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擔人愈怪之,乃下擔。
入籠中,籠更不大,其人亦不更小。
擔之亦覺重于先。
既行數裡,樹下住食。
擔人呼共食。
雲:“我自有食。
”不肯出,止住籠中,飲食器物羅列,肴膳豐腆亦辦。
乃呼擔人食。
未半,語擔人“我欲婦共食”。
腹中吐出一女子,年二十許,衣裳容貌甚美。
二人共食。
食飲竟,其夫便卧。
婦語擔人曰:“我有外夫,欲來共食。
夫覺,君勿道之。
”婦便口中出少年丈夫。
此籠中便有三人。
有頃,其夫動如欲黨,婦便以外夫内口中。
夫起,語擔人曰:“可去。
”即以婦内口中,及食器物。
此人既至國中,有一家大富貴,财巨萬而性悭吝。
語擔人雲:“試為君破悭。
”即至其家。
有好馬,甚珍之,系在柱上,忽失去,尋索不得。
明日見馬在五升甖中,終不可破。
便語曰:“君作百人廚,以周一方窮乏,馬得出耳。
”主人如其言,馬還在柱下。
明早其父母在堂上,忽然不見,舉家惶怖。
開裝器,忽然見父母在澤壺中,不知何由,複往請之。
其人雲:“君更作千人飲食以饴百姓窮者。
”當時便見父母在床也。
前段與《廣記》陽羨書生寄鵝籠中事同。
負笈老翁 隋開皇初,廣都孝廉侯遹入蜀。
至劍門外,忽見四黃石,皆大如鬥。
遹收之,藏于書籠,負之以驢。
因歇鞍取看,皆化為金。
至城貨之,得錢百萬。
沽美妾十餘人,大開第宅,又置良田别墅。
後春日。
盡載妓妾出遊,下車張飲。
忽一老翁負大笈至,坐于席末。
遹怒而诟之,命蒼頭扶出,更不動,亦不嗔恚,但引滿啖炙而笑雲:“君不記取吾金乎!吾此來求償債耳。
”盡取妓妾十餘人,投之書笈,亦不覺其窄。
負而趨,走若飛鳥。
遹令蒼頭逐之,不及。
自後遹家日貧。
十餘年卻歸蜀。
到劍門,又見前老翁攜所将之妾遊行,傧從極多。
見遹,皆大笑。
問之不言,忽失所在。
訪劍門前後,并無此人,竟不能測。
胡媚兒 唐貞元中,揚州丐者,自稱胡媚兒,琉璃瓶可受半升,曰:“施此滿,足矣。
”人與百錢,見瓶間大如粟。
與千錢至萬錢,亦然,好事以驢與之,入瓶如蠅。
俄有數十車綱至。
綱主戲曰:“能令諸車入瓶乎?”曰:“可微側瓶口。
”令車悉入,有頃不見,媚兒即跳入瓶。
綱主大驚,以梃撲瓶,破,一無所有。
方朔偷桃法 戲術有方朔偷桃法。
以小梯植于手中,一小兒騰之而上,更以梯累承之。
兒深入雲表,人不能見。
頃之,摘桃擲下,鮮碩異常。
最後兒不返,忽空中有血數點墜下。
術者哭曰:“吾兒為天狗所殺矣!”頃之,頭足零星而墜。
術者悲益甚,乞施棺殓之資。
衆厚給之,乃收淚荷擔而去。
至明日,此小兒複在前市摘桃矣。
幻戲 嘉、隆間,有幻戲者,将小兒斷頭,作法訖,呼之即起。
有遊僧過,見而哂之。
俄而兒呼不起,如是再三,其人即四方禮拜,懇求高手放兒重生,便當履門求教。
數四不應,兒已僵矣。
其人乃撮土為坎,種葫蘆子其中。
少頃生蔓,結小葫蘆。
又仍前禮拜哀鳴,終不應。
其人長籲曰:“不免動手也。
”将刀斫下葫蘆。
衆中有僧頭欻然落地,其小兒便起如常。
其人即吹煙一道,冉冉乘之以升,良久遂沒。
而僧竟不複活矣。
闆橋三娘子 《古今說海》:唐汴州西有闆橋店。
店娃三娘子者,獨居鬻餐有年矣。
而家甚富,多驢畜,每賤其估以濟行客。
元和中,許州客趙季和将詣東都。
過客先至者,皆據便榻。
趙得最深處一榻,逼主房。
既而三娘子緻酒極歡。
趙不飲,但與言笑。
二更許,客醉。
合家滅燭而寝。
趙獨不寐,忽聞隔壁窸窣聲。
偶于隙中窺之,見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燭挑明,市箱中取小木牛、木人及耒耜之屬,置竈前,含水噀之,人牛俱活。
耕床前一席地訖,取荞麥子授木人種之。
須臾麥熟,木人收割,可得七、八升。
又安置小磨,即硙成面。
卻收前物仍置箱中,取而作燒餅。
雞鳴時,諸客欲發。
三娘子先起,點燈設餅。
趙心動,遽出,潛于戶外窺之。
乃見諸客食餅未盡,忽一時踏地作驢鳴。
頃之,皆變驢矣。
驅入店後,而盡沒其财。
趙亦不告于人。
後月餘,趙自東都回。
将至闆橋店,預作荞麥燒餅大小如前,複寓宿焉。
其席無他客,主人殷勤更甚。
天明,設講如初。
趙乘隙以己餅易其一枚。
言燒餅某自有,請撤去以俟他客。
即取己者食之。
三娘子具茶。
趙曰:“請主人嘗客一餅。
”乃取所易者與啖。
才入口,三娘子據地即變為驢,甚壯健。
趙即乘之,盡收其木人等,然不得其術。
趙策所變驢,周遊無失,日行百裡。
後四年,乘入關,至嶽廟旁,見一老人拍手大笑曰:“闆橋三娘子,何得作此!”因捉驢謂趙曰:“彼雖有過,然遭君已甚,可釋矣。
”乃從驢口鼻邊,以兩手掰開,三娘子從皮中跳出,向老人拜訖,走去,不知所之。
貴竹幻術 貴竹地羊驿,民夷雜處,多幻術,能以木易人之足。
郡丞某過其地。
記室二人,皆遊于淫地。
一人與淫,其夫怨,易其一足。
一人不與淫,婦怨,易其一足。
明日于甯于庭,見丞。
駭問,始知其故,即逮二家至。
懼以罪,二人各邀其人歸作法,足遂複。
神巫 吳景帝有疾,求觋視者,得一人。
帝欲試之,乃殺鵝埋苑中。
架小屋,施床幾,以婦人屐履服物著其上。
使觋視之,曰:“若能說此冢中鬼婦人狀,當加賞。
”竟夕無言。
帝推問之急,乃曰:“實不見鬼,但見一頭白鵝立墓上耳。
” 數學 管辂精于數學。
鄉裡範玄龍苦頗火。
辂雲:“有角巾諸生,駕黑牛故車來,必留之宿。
”後果有此生來,範固留之。
生急求去,不聽,遂宿。
主人罷入。
生俱圖己,乃持刀門外,倚薪假寐。
忽有一物以口吹火。
生驚斫之,死,視之,狐也。
自是不複有災。
蔔天津橋、萬壽寺 唐天寶末,術士錢知微嘗至洛,居天津橋賣蔔,一卦帛十匹。
曆旬,人皆不詣之。
一日,有貴公子意其必異,命取帛如數,蔔焉。
錢命蓍而卦成,曰:“君戲耳。
”其人曰:“蔔事甚切,先生豈誤乎!”錢請為隐語曰:“兩頭點土,中心虛懸,人足踏跋,不肯下錢。
”其人本意賣天津橋绐之。
其精如此。
相傳吳下張東谷精于蔔算,設肆于萬壽寺前。
或往蔔,問是住宅。
卦成,張雲:“三日内合當遷毀。
”其人指萬壽寺曰:“吾戲蔔佛住居也。
千年香火,安得有此。
”大笑而去。
後三日,按台下檄,改寺為長洲新學,果如其言。
射覆 朱允升早從資中黃楚望澤遊,偕同郡趙汸受經,餘暇遂得六壬之奧。
偶訪友人,見案上置四合。
戲謂:“君能射覆乎?中則奉之,否則為他人饷也。
”朱更索一合書射語,亦合而置之,曰:“少俟則啟。
”适有借馬者,友人令奴于後山牽驢應之。
朱即令一時俱啟,前四合皆魚也。
射語雲:“一味魚,兩味魚,其餘兩味皆是魚。
有人來借馬,後山去牽驢。
”賓主為之絕倒。
拆字 謝石潤夫,成都人。
宣和至京師,以拆字言人禍福。
求相者,但随意書一字,即就其字離析而言,無不奇中。
名聞九重,上皇因書一“朝”字,令中貴人持往試之,石見字,即端視中貴人曰:“此非觀察所書也。
”中貴人愕然曰:“但據字言之。
”石以手加額曰:“朝字,離之為十月十日字,非此月此旦所生之天人,當誰書也?”一座盡驚。
中貴馳奏。
翌日召至後苑,令左右及宮傧書字示之。
論說俱有精理。
賜赉甚厚,補承信郎。
緣此四方求相者,其門如市。
有朝士,其室懷娠過月,手書一“也”字,令其夫持問。
是日坐客甚衆。
石詳視字,謂朝士曰:“此閣中所書否?”曰:“何以言之?”石曰:“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固知是公内助所書。
閣盛年三十一否?”曰:“是也。
”“以也字上為三十,下為一字也。
然吾官寄此,當力謀遷動而不可得否?”曰:“正是為此撓耳。
”蓋也字,着水則為池,有馬則為馳。
今池運則無水,陸馳則無馬。
是安可動也!又尊閣父母兄弟、近身親人皆當無一存者,以也字着人是他字,今獨見也字,而不見人字故也。
有尊閣其家物産亦當蕩盡否?以也字着土,則為地字,今不見土,隻見也。
俱是否?”曰:“誠如所言。
”朝士即謂之曰:“此皆非所問者。
但賤室憂懷娠過月,所以問耳。
”石曰:“是必十三個月也。
以也字中有十字,并兩傍二豎、下畫為十三也。
”石熟視朝士曰:“有一事似涉奇怪。
固不欲言,則吾官所問,正決此事。
可盡言否?”朝士因請其說。
石曰:“也字着蟲字為虵字。
今尊閣所娠,殆蛇妖也。
然不見蟲,則不能為害。
謝石亦有薄術,可為吾官以藥下驗之,無苦也。
”朝士大異其說,固請至家。
以藥投之,果下數百小蛇。
都人益共神之,而不知其竟挾何術。
後石拆春字,謂秦頭太重,壓日無光,忤相桧,死于戍。
建炎間,術者周生善相字。
車駕至杭,時虜騎驚擾之餘,人心危疑。
執政呼周生,偶書杭字示之。
周曰:“懼有警報。
”乃拆其字,以右邊一點配木上,即為兀術。
不旬日,果傳兀術南侵。
當趙、秦廟谟不協,各欲隐退。
二公各書“退”字示之。
周曰:“趙必去,秦必留。
‘日’者君象,趙書‘退’字,‘人’去‘日’遠,秦書‘人’字密附‘日’下,字在左筆下連,而‘人’字左筆斜貫之。
蹤迹固矣,欲退得乎!”既而皆驗。
往年有叩試事者,書“串”字。
術士曰:“不特鄉闱得隽,南宮亦應高捷。
蓋以串寓二‘中’字也。
”一生在旁,乃亦書“串”字令觀。
術者曰:“君不獨不與賓興,更當疾。
”詢其所以,曰:“彼以無心書,故當如字。
君以有心書,‘串’下加‘心’,乃‘患’字耳。
”己而果然。
蔡君谟美須髯。
一日内宴,上顧問曰:“卿髯甚美,夜間将覆之衾下乎,将置之外乎?”君谟謝不知。
及歸就寝,思上語,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竟夕不寐。
有心之為害,大率如此。
臨安術士 臨安術士,自榜曰“鐵掃帚”,設蔔肆于執政府牆下,言多驗。
淳熙甲辰季冬,一細民來問命。
告之曰:“君星數甚惡,明春恐不免大戮。
若禁足一月,可免。
”民頗不信,而以所戒諄切,勉為杜門。
至正月晦日,度已無恙,乃往咎其不驗,術士再為推測,布局才就,複雲:“今日尚是正月,猶慮有人命之危。
”民忿恚,诋其誕妄,相與争詈不己,不勝忿,曰:“我隻打殺汝以驗汝術!”奮腳中脅,立死,遂得罪。
神畫 南唐後主坐碧落宮,召馮延巳論事。
至宮門,逡巡不進。
後主使使促之。
延巳雲:“有宮娥着青紅錦袍當門而立,故不敢徑進。
”使随共行谛視,乃八尺琉璃屏畫《夷光獨立圖》。
問之,董源筆也。
此與孫權彈蠅何異。
神篆 章友直伯益以篆得名,召至京師。
翰林院篆字待诏數人聞其名,未心服也。
俟其至,俱來見之,雲:“聞妙藝久矣,願見筆法。
”伯益命粘紙各數張作二圖,即令泚墨濡毫。
其一縱橫各十九畫,成一棋局;一作十圓圈,成一射帖。
其筆之粗細疏密,毫發不爽。
衆大驚服,再拜而去。
神射 隋末有督君谟,善閉目而射。
志其目,則中目,志其口,則中口。
有王靈智者,學射于君漠。
久之,曲盡其妙,欲射殺君谟,獨擅其美。
君谟時無弓矢,執一短刀,箭來辄截之。
末後一矢,君谟張口承之,遂齧其镝。
于是笑曰:“汝學射三年,不教汝齧镞法耳。
” 陳文康堯咨善射。
有賣油翁曰:“無他,但手熟耳。
”公怒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取一葫蘆,以錢覆其口,以杓酌油自錢孔入,而錢不污。
子猶曰:因争道而悟書,取酌油而喻射。
天下道理,橫豎總隻一般。
但人自為洴澼洸耳。
張芬 張芬曾為韋臯行軍,多力善彈。
每塗牆方丈,彈成“天下太平”字。
字體端嚴,如人摸成。
曾有一客,于宴席上以籌碗中菉豆擊蠅,十不失一。
一座驚笑。
芬曰;“無費吾豆。
”遂指起蠅,拈其後腳,略無脫者。
河北将軍 建中初,有河北将軍姓夏,彎弓數百斤。
常于毬場中累錢十餘,走馬以擊鞠杖擊之,一擊一錢飛起,高六七丈。
其妙如此。
又于新泥牆安棘荊數十。
取爛豆,相去一丈,擲豆貫于刺上,百不差一。
