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幾乎敗壺。
” 尹字 蘇颋幼時,有京兆令詠“尹”字。
乃雲:“醜雖有足,甲不全身。
見君無口,知伊無人。
” 姓名谑 郭忠恕嘲司業聶崇義雲:“近貴全為聩,攀龍隻是聾。
雖然三個耳,其奈不成聰!”聶應聲曰:“莫笑有三耳,何如蓄二心!” 王、甘姓 唐時有甘洽者,與王仙客友善,因以姓相嘲。
洽曰:“王,計爾應姓田,為你面憊懶,抽卻你兩邊。
”仙客應聲曰;“甘,計爾應姓丹,為你頭不曲,回腳向上安。
” 王、盧 北齊徐之才善谑,嘗嘲王昕姓雲:“有言則【言王】,近犬則狂,加頸足為馬,拖角尾成羊。
”嘲盧元明雲:“卿姓在亡為虐,在丘為虛,生男為虜,配馬成驢。
” 麥、窦 隋麥鐵杖為汝南太守,因朝集,考功郎窦威嘲之曰:“麥是何姓?”鐵杖曰:“麥豆不殊,何忽見怪?”威赧然無以應。
沈、陳姓對 歸安沈筠谿先生少絕敏穎,弱冠補博士弟子,與弟偕之城。
時風雨暴作,遇陳方伯兄弟于邸。
方伯戲曰:“大雨沉沉,二沈伸頭不出。
”公矢口曰:“狂風陣陣,兩陳搖尾不開。
”人稱巧絕。
乂名 張乂入太學為齋長,其人渺小,動以苛禮律諸生。
林叔弓作賦嘲雲:“身材短小,欠曹交六尺之長;腹内空虛,乏劉義一點之墨。
”又詩雲:“中分爻兩段,風使十橫斜,文上全無分,人前強出些。
” 安石名 劉邠與王安石最為故舊,嘗拆安石名戲之曰:“失女便成宕,無宀真是妬。
下交亂真如,上頭誤當甯。
”王大慚。
宀,音綿。
王汾、劉攽、王觌 王彥和汾與劉貢父攽同趨朝。
王戲劉曰:“内朝日日須呼汝。
”蓋常朝知班吏,多雲“班班”,謂之“喚班”。
攽音班,故戲之。
劉應聲曰:“寒食年年必上公。
”汾、墳音近。
劉又嘗戲王觌雲:“公何故見賣?”王答曰:“賣公值甚分文!” 治平初,濮安懿王原寝皆用紅泥雜飾。
劉貢父渭王汾曰:“頃聞王墳賜绯,得非子有銀章之命耶?” 陳亞、蔡襄 陳少卿亞,維揚人,善詩,滑稽尤甚。
嘗與蔡君谟會于僧舍。
君谟題詩屏間曰:“陳亞有心終是惡。
”亞即索筆對曰:“蔡襄無口便成衰。
” 上官弼 陳亞知潤州,幕中有上官弼,為亞所親。
任滿将去,謂亞曰:“郎中才行無玷,宜簡調谑。
”亞曰:“君乃上官弼也,如下官口何?”弼笑而去。
賈黃中、盧多遜 賈黃中與盧多遜俱在政府。
一日,京中有蝗蟲,盧笑曰:“某聞所有乃假蝗蟲。
”賈應聲曰:“亦聞不傷禾,但蘆多損耳。
” 蘇子瞻、姜制之 蘇子瞻與姜制之飲。
姜舉令雲:“坐中各要一物,是藥名。
”乃指子瞻曰:“蘇子。
”子瞻應聲曰:“君亦藥名也。
若非半夏,定是厚樸。
”衆請其故。
子瞻曰:“非半夏,非厚樸,何故曰姜制之?” 章得象 章郇公得象,與石資政中立素相善。
而石喜談谑,嘗戲章雲:“昔時名畫有戴嵩牛、韓幹馬,今又有章得象也!” 華嵩 京衛指揮華嵩以宿娼枷示。
時中書夏仲昭以畫竹名,适過馬師桓家,因教坊相近,欲易便服,拉師桓往遊。
師桓戲曰:“你不見華嵩事,又來畫竹!” 黑齒常之 張文成工為俳諧詩賦。
時大将軍黑齒常之将出征,或勉之曰:“公官卑,何不從行?”文成曰:“甯可且将朱唇飲酒,誰能逐你黑齒嘗脂?” 許敬宗 吏部侍郎楊思玄,貴恃外戚,倨待選流,為選者夏侯彪所訟,又為禦史中丞郎餘慶奏免。
時中書許敬宗曰:“楊必敗矣!”人問之。
許曰:“一彪一狼,共着一羊,豈得不敗!” 李素、杜兼 李素替杜兼時,韓吏部愈自河南令除職方員外郎歸朝。
問:“前後之政如何!”對曰:“将缣來比素。
” 羽晴 裴子羽為下邳令,張晴為縣丞。
二人俱有聲氣而善言語。
論事移時,一吏竊議曰:“縣官甚不和。
”或問其故。
答曰:“長官稱雨,贊府道晴,終日如此,那得和!” 謝伋、司馬伋 紹興末,謝景思守括蒼,司馬季思佐之,皆名伋。
劉季高以書與景思曰;“公作守,司馬九作倅,想事事皆如律令也。
”聞者絕倒。
陸遠 陸楚生遠,系進士陸大成從堂叔。
大成發解南畿,頗有聲望。
遠每對人呼“大成舍侄”,人多厭之。
時弇州在座,谑雲:“當不得他還一句‘遠阿叔’也。
”衆為捧腹。
戚胡、陳鑒 戚學士瀾美髯,院中呼戚胡。
與陳司成鑒會宴,投漆木壺。
陳顧戚曰:“戚胡投漆壺,真壺也,假壺也?”戚應聲曰:“陳鑒看臣鑒,善鑒與,惡鑒與?” 馬承學、錢同愛 吳人馬承學,性好乘馬,喜馳驟。
同學錢同愛戲曰:“馬承學,學乘馬,汲汲而來,”馬應曰:“錢同愛,愛銅錢,孳孳為利。
” 佀鐘、強珍 都憲佀鐘與通政強珍同席。
強執壺勸曰:“要你飲四鐘。
”佀應聲曰:“你莫要強斟。
” 林瑀、王軌 林瑀、王軌同作直講。
林謂王曰:“何相見之闊也?”王曰:“遭此霖雨。
”瑀雲;“今後轉更疏闊。
”王問其故。
瑀雲:“逢此短晷。
”蓋譏王之侏儒。
才寬、葉琪、史瓘 郡守才寬善諧谑。
嘗與尚書葉琪、知州史瓘同飲,各以名為戲。
才曰;“作就衣裳穿不得,裁寬。
”葉曰:“鑼鳴鼓響軍不動,拽旗。
”史默無以應。
才以大觥罰史,飲畢,才曰:“拼死吃河豚,屎灌。
” 聶豹、鄭洛書 永豐聶豹、三山鄭洛書,為華亭、上海知縣,同時有俊聲,然議論殊不相下。
一日同坐察院門側,人報上海秋試罕中式者。
聶公笑曰:“上海秀才下第,隻為落書。
”鄭公應聲曰:“華亭百姓當災,皆因業報。
”人鹹以為妙對。
張更生、方千裡 方千裡一日會張更生。
方作一令戲曰:“古人是劉更生,今人是張更生。
手内執一卷《金剛經》,問爾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張答曰:“古人是馬千裡,今人是方千裡。
手執一卷《刑法志》,問爾是三千裡、二千裡、一千裡?” 石員外 石中立員外,嘗與同列觀上南園所蓄獅子。
主者曰:“縣官日破肉十斤飼之。
”同列曰:“吾侪反不及此。
”石曰:“吾輩皆員外郎,敢比園内獅子?” 職方、翰林 陸式齊在水部最久,複還職方。
李西涯戲之曰:“先生其知幾乎,曷為又入職方也?”陸應曰:“太史非附熱者,奈何隻管翰林耶?” 給事、尚書 夏忠靖公與給谏周大有同事治水。
一日偕宿天甯寺,周早如廁,夏戲曰:“披衣拖履而行,急事急事!”周應聲曰:“棄甲曳兵而起,嘗輸嘗輸,” 先生、提舉 浙江花提舉與鄞縣學官交往,後升佥事提舉至鄞,以舊誼,戲出對曰:“雞卵與鴨卵同窠,雞卵先生,鴨卵先生?”學官乃福建人,姓顔,應聲曰:“馬兒與驢兒并走,馬兒蹄舉,驢兒蹄舉?” 陸、陳谑語 陸文量參政浙藩,與陳啟東震飲,見其寡發,戲之曰:“陳教授數莖頭發,無計可施。
”啟東曰:“陸大人滿臉髭髯,何須如此。
”陸大賞歎,笑曰:“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會對鋸。
”啟東曰:“有犯,幸公勿罪。
”乃雲:“匹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相與撫掌竟日。
佛經語 隋令盧思道聘陳。
陳主用《觀世音》語弄思道曰:“是何商人,赍持重寶?”思道即以《觀世音》語報曰:“忽遇惡風,漂堕羅刹鬼國。
”陳主大慚。
薛道衡為聘南使。
時南朝一僧甚辯捷,道衡向寺禮拜,至佛堂門,僧大聲讀《法華經》雲:“鸠盤荼鬼,今在門外。
”道衡即應聲還以《法華經》答雲:“毗舍阇鬼,乃在其中。
”衆僧愧服。
《四書》語 虞集未遇時,為許衡門客。
虞有所私,午後辄出館。
許每往不遇,因書于簡雲:“夜夜出遊,知虞公之不可谏。
”虞回,即對雲:“時時來擾,何許子之不憚煩!” 秦少遊自負髯美,語東坡曰:“君子多乎哉!”東坡應聲曰;“小人樊須也!”一座絕倒。
餘進士田,與湯進士日新相善,因戲曰:“湯之《盤銘》曰‘苟者’,君乎?”湯即應聲曰:“‘卿以下必有圭’者,君也。
” 詹侍禦與蘇大行五鼓行長安街,呵道聲相近。
蘇問:“前行為誰?”從者曰;“通裡詹爺。
”蘇曰:“詹之在前。
”詹問:“後來為誰?”從者曰:“行人司蘇爺。
”回首曰:“後來其蘇。
”相顧一笑。
袁太沖七歲時,與群兒戲,自稱“小相公”。
彭魯溪公出對雲。
“願為小相。
”袁應聲曰:“竊比老彭。
” 呂望之提舉市易,曾子宣劾其違法。
曾反坐,呂治事如故。
劉貢父曰:“豈意曾子避席,望之俨然。
” 浙解張巽才,名平等。
郡守王公試題“暮春者至風乎舞雩”,破中有“天地”二字,王賞其恰當,取居首。
及鄉試,總裁王公、監臨王公皆無異賞。
守力薦拔解,中丞公亦若不滿,謂張曰;“贈汝一對曰: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
”聞者絕倒。
沈括字存中,方就浴,劉貢父遽哭之曰:“存中可憐已矣!”衆驚問之。
曰:“死矣盆成括!” 石動筩嘗詣國學,問博士曰:“孔門達者七十二人,幾人冠?幾人未冠?”博士曰:“經傳無文。
”動筩曰:“先生讀書,豈合不解?冠者三十人,未冠者四十二人。
”博士曰:“據何文解之?”動莆曰:“‘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
”皆大笑。
一說:又問“三千弟子,後來作何結果?”答曰:“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
” 二劉谑語 龍圖劉烨,嘗與劉筠聚會飲茗,問左右:“湯滾未?”皆言已滾。
筠曰:“佥曰鲧哉!”烨應聲曰:“吾與點也。
”一日連騎趨朝,筠馬病足行遲。
烨問:“馬何遲?”均曰:“隻為五更三。
”烨曰;“何不七上八?”言馬蹄既點,該落步行。
俗語歇後 吳中黃秀才相掀唇,人呼“小黃竅嘴”,讀書寺中。
一日寺僧進面,因熱,傷手忒地。
黃作歇後語谑之曰:“光頭滑,光頭浪,光頭練,光頭勒。
”謂“面蕩捵忒”也。
僧即應聲戲曰:“七大八,七青八,七孔八,七張八。
”蓋隐“小黃竅嘴”四字。
黃亦絕倒。
《五經》語 王三名觀,恃才放誕。
陸子履行四,性慎默,于事無所可否。
觀嘗以方直少之,然二人極相善。
觀嘗寝疾,子履往候之。
觀以方帽包裹坐複帳中。
子履笑曰:“體中小不佳,何至是?所謂王三惜命也。
”觀厲聲曰:“王三借命,何如六四括囊?”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
嘗怒一婢,拽着泥中。
一婢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齊王儉為吏部尚書時,客有姓譚者,詣儉求官。
儉曰:“齊桓滅譚,那得有汝?”答曰:“譚子奔莒,所以有仆。
”卒得職焉。
古文語 一士人家貧,與其友上壽,無從得酒,乃持水一瓶稱觞曰:“君子之交淡如。
”友應聲曰:“醉翁之意不在。
” 楊大年億方與客棋,石曼卿自外至,坐于一隅。
大年因誦賈誼《鵩賦》以戲之曰:“止于坐隅,貌甚閑暇。
”石遽答雲:“口不能言,請對以臆。
” 黃州黃解元庥,荊州張狀元茂修,相遇薊門。
黃年少有貌,而張相君之子。
黃故谑之曰:“思公子兮未敢言。
”張即應聲曰:“懷佳人兮不能忘。
” 西昌劇賊劉富年七十餘,子侄六七人,曰堯,曰舜,暨禹、湯、文、武、盤庚輩,時時行劫。
張職方大來令西昌時,懸賞捕獲,悉斃之杖下,盜警始息。
監司郡侯語次及之,張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猶龍氏己雲矣!”衆大笑。
先儒成語 李本建嘗與文士飲汪司馬齋中。
有巧樣蘇制嵌銅錫壺,以火猛,燒流而化。
李曰:“此所謂‘流而不息,合同而化’也。
”汪方停杯嗔仆,聞之大笑,其怒遂解。
陸通明世居洞庭,有吳生客于山。
一日,陸内人臨蓐。
吳訊曰:“曾弄璋未?”陸曰:“暮生一女,己溺之矣。
”吳嘲其諱曰:“先生極明,這事欠通了。
”陸訝之。
吳曰:“豈不聞‘溺愛者不明’耶?” 李可及 《唐阙史》:鹹通中,優人李可及,因延慶節缁黃講論畢,次及倡優為戲,乃褒衣博帶,齋心升座,自稱“三教論衡”。
上問:“釋迦是何人?”可及曰:“婦人也。
”上駭曰:“有據乎?”可及曰:“《金剛經》雲:‘趺坐而坐’。
有夫有兒,非婦人而何?”上為啟齒,又問:“太上老君是何人?”可及曰:“婦人也。
”上曰:“此何據?”可及曰:“《道德經》雲:‘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若非婦人,安得有娠乎?”又問:“文宣王何如人?”可及曰:“亦婦人也。
