出招淩厲,快如旋風。
陳巴打點重擊,見招拆招,勢若迅電,擋回五僧的連環絕招,使他們勞而無功。
五七三十五招迅速過去,衆僧連陳巴身上的一個穴道也沒有碰到,不免心急萬分。
陳巴頭大智多,心中有了主意,準備在第三十六招時擊敗對方。
三十六招開始,陳巴故作用力過度,失足坐倒地上,一時站不起來,急以雙手護住全身,五僧一見大喜,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各揮一掌,結結實實地擊在陳巴光秃的大腦殼上。
普性、普山、普十、白皓、仁能等五僧的掌力,個個都有斷金裂石之能,何況五掌合擊,威力更為強大。
陳巴的頭顱難道是銅鑄的?鐵雕的?即使是銅鑄鐵雕,五掌合力也能把它砸扁,打碎,成為廢銅爛鐵。
可是結果出人意表。
隻聽得陳巴突然大喝一聲,跳了起來,搖頭狂笑,顯然他絲毫沒有受到傷害。
同時,普性等五僧如遭電殛,各發慘嚎,個個下垂着手掌,返身暴退,面現痛苦之色。
原來陳巴的頭功不但堅硬無比,而且反彈之力更為霸道。
五僧的手掌都被彈力所震傷,其中尤以普性受害最深,因他恨透陳巴,揮掌毫不留情,猛下殺手,落手愈重,震力愈烈,所以頃刻之間,他的右掌已經腫脹,大如蒲扇,痛得哇哇大叫。
其餘四僧,存心仁慈,出掌留情三分,因此,受傷較輕。
陳巴一頭破去了對方的五形連環,五星聯輝大陣,不由狂笑不已,過了—會,他走到場邊,拾取了自己的高帽,戴在頭上,依然止回原處,高聲進:“汝等衆僧,還敢再戰否?” 這時,普性左手握着右手,痛徹心肺。
雙眉緊促,不敢發言。
白皓忍着疼痛,挺身道:“檀越頭功厲害,不知道是什麼功夫。
可否見示?” 陳巴道:“左道旁門的小技,不說也罷!” 白皓道:“聽說魔國有十金剛太歲其人,渾身刀槍不入。
烈火不傷,想來檀越煉的是金剛功吧!”陳巴道:“算你老和尚有些見識。
” 白皓道:“金剛太歲與檀越如何稱呼?” 陳巴道:“他是家師,你問他作甚?”白皓道:“六十年前,他與貧僧有一面之緣。
” 陳巴看了白皓良久。
哦了一聲道:“是真的嗎?六十年前,你的俗名叫小三子,是嗎?” 白皓道:“不錯。
” 陳巴一點大頭,道:“那時,家帥似乎确意收你為徒,但你不肯,有這回事嗎?” 白皓道:“有。
” 陳巴道:“為什麼?” 白皓道:“我嫌他十分邪氣。
” 陳巴聽了,哈哈大笑道:“小三子說活天真,陳某也聽到家師談起這事……不過,現在你如能改變主意,願意拜他老人家為師,時間還不算太遲。
” 白皓道:“不。
” 陳巴道:“為什麼?” 白皓道:“人各有志。
” 陳巴哼了一聲,道:“即使你現在願意,他老人家不一定會答應你……,不過,看在你與家師曾有一面之緣,讓陳某來治愈你的傷掌,不然的活,三小時之後,它隻怕要成為殘廢了。
”白皓暗吃一驚,身不由主地走近陳巴。
陳巴伸手拿起白皓微微發腫的右掌,仔細一看,點點大頭,道:“你老和尚心腸還好,剛才打我,落手不重,用不着敷藥。
”他一邊脫,一邊運功把它輕輕地摸撫—會。
白皓的右掌腫勢浙漸退去,不久恢複原狀。
陳巴道:“好了。
” 白皓一試,五指和右臂都能伸縮如意,疼痛完全消失,于是合十道:“多謝檀越……不過,貧僧不服!” 陳巴向白皓看了一眼,驚異地道:“你想怎麼?” 白皓道:“貧僧不相信金剛功能經得起刀劍不入。
”陳巴的眼睛瞬了—下,從自己頭上脫下高帽,抽出二把光芒閃輝的匕首,道:“要刀,這裡有,你想試一試嗎?” 白皓道:“是……不過,不必用刀。
” 陳巴道:“不用刀,用什麼?” 白皓道:“用貧僧的禅杖,行嗎?” 陳巴笑道:“有何不可?老和尚心術尚佳。
”白皓回頭向護場僧人高聲道:“禅杖拿來!”不久,一根重約百斤的銅杖到了白皓手中。
接着,白皓道:“貧僧臂力非同小可,檀越真的吃得消嗎?” 陳巴笑道:“老和尚唠唠叨叨,讨厭!” 白皓大喝一聲,用了十分功力,忽然,想到以杖敲頭,何必大力,于是松子勁道,減少了五成力量,但又覺得落手太重,終于改用了三成氣力,警告道:“檀越小心!”他說着,雙手舉杖,向陳巴當頭擊下,隻聽得“拍”一聲,如擊敗革,陳巴的大頭應聲打凹進去,但立即又彈了出來,接着,又聽得“忽喇,忽喇”二響,禅杖反被陳巴的金剛神功從白皓手中震脫,直飛上空三丈之高,然後墜落地上,铿铿锵锵,跌斷成為四段。
同時,白皓大叫一聲,虎口震裂,雙手鮮血直流,彈力餘勢示盡,把他震倒地上,面現痛苦之色,顯然受了内傷。
幸虧白皓臨時改變主意,杖擊隻用三分功力,否則的話,他必将受傷更重,甚至被彈力震死,這就是他一念之仁的好處。
這一變化使主座棚内的衆僧,以及所有外來的幫手,包括公證人——大貞觀主與矮仙在内,無十驚駭萬分,因為陳巴的頭功能煉到這樣的程度,若非親眼目睹,誰也不會相信的。
當然他們都看到白皓舉杖架勢十足,但沒有注意他僅用三分功力。
不論白皓使用三分功力,或十成功力,但陳巴能以有血肉的腦袋,不但擋得住銅杖擊頂,而且反使對方受傷,其本領已屬不可思議。
這裡,仁能扶起白皓,問道:“師兄,傷勢怎樣?” 白皓歎了—口氣,道:“不要緊,受得住。
” 那邊,陳巴已将高帽戴在頭上,正替普性治傷,并給他服了一顆藥丸。
接着,陳巴又治愈普山普十和仁能的手掌,看了白皓一眼,笑道:“現在你這老和尚服帖了吧!” 白皓尚未回答,普性忽然搶着回答:“貧僧不服。
”陳巴道:“什麼理由?”普性道:“陳特使的頭功雖好,但隻怕受不住……”陳巴也搶着道:“刀劈?”普性道,“是。
” 陳巴道:“以刀劈頭?”普性道:“是。
” 陳巴道:“劈頭和斬頸不同,你是否想用你的刀,斬我的頸嗎?” 普性的壞心思被陳巴說穿,不由面孔微紅,但嘴裡卻堅決否認。
陳巴加上一句,道:“不必賴了。
”普性正想再辯,忽見武場遠處突然降落了幾道劍芒,接着出現六七個人影,正向這邊奔來。
人影頃刻到達了武場中央,走近普性身邊止步。
現在,大家都看清楚了。
來人之中有男,有衆。
女的是雙頭聖女和半尼子,但男的,普性卻不認識。
雙頭聖女攜着—個血迹殷然的布包。
普性問道:“普真禅師何在?” 雙頭聖女道:“他叫我帶給你一件禮物。
” 普性心中已有預感,暗道:“普真完了,不過,她替本部落消滅了害群之馬,也是好事。
”他接過布包,解開一看,不禁吃下一驚。
原來布包之内裹着兩顆首級。
普性對于普真的首級,并不感到意外,使他吃驚的是另一顆腦袋。
這另—顆腦袋,普性也認識。
它是不老上人的腦袋。
普性知道不老上人是普真的師父,邪術魔功可稱至高無上,道行劍法深不可測,但惡名也同樣遠播。
他之被殺真使普性目定口呆,吃驚不已,半晌說不出話來。
過了一會,普性道:“比武規定不準殺人,女檀樾,你為何破例?” 雙頭聖女道:“這賊秃出言無狀,調戲本聖女,所以把他宰了。
” 普性念了—聲:“阿彌陀佛!”接着問道:“調戲有何見證?” 雙頭聖女道:“證人不久就來。
” 普性想到普真為人好色貪淫,凋戲女性是其本能,所以也不再追問下去,但他又接着道:“其師不老上人何罪,也受誅戮?”男的來人之中,一個老道士越衆挺身而出,高聲答道:“是貧道将他處決的。
”普性一看那老道士身穿黑袍,面目清癯,随即合十問道:“道友何人?” 那老道士稽首答道:“貧道乃是南方七十二魔煞之一,号稱魔道人。
” 普性點頭道:“原來是玄妙觀主的祖師,是了,除了道友之外,隻怕無人能殺不老上人。
”魔道人答道:“好說,好說。
” 普性道:“不過,不老上人與道友确何過節?” 魔道人說:“無仇無怨。
” 普性道:“既無怨仇,道友為何破戒?” 魔道人說:“這厮施展迷魂大法,企圖暗算雙頭聖女,所以我非殺他不可。
”普性聽了,默然無言。
須臾,又有—道劍芒降落武場,人影出現,乃是奕靜。
普性一見奕靜,便問道:“你為何到這時才來?” 奕靜含淚合十道:“禀告師伯,弟子為了埋葬幾位師叔和師兄的佛體,所以回來較遲。
” 普性大驚道:“你是說剛才前去旁觀比劍的那幾位師弟和師侄嗎?”奕靜點頭,雙目淚流,泣不成聲。
普性面現悲色,凄然道:“善哉,善哉!他們護法殉道,死得其所……”他停頓片刻,面對雙頭聖女接下去道:“本寺的幾位護法也是女檀樾殺的嗎?”雙頭聖女冷然道:“不。
” 普性道:“是誰成全了他們?”雙頭聖女道:“你問他。
”她說着,手指對着奕靜一點。
普性注視着奕靜,道:“你說!” 奕靜道:“他們死于不老上人之手。
”普性聽廠,驚疑地道:“再說一遍!”奕靜重複了剛才所說的話。
普性道:“過程如何?”奕靜道:“師叔和師兄們因阻止客卿普真侮辱那女檀樾……”他說到這裡,向雙頭聖女指了一指,接着道:“犯了不老上人之忌。
被他突發飛劍,遂遭毒手。
” 普性道:“你們人多,難道無法抵抗?”奕靜道:“他們措手不及,何況又有普真在旁牽制。
” 普性道:“那時你在何處?何故衆人皆死,你能獨存?” 奕靜道:“弟子躲在附近的一株大樹幹上,隐身窺視。
” 普性道:“你沒有看錯?” 奕靜道:“弟子看得非常清楚。
” 普性雙目含光,注視着奕靜,道:“你說的是否句句真言?”奕靜雙手合十,雙膝跪地,道:“我佛在上,弟子不敢說謊。
” 普性歎了一口氣,收回了目光,道:“奕靜,你且起來,到懲戒院去寫一份詳細報告。
” 奕靜立起身來,又向普性作禮,然後轉身離開現場,向寺内走去。
蓦地,本寺警鐘亂響,響徹行雲。
所謂亂響者,乃指警鐘敲得不合常規,不依次序,前響未停,後響接上,聞此鐘聲,除妖魔人物外,在場的人,無不驚惶失措。
普性肅立場中,側耳靜聽。
不久,鐘聲停止,餘音袅袅不絕。
普性忽然大聲道:“二十一響,數百年來,本寺的警鐘未敲此數……大敵兵臨寺外,比武暫停!” “不,繼續比武!”陳巴高聲阻止。
“陳特使,你,你,你這是什麼意思?”普性嚴肅地問道。
“還有一場法術尚未比賽。
”陳巴道。
“本寺有難,不必比賽了。
”普性說着,開步要走。
“且慢!聽了本特使講話之後,你再走不遲。
”陳巴道。
“有話快說。
”普性道。
“副座對于本特使的造詣是否另有高見?”陳巴問道。
“不久服貼。
”普性說完話,舉步欲行,忽見本寺二名弟子面無人色地奔到,連忙問道:“何事驚慌?” “下院已被魔兵攻破了,特來報告。
”其中一個弟子道。