又能走馬書一紙。
楊大眼絕技 後魏楊大眼,武都氏難當之孫,少有膽氣,跳走如飛。
高祖南伐,李沖典選征官。
大眼求焉,沖不許。
大眼曰:“尚書不見知,為尚書出一技。
”便以繩長三丈,系髻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
見者莫不驚歎。
汪節等 神策将軍汪節有神力。
嘗對禦俯身負一石碾,碾上置二丈方木,又置一床,床上坐龜茲樂人一部,奏曲終而下,無壓重之色。
唐乾符中,綿竹王俳優者,有巨力。
每遇府中饷軍宴客,先呈百戲。
王腰背一船,船中載十二人,舞《河傳》一曲,略無困乏。
德宗時,三原王大娘,以首戴十八人而舞。
力者無其巧,巧者無其力。
技而仙矣! 善走 徐州人張成喜疾走,日行五百裡。
每舉足,辄不可禁,必着牆抱樹,方止,體猶振動久之。
近歲海虞顧生亦能之,後以酒色自奉,步漸短。
亦如黃公之赤刀禦虎也。
木僧 将作大匠楊務廉甚有巧思。
嘗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執一碗,自能行乞。
碗中投錢,關鍵忽發,自然作聲雲:“布施。
”市人竟觀,欲其作聲,施者日盈數千。
東嶽精藝 蔣大防母夫人雲,少日随親谒太山東嶽,天下之精藝畢集。
人有紙一百番,鑿為錢,運如飛。
既畢舉之,其下一番,未嘗有鑿痕之迹;其上九十九番,則紙錢也。
又一廟人,令一人袒背,俯偻于地,以其背為刀幾,取肉二斤許,運刀細縷之。
撤肉而拭其背,無絲毫之傷。
針發 魏時,有句骊客,善用針,取寸發斬為十餘段,以針貫取之,言發中虛也。
見《廣記》。
諺譏蘇人為“空心頭發”,是未檢段成式語。
北人有以空發譏予者。
予笑謂曰:“吾鄉毛發玲珑,不似公等七竅俱實。
”譏者嘿然。
雕刻絕藝 《狯園》雲:吳人顧四刻桃核作小舸子,大可二寸許,篷樯舵橹纖索莫不悉具。
一人岸帻卸衣,盤礴于船頭,銜杯自若。
一人,脫巾袒卧船頭,橫笛而吹。
其傍有覆笠一人,蹲于船尾,相對風爐扇火溫酒,作收舵不行狀。
船中壺筯竹案,左右皆格子眼窗,玲珑相望。
窗楣兩邊有春帖子一聯,是“好風能自至,明月不須期”十字。
其人物之細,眉發機棙,無不曆曆分明。
又曾見一橄榄花籃,是小章所造也,形制精工絲縷若析。
其蓋可開,合上有提,當孔之中穿縧,與真者無異。
又曾見小顧雕一胡桃殼,殼色摩刷作橘皮文,光澤可鑒。
揭開,中間有象牙壁門雙扇。
複啟視之,則紅勾欄内安紫檀床一張,羅帏小開,男女秘戲其中。
眉目疑畫,形體畢露,宛如人間橫陳之狀。
施關發機,皆能搖動如生,雖古棘刺木猴無過也。
其弟子沈子叙,亦良工有名。
蟲戲 《辍耕錄》雲:在杭州,嘗見一弄百禽者。
畜蝦蟆九枚,先置一小墩于席中,其最大者乃踞坐之,餘八小者左右對列。
大者作一聲,衆亦一聲,大者作數聲,衆亦數聲。
既而小者一一至大者前點首作聲,如作禮狀而退。
謂之“蝦蟆說法”,又謂“蝦蟆教學”。
說法、講學,總為要錢。
王兆雲《湖海搜奇》雲:京師教坊赤、黑蟻子列陣,能按鼓合金退之節,無一混淆者。
又予在山東,見一人賣藥。
二大鼠在籠中。
人求藥,呼鼠之名曰:“某為我取人參來!”鼠躍出籠,銜人參紙裹而至。
又呼其一曰:“某為我取黃連來!”亦複如是,百不失一。
不知何以教導也。
荒唐部第三十三 子猶曰:相傳海上有駕舟入魚腹。
舟中人曰:“天色何陡暗也?”取炬燃之。
火熱而魚驚,遂吞而入水。
是則然矣,然舟人之言,與其取炬也,孰聞而孰見之!《本草》曰:獨活有風不動,無風自搖。
石髀入水即幹,出水則濕。
出水則濕,誠有之矣;入水即幹,何以得知?言固有習聞而不覺其害于理者,可笑也。
既可笑,又欲不害理,難矣。
章子厚做相,有太學生在門下,素有口辯。
子厚一日至書室,叩以《易》理。
其人縱橫辯論,雜以荒唐不經說。
子厚大怒曰:“何故對吾亂道!”命左右擒下杖之,其人哀鳴叩頭乃免。
而同時坡仙,乃強人妄言以為笑樂。
以理論,子厚似無害,究竟子厚一生正經安在?赢得死後作貓兒,何如坡仙得遊戲三昧也?集《荒唐》第三十三。
鎮陽二小兒 公孫龍見趙文王,将以誇事炫之,因為王陳大鵬九萬裡釣連鳌之說。
文王曰:“南海之鳌,吾所未見也。
獨以吾趙地所有之事報子。
寡人之鎮陽有二小兒,曰東裡,曰左伯,共戲于渤海之上。
須臾有所謂鵬者,群翔水上。
東裡邀入海以捕之,一攫而得。
渤海之深,才及東裡之胫。
顧何以貯也,于是挽左伯之巾以囊焉。
左伯怒,相與鬥,久之不已。
東裡之母乃拽東裡回。
左伯舉太行山擲之,誤中東裡之母,一目眯焉。
母以爪剔出,向西北彈之。
故太行山中斷,而所彈之石,今為恒山也。
子亦見之乎?”公孫龍逡巡喪氣而退。
弟子曰:“嘻,先生持大說以誇炫人,宜其困也。
” 三老人 嘗有三老人相遇。
或問之年,一人曰:“吾年不一可記,但憶少年時與盤古有舊。
”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辄下一籌。
爾來我籌己滿十間屋。
”一人曰:“吾所食蟠桃,棄其核于昆侖山下,今與昆侖山齊矣!”坡仙曰:“以予觀之,三子者,與蜉蝣朝菌何以異哉!” 子猶曰:于今知有坡仙,不知有三老人姓名。
雖謂三老人夭而坡仙壽可也。
趙方士 趙有方士好大言。
人問:“先生壽幾何?”方士啞然曰;“餘亦忘之矣。
憶童稚時,與群兒往看伏羲畫八卦,見其蛇身人首,歸得驚瘋。
賴宓羲以草頭藥治餘,得不死。
女娲之世,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餘時居中央平穩之處,兩不能害。
神農播百谷,餘以辟谷久矣,一粒不曾入口。
蚩尤犯餘以五兵,因舉一指擊傷其額,流血被面而遁。
蒼氏子不識字,欲來求教,為其愚甚,不屑也。
慶都十四月而生堯,延餘作湯餅會。
舜為父母所虐,号泣于吳天。
餘手為拭淚,敦勉再三,遂以孝聞。
禹治水經餘門,勞而觞之,力辭不飲而去。
孔甲贈龍醢一脔,餘誤食之,于今口尚腥臭。
成湯開一面之網以羅禽獸,嘗親數其不能忘情于野味。
履癸強餘牛飲,不從,置餘炮烙之刑,七晝夜而言笑自若,乃得釋去。
姜家小兒釣得鮮魚,時時相饷,餘以飼山中黃鶴。
穆天子瑤池之宴,讓餘首席。
徐偃稱兵,天子乘八駿而返。
阿母留餘終席,為飲桑落之酒過多,醉倒不起。
幸有董雙成、綠萼華兩個丫頭,相扶歸舍,一向沉醉至今,猶未全醒。
不知今日世上,是何甲子也?”問者唯唯而退。
俄而趙王堕馬傷脅。
雲:“須千年血竭敷之,乃瘥。
”下令求血竭,不可得。
人有言方士者。
王大喜,密使人執方士,将殺之。
方士拜。
巨泣曰:“昨日吾父母皆年五十,承東鄰老姥攜酒為壽。
臣飲至醉,不覺言辭過度,實不曾活千歲。
”王乃叱而赦焉。
古強李泌 昔有古強者,敢為虛言,雲:“堯、舜、禹、湯皆曆曆目擊。
孔子常勸我讀《易》,曰:‘此良書也’。
西狩獲麟,我語孔子曰:‘此非善祥’。
”又稽使君曾以一玉卮贈強。
強後忘之,忽語稽曰:“昔安期先生以此相遺。
” 李泌為相,以虛誕自任。
嘗對客令家人:“速灑掃,今夜洪崖先生來宿。
”有人攜美醖一榼,有客至,乃曰:“麻姑送酒來,與公同飲。
”飲未畢,門者曰;“某侍郎取酒榼。
”泌命還之,了無愧色。
古強不知何許人。
乃李泌賢相,亦效之,何也?子猶曰:安期卮,麻姑酒,對面謊說,當場出醜。
張懷素 方士張懷素好大言,自雲:“道術通神,能呼遣飛走之屬。
孔子誅少正卯,我嘗谏以為太早;楚漢成臯相持,我屢登高觀戰。
”蔡元度深信之,謂陳瑩中曰:“懷素殆非幾百歲内人也!”後事敗。
牽引士類,獲罪者甚衆。
斥仙 項曼都學仙十年,歸家,詐雲:“到泰山,仙人以流霞飲我,不饑渴。
忽思家,到帝前谒拜,失儀見斥。
”河東因号“斥仙”。
姜識 慈聖光獻皇後薨,上悲慕甚。
有姜識自言神術,可使死者複生,上試其術,數旬不效。
乃曰:“巨見太皇太後方與仁宗宴,臨白玉欄幹賞牡丹,無意複來人間也!”上知誕妄,但斥于彬州。
蔡承禧進挽詞曰:“天上玉欄花已折,人問方士術何施。
” 醒神 萬曆壬辰間,一老人号“醒神”。
自雲數百歲,曾見高皇、張三豐。
又自詭為王越,至今不死。
又雲曆海外諸國萬餘裡。
陳眉公曰:“聽醒神語,是一本活《西遊記》。
” 《稗史》載:正德末年,道人曾見威甯伯于終南山,石室石床,左右圖史。
記其年,百二十餘歲矣。
或雲,青萊王侍郎亦然。
古謂“英雄回首即神仙”,未必盡妄,但假托如“醒神”之流,必非有道之士耳。
《妖亂志》呂用之事 高骈末年,惑于神仙之說。
呂用之用事,自謂“磻溪真君”,公然雲與上仙來住。
每對骈,或叱咄風雲,顧揖空中,謂見群仙方過。
骈随而拜之。
用之指畫紛紛,略無愧色。
中和元年,诏于廣陵立骈生祠,并刻石頌。
差縣人采碑材于宣城。
及至揚子院,用之一夜遣人,密以犍牯五十,牽至縣南,鑿垣架濠,移入城内。
及明,栅緝如故。
因令揚子縣申府:“昨夜碑石不知所在。
”遂懸購之。
至晚雲:“被神人移置街市。
”骈大驚,乃于其傍立一大木柱,全書其上,雲:“不因人力,自然而至。
”即令兩都出兵仗鼓樂,迎入碧筠亭。
至三橋擁鬧之處,故埋石以礙之。
僞雲“人牛拽不動”,教骈朱篆數字,帖于碑上。
須臾去石,乃行。
觀者互相謂曰:“碑動也!”識者惡之。
明日揚子有一村妪,詣府陳牒雲:“夜來裡胥借耕牛牽碑,誤損其足。
”遠近傳笑焉。
骈常與丞相鄭公不協,用之知之。
忽曰:“适得上仙書,宰執間陰有圖令公者,使一俠士來,夜當至。
骈驚悸問計。
用之徐曰:“張先生守一少年時,常學斯術于深井裡聶夫人,近日不知肯為否。
若得此人當之,無不齑粉者!”骈立召守一語之。
對曰:“老夫久不為此戲,手足生疏。
然為令公,有何不可!”及朝,骈衣婦人衣,匿于别室。
守一寝骈卧内,至夜分,擲一銅鐵于階砌,铿然有聲。
遂出皮囊中彘血,灑于庭戶間,如格鬥狀。
明日骈謝守一再生之恩,乃躬辇金玉及通天犀帶酬之。
有蕭勝者,亦用之黨也,以五百金賂用之。
用之問何故。
曰:“欲得知鹽城監耳。
”乃見骈為求之。
骈以當任者有績,頗有難色。
用之曰:“用勝為鹽城,非為勝也。
昨得上仙書,雲有一寶劍在鹽城井中,須一靈官取之。
勝乃秦穆驸馬,上仙左右人,故欲遣耳。
”骈俛仰許之。
勝至鹽數月,遂匣一銅匕首獻骈。
用之稽首曰:“此北帝所佩,得之,則百裡之内,五兵不敢犯矣。
”骈遂飾以寶玉,常置座隅。
時廣陵久雨,用之謂骈曰:“此地當有水災,郭邑悉合灰燼。
近日遣金山下毒龍以少雨濡之。
自此雖無火災,亦未免小驚。
”于是用之每夜密遣人縱火,荒祠壞宇無複存者。
渤海王預策資中郡開元佛寺,十年當有秃丁之亂,乃笞逐衆僧以厭之。
可謂神矣!而受欺于用之,如小兒然,豈知困于髦及耶?說者羅隐嘗不禮于骈,《廣陵妖亂志》出其手,未必實錄,然溫公已取之矣。
術人 韓熙載常服術。
因服桃李,瀉出術人長寸許。
章惇為貓 宋虞仙姑年八十,有少女色,能行大洞法。
詣蔡京,見一大貓,拊其背曰:“此章惇也!” 林甫口蜜腹劍,謂之“李貓”。
惇之為貓,亦無怪也。
但不知此後幾世為牛幾世娼耳。
水華居士 李蓬一日谒水華居士于煙雨堂。
語次,偶誦祭東坡文,有“降鄒陽于十三世,天豈偶然;繼孟柯于五百年,吾無間也”之句。
水華曰:“此老夫所為。
”因論降鄒陽事。
水華述劉貢父夢至一官府,案上文軸甚多。
偶取一軸展開,雲:在宋為蘇轼,逆數而上,十三世,在西漢為鄒陽。
李搖首曰:“玄虛。
” 巫尫 《左傳》:“夏大旱,僖公欲焚巫尫。
”注雲:尪者仰卧屋外,上帝憐之,恐雨入其鼻,故不雨。
金元七總管 長洲劉丞不信鬼物。
子病,妻乘夫出,延巫降神,問休咎。
巫方伸兩指謾語,适丞歸見之,怒使隸執巫。
将加杖,請問:“汝何人?”巫猶伸兩指跪曰:“小人是金元七總管。
”笑而遣之。
何意劉丞得金七總管跪稱小人,然巫竟以谀免責。
《朝野佥載》琵琶蔔二事 唐張鷟至洪州,聞土人何婆善琵琶蔔,與郭司法往質焉。
士女填門,饷遺塞道,何婆心氣殊高。