”上曰:“此複何據?”可及曰:“《論語》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價者也。
’若非婦人,何乃待嫁?”上複大笑,寵赉有加。
醫訣語 《諧史》:蜀進士熊敦樸号陸海。
負才不羁,自史館改兵部,後左遷别駕。
往辭座師江陵張相公。
公曰:“公與我同館出身,痛癢相關,此後仕途宜着意。
”熊曰:“老師恐來見痛。
”公曰;“何以知之?”熊曰;“王叔和《醫訣》雲:‘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公大笑。
《琵琶》、《荊钗記》成語 王元美為郎時,适有宴會,嚴世蕃與焉,候久方至。
元美問之。
曰:“忽傷風耳。
”元美笑曰:“爹居相位,怎說出傷風?”時客大笑,亦有為咋舌者。
徐文貞公階婿顧某,谒一缙紳。
有坐客問雲:“此君何人?缙紳戲曰:“當朝宰相為嶽丈。
” 文貞公弟達齋,初宦都下,南歸。
江陵張居正為文貞門生,與諸君共餞之。
臨别而達齋醉甚,乃拊江陵背曰:“去時還有張老來相送,來時不知張老死和存。
”張甚銜之。
語亦出《琵琶記》。
雜成語 尤延之為太常卿,楊誠齋為秘書監,皆善谑。
一日延之誦一句請誠齋對,曰:“楊氏為我。
”出《孟子》。
誠齋應曰:“尤物移人。
”出《左傳》。
金給谏士希,本西域人。
科中戲曰:“賢哉回也!”出《論語》。
失偶再娶,又相賀曰:“這回好個風流婿!”出《琵琶記》。
恒言 張磊塘善清言。
一日赴徐文貞公席,食鲳魚、鳇魚。
庖人誤不置醋。
張雲:“倉惶失措。
”文貞腰扪一虱,以齒斃之,血濺齒上。
張雲:“大率類此。
”文貞解頤。
病瘧 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
主人問:“何病?”曰:“患瘧也。
”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答曰:“來病君子,所以為瘧耳。
”。
典《書經》 周願好諧谑,嘗谒尚書李巽。
适李有故人子落魄不事。
李遍問書籍古畫,悉雲賣去。
複問雲:“有一本虞永興手寫《書經》在否?”其子不敢言賣,暫雲典錢。
願曰:“此《尚書》大災。
”李問:“何災?”願曰:“已遭《堯典》、《舜典》,又被此子典之。
”李怒顔大開。
李趨兒明鼓兒 陳亞少曾為于潛令,好以利口戲浪,人或厭之。
太守馬忠肅召戒于庭。
俄有通刺谒者,稱“大詞郎李過庭。
”公罵曰:“何人家子弟?”亞卒爾雲:“想是李趨兒。
”公徐悟之,大笑。
蔡元城為谏議,論一執政,再三不降。
朝路中見劉貢父,曰:“若遲回不去,當率全台論之,孔子所謂‘鳴鼓而攻之’者。
”劉應曰;“将謂暗箭子,元來鳴鼓兒。
”先生素嚴毅,亦有笑容。
陸伯陽 潘滄浪邂逅一客,扣姓字。
客曰:“姓陸字伯陽。
”潘笑曰:“齊景公有馬千驷,民無得而稱焉。
六百羊值甚的?” 王和尚 吳僧姓王,因兄登第,還俗娶婦,而氣極驕。
衆甚鄙厭。
一日,偶同宴會。
衆謂優人曰:“王和尚頗作怪,汝可诮之。
”因演《蘇季子》傳奇,起課者有“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之語。
優念雲:“王和尚有成親日,起課人無得運時。
”衆大笑,王逃席去。
鐵炮杖 萬曆初,吳中優人有鐵炮杖者,以黑短得名,善谑浪。
某百戶以紅袍赴新親宴,坐客囑優嘲之。
适演考試事,出“紙灰飛作白蝴蝶”。
鐵炮杖對曰:“百戶變了紅蜻蜓。
”一座大笑。
婁師德園 袁德師嘗買得婁師德故園地,起書樓。
洛中人語曰:“昔日婁師德園,今乃袁德師樓。
” 無法無聊 都人陳延之,見一僧與中貴遊金陵諸刹,因叙款曲,戲曰:“二君不是無法,即是無聊。
” 家兄孔方 袁中郎與江菉蘿分宰長、吳二邑,中郎一無問。
時兄石浦在翰林,江嘲中郎曰:“他人問餽,以孔方為家兄。
君不問餽,以家兄為孔方耳。
” 吳妓張蘭 吳妓張蘭色麗而年已娘行。
一日客攜遊山,陸龍石戲曰:“老便老,還是個小娘。
”陸有太醫劄付。
張應聲曰;“小便小,也是個老爹。
”衆皆鼓掌。
《耳談》作杜生、張好兒事。
醜婦八字 南裡先生娶妻,求國色,故久而不就。
一旦為媒氏所欺,反奇醜。
艾子往賀,因詢其庚甲,欲為推算。
南裡先生閉目搖首而答曰:“辛酉戊辰,乙巳癸醜!” 談資部第二十九 子猶曰:古人酒有令,句有對,燈有謎,字有離合,皆聰明之所寄也。
工者不勝書,書其趣者,可以侈目,可以解頤。
集《談資》第二十九。
李先主雪令 李先主南唐烈主李昪。
欲諷動僚屬,雪天大會,出一令,借雪取古人名,仍詞理通貫。
時宋齊丘、徐融在座。
昪舉杯為令曰:“雪下紛紛,便是白起。
”齊丘曰:“着屐過街,必須雍齒。
”融意欲挫昪,遽曰:“明朝日出,争奈蕭何!”昪大怒,是夜收融,投于江。
自是唯齊丘與謀。
卦名令 蘇子瞻倡酒令,以兩卦名證一故事。
一人雲:“孟嘗門下三千客,大有同人。
”一人雲:“光武兵渡滹沱河,既濟未濟。
”一人雲:“劉寬婢羹污朝衣,家人小過。
”蘇雲:“牛僧孺父子犯罪,先斬小畜,後斬大畜。
”蓋為荊公父子雲。
二十八宿令 東坡謂佛印起令曰:“要頭是曲名,尾是二十八宿,四個字不同。
”東坡曰:“黃莺兒,撲蝴蝶不着,虛張尾翼。
”佛印應聲答曰:“二郎神,繞佛閣,想是鬼奎危婁。
” 賈平章令 鹹淳中,賈平章似道宴馬丞相廷鸾、江丞相萬裡。
賈舉令曰:“我有一局棋,寄與洞中仙。
洞中仙不受,雲: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洞中仙》,曲名。
下二句,古詩也。
馬雲:“我有一漁竿,寄與漁家傲。
漁家傲不受,雲:夜靜水寒漁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江雲:“我有一犁鋤,寄與使牛子。
使牛子不受,雲:且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蓋譏似道也。
韓襄毅公令 韓襄毅公雍與夏公埙飲,各出酒令。
公欲一字内有大人小人,複以諺語二句證之,曰:“傘字有五人。
下列衆小人,上侍一大人。
所謂有福之人人伏事,無福之人伏事人。
”夏雲:“爽字有五人。
旁列衆小人,中藏一大人。
所謂人前莫說人長短,始信人中更有人。
” 陳祭酒令 雲間陳祭酒詢,每酒酣耳熱,有不平事及人有過,辄面發之。
在翰林時,忤一權貴,出為州同。
同僚餞行,有倡酒令各用二字,分韻相協,以詩書一句結之。
陳學士循雲:“轟字三個車,餘鬥字成斜。
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
”高學士谷雲:“品字三個口,水酉字成酒。
口口口,勸君更盡一杯酒。
”又一人雲:“犇字三個牛,田壽字成疇。
牛牛牛,将有事乎田疇。
”陳雲;“矗字三個直,黑出字成黜。
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合席大笑。
梅、郭二令相同 蜀人杜渭江朝紳令麻城,居官執法,不敢幹以私。
一日宴鄉紳,梅西野倡令,要拆字入俗語二句。
梅雲:“單奚也是奚,加點也是溪,除卻溪邊點,加鳥卻為雞。
俗語雲:得志貓兒雄似虎,敗翎鹦鹉不如雞。
”毛石崖雲:“單青也是青,加點也是清。
除卻清邊點,加心卻為情。
俗語雲:火燒紙馬鋪,落得做人情。
”杜答雲:“單相也是相,加點也是湘。
除卻湘邊點,加雨卻為霜。
俗語雲: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又雲:“單其也是其,加點也是淇。
除卻淇邊點,加欠卻為欺。
俗語雲:龍居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 蘇州錢兼山、郭劍泉二宦初甚相善,晚以小嫌成訟。
袁節推斷之,未服。
某官置酒解和,并邀袁公。
郭為令曰:“良字本是良,加米也是糧。
除卻糧邊米,加女便為娘。
語雲:買田不買糧,嫁女不嫁娘。
”蓋有所刺也。
錢曰:“其字本是其,加水也是淇。
除卻淇邊水,加欠便成欺。
語雲: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
”袁曰:“禾字本是禾,加口也是和。
除卻和邊口,加鬥便成科。
語雲:官無悔筆,罪不重科。
”某官執酒勸曰:“工字本是工,加力也是功。
除卻功邊力,加系便成紅,語雲: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 劉端簡公令 古亭劉端簡公居鄉,邑大夫或慢之。
值宴會,端簡公出令佐酒,各用唐詩一句,附以方言,上下相屬。
劉雲;“一枝紅杏出牆來,見一半,不見一半。
”含有诮意。
一士夫雲:“旋斫松柴帶葉燒,熱竈一把,冷竈一把。
”邑大夫雲:“杖藜扶我過橋東,我也要你,你也要我。
”一時喧傳,以為絕唱。
一說又雲:“隔斷紅塵三十裡,你也看不見我,我也看不見你。
”解之者曰:“點溪荷葉疊青錢,你也使不得,他也使不得。
” 沈石田令 沈石田、文衡山、陳白陽、王雅宜遊飲虎丘千人石上。
時中秋,月色大佳,石田行令雲:“取上一字,下拆兩字,字義相協。
”倡雲:“山上有明光,不知是日光、月光。
”文雲:“堂上挂珠簾,不知是王家的、朱家的。
”陳雲:“有客到舘驿,不知是舍人、官人。
”王雲:“半夜生孩兒,不知是子時、亥時。
”各賞大觥。
高麗僧令 高麗一僧陪宴朝使,戲行一令曰:“張良、項羽争一傘。
良曰涼傘,羽曰雨傘。
”朝使信口曰:“許由、晁錯争一葫蘆。
由曰油葫蘆,錯曰醋葫蘆。
” 都憲令 有鎮邊都憲與兵官不合。
都憲于酒席間出令雲:“天上有天河,地下有蕭何。
蕭何手裡持一本律,口稱:犯法之事莫做,發病之物莫吃。
”有所指于兵官也。
兵官雲:“天上有太陽,地下有張良。
張良手裡持一把劍,口稱: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
”時一太監在座欲為分解,即雲:“天上有雪山,地下有寒山。
寒山手裡持一把掃帚,口稱: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遂一笑而散。
羅狀元令 《豫章詩話》雲:羅狀元念庵,與鄒公、某公有寺觀之集。
鄒指塑像出令曰:“祖師買巾,價隻要輕。
以是買不成,披發到于今。
”某曰:“玉皇買傘,價隻要減。
以是買不成,頭頂一片闆。
”羅曰;“觀音買鞋,價隻要捱。
以是買不成,赤腳上蓮台。
” 《四書》令 有人為令雲:“子路百裡負米,不知是熟米、糙米?若是熟米,子路不對;若是糙米,子路請禱。
”一人雲:“子路宿于石門,不知開門、閉門?若是開門,由也升堂;若是閉門,子路拱而立。
” 薛濤令 薛濤辨慧。
有黎州刺史作《千字文》令,帶魚禽鳥獸。
乃曰:“有虞陶唐。
”濤曰:“佐時阿衡。
”其人謂語中無魚鳥,行罰。
薛曰:“衡字内有小魚字。
使君‘有虞陶唐’,都無一魚。
”坐客大笑。
又高骈鎮成都,命濤為一字令,曰:“須得一字象形,又須逐韻。
”高曰:“口,有似沒梁鬥。
”濤曰:“川,有似三條椽。
”節度曰:“如何一條曲?”濤曰:“相公為西川節度使,尚使一沒梁鬥。
至于窮酒佐,三條椽内一條曲,又何足怪?” 各言土産 昔周益公、洪容齋嘗侍壽皇宴,因談肴核。
上問:“洪卿鄉裡所産?”洪,番陽人也。
對曰:“沙地馬蹄鼈,雪天牛尾狸。
”又問周。
周,廬陵人也。
對曰;“金柑玉版筍,銀杏水晶蔥。
”上吟賞。
又問一侍從,忘其名,浙人也。
對曰:“螺頭新婦臂,龜腳老婆牙。
”四者皆海鮮也。
上為之一笑。
昔人以“四海習鑿齒,彌天釋道安”,及“雲間陸士龍,日下荀鳴鶴”為美談。
當是創者易為工耳。
仙對 江西有提學出對雲:“風擺棕榈,千手佛搖摺疊扇。
”諸生不能應,乃相與祈鸾仙。
降書自稱李太白,對雲:“霜凋荷葉,獨腳鬼戴逍遙巾。
” 刑部郎中黃緯亦嘗召仙,令對“羊脂白玉天”。
雲:“當出丁家巷田夫口。
”公明日往試之,其一耕者鋤土甚力。
問:“此何土?”耕者曰:“此鳝血黃泥土也。
”公大嗟異。
他如“雪消獅子瘦,月滿兔兒肥”,“七裡山塘,行到半塘三裡半,九溪蠻洞,經過中洞五溪中”,“菱角三尖,鐵裹一團白玉,石榴獨蒂,錦包萬顆珍珠”,皆乩仙筆,可稱名對。