普性聽了,雖驚不慌,把手一揮,叫他們退下,接着,他對着主棚座的衆僧,高聲道:“你們分出一半人手,快去保衛本寺前殿。
” 陳巴大笑高聲道:“不必去了,前殿也已失陷。
”普性也不理會陳巴的話,又把手一揮。
衆僧會意。
超元禅師一聲命令,就有百多個僧人陸續起身離座,三三四四躍出棚外,飛身奔向前殿。
這時,普性發覺離座而去的僧人之中,有小部份的動作并不敏捷,懶洋洋地十分勉強,顯然他們若非内奸,必是奸細混在裡面,或二者兼而有之,這使他非常憂慮,但在此緊急狀态之下,也無暇深入調查。
這時,陳巴大笑道:“副座,你不服貼,本特使自有叫你服貼的辦法。
”普性道:“陳特使的主意真好,—邊牽制我們,—邊發動魔兵進攻。
” 陳巴道:“用兵之道,猶如奕棋,棋高一着,呆手呆腳,何況兵不厭詐,若不拙裡藏巧,怎樣克敵争勝,這一點普通道理,副座還不明白,令人可笑。
” 普性看了陳巴一眼,也不反駁,冷然道:“陳特使還有别的話嗎?” 陳巴狡笑道:“要走?沒有那麼容易。
副座豈不知‘既來之,則安之’的道理?” 普性道:“你說這話,是什麼用意?” 陳巴道:“歪理不興,正理不滅,你我當時言明,雙方共比五場武功,現在最後—場法術尚未開始,副座閑話沒有一句,就想抽身而走,是何道理?” 普性道:“此一時,彼一時,情況不同。
目前本寺正要對付大敵要緊,哪有閑功夫與你周旋?” 陳巴奸笑一聲道:“你這和尚,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隻怕時間不允許你這樣做了。
講到大敵,我陳某也是你的大敵,現在你為什麼不來對付我?” 普性道:“兩國相争,不斬來使.你陳巴目前還是特使身份,貧僧豈敢得罪?” 陳巴道:“如果我陳某離開貴寺一步,再回來向你讨教呢?”普性道:“到了那時,你就是敵人,貧僧也不會對你客氣了。
” 陳巴笑道:“你想騙我離開這裡,讓你自由,我不會上你的當。
” 普性道:“你不想走,我走,等一會我再回來。
”他說着,回轉身去,欲返主棚。
陳巴一閃身子,行動快到極點,一邊阻止了普性的去路,邊說道:“不行!我的任務還未完成,你走不了。
” 普性自知武功不及對方甚多,那敢強闖?他估計現場情勢,己方尚有一百多人,對方雖僅及十分之一,但個個武功課厚,何況他們虎視眈眈,伺機而動,萬一交上了手,己方流血必多,這種無謂犧牲,為智者所不取,因此,他忍耐着心中怒火,一邊思忖對付陳巴的辦法。
這時,土座棚内發生了一陣騷動,接着許多僧人磨拳擦掌,踴躍地奔了過來。
企圖支持普性。
這邊,魔道人,雙頭聖女,半尼子以及另外的幾個妖魔人物也都移動身形,準備前占截擊。
同時。
客座棚内的半僧子,半道子.黑力十趙峰.聯背雙怪等連袂而至,以壯聲勢。
二個公證人——大貞觀主和矮仙也前來解勸。
普性一看,情況不妙,連忙揮手,阻擋己方的衆僧奔近。
衆僧不敢違背普性的命令,隻得悻悻地退回主棚。
普性又叫普山普十白皓和仁能也同歸原位。
陳巴也吩咐全部妖魔人物歸坐客棚。
這時,武場上隻剩下了普性陳巴和二位公證人——大貞觀主和矮仙。
普性見陳巴無理可喻,知道這厮故意纏住自己,使本寺蛇無頭兒,易被攻破,其用心極為惡毒。
同時他又預料本寺前殿的情況必已十分危急,因到此刻為止,除了警鐘和二名弟子前來報告之外,其他消息完全隔絕,而剛才前去支援前殿的衆僧也沒有施放信号,令人費解。
普性也曾考慮繼續比武,可是對力所顯露的奇檸武功,往往出人意去,甚至到達了仙佛神聖的境界,本寺衆僧無法抵抗,因此,他決定放棄最後一場法術比賽。
于是普性就先與二位公證人商量棄權問題。
大貞觀主與矮仙當然不會反對普性的建議。
陳巴道:“棄權是合理的,不過這問題是與袁通将軍的公函有關,也就是本特使的主要任務。
” 普性道:“比武棄權,為何要牽涉到公函上的問題?” 陳巴道:“副座何故如此健忘?本特使持此公函,前來規勸貴部落投降。
如果你們在當時不想投降,或不能立即決定投降事宜。
副座盡可當場聲明,本特使除了拍拍屁股走路之外,也沒有理由再放一個屁。
可是副座在那時偏要認識本特使的力量,企圖在武場上叫我出醜,這問題就不簡單了。
袁通将軍在公函上明白指出:若爾玉版大師堅持初衷,沉迷不醒,決與本帥為敵,則最妙之辦法不妨一試陳巴特使之身手如何,必将使爾玉版心服口服,然後再談投降之事……那些話就意味着比武與投降是互利牽連的。
” 普性道:“不,這是兩回事情,何況試過了陳特使的身手之後,我們也不一定會心服口服的。
”陳巴嘿嘿冷笑,道:“我陳某号稱西方精煞,白白給你們這批賊秃五掌擊頂,銅杖敲頭,并未還手,你以為我生性仁慈,或懦弱無能,甘願受辱嗎?陳某身為特使,對于這種恥辱.若不連本帶利加倍向你索還,不但有損我國威聲,而且也無法向袁通将軍交代。
因此,在最低限度,你也應該給我一個公道。
”普性道:“陳特使要貧僧給什麼公道?” 陳巴道:“以牙還牙,我要收取你們五僧——普性,普山,普十,白皓和仁能的腦袋,以雪五掌擊頂,銅杖敲頭之恥。
”普性聽了,暗自吃驚,但面不改色,莊嚴地道:“陳特使此言,欺人太甚。
” 陳巴正拟發言,忽聞主棚旁邊傳來斥聲:“不錯,這位施主欺人太甚,讓老衲對付他。
” 聲到人到,但見灰影一閃,場上矗立一個白發者僧,滿面皺紋,目露兇芒,面對陳巴,傲然遭:“聽說施主乃是西方精煞,是嗎?” 陳巴道:“正是,有何指教?” 那老僧道:“善哉,善哉!施主身懷奇寶,老衲正想募捐。
” 陳巴道:“看你身披灰衣,不是空空部落之僧,……”他說到這裡,目光轉向普性,問道:“他是何方野僧?” 普性看了那老僧一眼,道:“貧僧也不認識。
”陳巴道:“既非空空部落之僧,請你把他驅逐出場。
”普性對着那老僧,合十道:“這裡是非之地,道友犯不着前來插手,以免招禍上身。
” 老僧道:“普性,你不認識老衲,老衲倒認識你……不過今天的事,與你無涉,你快快退開,勿惹老衲發火。
” 普性道:“道友,喧賓奪主,究竟是誰,法号如何稱呼?” 老僧道:“告訴你也無妨,不老上人是老衲低三輩的徒孫。
” 普性大驚,合十道:“原來是……” 老僧連忙阻喝道:“不必再說下去了。
” 普性果然聽話,立即停嘴,同時身子漸漸向後退去,直到場邊方才止步。
大貞觀主和矮仙也知道這老僧是誰,但他們未發一言,不約而同,退立場邊。
陳巴看在眼裡,心中明白此僧必是大有來曆,随即喝道:“老和尚報上名來!” 老僧道:“施主大膽,你還不配詢問老衲法号。
” 陳巴笑道:“你這老賊秃既是魔僧不老上人的祖師,想來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 老僧并不生氣,淡然道:“老衲要向施主身上募捐奇寶,到底肯不肯呢?”陳巴道:“什麼奇寶,老秃驢,你說吧!” 老僧又傲然一笑,聲如枭啼,道,“告訴你也無妨,老衲看中了施主頸上的大腦殼。
” 陳巴哈哈大笑道:“原來如此,何不早說,但不知你這老秃驢要它派什麼用場?” 老僧道:“寒寺缺乏一個溺器,老衲想把它削去皮肉,當作夜壺之用,能使老衲小便暢通。
” 陳巴也不生氣,微微一笑,道:“好極,好極,老賊秃還不動手?”老僧贊道:“施主這樣慷慨,老衲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說着,緩慢地向後退去。
陳巴譏笑道:“看來你這老賊秃色厲内荏,不敢動手,想……” 陳巴口中還未說出“溜了”二字,那老僧突然揮手,抛出件圓形物體,顔色鮮紅,物體上端拖着一條長索,向陳巴當頭罩下。
圓形物體來勢兇猛,風聲呼呼,威力懾人。
陳巴沒有防到對方出手如此迅速,要想躲避,業已不及,連忙雙腿一彎,人矮了一尺,但他頭上的高帽已被那圓形的物體抓去,使他現出了光秃秃的大腦袋。
陳巴大笑道:“狐狸尾巴終于露了出來,原來你這老秃驢是血滴子的遺孽。
” 老僧一出手便摘去了陳巴的高帽,心裡十分高興,立即收回長索,從血滴子裡取出高帽,和兩把金光閃耀的匕首之後,擲帽于地,接着嗤的笑了一聲,道:“好刀,老僧正愁沒有利器刮削施主大腦袋上的皮肉,現在來得正好……什麼,施主剛才說什麼?” 陳巴并不以失去高帽和匕首而感到驚駭,但心裡反覺高興,依然笑道:“我說你老秃驢是血滴子的遺孽。
” 老僧哦了一聲,道:“原來施主是這樣說法……不過,施主錯了,老衲不是遺孽,而是血滴子的發明者。
” 陳巴道:“遺孽和始作俑者沒有什麼分别……”他說到這裡,停頓一下,用手摸自己的那個大腦殼,笑嘻嘻道:“還好,腦殼絲毫無損,丢了一些身外之物,算不了什麼。
” 老僧也發出像枭叫般的笑聲,道:“施主不要得意,那顆大腦袋不久便是老衲的囊中之物。
” 陳巴道:“老秃驢太自信了,何不再來一試?”老僧道:“施主何必催老衲再試,難道你還擔心死得太遲嗎?” 陳巴道:“老賊秃的話正中廠懷,遲死不如早亡,我等待着,老秃驢還不下手,真是急煞人了。
” 老僧道:“施主開口老贓秃,閉口老秃驢,這樣的侮辱老衲,已犯了大不敬之罪。
等一會老衲摘下你的頭顱後,一定要在它的嘴巴裡塞些狗屙,讓施主做鬼時,嘴巴也不幹淨……喔唷,老衲現在開始發覺:施主你的頭頂—發不生,和老衲一樣,不是也光秃秃的嗎?是賊秃,還是秃驢?” 陳巴無言可答,向老僧看了一眼,默然站立着,胸有成竹地靜待對方出手。
, 老僧在口頭上又獲得了勝利,心裡格外快樂,于是揮動長索,血滴子在空中盤旋,風聲呼呼,震耳欲聾,突然,他用勁抛遠血滴子,對準陳巴的頭頂罩下,一邊擲出雙匕,好比兩條金蛇,平行地直射陳巴的胸膛。
這次,陳巴早有準備,運用十二分功力,使自己那顆鬥樣的腦袋立即暴脹了一倍,猶如一個大頭和尚。
血滴子來勢如電,抛中了陳巴,但因頭顱太大,血滴子太小,無法容納,後被陳巴的頭功彈力震開,同時陳巴雙手接住對方擲來的雙匕,回手反擲,去勢如飛,勁力甚健,向老僧進襲。
那老僧想不到陳巴的人頭如此古怪,竟然會暴脹一倍,使自己的血滴子套不進去,以緻功虧一篑,摘了一個空,反給對方頭功彈力震開,不由大驚,忽覺雙掌一麻,長索脫手,正想抓它回來,忽又感到兩脅一陣劇痛,低頭一看,脅旁各中一匕,頓時眼睛發花,金蛇亂竄,暗想:不好了,始知自己的頭部已被血滴子緊緊扣住,耳朵裡還聽到陳巴的聲音:“有來而無往,非禮也。