郭再拜下錢問其品秩。
何婆乃調弦柱,和聲氣,唱曰:“個丈夫富貴,今年得一品,明年得二品,後年得三品,更後年得四品。
”郭曰:“何婆錯矣!品少者官高,品多者官小。
”何婆改唱曰:“今年減一品,明年減二品,後年減三品,更後年減四品。
更得五,六年,總沒品。
”郭大罵而起。
唐崇仁坊阿來婆彈琵琶蔔,朱紫填門。
張鷟曾往視之,見一将軍,紫袍玉帶甚偉,下一匹細绫請蔔。
來婆鳴弦柱,燒香合眼而唱:“東告東方朔,西告西方朔,南告南方朔,北告北方朔,上告上方朔,下告下方朔。
”将軍頂禮曰:“既告請甚多,必望細看,以決疑惑。
”遂即随意支配。
蔔東方朔 《搜神記》:漢武帝與越王為親,乃遣東方朔泛海求寶,唯命一周回。
朔經二載未至。
帝聞有孫賓者善蔔,帝乃更庶服潛行,與左右赍絹二匹往叩賓門。
賓出迎延坐。
帝乃啟蔔。
卦成,知是帝,惶懼起拜。
帝曰:“朕來覓物,卿勿言。
”賓曰:“陛下非蔔他物,乃蔔東方朔也。
朔行七日必至,今在海中面西招水大歎。
到日請話之。
”至日,朔至。
帝訝其遲。
朔曰:“臣不敢稽程,探寶未得也。
”帝目:“七日前,卿在海中面西招水大歎,何也?”朔曰:“臣非歎别事,歎孫賓不識天子,與帝對坐。
”帝深異之 巨靈 漢武時,東都獻五寸短人,能行案上。
東方朔問之曰:“阿母健否?”蓋王母使者巨靈也。
藻兼 漢武帝與群臣宴未央,忽聞語雲“老臣”,尋覓不見。
梁上有一公,長九寸,拄杖偻步。
帝問之。
公下,稽首不言,仰視屋,俯指帝腳,忽不見。
東方朔曰:“是名為‘藻兼’,水上之精。
以陛下好興宮室,願足于此也。
”帝為暫止。
後幸河渚。
聞水底有弦歌之聲。
前梁上公及年少數人,绛衣素冠,皆長八、九寸,挾樂器淩波而出,向帝稱謝。
女人星 武帝時,張寬從祀甘泉。
至渭橋,有女子浴于渭水,乳長七尺。
上怪問。
女曰:“帝後第七車知我。
”乃寬也。
對曰:“主祭者齋戒不潔,則女人星見。
” 壽星 宋章聖皇帝踐祚之明年,有異人長才三尺許,身與首幾相半,豐髯秀耳,乞食辇下。
叩其所自來。
曰:“将益聖人壽。
”上召見内殿,訊其能。
曰:“能酒。
”命之飲,一舉一石。
俄失其人。
翌日,太史奏“壽星躔帝座。
” 修月 《廣記》:鄭仁本表弟遊高山,見一人枕幞,呼之。
其人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則日落,其凹處常有八萬二千戶,每歲修之。
”因開幞,有斤斧鑿數事,兩裹玉屑。
牽牛借錢 道書雲:“牽牛娶織女,向天帝借二萬錢下禮。
久之不償,被驅在營室間。
”則天亦有嫁娶,亦有聘财,亦有借貸。
而牽牛之負債不還,天帝逼債報怨,皆犯律矣。
可笑。
龍妒 紹興年間,姑蘇郭二雅,妻陸氏死去二日,更生。
言有龍王嬖妾,遭夫人妒忌,以箠死。
鞫訊天獄,累年不決。
上帝以陸貞潔,敕令斷之。
就刑特在信宿,至期且有大異。
數日後,平江忽起大風疾雨,驚潮漂溺田廬數百裡。
龍争食 《法苑珠林》雲:貞觀十八年,文水縣大雷震。
雲中落一石,大如碓,敕問西域僧,雲;“是龍食。
二龍相争,誤落下耳。
” 虎好谀 《廣異記》雲:鳳翔李将軍為虎所取,蹲踞其上。
李頻呼:“大王乞一命!”虎弭耳如喜狀,遂釋之。
雷公 唐代州西有大槐樹,震雷擊之,中裂數丈。
雷公為樹所夾,狂吼彌日。
衆披靡不敢近。
狄仁傑有都督,逼而問之。
乃雲:“樹有乖龍,所由令我逐之。
落勢不堪,為樹所夾。
若相救者,當厚報德。
”仁傑命鋸匠破樹,方得出。
雷公被樹夾,已異矣,能與人言,尤可怪也!又葉遷韶曾避雨,亦救雷公于夾樹問。
翌日,雷公授以墨篆。
與仁傑事政同。
土地相鬧 國初,某天官見一谒選者短而髯,曰:“此土地也!”其人歸,暴死。
赴部土地任,而其地已有土地。
不納,相鬧。
夜複見夢于天官曰:“天曹一語,冥已除注。
第赴任無所,奈何?”天官訝然,知已有是語,而不虞以死授也,命于承發科另立土地廟。
至今吏部有二土地,而此獨靈顯。
國初天官皆奉公無私,故戲言亦靈。
落星潭 後唐長興中,廬山落星潭有釣者,得一物如人狀,為積歲莓苔所裹,不甚分辨,比木則重,比石則輕,棄之潭側。
後數日,風日剝落,又經雨淋洗,忽見兩目俱開,則人也!欻然而起,就潭水盥手靧面。
漁者驚異,共觀之。
其人具悉本地山川之名,及朝代年月。
語訖,複入水中。
吏民為建祠于潭上。
橘叟 有巴邛人,不知姓名。
家有橘園。
因霜後,諸橘盡收,餘有兩大橘,如三鬥盎。
巴人異之,即令摘下,輕重亦如常橘。
剖開,每橘有二老叟,身長尺餘,須眉皤然,肌體紅明,皆相對象戲,談笑自若。
剖開後,亦無驚怖,但相與決賭。
賭訖,一叟曰:“君輸我海龍王第七女髲發十兩,智瓊額黃十二枚,紫绡帔一副,绛台山霞實散二庾,瀛洲玉塵九斛,阿母療髓凝酒四鐘,阿母女态盈娘子濟虛龍缟襪八兩,後日于王先生青城草堂還我耳。
”又一叟曰:“王先生許來,竟待不得。
橘中之樂,不減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為愚人摘下耳!”又一叟曰:“仆饑矣,當取龍根脯食之。
”即于袖中出一草根,方圓徑寸,形狀宛如龍,毫厘罔不周悉。
因削食之,随削随滿。
食訖,以水噀之,化為一龍。
四叟共乘之,足下洩洩雲起,須臾風雨晦冥,不知所在。
鄜延長吏有大竹淩雲,可三尺圍。
伐剖之,見内有二仙翁相對雲:“平生深根勁節,惜為主人所伐。
”言畢,乘雲而去。
事類似。
○仙翁既能藏身橘、竹中,何必令橘、竹奇大!當是好名之累。
朝榮觀 李涼公鎮朔方,有甿園,樹下産菌一本,其大數尺。
上有樓台,中有二叟對博。
刻成三字,曰“朝榮觀”。
公令甿掘地數尺,有巨蟒目光如鏡,吐沫成菌。
是夜公夢黃衣人緻命曰:“黃聲公昨與朝榮觀主博,為愚人持獻公。
” 阿房銅雀,金穴木妖,皆“朝榮觀”也!人自不識耳。
樹中樂聲 萬曆丁酉,河南鞏縣大道,有木匠持斧往役于人。
憩樹下,忽聞鼓樂聲,不知其自。
谛聽之,乃出樹中,遂将斧擊樹數下。
其内曰:“不好不好,必砍進矣!”匠益重加斧。
乃有細人長三、四寸,各執樂器自樹中出地上,猶自作樂數疊。
來觀者益多,乃仆地。
龍賓 玄宗禦墨曰“龍香劑”。
一日,墨上有小道士如蠅而上。
叱之,即呼“萬歲”,曰:“臣墨之精,黑松使者。
凡世人有文者,墨上皆有龍賓十二。
”上神之,以墨賜掌文官。
五寸舟 杭州徐副使,清苦之士。
緻仕後,偶巡行小院,憑欄觀缸中菡萏盛開。
忽有物瞥然堕于水面。
視之,乃一小舟也。
其長五寸許,篙橹帆楫,合用之物,無不畢具。
有三人皆寸半,操篙把舵,與生人不異。
大以為怪,呼其兒二官者同玩。
其喧呼運轉,俨若世态,有時舟欹側,亦複手足紛纭,若救護之狀。
已而三人同拽一帆張之,帆與竹葉等,馭風排空而去。
竟莫喻其怪。
按幹寶《搜神記》,漢時池陽有小人,所操持之物,大小悉稱。
其即此類耶! 龍蟄耳 薛主事機,河東人。
言其鄉人有患耳鳴者,時或作癢。
以物探之,出蟲蛻,輕白如鵝翎管中膜。
一日與其侶并耕,忽雷雨交作,語其侶曰;“今日耳鳴特甚,何也?”言未既,震雷一聲,二人皆踣于地。
其一複醒;其一腦裂而死,即耳鳴者。
乃知龍蟄其耳,至是化去也。
戴主事春,松江人。
言其鄉有衛舅公者,手大指甲中紅筋時或曲直,或蜿蜒而動。
或懼之曰:“此必承雨濯手,龍集指甲也!”衛因号其指曰“赤龍甲”。
一日與客泛湖,酒半,雷電繞船,水波震蕩。
衛戲與坐客語曰:“吾家赤龍将欲去耶!”乃出手船窗外,龍果裂指而去。
此正與青州婦人青筋癢則龍出事相類。
傳雲:神龍或飛或潛、能大能小者也。
王布衣 《續仙傳》:終南王布衣賣藥洛陽市。
富人柳信唯一子,眉上生一肉塊。
布衣采藥一丸傅之。
須臾塊破,一小蛇突出,漸及一丈許。
布衣乘蛇而去。
巴妪項瘿 《幽怪錄》:伶人刁俊朝妻巴妪,項瘿如數斛囊,作琴瑟笙磬聲。
妻欲以刃決拆之,瘿忽坼裂,一猱跳出而去。
明日,有黃冠叩門曰:“予泰山跳猱也!本是老猴精,解緻風雨。
與老蛟往還。
天誅蛟,搜索黨與,故匿夫人之領。
于鳳凰山神處,得其靈膏,塗之即愈。
”如言果驗。
《志怪錄》二事 往年葑門一媪,年逾五十。
令人剔其耳,耳中得少絹帛屑。
以為偶遺落其中,亦不異之。
已而每治耳,必得少物,絲線谷粟稻穗之屬,為品甚多。
始大駭怪,而無如之何。
久亦任之,不為驚異,且每收置之。
迫年七、八十而卒。
核其所得耳物,凡一斛焉。
《狯園》載處州村妪耳中,爬出五谷,日可得升許,不測所從來。
村人戲呼其子為“蒼耳子”。
永樂中,吳城有一老父偶治耳,于耳中得五谷金銀器皿等諸物,凡得一箕。
後更治之,無所得。
視其中潔淨,唯正中有一小木椅,制甚精妙。
椅上坐一人,長數分,亦甚有精氣。
其後亦無他異。
《五雜俎》載:近時兵書涞水張公患瘡在告。
一日閑坐,忽臂内作癢,搔之,覺有物在指下。
摘之,抽出肉内紅線五、六寸。
初疑是筋,詳視,實線也。
兜玄國 薛君曹見二青衣駕赤犢出耳,謂薛曰:“兜玄國在吾耳中。
”一童子傾耳示薛,别有天地花卉。
遂扪耳投之,至一都會,城池樓堞,窮極瑰麗。
因作《思歸賦》,忽自童子耳中落。
《神異經》四事 閻浮提中及四天下有金翅鳥,名“伽樓羅王”。
此鳥業報,應食諸龍,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此鳥兩翅,相去六千餘裡。
以翅搏海水擗龍,見而取食之。
龍取袈裟戴于頂上,乃得免。
如意珠,是摩竭大魚腦中出。
魚身長二十八萬裡。
此珠名“金剛堅”。
西北海外有人長二千裡,兩腳中間相去千裡,腹圍一千六百裡。
但日飲天酒五鬥,即甘露也。
名曰“無路之人。
” 據此腳之開,腹之大,幾乎方矣!且以五鬥天酒,置一千六百裡之腹中,更何所有?此荒唐之尤者。
按龍伯國人,長三十丈。
又東得大秦國人,長十丈。
又東得佻國人,長三丈五尺。
又東十萬裡得中秦國人,長一丈。
天之東南西北極,各有銅頭鐵額兵,長三千萬丈。
《淮南子》曰:“東方之人長。
” 南方有人長七尺,朱衣缟帶,赤蛇繞項。
唯食惡鬼,朝吞三幹,暮吞八百。
名曰“赤郭”。
誇父支鼎石 辰州東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數千丈。
古老傳曰:鄧誇父與日競走,至此煮飯。
此三山者,誇父支鼎石也。
鞭石 秦始皇欲過海觀日出處,作石橋于海上。
有神人驅石,去不速,鞭之流血。
今石橋色猶赤雲。
樹生兒 《廣博物志》:海中有銀山,其樹名女樹。
天明時,皆生嬰兒。
日出能行,至食時皆成少年,日中盛壯年,日晚老年,日沒死。
日出複然。
花中美女 許漢陽舟行,迷入一溪,夾岸皆花苞。
忽一鹦鹉喚“花開”一聲,花苞皆拆。
中各有美女長尺許,能笑言。
至暮花落,女亦随落水中。
見《花木考》。
萐蒲 《白虎通》雲:王者孝道至,則萐蒲生。
昔堯之時,生于庖廚。
葉大于門,不搖,自搧飲食以助供。
自古孝莫如舜、文,不聞萐蒲之生,何也?且如門之葉以搧飲食,其铛釜亦必如五石甕,又未免妨堯儉德矣! 異蠅 儒生張益夜卧一室,見二蠅飛集幾上,忽變為人,将張撫抑,遂不能語。
其一人抱首,一人盡力以拽其足。
覺身随拽而長,與屋檐等。
二人仍變蠅飛去。
張晨起,頓長三尺。
舉家驚異。
遂棄儒,奏作大漢将軍。
如此異蠅,矮人又急撞不着。
奇酒 張茂先《博物志》雲:昔有人名玄石,從中山酒家飲,與之千日酒而忘語其節。
歸日尚醉,而家人不知,以為死也,棺殓葬之。
酒家經千日忽悟,而往告之。
發冢适醒。
齊人田及之,能為千日酒,飲過一升,醉卧千日。
有故人趙英飲之,逾量而去。
其家以屍埋之。
及之計千日當醒,往至其家。
破冢出之,尚有酒氣。
按張華有九醖酒,每醉,必令人轉展久之。
嘗有故人來與共飲,忘敕左右。
至明,華悟。
視之,腹已穿,酒流床下。
又王子年《拾遺記》:張華為酒,煮三薇以漬曲蘗。
蘗出羌,曲出北胡,以釀酒,清美醇鬯。
