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關燈
以金易色,尚未全輸,但纏頭過費耳。

    若送卻頭發,博“師父”一聲,尤無謂也。

     《耳談》二谲僧 有僧異貌,能絕粒,瓢衲之外,絲粟俱無,坐徽商木筏上,旬日不食,不饑。

    商試之,放其筏中流,又旬日,亦如此。

    乃相率禮拜,稱為“活佛”,競相供養。

    曰:“無用供養。

    我某山寺頭陀,以大殿毀,欲從檀越乞布施,作無量功德。

    ”因出疏,令各占甲乙畢,仍期某月日入寺相見。

    及期,衆往詢,寺絕無此僧,殿即毀,亦無乞施者。

    方與僧駭之,忽見伽藍貌酷似僧,懷中有簿,即前疏。

    衆詫神異,喜施千金,恐洩語有損功德,戒勿相傳。

    後乃知始塑像時,因僧異貌,遂肖之,作此伎倆。

    而不食,乃以幹牛肉脔大數珠數十顆,暗啖之。

    皆奸僧所為。

     閿鄉一村僧,見田家牛肥碩,日伺牛在野,置鹽己首,俾牛餂之,久遂娴習。

    僧一夕至田家,泣告曰:“君牛乃吾父後身。

    父以夢告我,我欲贖歸。

    ”主驅牛出。

    牛見僧,即餂僧首。

    主遂以牛與僧。

    僧歸殺牛,丸其肉,置空杖中,又以坐關不食欺人焉。

    後有孟知縣者,詢僧便溺,始窮其詐。

     吞舍利 《廣記》:唐洛中頃年有僧持數粒所謂“舍利”者,貯于琉璃器中,晝夜香火檀越之禮,日無虛焉。

    有貧士子無賴,因詣僧,請觀舍利。

    僧出瓶授與。

    遽取吞之。

    僧惶駭無措,複慮外聞之。

    士子曰:“與我錢,當服藥出之耳。

    ”贈二百缗,乃服巴豆瀉下。

    僧歡然濯而收之。

     易術 凡幻戲之術,多系僞妄。

    金陵人有賣藥者,車載大士像。

    問病,将藥從大士手中過,有留于手不下者,則許人服之,日獲千錢。

    有少年子從旁觀,欲得其術,俟人散後,邀飲酒家。

    不付酒錢,飲畢竟出,酒家如不見也。

    如是三。

    賣藥人叩其法,曰:“此小術耳,君許相易,幸甚。

    ”賣藥曰:“我無他。

    大士手是磁石,藥有鐵屑,則粘矣。

    ”少年曰:“我更無他。

    不過先以錢付酒家,約客到絕不相問耳。

    ”彼此大笑而罷。

     巫 夏山為巫,自謂靈異。

    範汝輿戲曰:“明日吾握糖餌,令汝商之。

    言而中,人益信汝。

    ”巫唯唯。

    及明降神,觀者如堵。

    範握狗矢問之。

    巫曰:“此糖餌耳。

    ”範佯拜曰:“真神明也!”即令食之。

    巫恐事洩,忍穢立盡。

     女巫 京師闾閻多信女巫。

    有武人陳五者,厭其家崇信之笃,莫能治。

    一日含青李于腮,绐家人瘡腫痛甚,不食而卧者竟日。

    其妻憂甚,召女巫治之。

    巫降,謂五所患是名疔瘡,以其素不敬神,神不與救。

    家人羅拜懇祈,然後許之。

    五佯作呻吟甚急,語家人雲:“必得神師入視救我可也。

    ”巫入按視。

    五乃從容吐青李視之,捽巫批其頰,而叱之門外。

    自此家人無信崇者。

     以舍利取人,即有借舍利以取之者。

    以幻術愚人,即有托幻術以愚之者。

