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介紹
關燈
小
中
大
,對他們也确是有一定的揭露和批判的。
在《獻飯》、《看襪》等出中,又通過普通老百姓郭從謹之口,明确地表達了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批判之意和怨恨的感情。
在《禊遊》、《疑谶》、《進果》等出中,對楊貴妃和楊氏兄妹窮奢極侈的享樂生活以及因此而帶給人民的痛苦,作者都懷着強烈的義憤作了較真實的描寫。
作者在這個愛情故事中自覺地寫進了這樣豐富複雜的社會矛盾和政治内容,是為了通過李楊的愛情悲劇來總結曆史教訓,以垂戒後人,這就是他在《自序》中說的:“且古今來逞侈心而窮人欲,禍敗随之,未有不悔者也。
” 第三,劇本還曲折含蓄地表現了作者的民族意識,表現了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投降的思想傾向。
關于《長生殿》是否表現了民族思想的問題,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
但從劇本的實際内容看,民族思想雖然不是劇本的主題所在,但确是有所表現的。
安祿山叛亂,具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兩重性質,作者在描寫時多方面地暗示和強調了民族矛盾的一面。
在劇中,作者還滿懷激情地歌頌了愛國志士,憤怒地譴責了賣國投降的人物。
除郭子儀被刻畫成一個安邦定國的英雄外,在《罵賊》一出中,作者集中地刻畫出樂工雷海青的形象。
贊揚他在“這血性中,胸脯内,倒有些忠肝義膽。
”他面對兇惡的叛将安祿山,正氣凜然,威武不屈,以琵琶擊其首,大罵他的叛逆罪行,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與雷海青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劇本嚴厲地批判了那些沒有骨氣的投降派,借雷海青之口,深刻地揭露了他們的醜惡嘴臉:“武将文官總舊僚,恨他反面事新朝。
綱常留在梨園内,那惜伶工命一條。
”“那滿朝文武,平日裡高官厚祿,蔭子封妻,享榮華,受富貴,那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卻一個個貪生怕死,背義忘恩,争去投降不疊。
隻圖安樂一時,那顧罵名千古。
唉,豈不可羞,豈不可恨!”他還在〔上馬嬌〕一曲中唱道:“平日價張着口将忠孝談,到臨危翻着臉把富貴貪。
早一齊兒搖尾受新銜,把一個君親仇敵當作恩人感。
昝,隻問你蒙面可羞慚?”聯系到清初的具體曆史條件,這些話是隐含了批判民族投降派的寓意的。
另外,在《彈詞》一出,通過李龜年彈唱亡國之哀,也分明寄托了作者的家國興亡之感。
這些動人的曲詞,确實是“無端唱出興亡恨,引得旁人也淚流”。
總上所說三個方面,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長生殿》雖然以李楊愛情為中心,但表現了豐富的社會曆史内容,包括宮廷的荒淫腐朽,宰相的專權誤國,皇親國戚的奢侈淫糜,邊将的驕橫跋扈,投降官吏的卑鄙無恥,以及人民生活的痛苦不安等等,廣泛地展示了當時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
因此,《長生殿》不是一部單純的愛情戲,而是一部融進現實政治内容的曆史劇。
但《長生殿》在思想内容上存在着較大的矛盾。
作者對李楊真摯愛情的歌頌和對他們荒淫享樂生活的揭露和政治上的批判,沒有能夠很好地統一起來,作者企圖以他們的悔過作為統一矛盾的條件,但目的并未達到。
在藝術表現上《長生殿》吸取了前代作品的經驗,一方面繼承了《梧桐雨》的傳統,通過愛情故事反映一代興亡,在揭露和批判方面較多地采用現實主義手法;另一方面,又繼承了《牡丹亭》的傳統,通過幻想的情節表現理想的愛情,顯示出浪漫主義的特色。
第二十五出《埋玉》前寫人間事,以寫實為主;《埋玉》後主要寫仙界事,以幻想為主。
《長生殿》的曲詞,素來為人贊賞。
一方面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另一方面,作者精通音律,又有極高的文學修養,因而在曲律和曲文兩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曲文兼勝,因而“愛文者喜其詞,知音者賞其律。
”(吳舒凫《長生殿序》)曲詞清麗流暢,既具有古典詩詞精煉、明麗的特色,又同時具有群衆語言潑辣、通俗的風味。
曲詞和賓白富于個性,能表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如楊貴妃的潑辣多嫉,唐玄宗的風流多情,郭子儀的沉郁雄壯,雷海青的激憤耿直,安祿山的粗魯狡詐等。
《長生殿》的結構宏偉,情節交錯穿插而線索分明。
但上半部比較集中緊湊,下半部則顯得冗漫松散。
