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之美,吳人試之,吳宮之穢,越人嘗之。
如此便宜,固亦足矣!” 張五湖 王荊石相公赴京,蘇中親友醵金治舟于虎阜候送。
至晚杳然,有疑改期者,有疑夜渡者,正彷徨引領間,遇邑人張五湖乘小舟至。
衆素知張善谑,拉至舟中小飲,固要張說一笑話。
張曰:“一老翁無子,每以無人送終為苦。
至八十餘,一歲中,婢妾連舉數子,親鄰畢賀。
翁凄然淚下。
衆驚問之。
乃曰:‘我年如許,雖幸有多兒,不知送得老爺着否?’”衆雖愠其刻,而終服其捷。
劉貢父 熙甯始尚經術,說《詩》者競為穿鑿,如“伊其相谑,贈之以芍藥”,謂此為淫泆之會,必求其為士贈女乎,女贈士乎。
劉貢父曰:“芍藥能行血破胎氣,此蓋士贈女也。
若‘視爾如荍,贻我握椒’,則女之贈士也。
《本草》雲‘椒性溫,明目暖水髒’故耳。
”聞者絕倒。
神錐神槌 鐘雅語祖士言:“我汝穎之士利如錐,卿燕趙之士鈍如槌。
”祖曰:“以我鈍槌,打汝利錐。
”鐘曰;“自有神錐,不可得打。
”祖曰:“既有神錐,亦有神槌。
” 參禅谒 佛印方丈成,乞東坡顔額。
東坡未暇,佛印自題曰“參禅谒”。
東坡一日見之,戲續雲:“硬如鐵。
”佛印接雲:“誰得知?”東坡笑雲:“徒弟說。
”魯直在座,絕倒。
六眼龜 蘇子瞻谒呂微仲,值其寝。
久之乃出。
蘇不堪,見一菖蒲盆畜綠毛龜,蘇雲:“六眼龜更難得。
”呂問:“出何處?”曰:“昔唐莊宗時,一國進六眼龜。
伶人敬新磨進口号曰:‘不要鬧,不要鬧,聽取這龜兒口号:六隻眼兒分明,睡一覺抵别人三覺!’” 按史傳實有六眼龜。
郭景純《江賦》:“龜有六眸。
”宋太始二年八月丙寅,六眼龜見于東陽,太守劉勰得之,以獻睿宗。
先天三年,江州獻靈龜六眼,腹下有玄文。
又嶺南欽州出六眼龜。
然實止兩眼耳,外四眼乃斑點花紋,圓長中黑,與真目并列,端正不偏,人莫能辨也。
虱辨 東坡閑居日,與秦少遊夜宴。
坡因們得虱,乃曰:“此垢膩所生。
”秦曰:“不然,綿絮成耳。
”辯久不決,期明日質疑佛印,理曲者罰設一席。
及酒散,秦先往囑佛印:“明日若問,可答生自綿絮。
容勝後當作【饣不】飥會。
”既去,頃之坡至,亦以垢膩囑,許作冷淘。
明日果會,具道诘難之意。
佛印曰:“此易曉耳,乃垢膩為身,絮毛為腳,先吃冷淘,後吃【饣不】飥。
”二公大笑,具宴為樂。
解缙 解缙嘗從遊内苑。
上登橋,間缙:“當作何語?”對曰:“此謂‘一步高一步’。
”及下橋,又問之。
對曰:“此謂‘後邊又高似前邊’。
”上大悅。
一日,上謂缙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
”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
”上遽曰:“是女兒。
”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已死矣!”又應曰:“料是世間留不住。
”上曰:“投之水矣。
“又應:”翻身跳入水晶宮。
”上本欲詭言以困之,既得詩,深歎其敏。
嘗有人召仙,請作梅花詩。
仙箕遂寫“玉質亭亭清且幽”,其人雲:“要紅梅。
”即承雲:“着些顔色點枝頭。
牧童睡起朦胧眼,錯認桃林去放牛。
”又一箕題雞冠花詩:“雞冠本是胭脂染。
”其人雲:“要白者。
”即承雲:“洗卻胭脂似雪妝。
隻為五更貪報曉,至今擾帶一頭霜。
” 解缙四歲出遊市中,偶跌,衆笑之。
吟曰:“細雨落綢缪,磚街滑似油。
鳳凰跌在地,笑殺一群牛。
” 《三教圖》 馬遠嘗畫《三教圖》,釋迦中坐,老子俨立于傍,孔子乃作禮于前。
蓋内珰故令作此以侮聖人也。
理宗诏江子遠萬裡作贊。
江贊雲:“釋氏趺坐,老聃傍睨。
惟吾夫子,絕倒在地。
”遂大稱之 鄢天澤。
姑蘇鄢天澤者,略涉書,好摘人詩文句字供姗笑,偶讀瞿文懿“王立沼上”義,訝曰:“沼固惠王池也,破何得言所立非其地?”已誦詩至“流莺啼到無聲處”,即又曰:“啼則有聲,何謂無聲?”諸所戲侮聖言多類是。
一日獨坐,有青衣二人捽之去。
至一所,殿宇莊嚴。
天澤跽階下,遙見柱帖雲:“日月閻羅殿,風霜業鏡台。
”始知已死。
王問天澤:“知過否?”因引業鏡照之,具得其罪狀。
王複命青衣引天澤還陽世道其事。
比出門,天澤辄又謂青衣曰:“屬見殿柱帖,政自不佳,何獨閻羅殿偏有日月乎?”青衣者怒曰:“汝尚敢爾爾!”扶之,俄遽然醒。
鏡新磨 五代伶官鏡新磨,嘗奏事,殿中多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
新磨倚而呼曰:“陛下毋縱兒女噬人!”莊宗家世夷狄,諱狗,故以此譏之。
莊宗大怒,彎弓将射之。
新磨急呼曰:“陛下無殺臣,臣與陛下為一體,殺之不祥。
”莊宗驚問其故。
對曰:“陛下開國改元同光,且同,銅也,若殺鏡新磨,則無光矣。
”帝大笑,釋之。
安辔新 李茂貞入關時,放火燒京阙民居殆盡。
及入朝,賜宴,優人安辔新目之為“火龍子”。
既已,茂貞慚怒,欲“殺此豎子”。
因請告往岐下谒之。
茂貞一見,大诟曰:“此賊何顔敢來求乞!”安曰:“隻思上谒,非敢有幹也。
”茂貞色稍定,曰:“貧儉若斯,何不求乞?”安曰:“京城近日但賣麸炭,便足一生,何必求乞?”茂貞大笑而厚賜之。
黃幡綽 玄宗在蜀,黃幡綽陷在賊中。
賊黨就擒,有謂“幡綽忘上恩寵,與賊圓夢,每順其情”。
如祿山夢見衣袖長拖至階下,則解曰“垂衣而治”。
又夢見殿中槅子倒下,則解曰“革故鼎新”。
上诘幡綽。
幡綽曰:“非也。
逆賊夢衣袖長,是‘出手不得’。
又夢槅子倒,是‘糊不得’。
”上笑釋之。
公猴 三楊當國時,有一妓名齊雅秀,性極巧慧。
一日命佐酒。
衆謂曰:“汝能使三閣老笑乎?”對曰:“我一入便令笑也。
”乃進見。
問:“何來遲?”對曰:“看書。
”問:“何書?”對曰:“《烈女傳》。
”三閣老大笑,曰;“母狗無禮!”即答曰:“我是母狗,各位是公猴。
”一時京中大傳其妙。
江南妓 江南一妓有殊色,且通文。
滁州胡尚書于許學士席上見之,問其名。
曰:“齊下秀。
”胡公戲曰:“臍下臭”。
妓跽曰:“尚書可謂聞人。
”胡怒曰:“此妓山野。
”妓跽曰:“環滁皆山也。
”為之哄席。
見《西堂紀聞》。
《谑浪》作歐文忠公事,或誤。
酬嘲部第二十四 子猶曰:談鋒之中人,如風觸牆,鮮不反矣。
其不反者,非大愚人,則大忮毒人。
魚軍容所謂“怒猶常情,笑乃不可測”者也。
是故能酬者,不病嘲。
而能嘲者,亦反樂于得酬。
旗鼓相向,為鹳為鵝。
或吳艎之複歸,或趙幟之遽拔。
雖使蘇、張複生,誰能射轅門之戟?傥亦憑轼者之大觀乎?集《酬嘲》第二十四。
楊玠 楊玠,北人,巧應對。
京兆杜公瞻戲曰:“君既姓楊,陽貨實辱孔子。
”玠曰:“君既姓杜,杜伯嘗射宣王。
”又殿内将軍牛子充戲曰:“吾羊有玠,恐不任廚。
”玠曰:“君牛既充,正當烹宰。
”又太倉張策戲曰:“卿本無德量,忽共叔寶同名。
”玠曰:“爾既少才獻,敢與伯符連諱!”又太子洗馬蕭翊,蘭陵人,戲曰:“流共工于幽州,易北恐非樂土。
”玠曰:“放驩兜于崇山,江南豈是勝地!” 張裔 張君嗣在益州,為雍闿縛送與吳。
武侯遣鄧芝使吳,因便請裔。
裔在吳,流徙伏匿,吳主未之知。
臨發引見,問曰:“蜀卓氏女亡奔相如,貴土風俗何以乃爾?”裔曰:“愚以為卓氏寡女,猶賢于買臣之妻。
” 諸葛恪 吳主權嘗燕見費祎,逆敕群臣,使祎至,伏食勿起。
祎至,權為辍食,而諸人不起。
祎調之曰:“鳳凰來翔,麒麟吐哺,驢騾無知,伏食如故。
”諸葛恪應曰:“爰植梧桐,以待鳳凰。
有何燕雀,自稱來翔?何不憚射,使還故鄉。
” 孫權使太子嘲諸葛恪曰:“恪食馬矢一石。
”答曰:“臣得戲君,子得戲父?”權曰:“可。
”洛曰:“乞太子食雞卵。
”權曰:“人令卿食馬矢,卿令人食雞卵,何也?”恪曰:“所出同耳。
”權大笑。
徐陵聘魏 徐陵至魏館,是日甚熱,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熱,當為徐常侍來。
”徐即答曰:“前王肅至此,為魏始制禮儀。
今我來聘,使卿複知寒暑。
”收大慚。
《月賦》、《秋月詩》 孝武嘗問魏延之曰:“謝莊《月賦》何如?”答曰:“莊始知‘隔千裡兮共明月’。
”帝召莊,以延之語語之。
莊應聲曰:“延之作《秋月詩》,始知‘生為久别離,死為長不歸’。
” 趙孟頫、周草窗對 趙魏公孟頫有一私印,曰“水晶宮道人”。
周草窗以“瑪瑙寺行者”對之,趙遂不用此印。
後見草窗同郡崔進之藥肆懸一牌曰“養生主藥室”,趙以“敢死軍醫人”對之,崔亦不複設此牌,趙語人曰:“我今日方為水晶宮吐氣!” 蘇、劉 劉貢父晚得癞疾,鼻陷,又坐和蘇子瞻詩罰金。
元祐中,同為從官。
貢父曰:“前于曹州,有盜夜入人家,室無物,但有書數卷耳。
盜忌空還,取與卷而去,乃舉子所著五七言也。
就庫家質之。
主人喜事,好其詩。
不舍手。
明日盜敗,吏取其書。
主人賂吏而私錄之。
吏督之急,且問其故。
曰:‘吾愛其語,将和之也。
’吏曰:‘賊詩不中和他!’”子瞻亦曰:“少壯讀書,頗知故事。
孔子嘗出。
顔、仲二子行而過市,而卒遇其師。
子路矯捷,躍而升木。
顔淵懦緩,顧無所之,就市中所謂石幢子者避之。
既去,市人以賢者所至,遂更其名曰‘避孔子塔’。
”坐者絕倒。
狼驢 袁元峰閣老與郭東野同朝。
郭戲袁曰:“今日東門丁報一猿走入,西門又報一狼走入。
已知皆是狼,然則猿亦似狼乎?”袁曰:“今日有人索題居扁者。
予問居在何處?曰:在郭東野外。
因題之曰:郭東野廬。
” 陶榖使吳越 陶榖在翰林日,念宣力已久,意希大用,使同類乘間探之。
藝祖曰:“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俗所渭‘依樣畫葫蘆’耳。
”榖題一絕于玉堂署,雲:“官職須從生處有,才能不管舊時無。
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藝祖見之,薄其怨望。
後奉使吳越,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詢其族類。
忠懿命自蝤蛑至蜞蚏凡十餘種以進。
榖曰:“一蟹不如一蟹!”以諷忠懿之不如錢镠也。
宴将畢,或進葫蘆羹相勸。
榖不舉筯。
忠懿笑曰:“先王時庖人善制此羹,今依樣馔來者。
”榖嘿然。
原父酬歐公 劉原父晚年再娶。
歐公作詩戲之雲:“仙家千載一何長,浮世空驚日月忙。
洞裡桃花莫相笑,劉郎今是老劉郎。
”原父得詩不悅,思報之。
初歐公與王拱辰同為薛簡肅公婿,歐公先娶王夫人姊,再娶其妹,故拱辰有“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之戲。
一日三人會間,原父曰:“昔有一學究訓學子誦《毛詩》,至‘委蛇委蛇’,學子念從原字。
學究怒而責之曰:‘蛇當讀作姨字,毋得再誤,’明日,學子觀乞兒弄蛇,飯後方來。
問:‘何晏也?’曰:‘遇有弄姨者,從衆觀之。
先弄大姨,後弄小姨,是以來遲。
’”歐公亦為之噱然。
按簡肅公墓文,王拱辰兩為公婿。
而《詩話》等書皆稱歐公,未解。
何承天 何承天年老,為著作佐郎。
諸佐郎并名家年少。
荀伯子嘲之,呼為“奶母。
”何曰:“卿當雲‘風凰将九子’,何言‘奶母’?” 王、範 王文度、範榮期常同詣簡文,範齒勝,王爵勝。
王遂在範後,王因謂範曰:“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範曰:“淘之汰之,砂礫在後。
” 祝石林 給事祝石林,曾為黃陂博士。
偶入郡,與黃岡令劉聯坐。
令心易之,而嗔其抗直,曰:“吾鄉士人有一破,乃‘大哉堯之為君’一節題。
破雲:‘以齊天之大聖,極天下之無狀焉。
’”祝曰:“吾亦有一破,題是‘不得已而之景醜氏宿焉’。
破雲:‘處無可奈何之地,遇大不相幹之人。
’”同官絕倒。
明年,祝及第,劉以縣令考察為民。
王清 王清系掾吏,初授卑官,有異才,累遷嘉興府同知。