又相傳有俗對雲:“塔頂葫蘆,尖捏拳頭捶白日;城頭箭垛,倒生牙齒咬青天。
”亦工而可笑。
鬼對 舊一舉子,旅店中聞樓下一人出對雲:“鼠偷蠶繭,渾如獅子抛毬。
”思之不能對。
至死,魂常往來樓中,誦此對,人不敢止。
後一舉子強欲上樓,夜中果有誦此對者。
乃對曰:“蟹入魚罾,卻似蜘蛛結網。
”怪遂絕響。
一說:對雲“獨立溪橋,人影不随流水去;孤眠野館,夢魂常到故鄉來。
” 高則成 高則成六七歲,穎異不凡。
鄰有尚書某,绯袍出送客。
高适自塾歸,時衣綠衣。
尚書呼語之曰:“出水蛙兒穿綠襖,美目盼兮。
”高應聲曰:“落湯蝦子着紅衫,鞠躬如也。
”尚書大驚異,稱為奇童。
蔣濤 蘇郡蔣濤,幼聰慧善對。
一日,有父執武弁者同遊佛寺,指殿上三佛出對曰:“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
”濤對曰:“一介書生,攀鳳、攀龍、攀桂子。
”既出寺,某部軍牽濤衣,問:“适間本官出何對?”濤以所出告之。
又問:“汝對若何?”濤曰;“我對‘一個小軍,偷狗、偷貓、偷芥菜。
’” 濤對多可采者,對“三跳跳下地,一飛飛上天”,“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皆精切。
楊大年對 舊學士院壁間有題雲:“李陽生,指李樹為姓,生而知之。
”久無對者。
楊大年為學士,乃對雲:“馬援死,以馬革裹屍,死而後已。
” 李空同對 李空同督學江西,有士子适用其姓名。
公呼而前曰:“汝不聞吾名而敢犯乎?”對曰:“名命于父,不敢更也。
”公思久之,曰:“我且出一對試汝,能對,猶可恕也。
曰: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其人思不久,辄應曰:“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
”公笑而遣之。
唐狀元對 唐臯以翰林使朝鮮。
其主出對曰:“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
”臯即應對曰:“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腸。
”主大駭服。
五字一韻對 邊尚書貢繼妻胡氏,能通書義。
邊多侍姬,胡常反目。
一日宴客,客舉令曰:“讨小老嫂惱。
”邊不能對。
胡以片紙書“想娘狂郎忙”五字,雲:“何不以此對之?”坐客大笑。
徐晞為郡吏日,偶随守步庭墀中。
見一鹿伏地,守得句雲:“屋北鹿獨宿。
”晞應聲曰:“溪西雞齊啼。
”守大驚異,遂不以常禮遇之。
馮損之對 慈溪馮益,字損之。
其叔為僧,益往訪之。
叔戲出對曰:“荷葉荷花,似青涼傘蓋佳人之粉面。
”對曰:“瓠藤瓠子,如黃麻繩系和尚之光頭。
” 董通判對 常州府同知吳、通判董,至無錫飲紅白酒而醉。
吳出對雲:“紅白相兼,醉後不知南北。
”董雲:“青黃不接,貧來賣了東西。
” 陸采對 東郊巡按蘇松刷卷,許禦史戲雲:“北台東禦史,西人巡按南方。
”東不能屬。
陸公采私為對雲:“冬官夏侍郎,春日辦完秋稅。
”又李空同在江西,有對雲:“孤雁渡江,顧影徘徊如得偶。
”人不能對。
陸雲:“老翁照鏡,鑒形仿佛似傳神。
” 于肅愍對 于肅愍謙公幼時,其母梳其發為雙角,日遊鄉校。
僧人蘭古春見之,戲曰:“牛頭喜得生龍角。
”公即對曰:“狗口何曾出象牙!”僧已驚之。
公回對母曰:“今不可梳雙髻矣。
”他日古春又過學館,見于梳成三角之髻,又戲曰:“三角如鼓架。
”公又即對曰:“一秃似雷糙。
”古春遂語其師曰:“此兒救時之相也!”墓志載古春為此。
呂升對 楊季任佥浙憲時,見數童從社學歸,中一生手抛書囊而戲。
季任召至前,見其秀異,出對曰:“童子六七人,無如爾狡。
”生應聲曰:“太守二千石,莫若公……”其尾一字不言,且請賞。
許之,乃曰:“莫若公廉。
”季任诘之曰:“設不賞雲何?”答曰:“莫若公貪。
”季任大奇之。
生名呂升,官至江西佥憲。
莫廷韓對 屠赤水與莫廷韓一日遊顧園,酒酣,屠偶吟雲:“檐下蜘蛛,一腔絲意。
”莫信口雲:“庭前蚯蚓,滿腹泥心。
” 泰興令對 泰興令胡瑤嬖一門子,忽見一掾挑之與密語,以為嫌,問掾何語。
掾急遽曰:“渠是小人表弟,語家事耳。
”令即出一對曰:“表弟非表兄表子。
汝能對,免責。
”掾應聲曰:“丈人是丈母丈夫。
”令笑而觞之以酒。
此令猶能惜才。
俗語對 一布政守官盡職,不求汲引,執政失于遷擢。
入觐将回,鄉人為侍郎者餞之,因邀同部會飲。
中一人見止布政一客,戲出對曰:“客少主人多。
”衆未及應,布政遽曰:“某有一對,諸大人幸勿見罪。
”乃對曰:“天高皇帝遠。
”衆愕然。
他如“狗毛雨,雞腳冰”,“口串錢,腳寫字”,“掘壁洞,開天窗”,“立地變,報天知”,“将見将,人吃人”,“護兒狗,抛娘雞”,“伸後腳,讨饒頭”,“賊摸笑,鬼見愁”,“半纜腳,直攎頭”,“奶婆種,長工坯”,“下镬漲,上場渾”,“眼裡火,耳邊風”,“趕茶娘,偷飯鬼”,“将腳屋,瀉肚街”,“王姑李,郁婆齑”,“長腳狗,矮忒豬”,“開路神,壓壁鬼”,“硬頭皮,老腳底”,“拔短梯,使暗箭”,“一腳箭,兩面刀”,“坐壇遣将,排門起夫”,“剜肉做瘡,忍屎湊飽”,“酒肉兄弟,柴米夫妻”,“三燈火旺,六缸水渾”,“兩手脫空,四柱着實”,“将酒勸人,賠錢養漢”,“灰勃六秃,泥半千秋”,“大話小結果,東事西出頭”,“貓口裡挖食,虎頭上做窠”,“鐘馗捉小鬼,童子拜觀音”,“口甜心裡苦,眼飽肚中饑”,“吹鼓打喇叭,吃燈看圓子”,“捏鼻頭做夢,挖耳朵當招”,“闆闆六十四,擲擲幺二三”,“好心弗得好報,癡人自有癡福”,“看孤山守白浪,吃家飯屙野屎”,“東手接來西手去,大船撐在小船邊”,“強将手下無弱兵,死人身邊有活鬼”,“缺嘴口裡咬跳虱,癞痢頭上拍蒼蠅”,“好漢吃拳弗叫痛,敗子回頭便做家”,“茶弗來,酒弗來,那得山歌唱出來,爺在裡,娘在裡,搓條麻繩縛在裡”,俱稱絕對。
陳啟東善屬對,嘗思“約頸葫蘆”四字未就,方浴而得之,曰“空心蘿蔔,天生語也!”喜而躍,浴盤頓破。
重字對 陳啟東訓導分水,一人題橋上雲:“分水橋邊分水吃,分分分開。
”啟東過而見之,對曰:“看花亭下看花回,看看看到。
”皆其地名也。
國初,有某解元及第後,偕伴至妓館。
妓知其才名,欽試之,乃瀹茶止一瓯,而三分之以進,曰:“三分分茶,解解解元之渴。
”即應聲曰:“一朝朝罷,行行行院之家。
” 金用元對 蘇士金用元,每嘲人,詩歌俳語頃刻立就,争相傳笑。
一日在文内翰家浪谑,蒙師潘愠曰:“吾有一語,能對甘侮。
曰:王大夫昆季築牆,一土蔽三人之體。
”金即曰:“潘先生父子沐發,番水灌兩牛之頭。
”滿座大笑。
三光日月星 元祐初,東坡複除翰林學士,充館伴北使。
遼使素聞其名,思以奇困之。
其國舊有一對曰“三光日月星”,無能屬者,首以請于坡。
坡唯唯,謂其介曰:“我能而君不能,亦非所以全大國之體。
‘四詩風雅頌’,天生對也。
盍先以此複之?”介如言。
使方歎愕,坡徐對曰;“四德元亨利。
”使睢盱欲起辯。
坡曰:“而謂我忘其一耶?謹閟而舌,兩朝兄弟邦,卿為外臣,此固仁祖之廟諱也。
”使出其不意,大駭服。
近張幼于以“六脈寸關尺”對,亦佳。
震澤吳聞之翰林善作對,每言“日月星”為天文門,“風雅頌”殊為假借,更對雲:“一陣風雷雨。
”見者謂有神助。
又舊對“新月如弓,殘月如弓,土弦弓,下弦弓;朝霞似錦,晚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
”吳謂上下弦用曆語,東西川殊不類,更對雲:“春雷似鼓,秋雷似鼓,發聲鼓,收聲鼓。
”蓋曆有“雷始發聲”,“雷乃收聲”語也。
劉季孫 王荊公嘗舉書句語劉季孫曰:“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
有何可對?”季孫應聲曰。
“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
”安石大笑。
戴大賓對 戴大賓八歲遊伴,主師指廳上椅屬對雲:“虎皮褥蓋學士椅。
”即對雲:“兔毫筆寫狀元坊。
”主師大奇之。
十三中鄉試,有貴公來谒其父,見戴戲庭側,尚是一嬰稚,以為業童子藝也,出一對曰“月圓”。
即應曰“風扁”。
問:“風何嘗扁?”曰:“側縫皆入,不扁何能?”又出一對曰“鳳鳴”,即應曰“牛舞”。
問:“牛何嘗舞?,曰:“百獸率舞,牛不在其中耶?”貴公大加歎賞,詢之,即大賓也,已成鄉舉矣。
對語皆含刺雲。
随口對 文皇嘗謂解學士曰:“有一書句甚難其對,曰‘色難’。
”解應聲曰:“容易。
”文皇不悟,顧謂解曰:“既雲易矣,何久不屬對?”解曰:“适已對矣。
”文皇始悟,為之大笑。
李西涯居政府時,庶吉士進谒,有言“閣下李先生”者。
公聞之,既相見,因曰;“請諸君屬一對,雲‘庭前花始放’。
”衆疑其太易,轉思未工。
各沉吟間,公曰:“何不對‘閣下李先生’?”相贊而笑。
蔡霞山對 蔡霞山督學楚中,行部試士,見一生坐小舟讀書。
蔡呼生至,令其屬對曰:“未明求衣。
”生未答。
蔡曰;“何不對‘臨渴掘井’?” 孫臨對 韓玉汝治秦州,尚嚴。
人語曰:“甯逢暴虎,莫逢韓玉汝。
”孫臨滑稽,尤善對。
或問曰;“‘莫逢韓玉汝’,當何以對?”臨應聲曰:“何怕李金吾?”聞者賞之。
世宗朝長對 世宗皇帝修玄,學士争獻青詞為媚。
時遠方有獻靈龜者,上自出對雲:“赤水靈龜雙獻瑞。
天數五,地數五,五五二十五數,數數合于道。
道号元始天尊,一誠有感。
”一詞臣對雲;“丹山彩鳳兩呈祥。
雌聲六,雄聲六,六六三十六聲,聲聲聞于天。
天生嘉靖皇帝,萬壽無疆。
”上喜甚,厚赉之。
朱雲楚 贛妓朱雲楚子卿,警慧知書。
趙時逢遯可為守,嘗會客,果實有炮栗。
趙指之曰:“栗綻縫黃見。
”坐客屬對,皆莫能。
楚辄曰;“妾有對。
”取席間藕片以進曰:“藕斷露絲飛。
”趙大奇之。
見《談薮》。
妓對 有郡丞席上作對,屬雲:“酒熱不須湯盞湯。
”一妓對曰:“廳涼無用扇車扇。
”見《文酒清話》。
古人姓名謎 元佑間,士夫好事者,取達官姓名為詩謎,如“長空雪霁見虹霓,行盡天涯遇帝畿。
天子手中執玉簡,秀才不肯着麻衣。
”謂韓绛、馮京、王珪、曾布也。
又取古人而傳以今事,如“人人皆戴子瞻帽,君實新來轉一官,門狀送還王介甫,潞公身上不曾寒。
”謂仲長統、司馬遷、謝安石、溫彥博。
“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膚,夏入帳中尋不見,任他風雨滿江湖。
”隐賈島、李白、羅隐、潘阆名謎。
燈謎 “十谒朱門九不開,滿頭風雪卻回來。
歸家懶睹妻兒面,撥盡寒爐一夜灰。
”一藥名:常山、砒霜、狼毒、焰硝;一病名:喉閉、傷寒、暴頭、火丹。
陳亞謎 陳亞自為亞字謎曰:“若教有口便啞,且要無心為惡。
中間全沒肚腸,外面任生棱角。
” 辛未狀元謎 辛未會試,江陰袁舜臣作謎詩于燈上,雲:“六經蘊籍胸中久,一劍十年磨在手。
杏花頭上一枝橫,恐洩天機莫露口。
一點累累大如鬥,掩卻半床何所有?完名直待挂冠歸,本來面目君知否?”唯蘇州劉瑊一見能識之,乃“辛未狀元”四字。
招飲答謎 《古今詩格》有遣書招客雲:“闆戶公堂,斫腳露喪。
”答雲:“斑犬良賦,趨龜空肚。
”闆戶,木門,“閑”字;公堂,官舍,“舘”字;斫腳,斬足,“踅”字;露喪,屍出,“屈”字。
謂“閑舘踅屈”也。
斑犬,文苟,‘敬’字;良賦,尚田,“當”字;趨龜,走蔔,“赴”字;空肚,欠食,“飮”字。
謂“敬當赴飮”也。
開元寺 乾符末,有客寓廣陵開元寺,不為僧所禮,題門而去。
題雲:“龛龍去東涯,時日隐西斜。
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
”僧衆皆不解。
有沙彌知為謗語,是“合寺苟卒”四字。
大明寺 令狐相鎮淮海日,嘗遊大明寺,見西壁題雲:“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一,點去氷傍。
二人相連,不欠一邊。
三梁四柱烈火然,除卻雙鈎兩日全。
”諸賓幕莫辨。
有支使班蒙曰:“一人,大字。
二曜者日月,明字也。