久含,令人齒動;若大醉不搖蕩,令人腸腐。
俗謂“消腸酒”。
枸樓國有水仙樹,腹中有水,謂之“仙漿”。
飲者七日醉。
眉間尺 眉間尺仇楚,逃之山,道逢一客曰:“吾能為子報仇,然須子之頭與子之劍。
”尺與之頭。
客之楚,獻王。
王以镬煮其頭,七日不爛。
自臨視之,客從後截王頭入镬,兩頭相齧。
客恐尺頭不勝,自拟其頭入镬,三頭相咬。
七日後,一時俱爛,乃分其湯葬之。
名曰“三頭冢”。
梁武前生是鳝 梁有磕頭師者極精進,為武帝所敬信。
一日敕使喚至。
帝方與人奕,欲殺一段,應聲曰:“殺卻!”使速傳命斬之。
奕罷召師,使者曰:“已得旨殺卻矣。
”帝驚歎,因問:“死時何言?”使曰:“師雲,前劫為沙彌時,以鍬劃地,誤斷一曲蟮。
帝時為蟮,今此報也。
” 前生殺鳝,今生償命。
輪回報應,毫厘不漏矣。
但不知曲蟮前世有何積德,今世便得皇帝做? 天帝召歌 賀道養工蔔筮。
經遇工歌女人病死,筮之曰:“此非死,天帝召之歌耳。
”乃以土塊加其心上,俄頃而蘇。
人想天樂,天帝複想人歌。
正如中土人願生西方,西方人聞我中國衣冠禮樂之盛,複願來生中國也。
城精 梁武逼郢城。
己未夜,郢城有數萬毛人逾堞且泣,因投黃鹄矶。
蓋城之精也。
妖異部第三十四 子猶曰:妖祥無定名也;如有定,則人力無如何矣。
屈轶指佞,獬豸觸奸,物之上瑞也。
然以指佞觸奸之事,而徒責之一草一獸,安用人為!且聖世無奸佞,又何以章屈轶、獬豸之奇乎?聖世既不必有,而末世又不見有,則屈轶、獬豸亦虛名耳。
雖然,聖世德勝,妖祥皆虛,末世祥多虛而妖多實,鬼以之靈,物以之怪,人以之疵厲,此其故可思也。
集《妖異》第三十四。
草異 靈帝光和中,陳留、濟陰諸郡路邊草生似人狀,操矛弩,牛馬萬狀備具。
太康中二異 太康中,幽州有死牛頭能作人言。
又有山石狀似蹲狗,行人近,辄咬之。
後石勒稱王。
肉異 前趙嘉平四年,有流星墜于平陽北十裡。
視之,則有肉長三十步,廣二十七步,臭聞于平陽,肉旁常有哭聲,晝夜不止。
已而劉後産一蛇一虎,各害人而走,尋之不得,頃之乃在隕肉之旁。
後卒,乃失此肉。
哭聲亦止。
好塊大肉!貪嘴者,觀此必當流涎。
畫異 石虎武殿初成,圖畫自古聖賢、忠臣、孝子、烈士、貞女,皆變為胡狀。
旬餘,頭悉縮入肩中。
後石闵以胡人不為己用,懸賞,令趙人斬胡首,一日殺二十餘萬。
于是高鼻多須者,無不濫死。
蓮異 《北齊書》:後主武平中,特進侍中崔季舒宅中,池内蓮莖皆作胡人面,仍着鮮卑帽。
俄而季舒見殺。
天畫 滕涉,天聖中為青州太守。
盛冬濃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狀,以紙摹之。
又《大金國志》:金末,河冰凍成龜文,又有花卉禽鳥之狀,巧過繪縷。
此天畫也。
弘治二異 弘治最為盛世,而己酉、庚戌間一時奇變。
如浙江奏景雲縣屏風山有異物成群,其狀如馬,大如羊,其色白,數以萬計,首尾相銜。
從西南石牛山淩空而去,自午至申乃滅。
居民老幼男女,無弗見者。
又陝西慶陽府雨石無數,大者如鵝卵,小者如雞頭實。
說長道短,剌剌不休。
皆見之奏章,良可怪也。
水鬥 宋高宗時,程氏家井水溢,高數尺,夭矯如長虹,聲如雷,穿牆毀樓,二水鬥于杉墩,且前且卻。
約十餘刻乃解。
土鬥 唐天寶中,汝南葉縣有二土塊相鬥血出。
數日方止。
石臼鬥 武清縣民家石臼,與鄰家碌碡,皆自滾至麥地上,跳躍相鬥。
鄉人聚觀,以木隔之,木皆損折,鬥不可解。
至晚方息。
鄉人怪之,以臼沉污池中,以碡墜深坎,相去各百餘步。
其夜碡與臼複鬥于池邊地上,麥苗皆壞。
秀才李廷瑞聞之,亟往觀焉。
鬥猶不辍,乍前乍卻,或磕或觸,硁然有聲,火星炸落。
三日乃止。
铛異 《廣記》:唐宰相鄭絪與弟少卿缊同居昭國裡。
一日廚馔将備,其釜忽如物于竈中築之,離竈尺餘,連築不已。
旁有铛十餘所,并烹庖将熟,皆兩耳慢搖,良久悉騰上竈,每三铛負一釜而行,其餘列行引從,自廚中出地。
有足折久廢者,亦跳踯而随之。
出廚東過水渠,諸铛并行無礙,而折足者不能過。
舉家驚異聚觀,有小兒咒之曰:“既能為怪,折足者何不能前?”諸铛乃棄釜庭中,卻返,每兩铛負一折足者以過,往入少卿院堂前排列。
乃聞空中轟然如崩屋聲,悉為埃燼矣。
冰柱 《丹鉛要錄》:正德中,文安縣河水每僵立。
是日,天大寒,遂凍為柱,高圍俱五丈,中空而旁有穴。
數日,流賊過縣,鄉民入穴中避之。
賴以全者甚多。
牛犬言 晉惠泰安中,江夏張騁晨出,所乘牛言曰:“天下亂,乘我何之?”騁懼而還。
犬又曰:“歸何早也?” 犬貓異 《廣記》:唐左軍容使嚴遵美一旦發狂,手足舞蹈。
家人鹹訝。
貓謂犬曰:“軍容改常也,颠發也!”犬曰:“莫管他!從他!” 《朝野佥載》:鄱陽龔紀與族人同應進士舉。
唱名日,其家衆妖競作,牝雞或晨鳴,犬或巾帻而行,鼠或白晝群出。
至于器皿服用之物,悉自變常。
家人驚懼,召巫治之。
時尚寒,巫向爐坐,有一貓卧其側。
家人謂巫曰:“吾家百物皆為異。
不為異者,獨此貓耳。
”于是貓立拱手言曰:“不敢。
”巫大駭而出。
後數日,捷音至,三子皆高第。
按遵美因異乞休,竟免于難,而龔氏反為吉征。
乃知妖祥非人所測。
蠅異 術士相牛僧孺,若青蠅拜賀,方能及第。
公疑之。
及登第訖,歸坐家庭,有青蠅作八行立,約數萬,折躬再三,良久而去。
黃鼠怪 無錫縣龍庭華家,氏族甲于江左。
有宗人某,堂中大柱内忽穿二穴,常見走出兩矮人,可二三寸許。
主人怪之,擇日延道士誦經為厭勝之法。
兩矮人複出聽經。
逐之,則又無迹。
命塞其穴。
而旁更穿一穴,出入如故。
主人治藥弩,令奴張以伺之。
既出,斃其一,一疾走去。
視之,乃雌黃鼠也。
少頃,忽有矮人百餘輩出與主人索命。
仆從嘩噪而走。
又少頃,複有七、八人以白練蒙首,出堂中恸哭。
仍複逐去。
久之,聞柱中發鈴钹聲。
衆謂送葬。
又久之,聞柱中起箫鼓聲。
衆謂鼠中續偶。
閉其堂經月,怪便寂然。
鼠殡 《搜神記》:豫章有一家,婢在竈下,忽有人長數寸,來竈間。
婢誤以履踐殺一人。
遂有數百人著缞麻持棺迎喪,兇儀皆備;出東門,入園中覆船下。
就視,皆是鼠。
婦作湯澆殺,遂絕。
玉貞娘子 程迥者,伊川之後。
紹興八年,來居臨安之後洋街。
門臨通衢,垂簾為蔽。
一旦有物如燕,瞥然自外飛入,徑著于堂壁。
家人近視,乃一美婦,僅長五六寸,而形體皆具,容服甚麗。
見人殊不驚,小聲曆曆可辨。
自言:“我是玉貞娘子,偶然至此,非為災禍。
苟能事我,亦甚善。
”其家乃就壁為小龛,香火奉之。
能預言休咎,皆驗。
好事者争往求觀,人輸百錢,方為啟龛。
至者絡繹,程氏為小康。
如是期年,忽複飛去,不知所在。
孔升翁 龍門寺異蜂,大如鵲。
僧網至籠中。
明日大蜂至籠邊,呼“孔升翁”。
僧異而放之。
見《韻府》。
虱誦賦 揚州蘇隐夜卧,聞被下有數人念杜牧《阿房宮賦》,聲緊而小。
急開被視之,無他物,唯得虱十餘,其大如豆。
殺之即止。
魚念佛雞卵念佛 唐天寶間,當塗民劉成、李晖以巨舫載魚。
有大魚呼“阿彌陀佛”。
俄而萬魚俱呼,其聲動地。
敬宗朝,宮中聞雞卵内念“南無觀世音”。
镟中佛象 常熟丘郡家食櫥内,錫镟置熟雞半隻,忘之矣。
偶婢檢器皿,見櫥邊光焰。
發視之,乃镟中雞蒸氣結成一小殿宇,中坐佛一尊,如世間大士像,眉目分明。
婢奔告郡。
郡移于堂上,率家人羅拜之。
三日猶不滅,召巫者束一草船,浮之于城河。
時萬曆癸未正月初六日。
見《戒庵漫筆》。
此雞疑即唐敬宗朝雞卵種也。
又唐詢家烹雞,忽火光出釜中。
視之,有未産卵現菩薩像坐蓮花。
自是誓不殺生。
蛤蜊、蚌異 唐文宗方食蛤蜊,一蛤蜊中現二菩薩像,螺髻璎珞,足履菡萏。
命緻之興善寺。
隋炀帝亦有此事。
吳興郡宗益剖蚌,中有珠現羅漢像,偏袒右肩,矯首左顧。
宗益奉以歸慈感寺。
鼈異 萬曆己卯,嚴州建德縣有漁者獲一鼈,重八斤。
一酒家買之懸室中,夜半常作人聲。
明日割烹之,腹有老人長六寸許,五官皆具,首戴皮帽。
大異之,以聞于縣與郡。
郡守楊公廷诰時入觐,命以木匣盛之,攜至京師,諸貴人傳觀焉。
又丁未年,遂昌縣民宋甲剖一鼈,中有比丘端坐,握摩尼珠,衫履斬然。
俱見邸報。
穎川王戶部在通州時,一日宴客,庖人烹鼈。
剖之,有鬼、判各一。
朱發藍面,皂帽綠袍;左執簿,右執筆,種種皆具,刻畫所不能及。
王自是遂斷茲味。
菜花現佛 《筆談》雲:李及之知潤州,園中菜花悉變蓮花。
仍各有佛坐花中,形如雕刻。
雞生方卵 弘治末,崇明縣民有雞生一方卵。
異而碎之,中有彌猴,才大如棗。
石中男女 成化間,漕河築堤,一石中斷,中有二人作男女交媾狀。
長僅三寸許,手足肢體皆分明,若雕刻而成者。
高郵衛某指揮得之,以獻平江伯陳公銳。
銳以為珍藏焉。
石猶有情,人何以免! 狐假子路以下“精怪“ 東昌宣聖殿,設空體木像。
正德中,子路忽人語雲:“我仲由也!夫子命我主此土禍福。
”人争祭奠,必令祭者暫出閉門。
頃之入視,肴核都無餘者。
一禦史經其地曰:“此必妖也!”多設燒酒勸之,俄而無聲,乃一狐寐于側。
禦史笑曰:“以汝希仲由,乃學宰予耶?” 鬼畏面具 金陵有人擔面具出售,即俗所謂“鬼臉子”者。
行至石灰山下,遇雨沾濕,乃借宿大姓莊居。
莊丁不納,權頓檐下,愁不能寐。
而面具經雨将壞,乃拾薪爇火熯之。
首戴一枚,兩手及兩膝各冒其一,以近燎。
至三更許,有一黑大漢,穿一黑單衣,且前且卻。
其人念必異物,懼其面具而然,乃大聲叱之。
黑漢前跪曰:“我黑魚精也!”“家何在?”曰:“在此裡許水塘中。
與主人之女有交,故每夕來往。
不意有犯尊神,望恕其責。
”其人叱之使去。
明旦,訪主人之女,果病祟。
遂告之故。
竭塘漁之,得烏魚,重百餘斤,乃腌而擔歸。
鬼張以下“鬼” 弘治中,高郵張指揮無嗣,求妾未得。
偶出湖上,見敗船闆載一女甚麗,波浮而來。
問之,曰:“妾,某邑人。
舟覆,一家皆沒。
妾賴闆得存,幸救我。
”張援得之,甚寵愛。
逾年生子。
女栉沐必掩戶。
一日婢從隙窺之,見女取頭置膝上绾結,加簪珥,始加于頸。
大驚,密以啟張。
張未信。
他日張觇之,果然。
知為妖,排戶入斬之,乃一敗船闆耳。
子已數歲,無他異,後襲職。
至今稱“鬼張指揮”雲。
無鬼論 阮瞻素執無鬼論。
忽有客通名詣瞻,寒溫畢,聊談名理。
良久,及鬼神事,反複甚苦。
客遂屈,作色曰:“鬼神,古聖所傳,君何得獨言無?既仆便是鬼!”于是變為異形,須臾消滅。
《麈談》雲:閩仆順童雨夜暮歸,見一人持燈就傘。
偕行良久,語童曰:“聞此地有鬼,汝曾遇否?”童笑曰:“吾行此多年,未之見也。
”将适通衢,寄傘者曰:“汝試看我面。
”視之,乃無颔颏者!仆狂叫而走。
相傳世間人鬼半,但人不見鬼耳。
鬼巴 《夷堅志》:臨川王行之,為廣東龍泉尉。
表弟季生來訪,泊船月明中。
夜半,有鬼長二尺,靛身朱發,倏然而入,漸逼卧席,冉冉騰身行于腹上。
季素有膽,引手執之,喚仆共擊。
叫呼之聲甚異,頃刻死,而形不滅。
明旦,剖其腸胃,以鹽臘之,藏箧中,謂之“鬼巴”。
或與談神怪事,則出示之。
藥鬼 劉池苟家有鬼,常夜來竊食。
劉患之,乃煮野葛汁二升瀉粥上,覆以盂。
其夜鬼來發盂啖粥,須臾在屋上吐。
遂絕。
髑髅言 禦用監奉禦來定,五月間差往南海子公幹。
從五六騎出城,舁酒肴為路食。
日午,至羊房南大柳樹下,脫衣卸鞍,坐樹根上,以椰瓢盛酒,搗蒜汁濡肉自啖。
回顧一髑髅在旁,來夾肉濡蒜,戲納髑髅口中,問之曰:“辣否?”髑髅即應之曰:“辣!”終食之頃,呼辣不已。
來驚悸,令人去其肉,呼亦不己。
遂啟行至海子。
畢事而回,呼辣之聲随其往還,入城始絕。
數日後,來遂病死。
見《馬氏日抄》。
《江湖紀聞》載至元丙子,習家湖髑髅呼鹽事,類此。
白骨 劉先生者,河朔人。
嘗至上封,歸路遇雨。
視道旁一冢有穴,遂入以避。
會昏暮,因就寝。
夜将半,睡覺,雨止,月明透穴,照圹中曆曆可見。
甓甃甚光潔,北壁有白骨一具,自頂至足俱全,餘無一物。
劉方起坐,近視之,白骨倏然而起,急前抱劉。
