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鬼國春秋

關燈
活陰差是人中之鬼,也可稱為鬼中之人。

     陰陽子乃是妖魔國東南方鬼煞之一,職位僅次于鬼煞指揮計真,後者的官銜為二級元帥。

     當陰陽子尚未成名時,寄寓逍遇島,仰觀人情,俯察鬼事,誰也不知他精通陰陽之理,深知鬼神之道,又是半人半鬼活陰差羅炎的好友。

     羅炎年已古稀,在逍遙島黃大仙宮擔任活陰差四十年,屢建奇功,深得當地正神黃大仙器重。

    不過人到晚年,精力衰退,他數次要求告老還鄉,但始終未蒙批準,除非他能物色一個适當的替身。

     陰陽子雖也曾暫充他的替身,代赴冥府公幹,可是他不願久與鬼神打交道,隻不過在好奇心驅使的情況下,偶然逢場作戲,客串一二次而已。

    若非羅炎素知陰陽子為人誠實可靠,也決不肯讓他去客串活陰差。

     活陰差的資格限制極嚴,必須經過多次考驗,并非人人可充此職。

    如果一個人不是品學兼優,武功卓絕,待人接物,手段圓滑,鋤強扶弱,态度嚴正,知己知彼,能屈能仲,休想問活陰差之津。

    因此,羅炎要想發掘這種人才,作其替身,真是談何容易!由于他曆久未能如願,不得已隻好求助于陰陽子,希望對方代為物色。

     當然,活陰差人才,并不是完全沒有,但可遇而不可求而已。

     過去,陰陽子幾次發現這種人才,可惜聽到活陰差職業,都不感興趣。

    一日,陰陽子邂逅了散人王行。

    當時。

    他們二人雖已入籍魔國,彼此卻寂寂無名,而鬼煞和散人的頭銜卻是以後才封贈的。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雙方都感到非常高興。

     于是陰陽子邀請王行同到餐館,相對而坐,點好了酒肴,前者雖不善飲,但因酒逢知己,就非破例陪飲不可。

    他們開始暢談。

     王行問道:“陰陽子,你怎會到這兒來?” 陰陽子道:“我在這兒已經混過二十年了。

    你呢?”“我來此尋訪一位舊時的所歡。

    ” “有否尋到?”“沒有” “是怎麼一回事呢?” “唉!一言難盡……過去,我與她已有婚姻之約,準備擇日成親,不料好事多磨,她突然無故失蹤。

    我在百思不解的情況下,立即奔走天涯,到處探查,但遍尋不獲,連生死存亡的消息也沒有,使我徒呼奈何。

    多年後,我雖已另娶,卻依然未能對她忘情,立誓要查明她的失蹤原因、否則我這顆心是不會死的。

    最近有人說她在逍遙島。

    因此,不遠千裡,到這裡來,可是經過了二個月多方尋訪,又無法獲悉她的下落,使我勞而無功,不免愁腸百結,日夜不安。

    ” “咳!有這種事?此女姓甚名誰,想來她必是個賢淑美麗的姑娘,才能使你如此迷戀不巳。

    ”“她叫孟英,小名玉娟妍,容貌端正,品性善良。

    說老實話,我并非迷戀她的姿色,但我必須要查明她棄我而去的真正原因……在我的預感中,她似乎是中了奸人之計,或已為歹徒所害,不然的話,她決不會離開我,如果說她已死亡,何故多年以來,她的靈魂從未托夢給我?如果說她尚在人間,為什麼我不能尋到她,而她也始終未來尋我呢?唉!生死存亡,将信将疑,怎不令人憂愁?” “或許是她已另有歸宿,故意避開了你。