尺一者,十一寸,非寺字乎?氷去點,為水。
二人相連,天字。
不欠一邊,下字。
三梁四柱而烈火,無字。
兩日除雙鈎,比字也。
是言‘大明寺水,天下無比’。
” 皇華驿 《博異記》雲:廣州押衙崔慶成抵皇華驿,夜見美人,鬼也,擲書曰:“川中狗,百姓眼,馬撲兒,禦廚飯。
”慶成不解。
後丁晉公曰:“川中狗,蜀犬也。
百姓眼,民目也。
馬撲兒,瓜子也。
禦廚飯,官食也。
乃‘獨眠孤館’。
” 顧聖之謎 吳人顧聖之作一謎雲:“兩頭兩頭,中間兩頭。
兩頭大,兩頭小。
兩頭破,兩頭好。
兩頭光,兩頭草。
兩頭豎,兩頭倒。
”乃二僧兩頭宿也。
祝枝山謎 祝枝山學佛語作叉袋謎雲:“無佛不開口,開口便成佛。
盤多羅,诘多羅,佛多刹多,佛多難陀。
” 微詞部第三十 子猶曰:人之口,含陰而吐陽。
陽也而陰用之,則違之而非規,抑之而非謗,刺之而非怨,嫉之而非仇,上可以代虞人之箴,而下亦可以當輿人之誦。
夫是非與利害之心交明,其術不得不出乎此,餘于《春秋》定、哀之際三緻意焉。
集《微詞》第三十。
淩陽台 陳惠公大城,因起淩陽之台,未終而坐法死者數十人,又執三監吏。
孔子适陳,聞之,見陳侯,與俱登台而觀焉。
孔子曰:“美哉台也!賢哉王也!自古聖王之為城台,焉有不戮一人而能緻功若此者!”陳侯陰使人赦所執吏。
見《孔叢子》。
支解人 齊景公時,民有得罪者。
公怒,縛至殿下,召左右支解之。
晏子左手持頭,右手持刀而問曰:“古明主支解人,從何支始?”景公離席曰:“縱之!” 按《左傳》,時景公繁刑,有鬻踴者。
踴。
刖者所用。
公問晏子曰:“子之居近市,知孰貴賤?”對曰;“踴貴屦賤。
”公悟,為之省刑。
此諷谏之師、滑稽之首也。
枉死人面 劉玄佐鎮汴,嘗以讒怒欲殺軍将翟行恭,無敢辯者。
處士鄭涉能諧隐,見玄佐曰:“聞翟行恭抵刑,付屍一觀。
”玄佐怪之。
對曰:“嘗聞枉死人面有異,一生未識,故借看耳。
”玄佐悟,乃免。
油衣 高宗出獵遇雨,問谏議大夫谷那律魏州人,淹識群書,褚遂良目為“九經庫”。
曰:“油衣若為不漏?’對曰:“以瓦為之則不漏。
”上因此不複出獵。
抽稅 南唐時,關司斂率繁重,商人苦之。
屬畿甸亢旱,烈祖宴于北苑,謂群臣曰:“外境皆雨,獨不及都城,何也?”申漸高曰:“雨不敢入城,懼抽稅耳。
”烈祖大笑,即除之。
使宅魚 錢氏時,西湖漁者日納魚數斤,謂之使宅魚,有不及數者,必市以供,頗為民害。
羅隐侍坐,壁間有《磻溪垂釣圖》,武肅指示隐索詩。
隐應聲曰:“呂望當年展廟谟,直鈎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武肅王大笑,遂蠲其征。
臣書帝書 齊高帝嘗與王僧虔書,畢,帝曰:“誰為第一?”僧虔曰:“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
”帝大笑曰:“卿善自謀。
” 徘徊 仁宗賞花釣魚宴,錫詩,館閣侍從和篇,皆押徘徊字。
詩罷就教坊進雜劇,為數人尋稅第者,詣一宅觀之,至前堂,觀玩不去。
問其所以,曰:“徘徊也。
”又至後堂、東西序,複然。
問則又曰:“徘徊也。
”其一人笑曰:“可則可矣,但未免徘徊太多耳!” 二勝環 紹興初,楊存中在建康,諸軍之旗中有雙勝交環,謂之“二勝環”,取兩宮北還之意。
因得美玉,琢成帽環以進,高廟日常禦裹。
偶有一伶人在傍,高宗指環示之:“此楊太尉進來,名二勝環。
”伶人接奏雲:“可惜二勝環俱放在腦後。
”高宗為之改色。
此所謂“工執藝事以谏”者一也。
一說:伶人作參軍坐椅上,忽墜幞頭,見雙環。
诘之,答曰:“此二勝環。
”一人撲其首曰:“汝但坐太師椅乞恩澤足矣,二聖環且丢腦後可也!”蓋以譏桧雲。
馄饨不熟 高宗時,饔人瀹馄饨不熟,下大理寺。
優人扮兩士人相貌,各問其年。
一曰“甲子生”,一曰“丙子生”。
優人告“合下大理”。
帝問故。
優人曰;“【饣甲】子餅子皆生,與馄饨不熟者同罪耳。
”上大笑,赦原饔人。
當十錢 宣和間,用當十錢。
伶人以為當十錢買水者,水一杯一錢,于是必令飲十杯,至于委頓。
上見之笑,遂廢不用。
芭蕉 宣和間,樂部焦德以諧谑被遇,時借以諷谏。
一日,從幸禁苑。
上指花竹草木以詢其名。
德曰:“皆巴蕉也。
”上請之。
對曰:“禁苑花竹,皆取于四方。
道裡遠涉,巴至上林,則已焦也。
”上大笑。
阿醜 成化末,刑政多頗。
阿醜于上前作六部差遣狀,命精擇之。
一人雲:“姓公名論。
”主者曰:“公論如今無用。
”一人曰:“姓公名道。
”主者曰:“公道如今難行。
”後一人曰:“姓胡名塗。
”,主者曰:“胡塗如今盡去得。
” 中官阿醜每于上前作院本。
時王越、陳钺媚汪直,結為死黨。
醜作直持雙斧趨跄而行。
或問故。
曰:“吾将兵唯仗此兩钺耳!”問钺何名。
曰:“王越、陳钺也!” 和峤 和峤為武帝所親重。
語峤曰:“東宮頃似差進,卿試往看。
”還,問何如。
答曰:“皇太子聖質如初。
” 李緯須 唐太宗以李緯為民部尚書。
會有自京師來者,帝曰:“玄齡聞緯為尚書謂何?”曰:“唯稱緯好須,無他語。
”帝遽改太子詹事。
三百裡湖 南唐馮谧,嘗對諸閣老言及玄宗賜賀知章三百裡湖事,因曰:“他日賜歸,得玄武湖二十裡足矣,”徐铉答曰:“主上尊賢下士,豈愛一湖?所乏者,賀知章耳。
”衆大笑。
刺李西涯 劉大夏自作《壽藏記》。
李西涯戲雲:“天下皆如公,翰林文章無用也。
”公曰:“先生輩文章宜記大功德者,予何敢相累哉?”蓋西涯先為劉瑾作碑文,公嘲之也。
正德間,大臣議攻劉瑾,李西涯俯首不語。
後劉健、謝遷被斥,李祖道涕泣。
劉曰;“當日出一語,不用今日泣也。
”又呂柟斥回,陸完亦祖道相送。
陸曰:“公去矣,予亦将行。
”呂曰:“如真去,我在三十裡外相候。
”或作呂柟、陸完事,誤。
文潞公 文潞公八十四再起,時學士鄭穆表請緻仕。
劉貢父為給事中,問同舍曰:“鄭年若幹?”答曰:“七十三。
”劉遽雲:“莫遂其請,且留取伴八十四底。
”潞公聞之,甚不怿。
鋸匠詩 趙東山裡中有二摯友,其一因投荒過家,其一以磨勘需調,皆栖栖桑榆,猶戀雞肋者。
一日同訪東山,見庭下有鋸匠解木,因以命題。
東山口占絕句曰:“一條黑路兩人忙,傍晚相看鬓已霜。
你去我來何日了,虧他扯拽度時光。
”二摯友知詩意諷己,相與感歎罷去。
遠志 謝公始有東山之志,後就桓公司馬。
會有饷桓公藥,中有遠志。
桓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
何一物有二稱?”謝未及答,郝隆在座,應聲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
”謝有愧色。
李卓老雲:“郝言誤矣。
宜雲處則為小草,出則為遠志。
” 兔冊 馮道形神庸陋,及為宰相,士人多笑之。
劉嶽與任贊偶語,見道行而複顧,贊曰:“新相回顧何也?”嶽曰:“定見忘持《兔冊》來。
”北中村墅,多《兔園冊》訓蒙,以是譏之。
冊乃徐、庾文體,亦非俚語,但家藏一本,人多賤之。
道聞斯語,因授嶽秘書監,贊散騎常侍。
蓋精于黃老者。
刺嚴相 世廟時,宮中嘗見鬼,多手多目。
以問張真人,張不能對。
或以王元美博識,往詢之。
元美曰:“何必博識?《大學》雲‘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是說甚麼?”蓋刺嚴相也。
嚴聞而銜之。
題何吉陽軸 何吉陽遷,故與黃庠士某以學問友善。
吉陽巡撫江西,過家。
某青衫來谒,門者不即為通,因散步堂上,環視壁間懸軸,其首則嚴分宜筆也。
遂索前刺,書一絕曰:“椒山已死虹塘谪,天下誰人是介翁?今日華堂誦詩草,始知公度卻能容。
”門者投之,遽拂衣去。
吉陽得詩自慚,亟遣追之,舟去遠矣。
二相公廟 韓持國兄弟皆拜相,客欲扁其堂為“三相”。
俄持國罷相。
東坡戲之曰:“今隻可雲‘二相公廟’矣!”有朱福二相公廟甚靈。
荊公水利 王介甫為相,大謀天下水利。
劉貢父嘗造之,值一客獻策曰:“梁山泊沃而涸之,可得良田萬頃,但未擇得利便之地儲許水耳。
”介甫傾首沉思。
貢父抗聲曰:“此甚不難!”介甫欣然以為有策,遽問之。
曰:“别穿一梁山泊,則足以貯此水矣!”介甫大笑,遂止。
蝗蟲感德 王荊公罷相,出鎮金陵。
時飛蝗自北而南,江東諸郡皆有之。
百官餞王于城外。
劉貢父後至,追之不及,見其行榻上有一書屏,因書一絕以寄之,雲:“青苗助役兩妨農,天下嗷嗷怨相公。
唯有蝗蟲偏感德,又随車騎過江東。
” 刺章子厚 章子厚生辰會客,門人林特以詩為壽。
客指誦德處工。
特頗不平,忽曰:“昔有令畫工傳神,以其不似,命别為之。
凡三四易,畫工怒曰:若畫得似,是甚模樣?”滿席哄然。
蘇長公在惠州,天下傳其已死。
後七年,北歸,時章丞相方貶雷州。
東坡見南昌太守葉祖洽。
葉問曰:“世傳端明已歸道山,今尚爾遊戲人間耶?”坡曰:“途中見章子厚,乃回反耳。
” 夏言 夏言在禮部時,内閣唯李時一人,夏日夕望入閣。
修九廟【累瓦】【鹿瓦】【甬瓦】【皆瓦】不堪者,皆運積東長安街側,多為有力者潛取用。
李時偶與郭武定勳言:“【累瓦】【鹿瓦】類舊皆滿目,今何其零落?”郭笑曰:“孰敢竊?皆夏宗伯搬去禮部,躧以望内閣耳。
”言雖戲,實得夏心。
是年冬,夏遂入閣。
神童 趙司寇乃費閣老同年,每投谒,書“年晚生”。
屠應埈曰:“趙老真神童!”人問其故。
雲:“費鵝湖二十作狀元,年最少。
今渠稱‘年晚生’,非神童而何?” 束玉 嘉靖間,席都禦史書以議大禮稱旨,擢禮部尚書,洊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一内臣見其束玉,陽為不識,曰:“此帶無乃大理石所為?” 衣金紫 穆宗登極,诏五品以上緻政者進階一級。
有一州守被革者,遂稱朝列大夫,衣金紫。
其弟亦大僚,忽莞爾曰:“恨不數赦,吾兄且腰玉矣!” 諱出外 熙甯中,王仲荀谒一朝士,阍者以不在辭之。
王勃然叱曰:“凡人死稱不在,汝乃敢出此言!”阍者拱謝曰:“然則當何辭?”王曰:“第雲出外可也。
”阍者愀然蹙額曰:“我主甯死,卻諱出外字面。
” 清涼散 劉子儀不能大用,稱疾不出。
朝士問疾。
劉雲:“虛熱上攻。
”石文定在座,雲:“隻消一把清涼散。
”兩府用清涼傘也。
束薪監察 唐趙仁獎在王戎墓側,善歌《黃獐》。
景龍中,負薪一束詣阙,雲:“助國調鼎。
”即除台官。
中書令姚崇曰:“此是黃獐耶?”授以當州一尉。
惟以黃獐自炫。
宋務光嘲之曰:“趙仁獎出王戎墓下,入朱博台中。
舍彼負薪,登茲列指。
行人不避骢馬,坐客惟聽黃獐。
”有頃見一夫負兩束薪。
宋指曰:“此合拜殿中。
”人問其由。
曰:“趙以一束拜監察,此兩束,豈不合授殿中?” 不語唾 憲廟永年,言官噤不敢言朝事。
孫禦醫者,素善谑。
人問:“生疥何以愈之?”曰:“請六科給事中舔之。
”人問故。
曰:“不語唾,可治疥也。
” 言之無擇,不如無言。
請看近來章疏,視憲廟時虛實何如?勿欺而犯,籲,難言矣! 元稹 武儒衡在中書時,元稹夤緣宦官,得知制诰,儒衡鄙之。
會食瓜,蠅集其上。
儒衡揮扇曰:“從何處來,遽集于此!” 有氣力 崔湜為吏部侍郎,掌铨。
有選人自陳:“某能翹關負米。
”湜曰:“若壯,何不兵部選?”答曰:“外人皆雲,崔侍郎下有氣力者便得。
” 泰山之力 張說婿鄭鑒,随上封禅,以九品驟至五品。
黃幡綽戲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泰山有丈人峰,故雲。
後人稱婦翁,本此。
安石配享 初,崇甯既建辟雍,诏以荊公封舒王,配享宣聖廟,肇創坐像。
未幾其婿蔡卞方烜赫用事,議欲升安石于孟子之上。
優人嘗因對禦戲,為孔子正坐,顔、孟與安石侍側。
孔子命之坐,安石揖孟子居上。
孟辭曰:“天下達尊,爵居其一。
柯僅蒙公爵,相公貴為真王,何必謙光如此?”遂揖顔子。
顔曰:“回也陋巷匹夫,平生無分毫事業。
公為名世真儒,位貌有間,辭之過矣。
”安石遂處其上。
夫子不能安席,亦遜位。
安石惶懼,拱手雲:“不敢。
”往複未決,子路在外,憤憤不能堪,徑趨從祀堂,挽公冶長臂而出。
公冶為窘迫之狀,謝曰:“長何罪?”乃責數之曰:“汝全不救護丈人,看取别人家女婿!”其意以譏卞也。
鑽彌遠 史丞相彌遠用事,選者改官,多出其門。
一日制阃設宴,優人扮顔回、宰予。
予問回曰:“汝改乎?”曰:“回也不改。
