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關燈
汝何獨改?”予曰:“鑽遂改。

    汝何不鑽?”回曰:“非不鑽,但鑽之彌堅耳。

    ”予曰:“鑽差矣。

    何不鑽彌遠?” 有以賄改庶吉士者,假托故事嘲之曰:孔子昔日曾為館選座師,齊宣王餽缣金萬镒,因簪筆而就試焉。

    卷呈,孔子曰:“王庶幾改。

    ”宰我食稻衣錦,私饷舊谷新谷若幹。

    試日,倩遊、夏代筆,予直晝寝而已。

    已而送卷,孔子曰:“于予與改。

    ”顔淵善言德行,乃曰:“鑽之彌堅,不若既竭吾才,吾見其進也。

    ”試畢閱卷,孔子以如愚置之,曰:“回也不改。

    ”他日回請故。

    曰:“汝箪瓢陋巷,出寄百裡之命足矣,何複望華選乎?”回因痛哭而死。

    《笑林評》曰:“孔子非仲尼,乃孔方兄耳!” 孔門弟子 嘉定間,選人淹滞。

    遇内宴,優人扮古衣冠數人,皆稱待選,系是孔門弟子。

    既而通名,有曰“常從事”者,有曰“于從政”者,有曰“吾将仕”者,各相歎惋,曰:“吾輩久淹于此,日月逝矣,奈何!”旁有一人謂曰:“汝等不在七十二人之列,盍詣顔、闵而請教焉?”諸人一時俱往。

    顔、闵同聲答曰:“此夫子事。

    爾輩須見夫子。

    ”及進見祈哀,夫子不答。

    衆人因退,而相謂曰:“鑽隧改火,期可已矣。

    吾輩有文學,且留中國教授。

    有圭田者,不若退而耕于野也。

    ”于是烘然而散。

     韓侂胄 韓侂胄兄弟專權。

    優人為日者,有問官祿之期。

    日者厲聲曰:“若要大官,須到大寒!要小官,須到小寒!” 嘉泰末年,平原公恃有扶日之功,凡事自作威福,政事皆不由内出。

    會内宴,伶人王公瑾曰:“今日政如客人賣傘,不油裡面。

    ” 又韓侂胄嘗以冬月攜家遊西湖,置宴南園。

    有獻絲傀儡為土偶小兒者,名為“迎春黃胖”。

    韓命族子判院者詠之。

    即賦一絕雲:“腳踏虛空手弄春,一人頭上要安身。

    忽然線斷兒童手,骨肉都為陌上塵。

    ”韓怫然。

     五經題 孝宗時,程學士敏政主試,鬻題。

    優人持雞出曰:“此雞價值千金。

    ”問曰:“何雞而價高如此?”對曰:“程學士家名為五更啼也。

    ” 頭場題 萬曆丙午浙試,一有力者以錢神買初場題中式。

    主試者鎖闱日,得罪杭郡公,郡公銜之。

    撤棘後,郡公宴主試,密令優人刺之。

    其日演《荊钗記》,無從發揮。

    至“承局寄書”出,李成問:“足下何來?”局答曰:“京城來。

    ”成曰:“有新聞否?”曰:“關白内款矣。

    ”成曰:“舊聞。

    ”曰:“貢方物矣。

    ”成曰:“何物?”曰:“一豬。

    ”成曰:“豬何奇而貢之?”曰:“絕大。

    ”成曰:“驢大乎?”曰:“不止。

    ”“牛大乎?”又曰:“不止。

    ”“象大乎?”又曰:“不止。

    ”成曰:“大無過此矣!”曰:“大不可言。

    且無論其全體,隻豬頭、豬腸、豬蹄,你道易價幾何?”成曰:“多少?”曰:“隻頭腸蹄亦賣千金!”成曰:“何人買得起?”曰:“一收古董人家。

    ”蓋指中式者董姓耳。

    主試聞之,赤頰,不歡而罷。

     鐘庸大鶴 魏了翁既當路,未及有經略而罷。

    臨安優人裝一生儒,手持一鶴。

    别一生儒與之邂逅,問其姓名,曰:“姓鐘名庸。

    ”問所持何物。

    曰:“大鶴也。

    ”因傾蓋歡然,呼酒對飲。

    其人大嚼洪吸,酒肉靡有孑遺,忽颠撲于地,群數人曳之不動。

    一人乃批其頰,大罵曰:“說甚《中庸》、《大學》,吃了許多酒食,一動也動不得!”遂一笑而罷。

    或謂有使其為此以姗侮君子者,京尹乃悉黥其人。

     刺大言 光化中,朱樸好大言,自《毛詩》博士登庸。

    對敭之日,面陳時事數條,每言“臣為陛下緻之”。

    洎操大柄,一無施展,自是恩澤日衰,中外騰沸。

    内優穆刁陵作念經行者,至禦前,曰:“若是朱相,即是非相。

    ”翌日出官。

     胡昉大言誇誕,當國者以為天下奇才,力加薦引。

    一日語坐客雲:“朝廷官爵,是買吾曹頭顱,豈不可畏!”一客趨前雲:“也買脫空。

    ”衆大笑。

     一片白雲 金華一詩人遊食四方,實幹谒朱紫。

    私印雲“芙蓉山頂一片白雲。

    ”商履之曰:“此雲每日飛到府堂上。

    ” 半日閑 有貴人遊僧舍,酒酣,誦唐人詩雲:“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僧聞而笑之。

    貴人問僧何笑。

    僧曰:“尊官得半日閑,老僧卻忙了三日。

    ” 送吏部郎 《宋書》[注:應是南史]:何尚之遷吏部郎,告休定省,傾朝送别于冶渚。

    及至郡,父叔度問:“相送幾客?”答曰:“殆數百人。

    ”叔度笑曰:“此是送吏部郎耳,何關何彥德事?” 孫鳳洲詩 長沙有朝士某者,還鄉,意氣盈滿,賓至鼓吹喧阗。

    一摯友來訪。

    朝士問曰;“翁素好誦詩,近日誦得何詩?”答曰:“近誦孫鳳洲贈歐陽圭齋詩,甚有味。

    ”乃朗誦曰:“圭齋還是舊圭齋,不帶些兒官樣回。

    若使他人登二品,門前箫鼓鬧如雷。

    ”朝士大慚,即辍鼓吹。

     照樣應容庵 臨海金贲亨、仙居應大猷以道義相友善。

    金謝事家居。

    應複起用,詣金言别。

    金曰:“君此出,他日回來,要将一照樣應容庵還我。

    ” 惜人品 《諧史》雲:某司寇講學著名。

    一日于酒次得遠信,讀畢慘然欲淚。

    坐中一少年問其故。

    答曰:“書中雲某老生捐館,不佞悲之,非為其官,惜其人品佳耳。

    ”少年應曰:“不然,近日官大的人品都自佳。

    ”司寇默然。

     封公便請鄉飲,富家便舉善人,中解元、會元便推文脈。

    末世通弊,賢者不免。

    悲夫! 元祐錢 崇甯初,斥遠元祐忠賢,禁锢學術。

    凡偶涉其時所為所行,無論大小,一切不得志。

    伶者對禦為戲,推一參軍作宰相,據坐宣揚朝政之美。

    一僧乞給公憑遊方。

    視其戒牒,則元祐三年者,立塗毀之,而加以冠巾。

    一道士失亡度牒,問其披戴時,亦元祐也,剝其羽衣使為民。

    一士人以元祐五年獲薦,當免舉,禮部不為引用;來自言,即押送所屬屏斥。

    已而主管宅庫者附耳語曰:“今日于左藏庫請得相公料錢一千貫,盡是元祐錢,合取鈞旨。

    ”其人俯首久之,曰:“從後門搬入去。

    ”副者舉所持梃杖其背曰:“你做到宰相,元來也隻好錢!”是時至尊亦解頤。

     善天文 張循王名俊。

    善貨殖。

    伶為術人善天文者,雲;“世間貴人,必應天象。

    用渾天儀窺之,則見星不見人。

    今可用一銅錢代。

    ”令窺帝,曰:“此帝星也。

    ”窺秦桧,曰:“相星。

    ”韓世忠,曰:“将星。

    ”至循王,則曰:“不見星。

    ”衆駭,再令窺之,曰:“終不見星,但見張王在錢眼裡坐。

    ”滿坐大噱。

     按張循王家多銀,每千兩鑄一毬,目為“沒奈何”。

    子猶曰:本是臭腐之物,而父非此不雲慈,子非此不雲孝,生非此不遂,名非此不立,雖大聖、大賢、大英雄到此,隻得喚他作“沒奈何”也! 動手 商則為廪丘尉,值縣令丞多貪。

