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遣使分巡問疾苦 吞聲暗泣死幽囚

關燈
北方。

    各帶銀六萬兩,見有極苦之人,酌予赈給。

    又傳谕華永年往贖劉千秋、甄得福,需金多少,許全權與該國定議。

    諸臣領命去了。

    而今按下華永年一邊。

     且說夏、江、黃三大臣,巡行各地,所有舊日華民,見是同胞派來慰問的,無不感激零涕。

    也有尚不知獨立之事的,三個各一一告知。

    并将先前如何預備,及今諸國如何承認獨立,後來尚拟救度你們等話說了。

    諸遺民多是捶胸痛哭,自恨從前不能學興華邦一樣,如今竟受外人的種種苛虐,看那興華邦的人不啻天上的人了。

    三個着實不忍,各各散與銀子,哪裡能夠遍給,隻得各擇其苦至垂死者略給些,須尚是不足。

    又許他們是年以後,每年逢着紀念節,必多帶銀錢前來赈濟。

    衆人無不涕泣。

    此是三人路上的大概,不必多贅。

     如今再說夏存一巡行南方。

    一日來至商州地方,隻見人民自由無苦,直與他處不同,心中不解何故。

    原來當日張萬年、屠靖仇、李必勝三人,随着英郡主喇弗青奈至英,見了英皇帝。

    英皇甚是敬愛,加以禮待。

    又聞商州人民,人人愛國,立為團兵,幾番死戰,以争國土,人人甯死,不肯投降。

    不禁感其忠義,便命在英屬中國舊地内,單許商州一縣人民與英民平等,同受自由之福。

    名其地曰:中國商州縣英國保護地。

    又各賜張、屠、李三個以頭等室星,令歸故土,充為本地下議院的議員,掌理商州地方自治之制。

    三人回來照辦,人民自是欣喜不盡。

    因念着今日人民得以不受壓抑,不為奴隸,竟與白人平等,同享自由,此皆系曾先生群謄的厚賜。

    吾民若非聞那曾先生的演說,哪裡能愛國家,能感動英皇許我自由。

    于是糾資為曾子興鑄起銅像,以垂不朽。

    又因祝封世當知縣要拿子興正法時,曾來報信,以救子興,又教張萬年劫獄之策,後宋他自身竟不知下落。

    子是也為鑄了一小像,侍立曾君之旁。

    那曾公銅像所站之台,卻錾着楊球、姜一心、應不降、張萬年、犁水青、屠靖仇、李必勝、金閨傑等一班諸志士的姓名,又錾着當日各鄉團的鄉名,以及隊伍号數,以示後世。

    夏存一問了詳細,便來瞻仰,緻敬了曾群譽的銅像。

    那張萬年等已來招待,并邀夏存一宴飲。

    彼此席間所有許多朝賀相慰,及那感慨他處同胞被虐之語,不必多贅。

    那存一竣了事,也便回國,不必細叙。

     卻說江千頃到了中國中央舊地,人民有指仇弗陶等拒敵力戰之地而涕泣者。

    一日,千頃往拜管領此地的洋兵官,有人報說該洋官聞興華邦獨立國欽差前來,恐怕來為囚系的華人說情,便先點了數人押出斬首,就中一個即是金虞。

    當日不肯捐費辦團,卻将金懷在破囊而走,後遇土匪搶了,又押去指山所有埋金之處,一一取了,又将金虞刺了幾刀,摔在地下而去。

    後來洋人查知此地有個金虞是一個大财主,又知中國财主好将金銀藏在窖内,便令兵士搜索而來,逐日拷問埋金之所,遍受諸刑,打得身無完膚,系在監牢。

    一個便是申為己,與胡國襄背了衆人去降洋兵,後來目中一彈,卻能極力追殺死自己同胞史有傳。

    洋兵官說他投降外人,已是失了人心,今又助外自戳同胞,真是非複人類,也把他監禁起來。

    如今兵官要殺數人,以杜江欽差祈情之口。

    因命先将這愛财不愛國,愛身不愛群的金虞、申為己殺了。

    又有三人,說是由商州逃出的自立學堂幫教員,與正教員吳鐘清是友好的,但是狐疑不能确斷。

    不數日,那江千頃也回去複命了。

    不必細叙。

     卻說華永年奉命來到舊日省城洋官衙署内,叙了禮,便問:“敝國有忠義之士甄得福、劉千秋二人,前為貴國兵卒所擒,未知今尚在否?如果尚在,望賜贖回。

    ”洋官道:“敝國所到之處,從不難為有智慧的愛國之人。

    若是有智慧而不愛國,如留學歐美回來,仍隻求利祿之輩;有愛國心而無智識,如義和攀之不知國家為民衆之公産,而妄行仇外者,皆必殺,卻無赦。

    至如劉、甄二君,毀家為國,此敝國文明人所禮敬者也。

    所以不即送回貴獨立國者,欲以觇貴國來贖與否,以蔔貴國眷念善良之心之厚薄耳。

    如今君既來請,敝國自應恭送二君榮歸貴國,休言贖也。

    ” 永年稱謝。

    洋官又問:“諸囚中尚有令舅任不顯,令徒尤寬,皆求吾放歸,君願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