    以神道困人,即有詭神道以困之者。

    “無奸不破,無僞不窮”,信哉! 黃鐵腳 黃鐵腳,穿窬之雄也。

    鄰有酒肆,黃往贳,肆吝與。

    黃戲曰:“必竊若壺,他肆易飲。

    ”是夕肆主挈壺置卧榻前幾上,鐍戶甚固,遂安寝。

    比曉失壺,視鐍如故,亟從他肆物色,壺果在。

    問所得,曰:“黃某。

    ”主詣黃問故,黃用一小竿竅其中,俾通氣,以豬溺囊系竿端,從窗引竿,納囊于壺,乃噓氣脹囊,舉而升之,故得壺也。

     竊磐 鄉一老媪向誦經,有古銅磬。

    一賊以石塊作包,負之至媪門外,人問何物。

    曰:“銅磬,将鬻耳。

    ”入門見無人,棄石于地,負磬反向門内曰:“欲買磬乎?”曰:“家自有。

    ”賊包磬複負而出,内外皆不覺。

     僞跛、僞躄 阊門有匠鑿金于肆。

    忽一士人巾服甚偉,跛曳而來,自語曰:“暴令以小過毒撻我,我必報之!”因袖出一大膏藥,薰于爐次,若将以治瘡者。

    俟其熔化,急糊匠面孔。

    匠畏熱,援以手。

    其人已持金奔去。

    又一家,門集米袋,忽有躄者垂腹甚大,盤旋其足而來,坐米袋上。

    衆所共觀,不知何由。

    匿米一袋于胯下,複盤旋而去。

    後失米,始知之。

    蓋其腹襯塞而成,而躄亦僞也。

     何大複《躄盜篇》 有躄盜者,一足躄,善穿窬。

    嘗夜從二盜入巨姓家,登屋翻瓦,使二盜以繩下之。

    搜資入之櫃,命二盜系上。

    已複下其櫃,入資上之,如是者三矣。

    躄盜自度曰:“櫃上,彼無置我去乎?”遂自入坐櫃中。

    二盜系上之,果私語曰:“資重矣!彼出必多取,不如棄去!”遂持櫃行大野中。

    一人曰“盜稱善偷,乃為我二人賣!”一人曰;“此時将見主人翁矣!’相與大笑歡喜,不知躄盜乃在櫃中。

    頃二盜倦坐道上,躄盜度将曙,又聞遠舍有人語笑,從櫃出大聲曰;“盜劫我!”二盜惶訝遁去。

    躄盜顧乃得金資歸。

     智婦 《耳譚》:某家娶婦之夕,有賊來穴壁,已入,會其地有大木,賊觸木倒,破頭死。

    燭之,乃所識鄰人,倉惶間恐反餌禍。

    新婦曰:“無妨。

    ”令空一箱,納賊屍于内,舁至賊家門首,剝啄數下,賊婦開門見箱,謂是夫所盜,即舉至内。

    數日,夫不返,發視,乃是夫屍,莫知誰殺,亦不敢言,以瘗之。

     诘盜智 胡汲仲在甯海日,偶出行,有群妪聚庵誦經。

    一妪以失衣來訴。

    汲仲命以牟麥置群妪掌中,令合掌繞佛誦經如故。

    汲仲閉目端坐,且曰:“吾令神督之。

    若是盜衣者,行數周,麥當芽。

    ”中一妪屢開視其掌,遂命縛之,果盜衣者。

     以其惑佛,因而惑之。

     劉宰之令泰興也,富室亡金钗,唯二仆婦在。

    置之有司,鹹以為冤。

    命各持一蘆,曰:“非盜钗者,當自若。

    果盜,則長于今二寸。

    ”明旦視之,一自若,一去其蘆二寸矣。

    訊之,具伏。

     陳述古知蒲城縣,有失物莫知為盜,乃绐曰:“其廟有鐘能辨盜,為盜者,摸之則有聲。

    ”陰使人以墨塗而帷焉。

    令囚入帷摸之,唯一囚無墨,執之果盜。

     海剛峰 有禦史怒某縣令。

    縣令密使嬖兒侍禦史,禦史昵之,遂竊其符逾牆走。