    ” “不、不會的。

    我有信心,隻要她還有—口氣存在,必定會來尋找。

    不過,假如我真的知道她已有了歸宿,我也就放心了。

    ” “王行,既然你對她有如此堅定的信心,那末,這件事就要牽涉到她尚在為人,抑業已作鬼的問題了。

    ” “陰陽子,依你看來,鬼之為物,有呢?還是無呢?”“毋庸置疑,鬼一定是有的。

    ” “不知你有什麼根據?” “當然有所根據……在這個世界裡,人,神和鬼是分不開的。

     簡單地說,不害人的人就是神,害人的人即是鬼。

    你隻要睜開雙目,仔細觀察,就能看得清楚,到處多的是活神。

    也多的是活鬼,不必再向天堂禱神,地獄問鬼。

    此外,人死了之後,他的靈魂也可能成神或鬼,但他隻不過是死神或死鬼而巳。

    ” “人有好歹,聽說鬼神也有善惡正邪,是嗎’” “對!好人死了就變善鬼,至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似乎是指惡人而言,因他到臨終之時,才講善話。

    表示懊悔,可知其平生所講的都是惡話,這種人,即使死了變鬼,也是惡鬼……若論正神邪神,事實上也很難區别,不過,像瘟神那樣,對人類有百害而無—利,應該歸納于邪神一類,風伯雨師如能行使風調雨順的權柄,有利民生,便是正神,反之,狂風暴雨,傷害生靈,他們就變成邪神了……總而言之,古人以神道說教,無非警惕人心,勸人為善。

    ”“不過,我王行對于鬼神,隻在半信半疑之間,因我并未親眼見過鬼神。

    ” “鬼神之道,自在人心,這是唯心的東西,不必說有,也不必說無,但心中有鬼,即有鬼,心中無神,即無神,不必要親眼目睹,看到鬼神……為人不做虧心事,鬼畏而避之,神敬而遠之,則此人也,到處有路可走,無往而不利,何用辯淪鬼神的有無!” “陰陽子,假定真的有鬼,或真的有神,他們的組織如何?” “你說假定,我也就說假定……我先講鬼,人死了就變成鬼,鬼有鬼國,或稱幽冥國,元首是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

    在他的領導之下,有十個閻王,和許多神官鬼吏,神差鬼使,例如催命判官,追魂太歲,賞善司,罰惡司,開路先鋒——俗稱鬼王,城隍,土地,喪門吊客(即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獠牙赤發,黑臉青面的鬼卒,以及急腳子等,他們管理億萬鬼魂……” “人已死亡,變成了鬼,還要那批神官鬼吏管理作甚?” “他們要清算群鬼生前罪行……” “那不是和陽間的官吏審判犯人一樣嗎?” “差不多!可能陽間官吏是效法幽冥地府,不過,有時前者還要變本加厲做得再進一步,比陰官清算死鬼更為殘酷。

    ”“我不明白,怎麼再進一步,更為殘酷?” “冥官清算群鬼,大緻上實事求是,賞善罰惡,尚稱公平合理,但世間的惡官酷吏則不然。

    他們為了本身利益,審判罪犯,往往甘冒不韪,藐視法律,颠倒黑白,認善為惡,也有一人被其清算,家屬也連帶受累。

    不僅如此,另有一些惡毒的官吏,竟然以活人的身份,越權清算死人。

    ” “唔,他們的用意确是如此,不過,我們休談這種問題,以免招惹物議。

    ……剛才你說:幽冥地府清算群鬼,賞善罰惡,都報分明,那麼,鬼國閻王怎樣賞善,如何罰惡? “在黃泉路上,生前善人,褒衣博帶,山鬼使執幡接引,穩步經過金橋銀橋。

    生前惡人,死後孽魂,赤足蓬首,肩背枷,手帶铐,被鬼卒鞭打着,無可奈何,戰戰兢兢地向奈何橋上走去。

    ” “什麼叫做奈何橋?”“奈何橋是一條獨木橋,橋闊五寸,高百尺,長千丈,橋上陰風怒号,寒透肌膚,毒霧慘澹,腥氣刺鼻,橋下浩浩江濤,色赤如血,急流洶湧,濁浪排空,聲如雷轟,震耳欲聾。