劉極力奮擊,乃零落堕地
入籠中,籠更不大,其人亦不更小。
擔之亦覺重于先。
既行數裡,樹下住食。
擔人呼共食。
雲:“我自有食。
”不肯出,止住籠中,飲食器物羅列,肴膳豐腆亦辦。
乃呼擔人食。
未半,語擔人“我欲婦共食”。
腹中吐出一女子,年二十許,衣裳容貌甚美。
二人共食。
食飲竟,其夫便卧。
婦語擔人曰:“我有外夫,欲來共食。
夫覺,君勿道之。
”婦便口中出少年丈夫。
此籠中便有三人。
有頃,其夫動如欲黨,婦便以外夫内口中。
夫起,語擔人曰:“可去。
”即以婦内口中,及食器物。
此人既至國中,有一家大富貴,财巨萬而性悭吝。
語擔人雲:“試為君破悭。
”即至其家。
有好馬,甚珍之,系在柱上,忽失去,尋索不得。
明日見馬在五升甖中,終不可破。
便語曰:“君作百人廚,以周一方窮乏,馬得出耳。
”主人如其言,馬還在柱下。
明早其父母在堂上,忽然不見,舉家惶怖。
開裝器,忽然見父母在澤壺中,不知何由,複往請之。
其人雲:“君更作千人飲食以饴百姓窮者。
”當時便見父母在床也。
前段與《廣記》陽羨書生寄鵝籠中事同。
負笈老翁 隋開皇初,廣都孝廉侯遹入蜀。
至劍門外,忽見四黃石,皆大如鬥。
遹收之,藏于書籠,負之以驢。
因歇鞍取看,皆化為金。
至城貨之,得錢百萬。
沽美妾十餘人,大開第宅,又置良田别墅。
後春日。
盡載妓妾出遊,下車張飲。
忽一老翁負大笈至,坐于席末。
遹怒而诟之,命蒼頭扶出,更不動,亦不嗔恚,但引滿啖炙而笑雲:“君不記取吾金乎!吾此來求償債耳。
”盡取妓妾十餘人,投之書笈,亦不覺其窄。
負而趨,走若飛鳥。
遹令蒼頭逐之,不及。
自後遹家日貧。
十餘年卻歸蜀。
到劍門,又見前老翁攜所将之妾遊行,傧從極多。
見遹,皆大笑。
問之不言,忽失所在。
訪劍門前後,并無此人,竟不能測。
胡媚兒 唐貞元中,揚州丐者,自稱胡媚兒,琉璃瓶可受半升,曰:“施此滿,足矣。
”人與百錢,見瓶間大如粟。
與千錢至萬錢,亦然,好事以驢與之,入瓶如蠅。
俄有數十車綱至。
綱主戲曰:“能令諸車入瓶乎?”曰:“可微側瓶口。
”令車悉入,有頃不見,媚兒即跳入瓶。
綱主大驚,以梃撲瓶,破,一無所有。
方朔偷桃法 戲術有方朔偷桃法。
以小梯植于手中,一小兒騰之而上,更以梯累承之。
兒深入雲表,人不能見。
頃之,摘桃擲下,鮮碩異常。
最後兒不返,忽空中有血數點墜下。
術者哭曰:“吾兒為天狗所殺矣!”頃之,頭足零星而墜。
術者悲益甚,乞施棺殓之資。
衆厚給之,乃收淚荷擔而去。
至明日,此小兒複在前市摘桃矣。
幻戲 嘉、隆間,有幻戲者,将小兒斷頭,作法訖,呼之即起。
有遊僧過,見而哂之。
俄而兒呼不起,如是再三,其人即四方禮拜,懇求高手放兒重生,便當履門求教。
數四不應,兒已僵矣。
其人乃撮土為坎,種葫蘆子其中。
少頃生蔓,結小葫蘆。
又仍前禮拜哀鳴,終不應。
其人長籲曰:“不免動手也。
”将刀斫下葫蘆。
衆中有僧頭欻然落地,其小兒便起如常。
其人即吹煙一道,冉冉乘之以升,良久遂沒。
而僧竟不複活矣。
闆橋三娘子 《古今說海》:唐汴州西有闆橋店。
店娃三娘子者,獨居鬻餐有年矣。
而家甚富,多驢畜,每賤其估以濟行客。
元和中,許州客趙季和将詣東都。
過客先至者,皆據便榻。
趙得最深處一榻,逼主房。
既而三娘子緻酒極歡。
趙不飲,但與言笑。
二更許,客醉。
合家滅燭而寝。
趙獨不寐,忽聞隔壁窸窣聲。
偶于隙中窺之,見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燭挑明,市箱中取小木牛、木人及耒耜之屬,置竈前,含水噀之,人牛俱活。
耕床前一席地訖,取荞麥子授木人種之。
須臾麥熟,木人收割,可得七、八升。
又安置小磨,即硙成面。
卻收前物仍置箱中,取而作燒餅。
雞鳴時,諸客欲發。
三娘子先起,點燈設餅。
趙心動,遽出,潛于戶外窺之。
乃見諸客食餅未盡,忽一時踏地作驢鳴。
頃之,皆變驢矣。
驅入店後,而盡沒其财。
趙亦不告于人。
後月餘,趙自東都回。
将至闆橋店,預作荞麥燒餅大小如前,複寓宿焉。
其席無他客,主人殷勤更甚。
天明,設講如初。
趙乘隙以己餅易其一枚。
言燒餅某自有,請撤去以俟他客。
即取己者食之。
三娘子具茶。
趙曰:“請主人嘗客一餅。
”乃取所易者與啖。
才入口,三娘子據地即變為驢,甚壯健。
趙即乘之,盡收其木人等,然不得其術。
趙策所變驢,周遊無失,日行百裡。
後四年,乘入關,至嶽廟旁,見一老人拍手大笑曰:“闆橋三娘子,何得作此!”因捉驢謂趙曰:“彼雖有過,然遭君已甚,可釋矣。
”乃從驢口鼻邊,以兩手掰開,三娘子從皮中跳出,向老人拜訖,走去,不知所之。
貴竹幻術 貴竹地羊驿,民夷雜處,多幻術,能以木易人之足。
郡丞某過其地。
記室二人,皆遊于淫地。
一人與淫,其夫怨,易其一足。
一人不與淫,婦怨,易其一足。
明日于甯于庭,見丞。
駭問,始知其故,即逮二家至。
懼以罪,二人各邀其人歸作法,足遂複。
神巫 吳景帝有疾,求觋視者,得一人。
帝欲試之,乃殺鵝埋苑中。
架小屋,施床幾,以婦人屐履服物著其上。
使觋視之,曰:“若能說此冢中鬼婦人狀,當加賞。
”竟夕無言。
帝推問之急,乃曰:“實不見鬼,但見一頭白鵝立墓上耳。
” 數學 管辂精于數學。
鄉裡範玄龍苦頗火。
辂雲:“有角巾諸生,駕黑牛故車來,必留之宿。
”後果有此生來,範固留之。
生急求去,不聽,遂宿。
主人罷入。
生俱圖己,乃持刀門外,倚薪假寐。
忽有一物以口吹火。
生驚斫之,死,視之,狐也。
自是不複有災。
蔔天津橋、萬壽寺 唐天寶末,術士錢知微嘗至洛,居天津橋賣蔔,一卦帛十匹。
曆旬,人皆不詣之。
一日,有貴公子意其必異,命取帛如數,蔔焉。
錢命蓍而卦成,曰:“君戲耳。
”其人曰:“蔔事甚切,先生豈誤乎!”錢請為隐語曰:“兩頭點土,中心虛懸,人足踏跋,不肯下錢。
”其人本意賣天津橋绐之。
其精如此。
相傳吳下張東谷精于蔔算,設肆于萬壽寺前。
或往蔔,問是住宅。
卦成,張雲:“三日内合當遷毀。
”其人指萬壽寺曰:“吾戲蔔佛住居也。
千年香火,安得有此。
”大笑而去。
後三日,按台下檄,改寺為長洲新學,果如其言。
射覆 朱允升早從資中黃楚望澤遊,偕同郡趙汸受經,餘暇遂得六壬之奧。
偶訪友人,見案上置四合。
戲謂:“君能射覆乎?中則奉之,否則為他人饷也。
”朱更索一合書射語,亦合而置之,曰:“少俟則啟。
”适有借馬者,友人令奴于後山牽驢應之。
朱即令一時俱啟,前四合皆魚也。
射語雲:“一味魚,兩味魚,其餘兩味皆是魚。
有人來借馬,後山去牽驢。
”賓主為之絕倒。
拆字 謝石潤夫,成都人。
宣和至京師,以拆字言人禍福。
求相者,但随意書一字,即就其字離析而言,無不奇中。
名聞九重,上皇因書一“朝”字,令中貴人持往試之,石見字,即端視中貴人曰:“此非觀察所書也。
”中貴人愕然曰:“但據字言之。
”石以手加額曰:“朝字,離之為十月十日字,非此月此旦所生之天人,當誰書也?”一座盡驚。
中貴馳奏。
翌日召至後苑,令左右及宮傧書字示之。
論說俱有精理。
賜赉甚厚,補承信郎。
緣此四方求相者,其門如市。
有朝士,其室懷娠過月,手書一“也”字,令其夫持問。
是日坐客甚衆。
石詳視字,謂朝士曰:“此閣中所書否?”曰:“何以言之?”石曰:“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固知是公内助所書。
閣盛年三十一否?”曰:“是也。
”“以也字上為三十,下為一字也。
然吾官寄此,當力謀遷動而不可得否?”曰:“正是為此撓耳。
”蓋也字,着水則為池,有馬則為馳。
今池運則無水,陸馳則無馬。
是安可動也!又尊閣父母兄弟、近身親人皆當無一存者,以也字着人是他字,今獨見也字,而不見人字故也。
有尊閣其家物産亦當蕩盡否?以也字着土,則為地字,今不見土,隻見也。
俱是否?”曰:“誠如所言。
”朝士即謂之曰:“此皆非所問者。
但賤室憂懷娠過月,所以問耳。
”石曰:“是必十三個月也。
以也字中有十字,并兩傍二豎、下畫為十三也。
”石熟視朝士曰:“有一事似涉奇怪。
固不欲言,則吾官所問,正決此事。
可盡言否?”朝士因請其說。
石曰:“也字着蟲字為虵字。
今尊閣所娠,殆蛇妖也。
然不見蟲,則不能為害。
謝石亦有薄術,可為吾官以藥下驗之,無苦也。
”朝士大異其說,固請至家。
以藥投之,果下數百小蛇。
都人益共神之,而不知其竟挾何術。
後石拆春字,謂秦頭太重,壓日無光,忤相桧,死于戍。
建炎間,術者周生善相字。
車駕至杭,時虜騎驚擾之餘,人心危疑。
執政呼周生,偶書杭字示之。
周曰:“懼有警報。
”乃拆其字,以右邊一點配木上,即為兀術。
不旬日,果傳兀術南侵。
當趙、秦廟谟不協,各欲隐退。
二公各書“退”字示之。
周曰:“趙必去,秦必留。
‘日’者君象,趙書‘退’字,‘人’去‘日’遠,秦書‘人’字密附‘日’下,字在左筆下連,而‘人’字左筆斜貫之。
蹤迹固矣,欲退得乎!”既而皆驗。
往年有叩試事者,書“串”字。
術士曰:“不特鄉闱得隽,南宮亦應高捷。
蓋以串寓二‘中’字也。
”一生在旁,乃亦書“串”字令觀。
術者曰:“君不獨不與賓興,更當疾。
”詢其所以,曰:“彼以無心書,故當如字。
君以有心書,‘串’下加‘心’,乃‘患’字耳。
”己而果然。
蔡君谟美須髯。
一日内宴,上顧問曰:“卿髯甚美,夜間将覆之衾下乎,将置之外乎?”君谟謝不知。
及歸就寝,思上語,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竟夕不寐。
有心之為害,大率如此。
臨安術士 臨安術士,自榜曰“鐵掃帚”,設蔔肆于執政府牆下,言多驗。
淳熙甲辰季冬,一細民來問命。
告之曰:“君星數甚惡,明春恐不免大戮。
若禁足一月,可免。
”民頗不信,而以所戒諄切,勉為杜門。
至正月晦日,度已無恙,乃往咎其不驗,術士再為推測,布局才就,複雲:“今日尚是正月,猶慮有人命之危。
”民忿恚,诋其誕妄,相與争詈不己,不勝忿,曰:“我隻打殺汝以驗汝術!”奮腳中脅,立死,遂得罪。
神畫 南唐後主坐碧落宮,召馮延巳論事。
至宮門,逡巡不進。
後主使使促之。
延巳雲:“有宮娥着青紅錦袍當門而立,故不敢徑進。
”使随共行谛視,乃八尺琉璃屏畫《夷光獨立圖》。
問之,董源筆也。
此與孫權彈蠅何異。
神篆 章友直伯益以篆得名,召至京師。
翰林院篆字待诏數人聞其名,未心服也。
俟其至,俱來見之,雲:“聞妙藝久矣,願見筆法。
”伯益命粘紙各數張作二圖,即令泚墨濡毫。
其一縱橫各十九畫,成一棋局;一作十圓圈,成一射帖。
其筆之粗細疏密,毫發不爽。
衆大驚服,再拜而去。
神射 隋末有督君谟,善閉目而射。
志其目,則中目,志其口,則中口。
有王靈智者,學射于君漠。
久之,曲盡其妙,欲射殺君谟,獨擅其美。
君谟時無弓矢,執一短刀,箭來辄截之。
末後一矢,君谟張口承之,遂齧其镝。
于是笑曰:“汝學射三年,不教汝齧镞法耳。
” 陳文康堯咨善射。
有賣油翁曰:“無他,但手熟耳。
”公怒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取一葫蘆,以錢覆其口,以杓酌油自錢孔入,而錢不污。
子猶曰:因争道而悟書,取酌油而喻射。
天下道理,橫豎總隻一般。
但人自為洴澼洸耳。
張芬 張芬曾為韋臯行軍,多力善彈。
每塗牆方丈,彈成“天下太平”字。
字體端嚴,如人摸成。
曾有一客,于宴席上以籌碗中菉豆擊蠅,十不失一。
一座驚笑。
芬曰;“無費吾豆。
”遂指起蠅,拈其後腳,略無脫者。
河北将軍 建中初,有河北将軍姓夏,彎弓數百斤。
常于毬場中累錢十餘,走馬以擊鞠杖擊之,一擊一錢飛起,高六七丈。
其妙如此。
又于新泥牆安棘荊數十。
取爛豆,相去一丈,擲豆貫于刺上,百不差一。
又能走馬書一紙。
楊大眼絕技 後魏楊大眼,武都氏難當之孫,少有膽氣,跳走如飛。
高祖南伐,李沖典選征官。