    明晨起視篆,篆箧已空,心疑縣令所為,而不敢發,而稱疾不視事。

    海忠肅時為教谕,往候禦史。

    禦史聞海有吏才,密訴之。

    海教禦史夜半于廚中發火。

    火光燭天,郡屬赴救。

    禦史持篆箧授縣尹,他官各有所護。

    及火滅,縣令上篆箧,則符在矣。

     黠豎子 西鄰母有好李,苦窺園者,設井牆下,置糞穢其中。

    黠豎子呼類竊李,登垣,陷井間,穢及其衣領,猶仰首于其曹:“來來!此有佳李!”其一人複墜。

    方發口,黠豎子遽掩其兩唇,呼“來來”不已。

    俄一人又墜。

    二子相與诟病。

    黠豎子曰:“假令二子者有一人不墜井中,其笑我終無已時。

    ” 小人拖人下渾水,使開口不得,皆用此術。

     日者 趙王李德誠鎮江西。

    有日者,自稱“世人貴賤,一見辄分”。

    王使女妓數人,與其妻滕國君同妝梳服飾,偕立庭中,請辨良賤。

    客俯躬而進曰:“國君頭上有黃雲。

    ”群妓不覺皆仰首。

    日者曰:“此是國君也!”王悅而遣之。

     孫興公嫁女 王文度坦之弟阿智虔之惡乃不翅,年長失婚。

    孫興公綽有女,亦僻錯無嫁娶理,因詣文度,求見阿智。

    既見,便揚言:“此定可,殊不如人所傳,哪得至今未有婚處!我有一女,乃不惡,欲令阿智娶之。

    ”文度忻然以啟藍田述。

    藍田驚異。

    既成婚,女之頑嚚乃過于婿,方知興公之詐。

     阿智得婦,孫女得夫,大方便,大功德,何言詐乎? 匿年 淩景陽與京師豪族孫氏成姻,嫌年齒,自匿五歲。

    既交禮,乃知其妻匿十歲。

    王素作谏官,景陽方館職,坐娶富民女論罷。

    上知景陽匿年以欺女氏,素因奏孫氏所匿,上大笑。

     節日門狀 劉貢父為館職。

    節日,同舍遣人以書筒盛門狀遍散人家。

    劉知之,乃呼所遣人坐于别室,犒以酒肴,因取書筒視之,凡與己一面之舊者,盡易以己門狀。

    其人既飲食,再三緻謝,遍走巷陌,實為劉投刺,而主人之刺遂已。

     智勝力 王卞于軍中置宴,一角抵夫甚魁岸,負大力。

    諸健卒與較,悉不敵。

    坐間一秀才自言能勝之,乃以左指略展,魁岸者辄倒。

    卞以為神,叩其故。

    秀才雲;“此人怕醬,預得之同伴。

    先入廚,求得少許醬,彼見辄倒耳。

    ” 術制繼母 王陽明年十二,繼母待之不慈。

    父官京師。

    公度不能免,以母信佛,乃夜潛起,列五托子于室門。

    母晨興,見而心悸。

    他日複如之,母愈駭,然猶不悛也。

    公乃于郊外訪射鳥者,得一異形鳥,生置母衾内。

    母整衾,見怪鳥飛去,大懼,召巫媪問之。

    公懷金賂媪,詐言“王狀元前室責母虐其遺嬰,今訴于天,遣陰兵收汝魂魄。

    衾中之鳥是也。

    ”後母大恸,叩頭謝不敢,公亦泣拜良久。

    巫故作恨恨,乃蹶然蘇。

    自是母性驟變。

     制妒婦 《藝文類聚》:京邑士人婦大妒,嘗以長繩系夫腳,喚便牽繩。

    士密與巫妪謀,因婦眠,士以繩系羊,緣牆走避。

    婦覺,牽繩而羊至,大驚,召問巫。

    巫曰:“先人怪娘積惡,故郎君變羊。

    能悔,可祈請。

    ”婦因抱羊痛哭悔誓。

    巫乃令七日齋,舉家大小悉詣神前禱祝。