    一日宴會,起舞。

    令丞皆動手,則但回身而已。

    令問其故。

    則曰:“長官動手,贊府亦動手,唯有一個尉,又動手,百姓何容活耶?” 趙良臣 《西堂紀聞》:梅西野嘗與邑大夫會飲。

    論及時事,雲:“先時百姓稱官長,止雲某老爹。

    今則不問尊卑,俱呼爺爺矣。

    ”因言吾鄉有趙良臣者,延一西賓教子。

    其賓避主人諱,至《孟子》“我能辟土地”章,改“良臣”二字為“爺爺”,命其子讀雲:“今之所為爺爺,古之所為民賊也。

    ” 江菉蘿刺時語 田大年主政丁優家居,語江盈科曰:“裡中人見我貧,有兩種議論。

    一曰:這人蠢,作縣六年,尚無房住。

    一曰:這人巧,富而不露。

    說蠢可耐,說巧不可耐也!”江曰:“裡中俗兒重富不重廉,說我巧倒耐得。

    ” 割碑 穎川有姚尚書墓,其神道碑穹窿高厚,四面均焉。

    國初州人侍郎某者,欲割三分之一以刻墓表,告之州守。

    守曰:“何不割三分之二?”或問其故。

    守曰:“吾欲使後人割侍郎碑者,猶得中分耳。

    ”侍郎聞之,慚悔。

     《道餘錄》 姚廣孝著《道餘錄》,識者非之。

    張洪曰:“少師于我厚,今死矣,吾無以報,但見《道餘錄》,辄為焚棄耳。

    ” 趙挺之嘗曰:“鄉中最重潤筆,每一志文成,則大平車中滿載相贈。

    ”黃山谷笑曰:“想俱是蘿蔔瓜齑耳!”趙銜之,自是擠排不遺餘力,卒有宜州之貶。

     明文天話 近日有達官自刻其文,且問于作者曰:“吾文何如古人?”或對曰:“一代之興,有一代之文。

    故漢曰漢文,唐曰唐文。

    公之文可謂明文也。

    ”其人不悟。

     楊升庵雲:滇中有一先輩,谕諸生讀書為文之法甚悉。

    語畢,問諸生曰:“吾言是否?”一人應曰:“公天人,所言皆天話也!”吳下謂大言曰天話。

     鞋底 楊文公億在翰林時草制,為執政者多所塗削。

    楊甚不平,因取塗處加以濃墨,如鞋底樣,題其旁曰:“世業楊家鞋底。

    ”人問之,楊曰:“此語見别人腳迹。

    ”當時傳以為笑。

    後草制被墨黜者,相谑曰:“又遭鞋底。

    ” 恥見妻子 吏部侍郎李迥秀好機警。

    有選人被放,訴雲:“羞見來路。

    ”李曰:“從何來?”曰:“從浦津關來。

    ”李曰:“取潼關路去。

    ”曰:“恥見妻子。

    ”李曰:“賢室本是相谙,亦應不怪。

    ” 羅隐不第 沈嵩與羅隐從事浙西幕下。

    主帥出妙妓,衆以嫦娥譽之。

    嵩曰:“嫦娥甚陋,安可及?”帥驚曰:“書記識嫦娥乎?”曰:“嵩兩度到月宮折桂,何為不識?” 或雲:嵩此言,蓋譏隐之不第也。

    又,江南李氏嘗遣使聘越。

    越人問;“見羅隐給事否?”使人雲:“不識,亦不聞名。

    ”越人雲:“四海聞有羅江東,何拙之甚!”使人雲:“隻為榜上無名。

    ”子猶曰:我愛心中錦,人尊榜上名。

     腹負 黨太尉嘗食飽,扪腹歎曰:“我不負汝!”左右曰:“将軍不負此腹,恨此腹負将軍。

    ”言未嘗少出智慮。

     書午字 李義安谒富人鄭生,生辭以出。

    義安乃于門上大書一“午”字而去。

    蓋譏“牛不出頭”也。

     書牛可對題鳳。

     納粟 岐山王生,循故例納粟三千斛,授官助教。

    以厚價市駿馬騎乘,每不惬意。

    醫者李生故稱壯健,以為價賤。

    王怪問之。

    李曰:“馱得三千斛谷,豈非壯健耶?” 邊面 武臣陳理從軍三十餘年,立功十次,謂賀子忱曰:“朝廷推賞,一次輕一次。

    ”賀笑曰:“隻為邊面一次近一次。

    ”。

     理宗朝,欲舉推排田畝之令,廷紳有言,未行。

    至賈似道當國,卒行之。

    時人嘲之曰:“三分天下二分亡,猶把山河寸寸量。

    縱使一丘添一畝,也應不似舊封疆。

    ”亦此意。

     太平幸民 康定中,西戎寇邊,王師失律。

    當國一相以老謝去,親知就第為賀。

    飲酣,自矜曰:“某,一山民耳。

    遭時得君,告老于家,當天下無事之辰,可謂太平幸民矣!”石中立曰:“隻有陝西一夥竊盜未獲。

    ” 庾亮 庾亮擊蘇峻,屢敗。

    陶侃曰:“古人三敗,君侯始二。

    當今事急,不宜數敗。

    ” 叢公厲禁 叢蘭巡撫淮安,務汰冗費,未免已甚。

    一滑稽生進言曰:“公尚有禁革未盡者。

    ”叢忻然請教。

    曰:“褲以蔽形,今兩股是虛費也。

    去一存一,所有多矣。

    ”叢良久曰:“得無不便于行乎?”生曰:“公但禁之,誰敢言不便者?”叢知刺己,乃稍弛厲禁。

     六千兵 國朝保國私役營二千治第。

    伶人為誦詩句曰:“楚歌吹散六千兵。

    ”一人曰:“八千也!”解者曰:“那二幹兵為保國公蓋宅去矣!”。

     預借 《行都紀事》:某邑宰因預借違旨,遭按而歸。

    某府府将乃宰公之故舊,因留連而燕飲之。

    有妓慧黠,得宰罷官之由,時方仲秋,忽歌《漁家傲》:“十月小春梅蕊綻。

    ”宰曰:“何太早耶?”答曰:“乃預借也。

    ”宰大慚。

     妲己賜周公 五官将既納袁熙妻,孔文舉與曹公書曰:“武王伐纣,以妲己賜周公。

    ”曹公以文舉博學,信以為然。

    後問文舉。

    答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 滕甫類虞舜 滕甫有弟申,狠暴無禮,其母獨笃愛,用是數淩侮其兄,而阃政多紊。