    當此之時,那些膽小的新鬼孽魂,早已吓得渾身顫抖,雙腿發軟,寸步難行,但前有牛鬼,後有蛇神,手持銅棍皮鞭,三步一鞭,五步—棍,強迫那批生前惡人,打上奈何險橋去,偶一不慎,失足跌下,魂沉血濤,水不超生……” “此外,幽冥地府還有什麼賞罰?” “聽我說下去……新鬼初到地府,先由掌案判官查明其生前善惡之後,善鬼即被送到賞善司接待,根據生死天祿簿評論功績,應投胎的入世為人,應封的去做神祗,應賞的去受鬼祿。

    至于生前惡人,死後孽魂,則由罰惡司處理,經過判官審問,罪孽小的,略施苦刑了事,罪孽大的,打入十八層地獄,包括吊筋獄,幽枉獄,火坑獄,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碓搗獄,車崩獄,磨推獄,寒冰獄,脫殼獄,抽腸獄,油鍋獄,黑暗獄,刀山獄,血池獄,阿鼻獄以及秤杆獄……不論新鬼舊鬼,善鬼惡鬼,都要經過輪回,才能轉世。

    ” “輪回!什麼叫做輪回?” “輪回共有六道,凡轉世的鬼魂必須經過輪回,于是所有一切衆生之類,分别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各進其道,行善的迎入仙道,盡忠的送入貴道,行孝的請入福道,公平的導入人道,積德的引入富道,惡毒的打入鬼道……所以,今世是胎生的惡人,下世必定是卵生,濕生,或化生了,但或許也是胎生,不過這是畜類的胎生。

    ”“我不明白,試問是誰主宰輪回?”“第十殿的轉輪王。

    ” “那麼,另外的九個閻王不知是怎樣稱呼?”“第一殿到第九殿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工以及轉輪王,号稱十殿閻王。

    ” “他們姓甚名誰,你知道嗎? “我隻知道第五殿的閻君是包拯,另一個是姓魏的,但名字不詳,其餘閻王的姓名待查。

    ” “為什麼今世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前世的事,包括你我在内?” “鬼魂在轉入輪回之前,必須送到孟婆亭前,免費贈飲或威脅強灌一杯迷魂湯,因此。

    鬼魂轉世為人,就忘記了前世的事…… 不過,也有例外。

    ” “什麼例外?” 。

     “偶有生性狡猾之鬼,到了孟婆亭前,假裝喝湯,其實并未咽入腹中,又乘神差鬼使疏忽失眼之際,把湯吐在地上,因此,到了陽間投胎為人之後,他就依稀記得前世的事,且又能講出陰間的見聞。

    ” “陰陽子,你知道鬼國的事情那麼多,想來是那個未飲迷魂湯的投胎鬼告訴你,是嗎?”“不;另有來源。

    ” “可否見告?” “可以,我有個做陰差的朋友,姑隐其名……”“原來是那個陰差朋友告訴你的……” “不,不是他告訴我的。

    ” “那麼,是誰?”“王行,我講話,你聽着,不要插嘴……我的朋友擔任活陰差之職,有一天,偶染時症,吐瀉交作,無法走路,但當時黃大仙宮适有一件緊急公文,務必火速投遞陰司,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就請求我代為效勞。

    ”“你到過陰間?” “由于友情難卻,我代理一次陰差,不過,幾乎闖了大禍,回不到陽間。

    ”“噢!真的嗎?” “事情是這樣的……當我答應效勞,他就勉強起床,替我穿戴長袖陰衫和陰帽,并且給我一袋鬼錢,同時千叮萬囑,叫我在陰間路上切勿多管閑事……我拿了公文,放在身邊,忽覺體輕如燕,身不由主,飄飄然随風飛行,好不快樂……不久,我看到前途陰霧甚濃,黑暗中顯呈着微弱的亮光,路面泥濘如漿,足踝盡沒,更兼高低不平,崎岖難行,又見來來往往的黑影很多,大家各走各,路,互不招呼。