以督責海塘有功,擢兩淮佥憲。
逾半年,請告歸。
在嘉時,偕太守行香文廟。
太守戲指先師,謂公曰:“認得此位老先生否?”清曰:“認得,這老先生人品極高,隻是不曾發科。
”太守默然。
隻誇科第,不論人品,此位老先生,太守反不認得。
仕宦遲速 魏周泰為新城太守。
司馬宣王使鐘毓調曰:“公釋褐政府三十六日,擁蓋守兵馬郡。
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泰曰:“君名公之子,小有文采,故守吏職。
猕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陸兵曹、張給事 陸式齋容一日與張給事宴,投壺中耳。
給事曰:“信是陸兵曹,開手便中帖木耳。
”式齋答雲:“可惜張給事,閉口常學磨兜堅。
”給事有慚色。
費侍郎對 費宏官侍郎,其兄奉常。
公宴,以長少易位,劉瑾适過之,曰:“費秀才以羊易牛。
”公答曰:“趙中貴指鹿為馬。
” 侍郎谑 景泰間兵、刑二部僚佐會坐。
時于公謙為兵書,俞公士悅為刑書。
刑侍郎戲謂兵侍郎曰:“于公為大司馬,公非少司驢乎?”兵侍郎即應之曰:“俞公為大司寇,公非少司賊乎?” 崔副使允,京山侯元之弟也。
初登第時,偕同年王侍郎寅之子允修,谒王之一鄉前輩。
其人問崔何人。
王雲:“崔驸馬弟也。
乃兄驸馬,此為驸驢。
”崔答曰:“此王侍郎兒。
乃父侍狼,此為侍狗。
” 洗馬 劉定之升洗馬,朝遇少司馬王偉。
王戲之曰:“太仆馬多,洗馬須一一洗之。
”劉笑曰:“何止太仆,諸司馬不潔,我亦當洗。
” 太常卿大學士 陳師召擢南京太常,門生會餞,有垂涕者。
李西涯大學士在席,為句雲:“師弟重分離,不升他太常卿也罷。
”公應聲曰:“君臣難際會,便除我大學士何妨?”一座絕倒。
按陳音,莆田人,李東陽同榜,性寬坦。
在翰林時,夫人嘗試之。
會客至,呼茶,曰:“未煮。
”公曰:“也罷。
”又呼幹茶,曰:“未買。
”公曰:“也罷。
”客為捧腹。
時因号“陳也罷”。
增廣、檢讨 内鄉縣李蓘,字子田,官翰林檢讨。
其弟名蔭,字襲美,久滞增廣生。
蓑遣書蔭曰:“爾今年增廣,明年增廣,不知增得幾多?廣得幾多?”蔭答書曰:“爾今日檢讨,明日檢讨,不知檢得甚麼?讨得甚麼?” 試官舉子 唐制:舉人試日,既暮,許燒燭三條。
主文權德輿于簾下戲雲:“三條燭盡,燒殘舉子之心。
”舉子遂答雲:“八韻賦成,驚破侍郎之膽。
” 僧贊甯等 僧贊甯辭辯縱橫,人莫能屈。
時有安鴻漸者,文辭隽敏,尤好嘲詠。
嘗街行,遇贊甯與數僧相随。
鴻漸指而嘲白:“鄭都官不愛之徒,鄭谷詩:愛僧不愛紫衣僧。
時時作隊。
”贊甯應聲答曰:“秦始皇未坑之輩,往往成群。
” 安鴻漸素好谑。
淩侍郎策,其父曾為鎮所由,父攜拜鴻漸乞名。
鴻漸命名,曰“教之”。
蓋言所由生也。
策後頗銜恨之。
潘阆常谑惠崇曰:“崇師爾當憂獄事。
吾去夜夢爾拜我,爾豈當歸俗耶?”惠崇曰:“此乃秀才憂獄事爾。
惠崇,沙門也。
惠崇拜,沙門倒也。
秀才得無詣沙門島耶?” 包山寺在蘇州太湖。
僧天靈者,博學通文。
有一秀才嘲之曰:“秃字如何寫?”僧應聲曰;“秀字掉轉尾就是。
” 僧錄惠江、中書程紫霄,俱辯捷。
江素充肥,會暑袒露。
霄見之,曰:“僧錄琵琶腿。
”江曰:“先生觱栗頭。
”又見駱駝數頭。
霄指一大者曰:“此必頭陀也。
”江曰:“此輩滋息,亦有先後。
此先生,非頭陀。
” 僧貫休有機辯。
杜光庭羽士欲挫其鋒,每相見,必俟其舉措以戲調。
一日,因舞辔于通衢,貫休馬墜糞。
光庭連呼:“太師!太師!數珠落地!”貫休徐曰:“大還丹!大還丹!” 儒匠 有木匠頗知通文,自稱儒匠。
嘗督工于道院,一道士戲曰:“匠稱儒匠,君子儒,小人儒?”匠遽應曰:“人号道人,餓鬼道,畜生道?” 古今巧對 劉潛夫 楊平舟棟以樞掾出守莆陽,劉潛夫克莊兄弟俱以史官裡居,郡集公寓。
王臞軒邁戲之雲:“大編修,小編修,同赴編修之會。
”潛夫雲:“欲屬對不難,不可見怒。
”王願聞之。
乃雲:“前通判,後通封,但聞通判之名。
”蓋王凡五得倅而不上雲。
王又嘗拆劉名調之雲:“十兄二十年前何其壯,二十年後何其不壯?”劉應之曰:“二兄二十年前何其遇,二十年後何其不遇?” 東坡、佛印 佛印原儒家流,書無不讀,與東坡友善。
神廟時,禱旱,命僧人入内修演。
東坡謂佛印冒侍者入觀盛事。
上見魁偉,遂賜披剃。
心頗銜恨。
一日東坡戲曰:“往嘗與公談及古詩,如‘時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又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未嘗不以‘鳥’對‘僧’也。
不意今日公身犯之。
”佛印曰:“所以老僧今日得對學士。
”東坡大笑。
又舊傳佛印嘗訪坡公。
公不在,值小妹卧紗帷中。
佛印曰:“碧紗廚裡卧佳人,煙籠芍藥。
”小妹應聲曰:“清水池中洗和尚,水浸葫蘆。
”佛印笑曰:“和尚得對佳人,已出望外矣!”按此乃後人好事者之為,公雖曠遠,印不應直入卧闼也。
又傳小妹夏月晝寝,坡公過之。
妹戲吟曰:“露出琵琶腿,請君彈一彈。
”公應曰:“理上去不得,要彈也不難。
”亦可笑。
東坡為佛印題小像雲:“佛相佛相,把來倒挂,隻好擂醬。
”一日佛印亦與東坡題真雲:“蘇胡蘇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相與大笑。
師公 徐之才父祖并善醫,世傳其業。
祖孝徵戲之才為師公。
之才曰:“既為汝師,複為汝公,在三之義,頓居其兩。
”衆大笑。
糞墼 丁公度、晁公宗懿,往因同館,喜相諧谑。
晁遷職,以啟謝丁。
丁戲晁曰:“啟事更不奉答,當以糞墼一車為報。
”晁答曰:“得墼勝于得啟。
”因大笑。
錢索子 劉閣老嘗議丘文莊著述,戲曰:“丘仲深有一屋散錢,隻欠索子。
”丘應曰:“劉希賢有一屋索子,隻欠散錢。
” 羊蟹 尤延之極短小。
壽皇嘗問:“外廷謂卿為秤錘,何故?”對曰:“秤錘雖小,斤兩分明。
”上喜之。
楊誠齋嘗戲呼尤延之為蝤蛑。
延之呼誠齋為羊。
一日食羊白腸。
延之曰:“秘監錦心繡腸,亦為人所食。
”誠齋笑吟曰:“有腸可食何須恨,猶勝無腸可食人。
”世稱蟹為“無腸公子”。
一坐大笑。
梁寶、趙神德 梁寶好嘲戲,至貝州,聞趙神德能嘲,即令召之。
寶面甚黑,廳上憑案以待。
須臾,神德入,兩眼俱赤,至階前,寶即雲:“趙神德,天上既無雲,閃電何以無準則?”答雲:“入門來,案後唯見一挺墨。
”寶又雲:“官裡科朱砂,半眼供一國。
”又答雲:“磨公小拇指,塗得太社北。
”寶無以對,愧謝遣之。
歐陽、長孫 歐陽詢為人瘦小,極其寝陋,而聰敏絕倫。
太宗常宴近臣,互令嘲谑,以為娛樂。
長孫無忌先嘲詢曰:“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
誰令麟閣上,畫此一猕猴?”詢應聲曰:“縮頭連背暖,漫裆畏肚寒。
隻緣心渾渾,所以面團團。
”太宗笑曰:“詢殊不畏皇後聞耶?” 補唇先生 方幹唇缺,有司以為不可與科名,連應十餘舉,遂隐居鑒湖。
後數十年,遇醫補唇,年已老矣,人号曰“補唇先生”。
又性好侮人。
嘗與龍丘李主簿同酌。
李目有翳,幹改令譏曰:“措大吃酒點鹽,軍将吃酒點醬。
隻見門外著籬,未見眼中安障。
”答曰:“措大吃酒點鹽,下人吃酒點鲊。
隻見手臂着襕,未見口唇開褲。
” 王琪、張亢 王琪、張亢同在晏元獻幕。
張肥大,王以太牢目之。
王瘦小,張以猕猴目之。
一日有米綱至八百裡村,水淺當剝載,張往督。
王曰:“所謂‘八百裡剝’也。
”張曰;“未若‘三千年精’矣。
”琪嘗嘲亢曰:“張亢觸牆成八字。
”亢應聲曰;“王琪望月叫三聲。
” 吳原墅、王玉峰 蘇州吳原墅麻臉胡須,莆田王玉峰面歪而眼多白。
王戲雲:“麻臉胡須,羊肚石倒栽蒲草。
”吳應雲:“歪腮白眼,海螺杯斜嵌珍珠,”二人同部,聞者鼓掌。
蘇小妹 東坡有小妹,善詞賦,敏慧多辯,其額廣而如凸。
東坡嘗戲之曰:“蓮步未離香閣下,梅妝先露畫屏前。
”妹即應聲雲:“欲扣齒牙無覓處,忽聞毛裡有聲傳。
”以坡公多須髯,遂亦戲答。
時年十歲耳。
一說雲:“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以坡公長颏也。
多髯 李從俨生辰,賀客秦鳳陋而多髯,魏博少年如美人。
魏戲雲:“今日不幸與水草大王接坐。
”秦曰:“夫人無多言。
”四座皆笑。
徐之才 魏收戲徐之才曰:“君面似小家方相。
”之才曰:“若爾,便是卿之葬具。
” 張玄祖 張玄祖八歲虧齒。
先達知其不常,戲之曰:“君口複何為狗窦?”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
” 嚴、高二相公 常熟嚴相公面麻,新鄭高相公作文用腹草。
前後在翰林時,高戲嚴曰:“公豆在面上。
”嚴應聲曰:“公草在腹中。
” 楊梅、孔雀 梁國楊氏子六歲,甚聰慧。
孔君平詣其父,呼兒出見。
為設果,果有楊梅。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虞寄 虞寄年數歲。
客候其父,遇寄于門,戲曰:“郎子姓虞,必當少智。
”寄應曰:“字義不辨,豈得非愚?”客大慚。
何、顧 隋何妥八歲。
顧良戲曰:“汝何是荷葉之荷,抑河水之河?”妥曰:“先生姓顧,是堅固之固,抑新故之故?”衆異之。
郭、曾 泰和曾給事忭,與郭工部恺飲間,曾嘲曰:“汝犬羊之鞟乎,虎豹之鞟乎?”郭應曰:“爾何曾比予于是!” 二柳孤楊 柳機、柳昂在周朝,俱曆要任。
隋文帝受禅,并為外職。
時楊素方用事,戲語機雲:“二柳俱摧。
”機曰:“不若孤楊獨聳。
” 歸、皮 皮日休谒歸仁紹,不遇,作龜詩嘲歸曰:“硬骨殘形知幾秋,屍骸終是不風流。
頑皮死後鑽應遍,都為平生不出頭。
”歸作氣毬詩嘲皮雲:“八片尖皮切作毬,水中浸了火中揉。
一團閑氣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
” 盧、狄 狄仁傑戲同官郎盧獻曰:“足下配馬乃作驢。
”獻曰:“中劈明公,乃成二犬。
”傑曰:“狄字犬傍火也。
”獻曰:“犬邊有火,是煮熟狗。
”。
韓盧後 苻堅遣韓博使晉。
博有口才,桓溫令刁彜嘲之。
彜謂博曰:“卿是韓盧後。
”博亦曰:“卿是韓盧後。
”溫笑曰:“刁以君姓韓故耳。
彼姓刁,那得是韓盧後耶?”博曰:“明公脫未之思,短尾者為刁也。
”一坐皆笑。
崔季珪 冀州崔季珪琰,九歲應秀才舉。
時陳元方為州刺史,嫌其幼。
琰曰:“昔項橐八歲為孔子師,今自恨年已過矣。
”元方戲之曰:“卿宗與崔杼近遠?”琰曰:“如明公之與陳恒。
” 盧、陸 盧志字子通,範陽人,尚書珽少予。
于衆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盧毓、盧珽。
” 謝、劉二子 謝莊子謝瀹,嘗與劉湎子劉浚飲,推讓久之,浚曰:“謝莊兒不可雲不能飲。
”瀹曰;“苟得其人,自可流湎十日。
”浚慚之。
殷、何二子 殷淳與何勗共食蒓羹盡。
勗曰:“益殷蒓羹。
”勗,司空無忌子也。
淳徐辍筯曰:“何無忌憚!”。
庾、孫二子 庾園客庾翼子詣孫監,盛。
見齊莊放在外,尚幼,而有神意。
庾試之曰;“孫安國何在?”即答曰:“庚稚恭家。
”庾大笑曰:“諸孫大盛,有兒如此!”又答曰:“未若諸庚之翼翼!”還語人曰:“我故勝,得重喚奴父名。
” 王慈 琅琊王僧虔,長子慈,年十歲。
共時輩蔡約入寺禮佛,正見沙門等忏悔。
約戲之曰:“衆僧今日何乾乾?”慈應聲答曰:“卿如此不知禮,何以興蔡氏之宗?”約,興宗之子也。
謝超宗見慈學書,謂之曰:“卿書何如虔公?”答曰:“慈書與大人,如雞之比鳳。
”超宗,鳳之子。
伍伯、驵儈 晉庾純之父,嘗為伍伯。
賈充之先,嘗為驵儈。
充置酒而純未至。
充曰:“君行常在人先,今何後?”純曰:“會有小市井事未了,是以後耳。
” 酬外祖戲 王彧子絢,年六歲,讀《論語》至“周監于二代”。