”回曰:“
” 尹字 蘇颋幼時,有京兆令詠“尹”字。
乃雲:“醜雖有足,甲不全身。
見君無口,知伊無人。
” 姓名谑 郭忠恕嘲司業聶崇義雲:“近貴全為聩,攀龍隻是聾。
雖然三個耳,其奈不成聰!”聶應聲曰:“莫笑有三耳,何如蓄二心!” 王、甘姓 唐時有甘洽者,與王仙客友善,因以姓相嘲。
洽曰:“王,計爾應姓田,為你面憊懶,抽卻你兩邊。
”仙客應聲曰;“甘,計爾應姓丹,為你頭不曲,回腳向上安。
” 王、盧 北齊徐之才善谑,嘗嘲王昕姓雲:“有言則【言王】,近犬則狂,加頸足為馬,拖角尾成羊。
”嘲盧元明雲:“卿姓在亡為虐,在丘為虛,生男為虜,配馬成驢。
” 麥、窦 隋麥鐵杖為汝南太守,因朝集,考功郎窦威嘲之曰:“麥是何姓?”鐵杖曰:“麥豆不殊,何忽見怪?”威赧然無以應。
沈、陳姓對 歸安沈筠谿先生少絕敏穎,弱冠補博士弟子,與弟偕之城。
時風雨暴作,遇陳方伯兄弟于邸。
方伯戲曰:“大雨沉沉,二沈伸頭不出。
”公矢口曰:“狂風陣陣,兩陳搖尾不開。
”人稱巧絕。
乂名 張乂入太學為齋長,其人渺小,動以苛禮律諸生。
林叔弓作賦嘲雲:“身材短小,欠曹交六尺之長;腹内空虛,乏劉義一點之墨。
”又詩雲:“中分爻兩段,風使十橫斜,文上全無分,人前強出些。
” 安石名 劉邠與王安石最為故舊,嘗拆安石名戲之曰:“失女便成宕,無宀真是妬。
下交亂真如,上頭誤當甯。
”王大慚。
宀,音綿。
王汾、劉攽、王觌 王彥和汾與劉貢父攽同趨朝。
王戲劉曰:“内朝日日須呼汝。
”蓋常朝知班吏,多雲“班班”,謂之“喚班”。
攽音班,故戲之。
劉應聲曰:“寒食年年必上公。
”汾、墳音近。
劉又嘗戲王觌雲:“公何故見賣?”王答曰:“賣公值甚分文!” 治平初,濮安懿王原寝皆用紅泥雜飾。
劉貢父渭王汾曰:“頃聞王墳賜绯,得非子有銀章之命耶?” 陳亞、蔡襄 陳少卿亞,維揚人,善詩,滑稽尤甚。
嘗與蔡君谟會于僧舍。
君谟題詩屏間曰:“陳亞有心終是惡。
”亞即索筆對曰:“蔡襄無口便成衰。
” 上官弼 陳亞知潤州,幕中有上官弼,為亞所親。
任滿将去,謂亞曰:“郎中才行無玷,宜簡調谑。
”亞曰:“君乃上官弼也,如下官口何?”弼笑而去。
賈黃中、盧多遜 賈黃中與盧多遜俱在政府。
一日,京中有蝗蟲,盧笑曰:“某聞所有乃假蝗蟲。
”賈應聲曰:“亦聞不傷禾,但蘆多損耳。
” 蘇子瞻、姜制之 蘇子瞻與姜制之飲。
姜舉令雲:“坐中各要一物,是藥名。
”乃指子瞻曰:“蘇子。
”子瞻應聲曰:“君亦藥名也。
若非半夏,定是厚樸。
”衆請其故。
子瞻曰:“非半夏,非厚樸,何故曰姜制之?” 章得象 章郇公得象,與石資政中立素相善。
而石喜談谑,嘗戲章雲:“昔時名畫有戴嵩牛、韓幹馬,今又有章得象也!” 華嵩 京衛指揮華嵩以宿娼枷示。
時中書夏仲昭以畫竹名,适過馬師桓家,因教坊相近,欲易便服,拉師桓往遊。
師桓戲曰:“你不見華嵩事,又來畫竹!” 黑齒常之 張文成工為俳諧詩賦。
時大将軍黑齒常之将出征,或勉之曰:“公官卑,何不從行?”文成曰:“甯可且将朱唇飲酒,誰能逐你黑齒嘗脂?” 許敬宗 吏部侍郎楊思玄,貴恃外戚,倨待選流,為選者夏侯彪所訟,又為禦史中丞郎餘慶奏免。
時中書許敬宗曰:“楊必敗矣!”人問之。
許曰:“一彪一狼,共着一羊,豈得不敗!” 李素、杜兼 李素替杜兼時,韓吏部愈自河南令除職方員外郎歸朝。
問:“前後之政如何!”對曰:“将缣來比素。
” 羽晴 裴子羽為下邳令,張晴為縣丞。
二人俱有聲氣而善言語。
論事移時,一吏竊議曰:“縣官甚不和。
”或問其故。
答曰:“長官稱雨,贊府道晴,終日如此,那得和!” 謝伋、司馬伋 紹興末,謝景思守括蒼,司馬季思佐之,皆名伋。
劉季高以書與景思曰;“公作守,司馬九作倅,想事事皆如律令也。
”聞者絕倒。
陸遠 陸楚生遠,系進士陸大成從堂叔。
大成發解南畿,頗有聲望。
遠每對人呼“大成舍侄”,人多厭之。
時弇州在座,谑雲:“當不得他還一句‘遠阿叔’也。
”衆為捧腹。
戚胡、陳鑒 戚學士瀾美髯,院中呼戚胡。
與陳司成鑒會宴,投漆木壺。
陳顧戚曰:“戚胡投漆壺,真壺也,假壺也?”戚應聲曰:“陳鑒看臣鑒,善鑒與,惡鑒與?” 馬承學、錢同愛 吳人馬承學,性好乘馬,喜馳驟。
同學錢同愛戲曰:“馬承學,學乘馬,汲汲而來,”馬應曰:“錢同愛,愛銅錢,孳孳為利。
” 佀鐘、強珍 都憲佀鐘與通政強珍同席。
強執壺勸曰:“要你飲四鐘。
”佀應聲曰:“你莫要強斟。
” 林瑀、王軌 林瑀、王軌同作直講。
林謂王曰:“何相見之闊也?”王曰:“遭此霖雨。
”瑀雲;“今後轉更疏闊。
”王問其故。
瑀雲:“逢此短晷。
”蓋譏王之侏儒。
才寬、葉琪、史瓘 郡守才寬善諧谑。
嘗與尚書葉琪、知州史瓘同飲,各以名為戲。
才曰;“作就衣裳穿不得,裁寬。
”葉曰:“鑼鳴鼓響軍不動,拽旗。
”史默無以應。
才以大觥罰史,飲畢,才曰:“拼死吃河豚,屎灌。
” 聶豹、鄭洛書 永豐聶豹、三山鄭洛書,為華亭、上海知縣,同時有俊聲,然議論殊不相下。
一日同坐察院門側,人報上海秋試罕中式者。
聶公笑曰:“上海秀才下第,隻為落書。
”鄭公應聲曰:“華亭百姓當災,皆因業報。
”人鹹以為妙對。
張更生、方千裡 方千裡一日會張更生。
方作一令戲曰:“古人是劉更生,今人是張更生。
手内執一卷《金剛經》,問爾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張答曰:“古人是馬千裡,今人是方千裡。
手執一卷《刑法志》,問爾是三千裡、二千裡、一千裡?” 石員外 石中立員外,嘗與同列觀上南園所蓄獅子。
主者曰:“縣官日破肉十斤飼之。
”同列曰:“吾侪反不及此。
”石曰:“吾輩皆員外郎,敢比園内獅子?” 職方、翰林 陸式齊在水部最久,複還職方。
李西涯戲之曰:“先生其知幾乎,曷為又入職方也?”陸應曰:“太史非附熱者,奈何隻管翰林耶?” 給事、尚書 夏忠靖公與給谏周大有同事治水。
一日偕宿天甯寺,周早如廁,夏戲曰:“披衣拖履而行,急事急事!”周應聲曰:“棄甲曳兵而起,嘗輸嘗輸,” 先生、提舉 浙江花提舉與鄞縣學官交往,後升佥事提舉至鄞,以舊誼,戲出對曰:“雞卵與鴨卵同窠,雞卵先生,鴨卵先生?”學官乃福建人,姓顔,應聲曰:“馬兒與驢兒并走,馬兒蹄舉,驢兒蹄舉?” 陸、陳谑語 陸文量參政浙藩,與陳啟東震飲,見其寡發,戲之曰:“陳教授數莖頭發,無計可施。
”啟東曰:“陸大人滿臉髭髯,何須如此。
”陸大賞歎,笑曰:“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會對鋸。
”啟東曰:“有犯,幸公勿罪。
”乃雲:“匹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相與撫掌竟日。
佛經語 隋令盧思道聘陳。
陳主用《觀世音》語弄思道曰:“是何商人,赍持重寶?”思道即以《觀世音》語報曰:“忽遇惡風,漂堕羅刹鬼國。
”陳主大慚。
薛道衡為聘南使。
時南朝一僧甚辯捷,道衡向寺禮拜,至佛堂門,僧大聲讀《法華經》雲:“鸠盤荼鬼,今在門外。
”道衡即應聲還以《法華經》答雲:“毗舍阇鬼,乃在其中。
”衆僧愧服。
《四書》語 虞集未遇時,為許衡門客。
虞有所私,午後辄出館。
許每往不遇,因書于簡雲:“夜夜出遊,知虞公之不可谏。
”虞回,即對雲:“時時來擾,何許子之不憚煩!” 秦少遊自負髯美,語東坡曰:“君子多乎哉!”東坡應聲曰;“小人樊須也!”一座絕倒。
餘進士田,與湯進士日新相善,因戲曰:“湯之《盤銘》曰‘苟者’,君乎?”湯即應聲曰:“‘卿以下必有圭’者,君也。
” 詹侍禦與蘇大行五鼓行長安街,呵道聲相近。
蘇問:“前行為誰?”從者曰;“通裡詹爺。
”蘇曰:“詹之在前。
”詹問:“後來為誰?”從者曰:“行人司蘇爺。
”回首曰:“後來其蘇。
”相顧一笑。
袁太沖七歲時,與群兒戲,自稱“小相公”。
彭魯溪公出對雲。
“願為小相。
”袁應聲曰:“竊比老彭。
” 呂望之提舉市易,曾子宣劾其違法。
曾反坐,呂治事如故。
劉貢父曰:“豈意曾子避席,望之俨然。
” 浙解張巽才,名平等。
郡守王公試題“暮春者至風乎舞雩”,破中有“天地”二字,王賞其恰當,取居首。
及鄉試,總裁王公、監臨王公皆無異賞。
守力薦拔解,中丞公亦若不滿,謂張曰;“贈汝一對曰: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
”聞者絕倒。
沈括字存中,方就浴,劉貢父遽哭之曰:“存中可憐已矣!”衆驚問之。
曰:“死矣盆成括!” 石動筩嘗詣國學,問博士曰:“孔門達者七十二人,幾人冠?幾人未冠?”博士曰:“經傳無文。
”動筩曰:“先生讀書,豈合不解?冠者三十人,未冠者四十二人。
”博士曰:“據何文解之?”動莆曰:“‘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
”皆大笑。
一說:又問“三千弟子,後來作何結果?”答曰:“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
” 二劉谑語 龍圖劉烨,嘗與劉筠聚會飲茗,問左右:“湯滾未?”皆言已滾。
筠曰:“佥曰鲧哉!”烨應聲曰:“吾與點也。
”一日連騎趨朝,筠馬病足行遲。
烨問:“馬何遲?”均曰:“隻為五更三。
”烨曰;“何不七上八?”言馬蹄既點,該落步行。
俗語歇後 吳中黃秀才相掀唇,人呼“小黃竅嘴”,讀書寺中。
一日寺僧進面,因熱,傷手忒地。
黃作歇後語谑之曰:“光頭滑,光頭浪,光頭練,光頭勒。
”謂“面蕩捵忒”也。
僧即應聲戲曰:“七大八,七青八,七孔八,七張八。
”蓋隐“小黃竅嘴”四字。
黃亦絕倒。
《五經》語 王三名觀,恃才放誕。
陸子履行四,性慎默,于事無所可否。
觀嘗以方直少之,然二人極相善。
觀嘗寝疾,子履往候之。
觀以方帽包裹坐複帳中。
子履笑曰:“體中小不佳,何至是?所謂王三惜命也。
”觀厲聲曰:“王三借命,何如六四括囊?”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
嘗怒一婢,拽着泥中。
一婢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齊王儉為吏部尚書時,客有姓譚者,詣儉求官。
儉曰:“齊桓滅譚,那得有汝?”答曰:“譚子奔莒,所以有仆。
”卒得職焉。
古文語 一士人家貧,與其友上壽,無從得酒,乃持水一瓶稱觞曰:“君子之交淡如。
”友應聲曰:“醉翁之意不在。
” 楊大年億方與客棋,石曼卿自外至,坐于一隅。
大年因誦賈誼《鵩賦》以戲之曰:“止于坐隅,貌甚閑暇。
”石遽答雲:“口不能言,請對以臆。
” 黃州黃解元庥,荊州張狀元茂修,相遇薊門。
黃年少有貌,而張相君之子。
黃故谑之曰:“思公子兮未敢言。
”張即應聲曰:“懷佳人兮不能忘。
” 西昌劇賊劉富年七十餘,子侄六七人,曰堯,曰舜,暨禹、湯、文、武、盤庚輩,時時行劫。
張職方大來令西昌時,懸賞捕獲,悉斃之杖下,盜警始息。
監司郡侯語次及之,張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猶龍氏己雲矣!”衆大笑。
先儒成語 李本建嘗與文士飲汪司馬齋中。
有巧樣蘇制嵌銅錫壺,以火猛,燒流而化。
李曰:“此所謂‘流而不息,合同而化’也。
”汪方停杯嗔仆,聞之大笑,其怒遂解。
陸通明世居洞庭,有吳生客于山。
一日,陸内人臨蓐。
吳訊曰:“曾弄璋未?”陸曰:“暮生一女,己溺之矣。
”吳嘲其諱曰:“先生極明,這事欠通了。
”陸訝之。
吳曰:“豈不聞‘溺愛者不明’耶?” 李可及 《唐阙史》:鹹通中,優人李可及,因延慶節缁黃講論畢,次及倡優為戲,乃褒衣博帶,齋心升座,自稱“三教論衡”。
上問:“釋迦是何人?”可及曰:“婦人也。
”上駭曰:“有據乎?”可及曰:“《金剛經》雲:‘趺坐而坐’。
有夫有兒,非婦人而何?”上為啟齒,又問:“太上老君是何人?”可及曰:“婦人也。
”上曰:“此何據?”可及曰:“《道德經》雲:‘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若非婦人,安得有娠乎?”又問:“文宣王何如人?”可及曰:“亦婦人也。
”上曰:“此複何據?”可及曰:“《論語》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價者也。