    當時我心裡想:這可能是閻王路,而那些黑影必是鬼魂無疑……忽然,前面傳來一片神嚎鬼哭之聲,非常慘厲,又聽到一陣奔馬騰躍之聲,自遠而近,但見路上鬼魂紛紛趨避道旁,我也随衆奔逃,偶—不慎,失足堕入淺溝,好在溝中無水,接着又有四個鬼魂也跳進溝裡,個個撲在我的身上。

    我覺得鬼身冷冰冰,但鬼體甚輕,充其量還不到十斤重。

    所以我對這種負荷,毫不吃力……俄頃,馬隊飛馳而過,隻聽得群鬼中發出—個聲音:“大家小心!鬼王出巡,”不料聲音才停,那馬隊去而複返,并且發出大聲叫喊:“有生人氣……有生人氣,快查,查……查……” “陰剛子,你被鬼王查出了嗎?”“沒有……我聽到他們這樣叫喊,心裡明白,連忙摒住呼吸,蟄伏溝底,不敢稍動……忽然,耳邊傳入—個很輕的聲音:老友!你盡管呼吸,因為,我需要一些陽氣……” “陰陽子,這聲音是誰發出來的?”“那是撲卧在我身上的鬼魂中之一說的……于是我緩慢地呼吸,呼出的陽氣都給那四個鬼魂搶着吸去了……馬上的鬼官們查來查去,查不到我,終于說了聲:奇怪,奇怪……之後,呼嘯着馳騁而去……等到鬼官們遠離現場,那四個鬼魂都立起身來,我連忙爬出淺溝,繼續走路,可是那些鬼魂卻跟着我走,不肯離去。

    我一看形勢不對,還是自己識相,立即從身邊摸出一袋鬼錢,也不知道數目多少,悄悄地撈一些分别塞在四鬼的手裡…… 好在他們并不争多論少,見錢就走……” “你有否看清楚他們的相貌如何?” “鬼臉兒有什麼好看?不過,我在糊裡糊塗中,似乎發覺他們的面孔隻不過是圓圓的一團黑影而已,耳目口鼻完全看不出來……” “你有否看清楚那些鬼官的相貌?” “在那時,我心裡雖不害怕,但卻沒有閑情偷看,因此,他們的面長面短,我都不知道,何況我的身形已被那四個鬼友掩護着,即使我當時要想看鬼官們的容貌,事實上也無法如願,” “後來的情況如何? “後來,我走完了長約十裡的閻王路,接着就走黃泉路了。

    ”“黃泉路是怎麼樣的呢?”“你聽我說下去……陽間的人都以為黃泉路上必有黃色的泉水,但其實不然……” “哦,黃泉路上沒有黃泉?”“黃泉路上黃沙遍地,發出熱氣,萬分難受,幸虧我穿着皮靴,總算腳底不曾燙出泡來……” “喂!陰陽子,聽說鬼是沒有腳的,是嗎?” “那是世俗誤傳……鬼和人一樣,也有兩隻腳。

    ” “何以見得?” “因我看到有些鬼魂,赤腳走路,被熱氣騰騰的黃沙燙得哇哇大叫。

    ” “哦,原來如此……你說下去。

    ” “黃泉路很短,據我估計,不過三五裡而已。

    我的腳步跨得很大,走路又快,所以它不經我一走,就走完了。

    ” “過了黃泉路,還要走什麼路?” “過了黃泉路,就無路可走。

    ” “什麼道理?” “隻有一座橋。

    ”“過了橋呢?” “鬼門關到了。

    ” “鬼門關是怎麼樣的?” “提起鬼門關,真是可怕極了。

    ” “怎麼可怕?” “唉!我陰陽子,天不怕,地不怕,獨怕鬼門關……”“哦!你倒說說看。

    ” “我遠遠望見鬼門關三個金字,字大如鬥……它是一座大城,高約二三十丈,關門大開,陰風蕭蕭,鬼影重重,成群結隊的鬼魂都被牛頭馬面押入關内。

    群鬼披頭散發,哭聲震天,悲慘之極。

     神差鬼使嘩啦嘩啦,呼麼喝六,甚至對付群鬼,拳打腳踢,絲毫沒有人情味。

    當時,我懊悔;不該代友送信,現在,我陰陽子也要進鬼門關了……接着,我又暗忖道:‘進鬼門關,還是不進去?’正在猶豫不決之際,忽見一個像歪頭申公豹那樣的人從我的身邊匆忙地走過,使我心裡不禁—驚,此人非誰,乃是‘竹友’鐘某。