” 原來陳巴震飛血淌子,接匕反擲,一邊飛身攫取對方已脫了手的長索,抛了回去,恰正套中了目的物。
那些動作一氣呵成,敏捷而熟練,功力歎為觀止。
這時,陳巴勝利在握,并不急于用勁收索,隻不過輕松地拉着索端,像牽牛那樣的牽着,使那老僧無法掙紮,身不由己,隻得随着長索的拉力,被牽着緩慢地走了過來,頸上毫無血迹,但他的雙脅則流血不止。
陳巴緩緩收索,老僧腳步蹒跚,越走越近,直到離開陳巴不過三尺之處,前者突然沖前,拔取了後者脅上的雙匕,一邊用勁收索,同時飛出一腿,那老僧的身首立即分離,屍體淩空飛去,已被陳巴踢出十丈,隻聽得啪撻一響,跌落地上。
陳巴笑道:“始作俑者,其無後……”但他忽然想到自己說得不對,連忙改口,接下去道:“和尚根本是沒有後代的。
”這一變化,頓使大寺衆僧以及外來諸友驚悸不已。
原來那老僧非誰,乃是數百年前血滴子一派的祖師,法号飛龍大師,年已三五百歲,功力之高不可思議。
當年他的徒子徒孫曾助前朝王子謀取帝位,殺害扛湖好漢和正義人士,不計其數。
等到那王子登基,做了皇帝之後,恐怕血滴子一派的人揭發他的奪位陰謀,于是使用良弓藏,走狗烹的毒計,将他們幾平一網打盡,隻有飛龍大師和少數弟子僅以身免,逃匿無蹤,不知下落。
此後,江湖上從未發現血滴子的蹤迹,世人都以為飛龍大師早已死亡,漸漸忘懷,不料今日他又突然重蹈塵世,前來送死。
此僧老而不死,惡貫未滿,等待劫數降臨,修煉也難成正果,但發明武器之人,結果卻喪身于自己的武器之下,真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這時,陳巴的人頭已經恢複原狀。
他擊碎了血滴子,使它成為曆史名詞,把長索拉成數段,抛棄遠處,又從地上收起了自己的高帽,揩幹匕首上的血迹,依然暗藏帽内,接着戴在頭上。
于是向普性招手,道:“副座,請過來談話。
” 普性呆立場邊,忽聽陳巴叫喚,如夢初醒,吃了一驚,隻得硬着頭皮,緩步走來。
陳巴道:“你我之間的事情還未了結,副座想清楚了嗎?” 普性讷讷地道:“這個……且容貧僧考慮片刻……” 忽然武場東面遠處傳來一陣喧嘩,衆人舉目注視,發現那邊已有不少人影向這裡奔來。
接着武場南西北三方面也有同樣的嘈雜之聲,人數極多,頓使衆目應接不暇。
頃刻之間,東面的人已經如飛而至,人數不下五十,都是魔營的将士。
他們并不打擾陳巴和普性,隻在場邊立定旁觀。
不久,南西北三方面的魔營将士也已接蹤到達場邊,合計人數,約在三百左右。
此刻,東南西北四方周圍都已被魔兵包圍。
普性驚上加驚,暗想:大寺完了,空空部落也完了。
“袁通将軍到!”空中傳下來一個響亮的聲音。
衆人舉頭仰望,看到一朵黑雲停駐武場高空,接着,濃霧迷漫,從空中降落地面,須臾,霧氣消失,場上出現了以袁通為首的五個人物。
陳巴連忙拱手作禮,趨前迎接。
四周的魔營将士響起了—陣陣的歡呼,聲如轟雷。
普性一看袁通金甲輝煌.腰挂寶劍,宛如一個天神,後面的四位随從,也是威武非凡,但他已無暇細看,因為此刻陳巴已經講話。
“這位是大寺副座,也是空空部落的高憎,普性巨佛。
”陳巴介紹道。
普性連忙合十作禮。
袁通也很有禮貌地拱手還禮之後,道:“聽說副座準備投降,不知是否?” 這時,普性一見大勢已去,決定以身殉道,心中反而不懼。
安靜地答道:“不,貧僧尚未考慮此事。
”袁通淡然笑道:“考慮是必要的……不過,投降已屬不可避免的事,副座最好三思而行。
” 普性道:“本寺雖已失守,但貧僧心中尚未絕望。
” 袁通道:“副座有恃無恐,似乎還有神機妙算,可否見告?” 普性道:“大寺淪陷,并不等于整個空空部落的滅亡,因為我們仍有恢複疆土的能力。
” 袁通笑道:“副座想依靠外援,是嗎?”普性點頭。
袁通冷笑道:“隻怕外無救兵,内有強敵,什麼都完了。
” 普性并不相信袁通的話,莊嚴地道:“内有強敵乃是事實,但外無救兵不過是危言聳聽而已。
” 袁通道:“副座不信本帥之言,隻得由你不信.……現在本帥明白相告:貴寺的外圍八大古刹都已一一被本帥擊破,副座知道嗎?” 普性聽了,吃驚道:“什麼?八個外圍古刹都已失守?” 袁通道:“不錯,副座若要知道詳情,本帥自當奉告。
” 普性合十道:“貧僧洗耳恭聽。
” 于是袁通與普性就繼續談下去……普性黯然搖頭,低聲自語道:“想不到八大古刹如此下場……” 袁通道:“副座,大寺投降的事,你想通透了嗎?”普性道:“不,貧僧并未失望。
”袁通道:“你們已經孤立無援,還有什麼靠山?” 普性道:“我們的三關未失,大事尚有可為。
” 袁通道:“三關?你是指黃龍山,白龍山和雙龍峽嗎?” 普性道:“是。
”袁通道:“三關早已被我們圍困,四周密密封鎖,關内糧食不多,水源缺乏,三天之後,他們饑渴交迫,還能打仗嗎?……所以我方兵不血刃,就已瓦解三關。
”普性道:“我們還有八部大龍大陣,能抗千軍萬馬。
” 袁通冷笑道:“天龍陣尚稱不差,但可惜得很……。
普性道:“有何可惜?” 袁通道:“這個陣圖擺設在雙龍峽内,成為甕中之鼈,犯了地理上的錯誤。
”普性道:“依你之見呢?” 袁通道:“如果此陣設在雙龍峽外的十字坡頭,截斷了三條橫山小徑,我方行軍就會感到不便。
” 普性聽了,如夢初醒,心裡懊悔不聽梅木的教言。
接着袁通道:“副座知道天龍陣陣主是誰嗎?”普性道:“他是一位隐名異人。
” 袁通大笑道:“好一個隐名異人……他就是我們的野仙混沌子,這是副座所想不到的吧!” 普性大驚道:“果然不出梅木和三清道友所料,原來這厮乃是奸細,怪我普性有眼無珠,看錯了人,又怪我有耳無聰,誤信赫連真的話,事到如今,夫複何言!”袁通道:“副座派遣帕脫法師允任說客,誘勸般若,有此事嗎?” 普性道:“那是貧僧的主意。
……帕脫何在?” 袁通道:“遊說未成,反被般若拿下。
”普性默然無言。
過了片刻,袁通道:“如今副座還有什麼依靠?” 普性道:“有。
” 袁通道:“諒必是依靠少數民族,以及三大領主之—的貴族,作為内助,同時再希望天竺部落的外援吧!” 普性點頭道:“将軍知道就好了。
” 袁通嘿然一笑。
道:“你們空空部落平時作威作福,一貫欺壓少數民族,使他們在生活上苦得透不過氣來。
他們久想反抗,恨力未逮,如今看到我軍前來攻打,各地少數民族早已殺牛羊,攜酒漿,争來歡迎,并自動參加我們的隊伍,願充向導,所以你妄想他們前來相助,簡直是癡人說夢話了。
……至于許多貴族,其中以彭克,赫伯,克古格,摩公和呼德等五人,最為強兇霸道,作惡多端,此輩高高在上。
手下擁有數幹到數萬的仆人,為他們服務勞役,層層剝削壓迫。
如果仆人有工作不力,反抗或逃亡的行 為,都要受到鞭打,挖目,抽筋,剝皮,或砍肢的慘酷刑罰……不過,現在形勢逆轉,那五個貴族領主業已惡貫滿盈,被我軍一一消滅。
他們的土地,莊園,牲畜,财物等等,除保留一小部分為其家屬作生活用途外,其餘的都将交給仆人,此刻正在清算中。
另有不少開明的貴族都已紛紛投降,享受優待。
講到那批地方政權的官員,平時欺侮良民,強迫百姓勞役,征收名目繁多的賦稅,使人民破家蕩産,不計其數。
此外,官吏所經之處,沿途村民都要供奉住宿,飲食,馬匹和女人,那些為非作歹,罪孽深重的官吏,已有多人被我軍捕殺,在這個世界上除名,其餘的尚在追緝中。
副座,請你想一想吧!你的依靠何在?” 袁通說到這裡,頓停一下,接着道:“你們大寺有一串念珠是用一百零八顆人頭頂骨制成的,樂器則用處女腿骨制成,小鼓也是用人的頭骨和人皮制成……你們這批僧入門念佛号,卻無人心,副座,你再想一想你們的罪惡吧!”普性雙目含淚,低頭不語。
袁通又接着道:“此外,天竺部落号稱人間佛土,隻怕他們水遠不會派救兵來了,因為普元、木紮、優婆夷等人都已在中途被我軍截住,而木紮企圖反抗,業已依法懲戒……”他說到這裡,改變話頭,道:“把那木紮的禮物拿來!”一個魔兵越衆而出,雙手高捧着—隻木匣,飛也似的奔到袁通前面,恭敬地立定。
袁通道:“快把此盒給普性副座過目。
” 魔兵走近普性的身邊,雙手呈上木盒。
普性伸手接取,揭開匣蓋,一股猛烈的血腥氣沖了出來,吸入鼻中,立即感到惡心非凡,反胃作嘔,—邊擲盒于地,一邊嘴裡吐出了胃内尚未消化,但業已發酵的隔夜飯菜,地上污物狼藉,嘔了一大堆,臭氣随風散布,附近的人莫下掩鼻,退後數步,包括袁通在内。
那木匣被普性擲在地上,匣内滾出了一顆被斬下的人頭,雙眼圓睜,張開嘴巴,面目猙獰可怕,好像此人生前怨氣難消,死不瞑目似的。
這當然是木紮的首級。
袁通使用這種惡作劇,存心恐吓,令普性啼笑皆非,狼狽不堪。
過了一會,普性嘔吐已畢,恢複原狀,但意志渙散,神态沮喪,顯然他感到一切希望都成泡影,并發覺自己已處于完全絕望的境界中。
又過了片刻,袁通道:“副座,現在你是否準備投降?” 普性看了袁通一眼,冷然道:“不,貧僧決不說投降二字?” 袁通笑道:“還打什麼理由?” 普性道:“投降之事應由本寺當家作主。
” 袁通道:“你說是玉版大師?” 普性道:“不錯。
” 袁通道:“也好……”他停頓一下,發令道:“傳玉版人師!” “傳玉版大師!” “傳玉版大師!”“傳玉版大師!” 袁通的命令由屬下的衆魔将一個接一個地傳了過去。
不久,遠處出現了,古宮元首,大寺當家玉版大師,由四位魔兵押着,急步走向武場中央,原來他早已被俘了。
須臾,玉版大師到了袁通的身邊立定,面部毫無表情,當然,此刻他已是俘虜身份,自覺威儀盡失,面目無光,隻得低下頭來,默然無語。
袁通道:“請問當家,關于投降的事,你推副座作主,副座推當家作主,二人推來推去,到底由誰作主?” 玉版大帥擡起頭來,向普性看了一眼,又猶豫片刻之後,開口道:“為了保留黃教以及大寺衆僧的性命,本座決定投降,但望袁将軍賜予優惠條件。
” 袁通道:“那當然,你,玉版大師依然是教主,古宮元首,以及大寺的當家。
” 玉版大師台十道:“多謝将軍!” 袁通道:“那麼,請玉版大師當衆宣布投降,但不知是否有人反對。
