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介紹

關燈
物,同時又融進了更多的政治内容,反映了豐富複雜的社會矛盾,表現了興亡之感。

     第三節《長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藝術成就 關于《長生殿》思想内容的積極意義,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識。

     第一,借李楊故事,歌頌了真摯的、生死不渝的愛情,歌頌了一種美好的愛情理想。

    這在理學統治的清初,是具有時代的進步意義的。

    第一出《傳概》中第一支曲子《滿江紅》,是講劇本的創作緣起的,概括了劇本的中心思想,作者明确地提出了他所要歌頌的是一種“精誠不散,終成連理”的真摯愛情,主旨是“借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

     劇本的前半部,從《定情》到《密誓》,寫李楊愛情的曲折發展,唐玄宗的感情由不專到專,最後于七夕在長生殿對牛郎織女雙星發誓。

    接下去馬嵬之變,兩人生離死别。

    在《埋玉》一出,作者不僅對楊玉環之死寄予深切的同情,而且還肯定和贊揚了她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來解脫、調和唐玄宗與兵将的矛盾的精神品格。

    下半部仍然以兩人的愛情關系為主線,寫人間天上,互相思念,情意綿綿。

    《哭像》、《雨夢》等出,都極力渲染出唐玄宗離開楊玉環以後那種相思寂寞的凄苦心情;而楊玉環雖然死後複登仙籍,仍然念念不忘與唐玄宗的愛情。

    如四十七出《補恨》中所唱:“位縱在神仙列,夢不離唐宮阙。

    千回萬轉情難滅。

    ……雙飛若注鴛鴦牒,三生舊好緣重結。

    又何惜人間再受罰折!”劇本裡寫他們這種未了的情緣,無休的離恨,竟使得“泥人堕淚”,“鐵漢也腸荒”(《哭像》)。

    正是由于他們對愛情這樣地執著真摯,才感動了天孫織女,申奏天庭,幫助他們在月宮重新團圓,永遠結為夫婦。

    月中嫦娥這樣唱:“隻為他情兒久,意兒堅,合天人重見。

    ”《重圓》一出,道士楊通幽這樣唱:“情一片,幻出人天姻眷。

    但使有情終不變,定能償夙願。

    ”這些唱詞,鮮明地表現了作者通過月宮團圓的幻想情節,寄托着他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理想。

    這就是作者通過虛幻的情節,将現實中的愛情悲劇變成了神仙世界的愛情喜劇的積極意義。

     洪升曾因有人将《長生殿》稱為“一部熱鬧《牡丹亭》”而自喜。

    在突出并熱情地歌頌生死不渝、執著深摯的愛情這一點上,《長生殿》确有跟《牡丹亭》相通之處。

    但湯顯祖并不是抽象地強調“情”,而是具體地描寫了“情”與“理”的矛盾,因而具有鮮明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思想傾向。

    而《長生殿》則隻是抽象地強調“情”,并且将這種“情”硬嫁到本來缺少真摯愛情的帝王後妃的身上;而他們愛情悲劇的造成,也不像杜麗娘和柳夢梅那樣,是由于封建勢力的壓迫,而是由于他們自身的錯誤和罪孽。

    因此,李楊愛情的悲慘及其最後的團圓結局,都既缺乏真實感,也缺少像《牡丹亭》那樣的戰鬥性和動人力量。

    有人認為《長生殿》的詞曲绮麗不下《牡丹亭》,而“性靈”則遠遜臨川,這種看法是完全符合實際的。

     第二,劇本在描寫和歌頌李楊愛情的同時,還觸及到當時比較廣泛的社會矛盾,對帝王後妃的奢侈享樂生活和朝政的腐敗,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

    作者沒有将安史之亂的産生和唐王朝的衰敗簡單地歸結為“女色誤國”;但劇本也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地揭示了楊貴妃的得寵,唐玄宗的沉迷女色,陶醉于歌舞宴飲之中,與他昏庸失政,信用權奸,以緻朝綱松弛,政治黑暗,統治階級内部争權奪利、互相傾軋有一定的關系。

     劇本的上半部,戲劇沖突主要在宮廷内展開:由于唐玄宗的荒淫好色,引起了楊貴妃對虢國夫人嫉恨以及與梅妃間的争寵;而楊貴妃的得寵,使她的哥哥楊國忠拜為右相,三個姊妹盡封為夫人,一門榮寵,炙手可熱。

    這引起了安祿山和楊國忠之間的矛盾,進而發展為安祿山與唐王朝之間的矛盾。

    郭子儀作為忠臣良将的代表,又跟權奸楊國忠和叛将安祿山之間存在着矛盾。

    這些矛盾的交錯發展,一步步醞釀成日益嚴重的政治危機。

    《驚變》一出中,安祿山反叛消息傳來,正當唐玄宗與楊貴妃在禦花園中宴飲遊樂之時,這種安排不是沒有深意的。

    下半部《驚變》、《埋玉》以後,悲劇産生,劇本又寫楊貴妃忏悔生前的罪孽,并将“悔過”作為月宮團圓的重要條件。

    這都說明作者在同情和歌頌他們愛情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