大眼求焉,沖不許。
大眼曰:“尚書不見知,為尚書出一技。
”便以繩長三丈,系髻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
見者莫不驚歎。
汪節等 神策将軍汪節有神力。
嘗對禦俯身負一石碾,碾上置二丈方木,又置一床,床上坐龜茲樂人一部,奏曲終而下,無壓重之色。
唐乾符中,綿竹王俳優者,有巨力。
每遇府中饷軍宴客,先呈百戲。
王腰背一船,船中載十二人,舞《河傳》一曲,略無困乏。
德宗時,三原王大娘,以首戴十八人而舞。
力者無其巧,巧者無其力。
技而仙矣! 善走 徐州人張成喜疾走,日行五百裡。
每舉足,辄不可禁,必着牆抱樹,方止,體猶振動久之。
近歲海虞顧生亦能之,後以酒色自奉,步漸短。
亦如黃公之赤刀禦虎也。
木僧 将作大匠楊務廉甚有巧思。
嘗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執一碗,自能行乞。
碗中投錢,關鍵忽發,自然作聲雲:“布施。
”市人竟觀,欲其作聲,施者日盈數千。
東嶽精藝 蔣大防母夫人雲,少日随親谒太山東嶽,天下之精藝畢集。
人有紙一百番,鑿為錢,運如飛。
既畢舉之,其下一番,未嘗有鑿痕之迹;其上九十九番,則紙錢也。
又一廟人,令一人袒背,俯偻于地,以其背為刀幾,取肉二斤許,運刀細縷之。
撤肉而拭其背,無絲毫之傷。
針發 魏時,有句骊客,善用針,取寸發斬為十餘段,以針貫取之,言發中虛也。
見《廣記》。
諺譏蘇人為“空心頭發”,是未檢段成式語。
北人有以空發譏予者。
予笑謂曰:“吾鄉毛發玲珑,不似公等七竅俱實。
”譏者嘿然。
雕刻絕藝 《狯園》雲:吳人顧四刻桃核作小舸子,大可二寸許,篷樯舵橹纖索莫不悉具。
一人岸帻卸衣,盤礴于船頭,銜杯自若。
一人,脫巾袒卧船頭,橫笛而吹。
其傍有覆笠一人,蹲于船尾,相對風爐扇火溫酒,作收舵不行狀。
船中壺筯竹案,左右皆格子眼窗,玲珑相望。
窗楣兩邊有春帖子一聯,是“好風能自至,明月不須期”十字。
其人物之細,眉發機棙,無不曆曆分明。
又曾見一橄榄花籃,是小章所造也,形制精工絲縷若析。
其蓋可開,合上有提,當孔之中穿縧,與真者無異。
又曾見小顧雕一胡桃殼,殼色摩刷作橘皮文,光澤可鑒。
揭開,中間有象牙壁門雙扇。
複啟視之,則紅勾欄内安紫檀床一張,羅帏小開,男女秘戲其中。
眉目疑畫,形體畢露,宛如人間橫陳之狀。
施關發機,皆能搖動如生,雖古棘刺木猴無過也。
其弟子沈子叙,亦良工有名。
蟲戲 《辍耕錄》雲:在杭州,嘗見一弄百禽者。
畜蝦蟆九枚,先置一小墩于席中,其最大者乃踞坐之,餘八小者左右對列。
大者作一聲,衆亦一聲,大者作數聲,衆亦數聲。
既而小者一一至大者前點首作聲,如作禮狀而退。
謂之“蝦蟆說法”,又謂“蝦蟆教學”。
說法、講學,總為要錢。
王兆雲《湖海搜奇》雲:京師教坊赤、黑蟻子列陣,能按鼓合金退之節,無一混淆者。
又予在山東,見一人賣藥。
二大鼠在籠中。
人求藥,呼鼠之名曰:“某為我取人參來!”鼠躍出籠,銜人參紙裹而至。
又呼其一曰:“某為我取黃連來!”亦複如是,百不失一。
不知何以教導也。
荒唐部第三十三 子猶曰:相傳海上有駕舟入魚腹。
舟中人曰:“天色何陡暗也?”取炬燃之。
火熱而魚驚,遂吞而入水。
是則然矣,然舟人之言,與其取炬也,孰聞而孰見之!《本草》曰:獨活有風不動,無風自搖。
石髀入水即幹,出水則濕。
出水則濕,誠有之矣;入水即幹,何以得知?言固有習聞而不覺其害于理者,可笑也。
既可笑,又欲不害理,難矣。
章子厚做相,有太學生在門下,素有口辯。
子厚一日至書室,叩以《易》理。
其人縱橫辯論,雜以荒唐不經說。
子厚大怒曰:“何故對吾亂道!”命左右擒下杖之,其人哀鳴叩頭乃免。
而同時坡仙,乃強人妄言以為笑樂。
以理論,子厚似無害,究竟子厚一生正經安在?赢得死後作貓兒,何如坡仙得遊戲三昧也?集《荒唐》第三十三。
鎮陽二小兒 公孫龍見趙文王,将以誇事炫之,因為王陳大鵬九萬裡釣連鳌之說。
文王曰:“南海之鳌,吾所未見也。
獨以吾趙地所有之事報子。
寡人之鎮陽有二小兒,曰東裡,曰左伯,共戲于渤海之上。
須臾有所謂鵬者,群翔水上。
東裡邀入海以捕之,一攫而得。
渤海之深,才及東裡之胫。
顧何以貯也,于是挽左伯之巾以囊焉。
左伯怒,相與鬥,久之不已。
東裡之母乃拽東裡回。
左伯舉太行山擲之,誤中東裡之母,一目眯焉。
母以爪剔出,向西北彈之。
故太行山中斷,而所彈之石,今為恒山也。
子亦見之乎?”公孫龍逡巡喪氣而退。
弟子曰:“嘻,先生持大說以誇炫人,宜其困也。
” 三老人 嘗有三老人相遇。
或問之年,一人曰:“吾年不一可記,但憶少年時與盤古有舊。
”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辄下一籌。
爾來我籌己滿十間屋。
”一人曰:“吾所食蟠桃,棄其核于昆侖山下,今與昆侖山齊矣!”坡仙曰:“以予觀之,三子者,與蜉蝣朝菌何以異哉!” 子猶曰:于今知有坡仙,不知有三老人姓名。
雖謂三老人夭而坡仙壽可也。
趙方士 趙有方士好大言。
人問:“先生壽幾何?”方士啞然曰;“餘亦忘之矣。
憶童稚時,與群兒往看伏羲畫八卦,見其蛇身人首,歸得驚瘋。
賴宓羲以草頭藥治餘,得不死。
女娲之世,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餘時居中央平穩之處,兩不能害。
神農播百谷,餘以辟谷久矣,一粒不曾入口。
蚩尤犯餘以五兵,因舉一指擊傷其額,流血被面而遁。
蒼氏子不識字,欲來求教,為其愚甚,不屑也。
慶都十四月而生堯,延餘作湯餅會。
舜為父母所虐,号泣于吳天。
餘手為拭淚,敦勉再三,遂以孝聞。
禹治水經餘門,勞而觞之,力辭不飲而去。
孔甲贈龍醢一脔,餘誤食之,于今口尚腥臭。
成湯開一面之網以羅禽獸,嘗親數其不能忘情于野味。
履癸強餘牛飲,不從,置餘炮烙之刑,七晝夜而言笑自若,乃得釋去。
姜家小兒釣得鮮魚,時時相饷,餘以飼山中黃鶴。
穆天子瑤池之宴,讓餘首席。
徐偃稱兵,天子乘八駿而返。
阿母留餘終席,為飲桑落之酒過多,醉倒不起。
幸有董雙成、綠萼華兩個丫頭,相扶歸舍,一向沉醉至今,猶未全醒。
不知今日世上,是何甲子也?”問者唯唯而退。
俄而趙王堕馬傷脅。
雲:“須千年血竭敷之,乃瘥。
”下令求血竭,不可得。
人有言方士者。
王大喜,密使人執方士,将殺之。
方士拜。
巨泣曰:“昨日吾父母皆年五十,承東鄰老姥攜酒為壽。
臣飲至醉,不覺言辭過度,實不曾活千歲。
”王乃叱而赦焉。
古強李泌 昔有古強者,敢為虛言,雲:“堯、舜、禹、湯皆曆曆目擊。
孔子常勸我讀《易》,曰:‘此良書也’。
西狩獲麟,我語孔子曰:‘此非善祥’。
”又稽使君曾以一玉卮贈強。
強後忘之,忽語稽曰:“昔安期先生以此相遺。
” 李泌為相,以虛誕自任。
嘗對客令家人:“速灑掃,今夜洪崖先生來宿。
”有人攜美醖一榼,有客至,乃曰:“麻姑送酒來,與公同飲。
”飲未畢,門者曰;“某侍郎取酒榼。
”泌命還之,了無愧色。
古強不知何許人。
乃李泌賢相,亦效之,何也?子猶曰:安期卮,麻姑酒,對面謊說,當場出醜。
張懷素 方士張懷素好大言,自雲:“道術通神,能呼遣飛走之屬。
孔子誅少正卯,我嘗谏以為太早;楚漢成臯相持,我屢登高觀戰。
”蔡元度深信之,謂陳瑩中曰:“懷素殆非幾百歲内人也!”後事敗。
牽引士類,獲罪者甚衆。
斥仙 項曼都學仙十年,歸家,詐雲:“到泰山,仙人以流霞飲我,不饑渴。
忽思家,到帝前谒拜,失儀見斥。
”河東因号“斥仙”。
姜識 慈聖光獻皇後薨,上悲慕甚。
有姜識自言神術,可使死者複生,上試其術,數旬不效。
乃曰:“巨見太皇太後方與仁宗宴,臨白玉欄幹賞牡丹,無意複來人間也!”上知誕妄,但斥于彬州。
蔡承禧進挽詞曰:“天上玉欄花已折,人問方士術何施。
” 醒神 萬曆壬辰間,一老人号“醒神”。
自雲數百歲,曾見高皇、張三豐。
又自詭為王越,至今不死。
又雲曆海外諸國萬餘裡。
陳眉公曰:“聽醒神語,是一本活《西遊記》。
” 《稗史》載:正德末年,道人曾見威甯伯于終南山,石室石床,左右圖史。
記其年,百二十餘歲矣。
或雲,青萊王侍郎亦然。
古謂“英雄回首即神仙”,未必盡妄,但假托如“醒神”之流,必非有道之士耳。
《妖亂志》呂用之事 高骈末年,惑于神仙之說。
呂用之用事,自謂“磻溪真君”,公然雲與上仙來住。
每對骈,或叱咄風雲,顧揖空中,謂見群仙方過。
骈随而拜之。
用之指畫紛紛,略無愧色。
中和元年,诏于廣陵立骈生祠,并刻石頌。
差縣人采碑材于宣城。
及至揚子院,用之一夜遣人,密以犍牯五十,牽至縣南,鑿垣架濠,移入城内。
及明,栅緝如故。
因令揚子縣申府:“昨夜碑石不知所在。
”遂懸購之。
至晚雲:“被神人移置街市。
”骈大驚,乃于其傍立一大木柱,全書其上,雲:“不因人力,自然而至。
”即令兩都出兵仗鼓樂,迎入碧筠亭。
至三橋擁鬧之處,故埋石以礙之。
僞雲“人牛拽不動”,教骈朱篆數字,帖于碑上。
須臾去石,乃行。
觀者互相謂曰:“碑動也!”識者惡之。
明日揚子有一村妪,詣府陳牒雲:“夜來裡胥借耕牛牽碑,誤損其足。
”遠近傳笑焉。
骈常與丞相鄭公不協,用之知之。
忽曰:“适得上仙書,宰執間陰有圖令公者,使一俠士來,夜當至。
骈驚悸問計。
用之徐曰:“張先生守一少年時,常學斯術于深井裡聶夫人,近日不知肯為否。
若得此人當之,無不齑粉者!”骈立召守一語之。
對曰:“老夫久不為此戲,手足生疏。
然為令公,有何不可!”及朝,骈衣婦人衣,匿于别室。
守一寝骈卧内,至夜分,擲一銅鐵于階砌,铿然有聲。
遂出皮囊中彘血,灑于庭戶間,如格鬥狀。
明日骈謝守一再生之恩,乃躬辇金玉及通天犀帶酬之。
有蕭勝者,亦用之黨也,以五百金賂用之。
用之問何故。
曰:“欲得知鹽城監耳。
”乃見骈為求之。
骈以當任者有績,頗有難色。
用之曰:“用勝為鹽城,非為勝也。
昨得上仙書,雲有一寶劍在鹽城井中,須一靈官取之。
勝乃秦穆驸馬,上仙左右人,故欲遣耳。
”骈俛仰許之。
勝至鹽數月,遂匣一銅匕首獻骈。
用之稽首曰:“此北帝所佩,得之,則百裡之内,五兵不敢犯矣。
”骈遂飾以寶玉,常置座隅。
時廣陵久雨,用之謂骈曰:“此地當有水災,郭邑悉合灰燼。
近日遣金山下毒龍以少雨濡之。
自此雖無火災,亦未免小驚。
”于是用之每夜密遣人縱火,荒祠壞宇無複存者。
渤海王預策資中郡開元佛寺,十年當有秃丁之亂,乃笞逐衆僧以厭之。
可謂神矣!而受欺于用之,如小兒然,豈知困于髦及耶?說者羅隐嘗不禮于骈,《廣陵妖亂志》出其手,未必實錄,然溫公已取之矣。
術人 韓熙載常服術。
因服桃李,瀉出術人長寸許。
章惇為貓 宋虞仙姑年八十,有少女色,能行大洞法。
詣蔡京,見一大貓,拊其背曰:“此章惇也!” 林甫口蜜腹劍,謂之“李貓”。
惇之為貓,亦無怪也。
但不知此後幾世為牛幾世娼耳。
水華居士 李蓬一日谒水華居士于煙雨堂。
語次,偶誦祭東坡文,有“降鄒陽于十三世,天豈偶然;繼孟柯于五百年,吾無間也”之句。
水華曰:“此老夫所為。
”因論降鄒陽事。
水華述劉貢父夢至一官府,案上文軸甚多。
偶取一軸展開,雲:在宋為蘇轼,逆數而上,十三世,在西漢為鄒陽。
李搖首曰:“玄虛。
” 巫尫 《左傳》:“夏大旱,僖公欲焚巫尫。
”注雲:尪者仰卧屋外,上帝憐之,恐雨入其鼻,故不雨。
金元七總管 長洲劉丞不信鬼物。
子病,妻乘夫出,延巫降神,問休咎。
巫方伸兩指謾語,适丞歸見之,怒使隸執巫。
将加杖,請問:“汝何人?”巫猶伸兩指跪曰:“小人是金元七總管。
”笑而遣之。
何意劉丞得金七總管跪稱小人,然巫竟以谀免責。
《朝野佥載》琵琶蔔二事 唐張鷟至洪州,聞土人何婆善琵琶蔔,與郭司法往質焉。
士女填門,饷遺塞道,何婆心氣殊高。
郭再拜下錢問其品秩。
何婆乃調弦柱,和聲氣,唱曰:“個丈夫富貴,今年得一品,明年得二品,後年得三品,更後年得四品。