    章子厚與甫舊狎,一日語之曰:“公多類虞舜,然亦有不似者。

    ”甫究其說。

    子厚曰:“類者父頑、母嚚、象傲。

    不類者,克諧以孝耳。

    ” 馬希聲 馬殷卒,子希聲居喪不戚,葬之日,頓食雞【月傕-亻】數盤。

    其臣潘起譏之曰:“昔阮藉居母喪,食蒸豚,何代無賢!” 鴛鴦樓 謝希孟每狎娼。

    陸象山責之曰:“士君子下昵賤娼,獨不愧名教乎?”希孟敬謝,請後不敢。

    他日複為娼建鴛鴦樓。

    陸又以為言。

    謝曰:“非特建樓,且有記。

    ”陸喜其文,不覺曰:“樓記雲何?”即口占首句雲:“自遜、抗、機、雲之死,而天地英靈之氣,不鐘于世之男子,而鐘于婦人。

    ”陸默然。

     妖鳥啼春 方圭好為惡詩,逢人即誦數千言,喋喋可憎。

    一日宋丞相宴客于平山堂,圭談詩座上。

    宋惡之。

    時望見野外一牛,就樹磨癢,宋顧坐客胡恢曰:“青牛恃力狂挨樹。

    ”恢應曰:“妖鳥啼春不避人。

    ”合席大笑。

    圭奮拳擊恢,衆護得免。

     河豚赝本 米元章精于臨摹,每借古畫,即以臨本并還,還使自擇,人不能辨其真赝也。

    楊次翁守丹陽,米過郡,留數日。

    将去,次翁曰:“今日為君作河豚羹。

    ”其實他魚,米遂疑而不食。

    次翁笑曰:“公勿疑,此河豚赝本耳。

    ” 米以臨摹奪人書無數。

    在漣水時,客鬻戴嵩牛圖。

    米借留數日,欲以摹本易之,竟不得。

    客謂原本牛目中有牧童,摹則無也。

    子猶曰:造僞工,有時窮。

    米南宮,輸戴嵩。

     元欽師 元欽,字思若,色甚黑,時人号為黑面仆射。

    欽曾托青州人高僧壽為子求師。

    師至,未幾逃去。

    欽以讓僧壽。

    僧壽性滑稽,反謂欽曰:“凡人絕粒七日乃死,始經五朝,便爾逃遁,去食就信,實有所阙。

    ”欽乃大慚,自是待客稍厚。

     棘刺丸 孫搴嘗服棘刺丸。

    李諧戲之曰:“卿應自足,何假外求?” 刺醫 王仲舒為郎官,與馬逢友善,責逢曰:“貧不可堪,何不尋碑志相救?”逢曰:“适見誰家走馬呼醫,君可待也。

    ” 光福地 袁了凡好談地理,曾訪地至光福,問一村農曰:“頗聞此處有佳穴否?”曰:“小人生長于斯,三十餘年矣。

    但見帶紗帽者來尋地,不見帶紗帽者來上墳。

    ”袁默然而去。

     陸念先 陸念先口無擇言,時出微詞,乃足絕倒。

    故與王太守中表戚。

    太守富甲吳中,而終日蹙迫,甚于窭人。

    嘗對念先憂貧,語次,念先忽拊髀大呼曰:“嗟乎!如某者,安得三千金以快吾意!”太守亦驚曰:“知兄居貧,唯是朝夕計急耳,胡所費,而驟須三千金?”念先曰:“然,故有所用之。

    ”因屈一指曰:“千金以贍三黨戚屬暨窮交兄弟。

    ”再屈一指曰:“千金以飯僧暨恤無告乞兒。

    ”又屈一指曰:“千金即以贈弟,令汝展一日眉頭也。

    ” 張伯起 蘇州王氏仆吳一郎,富而恣,以資得官。

    嘗乘四人轎赴姻家席。

    張伯起惡之,時有關白之警,乃遽謂吳曰:“近閱邸報,關白已就擒矣。

    ”吳欣然來問。

    張曰:“關白原是一怪,身長數丈,腰大百圍。

    截其頭,重數百斤,碎之而後能舉也。

    ”吳曰:“那有此事?”張曰:“隻一個鼻頭,亦用四人擡之。

    ”吳不終席而去。

    吳下稱奴為鼻頭。

     舜禹詩 元祐中,大官有婚于中表者,已涉溱洧之嫌。

    及夜深,女家索詩。

    傧者張仲素朗吟曰:“舜耕餘草木,禹鑿舊山川。

    ”坐有李程者應聲笑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忠孝奴 一人年老納二寵,托友祝枝山命名。

    祝以“忠奴”“孝奴”名之。

    其人曰:“何所取義?”祝曰:“孝當竭力,忠則盡命。

    ”衆大笑。

     鄉老墾荒 郎瑛與一鄉老遊山,見荒地數頃,土人曰:“欲送人召糧者。

    ”老人默然久之,語郎曰:“即當載米及鐵器,令若幹人來墾此地,數年可富矣。

    ”郎曰:“還須載生鐵數百斤。

    ”老人曰:“何用?”郎曰:“鑄汝不死耳。

    ” 三星 北京吏部前諸小兒賣食物者,常雲:“相公每都是三星的,才得到此。

    ”予初不知,問之。

    曰:“舉人進士是福星,歲貢是壽星,納監的是财星也。

    ” 洗兒詩 東坡頻年谪居,嘗作《洗兒詩》,曰:“人家養子愛聰明,我為聰明誤一生。

    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害到公卿。

    ” 國初瞿存齋宗吉一詩雲:“自古文章厄命窮,聰明未必勝愚蒙。

    筆端花語胸中錦,賺得相如四壁空。

    ”其意本東坡《洗兒詩》來。

    近時楊宗伯月湖,又反其意作詩曰:“東坡但願生兒蠢,隻為聰明自占多。

    愧我生平愚且蠢,生兒何怕過東坡。

    ” 打甲帳 凡交易事,居間者索私贈,名為“打夾帳”。

    馬仲良督浒墅關,出羨餘市田以贍學宮。

    其價稍厚,一時居間者皆乘之要利。

    或作語嘲之,雲:子路與申枨同坐。

    子路譏申曰:“枨也欲,焉得剛?”枨遂曰:“由也不得其死然。

    ”子路大怒,訴之夫子。

    夫子曰:“罪在枨。

    ”用牌大書“打申枨”三字送子夏。

    适子夏喪明,認宇不真,驚曰:‘誰人打甲帳?” 寓言 子思薦苟變于衛侯。

    一日子思适衛,變擁篲郊迎,執弟子儀甚恭。

    變有少子,亦從。

    子思訝問何人。

    左右曰:“此苟弟子孩兒。

    ” 有夢至上清谒天帝者,見一人戎服帶劍而無首,頸血淋漓,手持奏章,而進其詞曰:“訴冤臣秦國樊于期,得罪亡奔在燕,有不了事衛荊柯借去頭顱一個,至今本利未還。

    燕太子丹見證。

    伏乞追給。

    ”天帝覽之,蹙額而言曰:“渠自家手腳也沒讨處,何暇還你頭顱?” 鐘馗生日,其妹具禮賀之。

    一大鬼願挑擔去。

    妹作書雲:“酒一尊,鬼一個,挑來與兄作慶賀。

    兄若嫌鬼小,挑擔的湊兩個。

    ”馗喜,俱命庖人烹之。

    二鬼相向而泣。

    小鬼曰:“我被捉來無奈,誰教你挑這擔兒?” 明皇與貴妃雙陸,命力士伏地,以背承盤。

    明皇呼“紅”,貴妃呼“六”。

    久之,力士在下呼曰:“須放奴婢起來也擲擲幺!”隐“直直腰”。

     佛經:昔者菩薩身為雀王,慈心濟衆。

    有虎食獸,骨挂其齒,因饑将終。

    雀王入口啄骨,日日若茲,骨出虎活。

    雀飛登樹,說佛經曰:“殺為兇虐,其惡莫大。

    ”虎聞雀誡敕聲,勃然恚曰:“爾始離吾口,而敢多言!”雀速飛去。

     口碑部第三十一 子猶曰:古來不肖之人,皇靈不能使忌,天譴不能使霅,而獨畏匹夫匹婦之口。

    何也?皇靈天譴皆不必,而匹夫匹婦之口必也。

    鄭僑采鄉校之議,宋華避東門之讴,而輓近庸君如宋理宗,亦謂谏官曰:“盡忠由你,隻莫将副本傳将外去。

    ”人之多口,信可畏夫!而猶有甘心遺臭由人笑罵者,彼何人哉!集《口碑》第三十一。

     世修降表 蜀主孟昶命李昊草降表。

    前王蜀之亡于唐也,降表亦昊為之。

    蜀人夜書其門曰:“世修降表李家。

    ” 真正獨行生意。

     閻立本、姜恪 閻立本精于畫,朝野珍之。

    既輔政,但以俗材應務,無宰相器。

    時姜恪以戰功擢左相。

    時人為之語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 源休、郭倪 唐源休受朱泚僞官,自比蕭何之功,入長安日,首收圖籍。