    他怎麼也會到這裡來?我正拟趕上前問活,忽被許多鬼群擁擠過來,阻住去路。

    使我無法如願 于是我高聲叫喚,鐘某人!但他似乎沒有聽到,隻見他蹒跚地走過鬼門關去了……由于我叫喚驚動了一位神差,他毫不容情,抓住了我的陰衫後領,拉拉扯扯。

    拖到路旁靜處,喝道:,我早巳注意你了……你這厮是否天國派來的間諜?’……”“陰陽子,我不懂,那神差怎麼會把你當作天國的間諜? “王行,你有所不知,鬼國現在已受妖魔國控制,他懷疑天國派遣間謀,滲透鬼國……”“噢!那麼,你怎樣回答?” “我回答道:‘不,我是活陰差,’他又問:‘既然你是活陰差,為什麼朝着鬼門關的路上走?’我回答說:‘我第—次到陰司來,不熟識路徑,請你指示,’他問我來幹什麼?我說是來投遞公文……于是他就領着我走另外一條支路,到了判官衙門,呈交公文,收取了回單,回路經過銀橋河邊,不料那個跟随在我身後的神差,把我一推,推入河中……我駭極大叫,忽然醒來,原來是南柯一夢,發覺自己睡在床上,吓得渾身冷汗,衣衫盡濕,全身好像是在水裡浸過那樣的濕……” “這倒是怪事……那麼,你在陰司看到的那個叫鐘某是否安然無恙,在世為人?”“後來我聽到消息,此人已于那晚因病去世。

    ” “有這樣事,那簡直是怪上加怪了……陰陽子,你是否知道那黃大仙的公文裡講些什麼?” “不知道,我怎好私拆公文?” “黃大仙宮為什麼要和陰司打交道?” “逍遙島的黃大仙宮等于地國中洲的城隍廟,俗稱邑廟,黃大仙是封了神的陰官,身份像菩薩一樣,也是陰司的地方官,職位很是祟高。

    ” “為什麼逍遙島沒有城隍廟?” “可能是因為本島沒有城圜,所以沒有城隍廟,不過,黃人仙宮的地位和城隍廟是一樣的。

    ”“城隍廟的組織和城隍老爺的任務如何,你知道嗎?” “城隍廟是設立在陽間的陰司衙門,它是被陽間地方官和老百姓的心目中所公認,或默認本地有這樣的一個陰官。

    都市裡的城隍稱為大城隍,或都城隍,縣裡的城隍稱為小城隍,或縣城隍,猶如帝王時代的巡撫縣令。

    都城隍有權指揮縣城隍,而城隍老爺,除了管理陰司的鬼魂案件之外,似乎還能兼管陽間的地方官員,和接受含冤負屈老百姓的申訴,冥冥中他會吩咐部屬三班六房,抓鬼懲人,歸案究辦,同時他在暗中監視,使地方陽官内心裡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忌憚,于是不敢過份為非作歹,以免有傷天理,遭受陰官清算,而加以惡報,……所以,在過去時,當地新官上任的前一日,或後三日,該新任陽官照例攜帶供品,到邑廟去,叩頭恭拜城隍老爺,并默默祝禱,保佑自己官運亨通,地方平安…… 有時,陽官遇到地方上出了一件辣手的無頭案子時,主犯逃匿無蹤,或不知誰是主犯,以緻懸案難結,于是這陽官往往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齋戒沭浴,謹備祭品,親赴邑廟禱告,或借住一宵,懇求城隍尊神賜予一夢,在夢中指示破案方法……這就是城隍的神威。