”郭曰:“何婆錯矣!品少者官高,品多者官小。
”何婆改唱曰:“今年減一品,明年減二品,後年減三品,更後年減四品。
更得五,六年,總沒品。
”郭大罵而起。
唐崇仁坊阿來婆彈琵琶蔔,朱紫填門。
張鷟曾往視之,見一将軍,紫袍玉帶甚偉,下一匹細绫請蔔。
來婆鳴弦柱,燒香合眼而唱:“東告東方朔,西告西方朔,南告南方朔,北告北方朔,上告上方朔,下告下方朔。
”将軍頂禮曰:“既告請甚多,必望細看,以決疑惑。
”遂即随意支配。
蔔東方朔 《搜神記》:漢武帝與越王為親,乃遣東方朔泛海求寶,唯命一周回。
朔經二載未至。
帝聞有孫賓者善蔔,帝乃更庶服潛行,與左右赍絹二匹往叩賓門。
賓出迎延坐。
帝乃啟蔔。
卦成,知是帝,惶懼起拜。
帝曰:“朕來覓物,卿勿言。
”賓曰:“陛下非蔔他物,乃蔔東方朔也。
朔行七日必至,今在海中面西招水大歎。
到日請話之。
”至日,朔至。
帝訝其遲。
朔曰:“臣不敢稽程,探寶未得也。
”帝目:“七日前,卿在海中面西招水大歎,何也?”朔曰:“臣非歎别事,歎孫賓不識天子,與帝對坐。
”帝深異之 巨靈 漢武時,東都獻五寸短人,能行案上。
東方朔問之曰:“阿母健否?”蓋王母使者巨靈也。
藻兼 漢武帝與群臣宴未央,忽聞語雲“老臣”,尋覓不見。
梁上有一公,長九寸,拄杖偻步。
帝問之。
公下,稽首不言,仰視屋,俯指帝腳,忽不見。
東方朔曰:“是名為‘藻兼’,水上之精。
以陛下好興宮室,願足于此也。
”帝為暫止。
後幸河渚。
聞水底有弦歌之聲。
前梁上公及年少數人,绛衣素冠,皆長八、九寸,挾樂器淩波而出,向帝稱謝。
女人星 武帝時,張寬從祀甘泉。
至渭橋,有女子浴于渭水,乳長七尺。
上怪問。
女曰:“帝後第七車知我。
”乃寬也。
對曰:“主祭者齋戒不潔,則女人星見。
” 壽星 宋章聖皇帝踐祚之明年,有異人長才三尺許,身與首幾相半,豐髯秀耳,乞食辇下。
叩其所自來。
曰:“将益聖人壽。
”上召見内殿,訊其能。
曰:“能酒。
”命之飲,一舉一石。
俄失其人。
翌日,太史奏“壽星躔帝座。
” 修月 《廣記》:鄭仁本表弟遊高山,見一人枕幞,呼之。
其人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則日落,其凹處常有八萬二千戶,每歲修之。
”因開幞,有斤斧鑿數事,兩裹玉屑。
牽牛借錢 道書雲:“牽牛娶織女,向天帝借二萬錢下禮。
久之不償,被驅在營室間。
”則天亦有嫁娶,亦有聘财,亦有借貸。
而牽牛之負債不還,天帝逼債報怨,皆犯律矣。
可笑。
龍妒 紹興年間,姑蘇郭二雅,妻陸氏死去二日,更生。
言有龍王嬖妾,遭夫人妒忌,以箠死。
鞫訊天獄,累年不決。
上帝以陸貞潔,敕令斷之。
就刑特在信宿,至期且有大異。
數日後,平江忽起大風疾雨,驚潮漂溺田廬數百裡。
龍争食 《法苑珠林》雲:貞觀十八年,文水縣大雷震。
雲中落一石,大如碓,敕問西域僧,雲;“是龍食。
二龍相争,誤落下耳。
” 虎好谀 《廣異記》雲:鳳翔李将軍為虎所取,蹲踞其上。
李頻呼:“大王乞一命!”虎弭耳如喜狀,遂釋之。
雷公 唐代州西有大槐樹,震雷擊之,中裂數丈。
雷公為樹所夾,狂吼彌日。
衆披靡不敢近。
狄仁傑有都督,逼而問之。
乃雲:“樹有乖龍,所由令我逐之。
落勢不堪,為樹所夾。
若相救者,當厚報德。
”仁傑命鋸匠破樹,方得出。
雷公被樹夾,已異矣,能與人言,尤可怪也!又葉遷韶曾避雨,亦救雷公于夾樹問。
翌日,雷公授以墨篆。
與仁傑事政同。
土地相鬧 國初,某天官見一谒選者短而髯,曰:“此土地也!”其人歸,暴死。
赴部土地任,而其地已有土地。
不納,相鬧。
夜複見夢于天官曰:“天曹一語,冥已除注。
第赴任無所,奈何?”天官訝然,知已有是語,而不虞以死授也,命于承發科另立土地廟。
至今吏部有二土地,而此獨靈顯。
國初天官皆奉公無私,故戲言亦靈。
落星潭 後唐長興中,廬山落星潭有釣者,得一物如人狀,為積歲莓苔所裹,不甚分辨,比木則重,比石則輕,棄之潭側。
後數日,風日剝落,又經雨淋洗,忽見兩目俱開,則人也!欻然而起,就潭水盥手靧面。
漁者驚異,共觀之。
其人具悉本地山川之名,及朝代年月。
語訖,複入水中。
吏民為建祠于潭上。
橘叟 有巴邛人,不知姓名。
家有橘園。
因霜後,諸橘盡收,餘有兩大橘,如三鬥盎。
巴人異之,即令摘下,輕重亦如常橘。
剖開,每橘有二老叟,身長尺餘,須眉皤然,肌體紅明,皆相對象戲,談笑自若。
剖開後,亦無驚怖,但相與決賭。
賭訖,一叟曰:“君輸我海龍王第七女髲發十兩,智瓊額黃十二枚,紫绡帔一副,绛台山霞實散二庾,瀛洲玉塵九斛,阿母療髓凝酒四鐘,阿母女态盈娘子濟虛龍缟襪八兩,後日于王先生青城草堂還我耳。
”又一叟曰:“王先生許來,竟待不得。
橘中之樂,不減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為愚人摘下耳!”又一叟曰:“仆饑矣,當取龍根脯食之。
”即于袖中出一草根,方圓徑寸,形狀宛如龍,毫厘罔不周悉。
因削食之,随削随滿。
食訖,以水噀之,化為一龍。
四叟共乘之,足下洩洩雲起,須臾風雨晦冥,不知所在。
鄜延長吏有大竹淩雲,可三尺圍。
伐剖之,見内有二仙翁相對雲:“平生深根勁節,惜為主人所伐。
”言畢,乘雲而去。
事類似。
○仙翁既能藏身橘、竹中,何必令橘、竹奇大!當是好名之累。
朝榮觀 李涼公鎮朔方,有甿園,樹下産菌一本,其大數尺。
上有樓台,中有二叟對博。
刻成三字,曰“朝榮觀”。
公令甿掘地數尺,有巨蟒目光如鏡,吐沫成菌。
是夜公夢黃衣人緻命曰:“黃聲公昨與朝榮觀主博,為愚人持獻公。
” 阿房銅雀,金穴木妖,皆“朝榮觀”也!人自不識耳。
樹中樂聲 萬曆丁酉,河南鞏縣大道,有木匠持斧往役于人。
憩樹下,忽聞鼓樂聲,不知其自。
谛聽之,乃出樹中,遂将斧擊樹數下。
其内曰:“不好不好,必砍進矣!”匠益重加斧。
乃有細人長三、四寸,各執樂器自樹中出地上,猶自作樂數疊。
來觀者益多,乃仆地。
龍賓 玄宗禦墨曰“龍香劑”。
一日,墨上有小道士如蠅而上。
叱之,即呼“萬歲”,曰:“臣墨之精,黑松使者。
凡世人有文者,墨上皆有龍賓十二。
”上神之,以墨賜掌文官。
五寸舟 杭州徐副使,清苦之士。
緻仕後,偶巡行小院,憑欄觀缸中菡萏盛開。
忽有物瞥然堕于水面。
視之,乃一小舟也。
其長五寸許,篙橹帆楫,合用之物,無不畢具。
有三人皆寸半,操篙把舵,與生人不異。
大以為怪,呼其兒二官者同玩。
其喧呼運轉,俨若世态,有時舟欹側,亦複手足紛纭,若救護之狀。
已而三人同拽一帆張之,帆與竹葉等,馭風排空而去。
竟莫喻其怪。
按幹寶《搜神記》,漢時池陽有小人,所操持之物,大小悉稱。
其即此類耶! 龍蟄耳 薛主事機,河東人。
言其鄉人有患耳鳴者,時或作癢。
以物探之,出蟲蛻,輕白如鵝翎管中膜。
一日與其侶并耕,忽雷雨交作,語其侶曰;“今日耳鳴特甚,何也?”言未既,震雷一聲,二人皆踣于地。
其一複醒;其一腦裂而死,即耳鳴者。
乃知龍蟄其耳,至是化去也。
戴主事春,松江人。
言其鄉有衛舅公者,手大指甲中紅筋時或曲直,或蜿蜒而動。
或懼之曰:“此必承雨濯手,龍集指甲也!”衛因号其指曰“赤龍甲”。
一日與客泛湖,酒半,雷電繞船,水波震蕩。
衛戲與坐客語曰:“吾家赤龍将欲去耶!”乃出手船窗外,龍果裂指而去。
此正與青州婦人青筋癢則龍出事相類。
傳雲:神龍或飛或潛、能大能小者也。
王布衣 《續仙傳》:終南王布衣賣藥洛陽市。
富人柳信唯一子,眉上生一肉塊。
布衣采藥一丸傅之。
須臾塊破,一小蛇突出,漸及一丈許。
布衣乘蛇而去。
巴妪項瘿 《幽怪錄》:伶人刁俊朝妻巴妪,項瘿如數斛囊,作琴瑟笙磬聲。
妻欲以刃決拆之,瘿忽坼裂,一猱跳出而去。
明日,有黃冠叩門曰:“予泰山跳猱也!本是老猴精,解緻風雨。
與老蛟往還。
天誅蛟,搜索黨與,故匿夫人之領。
于鳳凰山神處,得其靈膏,塗之即愈。
”如言果驗。
《志怪錄》二事 往年葑門一媪,年逾五十。
令人剔其耳,耳中得少絹帛屑。
以為偶遺落其中,亦不異之。
已而每治耳,必得少物,絲線谷粟稻穗之屬,為品甚多。
始大駭怪,而無如之何。
久亦任之,不為驚異,且每收置之。
迫年七、八十而卒。
核其所得耳物,凡一斛焉。
《狯園》載處州村妪耳中,爬出五谷,日可得升許,不測所從來。
村人戲呼其子為“蒼耳子”。
永樂中,吳城有一老父偶治耳,于耳中得五谷金銀器皿等諸物,凡得一箕。
後更治之,無所得。
視其中潔淨,唯正中有一小木椅,制甚精妙。
椅上坐一人,長數分,亦甚有精氣。
其後亦無他異。
《五雜俎》載:近時兵書涞水張公患瘡在告。
一日閑坐,忽臂内作癢,搔之,覺有物在指下。
摘之,抽出肉内紅線五、六寸。
初疑是筋,詳視,實線也。
兜玄國 薛君曹見二青衣駕赤犢出耳,謂薛曰:“兜玄國在吾耳中。
”一童子傾耳示薛,别有天地花卉。
遂扪耳投之,至一都會,城池樓堞,窮極瑰麗。
因作《思歸賦》,忽自童子耳中落。
《神異經》四事 閻浮提中及四天下有金翅鳥,名“伽樓羅王”。
此鳥業報,應食諸龍,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此鳥兩翅,相去六千餘裡。
以翅搏海水擗龍,見而取食之。
龍取袈裟戴于頂上,乃得免。
如意珠,是摩竭大魚腦中出。
魚身長二十八萬裡。
此珠名“金剛堅”。
西北海外有人長二千裡,兩腳中間相去千裡,腹圍一千六百裡。
但日飲天酒五鬥,即甘露也。
名曰“無路之人。
” 據此腳之開,腹之大,幾乎方矣!且以五鬥天酒,置一千六百裡之腹中,更何所有?此荒唐之尤者。
按龍伯國人,長三十丈。
又東得大秦國人,長十丈。
又東得佻國人,長三丈五尺。
又東十萬裡得中秦國人,長一丈。
天之東南西北極,各有銅頭鐵額兵,長三千萬丈。
《淮南子》曰:“東方之人長。
” 南方有人長七尺,朱衣缟帶,赤蛇繞項。
唯食惡鬼,朝吞三幹,暮吞八百。
名曰“赤郭”。
誇父支鼎石 辰州東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數千丈。
古老傳曰:鄧誇父與日競走,至此煮飯。
此三山者,誇父支鼎石也。
鞭石 秦始皇欲過海觀日出處,作石橋于海上。
有神人驅石,去不速,鞭之流血。
今石橋色猶赤雲。
樹生兒 《廣博物志》:海中有銀山,其樹名女樹。
天明時,皆生嬰兒。
日出能行,至食時皆成少年,日中盛壯年,日晚老年,日沒死。
日出複然。
花中美女 許漢陽舟行,迷入一溪,夾岸皆花苞。
忽一鹦鹉喚“花開”一聲,花苞皆拆。
中各有美女長尺許,能笑言。
至暮花落,女亦随落水中。
見《花木考》。
萐蒲 《白虎通》雲:王者孝道至,則萐蒲生。
昔堯之時,生于庖廚。
葉大于門,不搖,自搧飲食以助供。
自古孝莫如舜、文,不聞萐蒲之生,何也?且如門之葉以搧飲食,其铛釜亦必如五石甕,又未免妨堯儉德矣! 異蠅 儒生張益夜卧一室,見二蠅飛集幾上,忽變為人,将張撫抑,遂不能語。
其一人抱首,一人盡力以拽其足。
覺身随拽而長,與屋檐等。
二人仍變蠅飛去。
張晨起,頓長三尺。
舉家驚異。
遂棄儒,奏作大漢将軍。
如此異蠅,矮人又急撞不着。
奇酒 張茂先《博物志》雲:昔有人名玄石,從中山酒家飲,與之千日酒而忘語其節。
歸日尚醉,而家人不知,以為死也,棺殓葬之。
酒家經千日忽悟,而往告之。
發冢适醒。
齊人田及之,能為千日酒,飲過一升,醉卧千日。
有故人趙英飲之,逾量而去。
其家以屍埋之。
及之計千日當醒,往至其家。
破冢出之,尚有酒氣。
按張華有九醖酒,每醉,必令人轉展久之。
嘗有故人來與共飲,忘敕左右。
至明,華悟。
視之,腹已穿,酒流床下。
又王子年《拾遺記》:張華為酒,煮三薇以漬曲蘗。
蘗出羌,曲出北胡,以釀酒,清美醇鬯。
久含,令人齒動;若大醉不搖蕩,令人腸腐。
俗謂“消腸酒”。
枸樓國有水仙樹,腹中有水,謂之“仙漿”。
飲者七日醉。