” 于是玉版大師面對主棚内的衆僧合十高聲道:“本座代表空空部落,以教主,古宮元首和大寺當家的身份,向你們各位禅師,方丈,長老,法師以及全體佛門弟子鄭重宣布:自今日起,我們向袁通将軍投降。
”他說到這裡,停頓一下,等待衆僧的反應。
主棚内雀鴉無聲,—片靜寂,顯然無人提小異議。
過了一會,袁通高聲道:“本将軍袁通代表魔國國王——通天教主,接受玉版大師投降,并拟派員協助他振興教業,使諸位高僧專心修煉佛道,不知有誰反對否?” 主栅内欣然一片靜寂,誰也不敢反對。
普性看到這種情形,搖頭低聲自歎道:“氣數盡矣……” 他舉掌重擊自己的腦門,頭頂立即開花,紅血混雜着白血和腦漿,猶如泉湧,身體也仆倒地上,橫屍武場。
同時,他的三魂六魄凝成了一個元嬰,飄飄地出竅,回頭向玉版大師看了一眼之後,飛也似的奔向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這個出人意表的變化使在場所有的人物,不論僧尼道俗,妖魔精怪,無不吃驚,同時他們對普性的看法也完全改變,内心裡發出悲傷和敬仰的感覺。
主棚内響起了一陣陣的佛号,“南無阿彌陀佛……” 玉版大師淚流滿面,合十向普性的屍體作禮不已,顯然他自知沒有和普性商量,就獨斷地宣布投降,心裡感到負疚,并且十分難過。
過了一會,袁通對玉版大師道:“普性副座乃是一位百年難見的高僧,他已修練到體内紅血白血兼而有之的境界,雖尚未成佛,卻已成聖,但本将軍對他極為尊敬,請當家以最隆重的佛家禮節成殓。
”玉版大師點頭答應。
接着,巡場僧人移去了普性的屍體,并将現場打掃幹淨。
投降的事既已定局,前來助拳的大貞觀主,矮仙,古道士,三清和尚,梅木,菩提真人以及中年叫化子等人也不向玉版大師告辭,連袂離開武場,悄然走出大寺,各奔前程。
次日,袁通變革了古宮内部組織,撤換子大批惡官兇吏,又在表面上依然尊重佛教,以玉版大師為傀儡式的當家,但實際則改立民法代替佛法,使佛國支系的舊勢力從此一落幹丈,有名無實了。
在民間,百姓反對舊時作惡多端的貴族,充公了他們的田莊财物,罪孽深重者當場斬殺,或先利用而後處罰,或予以徹底改造。
除了僧人、貴族之外,該邦的貧民和仆人都分到了土地、房屋、農具、财物等,生活大為改善,他們則是實際的受益者。
等到統治的政策逐一施行後,袁通命令穆英,赤福與一部分魔兵駐守空空部落,監督玉版大師,于是攜帶大批戰利品,率領部屬班師回國。
這次他應普性臨時急召,匆忙地趕到武場,恰正是雙頭聖女收回雙劍,不殺普濟之時,所以他沒有親眼看到她與普濟比劍的過程,也不知道她的實力如何?至于對方擲丸傷人,是他從普性口中得悉,并非目睹。
這時,雙方的劍氣在高空激竄猛射,各顯神通,一時不分勝敗。
普真志在逞能,運劍橫沖直撞,光芒爆發,忽上忽下,乍左乍右,毫無規律地打擊雙頭聖女的銀劍,顯然他争勝心切,已施展了渾身解數,對付敵人。
雙頭聖女志在藏巧顯拙,隐蔽實力,并不急于求勝。
她處處避重就輕,敵上我下,敵左我右,避免與對方硬拼,但絕不容許對方侵入自己的劍陣之内,往往在有意或無意之中,施出淩厲無比的劍氣,迫退普真攻擊,且繼續進襲,使他不得不退劍自衛,暫取守勢。
二劍空戰良久,勢均力敵,一時難判軒轾,暫無榮辱。
可是靜立場邊觀戰的普性已覺情勢不妙,因他看到普真的劍勁已不及開始時那樣的強盛,攻擊力也不像出手時那樣的霸道,而其本人卻因久戰不勝,大有不耐煩之感,似乎動了肝火,顯然這是犯了兵家的大忌,後果堪虞,而雙頭聖女則心氣和平,态度安靜,毫無急躁現象,彼此比較,後者已占上風。
于是普性伸手作勢,以指指心,暗示普真鎮靜,沉着應戰。
普性一舉一動,給雙頭聖女另一個頭上的兩隻眼睛看得清清楚楚。
她非常生氣,立即張開嘴巴,吐出一道劍芒,快如閃電,直射普性的和尚頭.普性不虞變生頃刻,大驚失色,正在千鈞一發之際,突然主 座棚中射出一道劍光,迅速無比,抵住了雙頭聖女的銀劍,但來劍一發即收,又幾乎在同一時間,一條黑影飛躍而至,拉了普性退入主座棚内。
原來救走普性的黑影就是那個披頭散發,滿臉油迹,衣衫破爛,邋遢非凡的無名中年怪丐。
他在卑田院受到大寺供養多年,今日救了普性的性命,也算是報恩吧! 雙頭聖女發覺那怪丐的劍氣純正異常,功力深厚,知道此人也是劍仙之流,所以也就适可而止,收回劍芒,不去追擊,何況普性的鬼祟動作,業已被自己揭發,使他面目無光,也是一件快事。
普真得到普性的啟示,連忙收住心神,全力應戰,才能穩住自己的劍陣。
這時,場邊棚角鬼魅地出現了一個瘦小老僧,雙目深凹,面似黃臘,嘴唇微動,似在說話. 普真的耳朵裡忽然聽到聲音,知道這是師父不老上人蟻語傳音,于是精神大振。
不老上人道:“這個丫鬟根基極好,為師看中了,想收她為徒……你把她引到五十裡外的石首谷,讓為師征服她。
” 普真也以傳音入密之術問道:“師父,如何引法?” 不老上人道:“你不會動腦筋嗎?快想辦法……如果她做了我的女弟子,也就是你的妻子了。
”普真聽了,心中大喜,道:“多謝師父成全。
”過了一會,普真沒有聽到回音,知道師父已經走了,于是舉目對着雙頭聖女仔細觀察,覺得她的二個面貌都生得端正美麗,雙峰高聳,身材窈窕,不免多看了幾眼。
忽然,普真想入非非,暗忖道:“此女雖有雙頭,倒也不錯,但不知她的下體是否也開着二個戶口……” 普真胡思亂想,猛然被一連串“铿锵”之聲打斷,使他大驚失色,全身冷汗直流,原來自己的劍芒已被對方壓低三尺,連忙收心反攻,經過數次大力沖刺,才恢複了失去的陣地,可是再也攻不過去。
這時,普真心生一計,啟嘴道:“女菩薩劍術高明,真是本禅師的平生勁敵。
”雙頭聖女并不回答,對于普真恭維的話,猶如秋風過耳,坐他放屁。
普真接着道:“不過,可惜得很,可惜呀,可惜呀!”雙頭聖女也不理睬,隻管自己運氣使劍,向對方尋疵摘瑕,準備乘機施展餘力,一擊得手。
普真一邊努力穩定劍陣,一邊哈哈大笑道:“劍術雖稱高明,可惜真氣不繼,枉然生着二張嘴巴,卻不敢說話。
”女人氣量狹窄,最忌别人指出她的缺點,所以當她聽到普真的話,不禁怒氣沖沖,嬌聲斥道:“你這和尚,信口雌黃,如食麥糕,本聖女戰有餘力,不屑與你鬥嘴。
” 普真聽到對方開口,不由暗喜,随即道:“不過,本禅師也有可惜之處。
”雙頭聖女問道:“你這和尚有何可惜?” 普真道:“本禅師的劍術利在遠攻,可惜這裡武場太小,使劍不便,威力大為減低,否則的話,你女菩薩的劍隻怕早已被我削斷。
” 雙頭聖女冷笑一聲,道:“未見得。
”普真道:“不但如此,而且你女菩薩的另一個腦袋也已給本禅師劈了下來,捧在我的手中,欣賞欣賞,或者将它當作皮球踢着把玩,倒也有趣。
雙頭聖女一聽對方又指出她的天殘,且說話下流,不由大怒,一邊心裡暗想,“這賊秃邪惡之極,已有可殺之道,……不過,這裡殺人,限于規律,恐遭物議,何不将他引到偏僻之處,殺之無赦……” 她打定主意,開口道:“你這和尚的意思:遠攻可以勝我,是嗎?” 普真傲然道:“當然,那還用說嗎?” 雙頭聖女道:“那麼,你要怎樣?” 普真故意激起對方的怒氣,不屑地道:“本禅師說出來,隻怕你女菩薩膽小,不敢領教。
”雙頭聖女哼了一聲,冷笑道:“豈有此理?” 普真道:“如果你女菩薩真的有此膽量,本禅師提議寺外曠野,地勢平坦,有利遠攻,那處就是女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起點。
”雙頭聖女聽到普真提議寺外曠野,正中下懷,暗忖道:“這賊秃自尋死路。
” 她故作猶豫不決之狀,回頭向陳巴看了一眼,隻見陳巴微微點首,于是她對普真道:“好!” 接着普真與雙頭聖女同時收回劍芒,并取得大貞觀主與矮仙的諒解,讓他們到郊外遠處,繼續比劍。
這裡尚有二場比賽,雙方公證人雖無法抽身同去,但陳巴卻派遣半尼子,普性派遣奕靜,分别前往旁觀。
普真态度跋扈,也不向普性請示意見,甚至連招呼也不打一個,傲然地駕起劍光,勢如長虹,淩空飛向寺外曠野,于是雙頭聖女也禦劍騰空,追蹤而去,後面乃是半尼子與奕靜所駕的二道劍光。
這時,陳巴看到主座棚内陸續地走出幾個僧人,各駕飛劍越寺而逝。
同時武場遠處也有三五道劍芒,一閃即沒。
他見微識著,心中明白,本國的助手都已滲入大寺潛伏。
這時,大貞觀主與矮仙宣布比賽戰術。
魔方由陳巴親自出馬。
陳巴登場,使主座棚内的衆僧,以及古道士,三清和尚,梅木,菩提真人等散仙與狂仙無不括目相視,甚至那個劍術高明的中年邋遢叫化子,連同兩位公證人——大貞觀主和矮仙,也都引頸注目,凝神而望,因他自願提出比武原則,準許主方以三至五人聯手合力,對付他一人雙拳。
他們看到陳巴身材魁梧,頭大如鬥,面青青,目炯炯,戴了—頂高帽,帽後拖着雙帶,随風飄動,身穿棗紅長衫,腳踏快靴,大家都看不出他有什麼奇才異能,膽敢誇下海口,獨鬥三至五名主方高手,何況比賽戰術,題目範圍廣大,武功包羅萬象,誰能身兼百技,智備群藝?大夥兒對于陳巴造詣究竟高深到如何程度,一時無從猜測,但大部份人議論紛纭,疑多于信,好在答案不久即可揭曉,武場氣氛轉趨安靜。
主座棚内,普性久久派不出代表應戰,原因是他以為陳巴必在尾場比賽法術時出席,想不到現在就由這厮親自登場,打亂了他早已拟定的計劃,所以不得不與幾位元老重新作出步驟,希望鬥勝陳巴一人,才能雪本寺屢戰屢北之恥。
陳巴矗立武場中央,耐心等候,毫無煩躁神色,顯然他有恃無恐,自信穩操勝券,冷靜地保持着魔國首席特使的風度。
過了一會,普性率領了偏袒右肩的四人黃衣僧人,離開主棚,走到武場,與陳巴對面而立,合十道:“陳特使親自登場,貧僧不得不前來領教。
” 陳巴微搖大頭,拱手道:“陳某能與副座印證戰術,實慰平生。
” 普性道:“現在先由貧僧來打前站,倘力有未逮,尚望手下留情,但另外幾位師兄弟也想見識陳特使的武藝。
”他說着,橫跨一步,指着他身旁的四位僧人,分别介紹,原來他們都是大寺的密宗高手,法号普山,普十,白皓和仁能,各僧身懷絕技,武功高深莫測,合十向陳巴作禮。
陳巴拱手,一一還禮。
賓主雙方态度誠懇。
陳巴心中明白普性所說“打前站”意義,顯然他的武功不及其餘四僧,隻能充任開路先鋒。
普性身為大寺副座,如果陳巴出場,他不出場,似乎有失體面。