    時人笑之,目曰:“火迫酂侯。

    ”宋南渡,有郭倪為将,自比諸葛。

    酒後辄詠“三顧頻繁,兩朝開濟”之句,而屏風、便面一一皆書此二句。

    未幾敗于江上,倉惶涕泣而匿。

    時謂之“帶汁諸葛”。

    正可作對也。

     姜師度、傅孝忠 唐河中尹姜師度好溝洫,所在必發衆穿鑿。

    雖時有不利,而成功益多。

    先是太師令傅孝忠善占星緯。

    時人為之語曰:“傅孝忠兩眼看天,姜師度一心穿地。

    ” 陳和叔、孔文仲 陳和叔為舉子,通率少檢;後舉制科,驟為質樸。

    時号“熱熟顔回”。

    時孔文仲對制策,言“天下有可歎息痛哭者”。

    既被斥,和叔曰:“孔生真杜園賈誼也。

    ”王平甫聞之曰:“‘杜園賈誼’,好對‘熱熟顔回’。

    ” 張鷟、董萬舉 張鷟,号“青錢學士”,以其萬選萬中。

    時有明經董萬舉,九土不第,時嘲曰“白臘明經”。

    時以為的對。

     孔太守 孔太守在任時,聶雙江初到,有“三耳無聞,一孔不竅”之謠。

    近年又有“松江同知貪酷,拚得重參;華亭知縣清廉,允宜光薦”之對。

    時潘天泉為同知,名仲骖;倪東洲為華亭縣尹,名光薦故也。

     嚴子陵 淩某拜嚴介溪為父,人稱“嚴子陵”。

    後有缙紳王姓者,抱他人子為孫,世即對為“王孫賈”。

     鸱鸮公 《水南翰記》:南京國子監有鸮鳴。

    祭酒周洪谟令監生能捕者,放假三日,人目為“鸱鸮公”。

    其後劉先生俊為祭酒,好食蚯蚓,監生名之曰“蚯蚓子”,以為對。

     陳儀、窦俨 梁颢在翰林時,胡旦知制诰院,趙昌言為樞密副使,陳儀、窦俨俱為三司鹽鐵副使。

    五人者且夕飲會,茶觞壺矢,未嘗虛日。

    每沉醉,夜分方歸。

    金吾吏逐夜候馬首聲喏。

    儀醉,以鞭指其吏曰:“金吾不惜夜,玉漏莫相催。

    ”于是諺曰:“陳三更,窦半夜”。

     湯一面 湯胤勣博學英發,成化初,言者薦以将才,有“才兼文武,可當一面”之語。

    時号“湯一面”。

    及鎮陝西孤山,有故人來谒,留飲。

    值報虜薄城下,湯語故人曰:“先生姑且酌,吾往,生擒胡雛來并睹。

    ”方出城,有胡匿溝中,一箭中咽而死。

    人又号曰“湯一箭”。

     沈度、許鳴鶴 永樂間,沈度以能書為學士,許鳴鶴以能文為中書。

    朝中語曰:“學士不能文,中書不能書。

    ” 晉帝奕 晉帝奕夙有瘘疾,使左右向龍與内侍接,生子以為己子。

    百姓歌之曰;“鳳凰生一雛,天下莫不喜。

    本言是馬駒,今定成龍子。

    ” 和事天子 中宗朝,監察禦史崔琬對彈宗楚客,楚客忿然作色。

    上命結為兄弟,以和解之。

    時人謂之“和事天子”。

     昭宗尊号 唐昭宗嘗曰:“朕東西所至,禍難随之。

    願避賢者路。

    ”人戲上尊号曰“避賢招難存三奉五皇帝”。

    三,謂一後二昭儀,五,謂朱全忠、王行瑜,李克用、李茂貞、韓建五鎮。

     惡發殿 錢武肅王镠所居殿,名“握發”。

    吳音“握”“惡”相亂。

    錢唐人遂謂曰;“此大王惡發殿也。

    ” 麒麟楦 唐楊炯每呼朝士為麒麟楦,或問之。

    曰:“今假裝麒麟,必修飾其形,覆之驢上。

    及去其皮,還是驢耳。

    ” 兩李益 李君虞以禮部尚書緻仕。

    有宗人庶子同名,俱出于姑臧。

    時人謂尚書為“文章李益”,庶子為“門戶李益”。

     李尚書門地不薄,而以文章獨伸。

    孰謂文章不值錢! 三不開相公 五代廢帝時,馬胤孫為相,時号“三不開相公”:入朝印不開,見客口不開,歸宅門不開。

    ” 三旨相公 王珪相神宗十六年,無所建明。

    時稱“三旨宰相”:進呈雲“取聖旨”,可否訖雲“領聖旨”,退谕察事者雲“已得聖旨矣”。

     三覺侍郎 趙叔問為天官侍郎,肥而喜睡,又厭賓客,在省還家,常挂歇息牌于門首。

    呼為“三覺侍郎”,謂“朝回、飯後、歸第”也。

     《外史梼杌》二事 徐光溥為相,喜論事,為李昊等所嫉。

    後不言,每聚議,但假寐而已,時号“睡相”。

     蜀韋嘏,唐相贻範之子。

    仕孟昶時,曆禦史中丞,性多依違,時号“軟餅中丞”。

     閣老餅 丘文莊自制餅,軟膩适口。

    托中官進上。

    食之,嘉,命司膳監效為之。

    不中式,俱被責,因請之丘。

    丘靳不以告。

    由是京師盛傳為“閣老餅”。

     劉棉花 成化中,内閣劉吉丁外艱起複,百媚科道以免彈劾。

    弘治改元,侍讀張升數其十罪,反為禦史魏璋所劾,左遷。

    世以吉耐彈,目為“劉棉花”。

     兩字尚書 成化間,上患舌澀,諸司禦前奏事,準行者苦答“是”字。

    鴻胪卿施純彥請易“照例”二字,上答甚便,尋擢尚書。

    時人嘲曰“兩字尚書”。

     襄樣節度 襄陽人善為漆器,天下取法,謂之“襄樣”。

    及于司空為帥多暴,鄭元鎮河中,亦暴。

    遠近呼為“襄樣節度”。

    見《國史補》。

     白兔禦史 王弘義始賤時,求傍舍瓜,不與。

    及為禦史,乃騰文言園有白兔。

    縣為集衆捕逐,畦蓏無遺。

    内史李昭德曰:“昔聞蒼鷹獄吏,今見白兔禦史。

    ” 馱官人 曹欽謀逆,己殺寇深,又索王尚書翺。

    王正在一室,窘迫。

    一主事長大多力,遽負之逸。

    王後擢此人要津。

    時呼為“馱官人”。

     楊仲嗣、魏伯起 《佥載》雲:楊仲嗣躁率,魏光乘目為“熱鏊上猢狲”。

    《北史》:魏伯起在京洛,輕薄尤甚,人号為“驚蛱蝶”。

     李拾遺 周右拾遺李良弼奉使北蕃,匈奴以木盤盛糞飼之,臨以白刃。

    弼懼,勉食,一盤并盡,乃放還。

    人诮之曰:“李拾遺能食突厥之遺。

    ” 度宗榜 度宗崩,幼君諒陰。

    榜第一名王龍潭,二名路萬裡,三名胡幼黃。

    京師為之語曰:“龍在潭,飛不得;萬裡路,行不得;幼而黃,醫不得。

    ” 城隍牆上畫 洪武間,有人畫僧頂一冠,一道士頂十冠,蓬松其發,一斷橋,甲士與民各左右立而待渡,揭于城隍牆上。

    朝廷見之,敕教坊司參究其事以奏。

    明日奏雲:“僧頂冠,有官無法,道士十冠,官多法亂,軍民立橋邊,過不得。