外祖何偃曰:“可改‘爺爺乎文哉’。
”彧郁同音,吳蜀間呼父為爺。
絢曰:“尊者之名,安可戲?甯可雲‘草翁之風必舅’。
”偃父何尚之,絢之外祖翁也。
申、許二公 許公國,與申公時行,相約詣一所公議。
申詣許拉之。
許曰:“此才午時,已行乎?”申應曰:“既以身許國,不得不爾。
” 達毅、王達 達毅、王達同為郎中。
一日佥公移,王戲曰:“每書銜名,但以公上為我之下。
”毅應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 呂擴、謝晖 呂擴、謝晖亦以名相嘲。
謝雲:“無才終入廣。
”呂雲:“不日便充軍。
”二人因而成隙。
演《琵琶記》 閩中蔡大司馬經,初姓張。
一日與龔狀元用卿共宴,看演《琵琶記》。
至趙五娘抱琵琶抄化,蔡戲龔曰:“狀元娘子何至此!”後至張廣才掃墓,龔指曰:“這老子姓張,如何與蔡家上墳?” 羅隐對 羅隐與顧雲同谒淮南高骈。
雲為人素雅重,而隐性傲睨。
高公留雲而遠隐。
隐欲歸武林,骈與賓幕餞于雲亭。
時盛暑,青蠅入座,高命扇驅之。
雲因谑隐曰:“青蠅被扇扇離席。
”隐見《白澤圖》釘在門,應曰:“白澤遭釘釘在門。
”《郡閣閑談》謂是寇豹、謝冠,誤也。
胡旦 舍人胡旦飲酒面赤。
學士謝泌戲之曰:“舍人面色如袍色。
”時胡服绯也。
胡答曰:“學士心頭似幞頭。
”謝為之色沮。
鐵冠道人 鐵冠道人張景和,江右方士。
結廬鐘山下。
梁國公藍玉攜酒訪之,道人野服出迎。
玉以其輕己,不悅。
酒行,戲曰:“吾有一語請先生屬對。
雲:‘腳穿芒履迎賓,足下無禮。
’”道人指玉所持椰杯複之曰:“手執椰瓢作盞,尊前不忠。
”後玉竟以逆誅。
楊、李二公 邃翁冬天氣盛,而西涯怯寒。
二公同坐,西涯屢以足頓地作聲。
邃翁曰:“地凍馬蹄聲得得。
”西涯見其吐氣如蒸,戲雲:“天寒驢嘴氣騰騰。
” 陸封公對 太倉陸封公陸瑚之父。
貌黑而齒白,與鄉紳金紋者相善,一日陸造紋,紋揖而戲之曰:“黑象口中含白齒。
”陸揖甫畢,即應聲曰:“烏龜背上列金紋。
” 地諱 李時嘗以“臘雞獨擅江南味”戲夏言。
夏即應以“響馬能空冀北群”。
人嘲江西以臘雞,畿輔以響馬。
故二公各指為戲。
李西涯在翰林時,與河南一學士相谑。
河南公谒李,見檐曝有枯魚,嘲曰:“曉日斜穿學士頭。
”李應聲曰:“秋風正灌先生耳。
”蓋湖戶有“幹魚頭”,河南有“偷驢賊”之謠,又諺雲“秋風灌驢耳”故也。
見《舊雨記談》。
《耳談》以為高中玄、張泰嶽。
殊誤。
劉寶遇女媪 劉道真寶遭亂,于河側自牽船,見采蓮女子,嘲之曰:“女子何不調機弄杼而采蓮?”女子答曰:“丈夫何不跨馬揮鞭而牽船?”道真又嘗素盤共人食,有妪青衣,将二子行。
道真嘲曰:“青羊将二羔。
”妪應聲曰:“兩豬同一槽。
” 真、揚二娼 江、淮、閩、浙土俗,各有公諱,如杭之“佛兒”,蘇之“呆子”,常之“歐爺”之類,細民或相犯,至于鬥擊。
宣和中,真州娼迎新守于維揚。
揚守置酒,大合兩邦妓樂。
揚州諱“缺耳”,真州諱“火柴頭”。
揚娼恃會府,輕屬城,故令茶酒兵爇火而有煙。
使小僮戒之,已而不止,呼責曰:“貴客大廳張筵,何燒炭不謹,卻着柴頭!”咄詈再四。
真娼笑語兵曰:“行者三四度指揮,何得不聽?汝有耳朵耶,沒耳朵耶?”揚娼大慚。
小試冒籍 華亭人冒籍上海小試,憤其不容,大書通衢曰:“我之大賢與,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如之何其拒人也?”上海人答雲:“我之大賢與,何必去父母之邦?我之不賢與,焉往而不三黜?” 戴釜山鹿鳴 嚴司空震,梓州鹽亭縣人,所居枕戴釜山,但有鹿鳴,即嚴氏一人必殒。
一日有表親野坐,聞鹿鳴,其表曰:“戴釜山中鹿又鳴。
”嚴曰:“此際多應到表兄。
”表接曰:“表兄不是嚴家子,合是三兄與四兄。
”不日嚴氏子一人果亡。
是何異也? 塞語部第二十五 子猶曰:天下之事,從言生,還可從言止。
不見夫射者乎?一夫穿楊,百夫挂弓。
何則?為無複也。
心心喙喙,人盡南越王自為耳。
不得真正大聰明人,胸如鏡,口如江,關天下之舌,而予之以不然,隙穴漏卮,豈其有窒!若夫理外設奇,厄人于險,此營丘士之智也,吾無患焉。
集《塞語》第二十五。
祠靈山河伯 齊大旱,景公欲祠靈山。
晏子曰:“不可。
夫靈山,以石為身,以草木為發。
天久不雨,發将焦,身将熱,彼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
河伯以水為國,以魚鼈為民。
天久不雨,百川竭,國将亡,民将滅矣,彼獨不雨乎?祠之何益!” 駱猾氂好勇 墨子謂駱猾氂曰:“吾聞子好勇。
”曰:“然。
吾聞其鄉有勇士焉,吾必與鬥而殺之。
”墨子曰:“天下莫不予其所好,奪其所惡。
今子聞其鄉有勇士,而鬥而殺之,是惡勇,非好勇。
” 彈雀 宋藝祖一日後苑挾弓彈雀。
有臣僚稱其急事請見。
及見,乃常事。
帝曰:“此事何急?”對曰:“亦急于彈雀。
” 禁釀具 蜀先主嘗因旱儉禁釀酒。
吏于人家檢得釀具,以其欲釀,将議罰。
時簡雍從先主遊,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何以知之?”雍曰。
“彼有淫具。
”先主大笑,命原欲釀者。
禁松薪 唐昭宗時,李茂貞榷油以助軍資,因禁松薪。
優人張廷範曰:“不如并月明禁之。
”茂貞笑而弛禁。
《陶母剪發圖》 元嶽柱八歲時,觀畫師何澄畫《陶母剪發圖》,指陶母手中金钏潔之曰:“有此可易酒,何用剪發?”何大慚,即易之。
新衣 桓沖不好新衣。
浴後,婦故送新衣與沖。
怒,催使持去。
婦更持還,傳語雲:“衣不經新,何由而故?”桓笑着之。
彭祖面長 漢武帝對群臣雲:“相書雲:鼻下人中長一寸年百歲。
”東方朔大笑。
有司奏不敬。
朔免冠雲:“不敢笑陛下,實笑彭祖面長。
”帝問之。
朔曰:“彭祖年八百。
果如陛下言,則彭祖人中長八寸,面長一丈餘矣。
”帝亦大笑。
仙福 有術士幹唐六如,極言修煉之妙。
唐雲:“如此妙術,何不自為,乃贶及鄙人?”術士雲:“恨吾福淺。
吾閱人多矣,仙風道骨,無如君者。
”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北城,甚僻靜,君為修煉,煉成兩剖。
”術士猶未悟,日造門,出一扇求詩。
唐大書雲:“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說會煉銀。
如何不自燒些用,擔水河頭賣與人。
” 六如嘗題《列仙傳》雲:“但聞白日升天去,不見青天走下來。
忽然一日天破了,大家都叫阿癐癐。
”亦趣。
吳俗小兒輩遇可羞事,必齊拍手,叫“阿癐癐”。
醫意 歐文忠公語東坡曰;“昔有乘船遇風而得疾者,醫家取多年舵牙,為舵工手汗所漬處刮末,和丹砂伏神之劑煎飲,疾遂愈。
乃知醫者,意也。
”東坡曰:“如公言,今學者昏惰,當令多食筆墨灰。
” 輪回報應 一人盛談輪回報應:慎無輕殺,凡一牛一豕,即作牛豕以償;至蝼蟻亦罔不然。
時許文穆曰:“莫如殺人。
”衆問其故。
曰:“那一世責債,猶得化人也。
” 為宅 徐孺子,南昌人,十歲與太原郭林宗遊。
同稚還家,林宗庭中有一樹,欲伐去之,雲:“為宅之法,正如方口。
‘口’中有‘木’,‘困’字不祥。
”徐曰:“為宅之法,正如方口。
‘口’中有‘人’,‘囚’字何殊?”郭無以難。
蔡元定地理 蔡元定善地理,每與鄉人蔔葬改定,其間吉兇不能皆驗。
及貶,坐朱晦庵黨,為胡纮所劾,有贈詩者,曰,“掘盡人家好丘隴,冤魂欲訴更無由。
先生若有堯夫術,何不先言去道州?” 先輩有雲:“若傷天理以求地理,而複有靈驗,是天亦怕老婆矣!”此語雖戲,亦可醒迷。
哈立麻 永樂四年,西僧哈立麻至京,啟建法壇,屢著靈異。
翰林李繼鼎私曰:“若彼既有神通,當作中國語,何待譯者而後知乎?” 請僧住院 晏景初請一名僧住院,僧辭以窮陋不可為。
景初曰:“高才固易耳。
”僧曰:“巧媳婦煮不得無米粥。
”景初曰:“若有米,拙媳婦亦自能煮。
” 辟僧 歐陽公家兒小名有僧哥者。
一僧謂公曰:“公不重佛,安得此名?”公笑曰;“人家小兒要易長,往往以賤物為小名,如狗、烏、牛、羊之類是也。
”僧大笑。
昆山學博張倬與一僧談。
僧曰:“儒教雖正,不如佛學之玄。
如僧人多能讀儒書,儒人不能通釋典。
本朝能通釋典者,宋景濂一人而已。
”張笑雲:“不然。
譬如飲食,人可食者,狗亦能食之,狗可食者,人決不食之矣。
” 重袈裟 趙悅道罷政閑居,喜僧而拒士。
有士往谒再四,阍者不為通。
士曰:“參政直得如此敬重和尚?”阍者曰:“尋常僧亦平平,相公隻是重袈裟。
”士曰:“我這領藍衫恁地不值錢?”阍者曰;“也半看佛面。
”士曰:“也半看孔夫子面。
” 辨鬼 阮宣聞人說人死有鬼,宣獨以為無,曰;“今見鬼者,雲着生時衣服。
若人死有鬼,衣服亦有鬼耶?” 王弱生駁之曰:“人夢中穿衣服,将謂衣服亦有夢耶?”餘謂生時衣服,神氣所托,能靈幻出來,正是有鬼處。
《鬼董》辨十王 佛言琰魔羅統攝一素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素诃其一也。
南瞻部,特素诃中之一洲耳。
今訛為閻羅。
又《阿含》等經有十八王,王主一獄,乃閻羅僚屬。
十王之說,不知何來?轉輪王王四天下,亦非主冥道,乃概列于十王。
餘如宋帝、五官之類又皆無稽。
又七七日而所曆者七王,自小祥以後二年,乃僅經二王,何疏密太懸耶? 論神佛 北魏簡平王浚,年八歲,謂博士盧裕曰:“祭神如神在,為有神也,無神也?”對曰:“有。
”浚曰:“有神當雲‘神在’,何煩‘如’字?”張商英字天覺。
夜執筆,妻向氏問何作。
曰:“欲作《無佛論》。
”向曰:“既無矣,又何論?”公駭其言而止。
後閱藏經有悟,乃作《護法論》。
蘇公論佛 範蜀公不信佛,蘇公常求其所以不信之故。
範雲:“平生事非目見即不信。
”蘇曰:“公亦安能然哉,設公有疾,令醫切脈,醫曰‘寒’,則服熱藥,曰‘熱’,則服寒藥。
公何嘗見脈而後信之?” 妓歌佳 郭洗馬入洛,聽妓歌,大稱佳。
石季倫問:“何曲?”郭曰:“不知。
”季倫笑曰:“不知安得言佳?”郭曰:“譬如見西施,何必識姓,然後知美?” 換曲換調,換姓亦換面乎?此喻誤矣。
觀燈 司馬溫公夫人,元宵夜欲出觀燈。
公曰:“家自有燈。
”夫人曰:“兼看遊人。
”公笑曰:“我是鬼?” 範文正欲求退,子弟請治園圃。
公曰:“西都園林相望,孰障吾遊?”語意類此。
歌哭 司馬溫公死,當明堂大飨,朝臣以緻齋,不及奠。
肆赦畢,蘇子瞻率同輩往。
程頤固争,引《論語》“子于是日哭則不歌”以阻之。
子瞻曰;“不雲歌則不哭。
”。
紅米飯 《樗齋雅谑》雲:近一友有母喪,偶食紅米飯。
一腐儒以為非居喪者所宜。
诘其故,謂“紅,喜色也”。
友曰:“然則食白米飯者,皆有喪耶?” 理學新說 理學家多主新說。
有解“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曰:“人當其年尚見可惡之人,則德不進可知矣。
”周元孚笑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應是三十九歲時也。
” 道學語 有一道學每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劉翰林諧曰:“怪得羲皇以上聖人,盡日燃燭而行也!” 諧性刻薄而有口才。
析産時,從其父巨塘公乞一幹仆。
父以與其兄。
諧争之。
父曰:“兄弟左右手耳,彼此何别?”一日父小恙,适諧來候,舒右手使搔癢。
諧故取左手搔之。
父曰:“誤矣。
”諧曰:“左右手彼此何别?”其雖親必報如此! 《列子》辯日 孔子東遊,見二兒争辯日遠近。
一曰:“日出之時,大如車輪,日中之時,小如盤。
豈非日出之處去人近,近見大而遠見小乎?”一曰:“日出之時,蒼蒼涼涼,日中之時,熱如探湯。
豈非日出之處去人遠,遠者涼而近者熱乎?”孔子不能決。