’若非婦人,何乃待嫁?”上複大笑,寵赉有加。
醫訣語 《諧史》:蜀進士熊敦樸号陸海。
負才不羁,自史館改兵部,後左遷别駕。
往辭座師江陵張相公。
公曰:“公與我同館出身,痛癢相關,此後仕途宜着意。
”熊曰:“老師恐來見痛。
”公曰;“何以知之?”熊曰;“王叔和《醫訣》雲:‘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公大笑。
《琵琶》、《荊钗記》成語 王元美為郎時,适有宴會,嚴世蕃與焉,候久方至。
元美問之。
曰:“忽傷風耳。
”元美笑曰:“爹居相位,怎說出傷風?”時客大笑,亦有為咋舌者。
徐文貞公階婿顧某,谒一缙紳。
有坐客問雲:“此君何人?缙紳戲曰:“當朝宰相為嶽丈。
” 文貞公弟達齋,初宦都下,南歸。
江陵張居正為文貞門生,與諸君共餞之。
臨别而達齋醉甚,乃拊江陵背曰:“去時還有張老來相送,來時不知張老死和存。
”張甚銜之。
語亦出《琵琶記》。
雜成語 尤延之為太常卿,楊誠齋為秘書監,皆善谑。
一日延之誦一句請誠齋對,曰:“楊氏為我。
”出《孟子》。
誠齋應曰:“尤物移人。
”出《左傳》。
金給谏士希,本西域人。
科中戲曰:“賢哉回也!”出《論語》。
失偶再娶,又相賀曰:“這回好個風流婿!”出《琵琶記》。
恒言 張磊塘善清言。
一日赴徐文貞公席,食鲳魚、鳇魚。
庖人誤不置醋。
張雲:“倉惶失措。
”文貞腰扪一虱,以齒斃之,血濺齒上。
張雲:“大率類此。
”文貞解頤。
病瘧 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
主人問:“何病?”曰:“患瘧也。
”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答曰:“來病君子,所以為瘧耳。
”。
典《書經》 周願好諧谑,嘗谒尚書李巽。
适李有故人子落魄不事。
李遍問書籍古畫,悉雲賣去。
複問雲:“有一本虞永興手寫《書經》在否?”其子不敢言賣,暫雲典錢。
願曰:“此《尚書》大災。
”李問:“何災?”願曰:“已遭《堯典》、《舜典》,又被此子典之。
”李怒顔大開。
李趨兒明鼓兒 陳亞少曾為于潛令,好以利口戲浪,人或厭之。
太守馬忠肅召戒于庭。
俄有通刺谒者,稱“大詞郎李過庭。
”公罵曰:“何人家子弟?”亞卒爾雲:“想是李趨兒。
”公徐悟之,大笑。
蔡元城為谏議,論一執政,再三不降。
朝路中見劉貢父,曰:“若遲回不去,當率全台論之,孔子所謂‘鳴鼓而攻之’者。
”劉應曰;“将謂暗箭子,元來鳴鼓兒。
”先生素嚴毅,亦有笑容。
陸伯陽 潘滄浪邂逅一客,扣姓字。
客曰:“姓陸字伯陽。
”潘笑曰:“齊景公有馬千驷,民無得而稱焉。
六百羊值甚的?” 王和尚 吳僧姓王,因兄登第,還俗娶婦,而氣極驕。
衆甚鄙厭。
一日,偶同宴會。
衆謂優人曰:“王和尚頗作怪,汝可诮之。
”因演《蘇季子》傳奇,起課者有“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之語。
優念雲:“王和尚有成親日,起課人無得運時。
”衆大笑,王逃席去。
鐵炮杖 萬曆初,吳中優人有鐵炮杖者,以黑短得名,善谑浪。
某百戶以紅袍赴新親宴,坐客囑優嘲之。
适演考試事,出“紙灰飛作白蝴蝶”。
鐵炮杖對曰:“百戶變了紅蜻蜓。
”一座大笑。
婁師德園 袁德師嘗買得婁師德故園地,起書樓。
洛中人語曰:“昔日婁師德園,今乃袁德師樓。
” 無法無聊 都人陳延之,見一僧與中貴遊金陵諸刹,因叙款曲,戲曰:“二君不是無法,即是無聊。
” 家兄孔方 袁中郎與江菉蘿分宰長、吳二邑,中郎一無問。
時兄石浦在翰林,江嘲中郎曰:“他人問餽,以孔方為家兄。
君不問餽,以家兄為孔方耳。
” 吳妓張蘭 吳妓張蘭色麗而年已娘行。
一日客攜遊山,陸龍石戲曰:“老便老,還是個小娘。
”陸有太醫劄付。
張應聲曰;“小便小,也是個老爹。
”衆皆鼓掌。
《耳談》作杜生、張好兒事。
醜婦八字 南裡先生娶妻,求國色,故久而不就。
一旦為媒氏所欺,反奇醜。
艾子往賀,因詢其庚甲,欲為推算。
南裡先生閉目搖首而答曰:“辛酉戊辰,乙巳癸醜!” 談資部第二十九 子猶曰:古人酒有令,句有對,燈有謎,字有離合,皆聰明之所寄也。
工者不勝書,書其趣者,可以侈目,可以解頤。
集《談資》第二十九。
李先主雪令 李先主南唐烈主李昪。
欲諷動僚屬,雪天大會,出一令,借雪取古人名,仍詞理通貫。
時宋齊丘、徐融在座。
昪舉杯為令曰:“雪下紛紛,便是白起。
”齊丘曰:“着屐過街,必須雍齒。
”融意欲挫昪,遽曰:“明朝日出,争奈蕭何!”昪大怒,是夜收融,投于江。
自是唯齊丘與謀。
卦名令 蘇子瞻倡酒令,以兩卦名證一故事。
一人雲:“孟嘗門下三千客,大有同人。
”一人雲:“光武兵渡滹沱河,既濟未濟。
”一人雲:“劉寬婢羹污朝衣,家人小過。
”蘇雲:“牛僧孺父子犯罪,先斬小畜,後斬大畜。
”蓋為荊公父子雲。
二十八宿令 東坡謂佛印起令曰:“要頭是曲名,尾是二十八宿,四個字不同。
”東坡曰:“黃莺兒,撲蝴蝶不着,虛張尾翼。
”佛印應聲答曰:“二郎神,繞佛閣,想是鬼奎危婁。
” 賈平章令 鹹淳中,賈平章似道宴馬丞相廷鸾、江丞相萬裡。
賈舉令曰:“我有一局棋,寄與洞中仙。
洞中仙不受,雲: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洞中仙》,曲名。
下二句,古詩也。
馬雲:“我有一漁竿,寄與漁家傲。
漁家傲不受,雲:夜靜水寒漁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江雲:“我有一犁鋤,寄與使牛子。
使牛子不受,雲:且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蓋譏似道也。
韓襄毅公令 韓襄毅公雍與夏公埙飲,各出酒令。
公欲一字内有大人小人,複以諺語二句證之,曰:“傘字有五人。
下列衆小人,上侍一大人。
所謂有福之人人伏事,無福之人伏事人。
”夏雲:“爽字有五人。
旁列衆小人,中藏一大人。
所謂人前莫說人長短,始信人中更有人。
” 陳祭酒令 雲間陳祭酒詢,每酒酣耳熱,有不平事及人有過,辄面發之。
在翰林時,忤一權貴,出為州同。
同僚餞行,有倡酒令各用二字,分韻相協,以詩書一句結之。
陳學士循雲:“轟字三個車,餘鬥字成斜。
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
”高學士谷雲:“品字三個口,水酉字成酒。
口口口,勸君更盡一杯酒。
”又一人雲:“犇字三個牛,田壽字成疇。
牛牛牛,将有事乎田疇。
”陳雲;“矗字三個直,黑出字成黜。
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合席大笑。
梅、郭二令相同 蜀人杜渭江朝紳令麻城,居官執法,不敢幹以私。
一日宴鄉紳,梅西野倡令,要拆字入俗語二句。
梅雲:“單奚也是奚,加點也是溪,除卻溪邊點,加鳥卻為雞。
俗語雲:得志貓兒雄似虎,敗翎鹦鹉不如雞。
”毛石崖雲:“單青也是青,加點也是清。
除卻清邊點,加心卻為情。
俗語雲:火燒紙馬鋪,落得做人情。
”杜答雲:“單相也是相,加點也是湘。
除卻湘邊點,加雨卻為霜。
俗語雲: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又雲:“單其也是其,加點也是淇。
除卻淇邊點,加欠卻為欺。
俗語雲:龍居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 蘇州錢兼山、郭劍泉二宦初甚相善,晚以小嫌成訟。
袁節推斷之,未服。
某官置酒解和,并邀袁公。
郭為令曰:“良字本是良,加米也是糧。
除卻糧邊米,加女便為娘。
語雲:買田不買糧,嫁女不嫁娘。
”蓋有所刺也。
錢曰:“其字本是其,加水也是淇。
除卻淇邊水,加欠便成欺。
語雲: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
”袁曰:“禾字本是禾,加口也是和。
除卻和邊口,加鬥便成科。
語雲:官無悔筆,罪不重科。
”某官執酒勸曰:“工字本是工,加力也是功。
除卻功邊力,加系便成紅,語雲: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 劉端簡公令 古亭劉端簡公居鄉,邑大夫或慢之。
值宴會,端簡公出令佐酒,各用唐詩一句,附以方言,上下相屬。
劉雲;“一枝紅杏出牆來,見一半,不見一半。
”含有诮意。
一士夫雲:“旋斫松柴帶葉燒,熱竈一把,冷竈一把。
”邑大夫雲:“杖藜扶我過橋東,我也要你,你也要我。
”一時喧傳,以為絕唱。
一說又雲:“隔斷紅塵三十裡,你也看不見我,我也看不見你。
”解之者曰:“點溪荷葉疊青錢,你也使不得,他也使不得。
” 沈石田令 沈石田、文衡山、陳白陽、王雅宜遊飲虎丘千人石上。
時中秋,月色大佳,石田行令雲:“取上一字,下拆兩字,字義相協。
”倡雲:“山上有明光,不知是日光、月光。
”文雲:“堂上挂珠簾,不知是王家的、朱家的。
”陳雲:“有客到舘驿,不知是舍人、官人。
”王雲:“半夜生孩兒,不知是子時、亥時。
”各賞大觥。
高麗僧令 高麗一僧陪宴朝使,戲行一令曰:“張良、項羽争一傘。
良曰涼傘,羽曰雨傘。
”朝使信口曰:“許由、晁錯争一葫蘆。
由曰油葫蘆,錯曰醋葫蘆。
” 都憲令 有鎮邊都憲與兵官不合。
都憲于酒席間出令雲:“天上有天河,地下有蕭何。
蕭何手裡持一本律,口稱:犯法之事莫做,發病之物莫吃。
”有所指于兵官也。
兵官雲:“天上有太陽,地下有張良。
張良手裡持一把劍,口稱: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
”時一太監在座欲為分解,即雲:“天上有雪山,地下有寒山。
寒山手裡持一把掃帚,口稱: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遂一笑而散。
羅狀元令 《豫章詩話》雲:羅狀元念庵,與鄒公、某公有寺觀之集。
鄒指塑像出令曰:“祖師買巾,價隻要輕。
以是買不成,披發到于今。
”某曰:“玉皇買傘,價隻要減。
以是買不成,頭頂一片闆。
”羅曰;“觀音買鞋,價隻要捱。
以是買不成,赤腳上蓮台。
” 《四書》令 有人為令雲:“子路百裡負米,不知是熟米、糙米?若是熟米,子路不對;若是糙米,子路請禱。
”一人雲:“子路宿于石門,不知開門、閉門?若是開門,由也升堂;若是閉門,子路拱而立。
” 薛濤令 薛濤辨慧。
有黎州刺史作《千字文》令,帶魚禽鳥獸。
乃曰:“有虞陶唐。
”濤曰:“佐時阿衡。
”其人謂語中無魚鳥,行罰。
薛曰:“衡字内有小魚字。
使君‘有虞陶唐’,都無一魚。
”坐客大笑。
又高骈鎮成都,命濤為一字令,曰:“須得一字象形,又須逐韻。
”高曰:“口,有似沒梁鬥。
”濤曰:“川,有似三條椽。
”節度曰:“如何一條曲?”濤曰:“相公為西川節度使,尚使一沒梁鬥。
至于窮酒佐,三條椽内一條曲,又何足怪?” 各言土産 昔周益公、洪容齋嘗侍壽皇宴,因談肴核。
上問:“洪卿鄉裡所産?”洪,番陽人也。
對曰:“沙地馬蹄鼈,雪天牛尾狸。
”又問周。
周,廬陵人也。
對曰;“金柑玉版筍,銀杏水晶蔥。
”上吟賞。
又問一侍從,忘其名,浙人也。
對曰:“螺頭新婦臂,龜腳老婆牙。
”四者皆海鮮也。
上為之一笑。
昔人以“四海習鑿齒,彌天釋道安”,及“雲間陸士龍,日下荀鳴鶴”為美談。
當是創者易為工耳。
仙對 江西有提學出對雲:“風擺棕榈,千手佛搖摺疊扇。
”諸生不能應,乃相與祈鸾仙。
降書自稱李太白,對雲:“霜凋荷葉,獨腳鬼戴逍遙巾。
” 刑部郎中黃緯亦嘗召仙,令對“羊脂白玉天”。
雲:“當出丁家巷田夫口。
”公明日往試之,其一耕者鋤土甚力。
問:“此何土?”耕者曰:“此鳝血黃泥土也。
”公大嗟異。
他如“雪消獅子瘦,月滿兔兒肥”,“七裡山塘,行到半塘三裡半,九溪蠻洞,經過中洞五溪中”,“菱角三尖,鐵裹一團白玉,石榴獨蒂,錦包萬顆珍珠”,皆乩仙筆,可稱名對。
又相傳有俗對雲:“塔頂葫蘆,尖捏拳頭捶白日;城頭箭垛,倒生牙齒咬青天。