    ”自後法網稍寬,蓋以滑稽而谏者。

     朱勔 宣和間,親王及戚畹入宮者,辄得金帶、關子。

    得者,旋填姓名鬻之,即卒伍屠沽,自一命以上皆可得。

    朱勔家奴,服金帶至有數十人。

    時雲:“金腰帶,銀腰帶,趙家世界朱家壞。

    ” 師王 韓侂胄擅權日,一時獻佞者皆稱“師王”。

    參議錢象祖嘗谏用兵,與有隙,史彌遠因與合謀,既罷相,遂私批殺之。

    甯宗不知也。

    都下語曰:“釋迦佛中間坐,胡漢神立兩傍。

    文殊、普賢自鬥,象祖打殺師王。

    ” 十七字謠 淳祐間,史嵩之入相。

    以二親年耄,慮有不測,預為起複之計。

    時馬光祖未卒哭,起為淮東總領;許堪未終喪制,起為鎮江守臣。

    裡巷為十七字謠曰:“光祖做總領,許堪為節制。

    丞相要起複,援例。

    ” 淳祐間,車駕幸景靈宮,太學、武學、宗學諸生俱在禮部前迎駕。

    有作十七字詩曰:“駕幸景靈宮,諸生盡鞠躬。

    頭烏身上白,米蟲。

    ”蓋譏其歲糜廪祿,不得出身,年年唯迎駕耳。

     張士誠有養士之譽,凡不得志于時者,争趨附之。

    美官豐祿,富貴赫然。

    有為北樂府譏之雲:“皂羅辮兒緊紮梢,頭戴方檐帽,穿領闊袖衫,坐個四人轎,又是張吳王米蟲兒來到了。

    ”語本此。

    後城破,無一人死難者。

     僞周用王敬夫、蔡彥文、葉德新三人謀國事,而抵于亡。

    丁未春,伏誅于南京,風幹蔡、葉之屍于稱竿者一月。

    先是民間作十七字詩雲:“丞相做事業,專用黃、蔡、葉。

    一夜西風來,幹鼈。

    ”後竟驗焉。

     王婆醋缽 張士誠據有平江日,松江俞俊以賄通僞尹鄭煥,署宰華亭。

    用酷刑朘剝,邑民恨入骨髓。

    袁海叟有詩曰:“四海清甯未有期,諸公衮衮正當時。

    忽然一日天兵至,打破王婆醋缽兒。

    ”或者不知醋缽之義,以問叟。

    叟曰:“昔有不軌伏誅,暴屍于竿。

    王婆買醋,經過其下。

    适索朽屍墜,醋缽為其所壓,着地而碎。

    王婆年老無知,将謂死者所緻,顧謂之曰:‘汝隻是未曾吃惡官司來!’”聞者皆絕倒。

     落指君子 晉江劉明府震臣,先年令常熟,極有吏才,但法尚嚴峻。

    嘗枉征财課,百姓瘐獄中、斃杖下者,十而九矣。

    又拷掠之慘,至于手足指堕。

    于是虞人歌之曰:“落指君子,民之父母。

    ” 桑漸 桑漸為孟州佥判。

    或譽縣長“明似鏡,平似秤”。

    漸不然其言,抑之曰:“卻被押司走上廳,打破鏡,踏折秤。

    ” 常州守謠 《馬氏日抄》雲:常州守莫愚巧于取賄,而糾察郡吏使無所得。

    郡人為之語曰:“太守摸魚,六房曬網。

    ”繼莫者葉蓁,有廉操,而律下不嚴,吏曹得行其詐。

    又為語曰:“外郎作鮮,太守拽罾。

    ”言勞而無獲也。

     近來貪吏,多與六房通氣攬事。

    時又語曰:“六房結網,知縣摸魚。

    ” 劉寵廟 一錢太守劉寵廟,在紹興錢清鎮。

    王叔能過廟下,賦詩曰:“劉寵清名舉世傳,至今遺廟在江邊。

    近來仕路多能者,也學先生揀大錢。

    ” 今日揀大錢者,必要生祠碑記。

    正為劉寵之有廟也。

     楊太守、劉知縣 成化中,有汝甯楊太守甚清,其附郭汝陽劉知縣甚貪。

    太守夜半微行,至一草舍。

    有老妪夜績,呼其女曰:“寒甚。

    ”命取瓶中酒。

    酒将盡,女曰:“此一杯是楊太爺也。

    ”複斟一杯,曰:“此是劉大爺。

    ”蓋酒初傾,則清者在前,後則濁矣。

    聞者賦詩曰:“憑誰寄語臨民者,莫作人間第二杯。

    ” 洪奉使 宋紹興辛巳,葛王篡位,使來修好。

    洪景盧往報之,入境,與其伴使約用敵國禮。

    伴許諾。

    故沿路表章,皆用在京舊式。

    未幾,乃盡卻回,使依近例易之。

    景盧不可。

    于是扃驿門,絕供饋,不得食者一日。

    又令館伴者來言。

    景盧懼留,不得已,易表章授之,供饋乃如禮。

    景盧素有風疾,頭常微掉。

    時人為之語曰:“一日之饑禁不得,蘇武當時十九秋。

    寄語天朝洪奉使,好掉頭時不掉頭。

    ” 景龍嘲語 景龍中,洛下淋雨百餘日。

    宰相令閉場市北門以弭之,卒無效。

    人嘲曰:“禮賢不解開東閣,燮理唯能閉北門。

    ” 天竺觀音 孝宗時大旱,有诏迎天竺觀音就明慶寺請禱。

    或作詩曰:“走殺東頭供奉班,傳宣聖旨到人間。

    太平宰相堂中坐,天竺觀音卻下山。

    ”趙溫叔雄由是免相。

     販鹽 賈似道令人販鹽百艘至臨安。

    太學生有詩雲:“昨夜江頭湧碧波,滿船都載相公醝。

    雖然要作調羹用,未必調羹用許多。

    ”賈聞之,遂以士人付獄。

     量田 成化初,邢公宥為蘇州。

    以郡中久荒,陂蕩起稅,民心頗怨。

    有投詩刺之者,曰:“量盡山田與水田,隻留滄海共青天。

    漁舟若過閑洲諸,為報沙鷗莫浪眠。

    ”一作楊貢事。

     尹翰林詩 宣德中,簡太學生年五十以上,放歸田裡。

    而儒生應賢良方正舉者,辄得八品官。

    尹翰林岐鳳有詩曰:“五十餘年做秀才,故鄉依舊布衣回。

    回家及早養兒子,保了賢良方正來。

    ” 修《續通鑒》 景泰間,修《續通鑒綱目》。

    開館時,三閣下奏本院官怠緩,完期不可必,因各薦所知。

    于是丁參議珵等皆被召。

    聶大年教授扶病入館,退食松林下,經宿物故。

    又章主事诹病,劉治中實老。

    時劉宣化譏之曰:“昔人雲,生、老、病、死、苦,史館備矣。

    ”一日丁參議與宋尚寶懷尚氣,失色忿詈。

    館中陳緝熙成一詩,谑雲:“參議丁公性太剛,宋卿淩慢亦難當。

    亂将毒手抛青史,故發伧言污玉堂。

    同輩有情難勸解,外郎無禮便傳揚。

    不知班、馬、韓、蘇輩,曾為修書鬧幾場?”明日,二人悔恨,自解謝曰:“勿更贻斯文笑也。

    ” 魏扶 大中元年,魏扶知禮闱入貢院,題詩曰:“梧桐葉落滿庭陰,鎖閉朱門試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負前心。