不讀書 王荊公初參政,視廟堂如無人,一旦行新法,怒目諸公,曰:“此輩坐不讀書耳!”趙清簡公同參知政事,獨折之曰:“君言失矣!如臯、夔、稷、契之時,有何書可讀?”公默然。
《字說》 王荊公作《字說》,穿鑿杜撰。
劉貢父問之曰:“牛之體壯于鹿,鹿之行速于牛,今‘犇’‘麤’二字,其意皆反之,何也?”坡公亦問曰:“以竹鞭馬為‘笃’,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嘗舉“坡”字問荊公何義。
公曰:“坡者,土之皮。
”坡公笑曰:“然則滑者,水之骨乎?”荊公并無以答。
又東坡嘗語荊公:“‘鸠’從九亦有說。
”荊公欣然就問。
東坡曰:“‘鳴鸠在桑,其子七兮。
’連娘帶爺,恰是九個。
”張文潛嘗問張安道方平:“司馬君實直言王介甫不曉事,是如何?”安道雲:“賢隻消去看《字說》。
”文潛雲:“《字說》也隻是二三分不合人意。
”安道雲:“若然則足下亦有七八分不曉事矣。
” 《牧誓》 唐高定七歲時,讀書至《牧誓》,問“奈何以臣伐君?”父郢曰:“應天順人耳。
”曰:“‘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豈是順人?”郢不能答。
詩論 李西涯嘗有《嶽陽樓》詩雲:“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
”楊文懿公亟稱之。
有同官不以為然,駁之曰:“吳楚乾坤之句,本妙在‘坼’字‘浮’字。
今去此二字,則不見其妙矣。
”楊曰:“然則必雲‘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天下句’而後為足耶?” 方棠陵豪以廣東憲副入賀。
張昆侖山人以詩餞之。
方曰:“君詩雖佳,而非情實,如無山稱山,無水賦水,非歡而暢,不戚而哀。
予詩雖劣,情實俱在。
”答曰:“詩人婉辭托物,若文主之思後妃,豈必臨河洲見雎鸠耶?即如餞行,何必攜百壺酒而雲‘清酒百壺,唯筍及蒲’?若據情實,則老酒一瓶豆腐面筋耳。
”京師聞者大笑。
穢裡 梁劉士章為南康相。
郡人有姓賴,居穢裡,投刺谒劉。
劉嘲之曰:“君有何穢而居穢裡?”賴應聲曰:“未審孔丘何阙而居阙裡?”孔廟東南五百步,一有雙石阙,故名阙裡。
賦柳 李泌賦詩譏楊國忠曰:“青青東門柳,歲晏複憔悴。
”國忠訴于明皇。
上曰:“賦柳為譏卿,則賦李為譏朕可乎?” 争田 餘肅敏公為戶部時,兩勢家争田未決,部檄公理之。
甲以其地名與己同姓,執是故産,公笑曰:“然則張家灣張産耶?” 無為子 楊次公自号無為子。
佛印問其說。
次公曰:“我生無為軍耳。
”印曰:“公若生廬州,便可稱廬子矣!” 六字地名 楊用修在史館,有湖廣土官水盡源通塔平長官司進貢。
“水盡源通塔平”,蓋六字地名。
有同列疑為三地名,添之雲“三長官司”。
楊取《大明官制》證之:“此一處,非三地也。
”同列笑曰:“楚、蜀人近蠻夷,故宜知之。
我内地人不知也。
”楊戲應之曰:“司馬遷《西南夷傳》,班固《匈奴傳》叙外域如指掌,班、馬亦蠻夷耶?” 争姓族 諸葛令恢王丞相導共争姓族先後。
王曰“何不言葛、王,而雲王、葛?”令曰;“譬之驢、馬,不言馬、驢。
驢甯勝馬耶?” 牝牡雄雌 周丞相與客閑步園中玩群鶴。
問曰:“此牝鶴耶,牡鶴耶?”客從旁曰:“獸稱牝牡,禽為雌雄。
”相曰:“‘雄狐綏綏’,狐非獸乎?‘牝雞之晨’,雞非禽乎?”客不能對。
一從牛,一從隹,自是禽獸之别。
雄狐牝雞,文人之巧言耳。
《考工記》曰:“天下大獸五,則禽亦可謂之獸。
《禮記》曰:“猩猩能語,不離禽獸。
”則獸亦可謂之禽。
五行有木而無草,則草亦可謂之木。
《洪範》言“庶草蕃蕪”而不及木,則木亦可謂之草。
諸葛恪 孫權大會将佐,命諸葛恪行酒。
次至張輔吳昭,先有酒色,不肯飲,曰:“此非養老之禮也,”權謂恪曰:“卿但令張公辭屈乃飲耳。
”恪即難張曰:“昔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猶未告老。
今軍旅之事,将軍在後,酒食之事,将軍在前,何謂不養老也?”張無辭,遂為盡爵。
曾有白頭鳥集吳殿前。
孫權問群臣:“此何鳥也?”諸葛元遜對雲:“此名白頭翁。
”張昭自以坐中最老,疑戲之,因曰:“恪欺陛下,未嘗聞鳥名白頭翁者。
試令恪複求白頭母。
”元遜曰:“鳥名鹦母,未必有對。
試使輔吳複求鹦父。
”張不能答。
犯夜 張觀知開封日,有犯夜巡者,縛緻之。
觀曰:“有證見乎?”巡者曰:“若有證見,亦是犯夜矣。
” 捕蝗檄 錢穆甫為如臯令,會歲旱蝗發,而泰興令獨绐郡将雲:“縣界無蝗。
”已而蝗大起,郡将诘之。
令辭窮,乃言“縣本無蝗,悉自如臯飛來者。
”仍檄本縣嚴捕,無令侵及鄰境。
穆甫得檄,判雲:“蝗本天災,非令不才。
既自敝邑飛去,卻請貴縣押來。
”或作米元章,誤也。
舉人大帽 祖制:京官三品始乘轎。
科道多騎馬,後來皆私用轎矣。
王化按浙,一舉人大帽入谒。
按君不悅,因問曰:“舉人戴大帽,始自何年?”答曰:“始于老大人乘轎之年。
” 西安令 俞君宣性懶,選得衢州之西安。
友人規之曰:‘清慎君所有餘,第在沖要地,不可不勤。
”俞曰:“何以知沖要也?”曰:“是四輪之地。
不然,何以謂之衢州?”俞曰;“是偏安之邑,不然何以謂之西安?”友人無以難。
貪令 某令貪,監司欲斥之。
陳渠為中丞,笑曰:“此地窮苦,不比貴鄉,墨不滿橐也。
”監司曰:“盜劫貧家,豈得無罪!’ 海瑞非聖人 海忠肅撫江南,為華亭公處分田宅,奉行者稍過,遂緻不堪。
缙紳鹹為華亭解紛,謂海曰:“聖人不為已甚。
”海艴然曰:“諸公豈不知海瑞非聖人耶?”缙紳悉股栗而退。
蹩媪 田巴居于稷下,是三王而非五帝,一日屈千人:其辯無能窮之者。
弟子禽滑厘出逢蹩媪。
揖而問曰:“子非田巴之徒乎?宜得巴之辯也。
媪有大疑,願質于子。
”禽滑厘曰:“媪姑言之,我能析其理。
”媪曰:“馬鬃生向上而短,馬尾生向下而長,其故何也?”禽滑厘笑曰:“此易曉耳。
鬃上搶勢逆而強,故短。
尾下垂勢順而遜,故長。
”媪曰:“然則人之發上搶,逆也,何以長?須下垂,順也,何以短?”滑厘茫然自失,乃曰:“吾學未足以臻此,當歸咨師。
媪幸留此,我其有以奉酬。
”即入見田巴,曰:“适出遇蹩媪,以鬃尾長短為問,弟子以逆順之理答之,如何?”曰:“甚善。
”滑厘曰:“然則媪申之以須順而短,發逆而長,則弟子無以對。
願先生析之。
”巴俯首久之,乃以行呼滑厘曰;“禽大!禽大!幸自無事,也省可出入!” 懷繩見王 齊大夫邾石父謀叛,宣王誅之,欲滅其族。
邾之族大以蕃,鹹泣拜于艾子之庭,祈請于王。
艾子曰:“得一繩可免。
”邾氏以為戲言,亦不敢诘。
退而索绹以饋。
艾子懷其三尺以見王,曰:“為逆者一石父,其宗何罪而戮之?”王曰:“先王之法不敢廢也。
政典曰:與叛同宗者,殺無赦。
”艾子頓首曰:“臣亦知王之不得已也。
竊有一說:往年公子巫以邯鄲降秦,非王之母弟乎?然則王亦叛臣之族,理合随坐,願王即日引決,勿惜一身而傷先王之法。
”因獻短繩三尺。
王笑而起曰:“先生且休,寡人赦之矣” 營丘士 營丘士性不通慧,好折難而不中理。
一日造艾子,問曰:“凡大車之下與橐駝之項,多綴鈴铎,其故何也?”艾子曰:“車駝之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狹路難避,借鳴聲相聞,使為計耳。
”營丘士曰:“佛塔之上,亦設鈴铎,豈謂塔亦夜行而使相避耶?”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如此!凡鳥鵲多托高以巢,糞穢狼籍,故塔之鈴,所以警鳥鵲也,豈以車駝比乎?”營丘士曰:“鷹鹞之尾,亦設小鈴,安有鳥鵲巢于鷹鹞之尾乎?”艾子大笑曰:“怪哉君之不通也!夫鷹隼擊物,或入林中,而絆足掐線,偶為木所绾,振羽之際,鈴聲可尋而索也。
豈謂防鳥鵲之巢哉!”營丘士曰:“吾嘗見挽郎秉铎而歌,不究其義,今乃知恐為木枝所绾,而便于尋索也。
抑不知絆郎之足者,用皮乎?用線乎?”艾子愠而答曰:“挽郎乃死者之導也,為死人生前好诘難,故铎以樂其屍耳!” 雅浪部第二十六 子猶曰:谑浪,人所時有也。
過則虐,虐則不堪,是故雅之為貴。
雅行不驚俗,雅言不駭耳,雅谑不傷心。
何病乎唇弄?何虞乎口戒?何憚乎犁舌地獄?集《雅浪》第二十六。
千歲 魏王知訓陪烈祖曲宴,引金觞賜酒曰:“願我弟千歲!”魏王引他器勻之,進曰:“願與陛下各享五百!” 舍命陪君子 李西涯在翰林時,一日陪郡侯席,過飲大觥,醉而言曰:“生今日舍命陪君子矣!”郡侯笑曰:“學生也不是君子,老先生不要輕生。
” 雞肋 劉伶嘗因大醉,與俗人忤。
其人攘袂奮拳而往。
伶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
”其人笑而止。
父子圍棋 王長豫幼便和令。
丞相導愛恣甚笃。
每共圍棋,丞相欲舉行,長豫按指不聽。
丞相笑曰;“讵得爾?相與似有瓜葛。
” 靳閣老子 丹徒靳閣老有子不肖,而其子之子卻登第。
閣老每督責之。
曰:“翁父不如我父,翁子不如我子,我何不肖?”閣老大笑而止。
吳江吳太學益之由富而貧,因縣征逋急,詣縣求寬。
阍人報:“吳相公進谒。
”縣尹劉曰:“何物吳相公!得非好丈人的女婿,奸女婿的丈人乎?”蓋吳為王荊石相公婿,而其女嫁沈進士也。
旱雷 有人别謝公,公流涕,此人不悲。
左右雲:“向客殊密雲。
”公曰:“非徒密雲,乃是旱雷。
”大雷 北齊崔儦嘗謂同座曰:“昨夜大雷,吾睡不覺。
”盧思道在坐戲曰:“如此震雷,奈何不能動蟄?”坐間大笑。
口歡手怒 和魯公慷慨厚德,每滑稽,則哄堂大笑。
時博士楊永符能草聖,有省郎聞魯公笑聲,戲謂楊曰:“丞相口歡。
”永符曰:“予忝事筆墨,方揮掃之際,亦謂太博‘手怒’耶?” 小戊子雌甲辰 程文惠與龐公同戊子生,程已貴,龐尚為小官。
嘗戲龐曰:“君乃小戊子也。
”龐後大拜。
程曰:“今日大戊子卻為小小戊子矣!” 或以槐瘿遺裴晉公。
郎中庾威在坐,曰:“此是雌樹生者。
”公偶及年甲,對雲;“與公同是甲辰。
”公笑曰:“郎中便是雌甲辰。
” 安給事生辰 安給事磐,蜀人,初度避生,同僚尾至所在。
蔡巨源戲曰:“聞一老鼠避一瓶中,貓捕之不得。
以須略鼠,鼠因噴嚏。
貓在外呼曰:‘千歲!’鼠曰:‘汝豈真為我壽?誘我出欲嚼我耳!’”安遂出。
太公年 人嘗言太公八十遇文王。
宋玉楚詞又雲“太公九十顯榮兮”,東方朔雲:“太公體仁行義,七十有二,見用周武。
”東坡笑曰:“太公賴東方朔減了八歲,卻被宋玉增了十歲。
” 世傳梁灏八十二登第,甚謝表雲:“少伏生之八歲,多太公之二年。
”而洪容齋《随筆》詳辨其生年緻仕之歲,謂此聯好事者為之。
以灏在本朝,而年歲尚有訛傳者,恐太公真八宇未可問也。
何次道志勇 何次道充往瓦官寺禮拜甚勤。
阮思曠裕語之曰:“卿志大宇宙,勇邁千古。
”何曰:“卿今日何故忽見推?”阮曰,“我圖數千戶郡,尚不能得。
卿乃圖作佛,不亦大乎?” 墨磨人 石昌言畜李廷珪墨,不許人磨。
或戲之曰:“子不磨墨,墨将磨子。
” 守财虜孳孳為利,一文不肯屈使。
亦當告之曰:“子不用錢,錢将用子。
” 吃衣着飯 楊醫官傳“食絹方”,為神仙上藥。
又一方,有寒疾者,蓋稻席當愈。
或嘲之曰:“君吃衣着飯,大是奇方。
” “吃衣着飯”可對“枕流嗽石”。
玄齡不死 裴玄本好諧談。
為戶部郎中時,左仆射房玄齡疾甚。
省郎将問疾,玄本戲曰:“仆射病可,須問之,既甚矣,何須問也?”有洩其言者,既而随例看玄齡。
玄齡笑曰:“裴郎中來,玄齡不死也。
” 死後佳 葉衡罷相歸。
一日病,間諸客曰:“某且死,但未知死後佳否?”一士人曰:“甚佳。
”葉驚問曰:“何以知之?”士人曰:“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歸矣。
一死不返,以是知其佳也。
”滿座皆笑。
大八字 有以星術見王元美者。
座客争扣吉兇。
元美曰:“吾自曉‘大八字’,不用若算。
”問:“何為大八字?”曰:“我知人人都是要死的。