    ”“城隍會不舍顯靈托夢呢?” “我也不知道……可能那地方官當夜做了一個巧合的夢,使他依靠了它而得到破案的線索,那就算是城隍顯靈了。

    ……不過,也可能他一夜無夢,毫無所獲,那隻得怪他自己禱告不夠誠心,觸犯了城隍之怒,罰他徒勞無功。

    ” “唔,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神道說教,用意不壞,但地方陽官都是知識分子,怎麼會去求助于鬼神呢?” “你不知道,做官的人,比較匹夫匹婦更加相信鬼神。

    ” “為什麼?” “因官場中人不免多做了一些虧心的事……他們不怕活人,隻怕鬼神,怕鬼來纏身尋仇,隻得求神呵護。

    ” “想起來或許是這原因……喂!陰陽子,陽官衙門分設三班六房,為什麼陰官城隍也有這樣的排場?” “我剛才已經說過,城隍廟是設立在陽間的陰司衙門,陰司的事情和陽間—樣多……舉例說明,假如本廟屬下弟子張某業已注定今夜三更天祿當盡,閻王派遣黑無常在今夜三更前去招魂,但黑無常照例在事前先到當地城隍廟投遞招魂公文,經過城隍老爺查閱無誤,并在公文上簽證,于是前者就準時去招張某的魂靈,否則門神可以幹涉,甚至有權阻差辦公。

    黑無常依照合法手續招魂後,張某壽終正寝了,接着黑無常押送了張魂到張氏祠堂備案。

    張氏祠堂是張姓上代祖先鬼魂集會的地方,張魂拜别上代祖先後,又被黑無常領到城隍廟,由神吏驗明正身,最後即樁帶赴陰間的鬼門關,由當案判官清查張魂生前的善惡事迹……又假如本廟屬下某戶的婦人有喜了,陰司早已準備了某鬼,由白無常帶領前往投胎為人,其手續也很麻煩,大緻上要經過城隍簽證和某戶祖先的祠堂備案……死生大事,不可草率,否則,黑白無常手握生死大權,就能利用職權,貪贓枉法,使死者欲其生,生者欲其死,那還成什麼世界?此外,城隍還要委派神差鬼使,驅逐或捕緝野鬼惡神,保護地方安全;交接鄰縣城隍,以便陰司閻王和東嶽大帝等各通消息,互打交道,審問善惡案件,記錄後下子弟的功過,治療鬼神病症,預防瘟疫,以及修補神路鬼徑等等,但他也無法事必躬親,必須依靠三班六房,分工合作了。

    ” “這樣說來,城隍也是忙神……不過,我不明白,普天之下,生死之事那麼多,黑白無常二鬼如何來得及做?”“你以為陰司隻有一個黑無常和一個白無常嗎?……佛家涅磐經:‘是身無常,念念不住’,所謂無常者,即無常也……” “陰陽子,我不懂。

    ” “我來講給你聽……陰司有千千萬萬個神差和鬼使。

    假如今夜閻王或當案判官派甲鬼使去招魂,該甲鬼使今夜就成為黑無常了,但明天派乙神差去送生,那乙神差明天就暫充白無常了……如果後天又另派丙鬼使招魂,或丁神差送生,那丙鬼使和丁神差就是後天的黑無常和白無常了……換言之,當值的鬼使神差,擔任招魂或送生職務的,就叫做黑白無常。

    有時适逢許多人同時死,或許多人同時生的案子,陰司就要派出許多鬼使和神差,差擔任黑白無常,所以‘無常’者,井非固定的鬼使神差,也不是做‘無常’的就永久做‘無常’。

    将來你我死後做鬼,如被閻王封為鬼使或神差時,那麼,你我都有當值做黑白無常的資格……這樣,你明白了嗎?” “不大明白。

    ” “還不明白?” “‘無常’字的意思明白了,但為什麼‘無常’之上冠以黑白?” “幽冥地府以黑色為喪事,乃不祥之兆,主死;以白色為喜事,大吉大利,主生。

    因此黑無常必須由鬼使擔任,而做白無常的則非神差不可,二者絕對不得混淆調派,否則死生反常,大出亂子,那不是好玩的……又因此,如果陽間的夜歸人不幸與黑無常邂逅,其人非死即病,反之,如果你走夜路,碰到了白無常,隻要膽量大,勇氣足,把他抱住不放,那麼,你的運道來了……” “哦,什麼運道?” “向他求财。