武功好壞是另一問題,他本人必須硬着頭皮,非要打頭陣不可,卻怕陳巴辣手辣腳,痛下殺手,所以事前打個招呼,希望對方手下留情。
陳巴又明白普性準備以五敵一,符合比武前自己所作出的諾言。
這一點他并不畏懼,但心裡卻思忖着:出手要不要殺人? 這時,公證人大貞觀主和矮仙宣布比武開始。
于是普山,普十,白皓,仁能等四僧退後一丈,先讓普性探試對方的實力。
普性也後退五尺,合十道:“陳特使進招吧!” 陳巴也不客氣,說一聲:“有僭!”立即躍前揮掌擊向普性的胸膛。
掌未至,風先到,普性的僧衣被風吹得獵獵作響,威勢淩厲之極. 普性大驚道:“如來神掌,佛門秘技,…”,”他說着,連忙斜退一尺,同時運氣反擊,但未及還手,陳巴的手臂突然暴長二尺,猝然襲到,把普性推後三步,幾乎跌倒,顯然對方手下留情,否則他非死即傷。
隻聽得陳巴道:“這是通臂手,并非如來神掌。
” 陳巴練成了縮筋伸骨之術,左臂通右,右臂通左,雙臂通來通去,運用如意,而普性不虞對方有此奇技,因此上了大當,第一招就已落入下風。
其實普性也說得不錯,陳巴是以如來神掌攙入通臂手的怪招,擊退了普性。
普性受辱,滿面羞慚,知道這厮确有真才實學,非一人之力所能對付,好在這時仁能不待普性吩咐,業已大喝一聲,沖前接應,于是普性立即發動十成功力,與仁能聯手,同鬥陳巴。
仁能精于橋術,舉足高行,輕功卓越,往往一躍數丈,猶如鷹隼淩空,踞高臨下,企圖拳打陳巴的大腦殼。
普性的掌法和腿功也不同凡俗。
蓄意要掌劈陳巴中部,腳踢下部。
高手相搏,并非以硬拼硬,而是以術取勝。
所謂以術取勝者,除本身武功外,尚須運用智力,施展機巧,始能以逸待勞,争取先着,例如聲東擊西,誘敵分心,虛進實退,引敵入彀,避重就輕,陷敵于疲,留前補後,置敵于險等戰術。
總之,雙方戰鬥,不論拳打腳踢,或刀來槍往,都要分秒必争,追求一個快字,以最小力量,換取最大效果。
陳巴利用吐納之術,發揮了精氣神的混合威力,他的縱躍功夫,形同天馬行空,要比仁能更進一步。
每當仁能舉足高行之時,他發覺陳巴縱勢輕捷,超過自己的高度甚多,同時,他本想打人之頭,現在為形勢所迫,反而被人打頭,不由大吃一驚,連忙側首退避,不料陳巴的右臂突然伸長尺半,結果,和尚頭被陳巴的手指敲了一下,嘗到熱辣辣滋味,十分難受,倒也罷了,而最使他氣惱的,那陳巴嘴裡還譏笑地說:“敲了—下木魚。
” 當時,普性因輕功并不高明,隻得眼巴巴望着仁能在高空吃了大虧,自歎愛莫能助,但他準備在陳巴下降地面的一刹那之際,揮掌飛腿,施展雷打電蹴功夫,如能擊中,也好替仁能挽回面子,同時又為自己争一口氣。
事情的發展使普性未能如願。
陳巴一指中的,擊退仁能,立即轉移目标,來取普性,人未落地,“長臂手”先已揮舞而至。
普性一次上當,早有預防,連忙運掌猛擊,不料陳巴的通臂手僅作虛招,一揮即縮,同時,人落地面,身子忽然矮了半截,他的右腿縮短,左腿卻伸長了二尺,飛踢出去。
由于陳巴縮臂複原,普性運掌落空,一擊不中,連忙飛出一腳,迅速非凡,可惜自己的腳短,對方腿長,在距離上已給人家占了便宜,因此,他的踝骨挨了陳巴一腿,說重不重,說輕不輕,酸痛麻木,兼而有之,使他蹬蹬蹬,向後連退三步,才能站穩。
等到仁能與普性想要再度沖前,以便在陳巴右腿短,左腿長的畸形劣勢下,實行打擊,但轉瞬之際,他已将雙腿伸縮妥當,身子的高度恢複了原狀,并且挺胸卓立,雙目炯炯,威勢之盛,好比兇神惡魔,凜然不可侵犯,使二僧不得不立即煞住腳跟,穩定步伐,才能完全控制身體不向前沖,但那些動作甚為發噱,使他們面紅耳赤,狼狽不堪。
陳巴冷笑一聲,道:“陳某手下留情,爾等還不暫退,再添幫手?’’ 普性轉身揮手,後面旁立的普山、普十與白皓三僧立即飛躍而至。
普性合十道:“陳特使施展通臂手,似屬難能可貴,想不到伸筋縮骨,通腿之功也煉到了化境。
” 陳巴道:“那是陳某小技中之一二,何足道哉!” 普性道:“不過,左道旁門之技,雖功奪造化,但也為智者所不取。
” 陳巴并不生氣,搖頭大笑道:“不錯,左道旁門之技,智者不取,旨哉言乎……可是,這種小技,今日卻派上了大用場,因為爾等自以為是名門正宗,身懷絕技的高僧,但在較量之下,陳某試出了爾等隻不過是吃十方的飯桶而已,隻知呆鬥,不識戰術如何靈活運用,以緻正宗絕藝敗于旁門小技,豈不可恥?” 普性聽了,面色微變,但瞬即複原,朗聲道:“我等敗在意想不到的小技之下,心中不服……現在我們要發動五形連環,五星聯輝大陣,不知陳特使敢領教否?” 陳巴大聲笑道:“五形連環,甚至十星串連,依陳某看來,乃是佛門的雕蟲小技,不堪一擊,就将冰消瓦解……” 普性聽到對方譏笑密宗至高無上,牢不可破的五星聯輝大陣是雕蟲小技,不禁甚怒,随即搶着喝道:“住嘴!你這厮口出狂言,輕視佛門武功,真是無知之徒。
” 陳巴忍怒微哂,反唇相譏,高聲道:“你這賊秃,修養不夠,動辄發怒,枉為大寺的副座,你若再不見巧識乖,萬一惹起陳某生氣,不久,就要把你革職查辦,甚至斬首示衆,以警效尤。
” 雙方開始比武時,普性與陳巴,一個合十作禮,一個拱手還禮,大家非常客氣,但現在,普性二次受辱,大失威聲,似乎老羞成怒,發言不合理性,而陳巴也因對方講話難以入耳,回嘴頂撞,迹近謾罵,僧俗二人,唇槍舌劍,争論不休。
這時,雙方的公證人大貞觀主與矮仙已經前來相勸,但被陳巴笑嘻嘻,有禮貌地揮手,阻止他們走近。
這時,普山普十等四僧面無表情,呆立旁邊,對于眼前的争論,置之罔聞。
普性聽到對方罵自己為賊秃,頓時怒不可遏,又聽對方說:斬首示衆,不由一驚,因他想到剛才二次受辱,若非這厮手下留情,自己可能早已喪命,于是就耐住心頭火氣,深悔自己不演說對方是左道旁門,但話已出口,收不回來,自屬無可奈何,況且雙方反目,事情弄僵,隻得硬着頭皮,堅持強奸漢的态度,但措辭則已大為改善,隻聽得他朗聲道:“陳特使危言聳聽,但也不會吓倒我普性,不過,五星連環大陣威力如何,且請一試,如能破得此陣,貧僧自然拜服。
” 陳巴笑道:“這句話比較中聽……”他說着,伸手除下頭上的高帽,随即抛在場邊,露出了一個鬥樣的大腦袋,牛山濯濯,發不生,接着道:“和尚們!還不動手?” 普性把手一揮,四僧似有默契,立即分躍五處,布成了一個金木水火土五形連環陣,把陳巴大頭圍在中央。
陳巴面不改色,穩立陣中,但目觀五方,耳聽十面。
所謂五方者,是指五僧所站立的位置,十面是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再加上空和地下在内。
共計十個方向。
五僧的步位是普山主金,普十主木,白皓主水,普性主火,仁能主土,他們連環進攻,反複截擊,施展點打擒拿插五種上乘絕技,依照奇門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此起彼落,變化無窮,充分發揮了五形連環,五星聯輝的威力,陳巴被困其中,頓覺殺氣騰騰,滿途荊棘,大有寸步難行之感。
陳巴乃是西方精煞,道行武功,不同凡俗。
他煉成了人類所意想不到的功夫,雙方交換三招,而他隻守不攻,發覺五僧所走的路數純屬奇門遁甲,心裡稍覺寬慰,等到六招之後,明白了五僧出手,專攻人身三十六穴道,終于大為放心。
妖魔人物對奇門遁甲,了若指掌,陳巴也不例外,所以五僧起步,往往被陳巴争先攔截,同時又運用移穴改道之功,以牙還牙之術,使五僧的點,打,擒,拿,插功夫,無所施展,但他要想脫出他們的包圍圈,一時倒也無能為力。
五五二十五招之後,衆僧開始感到對方的武功高深莫測,于是抖擻精神,采取同進同退策略,搏鬥更為激烈,出招淩厲,快如旋風。
陳巴打點重擊,見招拆招,勢若迅電,擋回五僧的連環絕招,使他們勞而無功。
五七三十五招迅速過去,衆僧連陳巴身上的一個穴道也沒有碰到,不免心急萬分。
陳巴頭大智多,心中有了主意,準備在第三十六招時擊敗對方。
三十六招開始,陳巴故作用力過度,失足坐倒地上,一時站不起來,急以雙手護住全身,五僧一見大喜,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各揮一掌,結結實實地擊在陳巴光秃的大腦殼上。
普性、普山、普十、白皓、仁能等五僧的掌力,個個都有斷金裂石之能,何況五掌合擊,威力更為強大。
陳巴的頭顱難道是銅鑄的?鐵雕的?即使是銅鑄鐵雕,五掌合力也能把它砸扁,打碎,成為廢銅爛鐵。
可是結果出人意表。
隻聽得陳巴突然大喝一聲,跳了起來,搖頭狂笑,顯然他絲毫沒有受到傷害。
同時,普性等五僧如遭電殛,各發慘嚎,個個下垂着手掌,返身暴退,面現痛苦之色。
原來陳巴的頭功不但堅硬無比,而且反彈之力更為霸道。
五僧的手掌都被彈力所震傷,其中尤以普性受害最深,因他恨透陳巴,揮掌毫不留情,猛下殺手,落手愈重,震力愈烈,所以頃刻之間,他的右掌已經腫脹,大如蒲扇,痛得哇哇大叫。
其餘四僧,存心仁慈,出掌留情三分,因此,受傷較輕。
陳巴一頭破去了對方的五形連環,五星聯輝大陣,不由狂笑不已,過了—會,他走到場邊,拾取了自己的高帽,戴在頭上,依然止回原處,高聲進:“汝等衆僧,還敢再戰否?” 這時,普性左手握着右手,痛徹心肺。
雙眉緊促,不敢發言。
白皓忍着疼痛,挺身道:“檀越頭功厲害,不知道是什麼功夫。
可否見示?” 陳巴道:“左道旁門的小技,不說也罷!” 白皓道:“聽說魔國有十金剛太歲其人,渾身刀槍不入。
烈火不傷,想來檀越煉的是金剛功吧!”陳巴道:“算你老和尚有些見識。
” 白皓道:“金剛太歲與檀越如何稱呼?” 陳巴道:“他是家師,你問他作甚?”白皓道:“六十年前,他與貧僧有一面之緣。
” 陳巴看了白皓良久。
哦了一聲道:“是真的嗎?六十年前,你的俗名叫小三子,是嗎?” 白皓道:“不錯。
” 陳巴一點大頭,道:“那時,家帥似乎确意收你為徒,但你不肯,有這回事嗎?” 白皓道:“有。
” 陳巴道:“為什麼?” 白皓道:“我嫌他十分邪氣。
” 陳巴聽了,哈哈大笑道:“小三子說活天真,陳某也聽到家師談起這事……不過,現在你如能改變主意,願意拜他老人家為師,時間還不算太遲。
” 白皓道:“不。