” 娵隅
如此便宜,固亦足矣!” 張五湖 王荊石相公赴京,蘇中親友醵金治舟于虎阜候送。
至晚杳然,有疑改期者,有疑夜渡者,正彷徨引領間,遇邑人張五湖乘小舟至。
衆素知張善谑,拉至舟中小飲,固要張說一笑話。
張曰:“一老翁無子,每以無人送終為苦。
至八十餘,一歲中,婢妾連舉數子,親鄰畢賀。
翁凄然淚下。
衆驚問之。
乃曰:‘我年如許,雖幸有多兒,不知送得老爺着否?’”衆雖愠其刻,而終服其捷。
劉貢父 熙甯始尚經術,說《詩》者競為穿鑿,如“伊其相谑,贈之以芍藥”,謂此為淫泆之會,必求其為士贈女乎,女贈士乎。
劉貢父曰:“芍藥能行血破胎氣,此蓋士贈女也。
若‘視爾如荍,贻我握椒’,則女之贈士也。
《本草》雲‘椒性溫,明目暖水髒’故耳。
”聞者絕倒。
神錐神槌 鐘雅語祖士言:“我汝穎之士利如錐,卿燕趙之士鈍如槌。
”祖曰:“以我鈍槌,打汝利錐。
”鐘曰;“自有神錐,不可得打。
”祖曰:“既有神錐,亦有神槌。
” 參禅谒 佛印方丈成,乞東坡顔額。
東坡未暇,佛印自題曰“參禅谒”。
東坡一日見之,戲續雲:“硬如鐵。
”佛印接雲:“誰得知?”東坡笑雲:“徒弟說。
”魯直在座,絕倒。
六眼龜 蘇子瞻谒呂微仲,值其寝。
久之乃出。
蘇不堪,見一菖蒲盆畜綠毛龜,蘇雲:“六眼龜更難得。
”呂問:“出何處?”曰:“昔唐莊宗時,一國進六眼龜。
伶人敬新磨進口号曰:‘不要鬧,不要鬧,聽取這龜兒口号:六隻眼兒分明,睡一覺抵别人三覺!’” 按史傳實有六眼龜。
郭景純《江賦》:“龜有六眸。
”宋太始二年八月丙寅,六眼龜見于東陽,太守劉勰得之,以獻睿宗。
先天三年,江州獻靈龜六眼,腹下有玄文。
又嶺南欽州出六眼龜。
然實止兩眼耳,外四眼乃斑點花紋,圓長中黑,與真目并列,端正不偏,人莫能辨也。
虱辨 東坡閑居日,與秦少遊夜宴。
坡因們得虱,乃曰:“此垢膩所生。
”秦曰:“不然,綿絮成耳。
”辯久不決,期明日質疑佛印,理曲者罰設一席。
及酒散,秦先往囑佛印:“明日若問,可答生自綿絮。
容勝後當作【饣不】飥會。
”既去,頃之坡至,亦以垢膩囑,許作冷淘。
明日果會,具道诘難之意。
佛印曰:“此易曉耳,乃垢膩為身,絮毛為腳,先吃冷淘,後吃【饣不】飥。
”二公大笑,具宴為樂。
解缙 解缙嘗從遊内苑。
上登橋,間缙:“當作何語?”對曰:“此謂‘一步高一步’。
”及下橋,又問之。
對曰:“此謂‘後邊又高似前邊’。
”上大悅。
一日,上謂缙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
”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
”上遽曰:“是女兒。
”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已死矣!”又應曰:“料是世間留不住。
”上曰:“投之水矣。
“又應:”翻身跳入水晶宮。
”上本欲詭言以困之,既得詩,深歎其敏。
嘗有人召仙,請作梅花詩。
仙箕遂寫“玉質亭亭清且幽”,其人雲:“要紅梅。
”即承雲:“着些顔色點枝頭。
牧童睡起朦胧眼,錯認桃林去放牛。
”又一箕題雞冠花詩:“雞冠本是胭脂染。
”其人雲:“要白者。
”即承雲:“洗卻胭脂似雪妝。
隻為五更貪報曉,至今擾帶一頭霜。
” 解缙四歲出遊市中,偶跌,衆笑之。
吟曰:“細雨落綢缪,磚街滑似油。
鳳凰跌在地,笑殺一群牛。
” 《三教圖》 馬遠嘗畫《三教圖》,釋迦中坐,老子俨立于傍,孔子乃作禮于前。
蓋内珰故令作此以侮聖人也。
理宗诏江子遠萬裡作贊。
江贊雲:“釋氏趺坐,老聃傍睨。
惟吾夫子,絕倒在地。
”遂大稱之 鄢天澤。
姑蘇鄢天澤者,略涉書,好摘人詩文句字供姗笑,偶讀瞿文懿“王立沼上”義,訝曰:“沼固惠王池也,破何得言所立非其地?”已誦詩至“流莺啼到無聲處”,即又曰:“啼則有聲,何謂無聲?”諸所戲侮聖言多類是。
一日獨坐,有青衣二人捽之去。
至一所,殿宇莊嚴。
天澤跽階下,遙見柱帖雲:“日月閻羅殿,風霜業鏡台。
”始知已死。
王問天澤:“知過否?”因引業鏡照之,具得其罪狀。
王複命青衣引天澤還陽世道其事。
比出門,天澤辄又謂青衣曰:“屬見殿柱帖,政自不佳,何獨閻羅殿偏有日月乎?”青衣者怒曰:“汝尚敢爾爾!”扶之,俄遽然醒。
鏡新磨 五代伶官鏡新磨,嘗奏事,殿中多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
新磨倚而呼曰:“陛下毋縱兒女噬人!”莊宗家世夷狄,諱狗,故以此譏之。
莊宗大怒,彎弓将射之。
新磨急呼曰:“陛下無殺臣,臣與陛下為一體,殺之不祥。
”莊宗驚問其故。
對曰:“陛下開國改元同光,且同,銅也,若殺鏡新磨,則無光矣。
”帝大笑,釋之。
安辔新 李茂貞入關時,放火燒京阙民居殆盡。
及入朝,賜宴,優人安辔新目之為“火龍子”。
既已,茂貞慚怒,欲“殺此豎子”。
因請告往岐下谒之。
茂貞一見,大诟曰:“此賊何顔敢來求乞!”安曰:“隻思上谒,非敢有幹也。
”茂貞色稍定,曰:“貧儉若斯,何不求乞?”安曰:“京城近日但賣麸炭,便足一生,何必求乞?”茂貞大笑而厚賜之。
黃幡綽 玄宗在蜀,黃幡綽陷在賊中。
賊黨就擒,有謂“幡綽忘上恩寵,與賊圓夢,每順其情”。
如祿山夢見衣袖長拖至階下,則解曰“垂衣而治”。
又夢見殿中槅子倒下,則解曰“革故鼎新”。
上诘幡綽。
幡綽曰:“非也。
逆賊夢衣袖長,是‘出手不得’。
又夢槅子倒,是‘糊不得’。
”上笑釋之。
公猴 三楊當國時,有一妓名齊雅秀,性極巧慧。
一日命佐酒。
衆謂曰:“汝能使三閣老笑乎?”對曰:“我一入便令笑也。
”乃進見。
問:“何來遲?”對曰:“看書。
”問:“何書?”對曰:“《烈女傳》。
”三閣老大笑,曰;“母狗無禮!”即答曰:“我是母狗,各位是公猴。
”一時京中大傳其妙。
江南妓 江南一妓有殊色,且通文。
滁州胡尚書于許學士席上見之,問其名。
曰:“齊下秀。
”胡公戲曰:“臍下臭”。
妓跽曰:“尚書可謂聞人。
”胡怒曰:“此妓山野。
”妓跽曰:“環滁皆山也。
”為之哄席。
見《西堂紀聞》。
《谑浪》作歐文忠公事,或誤。
酬嘲部第二十四 子猶曰:談鋒之中人,如風觸牆,鮮不反矣。
其不反者,非大愚人,則大忮毒人。
魚軍容所謂“怒猶常情,笑乃不可測”者也。
是故能酬者,不病嘲。
而能嘲者,亦反樂于得酬。
旗鼓相向,為鹳為鵝。
或吳艎之複歸,或趙幟之遽拔。
雖使蘇、張複生,誰能射轅門之戟?傥亦憑轼者之大觀乎?集《酬嘲》第二十四。
楊玠 楊玠,北人,巧應對。
京兆杜公瞻戲曰:“君既姓楊,陽貨實辱孔子。
”玠曰:“君既姓杜,杜伯嘗射宣王。
”又殿内将軍牛子充戲曰:“吾羊有玠,恐不任廚。
”玠曰:“君牛既充,正當烹宰。
”又太倉張策戲曰:“卿本無德量,忽共叔寶同名。
”玠曰:“爾既少才獻,敢與伯符連諱!”又太子洗馬蕭翊,蘭陵人,戲曰:“流共工于幽州,易北恐非樂土。
”玠曰:“放驩兜于崇山,江南豈是勝地!” 張裔 張君嗣在益州,為雍闿縛送與吳。
武侯遣鄧芝使吳,因便請裔。
裔在吳,流徙伏匿,吳主未之知。
臨發引見,問曰:“蜀卓氏女亡奔相如,貴土風俗何以乃爾?”裔曰:“愚以為卓氏寡女,猶賢于買臣之妻。
” 諸葛恪 吳主權嘗燕見費祎,逆敕群臣,使祎至,伏食勿起。
祎至,權為辍食,而諸人不起。
祎調之曰:“鳳凰來翔,麒麟吐哺,驢騾無知,伏食如故。
”諸葛恪應曰:“爰植梧桐,以待鳳凰。
有何燕雀,自稱來翔?何不憚射,使還故鄉。
” 孫權使太子嘲諸葛恪曰:“恪食馬矢一石。
”答曰:“臣得戲君,子得戲父?”權曰:“可。
”洛曰:“乞太子食雞卵。
”權曰:“人令卿食馬矢,卿令人食雞卵,何也?”恪曰:“所出同耳。
”權大笑。
徐陵聘魏 徐陵至魏館,是日甚熱,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熱,當為徐常侍來。
”徐即答曰:“前王肅至此,為魏始制禮儀。
今我來聘,使卿複知寒暑。
”收大慚。
《月賦》、《秋月詩》 孝武嘗問魏延之曰:“謝莊《月賦》何如?”答曰:“莊始知‘隔千裡兮共明月’。
”帝召莊,以延之語語之。
莊應聲曰:“延之作《秋月詩》,始知‘生為久别離,死為長不歸’。
” 趙孟頫、周草窗對 趙魏公孟頫有一私印,曰“水晶宮道人”。
周草窗以“瑪瑙寺行者”對之,趙遂不用此印。
後見草窗同郡崔進之藥肆懸一牌曰“養生主藥室”,趙以“敢死軍醫人”對之,崔亦不複設此牌,趙語人曰:“我今日方為水晶宮吐氣!” 蘇、劉 劉貢父晚得癞疾,鼻陷,又坐和蘇子瞻詩罰金。
元祐中,同為從官。
貢父曰:“前于曹州,有盜夜入人家,室無物,但有書數卷耳。
盜忌空還,取與卷而去,乃舉子所著五七言也。
就庫家質之。
主人喜事,好其詩。
不舍手。
明日盜敗,吏取其書。
主人賂吏而私錄之。
吏督之急,且問其故。
曰:‘吾愛其語,将和之也。
’吏曰:‘賊詩不中和他!’”子瞻亦曰:“少壯讀書,頗知故事。
孔子嘗出。
顔、仲二子行而過市,而卒遇其師。
子路矯捷,躍而升木。
顔淵懦緩,顧無所之,就市中所謂石幢子者避之。
既去,市人以賢者所至,遂更其名曰‘避孔子塔’。
”坐者絕倒。
狼驢 袁元峰閣老與郭東野同朝。
郭戲袁曰:“今日東門丁報一猿走入,西門又報一狼走入。
已知皆是狼,然則猿亦似狼乎?”袁曰:“今日有人索題居扁者。
予問居在何處?曰:在郭東野外。
因題之曰:郭東野廬。
” 陶榖使吳越 陶榖在翰林日,念宣力已久,意希大用,使同類乘間探之。
藝祖曰:“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俗所渭‘依樣畫葫蘆’耳。
”榖題一絕于玉堂署,雲:“官職須從生處有,才能不管舊時無。
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藝祖見之,薄其怨望。
後奉使吳越,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詢其族類。
忠懿命自蝤蛑至蜞蚏凡十餘種以進。
榖曰:“一蟹不如一蟹!”以諷忠懿之不如錢镠也。
宴将畢,或進葫蘆羹相勸。
榖不舉筯。
忠懿笑曰:“先王時庖人善制此羹,今依樣馔來者。
”榖嘿然。
原父酬歐公 劉原父晚年再娶。
歐公作詩戲之雲:“仙家千載一何長,浮世空驚日月忙。
洞裡桃花莫相笑,劉郎今是老劉郎。
”原父得詩不悅,思報之。
初歐公與王拱辰同為薛簡肅公婿,歐公先娶王夫人姊,再娶其妹,故拱辰有“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之戲。
一日三人會間,原父曰:“昔有一學究訓學子誦《毛詩》,至‘委蛇委蛇’,學子念從原字。
學究怒而責之曰:‘蛇當讀作姨字,毋得再誤,’明日,學子觀乞兒弄蛇,飯後方來。
問:‘何晏也?’曰:‘遇有弄姨者,從衆觀之。
先弄大姨,後弄小姨,是以來遲。
’”歐公亦為之噱然。
按簡肅公墓文,王拱辰兩為公婿。
而《詩話》等書皆稱歐公,未解。
何承天 何承天年老,為著作佐郎。
諸佐郎并名家年少。
荀伯子嘲之,呼為“奶母。
”何曰:“卿當雲‘風凰将九子’,何言‘奶母’?” 王、範 王文度、範榮期常同詣簡文,範齒勝,王爵勝。
王遂在範後,王因謂範曰:“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範曰:“淘之汰之,砂礫在後。
” 祝石林 給事祝石林,曾為黃陂博士。
偶入郡,與黃岡令劉聯坐。
令心易之,而嗔其抗直,曰:“吾鄉士人有一破,乃‘大哉堯之為君’一節題。
破雲:‘以齊天之大聖,極天下之無狀焉。
’”祝曰:“吾亦有一破,題是‘不得已而之景醜氏宿焉’。
破雲:‘處無可奈何之地,遇大不相幹之人。
’”同官絕倒。
明年,祝及第,劉以縣令考察為民。
王清 王清系掾吏,初授卑官,有異才,累遷嘉興府同知。
以督責海塘有功,擢兩淮佥憲。
逾半年,請告歸。
在嘉時,偕太守行香文廟。