    ” “白無常不是财神,向他求财有什麼屁用?” “你不知道,王行,你若開口向則神求财,可能枉費唇舌,徒勞無功,因财神生性吝啬,惜錢如命,一毛不拔,他怎肯舍施分文給你?倒是白無常,有求必應,一見生财,你至少可以發一筆小财。

    假如你的手法敏捷,能夠抛白無常的‘丁公’,那就是摘下了他的長形高帽,抓住它,不還給他,作為要挾,那麼,你就可敲他一下竹杠。

    結果他一定就範,與你講數,并自動奉送一筆可觀的财物給你……”“白無常的錢是哪裡來的?同時,我也不懂,他是神差,怎會忌憚陽間的俗子凡夫”“你問得好呀!黑無常俗稱喪門,白無常的另一名稱叫做吊客。

    顧名思議,白無常雙目流血,口吐長舌,分明是個吊死鬼,這是從世俗的畫影圖形中可資證明。

    大約在中洲部落帝王時代的唐朝,陰司白無常護送一個鬼魂到黃家去投胎為人,注定此人必須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誕生,但他在中途遇到—個陰陽術士,因此耽誤了正事……”“怎麼?他與那陰陽術士是朋友,還是仇人?”“井非仇人,卻是同窗好友,但他們之間有着—段恩怨……” “哦!什麼恩怨?” “你聽我講下去……那白無常生前姓戚,曾為這個陰陽術士向别人代借了一筆債,作為遊學的川資。

    不料後者一去五年,音訊全無,債主催逼甚緊,但戚某因還不出錢,就自尋短見,上吊身亡……陰司閻王憐其為友輕生,義薄雲天,就封贈神差名義,委任白無常職位……”“現在他們狹路相逢,白無常理應報怨。

    ” “不,白無常自恨命該如此,不想報怨。

    ”“他生前是個好人,死後亦作好鬼。

    ” “他見到陰陽術士,心中大喜,一時樂極忘形,連忙現身趨前,以便招呼叙舊。

    哪裡知道,他—現身形,就出事了……”“出什麼事?” “明月之夜,半夜三更,那陰陽術士忽見路上出現了一個頭戴白色高帽,身穿白衫,雙眼流血,口吐長舌的鬼魂,急步向前奔來,不由大吃一驚,但他深請陰陽之道,連忙施出法術,鎮住了白無常,使其彈動不得……” “怎麼,那陰陽術士企圖恩将仇報,豈有此理?” “不,後來那陰陽術士問明了這白無常原是他的好友戚某,并知戚某是為他而死,不禁悲從衷來,一邊放聲大哭,一邊從身邊摸出短劍,向自己的胸部刺去……” “哇!那術士為人倒也不錯,可惜他也自刎了。

    ” “不,他沒有死。

    ” “那一定是他假裝自刎。

    ” “不,他是為人所救。

    ”“誰是救星?” “一個小偷。

    ” “小偷?怎麼攔路會竄出小偷來?”“小偷正想去做沒本錢的買賣,不料一時内急,就進入路旁公廁出恭……所以他對廁所外面的一切情況,聽得明明白白,看得清清楚楚。

    當他看到那陰陽術士正拟拔劍自刎,就拼命地竄奔出來,在千鈎一發之際。

    及時阻止了悲劇的發生,但他的肛門口還遺留着一小段半進半出的臭屙,來不及撒出,便去救人。

    ” “啊,還好……結果呢?”“結果,那陰陽木士沒有死,原來他已經學成本領,并在外鄉發了大财,身邊帶了金銀,另有數目龐大的銀票,披星帶月,急于回鄉,要去拜訪好友戚某,準備有福同享,以報舊日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