    士徐徐還,婦見泣曰:“多日作羊,不辛苦耶?”士曰:“猶憶啖草不美,時作腹痛。

    ”婦愈悲哀。

    後略複妒,士即伏地作羊鳴。

    婦驚起,永謝不敢。

     制使酒 朱業為宣州刺史,好酒淩人,性複威厲,飲後恣意斬決,無複谏者。

    唯其妻鐘氏能制之,褰帏一呼,懾慄而止。

    張易領通倅之職,至府數日,業為易啟宴。

    酒未三爵,易乘宿酲,擲觥排席,诟嚷蜂起。

    業怡聲屏障間,謂左右曰;“張公使酒,未可當也!”命扶易而去出。

    此後業無複使酒焉。

     敖上舍 韓侂胄既逐趙汝愚至死,太學生敖陶孫賦詩于三元樓壁吊之。

    方縱筆,飲未一二行,壁已舁去矣。

    敖知必為韓所廉,急更衣,持酒具下樓,正逢捕者,問:“敖上舍在否?”對曰:“方酣飲。

    ”亟亡命走閩,韓敗,乃登第一。

     科試郊餞 科試故事,邑侯有郊餞。

    酒酸甚,衆嘩席上。

    張幼于令勿喧,保為易之。

    因索大觥滿引為壽。

    侯不知其異也,既飲,不覺攢眉,怒懲吏,易以醇。

     金還酒債 荊公素喜俞清老。

    一日謂荊公曰:“吾欲為浮屠,苦無錢買祠部牒耳。

    ”荊公欣然為具僧資,約日祝發。

    過期寂然,公問故。

    清老徐曰:“吾思僧亦不易為,祠部牒金,且送酒家還債。

    ”公大笑。

     肯出錢與買僧牒,何不肯償酒債?清老似多說一謊。

     下馬常例 宋時有世賞官王氏,任浙西一監。

    初蒞任日,吏民獻錢物幾數百千,仍白曰:“下馬常例。

    ”王公見之,以為污己,便欲作狀,并物申解上司。

    吏輩祈請再四。

    乃令取一櫃,以物悉納其中,對衆封緘,置于廳治,戒曰,“有一小犯,即發!”由是吏民驚懼,課息俱備。

    比終任榮歸,登舟之次,吏白廳櫃。

    公曰:“尋常既有此例,須有文牍。

    ”吏赍案至,俾舁櫃于舟,載之而去。

     不矯不貪,人己兩利,是大有作用人,不止巧宦已也。

     月兒高 袁凱忤太祖,詭得風疾。

    上每念曰:“東海走卻大鳗魚,何處尋得!”遣使拜為本郡學博。

    凱瞠目熟視使者,唱《月兒高》一曲。

    使者還奏,乃置之。

     儇弄部第二十二 子猶曰:古雲“稚子弄影,不知為影所弄”。

    然則弄人即自弄耳。

    雖然,不自弄,将不為造化小兒弄耶?傀儡場中,大家搬演将去,得開口處便落便宜,謂之“弄人”可,謂之“自弄”可,謂之“造化弄我”、“我弄造化”,俱無不可。

    集《儇弄》第二十二。

     石動筩 北齊高祖嘗宴近臣為樂。

    高祖曰:“我與汝等作謎,可共射之:“卒律葛答。

    ”諸人皆射不得,或雲是髐子箭。

    高祖曰:“非也。

    ”石動筩雲:“臣己射得。

    ”高祖曰:“是何物?”動筩對曰:“是煎餅。

    ”高祖笑曰:“動筩射着是也。

    ”高祖又曰:“汝等諸人為我作一謎,我為汝射之。

    ”諸人來作,動筩為謎。

    複雲:“卒律葛答。

    ”高祖射不得,問曰:“此是何物?”答曰:“是煎餅也。

    ”高祖曰:“我始作之,何因更作?”動筩曰:“乘大家熱铛子頭,更作一個。

    ”高祖大笑。

     高祖稱郭璞詩絕佳。