太守戲指先師,謂公曰:“認得此位老先生否?”清曰:“認得,這老先生人品極高,隻是不曾發科。
”太守默然。
隻誇科第,不論人品,此位老先生,太守反不認得。
仕宦遲速 魏周泰為新城太守。
司馬宣王使鐘毓調曰:“公釋褐政府三十六日,擁蓋守兵馬郡。
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泰曰:“君名公之子,小有文采,故守吏職。
猕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陸兵曹、張給事 陸式齋容一日與張給事宴,投壺中耳。
給事曰:“信是陸兵曹,開手便中帖木耳。
”式齋答雲:“可惜張給事,閉口常學磨兜堅。
”給事有慚色。
費侍郎對 費宏官侍郎,其兄奉常。
公宴,以長少易位,劉瑾适過之,曰:“費秀才以羊易牛。
”公答曰:“趙中貴指鹿為馬。
” 侍郎谑 景泰間兵、刑二部僚佐會坐。
時于公謙為兵書,俞公士悅為刑書。
刑侍郎戲謂兵侍郎曰:“于公為大司馬,公非少司驢乎?”兵侍郎即應之曰:“俞公為大司寇,公非少司賊乎?” 崔副使允,京山侯元之弟也。
初登第時,偕同年王侍郎寅之子允修,谒王之一鄉前輩。
其人問崔何人。
王雲:“崔驸馬弟也。
乃兄驸馬,此為驸驢。
”崔答曰:“此王侍郎兒。
乃父侍狼,此為侍狗。
” 洗馬 劉定之升洗馬,朝遇少司馬王偉。
王戲之曰:“太仆馬多,洗馬須一一洗之。
”劉笑曰:“何止太仆,諸司馬不潔,我亦當洗。
” 太常卿大學士 陳師召擢南京太常,門生會餞,有垂涕者。
李西涯大學士在席,為句雲:“師弟重分離,不升他太常卿也罷。
”公應聲曰:“君臣難際會,便除我大學士何妨?”一座絕倒。
按陳音,莆田人,李東陽同榜,性寬坦。
在翰林時,夫人嘗試之。
會客至,呼茶,曰:“未煮。
”公曰:“也罷。
”又呼幹茶,曰:“未買。
”公曰:“也罷。
”客為捧腹。
時因号“陳也罷”。
增廣、檢讨 内鄉縣李蓘,字子田,官翰林檢讨。
其弟名蔭,字襲美,久滞增廣生。
蓑遣書蔭曰:“爾今年增廣,明年增廣,不知增得幾多?廣得幾多?”蔭答書曰:“爾今日檢讨,明日檢讨,不知檢得甚麼?讨得甚麼?” 試官舉子 唐制:舉人試日,既暮,許燒燭三條。
主文權德輿于簾下戲雲:“三條燭盡,燒殘舉子之心。
”舉子遂答雲:“八韻賦成,驚破侍郎之膽。
” 僧贊甯等 僧贊甯辭辯縱橫,人莫能屈。
時有安鴻漸者,文辭隽敏,尤好嘲詠。
嘗街行,遇贊甯與數僧相随。
鴻漸指而嘲白:“鄭都官不愛之徒,鄭谷詩:愛僧不愛紫衣僧。
時時作隊。
”贊甯應聲答曰:“秦始皇未坑之輩,往往成群。
” 安鴻漸素好谑。
淩侍郎策,其父曾為鎮所由,父攜拜鴻漸乞名。
鴻漸命名,曰“教之”。
蓋言所由生也。
策後頗銜恨之。
潘阆常谑惠崇曰:“崇師爾當憂獄事。
吾去夜夢爾拜我,爾豈當歸俗耶?”惠崇曰:“此乃秀才憂獄事爾。
惠崇,沙門也。
惠崇拜,沙門倒也。
秀才得無詣沙門島耶?” 包山寺在蘇州太湖。
僧天靈者,博學通文。
有一秀才嘲之曰:“秃字如何寫?”僧應聲曰;“秀字掉轉尾就是。
” 僧錄惠江、中書程紫霄,俱辯捷。
江素充肥,會暑袒露。
霄見之,曰:“僧錄琵琶腿。
”江曰:“先生觱栗頭。
”又見駱駝數頭。
霄指一大者曰:“此必頭陀也。
”江曰:“此輩滋息,亦有先後。
此先生,非頭陀。
” 僧貫休有機辯。
杜光庭羽士欲挫其鋒,每相見,必俟其舉措以戲調。
一日,因舞辔于通衢,貫休馬墜糞。
光庭連呼:“太師!太師!數珠落地!”貫休徐曰:“大還丹!大還丹!” 儒匠 有木匠頗知通文,自稱儒匠。
嘗督工于道院,一道士戲曰:“匠稱儒匠,君子儒,小人儒?”匠遽應曰:“人号道人,餓鬼道,畜生道?” 古今巧對 劉潛夫 楊平舟棟以樞掾出守莆陽,劉潛夫克莊兄弟俱以史官裡居,郡集公寓。
王臞軒邁戲之雲:“大編修,小編修,同赴編修之會。
”潛夫雲:“欲屬對不難,不可見怒。
”王願聞之。
乃雲:“前通判,後通封,但聞通判之名。
”蓋王凡五得倅而不上雲。
王又嘗拆劉名調之雲:“十兄二十年前何其壯,二十年後何其不壯?”劉應之曰:“二兄二十年前何其遇,二十年後何其不遇?” 東坡、佛印 佛印原儒家流,書無不讀,與東坡友善。
神廟時,禱旱,命僧人入内修演。
東坡謂佛印冒侍者入觀盛事。
上見魁偉,遂賜披剃。
心頗銜恨。
一日東坡戲曰:“往嘗與公談及古詩,如‘時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又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未嘗不以‘鳥’對‘僧’也。
不意今日公身犯之。
”佛印曰:“所以老僧今日得對學士。
”東坡大笑。
又舊傳佛印嘗訪坡公。
公不在,值小妹卧紗帷中。
佛印曰:“碧紗廚裡卧佳人,煙籠芍藥。
”小妹應聲曰:“清水池中洗和尚,水浸葫蘆。
”佛印笑曰:“和尚得對佳人,已出望外矣!”按此乃後人好事者之為,公雖曠遠,印不應直入卧闼也。
又傳小妹夏月晝寝,坡公過之。
妹戲吟曰:“露出琵琶腿,請君彈一彈。
”公應曰:“理上去不得,要彈也不難。
”亦可笑。
東坡為佛印題小像雲:“佛相佛相,把來倒挂,隻好擂醬。
”一日佛印亦與東坡題真雲:“蘇胡蘇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相與大笑。
師公 徐之才父祖并善醫,世傳其業。
祖孝徵戲之才為師公。
之才曰:“既為汝師,複為汝公,在三之義,頓居其兩。
”衆大笑。
糞墼 丁公度、晁公宗懿,往因同館,喜相諧谑。
晁遷職,以啟謝丁。
丁戲晁曰:“啟事更不奉答,當以糞墼一車為報。
”晁答曰:“得墼勝于得啟。
”因大笑。
錢索子 劉閣老嘗議丘文莊著述,戲曰:“丘仲深有一屋散錢,隻欠索子。
”丘應曰:“劉希賢有一屋索子,隻欠散錢。
” 羊蟹 尤延之極短小。
壽皇嘗問:“外廷謂卿為秤錘,何故?”對曰:“秤錘雖小,斤兩分明。
”上喜之。
楊誠齋嘗戲呼尤延之為蝤蛑。
延之呼誠齋為羊。
一日食羊白腸。
延之曰:“秘監錦心繡腸,亦為人所食。
”誠齋笑吟曰:“有腸可食何須恨,猶勝無腸可食人。
”世稱蟹為“無腸公子”。
一坐大笑。
梁寶、趙神德 梁寶好嘲戲,至貝州,聞趙神德能嘲,即令召之。
寶面甚黑,廳上憑案以待。
須臾,神德入,兩眼俱赤,至階前,寶即雲:“趙神德,天上既無雲,閃電何以無準則?”答雲:“入門來,案後唯見一挺墨。
”寶又雲:“官裡科朱砂,半眼供一國。
”又答雲:“磨公小拇指,塗得太社北。
”寶無以對,愧謝遣之。
歐陽、長孫 歐陽詢為人瘦小,極其寝陋,而聰敏絕倫。
太宗常宴近臣,互令嘲谑,以為娛樂。
長孫無忌先嘲詢曰:“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
誰令麟閣上,畫此一猕猴?”詢應聲曰:“縮頭連背暖,漫裆畏肚寒。
隻緣心渾渾,所以面團團。
”太宗笑曰:“詢殊不畏皇後聞耶?” 補唇先生 方幹唇缺,有司以為不可與科名,連應十餘舉,遂隐居鑒湖。
後數十年,遇醫補唇,年已老矣,人号曰“補唇先生”。
又性好侮人。
嘗與龍丘李主簿同酌。
李目有翳,幹改令譏曰:“措大吃酒點鹽,軍将吃酒點醬。
隻見門外著籬,未見眼中安障。
”答曰:“措大吃酒點鹽,下人吃酒點鲊。
隻見手臂着襕,未見口唇開褲。
” 王琪、張亢 王琪、張亢同在晏元獻幕。
張肥大,王以太牢目之。
王瘦小,張以猕猴目之。
一日有米綱至八百裡村,水淺當剝載,張往督。
王曰:“所謂‘八百裡剝’也。
”張曰;“未若‘三千年精’矣。
”琪嘗嘲亢曰:“張亢觸牆成八字。
”亢應聲曰;“王琪望月叫三聲。
” 吳原墅、王玉峰 蘇州吳原墅麻臉胡須,莆田王玉峰面歪而眼多白。
王戲雲:“麻臉胡須,羊肚石倒栽蒲草。
”吳應雲:“歪腮白眼,海螺杯斜嵌珍珠,”二人同部,聞者鼓掌。
蘇小妹 東坡有小妹,善詞賦,敏慧多辯,其額廣而如凸。
東坡嘗戲之曰:“蓮步未離香閣下,梅妝先露畫屏前。
”妹即應聲雲:“欲扣齒牙無覓處,忽聞毛裡有聲傳。
”以坡公多須髯,遂亦戲答。
時年十歲耳。
一說雲:“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以坡公長颏也。
多髯 李從俨生辰,賀客秦鳳陋而多髯,魏博少年如美人。
魏戲雲:“今日不幸與水草大王接坐。
”秦曰:“夫人無多言。
”四座皆笑。
徐之才 魏收戲徐之才曰:“君面似小家方相。
”之才曰:“若爾,便是卿之葬具。
” 張玄祖 張玄祖八歲虧齒。
先達知其不常,戲之曰:“君口複何為狗窦?”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
” 嚴、高二相公 常熟嚴相公面麻,新鄭高相公作文用腹草。
前後在翰林時,高戲嚴曰:“公豆在面上。
”嚴應聲曰:“公草在腹中。
” 楊梅、孔雀 梁國楊氏子六歲,甚聰慧。
孔君平詣其父,呼兒出見。
為設果,果有楊梅。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虞寄 虞寄年數歲。
客候其父,遇寄于門,戲曰:“郎子姓虞,必當少智。
”寄應曰:“字義不辨,豈得非愚?”客大慚。
何、顧 隋何妥八歲。
顧良戲曰:“汝何是荷葉之荷,抑河水之河?”妥曰:“先生姓顧,是堅固之固,抑新故之故?”衆異之。
郭、曾 泰和曾給事忭,與郭工部恺飲間,曾嘲曰:“汝犬羊之鞟乎,虎豹之鞟乎?”郭應曰:“爾何曾比予于是!” 二柳孤楊 柳機、柳昂在周朝,俱曆要任。
隋文帝受禅,并為外職。
時楊素方用事,戲語機雲:“二柳俱摧。
”機曰:“不若孤楊獨聳。
” 歸、皮 皮日休谒歸仁紹,不遇,作龜詩嘲歸曰:“硬骨殘形知幾秋,屍骸終是不風流。
頑皮死後鑽應遍,都為平生不出頭。
”歸作氣毬詩嘲皮雲:“八片尖皮切作毬,水中浸了火中揉。
一團閑氣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
” 盧、狄 狄仁傑戲同官郎盧獻曰:“足下配馬乃作驢。
”獻曰:“中劈明公,乃成二犬。
”傑曰:“狄字犬傍火也。
”獻曰:“犬邊有火,是煮熟狗。
”。
韓盧後 苻堅遣韓博使晉。
博有口才,桓溫令刁彜嘲之。
彜謂博曰:“卿是韓盧後。
”博亦曰:“卿是韓盧後。
”溫笑曰:“刁以君姓韓故耳。
彼姓刁,那得是韓盧後耶?”博曰:“明公脫未之思,短尾者為刁也。
”一坐皆笑。
崔季珪 冀州崔季珪琰,九歲應秀才舉。
時陳元方為州刺史,嫌其幼。
琰曰:“昔項橐八歲為孔子師,今自恨年已過矣。
”元方戲之曰:“卿宗與崔杼近遠?”琰曰:“如明公之與陳恒。
” 盧、陸 盧志字子通,範陽人,尚書珽少予。
于衆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盧毓、盧珽。
” 謝、劉二子 謝莊子謝瀹,嘗與劉湎子劉浚飲,推讓久之,浚曰:“謝莊兒不可雲不能飲。
”瀹曰;“苟得其人,自可流湎十日。
”浚慚之。
殷、何二子 殷淳與何勗共食蒓羹盡。
勗曰:“益殷蒓羹。
”勗,司空無忌子也。
淳徐辍筯曰:“何無忌憚!”。
庾、孫二子 庾園客庾翼子詣孫監,盛。
見齊莊放在外,尚幼,而有神意。
庾試之曰;“孫安國何在?”即答曰:“庚稚恭家。
”庾大笑曰:“諸孫大盛,有兒如此!”又答曰:“未若諸庚之翼翼!”還語人曰:“我故勝,得重喚奴父名。
” 王慈 琅琊王僧虔,長子慈,年十歲。
共時輩蔡約入寺禮佛,正見沙門等忏悔。
約戲之曰:“衆僧今日何乾乾?”慈應聲答曰:“卿如此不知禮,何以興蔡氏之宗?”約,興宗之子也。
謝超宗見慈學書,謂之曰:“卿書何如虔公?”答曰:“慈書與大人,如雞之比鳳。
”超宗,鳳之子。
伍伯、驵儈 晉庾純之父,嘗為伍伯。
賈充之先,嘗為驵儈。
充置酒而純未至。
充曰:“君行常在人先,今何後?”純曰:“會有小市井事未了,是以後耳。
” 酬外祖戲 王彧子絢,年六歲,讀《論語》至“周監于二代”。
外祖何偃曰:“可改‘爺爺乎文哉’。
”彧郁同音,吳蜀間呼父為爺。
絢曰:“尊者之名,安可戲?甯可雲‘草翁之風必舅’。