眉間尺 眉間尺仇楚,逃之山,道逢一客曰:“吾能為子報仇,然須子之頭與子之劍。
”尺與之頭。
客之楚,獻王。
王以镬煮其頭,七日不爛。
自臨視之,客從後截王頭入镬,兩頭相齧。
客恐尺頭不勝,自拟其頭入镬,三頭相咬。
七日後,一時俱爛,乃分其湯葬之。
名曰“三頭冢”。
梁武前生是鳝 梁有磕頭師者極精進,為武帝所敬信。
一日敕使喚至。
帝方與人奕,欲殺一段,應聲曰:“殺卻!”使速傳命斬之。
奕罷召師,使者曰:“已得旨殺卻矣。
”帝驚歎,因問:“死時何言?”使曰:“師雲,前劫為沙彌時,以鍬劃地,誤斷一曲蟮。
帝時為蟮,今此報也。
” 前生殺鳝,今生償命。
輪回報應,毫厘不漏矣。
但不知曲蟮前世有何積德,今世便得皇帝做? 天帝召歌 賀道養工蔔筮。
經遇工歌女人病死,筮之曰:“此非死,天帝召之歌耳。
”乃以土塊加其心上,俄頃而蘇。
人想天樂,天帝複想人歌。
正如中土人願生西方,西方人聞我中國衣冠禮樂之盛,複願來生中國也。
城精 梁武逼郢城。
己未夜,郢城有數萬毛人逾堞且泣,因投黃鹄矶。
蓋城之精也。
妖異部第三十四 子猶曰:妖祥無定名也;如有定,則人力無如何矣。
屈轶指佞,獬豸觸奸,物之上瑞也。
然以指佞觸奸之事,而徒責之一草一獸,安用人為!且聖世無奸佞,又何以章屈轶、獬豸之奇乎?聖世既不必有,而末世又不見有,則屈轶、獬豸亦虛名耳。
雖然,聖世德勝,妖祥皆虛,末世祥多虛而妖多實,鬼以之靈,物以之怪,人以之疵厲,此其故可思也。
集《妖異》第三十四。
草異 靈帝光和中,陳留、濟陰諸郡路邊草生似人狀,操矛弩,牛馬萬狀備具。
太康中二異 太康中,幽州有死牛頭能作人言。
又有山石狀似蹲狗,行人近,辄咬之。
後石勒稱王。
肉異 前趙嘉平四年,有流星墜于平陽北十裡。
視之,則有肉長三十步,廣二十七步,臭聞于平陽,肉旁常有哭聲,晝夜不止。
已而劉後産一蛇一虎,各害人而走,尋之不得,頃之乃在隕肉之旁。
後卒,乃失此肉。
哭聲亦止。
好塊大肉!貪嘴者,觀此必當流涎。
畫異 石虎武殿初成,圖畫自古聖賢、忠臣、孝子、烈士、貞女,皆變為胡狀。
旬餘,頭悉縮入肩中。
後石闵以胡人不為己用,懸賞,令趙人斬胡首,一日殺二十餘萬。
于是高鼻多須者,無不濫死。
蓮異 《北齊書》:後主武平中,特進侍中崔季舒宅中,池内蓮莖皆作胡人面,仍着鮮卑帽。
俄而季舒見殺。
天畫 滕涉,天聖中為青州太守。
盛冬濃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狀,以紙摹之。
又《大金國志》:金末,河冰凍成龜文,又有花卉禽鳥之狀,巧過繪縷。
此天畫也。
弘治二異 弘治最為盛世,而己酉、庚戌間一時奇變。
如浙江奏景雲縣屏風山有異物成群,其狀如馬,大如羊,其色白,數以萬計,首尾相銜。
從西南石牛山淩空而去,自午至申乃滅。
居民老幼男女,無弗見者。
又陝西慶陽府雨石無數,大者如鵝卵,小者如雞頭實。
說長道短,剌剌不休。
皆見之奏章,良可怪也。
水鬥 宋高宗時,程氏家井水溢,高數尺,夭矯如長虹,聲如雷,穿牆毀樓,二水鬥于杉墩,且前且卻。
約十餘刻乃解。
土鬥 唐天寶中,汝南葉縣有二土塊相鬥血出。
數日方止。
石臼鬥 武清縣民家石臼,與鄰家碌碡,皆自滾至麥地上,跳躍相鬥。
鄉人聚觀,以木隔之,木皆損折,鬥不可解。
至晚方息。
鄉人怪之,以臼沉污池中,以碡墜深坎,相去各百餘步。
其夜碡與臼複鬥于池邊地上,麥苗皆壞。
秀才李廷瑞聞之,亟往觀焉。
鬥猶不辍,乍前乍卻,或磕或觸,硁然有聲,火星炸落。
三日乃止。
铛異 《廣記》:唐宰相鄭絪與弟少卿缊同居昭國裡。
一日廚馔将備,其釜忽如物于竈中築之,離竈尺餘,連築不已。
旁有铛十餘所,并烹庖将熟,皆兩耳慢搖,良久悉騰上竈,每三铛負一釜而行,其餘列行引從,自廚中出地。
有足折久廢者,亦跳踯而随之。
出廚東過水渠,諸铛并行無礙,而折足者不能過。
舉家驚異聚觀,有小兒咒之曰:“既能為怪,折足者何不能前?”諸铛乃棄釜庭中,卻返,每兩铛負一折足者以過,往入少卿院堂前排列。
乃聞空中轟然如崩屋聲,悉為埃燼矣。
冰柱 《丹鉛要錄》:正德中,文安縣河水每僵立。
是日,天大寒,遂凍為柱,高圍俱五丈,中空而旁有穴。
數日,流賊過縣,鄉民入穴中避之。
賴以全者甚多。
牛犬言 晉惠泰安中,江夏張騁晨出,所乘牛言曰:“天下亂,乘我何之?”騁懼而還。
犬又曰:“歸何早也?” 犬貓異 《廣記》:唐左軍容使嚴遵美一旦發狂,手足舞蹈。
家人鹹訝。
貓謂犬曰:“軍容改常也,颠發也!”犬曰:“莫管他!從他!” 《朝野佥載》:鄱陽龔紀與族人同應進士舉。
唱名日,其家衆妖競作,牝雞或晨鳴,犬或巾帻而行,鼠或白晝群出。
至于器皿服用之物,悉自變常。
家人驚懼,召巫治之。
時尚寒,巫向爐坐,有一貓卧其側。
家人謂巫曰:“吾家百物皆為異。
不為異者,獨此貓耳。
”于是貓立拱手言曰:“不敢。
”巫大駭而出。
後數日,捷音至,三子皆高第。
按遵美因異乞休,竟免于難,而龔氏反為吉征。
乃知妖祥非人所測。
蠅異 術士相牛僧孺,若青蠅拜賀,方能及第。
公疑之。
及登第訖,歸坐家庭,有青蠅作八行立,約數萬,折躬再三,良久而去。
黃鼠怪 無錫縣龍庭華家,氏族甲于江左。
有宗人某,堂中大柱内忽穿二穴,常見走出兩矮人,可二三寸許。
主人怪之,擇日延道士誦經為厭勝之法。
兩矮人複出聽經。
逐之,則又無迹。
命塞其穴。
而旁更穿一穴,出入如故。
主人治藥弩,令奴張以伺之。
既出,斃其一,一疾走去。
視之,乃雌黃鼠也。
少頃,忽有矮人百餘輩出與主人索命。
仆從嘩噪而走。
又少頃,複有七、八人以白練蒙首,出堂中恸哭。
仍複逐去。
久之,聞柱中發鈴钹聲。
衆謂送葬。
又久之,聞柱中起箫鼓聲。
衆謂鼠中續偶。
閉其堂經月,怪便寂然。
鼠殡 《搜神記》:豫章有一家,婢在竈下,忽有人長數寸,來竈間。
婢誤以履踐殺一人。
遂有數百人著缞麻持棺迎喪,兇儀皆備;出東門,入園中覆船下。
就視,皆是鼠。
婦作湯澆殺,遂絕。
玉貞娘子 程迥者,伊川之後。
紹興八年,來居臨安之後洋街。
門臨通衢,垂簾為蔽。
一旦有物如燕,瞥然自外飛入,徑著于堂壁。
家人近視,乃一美婦,僅長五六寸,而形體皆具,容服甚麗。
見人殊不驚,小聲曆曆可辨。
自言:“我是玉貞娘子,偶然至此,非為災禍。
苟能事我,亦甚善。
”其家乃就壁為小龛,香火奉之。
能預言休咎,皆驗。
好事者争往求觀,人輸百錢,方為啟龛。
至者絡繹,程氏為小康。
如是期年,忽複飛去,不知所在。
孔升翁 龍門寺異蜂,大如鵲。
僧網至籠中。
明日大蜂至籠邊,呼“孔升翁”。
僧異而放之。
見《韻府》。
虱誦賦 揚州蘇隐夜卧,聞被下有數人念杜牧《阿房宮賦》,聲緊而小。
急開被視之,無他物,唯得虱十餘,其大如豆。
殺之即止。
魚念佛雞卵念佛 唐天寶間,當塗民劉成、李晖以巨舫載魚。
有大魚呼“阿彌陀佛”。
俄而萬魚俱呼,其聲動地。
敬宗朝,宮中聞雞卵内念“南無觀世音”。
镟中佛象 常熟丘郡家食櫥内,錫镟置熟雞半隻,忘之矣。
偶婢檢器皿,見櫥邊光焰。
發視之,乃镟中雞蒸氣結成一小殿宇,中坐佛一尊,如世間大士像,眉目分明。
婢奔告郡。
郡移于堂上,率家人羅拜之。
三日猶不滅,召巫者束一草船,浮之于城河。
時萬曆癸未正月初六日。
見《戒庵漫筆》。
此雞疑即唐敬宗朝雞卵種也。
又唐詢家烹雞,忽火光出釜中。
視之,有未産卵現菩薩像坐蓮花。
自是誓不殺生。
蛤蜊、蚌異 唐文宗方食蛤蜊,一蛤蜊中現二菩薩像,螺髻璎珞,足履菡萏。
命緻之興善寺。
隋炀帝亦有此事。
吳興郡宗益剖蚌,中有珠現羅漢像,偏袒右肩,矯首左顧。
宗益奉以歸慈感寺。
鼈異 萬曆己卯,嚴州建德縣有漁者獲一鼈,重八斤。
一酒家買之懸室中,夜半常作人聲。
明日割烹之,腹有老人長六寸許,五官皆具,首戴皮帽。
大異之,以聞于縣與郡。
郡守楊公廷诰時入觐,命以木匣盛之,攜至京師,諸貴人傳觀焉。
又丁未年,遂昌縣民宋甲剖一鼈,中有比丘端坐,握摩尼珠,衫履斬然。
俱見邸報。
穎川王戶部在通州時,一日宴客,庖人烹鼈。
剖之,有鬼、判各一。
朱發藍面,皂帽綠袍;左執簿,右執筆,種種皆具,刻畫所不能及。
王自是遂斷茲味。
菜花現佛 《筆談》雲:李及之知潤州,園中菜花悉變蓮花。
仍各有佛坐花中,形如雕刻。
雞生方卵 弘治末,崇明縣民有雞生一方卵。
異而碎之,中有彌猴,才大如棗。
石中男女 成化間,漕河築堤,一石中斷,中有二人作男女交媾狀。
長僅三寸許,手足肢體皆分明,若雕刻而成者。
高郵衛某指揮得之,以獻平江伯陳公銳。
銳以為珍藏焉。
石猶有情,人何以免! 狐假子路以下“精怪“ 東昌宣聖殿,設空體木像。
正德中,子路忽人語雲:“我仲由也!夫子命我主此土禍福。
”人争祭奠,必令祭者暫出閉門。
頃之入視,肴核都無餘者。
一禦史經其地曰:“此必妖也!”多設燒酒勸之,俄而無聲,乃一狐寐于側。
禦史笑曰:“以汝希仲由,乃學宰予耶?” 鬼畏面具 金陵有人擔面具出售,即俗所謂“鬼臉子”者。
行至石灰山下,遇雨沾濕,乃借宿大姓莊居。
莊丁不納,權頓檐下,愁不能寐。
而面具經雨将壞,乃拾薪爇火熯之。
首戴一枚,兩手及兩膝各冒其一,以近燎。
至三更許,有一黑大漢,穿一黑單衣,且前且卻。
其人念必異物,懼其面具而然,乃大聲叱之。
黑漢前跪曰:“我黑魚精也!”“家何在?”曰:“在此裡許水塘中。
與主人之女有交,故每夕來往。
不意有犯尊神,望恕其責。
”其人叱之使去。
明旦,訪主人之女,果病祟。
遂告之故。
竭塘漁之,得烏魚,重百餘斤,乃腌而擔歸。
鬼張以下“鬼” 弘治中,高郵張指揮無嗣,求妾未得。
偶出湖上,見敗船闆載一女甚麗,波浮而來。
問之,曰:“妾,某邑人。
舟覆,一家皆沒。
妾賴闆得存,幸救我。
”張援得之,甚寵愛。
逾年生子。
女栉沐必掩戶。
一日婢從隙窺之,見女取頭置膝上绾結,加簪珥,始加于頸。
大驚,密以啟張。
張未信。
他日張觇之,果然。
知為妖,排戶入斬之,乃一敗船闆耳。
子已數歲,無他異,後襲職。
至今稱“鬼張指揮”雲。
無鬼論 阮瞻素執無鬼論。
忽有客通名詣瞻,寒溫畢,聊談名理。
良久,及鬼神事,反複甚苦。
客遂屈,作色曰:“鬼神,古聖所傳,君何得獨言無?既仆便是鬼!”于是變為異形,須臾消滅。
《麈談》雲:閩仆順童雨夜暮歸,見一人持燈就傘。
偕行良久,語童曰:“聞此地有鬼,汝曾遇否?”童笑曰:“吾行此多年,未之見也。
”将适通衢,寄傘者曰:“汝試看我面。
”視之,乃無颔颏者!仆狂叫而走。
相傳世間人鬼半,但人不見鬼耳。
鬼巴 《夷堅志》:臨川王行之,為廣東龍泉尉。
表弟季生來訪,泊船月明中。
夜半,有鬼長二尺,靛身朱發,倏然而入,漸逼卧席,冉冉騰身行于腹上。
季素有膽,引手執之,喚仆共擊。
叫呼之聲甚異,頃刻死,而形不滅。
明旦,剖其腸胃,以鹽臘之,藏箧中,謂之“鬼巴”。
或與談神怪事,則出示之。
藥鬼 劉池苟家有鬼,常夜來竊食。
劉患之,乃煮野葛汁二升瀉粥上,覆以盂。
其夜鬼來發盂啖粥,須臾在屋上吐。
遂絕。
髑髅言 禦用監奉禦來定,五月間差往南海子公幹。
從五六騎出城,舁酒肴為路食。
日午,至羊房南大柳樹下,脫衣卸鞍,坐樹根上,以椰瓢盛酒,搗蒜汁濡肉自啖。
回顧一髑髅在旁,來夾肉濡蒜,戲納髑髅口中,問之曰:“辣否?”髑髅即應之曰:“辣!”終食之頃,呼辣不已。
來驚悸,令人去其肉,呼亦不己。
遂啟行至海子。
畢事而回,呼辣之聲随其往還,入城始絕。
數日後,來遂病死。
見《馬氏日抄》。
《江湖紀聞》載至元丙子,習家湖髑髅呼鹽事,類此。
白骨 劉先生者,河朔人。
嘗至上封,歸路遇雨。
視道旁一冢有穴,遂入以避。
會昏暮,因就寝。
夜将半,睡覺,雨止,月明透穴,照圹中曆曆可見。
甓甃甚光潔,北壁有白骨一具,自頂至足俱全,餘無一物。
劉方起坐,近視之,白骨倏然而起,急前抱劉。
劉極力奮擊,乃零落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