” 陳巴道:“為什麼?” 白皓道:“人各有志。
” 陳巴哼了一聲,道:“即使你現在願意,他老人家不一定會答應你……,不過,看在你與家師曾有一面之緣,讓陳某來治愈你的傷掌,不然的活,三小時之後,它隻怕要成為殘廢了。
”白皓暗吃一驚,身不由主地走近陳巴。
陳巴伸手拿起白皓微微發腫的右掌,仔細一看,點點大頭,道:“你老和尚心腸還好,剛才打我,落手不重,用不着敷藥。
”他一邊脫,一邊運功把它輕輕地摸撫—會。
白皓的右掌腫勢浙漸退去,不久恢複原狀。
陳巴道:“好了。
” 白皓一試,五指和右臂都能伸縮如意,疼痛完全消失,于是合十道:“多謝檀越……不過,貧僧不服!” 陳巴向白皓看了一眼,驚異地道:“你想怎麼?” 白皓道:“貧僧不相信金剛功能經得起刀劍不入。
”陳巴的眼睛瞬了—下,從自己頭上脫下高帽,抽出二把光芒閃輝的匕首,道:“要刀,這裡有,你想試一試嗎?” 白皓道:“是……不過,不必用刀。
” 陳巴道:“不用刀,用什麼?” 白皓道:“用貧僧的禅杖,行嗎?” 陳巴笑道:“有何不可?老和尚心術尚佳。
”白皓回頭向護場僧人高聲道:“禅杖拿來!”不久,一根重約百斤的銅杖到了白皓手中。
接着,白皓道:“貧僧臂力非同小可,檀越真的吃得消嗎?” 陳巴笑道:“老和尚唠唠叨叨,讨厭!” 白皓大喝一聲,用了十分功力,忽然,想到以杖敲頭,何必大力,于是松子勁道,減少了五成力量,但又覺得落手太重,終于改用了三成氣力,警告道:“檀越小心!”他說着,雙手舉杖,向陳巴當頭擊下,隻聽得“拍”一聲,如擊敗革,陳巴的大頭應聲打凹進去,但立即又彈了出來,接着,又聽得“忽喇,忽喇”二響,禅杖反被陳巴的金剛神功從白皓手中震脫,直飛上空三丈之高,然後墜落地上,铿铿锵锵,跌斷成為四段。
同時,白皓大叫一聲,虎口震裂,雙手鮮血直流,彈力餘勢示盡,把他震倒地上,面現痛苦之色,顯然受了内傷。
幸虧白皓臨時改變主意,杖擊隻用三分功力,否則的話,他必将受傷更重,甚至被彈力震死,這就是他一念之仁的好處。
這一變化使主座棚内的衆僧,以及所有外來的幫手,包括公證人——大貞觀主與矮仙在内,無十驚駭萬分,因為陳巴的頭功能煉到這樣的程度,若非親眼目睹,誰也不會相信的。
當然他們都看到白皓舉杖架勢十足,但沒有注意他僅用三分功力。
不論白皓使用三分功力,或十成功力,但陳巴能以有血肉的腦袋,不但擋得住銅杖擊頂,而且反使對方受傷,其本領已屬不可思議。
這裡,仁能扶起白皓,問道:“師兄,傷勢怎樣?” 白皓歎了—口氣,道:“不要緊,受得住。
” 那邊,陳巴已将高帽戴在頭上,正替普性治傷,并給他服了一顆藥丸。
接着,陳巴又治愈普山普十和仁能的手掌,看了白皓一眼,笑道:“現在你這老和尚服帖了吧!” 白皓尚未回答,普性忽然搶着回答:“貧僧不服。
”陳巴道:“什麼理由?”普性道:“陳特使的頭功雖好,但隻怕受不住……”陳巴也搶着道:“刀劈?”普性道,“是。
” 陳巴道:“以刀劈頭?”普性道:“是。
” 陳巴道:“劈頭和斬頸不同,你是否想用你的刀,斬我的頸嗎?” 普性的壞心思被陳巴說穿,不由面孔微紅,但嘴裡卻堅決否認。
陳巴加上一句,道:“不必賴了。
”普性正想再辯,忽見武場遠處突然降落了幾道劍芒,接着出現六七個人影,正向這邊奔來。
人影頃刻到達了武場中央,走近普性身邊止步。
現在,大家都看清楚了。
來人之中有男,有衆。
女的是雙頭聖女和半尼子,但男的,普性卻不認識。
雙頭聖女攜着—個血迹殷然的布包。
普性問道:“普真禅師何在?” 雙頭聖女道:“他叫我帶給你一件禮物。
” 普性心中已有預感,暗道:“普真完了,不過,她替本部落消滅了害群之馬,也是好事。
”他接過布包,解開一看,不禁吃下一驚。
原來布包之内裹着兩顆首級。
普性對于普真的首級,并不感到意外,使他吃驚的是另一顆腦袋。
這另—顆腦袋,普性也認識。
它是不老上人的腦袋。
普性知道不老上人是普真的師父,邪術魔功可稱至高無上,道行劍法深不可測,但惡名也同樣遠播。
他之被殺真使普性目定口呆,吃驚不已,半晌說不出話來。
過了一會,普性道:“比武規定不準殺人,女檀樾,你為何破例?” 雙頭聖女道:“這賊秃出言無狀,調戲本聖女,所以把他宰了。
” 普性念了—聲:“阿彌陀佛!”接着問道:“調戲有何見證?” 雙頭聖女道:“證人不久就來。
” 普性想到普真為人好色貪淫,凋戲女性是其本能,所以也不再追問下去,但他又接着道:“其師不老上人何罪,也受誅戮?”男的來人之中,一個老道士越衆挺身而出,高聲答道:“是貧道将他處決的。
”普性一看那老道士身穿黑袍,面目清癯,随即合十問道:“道友何人?” 那老道士稽首答道:“貧道乃是南方七十二魔煞之一,号稱魔道人。
” 普性點頭道:“原來是玄妙觀主的祖師,是了,除了道友之外,隻怕無人能殺不老上人。
”魔道人答道:“好說,好說。
” 普性道:“不過,不老上人與道友确何過節?” 魔道人說:“無仇無怨。
” 普性道:“既無怨仇,道友為何破戒?” 魔道人說:“這厮施展迷魂大法,企圖暗算雙頭聖女,所以我非殺他不可。
”普性聽了,默然無言。
須臾,又有—道劍芒降落武場,人影出現,乃是奕靜。
普性一見奕靜,便問道:“你為何到這時才來?” 奕靜含淚合十道:“禀告師伯,弟子為了埋葬幾位師叔和師兄的佛體,所以回來較遲。
” 普性大驚道:“你是說剛才前去旁觀比劍的那幾位師弟和師侄嗎?”奕靜點頭,雙目淚流,泣不成聲。
普性面現悲色,凄然道:“善哉,善哉!他們護法殉道,死得其所……”他停頓片刻,面對雙頭聖女接下去道:“本寺的幾位護法也是女檀樾殺的嗎?”雙頭聖女冷然道:“不。
” 普性道:“是誰成全了他們?”雙頭聖女道:“你問他。
”她說着,手指對着奕靜一點。
普性注視着奕靜,道:“你說!” 奕靜道:“他們死于不老上人之手。
”普性聽廠,驚疑地道:“再說一遍!”奕靜重複了剛才所說的話。
普性道:“過程如何?”奕靜道:“師叔和師兄們因阻止客卿普真侮辱那女檀樾……”他說到這裡,向雙頭聖女指了一指,接着道:“犯了不老上人之忌。
被他突發飛劍,遂遭毒手。
” 普性道:“你們人多,難道無法抵抗?”奕靜道:“他們措手不及,何況又有普真在旁牽制。
” 普性道:“那時你在何處?何故衆人皆死,你能獨存?” 奕靜道:“弟子躲在附近的一株大樹幹上,隐身窺視。
” 普性道:“你沒有看錯?” 奕靜道:“弟子看得非常清楚。
” 普性雙目含光,注視着奕靜,道:“你說的是否句句真言?”奕靜雙手合十,雙膝跪地,道:“我佛在上,弟子不敢說謊。
” 普性歎了一口氣,收回了目光,道:“奕靜,你且起來,到懲戒院去寫一份詳細報告。
” 奕靜立起身來,又向普性作禮,然後轉身離開現場,向寺内走去。
蓦地,本寺警鐘亂響,響徹行雲。
所謂亂響者,乃指警鐘敲得不合常規,不依次序,前響未停,後響接上,聞此鐘聲,除妖魔人物外,在場的人,無不驚惶失措。
普性肅立場中,側耳靜聽。
不久,鐘聲停止,餘音袅袅不絕。
普性忽然大聲道:“二十一響,數百年來,本寺的警鐘未敲此數……大敵兵臨寺外,比武暫停!” “不,繼續比武!”陳巴高聲阻止。
“陳特使,你,你,你這是什麼意思?”普性嚴肅地問道。
“還有一場法術尚未比賽。
”陳巴道。
“本寺有難,不必比賽了。
”普性說着,開步要走。
“且慢!聽了本特使講話之後,你再走不遲。
”陳巴道。
“有話快說。
”普性道。
“副座對于本特使的造詣是否另有高見?”陳巴問道。
“不久服貼。
”普性說完話,舉步欲行,忽見本寺二名弟子面無人色地奔到,連忙問道:“何事驚慌?” “下院已被魔兵攻破了,特來報告。
”其中一個弟子道。
普性聽了,雖驚不慌,把手一揮,叫他們退下,接着,他對着主棚座的衆僧,高聲道:“你們分出一半人手,快去保衛本寺前殿。
” 陳巴大笑高聲道:“不必去了,前殿也已失陷。
”普性也不理會陳巴的話,又把手一揮。
衆僧會意。
超元禅師一聲命令,就有百多個僧人陸續起身離座,三三四四躍出棚外,飛身奔向前殿。
這時,普性發覺離座而去的僧人之中,有小部份的動作并不敏捷,懶洋洋地十分勉強,顯然他們若非内奸,必是奸細混在裡面,或二者兼而有之,這使他非常憂慮,但在此緊急狀态之下,也無暇深入調查。
這時,陳巴大笑道:“副座,你不服貼,本特使自有叫你服貼的辦法。
”普性道:“陳特使的主意真好,—邊牽制我們,—邊發動魔兵進攻。
” 陳巴道:“用兵之道,猶如奕棋,棋高一着,呆手呆腳,何況兵不厭詐,若不拙裡藏巧,怎樣克敵争勝,這一點普通道理,副座還不明白,令人可笑。
” 普性看了陳巴一眼,也不反駁,冷然道:“陳特使還有别的話嗎?” 陳巴狡笑道:“要走?沒有那麼容易。
副座豈不知‘既來之,則安之’的道理?” 普性道:“你說這話,是什麼用意?” 陳巴道:“歪理不興,正理不滅,你我當時言明,雙方共比五場武功,現在最後—場法術尚未開始,副座閑話沒有一句,就想抽身而走,是何道理?” 普性道:“此一時,彼一時,情況不同。
目前本寺正要對付大敵要緊,哪有閑功夫與你周旋?” 陳巴奸笑一聲道:“你這和尚,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隻怕時間不允許你這樣做了。
講到大敵,我陳某也是你的大敵,現在你為什麼不來對付我?” 普性道:“兩國相争,不斬來使.你陳巴目前還是特使身份,貧僧豈敢得罪?” 陳巴道:“如果我陳某離開貴寺一步,再回來向你讨教呢?”普性道:“到了那時,你就是敵人,貧僧也不會對你客氣了。
” 陳巴笑道:“你想騙我離開這裡,讓你自由,我不會上你的當。
” 普性道:“你不想走,我走,等一會我再回來。
”他說着,回轉身去,欲返主棚。
陳巴一閃身子,行動快到極點,一邊阻止了普性的去路,邊說道:“不行!我的任務還未完成,你走不了。
” 普性自知武功不及對方甚多,那敢強闖?他估計現場情勢,己方尚有一百多人,對方雖僅及十分之一,但個個武功課厚,何況他們虎視眈眈,伺機而動,萬一交上了手,己方流血必多,這種無謂犧牲,為智者所不取,因此,他忍耐着心中怒火,一邊思忖對付陳巴的辦法。