”亦工而可笑。
鬼對 舊一舉子,旅店中聞樓下一人出對雲:“鼠偷蠶繭,渾如獅子抛毬。
”思之不能對。
至死,魂常往來樓中,誦此對,人不敢止。
後一舉子強欲上樓,夜中果有誦此對者。
乃對曰:“蟹入魚罾,卻似蜘蛛結網。
”怪遂絕響。
一說:對雲“獨立溪橋,人影不随流水去;孤眠野館,夢魂常到故鄉來。
” 高則成 高則成六七歲,穎異不凡。
鄰有尚書某,绯袍出送客。
高适自塾歸,時衣綠衣。
尚書呼語之曰:“出水蛙兒穿綠襖,美目盼兮。
”高應聲曰:“落湯蝦子着紅衫,鞠躬如也。
”尚書大驚異,稱為奇童。
蔣濤 蘇郡蔣濤,幼聰慧善對。
一日,有父執武弁者同遊佛寺,指殿上三佛出對曰:“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
”濤對曰:“一介書生,攀鳳、攀龍、攀桂子。
”既出寺,某部軍牽濤衣,問:“适間本官出何對?”濤以所出告之。
又問:“汝對若何?”濤曰;“我對‘一個小軍,偷狗、偷貓、偷芥菜。
’” 濤對多可采者,對“三跳跳下地,一飛飛上天”,“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皆精切。
楊大年對 舊學士院壁間有題雲:“李陽生,指李樹為姓,生而知之。
”久無對者。
楊大年為學士,乃對雲:“馬援死,以馬革裹屍,死而後已。
” 李空同對 李空同督學江西,有士子适用其姓名。
公呼而前曰:“汝不聞吾名而敢犯乎?”對曰:“名命于父,不敢更也。
”公思久之,曰:“我且出一對試汝,能對,猶可恕也。
曰: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其人思不久,辄應曰:“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
”公笑而遣之。
唐狀元對 唐臯以翰林使朝鮮。
其主出對曰:“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
”臯即應對曰:“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腸。
”主大駭服。
五字一韻對 邊尚書貢繼妻胡氏,能通書義。
邊多侍姬,胡常反目。
一日宴客,客舉令曰:“讨小老嫂惱。
”邊不能對。
胡以片紙書“想娘狂郎忙”五字,雲:“何不以此對之?”坐客大笑。
徐晞為郡吏日,偶随守步庭墀中。
見一鹿伏地,守得句雲:“屋北鹿獨宿。
”晞應聲曰:“溪西雞齊啼。
”守大驚異,遂不以常禮遇之。
馮損之對 慈溪馮益,字損之。
其叔為僧,益往訪之。
叔戲出對曰:“荷葉荷花,似青涼傘蓋佳人之粉面。
”對曰:“瓠藤瓠子,如黃麻繩系和尚之光頭。
” 董通判對 常州府同知吳、通判董,至無錫飲紅白酒而醉。
吳出對雲:“紅白相兼,醉後不知南北。
”董雲:“青黃不接,貧來賣了東西。
” 陸采對 東郊巡按蘇松刷卷,許禦史戲雲:“北台東禦史,西人巡按南方。
”東不能屬。
陸公采私為對雲:“冬官夏侍郎,春日辦完秋稅。
”又李空同在江西,有對雲:“孤雁渡江,顧影徘徊如得偶。
”人不能對。
陸雲:“老翁照鏡,鑒形仿佛似傳神。
” 于肅愍對 于肅愍謙公幼時,其母梳其發為雙角,日遊鄉校。
僧人蘭古春見之,戲曰:“牛頭喜得生龍角。
”公即對曰:“狗口何曾出象牙!”僧已驚之。
公回對母曰:“今不可梳雙髻矣。
”他日古春又過學館,見于梳成三角之髻,又戲曰:“三角如鼓架。
”公又即對曰:“一秃似雷糙。
”古春遂語其師曰:“此兒救時之相也!”墓志載古春為此。
呂升對 楊季任佥浙憲時,見數童從社學歸,中一生手抛書囊而戲。
季任召至前,見其秀異,出對曰:“童子六七人,無如爾狡。
”生應聲曰:“太守二千石,莫若公……”其尾一字不言,且請賞。
許之,乃曰:“莫若公廉。
”季任诘之曰:“設不賞雲何?”答曰:“莫若公貪。
”季任大奇之。
生名呂升,官至江西佥憲。
莫廷韓對 屠赤水與莫廷韓一日遊顧園,酒酣,屠偶吟雲:“檐下蜘蛛,一腔絲意。
”莫信口雲:“庭前蚯蚓,滿腹泥心。
” 泰興令對 泰興令胡瑤嬖一門子,忽見一掾挑之與密語,以為嫌,問掾何語。
掾急遽曰:“渠是小人表弟,語家事耳。
”令即出一對曰:“表弟非表兄表子。
汝能對,免責。
”掾應聲曰:“丈人是丈母丈夫。
”令笑而觞之以酒。
此令猶能惜才。
俗語對 一布政守官盡職,不求汲引,執政失于遷擢。
入觐将回,鄉人為侍郎者餞之,因邀同部會飲。
中一人見止布政一客,戲出對曰:“客少主人多。
”衆未及應,布政遽曰:“某有一對,諸大人幸勿見罪。
”乃對曰:“天高皇帝遠。
”衆愕然。
他如“狗毛雨,雞腳冰”,“口串錢,腳寫字”,“掘壁洞,開天窗”,“立地變,報天知”,“将見将,人吃人”,“護兒狗,抛娘雞”,“伸後腳,讨饒頭”,“賊摸笑,鬼見愁”,“半纜腳,直攎頭”,“奶婆種,長工坯”,“下镬漲,上場渾”,“眼裡火,耳邊風”,“趕茶娘,偷飯鬼”,“将腳屋,瀉肚街”,“王姑李,郁婆齑”,“長腳狗,矮忒豬”,“開路神,壓壁鬼”,“硬頭皮,老腳底”,“拔短梯,使暗箭”,“一腳箭,兩面刀”,“坐壇遣将,排門起夫”,“剜肉做瘡,忍屎湊飽”,“酒肉兄弟,柴米夫妻”,“三燈火旺,六缸水渾”,“兩手脫空,四柱着實”,“将酒勸人,賠錢養漢”,“灰勃六秃,泥半千秋”,“大話小結果,東事西出頭”,“貓口裡挖食,虎頭上做窠”,“鐘馗捉小鬼,童子拜觀音”,“口甜心裡苦,眼飽肚中饑”,“吹鼓打喇叭,吃燈看圓子”,“捏鼻頭做夢,挖耳朵當招”,“闆闆六十四,擲擲幺二三”,“好心弗得好報,癡人自有癡福”,“看孤山守白浪,吃家飯屙野屎”,“東手接來西手去,大船撐在小船邊”,“強将手下無弱兵,死人身邊有活鬼”,“缺嘴口裡咬跳虱,癞痢頭上拍蒼蠅”,“好漢吃拳弗叫痛,敗子回頭便做家”,“茶弗來,酒弗來,那得山歌唱出來,爺在裡,娘在裡,搓條麻繩縛在裡”,俱稱絕對。
陳啟東善屬對,嘗思“約頸葫蘆”四字未就,方浴而得之,曰“空心蘿蔔,天生語也!”喜而躍,浴盤頓破。
重字對 陳啟東訓導分水,一人題橋上雲:“分水橋邊分水吃,分分分開。
”啟東過而見之,對曰:“看花亭下看花回,看看看到。
”皆其地名也。
國初,有某解元及第後,偕伴至妓館。
妓知其才名,欽試之,乃瀹茶止一瓯,而三分之以進,曰:“三分分茶,解解解元之渴。
”即應聲曰:“一朝朝罷,行行行院之家。
” 金用元對 蘇士金用元,每嘲人,詩歌俳語頃刻立就,争相傳笑。
一日在文内翰家浪谑,蒙師潘愠曰:“吾有一語,能對甘侮。
曰:王大夫昆季築牆,一土蔽三人之體。
”金即曰:“潘先生父子沐發,番水灌兩牛之頭。
”滿座大笑。
三光日月星 元祐初,東坡複除翰林學士,充館伴北使。
遼使素聞其名,思以奇困之。
其國舊有一對曰“三光日月星”,無能屬者,首以請于坡。
坡唯唯,謂其介曰:“我能而君不能,亦非所以全大國之體。
‘四詩風雅頌’,天生對也。
盍先以此複之?”介如言。
使方歎愕,坡徐對曰;“四德元亨利。
”使睢盱欲起辯。
坡曰:“而謂我忘其一耶?謹閟而舌,兩朝兄弟邦,卿為外臣,此固仁祖之廟諱也。
”使出其不意,大駭服。
近張幼于以“六脈寸關尺”對,亦佳。
震澤吳聞之翰林善作對,每言“日月星”為天文門,“風雅頌”殊為假借,更對雲:“一陣風雷雨。
”見者謂有神助。
又舊對“新月如弓,殘月如弓,土弦弓,下弦弓;朝霞似錦,晚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
”吳謂上下弦用曆語,東西川殊不類,更對雲:“春雷似鼓,秋雷似鼓,發聲鼓,收聲鼓。
”蓋曆有“雷始發聲”,“雷乃收聲”語也。
劉季孫 王荊公嘗舉書句語劉季孫曰:“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
有何可對?”季孫應聲曰。
“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
”安石大笑。
戴大賓對 戴大賓八歲遊伴,主師指廳上椅屬對雲:“虎皮褥蓋學士椅。
”即對雲:“兔毫筆寫狀元坊。
”主師大奇之。
十三中鄉試,有貴公來谒其父,見戴戲庭側,尚是一嬰稚,以為業童子藝也,出一對曰“月圓”。
即應曰“風扁”。
問:“風何嘗扁?”曰:“側縫皆入,不扁何能?”又出一對曰“鳳鳴”,即應曰“牛舞”。
問:“牛何嘗舞?,曰:“百獸率舞,牛不在其中耶?”貴公大加歎賞,詢之,即大賓也,已成鄉舉矣。
對語皆含刺雲。
随口對 文皇嘗謂解學士曰:“有一書句甚難其對,曰‘色難’。
”解應聲曰:“容易。
”文皇不悟,顧謂解曰:“既雲易矣,何久不屬對?”解曰:“适已對矣。
”文皇始悟,為之大笑。
李西涯居政府時,庶吉士進谒,有言“閣下李先生”者。
公聞之,既相見,因曰;“請諸君屬一對,雲‘庭前花始放’。
”衆疑其太易,轉思未工。
各沉吟間,公曰:“何不對‘閣下李先生’?”相贊而笑。
蔡霞山對 蔡霞山督學楚中,行部試士,見一生坐小舟讀書。
蔡呼生至,令其屬對曰:“未明求衣。
”生未答。
蔡曰;“何不對‘臨渴掘井’?” 孫臨對 韓玉汝治秦州,尚嚴。
人語曰:“甯逢暴虎,莫逢韓玉汝。
”孫臨滑稽,尤善對。
或問曰;“‘莫逢韓玉汝’,當何以對?”臨應聲曰:“何怕李金吾?”聞者賞之。
世宗朝長對 世宗皇帝修玄,學士争獻青詞為媚。
時遠方有獻靈龜者,上自出對雲:“赤水靈龜雙獻瑞。
天數五,地數五,五五二十五數,數數合于道。
道号元始天尊,一誠有感。
”一詞臣對雲;“丹山彩鳳兩呈祥。
雌聲六,雄聲六,六六三十六聲,聲聲聞于天。
天生嘉靖皇帝,萬壽無疆。
”上喜甚,厚赉之。
朱雲楚 贛妓朱雲楚子卿,警慧知書。
趙時逢遯可為守,嘗會客,果實有炮栗。
趙指之曰:“栗綻縫黃見。
”坐客屬對,皆莫能。
楚辄曰;“妾有對。
”取席間藕片以進曰:“藕斷露絲飛。
”趙大奇之。
見《談薮》。
妓對 有郡丞席上作對,屬雲:“酒熱不須湯盞湯。
”一妓對曰:“廳涼無用扇車扇。
”見《文酒清話》。
古人姓名謎 元佑間,士夫好事者,取達官姓名為詩謎,如“長空雪霁見虹霓,行盡天涯遇帝畿。
天子手中執玉簡,秀才不肯着麻衣。
”謂韓绛、馮京、王珪、曾布也。
又取古人而傳以今事,如“人人皆戴子瞻帽,君實新來轉一官,門狀送還王介甫,潞公身上不曾寒。
”謂仲長統、司馬遷、謝安石、溫彥博。
“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膚,夏入帳中尋不見,任他風雨滿江湖。
”隐賈島、李白、羅隐、潘阆名謎。
燈謎 “十谒朱門九不開,滿頭風雪卻回來。
歸家懶睹妻兒面,撥盡寒爐一夜灰。
”一藥名:常山、砒霜、狼毒、焰硝;一病名:喉閉、傷寒、暴頭、火丹。
陳亞謎 陳亞自為亞字謎曰:“若教有口便啞,且要無心為惡。
中間全沒肚腸,外面任生棱角。
” 辛未狀元謎 辛未會試,江陰袁舜臣作謎詩于燈上,雲:“六經蘊籍胸中久,一劍十年磨在手。
杏花頭上一枝橫,恐洩天機莫露口。
一點累累大如鬥,掩卻半床何所有?完名直待挂冠歸,本來面目君知否?”唯蘇州劉瑊一見能識之,乃“辛未狀元”四字。
招飲答謎 《古今詩格》有遣書招客雲:“闆戶公堂,斫腳露喪。
”答雲:“斑犬良賦,趨龜空肚。
”闆戶,木門,“閑”字;公堂,官舍,“舘”字;斫腳,斬足,“踅”字;露喪,屍出,“屈”字。
謂“閑舘踅屈”也。
斑犬,文苟,‘敬’字;良賦,尚田,“當”字;趨龜,走蔔,“赴”字;空肚,欠食,“飮”字。
謂“敬當赴飮”也。
開元寺 乾符末,有客寓廣陵開元寺,不為僧所禮,題門而去。
題雲:“龛龍去東涯,時日隐西斜。
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
”僧衆皆不解。
有沙彌知為謗語,是“合寺苟卒”四字。
大明寺 令狐相鎮淮海日,嘗遊大明寺,見西壁題雲:“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一,點去氷傍。
二人相連,不欠一邊。
三梁四柱烈火然,除卻雙鈎兩日全。
”諸賓幕莫辨。
有支使班蒙曰:“一人,大字。
二曜者日月,明字也。
尺一者,十一寸,非寺字乎?氷去點,為水。
二人相連,天字。
不欠一邊,下字。
三梁四柱而烈火,無字。