    ”及碟出,為無名子削為五言,以譏之。

     丁醜庚辰榜 萬曆丁醜,張太嶽子嗣修榜眼及第。

    庚辰,懋修複登鼎元。

    有無名子揭口占于朝門曰:“狀元榜眼姓俱張,未必文星照楚邦。

    若是相公堅不去,六郎還作探花郎。

    ”後俱削籍。

    故當時語曰:“丁醜無眼,庚辰無頭。

    ” 徐幹《中論》 正德某科士子,中場用徐幹《中論》全篇而得高第。

    明年,海内之士,交相謂曰:“徐幹《中論》,翰林先生所最重也。

    ”于是購《中論》而讀者紛然。

    京師為之語曰:“秀才好請客,徐幹偶撞席。

    也隻好一遭,良會難再得。

    ” 吳伯通 吳伯通為浙省學道,取士專看工夫。

    時初學作文多不根,取者甚少,乃群往禦史台求試。

    禦史複發吳公。

    吳出題“鼋鼍蛟龍魚鼈生焉”,論題乃一“滾出來”,文難措辭,而論又性理,甚為吳所辱。

    有嘲之者曰;“三年王制選英才,督學無名告柏台。

    誰知又落吳公網,魚鼈蛟龍滾出來。

    ” 被黜詩 天順初,有歐禦史校士,去留多不公。

    富室子弟懼黜者,或以賄免。

    昆山鄭文康送一被黜生詩,末雲:“王嫱本是傾城色,愛惜黃金自誤身。

    ” 倭房公 萬曆初,有房禦史督學,以賄著。

    輕薄子改杜牧之《阿房宮賦》為“倭房公”以譏之。

    首雲:“沙汰畢,督學一。

    文運厄,倭房出。

    橫行一十三府,擾亂天日。

    ”中雲:“米麥熒熒,亂圈點也。

    枷鎖擾擾,假公道也。

    湖流漲膩,苞苴行也。

    批撻橫斜,門子醉也。

    雷霆乍驚,試案出也。

    人人駭憂,漫不知其所謂也。

    孔方先容,雖媸亦研。

    十目所視,而莫掩焉。

    有不可聞者,遺臭萬年。

    ”詳載《戒庵漫筆》。

     楚中二督學 嘉靖間,楚中督學昊小江有愛少之癖。

    冠者多去巾為髫年應試。

    嘲者曰:“昔日峨冠己偉然,今朝中角且從權。

    時人不識予心苦,将謂偷閑學少年。

    ”其後曾省吾代之,所拔亦多弱冠。

    一生遂自去其須。

    及入試,居四等,應樸責。

    曾乃恕年長者,而責少者,此生遂以無須受責。

    嘲者曰:“昨日割須為便考,今朝受責加煩惱。

    頭巾紗帽不相當,有須無須皆不好。

    ”見《諧薮》。

     童生府試 浙直童子試,府取極難,非大分上,即晁、董不自必也。

    湖州一朝士,妻舅乃顯者,又一士,脫細君簪珥營之,俱獲進院入泮。

    長興吳生戲為令曰:“湖州有一舅,烏程添一秀。

    舅與秀,人生怎能勾!佳人頭上金,才子頭上巾。

    金與巾,世間有幾人?外面無貴舅,家中無富婆。

    舅與婆,命也如之何!” 胡禦史、張少傅 嘉靖壬辰,北直隸學院胡明善待士慘刻,庠序甚怨。

    以私取房山所窠石為碑,事發,拟侵盜園林樹木。

    以石窠近皇陵故也。

    是年七月間,彗星見東井,自辛卯至是已三見。

    有旨令大臣自陳,張少傅孚敬遂緻仕。

    或為句以紀其事,雲:“石取西山,胡明善殃從地起,星行東井,張孚敬禍自天來。

    ”又曰:“彗孛掃除無駐足,石碑壓倒不翻身。

    ” 趙鶴、江潮 趙鶴督學東省過嚴,竟以此罷官。

    江潮代之,亦風裁凜然。

    諸生題壁雲:“趙鶴方剪羽翼,江潮又起風波。

    ” 真希元 端平間,真希元應召而起。

    百姓仰之,若元祐之仰涑水也。

    時楮輕物貴,市井喁喁為之語曰:“若要百物賤,直待真直院。

    ”及入朝,進對,首以“正心誠意”為言。

    愚民無知,以為不切時務,遂續前語曰:“吃了西湖水,打作一鍋面。

    ”繼參大政,未及有所建置而薨。

     王文成二高弟 陸澄,字原靜,王文成公之高弟也。

    始張、桂議大禮,澄以邢部主事上疏攻之,旋以憂去。

    服阕至京,複上疏,稱張、桂為正論,而悔前之失言。

    上理其前疏,谪廣東高州通判。

    又徐珊,亦文成高弟也。

    癸未會試,以策問诋文成學,拂衣而出,天下高之。

    後選得辰州貳府,坐侵軍晌事缢死。

    時人為之語曰:“君子學道則害人,小人學道則缢死也。

    ” 《谑浪》雲:耿宗師倡道南畿,令有司聚徒講學。

    吾松生員楊井孫、林士博為首。

    及井孫以殺嫂緻獄,林執手送之别,泣甚哀,曰:“吾道南矣!”聞者捧腹。

     金鼓詩 至正間,風紀之司,贓污狼籍。

    是時金鼓音節迎送廉訪使,例用二聲鼓、一聲鑼。

    起解強盜,則用一聲鼓、一聲鑼。

    有輕薄子為詩嘲曰:“解賊一金并一鼓,迎官兩鼓一聲鑼。

    金鼓看來都一樣,官人與賊不争多。

    ” 海寇鄭廣既受招安,使主福之延祥兵。

    每朔望,谒阃帥,群僚鄙之,不與言。

    一日,群僚方坐論詩,廣忽起曰:“某亦有拙句,白之可乎?”衆屬耳。

    乃吟曰:“鄭廣有詩上衆官,文武看來總一般。

    衆官做官卻做賊,鄭廣做賊卻做官;”然則官賊之溷,自宋已然矣。

     癡床 宋時,侍禦史号雜端,最為雄劇。

    台中會聚,則于座南設橫榻,号南床,又曰癡床。

    言登此床者,踞傲如癡。

     南吏部 國朝吏部之權俱在北曹,南曹殊落莫。

    唯考察年,南京官五品以下,黜調皆在其手,聲勢赫奕。

    過此,則又如常矣。

    都下謠曰:“今日南京真吏部,明朝吏部又南京。

    ” 名帖大字 近來宦途好勝,書名竟作大字。

    有人嘲雲:“諸葛大名垂宇宙,今人名大欲如何?雖于事體無妨礙,隻恐文房費墨多。

    ” 海公 海公巡撫南國,意主搏擊豪強,因而刁風四起。

    有投匿名狀者,曰:“告狀人柳跖,告為勢吞血産事:極惡伯夷、叔齊兄弟二人,倚父孤竹君曆代聲勢,發掘許由墳冢。

    被伊族告發,惡又賄求嬖臣魯仲連得免。

    今某月日,挽出惡兄柳下惠,捉某箍禁孤竹水牢,日夜痛加炮烙極刑,逼獻首陽薇田三百餘畝。

    有契無文,崇侯虎見證。

    竊思武王至尊,尚被叩馬羞辱,何況區區蝼蟻!激切上告。

    ”海公見狀,頗悔前事,訟黨少解。

     《楊妃病齒圖》 馮海粟題《楊妃病齒圖》雲:“華清宮,一齒痛;馬嵬坡,一身痛;漁陽鼙鼓動地來,天下痛!” 九龍廟 同州澄城縣有九龍廟,然隻一妃,土人謂馮瀛王之女也。