這時,土座棚内發生了一陣騷動,接着許多僧人磨拳擦掌,踴躍地奔了過來。
企圖支持普性。
這邊,魔道人,雙頭聖女,半尼子以及另外的幾個妖魔人物也都移動身形,準備前占截擊。
同時。
客座棚内的半僧子,半道子.黑力十趙峰.聯背雙怪等連袂而至,以壯聲勢。
二個公證人——大貞觀主和矮仙也前來解勸。
普性一看,情況不妙,連忙揮手,阻擋己方的衆僧奔近。
衆僧不敢違背普性的命令,隻得悻悻地退回主棚。
普性又叫普山普十白皓和仁能也同歸原位。
陳巴也吩咐全部妖魔人物歸坐客棚。
這時,武場上隻剩下了普性陳巴和二位公證人——大貞觀主和矮仙。
普性見陳巴無理可喻,知道這厮故意纏住自己,使本寺蛇無頭兒,易被攻破,其用心極為惡毒。
同時他又預料本寺前殿的情況必已十分危急,因到此刻為止,除了警鐘和二名弟子前來報告之外,其他消息完全隔絕,而剛才前去支援前殿的衆僧也沒有施放信号,令人費解。
普性也曾考慮繼續比武,可是對力所顯露的奇檸武功,往往出人意去,甚至到達了仙佛神聖的境界,本寺衆僧無法抵抗,因此,他決定放棄最後一場法術比賽。
于是普性就先與二位公證人商量棄權問題。
大貞觀主與矮仙當然不會反對普性的建議。
陳巴道:“棄權是合理的,不過這問題是與袁通将軍的公函有關,也就是本特使的主要任務。
” 普性道:“比武棄權,為何要牽涉到公函上的問題?” 陳巴道:“副座何故如此健忘?本特使持此公函,前來規勸貴部落投降。
如果你們在當時不想投降,或不能立即決定投降事宜。
副座盡可當場聲明,本特使除了拍拍屁股走路之外,也沒有理由再放一個屁。
可是副座在那時偏要認識本特使的力量,企圖在武場上叫我出醜,這問題就不簡單了。
袁通将軍在公函上明白指出:若爾玉版大師堅持初衷,沉迷不醒,決與本帥為敵,則最妙之辦法不妨一試陳巴特使之身手如何,必将使爾玉版心服口服,然後再談投降之事……那些話就意味着比武與投降是互利牽連的。
” 普性道:“不,這是兩回事情,何況試過了陳特使的身手之後,我們也不一定會心服口服的。
”陳巴嘿嘿冷笑,道:“我陳某号稱西方精煞,白白給你們這批賊秃五掌擊頂,銅杖敲頭,并未還手,你以為我生性仁慈,或懦弱無能,甘願受辱嗎?陳某身為特使,對于這種恥辱.若不連本帶利加倍向你索還,不但有損我國威聲,而且也無法向袁通将軍交代。
因此,在最低限度,你也應該給我一個公道。
”普性道:“陳特使要貧僧給什麼公道?” 陳巴道:“以牙還牙,我要收取你們五僧——普性,普山,普十,白皓和仁能的腦袋,以雪五掌擊頂,銅杖敲頭之恥。
”普性聽了,暗自吃驚,但面不改色,莊嚴地道:“陳特使此言,欺人太甚。
” 陳巴正拟發言,忽聞主棚旁邊傳來斥聲:“不錯,這位施主欺人太甚,讓老衲對付他。
” 聲到人到,但見灰影一閃,場上矗立一個白發者僧,滿面皺紋,目露兇芒,面對陳巴,傲然遭:“聽說施主乃是西方精煞,是嗎?” 陳巴道:“正是,有何指教?” 那老僧道:“善哉,善哉!施主身懷奇寶,老衲正想募捐。
” 陳巴道:“看你身披灰衣,不是空空部落之僧,……”他說到這裡,目光轉向普性,問道:“他是何方野僧?” 普性看了那老僧一眼,道:“貧僧也不認識。
”陳巴道:“既非空空部落之僧,請你把他驅逐出場。
”普性對着那老僧,合十道:“這裡是非之地,道友犯不着前來插手,以免招禍上身。
” 老僧道:“普性,你不認識老衲,老衲倒認識你……不過今天的事,與你無涉,你快快退開,勿惹老衲發火。
” 普性道:“道友,喧賓奪主,究竟是誰,法号如何稱呼?” 老僧道:“告訴你也無妨,不老上人是老衲低三輩的徒孫。
” 普性大驚,合十道:“原來是……” 老僧連忙阻喝道:“不必再說下去了。
” 普性果然聽話,立即停嘴,同時身子漸漸向後退去,直到場邊方才止步。
大貞觀主和矮仙也知道這老僧是誰,但他們未發一言,不約而同,退立場邊。
陳巴看在眼裡,心中明白此僧必是大有來曆,随即喝道:“老和尚報上名來!” 老僧道:“施主大膽,你還不配詢問老衲法号。
” 陳巴笑道:“你這老賊秃既是魔僧不老上人的祖師,想來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 老僧并不生氣,淡然道:“老衲要向施主身上募捐奇寶,到底肯不肯呢?”陳巴道:“什麼奇寶,老秃驢,你說吧!” 老僧又傲然一笑,聲如枭啼,道,“告訴你也無妨,老衲看中了施主頸上的大腦殼。
” 陳巴哈哈大笑道:“原來如此,何不早說,但不知你這老秃驢要它派什麼用場?” 老僧道:“寒寺缺乏一個溺器,老衲想把它削去皮肉,當作夜壺之用,能使老衲小便暢通。
” 陳巴也不生氣,微微一笑,道:“好極,好極,老賊秃還不動手?”老僧贊道:“施主這樣慷慨,老衲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說着,緩慢地向後退去。
陳巴譏笑道:“看來你這老賊秃色厲内荏,不敢動手,想……” 陳巴口中還未說出“溜了”二字,那老僧突然揮手,抛出件圓形物體,顔色鮮紅,物體上端拖着一條長索,向陳巴當頭罩下。
圓形物體來勢兇猛,風聲呼呼,威力懾人。
陳巴沒有防到對方出手如此迅速,要想躲避,業已不及,連忙雙腿一彎,人矮了一尺,但他頭上的高帽已被那圓形的物體抓去,使他現出了光秃秃的大腦袋。
陳巴大笑道:“狐狸尾巴終于露了出來,原來你這老秃驢是血滴子的遺孽。
” 老僧一出手便摘去了陳巴的高帽,心裡十分高興,立即收回長索,從血滴子裡取出高帽,和兩把金光閃耀的匕首之後,擲帽于地,接着嗤的笑了一聲,道:“好刀,老僧正愁沒有利器刮削施主大腦袋上的皮肉,現在來得正好……什麼,施主剛才說什麼?” 陳巴并不以失去高帽和匕首而感到驚駭,但心裡反覺高興,依然笑道:“我說你老秃驢是血滴子的遺孽。
” 老僧哦了一聲,道:“原來施主是這樣說法……不過,施主錯了,老衲不是遺孽,而是血滴子的發明者。
” 陳巴道:“遺孽和始作俑者沒有什麼分别……”他說到這裡,停頓一下,用手摸自己的那個大腦殼,笑嘻嘻道:“還好,腦殼絲毫無損,丢了一些身外之物,算不了什麼。
” 老僧也發出像枭叫般的笑聲,道:“施主不要得意,那顆大腦袋不久便是老衲的囊中之物。
” 陳巴道:“老秃驢太自信了,何不再來一試?”老僧道:“施主何必催老衲再試,難道你還擔心死得太遲嗎?” 陳巴道:“老賊秃的話正中廠懷,遲死不如早亡,我等待着,老秃驢還不下手,真是急煞人了。
” 老僧道:“施主開口老贓秃,閉口老秃驢,這樣的侮辱老衲,已犯了大不敬之罪。
等一會老衲摘下你的頭顱後,一定要在它的嘴巴裡塞些狗屙,讓施主做鬼時,嘴巴也不幹淨……喔唷,老衲現在開始發覺:施主你的頭頂—發不生,和老衲一樣,不是也光秃秃的嗎?是賊秃,還是秃驢?” 陳巴無言可答,向老僧看了一眼,默然站立着,胸有成竹地靜待對方出手。
, 老僧在口頭上又獲得了勝利,心裡格外快樂,于是揮動長索,血滴子在空中盤旋,風聲呼呼,震耳欲聾,突然,他用勁抛遠血滴子,對準陳巴的頭頂罩下,一邊擲出雙匕,好比兩條金蛇,平行地直射陳巴的胸膛。
這次,陳巴早有準備,運用十二分功力,使自己那顆鬥樣的腦袋立即暴脹了一倍,猶如一個大頭和尚。
血滴子來勢如電,抛中了陳巴,但因頭顱太大,血滴子太小,無法容納,後被陳巴的頭功彈力震開,同時陳巴雙手接住對方擲來的雙匕,回手反擲,去勢如飛,勁力甚健,向老僧進襲。
那老僧想不到陳巴的人頭如此古怪,竟然會暴脹一倍,使自己的血滴子套不進去,以緻功虧一篑,摘了一個空,反給對方頭功彈力震開,不由大驚,忽覺雙掌一麻,長索脫手,正想抓它回來,忽又感到兩脅一陣劇痛,低頭一看,脅旁各中一匕,頓時眼睛發花,金蛇亂竄,暗想:不好了,始知自己的頭部已被血滴子緊緊扣住,耳朵裡還聽到陳巴的聲音:“有來而無往,非禮也。
” 原來陳巴震飛血淌子,接匕反擲,一邊飛身攫取對方已脫了手的長索,抛了回去,恰正套中了目的物。
那些動作一氣呵成,敏捷而熟練,功力歎為觀止。
這時,陳巴勝利在握,并不急于用勁收索,隻不過輕松地拉着索端,像牽牛那樣的牽着,使那老僧無法掙紮,身不由己,隻得随着長索的拉力,被牽着緩慢地走了過來,頸上毫無血迹,但他的雙脅則流血不止。
陳巴緩緩收索,老僧腳步蹒跚,越走越近,直到離開陳巴不過三尺之處,前者突然沖前,拔取了後者脅上的雙匕,一邊用勁收索,同時飛出一腿,那老僧的身首立即分離,屍體淩空飛去,已被陳巴踢出十丈,隻聽得啪撻一響,跌落地上。
陳巴笑道:“始作俑者,其無後……”但他忽然想到自己說得不對,連忙改口,接下去道:“和尚根本是沒有後代的。
”這一變化,頓使大寺衆僧以及外來諸友驚悸不已。
原來那老僧非誰,乃是數百年前血滴子一派的祖師,法号飛龍大師,年已三五百歲,功力之高不可思議。
當年他的徒子徒孫曾助前朝王子謀取帝位,殺害扛湖好漢和正義人士,不計其數。
等到那王子登基,做了皇帝之後,恐怕血滴子一派的人揭發他的奪位陰謀,于是使用良弓藏,走狗烹的毒計,将他們幾平一網打盡,隻有飛龍大師和少數弟子僅以身免,逃匿無蹤,不知下落。
此後,江湖上從未發現血滴子的蹤迹,世人都以為飛龍大師早已死亡,漸漸忘懷,不料今日他又突然重蹈塵世,前來送死。
此僧老而不死,惡貫未滿,等待劫數降臨,修煉也難成正果,但發明武器之人,結果卻喪身于自己的武器之下,真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這時,陳巴的人頭已經恢複原狀。
他擊碎了血滴子,使它成為曆史名詞,把長索拉成數段,抛棄遠處,又從地上收起了自己的高帽,揩幹匕首上的血迹,依然暗藏帽内,接着戴在頭上。
于是向普性招手,道:“副座,請過來談話。
” 普性呆立場邊,忽聽陳巴叫喚,如夢初醒,吃了一驚,隻得硬着頭皮,緩步走來。
陳巴道:“你我之間的事情還未了結,副座想清楚了嗎?” 普性讷讷地道:“這個……且容貧僧考慮片刻……” 忽然武場東面遠處傳來一陣喧嘩,衆人舉目注視,發現那邊已有不少人影向這裡奔來。
接着武場南西北三方面也有同樣的嘈雜之聲,人數極多,頓使衆目應接不暇。
頃刻之間,東面的人已經如飛而至,人數不下五十,都是魔營的将士。