兩日除雙鈎,比字也。
是言‘大明寺水,天下無比’。
” 皇華驿 《博異記》雲:廣州押衙崔慶成抵皇華驿,夜見美人,鬼也,擲書曰:“川中狗,百姓眼,馬撲兒,禦廚飯。
”慶成不解。
後丁晉公曰:“川中狗,蜀犬也。
百姓眼,民目也。
馬撲兒,瓜子也。
禦廚飯,官食也。
乃‘獨眠孤館’。
” 顧聖之謎 吳人顧聖之作一謎雲:“兩頭兩頭,中間兩頭。
兩頭大,兩頭小。
兩頭破,兩頭好。
兩頭光,兩頭草。
兩頭豎,兩頭倒。
”乃二僧兩頭宿也。
祝枝山謎 祝枝山學佛語作叉袋謎雲:“無佛不開口,開口便成佛。
盤多羅,诘多羅,佛多刹多,佛多難陀。
” 微詞部第三十 子猶曰:人之口,含陰而吐陽。
陽也而陰用之,則違之而非規,抑之而非謗,刺之而非怨,嫉之而非仇,上可以代虞人之箴,而下亦可以當輿人之誦。
夫是非與利害之心交明,其術不得不出乎此,餘于《春秋》定、哀之際三緻意焉。
集《微詞》第三十。
淩陽台 陳惠公大城,因起淩陽之台,未終而坐法死者數十人,又執三監吏。
孔子适陳,聞之,見陳侯,與俱登台而觀焉。
孔子曰:“美哉台也!賢哉王也!自古聖王之為城台,焉有不戮一人而能緻功若此者!”陳侯陰使人赦所執吏。
見《孔叢子》。
支解人 齊景公時,民有得罪者。
公怒,縛至殿下,召左右支解之。
晏子左手持頭,右手持刀而問曰:“古明主支解人,從何支始?”景公離席曰:“縱之!” 按《左傳》,時景公繁刑,有鬻踴者。
踴。
刖者所用。
公問晏子曰:“子之居近市,知孰貴賤?”對曰;“踴貴屦賤。
”公悟,為之省刑。
此諷谏之師、滑稽之首也。
枉死人面 劉玄佐鎮汴,嘗以讒怒欲殺軍将翟行恭,無敢辯者。
處士鄭涉能諧隐,見玄佐曰:“聞翟行恭抵刑,付屍一觀。
”玄佐怪之。
對曰:“嘗聞枉死人面有異,一生未識,故借看耳。
”玄佐悟,乃免。
油衣 高宗出獵遇雨,問谏議大夫谷那律魏州人,淹識群書,褚遂良目為“九經庫”。
曰:“油衣若為不漏?’對曰:“以瓦為之則不漏。
”上因此不複出獵。
抽稅 南唐時,關司斂率繁重,商人苦之。
屬畿甸亢旱,烈祖宴于北苑,謂群臣曰:“外境皆雨,獨不及都城,何也?”申漸高曰:“雨不敢入城,懼抽稅耳。
”烈祖大笑,即除之。
使宅魚 錢氏時,西湖漁者日納魚數斤,謂之使宅魚,有不及數者,必市以供,頗為民害。
羅隐侍坐,壁間有《磻溪垂釣圖》,武肅指示隐索詩。
隐應聲曰:“呂望當年展廟谟,直鈎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武肅王大笑,遂蠲其征。
臣書帝書 齊高帝嘗與王僧虔書,畢,帝曰:“誰為第一?”僧虔曰:“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
”帝大笑曰:“卿善自謀。
” 徘徊 仁宗賞花釣魚宴,錫詩,館閣侍從和篇,皆押徘徊字。
詩罷就教坊進雜劇,為數人尋稅第者,詣一宅觀之,至前堂,觀玩不去。
問其所以,曰:“徘徊也。
”又至後堂、東西序,複然。
問則又曰:“徘徊也。
”其一人笑曰:“可則可矣,但未免徘徊太多耳!” 二勝環 紹興初,楊存中在建康,諸軍之旗中有雙勝交環,謂之“二勝環”,取兩宮北還之意。
因得美玉,琢成帽環以進,高廟日常禦裹。
偶有一伶人在傍,高宗指環示之:“此楊太尉進來,名二勝環。
”伶人接奏雲:“可惜二勝環俱放在腦後。
”高宗為之改色。
此所謂“工執藝事以谏”者一也。
一說:伶人作參軍坐椅上,忽墜幞頭,見雙環。
诘之,答曰:“此二勝環。
”一人撲其首曰:“汝但坐太師椅乞恩澤足矣,二聖環且丢腦後可也!”蓋以譏桧雲。
馄饨不熟 高宗時,饔人瀹馄饨不熟,下大理寺。
優人扮兩士人相貌,各問其年。
一曰“甲子生”,一曰“丙子生”。
優人告“合下大理”。
帝問故。
優人曰;“【饣甲】子餅子皆生,與馄饨不熟者同罪耳。
”上大笑,赦原饔人。
當十錢 宣和間,用當十錢。
伶人以為當十錢買水者,水一杯一錢,于是必令飲十杯,至于委頓。
上見之笑,遂廢不用。
芭蕉 宣和間,樂部焦德以諧谑被遇,時借以諷谏。
一日,從幸禁苑。
上指花竹草木以詢其名。
德曰:“皆巴蕉也。
”上請之。
對曰:“禁苑花竹,皆取于四方。
道裡遠涉,巴至上林,則已焦也。
”上大笑。
阿醜 成化末,刑政多頗。
阿醜于上前作六部差遣狀,命精擇之。
一人雲:“姓公名論。
”主者曰:“公論如今無用。
”一人曰:“姓公名道。
”主者曰:“公道如今難行。
”後一人曰:“姓胡名塗。
”,主者曰:“胡塗如今盡去得。
” 中官阿醜每于上前作院本。
時王越、陳钺媚汪直,結為死黨。
醜作直持雙斧趨跄而行。
或問故。
曰:“吾将兵唯仗此兩钺耳!”問钺何名。
曰:“王越、陳钺也!” 和峤 和峤為武帝所親重。
語峤曰:“東宮頃似差進,卿試往看。
”還,問何如。
答曰:“皇太子聖質如初。
” 李緯須 唐太宗以李緯為民部尚書。
會有自京師來者,帝曰:“玄齡聞緯為尚書謂何?”曰:“唯稱緯好須,無他語。
”帝遽改太子詹事。
三百裡湖 南唐馮谧,嘗對諸閣老言及玄宗賜賀知章三百裡湖事,因曰:“他日賜歸,得玄武湖二十裡足矣,”徐铉答曰:“主上尊賢下士,豈愛一湖?所乏者,賀知章耳。
”衆大笑。
刺李西涯 劉大夏自作《壽藏記》。
李西涯戲雲:“天下皆如公,翰林文章無用也。
”公曰:“先生輩文章宜記大功德者,予何敢相累哉?”蓋西涯先為劉瑾作碑文,公嘲之也。
正德間,大臣議攻劉瑾,李西涯俯首不語。
後劉健、謝遷被斥,李祖道涕泣。
劉曰;“當日出一語,不用今日泣也。
”又呂柟斥回,陸完亦祖道相送。
陸曰:“公去矣,予亦将行。
”呂曰:“如真去,我在三十裡外相候。
”或作呂柟、陸完事,誤。
文潞公 文潞公八十四再起,時學士鄭穆表請緻仕。
劉貢父為給事中,問同舍曰:“鄭年若幹?”答曰:“七十三。
”劉遽雲:“莫遂其請,且留取伴八十四底。
”潞公聞之,甚不怿。
鋸匠詩 趙東山裡中有二摯友,其一因投荒過家,其一以磨勘需調,皆栖栖桑榆,猶戀雞肋者。
一日同訪東山,見庭下有鋸匠解木,因以命題。
東山口占絕句曰:“一條黑路兩人忙,傍晚相看鬓已霜。
你去我來何日了,虧他扯拽度時光。
”二摯友知詩意諷己,相與感歎罷去。
遠志 謝公始有東山之志,後就桓公司馬。
會有饷桓公藥,中有遠志。
桓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
何一物有二稱?”謝未及答,郝隆在座,應聲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
”謝有愧色。
李卓老雲:“郝言誤矣。
宜雲處則為小草,出則為遠志。
” 兔冊 馮道形神庸陋,及為宰相,士人多笑之。
劉嶽與任贊偶語,見道行而複顧,贊曰:“新相回顧何也?”嶽曰:“定見忘持《兔冊》來。
”北中村墅,多《兔園冊》訓蒙,以是譏之。
冊乃徐、庾文體,亦非俚語,但家藏一本,人多賤之。
道聞斯語,因授嶽秘書監,贊散騎常侍。
蓋精于黃老者。
刺嚴相 世廟時,宮中嘗見鬼,多手多目。
以問張真人,張不能對。
或以王元美博識,往詢之。
元美曰:“何必博識?《大學》雲‘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是說甚麼?”蓋刺嚴相也。
嚴聞而銜之。
題何吉陽軸 何吉陽遷,故與黃庠士某以學問友善。
吉陽巡撫江西,過家。
某青衫來谒,門者不即為通,因散步堂上,環視壁間懸軸,其首則嚴分宜筆也。
遂索前刺,書一絕曰:“椒山已死虹塘谪,天下誰人是介翁?今日華堂誦詩草,始知公度卻能容。
”門者投之,遽拂衣去。
吉陽得詩自慚,亟遣追之,舟去遠矣。
二相公廟 韓持國兄弟皆拜相,客欲扁其堂為“三相”。
俄持國罷相。
東坡戲之曰:“今隻可雲‘二相公廟’矣!”有朱福二相公廟甚靈。
荊公水利 王介甫為相,大謀天下水利。
劉貢父嘗造之,值一客獻策曰:“梁山泊沃而涸之,可得良田萬頃,但未擇得利便之地儲許水耳。
”介甫傾首沉思。
貢父抗聲曰:“此甚不難!”介甫欣然以為有策,遽問之。
曰:“别穿一梁山泊,則足以貯此水矣!”介甫大笑,遂止。
蝗蟲感德 王荊公罷相,出鎮金陵。
時飛蝗自北而南,江東諸郡皆有之。
百官餞王于城外。
劉貢父後至,追之不及,見其行榻上有一書屏,因書一絕以寄之,雲:“青苗助役兩妨農,天下嗷嗷怨相公。
唯有蝗蟲偏感德,又随車騎過江東。
” 刺章子厚 章子厚生辰會客,門人林特以詩為壽。
客指誦德處工。
特頗不平,忽曰:“昔有令畫工傳神,以其不似,命别為之。
凡三四易,畫工怒曰:若畫得似,是甚模樣?”滿席哄然。
蘇長公在惠州,天下傳其已死。
後七年,北歸,時章丞相方貶雷州。
東坡見南昌太守葉祖洽。
葉問曰:“世傳端明已歸道山,今尚爾遊戲人間耶?”坡曰:“途中見章子厚,乃回反耳。
” 夏言 夏言在禮部時,内閣唯李時一人,夏日夕望入閣。
修九廟【累瓦】【鹿瓦】【甬瓦】【皆瓦】不堪者,皆運積東長安街側,多為有力者潛取用。
李時偶與郭武定勳言:“【累瓦】【鹿瓦】類舊皆滿目,今何其零落?”郭笑曰:“孰敢竊?皆夏宗伯搬去禮部,躧以望内閣耳。
”言雖戲,實得夏心。
是年冬,夏遂入閣。
神童 趙司寇乃費閣老同年,每投谒,書“年晚生”。
屠應埈曰:“趙老真神童!”人問其故。
雲:“費鵝湖二十作狀元,年最少。
今渠稱‘年晚生’,非神童而何?” 束玉 嘉靖間,席都禦史書以議大禮稱旨,擢禮部尚書,洊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一内臣見其束玉,陽為不識,曰:“此帶無乃大理石所為?” 衣金紫 穆宗登極,诏五品以上緻政者進階一級。
有一州守被革者,遂稱朝列大夫,衣金紫。
其弟亦大僚,忽莞爾曰:“恨不數赦,吾兄且腰玉矣!” 諱出外 熙甯中,王仲荀谒一朝士,阍者以不在辭之。
王勃然叱曰:“凡人死稱不在,汝乃敢出此言!”阍者拱謝曰:“然則當何辭?”王曰:“第雲出外可也。
”阍者愀然蹙額曰:“我主甯死,卻諱出外字面。
” 清涼散 劉子儀不能大用,稱疾不出。
朝士問疾。
劉雲:“虛熱上攻。
”石文定在座,雲:“隻消一把清涼散。
”兩府用清涼傘也。
束薪監察 唐趙仁獎在王戎墓側,善歌《黃獐》。
景龍中,負薪一束詣阙,雲:“助國調鼎。
”即除台官。
中書令姚崇曰:“此是黃獐耶?”授以當州一尉。
惟以黃獐自炫。
宋務光嘲之曰:“趙仁獎出王戎墓下,入朱博台中。
舍彼負薪,登茲列指。
行人不避骢馬,坐客惟聽黃獐。
”有頃見一夫負兩束薪。
宋指曰:“此合拜殿中。
”人問其由。
曰:“趙以一束拜監察,此兩束,豈不合授殿中?” 不語唾 憲廟永年,言官噤不敢言朝事。
孫禦醫者,素善谑。
人問:“生疥何以愈之?”曰:“請六科給事中舔之。
”人問故。
曰:“不語唾,可治疥也。
” 言之無擇,不如無言。
請看近來章疏,視憲廟時虛實何如?勿欺而犯,籲,難言矣! 元稹 武儒衡在中書時,元稹夤緣宦官,得知制诰,儒衡鄙之。
會食瓜,蠅集其上。
儒衡揮扇曰:“從何處來,遽集于此!” 有氣力 崔湜為吏部侍郎,掌铨。
有選人自陳:“某能翹關負米。
”湜曰:“若壯,何不兵部選?”答曰:“外人皆雲,崔侍郎下有氣力者便得。
” 泰山之力 張說婿鄭鑒,随上封禅,以九品驟至五品。
黃幡綽戲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泰山有丈人峰,故雲。
後人稱婦翁,本此。
安石配享 初,崇甯既建辟雍,诏以荊公封舒王,配享宣聖廟,肇創坐像。
未幾其婿蔡卞方烜赫用事,議欲升安石于孟子之上。
優人嘗因對禦戲,為孔子正坐,顔、孟與安石侍側。
孔子命之坐,安石揖孟子居上。
孟辭曰:“天下達尊,爵居其一。
柯僅蒙公爵,相公貴為真王,何必謙光如此?”遂揖顔子。
顔曰:“回也陋巷匹夫,平生無分毫事業。
公為名世真儒,位貌有間,辭之過矣。
”安石遂處其上。
夫子不能安席,亦遜位。
安石惶懼,拱手雲:“不敢。
”往複未決,子路在外,憤憤不能堪,徑趨從祀堂,挽公冶長臂而出。
公冶為窘迫之狀,謝曰:“長何罪?”乃責數之曰:“汝全不救護丈人,看取别人家女婿!”其意以譏卞也。
鑽彌遠 史丞相彌遠用事,選者改官,多出其門。
一日制阃設宴,優人扮顔回、宰予。
予問回曰:“汝改乎?”曰:“回也不改。
”回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