”偃父何尚之,絢之外祖翁也。
申、許二公 許公國,與申公時行,相約詣一所公議。
申詣許拉之。
許曰:“此才午時,已行乎?”申應曰:“既以身許國,不得不爾。
” 達毅、王達 達毅、王達同為郎中。
一日佥公移,王戲曰:“每書銜名,但以公上為我之下。
”毅應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 呂擴、謝晖 呂擴、謝晖亦以名相嘲。
謝雲:“無才終入廣。
”呂雲:“不日便充軍。
”二人因而成隙。
演《琵琶記》 閩中蔡大司馬經,初姓張。
一日與龔狀元用卿共宴,看演《琵琶記》。
至趙五娘抱琵琶抄化,蔡戲龔曰:“狀元娘子何至此!”後至張廣才掃墓,龔指曰:“這老子姓張,如何與蔡家上墳?” 羅隐對 羅隐與顧雲同谒淮南高骈。
雲為人素雅重,而隐性傲睨。
高公留雲而遠隐。
隐欲歸武林,骈與賓幕餞于雲亭。
時盛暑,青蠅入座,高命扇驅之。
雲因谑隐曰:“青蠅被扇扇離席。
”隐見《白澤圖》釘在門,應曰:“白澤遭釘釘在門。
”《郡閣閑談》謂是寇豹、謝冠,誤也。
胡旦 舍人胡旦飲酒面赤。
學士謝泌戲之曰:“舍人面色如袍色。
”時胡服绯也。
胡答曰:“學士心頭似幞頭。
”謝為之色沮。
鐵冠道人 鐵冠道人張景和,江右方士。
結廬鐘山下。
梁國公藍玉攜酒訪之,道人野服出迎。
玉以其輕己,不悅。
酒行,戲曰:“吾有一語請先生屬對。
雲:‘腳穿芒履迎賓,足下無禮。
’”道人指玉所持椰杯複之曰:“手執椰瓢作盞,尊前不忠。
”後玉竟以逆誅。
楊、李二公 邃翁冬天氣盛,而西涯怯寒。
二公同坐,西涯屢以足頓地作聲。
邃翁曰:“地凍馬蹄聲得得。
”西涯見其吐氣如蒸,戲雲:“天寒驢嘴氣騰騰。
” 陸封公對 太倉陸封公陸瑚之父。
貌黑而齒白,與鄉紳金紋者相善,一日陸造紋,紋揖而戲之曰:“黑象口中含白齒。
”陸揖甫畢,即應聲曰:“烏龜背上列金紋。
” 地諱 李時嘗以“臘雞獨擅江南味”戲夏言。
夏即應以“響馬能空冀北群”。
人嘲江西以臘雞,畿輔以響馬。
故二公各指為戲。
李西涯在翰林時,與河南一學士相谑。
河南公谒李,見檐曝有枯魚,嘲曰:“曉日斜穿學士頭。
”李應聲曰:“秋風正灌先生耳。
”蓋湖戶有“幹魚頭”,河南有“偷驢賊”之謠,又諺雲“秋風灌驢耳”故也。
見《舊雨記談》。
《耳談》以為高中玄、張泰嶽。
殊誤。
劉寶遇女媪 劉道真寶遭亂,于河側自牽船,見采蓮女子,嘲之曰:“女子何不調機弄杼而采蓮?”女子答曰:“丈夫何不跨馬揮鞭而牽船?”道真又嘗素盤共人食,有妪青衣,将二子行。
道真嘲曰:“青羊将二羔。
”妪應聲曰:“兩豬同一槽。
” 真、揚二娼 江、淮、閩、浙土俗,各有公諱,如杭之“佛兒”,蘇之“呆子”,常之“歐爺”之類,細民或相犯,至于鬥擊。
宣和中,真州娼迎新守于維揚。
揚守置酒,大合兩邦妓樂。
揚州諱“缺耳”,真州諱“火柴頭”。
揚娼恃會府,輕屬城,故令茶酒兵爇火而有煙。
使小僮戒之,已而不止,呼責曰:“貴客大廳張筵,何燒炭不謹,卻着柴頭!”咄詈再四。
真娼笑語兵曰:“行者三四度指揮,何得不聽?汝有耳朵耶,沒耳朵耶?”揚娼大慚。
小試冒籍 華亭人冒籍上海小試,憤其不容,大書通衢曰:“我之大賢與,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如之何其拒人也?”上海人答雲:“我之大賢與,何必去父母之邦?我之不賢與,焉往而不三黜?” 戴釜山鹿鳴 嚴司空震,梓州鹽亭縣人,所居枕戴釜山,但有鹿鳴,即嚴氏一人必殒。
一日有表親野坐,聞鹿鳴,其表曰:“戴釜山中鹿又鳴。
”嚴曰:“此際多應到表兄。
”表接曰:“表兄不是嚴家子,合是三兄與四兄。
”不日嚴氏子一人果亡。
是何異也? 塞語部第二十五 子猶曰:天下之事,從言生,還可從言止。
不見夫射者乎?一夫穿楊,百夫挂弓。
何則?為無複也。
心心喙喙,人盡南越王自為耳。
不得真正大聰明人,胸如鏡,口如江,關天下之舌,而予之以不然,隙穴漏卮,豈其有窒!若夫理外設奇,厄人于險,此營丘士之智也,吾無患焉。
集《塞語》第二十五。
祠靈山河伯 齊大旱,景公欲祠靈山。
晏子曰:“不可。
夫靈山,以石為身,以草木為發。
天久不雨,發将焦,身将熱,彼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
河伯以水為國,以魚鼈為民。
天久不雨,百川竭,國将亡,民将滅矣,彼獨不雨乎?祠之何益!” 駱猾氂好勇 墨子謂駱猾氂曰:“吾聞子好勇。
”曰:“然。
吾聞其鄉有勇士焉,吾必與鬥而殺之。
”墨子曰:“天下莫不予其所好,奪其所惡。
今子聞其鄉有勇士,而鬥而殺之,是惡勇,非好勇。
” 彈雀 宋藝祖一日後苑挾弓彈雀。
有臣僚稱其急事請見。
及見,乃常事。
帝曰:“此事何急?”對曰:“亦急于彈雀。
” 禁釀具 蜀先主嘗因旱儉禁釀酒。
吏于人家檢得釀具,以其欲釀,将議罰。
時簡雍從先主遊,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何以知之?”雍曰。
“彼有淫具。
”先主大笑,命原欲釀者。
禁松薪 唐昭宗時,李茂貞榷油以助軍資,因禁松薪。
優人張廷範曰:“不如并月明禁之。
”茂貞笑而弛禁。
《陶母剪發圖》 元嶽柱八歲時,觀畫師何澄畫《陶母剪發圖》,指陶母手中金钏潔之曰:“有此可易酒,何用剪發?”何大慚,即易之。
新衣 桓沖不好新衣。
浴後,婦故送新衣與沖。
怒,催使持去。
婦更持還,傳語雲:“衣不經新,何由而故?”桓笑着之。
彭祖面長 漢武帝對群臣雲:“相書雲:鼻下人中長一寸年百歲。
”東方朔大笑。
有司奏不敬。
朔免冠雲:“不敢笑陛下,實笑彭祖面長。
”帝問之。
朔曰:“彭祖年八百。
果如陛下言,則彭祖人中長八寸,面長一丈餘矣。
”帝亦大笑。
仙福 有術士幹唐六如,極言修煉之妙。
唐雲:“如此妙術,何不自為,乃贶及鄙人?”術士雲:“恨吾福淺。
吾閱人多矣,仙風道骨,無如君者。
”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北城,甚僻靜,君為修煉,煉成兩剖。
”術士猶未悟,日造門,出一扇求詩。
唐大書雲:“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說會煉銀。
如何不自燒些用,擔水河頭賣與人。
” 六如嘗題《列仙傳》雲:“但聞白日升天去,不見青天走下來。
忽然一日天破了,大家都叫阿癐癐。
”亦趣。
吳俗小兒輩遇可羞事,必齊拍手,叫“阿癐癐”。
醫意 歐文忠公語東坡曰;“昔有乘船遇風而得疾者,醫家取多年舵牙,為舵工手汗所漬處刮末,和丹砂伏神之劑煎飲,疾遂愈。
乃知醫者,意也。
”東坡曰:“如公言,今學者昏惰,當令多食筆墨灰。
” 輪回報應 一人盛談輪回報應:慎無輕殺,凡一牛一豕,即作牛豕以償;至蝼蟻亦罔不然。
時許文穆曰:“莫如殺人。
”衆問其故。
曰:“那一世責債,猶得化人也。
” 為宅 徐孺子,南昌人,十歲與太原郭林宗遊。
同稚還家,林宗庭中有一樹,欲伐去之,雲:“為宅之法,正如方口。
‘口’中有‘木’,‘困’字不祥。
”徐曰:“為宅之法,正如方口。
‘口’中有‘人’,‘囚’字何殊?”郭無以難。
蔡元定地理 蔡元定善地理,每與鄉人蔔葬改定,其間吉兇不能皆驗。
及貶,坐朱晦庵黨,為胡纮所劾,有贈詩者,曰,“掘盡人家好丘隴,冤魂欲訴更無由。
先生若有堯夫術,何不先言去道州?” 先輩有雲:“若傷天理以求地理,而複有靈驗,是天亦怕老婆矣!”此語雖戲,亦可醒迷。
哈立麻 永樂四年,西僧哈立麻至京,啟建法壇,屢著靈異。
翰林李繼鼎私曰:“若彼既有神通,當作中國語,何待譯者而後知乎?” 請僧住院 晏景初請一名僧住院,僧辭以窮陋不可為。
景初曰:“高才固易耳。
”僧曰:“巧媳婦煮不得無米粥。
”景初曰:“若有米,拙媳婦亦自能煮。
” 辟僧 歐陽公家兒小名有僧哥者。
一僧謂公曰:“公不重佛,安得此名?”公笑曰;“人家小兒要易長,往往以賤物為小名,如狗、烏、牛、羊之類是也。
”僧大笑。
昆山學博張倬與一僧談。
僧曰:“儒教雖正,不如佛學之玄。
如僧人多能讀儒書,儒人不能通釋典。
本朝能通釋典者,宋景濂一人而已。
”張笑雲:“不然。
譬如飲食,人可食者,狗亦能食之,狗可食者,人決不食之矣。
” 重袈裟 趙悅道罷政閑居,喜僧而拒士。
有士往谒再四,阍者不為通。
士曰:“參政直得如此敬重和尚?”阍者曰:“尋常僧亦平平,相公隻是重袈裟。
”士曰:“我這領藍衫恁地不值錢?”阍者曰;“也半看佛面。
”士曰:“也半看孔夫子面。
” 辨鬼 阮宣聞人說人死有鬼,宣獨以為無,曰;“今見鬼者,雲着生時衣服。
若人死有鬼,衣服亦有鬼耶?” 王弱生駁之曰:“人夢中穿衣服,将謂衣服亦有夢耶?”餘謂生時衣服,神氣所托,能靈幻出來,正是有鬼處。
《鬼董》辨十王 佛言琰魔羅統攝一素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素诃其一也。
南瞻部,特素诃中之一洲耳。
今訛為閻羅。
又《阿含》等經有十八王,王主一獄,乃閻羅僚屬。
十王之說,不知何來?轉輪王王四天下,亦非主冥道,乃概列于十王。
餘如宋帝、五官之類又皆無稽。
又七七日而所曆者七王,自小祥以後二年,乃僅經二王,何疏密太懸耶? 論神佛 北魏簡平王浚,年八歲,謂博士盧裕曰:“祭神如神在,為有神也,無神也?”對曰:“有。
”浚曰:“有神當雲‘神在’,何煩‘如’字?”張商英字天覺。
夜執筆,妻向氏問何作。
曰:“欲作《無佛論》。
”向曰:“既無矣,又何論?”公駭其言而止。
後閱藏經有悟,乃作《護法論》。
蘇公論佛 範蜀公不信佛,蘇公常求其所以不信之故。
範雲:“平生事非目見即不信。
”蘇曰:“公亦安能然哉,設公有疾,令醫切脈,醫曰‘寒’,則服熱藥,曰‘熱’,則服寒藥。
公何嘗見脈而後信之?” 妓歌佳 郭洗馬入洛,聽妓歌,大稱佳。
石季倫問:“何曲?”郭曰:“不知。
”季倫笑曰:“不知安得言佳?”郭曰:“譬如見西施,何必識姓,然後知美?” 換曲換調,換姓亦換面乎?此喻誤矣。
觀燈 司馬溫公夫人,元宵夜欲出觀燈。
公曰:“家自有燈。
”夫人曰:“兼看遊人。
”公笑曰:“我是鬼?” 範文正欲求退,子弟請治園圃。
公曰:“西都園林相望,孰障吾遊?”語意類此。
歌哭 司馬溫公死,當明堂大飨,朝臣以緻齋,不及奠。
肆赦畢,蘇子瞻率同輩往。
程頤固争,引《論語》“子于是日哭則不歌”以阻之。
子瞻曰;“不雲歌則不哭。
”。
紅米飯 《樗齋雅谑》雲:近一友有母喪,偶食紅米飯。
一腐儒以為非居喪者所宜。
诘其故,謂“紅,喜色也”。
友曰:“然則食白米飯者,皆有喪耶?” 理學新說 理學家多主新說。
有解“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曰:“人當其年尚見可惡之人,則德不進可知矣。
”周元孚笑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應是三十九歲時也。
” 道學語 有一道學每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劉翰林諧曰:“怪得羲皇以上聖人,盡日燃燭而行也!” 諧性刻薄而有口才。
析産時,從其父巨塘公乞一幹仆。
父以與其兄。
諧争之。
父曰:“兄弟左右手耳,彼此何别?”一日父小恙,适諧來候,舒右手使搔癢。
諧故取左手搔之。
父曰:“誤矣。
”諧曰:“左右手彼此何别?”其雖親必報如此! 《列子》辯日 孔子東遊,見二兒争辯日遠近。
一曰:“日出之時,大如車輪,日中之時,小如盤。
豈非日出之處去人近,近見大而遠見小乎?”一曰:“日出之時,蒼蒼涼涼,日中之時,熱如探湯。
豈非日出之處去人遠,遠者涼而近者熱乎?”孔子不能決。
不讀書 王荊公初參政,視廟堂如無人,一旦行新法,怒目諸公,曰:“此輩坐不讀書耳!”趙清簡公同參知政事,獨折之曰:“君言失矣!如臯、夔、稷、契之時,有何書可讀?”公默然。