劇中常夾雜一些庸俗低級的插科打诨,以迎合市民的趣味,也是一病。
在《獻飯》、《看襪》等出中,又通過普通老百姓郭從謹之口,明确地表達了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批判之意和怨恨的感情。
在《禊遊》、《疑谶》、《進果》等出中,對楊貴妃和楊氏兄妹窮奢極侈的享樂生活以及因此而帶給人民的痛苦,作者都懷着強烈的義憤作了較真實的描寫。
作者在這個愛情故事中自覺地寫進了這樣豐富複雜的社會矛盾和政治内容,是為了通過李楊的愛情悲劇來總結曆史教訓,以垂戒後人,這就是他在《自序》中說的:“且古今來逞侈心而窮人欲,禍敗随之,未有不悔者也。
” 第三,劇本還曲折含蓄地表現了作者的民族意識,表現了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投降的思想傾向。
關于《長生殿》是否表現了民族思想的問題,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
但從劇本的實際内容看,民族思想雖然不是劇本的主題所在,但确是有所表現的。
安祿山叛亂,具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兩重性質,作者在描寫時多方面地暗示和強調了民族矛盾的一面。
在劇中,作者還滿懷激情地歌頌了愛國志士,憤怒地譴責了賣國投降的人物。
除郭子儀被刻畫成一個安邦定國的英雄外,在《罵賊》一出中,作者集中地刻畫出樂工雷海青的形象。
贊揚他在“這血性中,胸脯内,倒有些忠肝義膽。
”他面對兇惡的叛将安祿山,正氣凜然,威武不屈,以琵琶擊其首,大罵他的叛逆罪行,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與雷海青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劇本嚴厲地批判了那些沒有骨氣的投降派,借雷海青之口,深刻地揭露了他們的醜惡嘴臉:“武将文官總舊僚,恨他反面事新朝。
綱常留在梨園内,那惜伶工命一條。
”“那滿朝文武,平日裡高官厚祿,蔭子封妻,享榮華,受富貴,那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卻一個個貪生怕死,背義忘恩,争去投降不疊。
隻圖安樂一時,那顧罵名千古。
唉,豈不可羞,豈不可恨!”他還在〔上馬嬌〕一曲中唱道:“平日價張着口将忠孝談,到臨危翻着臉把富貴貪。
早一齊兒搖尾受新銜,把一個君親仇敵當作恩人感。
昝,隻問你蒙面可羞慚?”聯系到清初的具體曆史條件,這些話是隐含了批判民族投降派的寓意的。
另外,在《彈詞》一出,通過李龜年彈唱亡國之哀,也分明寄托了作者的家國興亡之感。
這些動人的曲詞,确實是“無端唱出興亡恨,引得旁人也淚流”。
總上所說三個方面,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長生殿》雖然以李楊愛情為中心,但表現了豐富的社會曆史内容,包括宮廷的荒淫腐朽,宰相的專權誤國,皇親國戚的奢侈淫糜,邊将的驕橫跋扈,投降官吏的卑鄙無恥,以及人民生活的痛苦不安等等,廣泛地展示了當時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
因此,《長生殿》不是一部單純的愛情戲,而是一部融進現實政治内容的曆史劇。
但《長生殿》在思想内容上存在着較大的矛盾。
作者對李楊真摯愛情的歌頌和對他們荒淫享樂生活的揭露和政治上的批判,沒有能夠很好地統一起來,作者企圖以他們的悔過作為統一矛盾的條件,但目的并未達到。
在藝術表現上《長生殿》吸取了前代作品的經驗,一方面繼承了《梧桐雨》的傳統,通過愛情故事反映一代興亡,在揭露和批判方面較多地采用現實主義手法;另一方面,又繼承了《牡丹亭》的傳統,通過幻想的情節表現理想的愛情,顯示出浪漫主義的特色。
第二十五出《埋玉》前寫人間事,以寫實為主;《埋玉》後主要寫仙界事,以幻想為主。
《長生殿》的曲詞,素來為人贊賞。
一方面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另一方面,作者精通音律,又有極高的文學修養,因而在曲律和曲文兩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曲文兼勝,因而“愛文者喜其詞,知音者賞其律。
”(吳舒凫《長生殿序》)曲詞清麗流暢,既具有古典詩詞精煉、明麗的特色,又同時具有群衆語言潑辣、通俗的風味。
曲詞和賓白富于個性,能表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如楊貴妃的潑辣多嫉,唐玄宗的風流多情,郭子儀的沉郁雄壯,雷海青的激憤耿直,安祿山的粗魯狡詐等。
《長生殿》的結構宏偉,情節交錯穿插而線索分明。
但上半部比較集中緊湊,下半部則顯得冗漫松散。
劇中常夾雜一些庸俗低級的插科打诨,以迎合市民的趣味,也是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