他們并不打擾陳巴和普性,隻在場邊立定旁觀。
不久,南西北三方面的魔營将士也已接蹤到達場邊,合計人數,約在三百左右。
此刻,東南西北四方周圍都已被魔兵包圍。
普性驚上加驚,暗想:大寺完了,空空部落也完了。
“袁通将軍到!”空中傳下來一個響亮的聲音。
衆人舉頭仰望,看到一朵黑雲停駐武場高空,接着,濃霧迷漫,從空中降落地面,須臾,霧氣消失,場上出現了以袁通為首的五個人物。
陳巴連忙拱手作禮,趨前迎接。
四周的魔營将士響起了—陣陣的歡呼,聲如轟雷。
普性一看袁通金甲輝煌.腰挂寶劍,宛如一個天神,後面的四位随從,也是威武非凡,但他已無暇細看,因為此刻陳巴已經講話。
“這位是大寺副座,也是空空部落的高憎,普性巨佛。
”陳巴介紹道。
普性連忙合十作禮。
袁通也很有禮貌地拱手還禮之後,道:“聽說副座準備投降,不知是否?” 這時,普性一見大勢已去,決定以身殉道,心中反而不懼。
安靜地答道:“不,貧僧尚未考慮此事。
”袁通淡然笑道:“考慮是必要的……不過,投降已屬不可避免的事,副座最好三思而行。
” 普性道:“本寺雖已失守,但貧僧心中尚未絕望。
” 袁通道:“副座有恃無恐,似乎還有神機妙算,可否見告?” 普性道:“大寺淪陷,并不等于整個空空部落的滅亡,因為我們仍有恢複疆土的能力。
” 袁通笑道:“副座想依靠外援,是嗎?”普性點頭。
袁通冷笑道:“隻怕外無救兵,内有強敵,什麼都完了。
” 普性并不相信袁通的話,莊嚴地道:“内有強敵乃是事實,但外無救兵不過是危言聳聽而已。
” 袁通道:“副座不信本帥之言,隻得由你不信.……現在本帥明白相告:貴寺的外圍八大古刹都已一一被本帥擊破,副座知道嗎?” 普性聽了,吃驚道:“什麼?八個外圍古刹都已失守?” 袁通道:“不錯,副座若要知道詳情,本帥自當奉告。
” 普性合十道:“貧僧洗耳恭聽。
” 于是袁通與普性就繼續談下去……普性黯然搖頭,低聲自語道:“想不到八大古刹如此下場……” 袁通道:“副座,大寺投降的事,你想通透了嗎?”普性道:“不,貧僧并未失望。
”袁通道:“你們已經孤立無援,還有什麼靠山?” 普性道:“我們的三關未失,大事尚有可為。
” 袁通道:“三關?你是指黃龍山,白龍山和雙龍峽嗎?” 普性道:“是。
”袁通道:“三關早已被我們圍困,四周密密封鎖,關内糧食不多,水源缺乏,三天之後,他們饑渴交迫,還能打仗嗎?……所以我方兵不血刃,就已瓦解三關。
”普性道:“我們還有八部大龍大陣,能抗千軍萬馬。
” 袁通冷笑道:“天龍陣尚稱不差,但可惜得很……。
普性道:“有何可惜?” 袁通道:“這個陣圖擺設在雙龍峽内,成為甕中之鼈,犯了地理上的錯誤。
”普性道:“依你之見呢?” 袁通道:“如果此陣設在雙龍峽外的十字坡頭,截斷了三條橫山小徑,我方行軍就會感到不便。
” 普性聽了,如夢初醒,心裡懊悔不聽梅木的教言。
接着袁通道:“副座知道天龍陣陣主是誰嗎?”普性道:“他是一位隐名異人。
” 袁通大笑道:“好一個隐名異人……他就是我們的野仙混沌子,這是副座所想不到的吧!” 普性大驚道:“果然不出梅木和三清道友所料,原來這厮乃是奸細,怪我普性有眼無珠,看錯了人,又怪我有耳無聰,誤信赫連真的話,事到如今,夫複何言!”袁通道:“副座派遣帕脫法師允任說客,誘勸般若,有此事嗎?” 普性道:“那是貧僧的主意。
……帕脫何在?” 袁通道:“遊說未成,反被般若拿下。
”普性默然無言。
過了片刻,袁通道:“如今副座還有什麼依靠?” 普性道:“有。
” 袁通道:“諒必是依靠少數民族,以及三大領主之—的貴族,作為内助,同時再希望天竺部落的外援吧!” 普性點頭道:“将軍知道就好了。
” 袁通嘿然一笑。
道:“你們空空部落平時作威作福,一貫欺壓少數民族,使他們在生活上苦得透不過氣來。
他們久想反抗,恨力未逮,如今看到我軍前來攻打,各地少數民族早已殺牛羊,攜酒漿,争來歡迎,并自動參加我們的隊伍,願充向導,所以你妄想他們前來相助,簡直是癡人說夢話了。
……至于許多貴族,其中以彭克,赫伯,克古格,摩公和呼德等五人,最為強兇霸道,作惡多端,此輩高高在上。
手下擁有數幹到數萬的仆人,為他們服務勞役,層層剝削壓迫。
如果仆人有工作不力,反抗或逃亡的行 為,都要受到鞭打,挖目,抽筋,剝皮,或砍肢的慘酷刑罰……不過,現在形勢逆轉,那五個貴族領主業已惡貫滿盈,被我軍一一消滅。
他們的土地,莊園,牲畜,财物等等,除保留一小部分為其家屬作生活用途外,其餘的都将交給仆人,此刻正在清算中。
另有不少開明的貴族都已紛紛投降,享受優待。
講到那批地方政權的官員,平時欺侮良民,強迫百姓勞役,征收名目繁多的賦稅,使人民破家蕩産,不計其數。
此外,官吏所經之處,沿途村民都要供奉住宿,飲食,馬匹和女人,那些為非作歹,罪孽深重的官吏,已有多人被我軍捕殺,在這個世界上除名,其餘的尚在追緝中。
副座,請你想一想吧!你的依靠何在?” 袁通說到這裡,頓停一下,接着道:“你們大寺有一串念珠是用一百零八顆人頭頂骨制成的,樂器則用處女腿骨制成,小鼓也是用人的頭骨和人皮制成……你們這批僧入門念佛号,卻無人心,副座,你再想一想你們的罪惡吧!”普性雙目含淚,低頭不語。
袁通又接着道:“此外,天竺部落号稱人間佛土,隻怕他們水遠不會派救兵來了,因為普元、木紮、優婆夷等人都已在中途被我軍截住,而木紮企圖反抗,業已依法懲戒……”他說到這裡,改變話頭,道:“把那木紮的禮物拿來!”一個魔兵越衆而出,雙手高捧着—隻木匣,飛也似的奔到袁通前面,恭敬地立定。
袁通道:“快把此盒給普性副座過目。
” 魔兵走近普性的身邊,雙手呈上木盒。
普性伸手接取,揭開匣蓋,一股猛烈的血腥氣沖了出來,吸入鼻中,立即感到惡心非凡,反胃作嘔,—邊擲盒于地,一邊嘴裡吐出了胃内尚未消化,但業已發酵的隔夜飯菜,地上污物狼藉,嘔了一大堆,臭氣随風散布,附近的人莫下掩鼻,退後數步,包括袁通在内。
那木匣被普性擲在地上,匣内滾出了一顆被斬下的人頭,雙眼圓睜,張開嘴巴,面目猙獰可怕,好像此人生前怨氣難消,死不瞑目似的。
這當然是木紮的首級。
袁通使用這種惡作劇,存心恐吓,令普性啼笑皆非,狼狽不堪。
過了一會,普性嘔吐已畢,恢複原狀,但意志渙散,神态沮喪,顯然他感到一切希望都成泡影,并發覺自己已處于完全絕望的境界中。
又過了片刻,袁通道:“副座,現在你是否準備投降?” 普性看了袁通一眼,冷然道:“不,貧僧決不說投降二字?” 袁通笑道:“還打什麼理由?” 普性道:“投降之事應由本寺當家作主。
” 袁通道:“你說是玉版大師?” 普性道:“不錯。
” 袁通道:“也好……”他停頓一下,發令道:“傳玉版人師!” “傳玉版大師!” “傳玉版大師!”“傳玉版大師!” 袁通的命令由屬下的衆魔将一個接一個地傳了過去。
不久,遠處出現了,古宮元首,大寺當家玉版大師,由四位魔兵押着,急步走向武場中央,原來他早已被俘了。
須臾,玉版大師到了袁通的身邊立定,面部毫無表情,當然,此刻他已是俘虜身份,自覺威儀盡失,面目無光,隻得低下頭來,默然無語。
袁通道:“請問當家,關于投降的事,你推副座作主,副座推當家作主,二人推來推去,到底由誰作主?” 玉版大帥擡起頭來,向普性看了一眼,又猶豫片刻之後,開口道:“為了保留黃教以及大寺衆僧的性命,本座決定投降,但望袁将軍賜予優惠條件。
” 袁通道:“那當然,你,玉版大師依然是教主,古宮元首,以及大寺的當家。
” 玉版大師台十道:“多謝将軍!” 袁通道:“那麼,請玉版大師當衆宣布投降,但不知是否有人反對。
” 于是玉版大師面對主棚内的衆僧合十高聲道:“本座代表空空部落,以教主,古宮元首和大寺當家的身份,向你們各位禅師,方丈,長老,法師以及全體佛門弟子鄭重宣布:自今日起,我們向袁通将軍投降。
”他說到這裡,停頓一下,等待衆僧的反應。
主棚内雀鴉無聲,—片靜寂,顯然無人提小異議。
過了一會,袁通高聲道:“本将軍袁通代表魔國國王——通天教主,接受玉版大師投降,并拟派員協助他振興教業,使諸位高僧專心修煉佛道,不知有誰反對否?” 主栅内欣然一片靜寂,誰也不敢反對。
普性看到這種情形,搖頭低聲自歎道:“氣數盡矣……” 他舉掌重擊自己的腦門,頭頂立即開花,紅血混雜着白血和腦漿,猶如泉湧,身體也仆倒地上,橫屍武場。
同時,他的三魂六魄凝成了一個元嬰,飄飄地出竅,回頭向玉版大師看了一眼之後,飛也似的奔向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這個出人意表的變化使在場所有的人物,不論僧尼道俗,妖魔精怪,無不吃驚,同時他們對普性的看法也完全改變,内心裡發出悲傷和敬仰的感覺。
主棚内響起了一陣陣的佛号,“南無阿彌陀佛……” 玉版大師淚流滿面,合十向普性的屍體作禮不已,顯然他自知沒有和普性商量,就獨斷地宣布投降,心裡感到負疚,并且十分難過。
過了一會,袁通對玉版大師道:“普性副座乃是一位百年難見的高僧,他已修練到體内紅血白血兼而有之的境界,雖尚未成佛,卻已成聖,但本将軍對他極為尊敬,請當家以最隆重的佛家禮節成殓。
”玉版大師點頭答應。
接着,巡場僧人移去了普性的屍體,并将現場打掃幹淨。
投降的事既已定局,前來助拳的大貞觀主,矮仙,古道士,三清和尚,梅木,菩提真人以及中年叫化子等人也不向玉版大師告辭,連袂離開武場,悄然走出大寺,各奔前程。
次日,袁通變革了古宮内部組織,撤換子大批惡官兇吏,又在表面上依然尊重佛教,以玉版大師為傀儡式的當家,但實際則改立民法代替佛法,使佛國支系的舊勢力從此一落幹丈,有名無實了。
在民間,百姓反對舊時作惡多端的貴族,充公了他們的田莊财物,罪孽深重者當場斬殺,或先利用而後處罰,或予以徹底改造。
除了僧人、貴族之外,該邦的貧民和仆人都分到了土地、房屋、農具、财物等,生活大為改善,他們則是實際的受益者。
等到統治的政策逐一施行後,袁通命令穆英,赤福與一部分魔兵駐守空空部落,監督玉版大師,于是攜帶大批戰利品,率領部屬班師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