    司馬仲才戲題詩雲:“身既事十主,女亦配九龍。

    ”過客讀之,無不笑。

     荒年謠 荒年百物騰湧,頗艱飲啖。

    杭人戲作詩曰:“豐年人不覺,家家喜飲酒。

    荒年要酒吃,除卻酒邊酉。

    ”言飲水也。

    又曰:“豐年人不覺,鵝肉滿案繞。

    荒年要鵝吃,除卻鵝邊鳥。

    ”言殺我也。

    谑亦有意。

     鄭世尊 或謂不肖子傾産破業,所病不瘳,其終奈何。

    司馬安仁曰;“為鄭世尊而已。

    ”蓋鄭子以李娃故,行乞于市,幾為餒鬼。

    佛世尊欲與一切衆生結勝因緣,遂于舍衛次第乞食。

    合二義以名之。

     龜茲王 烏孫公主遣女至漢學鼓琴,還過龜茲。

    龜茲王绛賓留以為夫人,上書言得尚漢外孫,願與公主女俱入朝。

    自是數來朝賀。

    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

    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騾也。

    ” 凡婢效夫人妝,田舍翁好清,小家子通文,暴富兒學大家規矩,三腳貓拽拳使棒,皆可喚作“龜茲王”矣。

     靈迹部第三十二 子猶曰:凡有道術者,皆精神之異于常人者也。

    真有真精神,幻亦有幻精神。

    冬起雷,夏造冰,幾于镂天雕地矣。

    非精神能感召,其然耶?下至一技之工,一蟲之戲,亦必全副精神與之娴習而後能之。

    拜樹而樹應,誦驢而驢靈,非真并非幻也,精神之至也。

    精神無僞,僞極亦是真也。

    恒言遇所不能,辄謂仙氣。

    餘意凡道術止是如此,無二法門。

    集《靈迹》第三十二。

     頂穴乳穴 唐時,西域僧伽居京師之薦福寺,常獨居一室。

    頂上有穴,恒以絮窒之。

    夜則去絮,煙氣從頂穴中出,芬芳滿室。

     石勒時,有佛圖澄者,左乳旁有一穴,恒就水洗灌腸肺,以絮窒之。

    夜欲讀書,辄拔絮,則光自穴出,一室洞明。

     二小兒登肩 天竺僧鸠摩羅什闡教于秦。

    一目忽下高座,謂秦主興曰:“有二小兒登吾肩,欲障,須婦人。

    ”興遂以宮女進之,一交而生二子。

    自爾别立廨舍,供給豐盈。

    諸僧有欲效之者,什聚針盈缽,謂曰:“若能相效食此者,乃可畜室。

    ”因舉匕進針,不異常食。

     鸤鸠和尚 《雲溪友議》雲:鄧州和尚日食二鸠。

    有貧士求餐,分二足與食。

    食既,僧盥嗽,雙鸠從口出,一能行,一甸甸在地。

    士驚愕吐飯,二足亦出,号“南陽鸤鸠和尚”。

     香阇黎 香阇黎者,莫測其來。

    止益州青城山寺。

    時俗每至三月三日,必往出遊賞,多将酒肉酣樂。

    香屢勸之,不斷。

    後因三月,又如前集。

    香令人穿坑,方丈許,忽曰:“檀越等常自飲啖,未曾見及,今日須餐一頓。

    ”諸人争奉肴酒。

    随得随盡,若填巨壑。

    至晚曰:“我大醉飽,扶我就坑,不爾污地。

    ”及至坑所,張口大吐。

    雉肉自口出,即能飛鳴;羊肉自口出,即能馳走,酒漿亂瀉,将欲滿坑,魚蝦鵝鴨,遊泳交錯。

    衆鹹驚嗟,誓斷宰殺。

     昝老 長壽寺僧昝,言他時在衡山,村人為毒蛇所噬,須臾而死,發解腫起尺餘。

    其子知昝老有術,遂迎昝至。

    乃以灰圍其屍,開四門,先曰:“若從足入,則不救矣。

    遂踏步握固,久之蛇不至。

    昝大怒,乃取飯數升禱蛇形,咀之,忽蠕動出門。

    有頃,飯蛇引一蛇從死者頭入,徑吸其瘡。

    屍腫漸低,蛇皰縮而死,村人乃活。

     孤月僧 孤月擅異術。

    行橋上,會女婦乘肩輿至,罵僧不避。

    頃之,舁夫下橋複上,往返數度,猶不能去。

    旁人曰:“必汝犯月大師耳,一可拜祈之。

    ”僧曰:“吾有何能,爾自行耳。

    ”言訖,舁夫足輕如故。

     散聖長老 《狯園》:江長老者,桃源江副使盈科之族也。

    受良常山上真秘法,号“散聖長老”。

    能取生雞卵二十枚,置臼中杵之,雞卵紛然躍起,複入臼中,如是者數四,無一損壞。

     左元放 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

    曹公嘗閉一石室中,使人守視。

    斷谷期年,乃出之,顔色如故。

    公謂必左道,欲殺之。

    慈已預知,為乞骸骨。

    公曰:“何以忽爾?”對曰:“欲見殺,故求去。

    ”公曰:“無之。

    ”乃為設酒。

    慈拔簪畫杯,酒中斷。

    即飲半,半與公。

    公未即飲,慈盡飲之。

    飲畢,以杯擲屋棟,舉坐莫不視杯,良久乃墜,已失慈矣。

    尋問之,還其所居。

    公益欲殺之,敕收慈。

    慈走入群羊中,俄有大羊前跪而曰:“為審爾否?”吏相謂口:“此跪羊,慈也。

    ”欲收之。

    群羊鹹向吏言曰:“為審爾否?” 《神仙傳》雲:曹公害左慈。

    慈目眇,葛布單衣。

    至市視之,一市十萬人,皆眇一目、單衣,無非慈者,竟不知所在。

     筆仙 昔有高士,置筆竹筒,買者置錢其中,筆自躍出。

    号“筆仙”。

     咒桃鬥 樊夫人與夫劉綱俱有道術,各自言勝。

    中庭有兩桃樹,夫妻各咒其一,桃便鬥。

    綱所咒桃,走出籬外。

     種瓜 吳時有徐光者,嘗從人乞瓜,其主勿與。

    便索瓜子種之。

    俄而瓜生蔓延,生花成實,乃取食之,因遍給觀者。

    鬻者反視,所出賣皆亡耗矣。

     殷七七 道人殷七七,嘗在一官僚處飲酒,有佐酒倡優共笑侮之。

    殷白主人,欲以二栗為令。

    衆喜,謂必有戲術。

    乃以栗巡行,接者皆聞異香。

    唯笑七七者,栗化作石,綴在鼻,掣拽不落,穢氣不可聞。

    二人共起狂舞,花钿委地,相次悲啼;鼓樂皆自作。

    一席之人,笑皆絕倒。

    久之祈謝,石自鼻落,複為栗,花钿悉如舊。

     軒轅集 羅浮先生軒轅集善飲,雖百鬥不醉。

    夜則垂發盆中,其酒瀝瀝而出。

    唐宣宗召入内庭,坐禦榻前。

    有宮人笑集貌古,須臾變成老妪,遂令謝先生,而貌複故。

     陳七子 陳複林者,号陳七子。

    嘗于巴南太守筵中,為酒妓所侮。

    陳笑視其面。

    須臾,妓者髯長數尺。

    泣訴于守,為祈謝。

    陳咒酒一杯,使飲之,髯便脫落。

     孫道人 孫道人有異術。

    嘗畫墨圈于掌中,遙擲人面,雖洗之不去。

    頃之,以手揮曰:“當移着某人臂上。

    ”雖重裘之内,而圈已在臂矣。

    嘗至吳中,為小妓所侮。

    孫顧賣桃人擔雲:“借汝一桃。

    ”遂拾以擲其面,妓右頰遵赤腫如桃大,楚不可忍,哀祈再四。

    乃索杯咒之,取下仍是一桃,妓腫遂消。

    此萬曆己酉年間事。

     又孫道人至一大家,見魚池絕大,問:“魚有數否?”主人曰:“不知。

    ”孫曰:“可數也”。

    乃命二童子持一長繩跨池相向而立,孫按繩徐掠池水,至半,止,連呼“雙來雙來”。

    顧童子曰:“緊持而數之。

    ”魚大小成對,從繩上躍過。

    一童大笑,繩脫,魚遂群躍焉。