《字說》 王荊公作《字說》,穿鑿杜撰。
劉貢父問之曰:“牛之體壯于鹿,鹿之行速于牛,今‘犇’‘麤’二字,其意皆反之,何也?”坡公亦問曰:“以竹鞭馬為‘笃’,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嘗舉“坡”字問荊公何義。
公曰:“坡者,土之皮。
”坡公笑曰:“然則滑者,水之骨乎?”荊公并無以答。
又東坡嘗語荊公:“‘鸠’從九亦有說。
”荊公欣然就問。
東坡曰:“‘鳴鸠在桑,其子七兮。
’連娘帶爺,恰是九個。
”張文潛嘗問張安道方平:“司馬君實直言王介甫不曉事,是如何?”安道雲:“賢隻消去看《字說》。
”文潛雲:“《字說》也隻是二三分不合人意。
”安道雲:“若然則足下亦有七八分不曉事矣。
” 《牧誓》 唐高定七歲時,讀書至《牧誓》,問“奈何以臣伐君?”父郢曰:“應天順人耳。
”曰:“‘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豈是順人?”郢不能答。
詩論 李西涯嘗有《嶽陽樓》詩雲:“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
”楊文懿公亟稱之。
有同官不以為然,駁之曰:“吳楚乾坤之句,本妙在‘坼’字‘浮’字。
今去此二字,則不見其妙矣。
”楊曰:“然則必雲‘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天下句’而後為足耶?” 方棠陵豪以廣東憲副入賀。
張昆侖山人以詩餞之。
方曰:“君詩雖佳,而非情實,如無山稱山,無水賦水,非歡而暢,不戚而哀。
予詩雖劣,情實俱在。
”答曰:“詩人婉辭托物,若文主之思後妃,豈必臨河洲見雎鸠耶?即如餞行,何必攜百壺酒而雲‘清酒百壺,唯筍及蒲’?若據情實,則老酒一瓶豆腐面筋耳。
”京師聞者大笑。
穢裡 梁劉士章為南康相。
郡人有姓賴,居穢裡,投刺谒劉。
劉嘲之曰:“君有何穢而居穢裡?”賴應聲曰:“未審孔丘何阙而居阙裡?”孔廟東南五百步,一有雙石阙,故名阙裡。
賦柳 李泌賦詩譏楊國忠曰:“青青東門柳,歲晏複憔悴。
”國忠訴于明皇。
上曰:“賦柳為譏卿,則賦李為譏朕可乎?” 争田 餘肅敏公為戶部時,兩勢家争田未決,部檄公理之。
甲以其地名與己同姓,執是故産,公笑曰:“然則張家灣張産耶?” 無為子 楊次公自号無為子。
佛印問其說。
次公曰:“我生無為軍耳。
”印曰:“公若生廬州,便可稱廬子矣!” 六字地名 楊用修在史館,有湖廣土官水盡源通塔平長官司進貢。
“水盡源通塔平”,蓋六字地名。
有同列疑為三地名,添之雲“三長官司”。
楊取《大明官制》證之:“此一處,非三地也。
”同列笑曰:“楚、蜀人近蠻夷,故宜知之。
我内地人不知也。
”楊戲應之曰:“司馬遷《西南夷傳》,班固《匈奴傳》叙外域如指掌,班、馬亦蠻夷耶?” 争姓族 諸葛令恢王丞相導共争姓族先後。
王曰“何不言葛、王,而雲王、葛?”令曰;“譬之驢、馬,不言馬、驢。
驢甯勝馬耶?” 牝牡雄雌 周丞相與客閑步園中玩群鶴。
問曰:“此牝鶴耶,牡鶴耶?”客從旁曰:“獸稱牝牡,禽為雌雄。
”相曰:“‘雄狐綏綏’,狐非獸乎?‘牝雞之晨’,雞非禽乎?”客不能對。
一從牛,一從隹,自是禽獸之别。
雄狐牝雞,文人之巧言耳。
《考工記》曰:“天下大獸五,則禽亦可謂之獸。
《禮記》曰:“猩猩能語,不離禽獸。
”則獸亦可謂之禽。
五行有木而無草,則草亦可謂之木。
《洪範》言“庶草蕃蕪”而不及木,則木亦可謂之草。
諸葛恪 孫權大會将佐,命諸葛恪行酒。
次至張輔吳昭,先有酒色,不肯飲,曰:“此非養老之禮也,”權謂恪曰:“卿但令張公辭屈乃飲耳。
”恪即難張曰:“昔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猶未告老。
今軍旅之事,将軍在後,酒食之事,将軍在前,何謂不養老也?”張無辭,遂為盡爵。
曾有白頭鳥集吳殿前。
孫權問群臣:“此何鳥也?”諸葛元遜對雲:“此名白頭翁。
”張昭自以坐中最老,疑戲之,因曰:“恪欺陛下,未嘗聞鳥名白頭翁者。
試令恪複求白頭母。
”元遜曰:“鳥名鹦母,未必有對。
試使輔吳複求鹦父。
”張不能答。
犯夜 張觀知開封日,有犯夜巡者,縛緻之。
觀曰:“有證見乎?”巡者曰:“若有證見,亦是犯夜矣。
” 捕蝗檄 錢穆甫為如臯令,會歲旱蝗發,而泰興令獨绐郡将雲:“縣界無蝗。
”已而蝗大起,郡将诘之。
令辭窮,乃言“縣本無蝗,悉自如臯飛來者。
”仍檄本縣嚴捕,無令侵及鄰境。
穆甫得檄,判雲:“蝗本天災,非令不才。
既自敝邑飛去,卻請貴縣押來。
”或作米元章,誤也。
舉人大帽 祖制:京官三品始乘轎。
科道多騎馬,後來皆私用轎矣。
王化按浙,一舉人大帽入谒。
按君不悅,因問曰:“舉人戴大帽,始自何年?”答曰:“始于老大人乘轎之年。
” 西安令 俞君宣性懶,選得衢州之西安。
友人規之曰:‘清慎君所有餘,第在沖要地,不可不勤。
”俞曰:“何以知沖要也?”曰:“是四輪之地。
不然,何以謂之衢州?”俞曰;“是偏安之邑,不然何以謂之西安?”友人無以難。
貪令 某令貪,監司欲斥之。
陳渠為中丞,笑曰:“此地窮苦,不比貴鄉,墨不滿橐也。
”監司曰:“盜劫貧家,豈得無罪!’ 海瑞非聖人 海忠肅撫江南,為華亭公處分田宅,奉行者稍過,遂緻不堪。
缙紳鹹為華亭解紛,謂海曰:“聖人不為已甚。
”海艴然曰:“諸公豈不知海瑞非聖人耶?”缙紳悉股栗而退。
蹩媪 田巴居于稷下,是三王而非五帝,一日屈千人:其辯無能窮之者。
弟子禽滑厘出逢蹩媪。
揖而問曰:“子非田巴之徒乎?宜得巴之辯也。
媪有大疑,願質于子。
”禽滑厘曰:“媪姑言之,我能析其理。
”媪曰:“馬鬃生向上而短,馬尾生向下而長,其故何也?”禽滑厘笑曰:“此易曉耳。
鬃上搶勢逆而強,故短。
尾下垂勢順而遜,故長。
”媪曰:“然則人之發上搶,逆也,何以長?須下垂,順也,何以短?”滑厘茫然自失,乃曰:“吾學未足以臻此,當歸咨師。
媪幸留此,我其有以奉酬。
”即入見田巴,曰:“适出遇蹩媪,以鬃尾長短為問,弟子以逆順之理答之,如何?”曰:“甚善。
”滑厘曰:“然則媪申之以須順而短,發逆而長,則弟子無以對。
願先生析之。
”巴俯首久之,乃以行呼滑厘曰;“禽大!禽大!幸自無事,也省可出入!” 懷繩見王 齊大夫邾石父謀叛,宣王誅之,欲滅其族。
邾之族大以蕃,鹹泣拜于艾子之庭,祈請于王。
艾子曰:“得一繩可免。
”邾氏以為戲言,亦不敢诘。
退而索绹以饋。
艾子懷其三尺以見王,曰:“為逆者一石父,其宗何罪而戮之?”王曰:“先王之法不敢廢也。
政典曰:與叛同宗者,殺無赦。
”艾子頓首曰:“臣亦知王之不得已也。
竊有一說:往年公子巫以邯鄲降秦,非王之母弟乎?然則王亦叛臣之族,理合随坐,願王即日引決,勿惜一身而傷先王之法。
”因獻短繩三尺。
王笑而起曰:“先生且休,寡人赦之矣” 營丘士 營丘士性不通慧,好折難而不中理。
一日造艾子,問曰:“凡大車之下與橐駝之項,多綴鈴铎,其故何也?”艾子曰:“車駝之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狹路難避,借鳴聲相聞,使為計耳。
”營丘士曰:“佛塔之上,亦設鈴铎,豈謂塔亦夜行而使相避耶?”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如此!凡鳥鵲多托高以巢,糞穢狼籍,故塔之鈴,所以警鳥鵲也,豈以車駝比乎?”營丘士曰:“鷹鹞之尾,亦設小鈴,安有鳥鵲巢于鷹鹞之尾乎?”艾子大笑曰:“怪哉君之不通也!夫鷹隼擊物,或入林中,而絆足掐線,偶為木所绾,振羽之際,鈴聲可尋而索也。
豈謂防鳥鵲之巢哉!”營丘士曰:“吾嘗見挽郎秉铎而歌,不究其義,今乃知恐為木枝所绾,而便于尋索也。
抑不知絆郎之足者,用皮乎?用線乎?”艾子愠而答曰:“挽郎乃死者之導也,為死人生前好诘難,故铎以樂其屍耳!” 雅浪部第二十六 子猶曰:谑浪,人所時有也。
過則虐,虐則不堪,是故雅之為貴。
雅行不驚俗,雅言不駭耳,雅谑不傷心。
何病乎唇弄?何虞乎口戒?何憚乎犁舌地獄?集《雅浪》第二十六。
千歲 魏王知訓陪烈祖曲宴,引金觞賜酒曰:“願我弟千歲!”魏王引他器勻之,進曰:“願與陛下各享五百!” 舍命陪君子 李西涯在翰林時,一日陪郡侯席,過飲大觥,醉而言曰:“生今日舍命陪君子矣!”郡侯笑曰:“學生也不是君子,老先生不要輕生。
” 雞肋 劉伶嘗因大醉,與俗人忤。
其人攘袂奮拳而往。
伶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
”其人笑而止。
父子圍棋 王長豫幼便和令。
丞相導愛恣甚笃。
每共圍棋,丞相欲舉行,長豫按指不聽。
丞相笑曰;“讵得爾?相與似有瓜葛。
” 靳閣老子 丹徒靳閣老有子不肖,而其子之子卻登第。
閣老每督責之。
曰:“翁父不如我父,翁子不如我子,我何不肖?”閣老大笑而止。
吳江吳太學益之由富而貧,因縣征逋急,詣縣求寬。
阍人報:“吳相公進谒。
”縣尹劉曰:“何物吳相公!得非好丈人的女婿,奸女婿的丈人乎?”蓋吳為王荊石相公婿,而其女嫁沈進士也。
旱雷 有人别謝公,公流涕,此人不悲。
左右雲:“向客殊密雲。
”公曰:“非徒密雲,乃是旱雷。
”大雷 北齊崔儦嘗謂同座曰:“昨夜大雷,吾睡不覺。
”盧思道在坐戲曰:“如此震雷,奈何不能動蟄?”坐間大笑。
口歡手怒 和魯公慷慨厚德,每滑稽,則哄堂大笑。
時博士楊永符能草聖,有省郎聞魯公笑聲,戲謂楊曰:“丞相口歡。
”永符曰:“予忝事筆墨,方揮掃之際,亦謂太博‘手怒’耶?” 小戊子雌甲辰 程文惠與龐公同戊子生,程已貴,龐尚為小官。
嘗戲龐曰:“君乃小戊子也。
”龐後大拜。
程曰:“今日大戊子卻為小小戊子矣!” 或以槐瘿遺裴晉公。
郎中庾威在坐,曰:“此是雌樹生者。
”公偶及年甲,對雲;“與公同是甲辰。
”公笑曰:“郎中便是雌甲辰。
” 安給事生辰 安給事磐,蜀人,初度避生,同僚尾至所在。
蔡巨源戲曰:“聞一老鼠避一瓶中,貓捕之不得。
以須略鼠,鼠因噴嚏。
貓在外呼曰:‘千歲!’鼠曰:‘汝豈真為我壽?誘我出欲嚼我耳!’”安遂出。
太公年 人嘗言太公八十遇文王。
宋玉楚詞又雲“太公九十顯榮兮”,東方朔雲:“太公體仁行義,七十有二,見用周武。
”東坡笑曰:“太公賴東方朔減了八歲,卻被宋玉增了十歲。
” 世傳梁灏八十二登第,甚謝表雲:“少伏生之八歲,多太公之二年。
”而洪容齋《随筆》詳辨其生年緻仕之歲,謂此聯好事者為之。
以灏在本朝,而年歲尚有訛傳者,恐太公真八宇未可問也。
何次道志勇 何次道充往瓦官寺禮拜甚勤。
阮思曠裕語之曰:“卿志大宇宙,勇邁千古。
”何曰:“卿今日何故忽見推?”阮曰,“我圖數千戶郡,尚不能得。
卿乃圖作佛,不亦大乎?” 墨磨人 石昌言畜李廷珪墨,不許人磨。
或戲之曰:“子不磨墨,墨将磨子。
” 守财虜孳孳為利,一文不肯屈使。
亦當告之曰:“子不用錢,錢将用子。
” 吃衣着飯 楊醫官傳“食絹方”,為神仙上藥。
又一方,有寒疾者,蓋稻席當愈。
或嘲之曰:“君吃衣着飯,大是奇方。
” “吃衣着飯”可對“枕流嗽石”。
玄齡不死 裴玄本好諧談。
為戶部郎中時,左仆射房玄齡疾甚。
省郎将問疾,玄本戲曰:“仆射病可,須問之,既甚矣,何須問也?”有洩其言者,既而随例看玄齡。
玄齡笑曰:“裴郎中來,玄齡不死也。
” 死後佳 葉衡罷相歸。
一日病,間諸客曰:“某且死,但未知死後佳否?”一士人曰:“甚佳。
”葉驚問曰:“何以知之?”士人曰:“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歸矣。
一死不返,以是知其佳也。
”滿座皆笑。
大八字 有以星術見王元美者。
座客争扣吉兇。
元美曰:“吾自曉‘大八字’,不用若算。
”問:“何為大八字?”曰:“我知人人都是要死的。
” 娵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