     李秀才 《廣記》:虞部郎中陸紹,元和中,嘗看表兄于定水寺。

    因為院僧具密餌時果,并招鄰院僧。

    良久,與一李秀才偕至。

    乃環坐,笑語頗劇。

    院僧顧弟子煮茗,巡将匝而不及李。

    陸不平,為言之,院僧頗出謾語。

    李怒,僧猶大言不止。

    李乃白座客:“某不免對貴客作造次矣。

    ”因袖手據兩膝,叱其僧曰:“粗行阿師,争敢無禮!柱杖何在,可擊之!”其僧房門後有筇杖子,忽躍出連擊其僧。

    時衆亦有閉護,杖伺人隙捷中,若有物執持者。

    李複叱曰:“捉此僧向牆!”僧乃負牆拱手,色青氣短,唯言乞命。

    李又曰:“阿師可下階。

    ”僧又趨下,自投無數,衄鼻敗颡不已。

    衆為請之。

    李徐曰:“緣衣冠在,不能殺此為累。

    ”因揖客而去。

    僧半日方能言,如中惡狀,竟不之測矣。

     針奴腳 前涼張存善針。

    有奴好逃亡,存行針縮奴腳,不得動。

    欲使,更以針解之。

     杖虎 于子仁湖廣武岡州人,洪武乙醜進士。

    知登州府,部有訴其家人傷于虎者。

    子仁命卒持牒入山捕虎,卒泣不肯行。

    子仁笞之,更命他兩卒。

    兩卒不得已,入山,焚其牌。

    火方息而随至,弭耳帖尾,随行入城,觀者如堵。

    虎至庭下,伏不動。

    子仁厲聲斥責,杖之百而舍之。

    虎複循故道而去。

     按子仁有異術,以妖惑被讦,逮诏獄死,棄其屍。

    家人既發喪,一夕忽聞叩門聲,問之,則子仁也。

    自言不死,亦不自晦,日與故舊遊宴。

    或泛舟,不用篙楫,舟逆水而上,以為戲樂。

    裡人劉氏,其怨家也。

    以鐵索系之,詣阙奏狀。

    一日忽失子仁所在,但存鐵索而已。

    劉坐欺妄,得重譴雲。

     葛孝先 葛玄,字孝先。

    嘗與賓同坐,複有來者,出迎之,坐上又有一玄與客語。

    時天寒,玄謂客人曰;“貧居不能人人得爐火,請作火,共使得暖。

    ”玄因張口吐氣,赫然火出,須臾滿屋,客盡得如在日中。

    嘗與客對食,食畢,嗽口,口中飯盡成大蜂數百頭,飛行作聲。

    良久張口,群蜂還飛入口中,玄嚼之,故是飯也。

    手拍床,蝦蟆及諸蟲飛鳥燕雀魚鼈之屬,使之舞,皆應弦節如人。

    玄止之,即止。

     瓶隐 申屠有涯放曠雲泉,常攜一瓶,時躍身入瓶中。

    時人号為“瓶隐”。

     馬湘 馬湘字自然,杭州鹽官人。

    治道術,嘗南遊霍桐山,夜投旅舍宿。

    主人戲言:“客滿無宿處,道士能壁上睡,即相容。

    ”湘躍身梁上,以一腳挂梁倒睡。

    适主人夜起,引燭照見,大驚異。

    湘曰:“梁上猶能,況壁上乎!”俄而入壁漸沒。

    主人拜謝,乃出。

    或言“常州城中鼠極多”,湘書一符,令帖于南壁下。

    有一大鼠相率群鼠,莫知其數,出城門去。

    自是城内絕鼠。

     藍喬 藍喬字子升,循州龍川人。

    與吳子野同登汴橋,買瓜欲食。

    喬曰:“塵埃撲瓜,當與子入水中啖爾。

    ”因持瓜湧身入河。

    吳注目以視,時有瓜皮浮出水面。

    至夜不出,吳往候其邸,已酣寝矣。

    徐張目曰:“波中待子食瓜,何久不至?” 紙月取月留月 《宣室志》雲:楊晦八月十二日夜谒王先生。

    先生刻紙如月,施垣上,洞照一室。

    又唐周生有道術,中秋謂客曰:“我能取月。

    ”以筯數百條,繩而駕之,曰:“我梯此取月。

    ”俄以手舉衣,懷中出月寸許,清光照爛,寒氣入骨。

     《三水小牍》雲:桂林韓生嗜酒,自言有道術。

    一日欲自桂過湖,同行者二人,與俱止郊外僧寺。

    韓生夜不睡,自抱一籃,持匏杓出就庭下。

    衆往視之,見以杓酌取月光,作傾瀉狀。

    韓曰:“今夕月色難得,恐他夕風雨夜裡,留此待緩急爾。

    ”衆笑焉。

    及明日,空籃敝杓如故,益哂其妄。

    舟至邵平,共坐至江亭上,各命仆市酒期醉。

    會天大風,日暮,風益急,燈燭不能張。

    衆大悶,一客忽念前夕事,戲嬲韓曰:“子所貯月光今安在?”韓撫掌曰:“幾忘之。

    ”即狼狽走舟中,取籃杓一揮,則白光燎焉見于梁棟間。

    如是連數十揮,一坐遂盡如秋天晴夜,月光潋滟,秋毫皆睹。

    衆乃大呼痛飲。

    達四鼓。

    韓複酌取而收之籃,夜乃黑如故。

     孫福海 成化間,金陵孫福海有妻子而精道教,凡祈天遣鬼,無不應者。

    又有戲術。

    嘗與少年輩同納涼,有美婦四、五至,少年目孫而笑。

    孫曰:“汝欲見其足耶?”即畫地為一字。

    婦至,見畫處如巨溝然,即躍而足見。

     張七政 唐張七政,荊州人,有戲術。

    嘗畫一婦人于壁,酌酒滿杯,飲之至盡,畫婦人面赤。

     金箔張 《狯園》雲:國初平陽金箔張者,以世造金箔得名。

    其子二郎聰隽不凡,少遇仙流,授以《鹿盧蹻經》一卷,遂得乘蹻之術。

    闾裡駭其所為。

    一日有羽衣人過其門,曰:“家師亦挾小奇術。

    二郎不棄,明日遣騎相迎。

    ”黎明,果有兩童子,各乘一龍,自雲中下,複牽一龍,請二郎乘坐。

    龍獰甚,昂首不伏。

    童子出袖中軟玉鞭鞭之,二郎乃騰身而上。

    行數裡,至一山谷中,極花木泉石之勝。

    俄達茅庵,羽衣人已在門矣。

    傳呼延入,見一道人龐眉古服,坐匡床之上,雙足卸挂璧間,相去猶尋丈也。

    二郎欲拜,道人曰:“且上勿前。

    老漢久卸膝蓋骨以自便,倚足于壁,不踏世上紅塵矣。

    今日不免為郎君一下床也。

    ”于是揮手招壁間,雙足自行,前著膝上,輻湊如常人。

    遂下床,具賓主禮,呼室中童子煮新茶供客。

    茶至,則一無首童子也。

    道人責曰:“對佳賓,乃簡率若此乎?可速戴頭來!”童子舉手扪其頸,遽入室取頭戴之,複出,供茶如初。

     李福達 李福達一日至蘇州,欲稅宅城中。

    遍閱數處,辄憎湫隘。

    儈人怪之。

    李曰:“卿莫管我,所摯細小什器頗多,必須寬敞始得。

    ”儈人以為戲言。

    後看下一大姓空宅子,前廳後堂,洞房連闼,意甚樂之。

    與稅賃畢,李便入宅,從容袖中摸出小白石函,縱橫不離數寸,凡衣服飲食、床褥卧具、屏障幾席釜甑,一切資生之物,盡從中出。

    又于函中掣出婦人男子凡數輩,皆其妾滕使令。

    又有十餘小兒,皆衣五彩。

    儈人震怖,便狂走。

    李笑而不言。

    久之,将行,還複摯此婦人、男子、小兒、諸器玩,一一悉納石函中,仍袖而去。

     最後福達客黃浦上朱恩尚書家。

    朱公好道,禮為上客。

    或廚傅稍有不饬,李知是内人慢之,咒其室中器皿服玩,使鬥擊。

    庭下所曝筐筥,一一曆階而上。

    内人悔過,乃止。

     外國道人 《靈鬼志》:有道人外國來,解含刀吐火。

    行見一人擔擔,上有小籠子,可受升餘。

    語擔人雲:“吾步行疲極,欲寄君擔。

    ”擔人以為戲也,應曰:“自可爾。

    君欲何許自厝?”答雲:“若見許,正欲入籠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