    石動筩曰:“臣詩勝郭一倍。

    ”上大不怡,诘之曰:“哪見勝處?”動筩曰:“讀《遊仙詩》雲;‘青溪千餘仞,中有一道士’。

    臣則曰‘青溪二千仞,中有兩道士’,不勝一倍乎?”上大笑。

     捕獺狸 《趙後外傳》:樊嬺語飛燕曰:“憶在江都時,陽華李姑畜鬥鴨水池上,苦獺齧鴨。

    時下朱裡芮姥者,求捕獺狸獻。

    姥謂姑曰:‘是狸不他食,當飯以鴨。

    ’姑怒,絞其狸。

    ” 能言鴨 陸龜蒙居震澤,有鬥鴨一欄。

    有内養自長安使杭州,出舍下,挾彈斃其綠頭者。

    龜蒙手一表駭雲:“此鴨善人言,持附蘇州上進天子。

    使者斃之,奈何?”内養信其言,大恐,遂以囊中金酬之,因徐問,“其鴨能作何言?”龜蒙曰:“能自呼其名。

    ”内養憤且笑。

    龜蒙還其金,大笑曰:“吾戲耳!” 靴值 馮道、和凝同在中書。

    一日,和問馮曰:“公靴新買,其值幾何?”馮舉左足曰:“五百。

    ”和性褊急,顧吏責曰:“吾靴何用一千?”馮徐舉其右曰:“此亦五百。

    ” 酒令 賈時彥善谑。

    赴宴,酒半,主人請令。

    賈曰:“乞諸君射一謎。

    不中,浮以大白。

    曰‘天不知地知,爾不知我知。

    ’”舉座不解。

    罰遍,賈舉一足,置案上,曰:“我靴底有腐孔也!” 甘露寺僧性空善飲。

    一客擲色行舊令,雲“補不足,慶有餘。

    ”初擲“不足”,曰:“僧飲。

    ”又擲“有餘,”亦曰:“僧飲。

    ”衆客俱不解。

    客曰:“候令畢當言之。

    ”既畢令而僧醉矣,執盞言曰:“酒不敢辭,請明其故?”客曰:“不足者,無發;有餘者,多一頭。

    ”衆大笑。

     王元美與客宴集。

    王偶洩氣,衆客皆匿笑。

    王即設令,要經書中“譬”字一句。

    王舉“能近取譬”。

    衆客于“譬如北辰”、“譬若掘井”等語盡舉之,王皆以不如式論罰。

    衆客不服。

    王曰:“我‘譬’在下,不若公等‘譬’乃在上。

    ” 石學士善谑 石中立,字表臣。

    在中書時,盛度禁林當直,撰《張文節公神道碑》,進禦罷,呈中書。

    石卒問曰:“是誰撰?”盛不覺對曰:“度撰。

    ”滿堂大笑。

     五代廣成先生杜光庭多著神仙家書,悉出誣罔,如《感遇傳》之類,故人謂妄言為“杜撰”。

    或雲杜默,非也;盛文肅公在杜默之前矣,然俗有杜田、杜園、杜酒等語,恐是方言,未必有指。

     盛度體豐肥。

    一日自殿前趨出,宰相在後,盛初不知。

    忽見,即欲趨行百步,乃得直舍,隐于其中。

    石學士見其喘甚,問之。

    盛告其故。

    石曰:“相公問否?盛曰:“不問。

    ”别去十餘步乃悟,罵曰:“奴乃以我為牛!” 鳴鞭為度 焦芳初還朝,失記朝儀。

    李西涯曰:“以鳴鞭為度,一鞭走兩步,再鞭又走兩步,三鞭上禦道。

    ”芳諾之,旋悟曰:“公乃戲我。

    ” 偷驢 張玉陽思詠,河南人。

    一日語陳玉壘公曰:“官貧,幸得俞蒲石道長送一人,盧瑞峰吏部送一馬。

    ”公曰;“人是俞送,馬是盧送,可謂恰當。

    ”蓋河南人有“偷驢賊”之号,公以谑之。

     宋學士嘗過洛。

    士人挽留之信宿,不從,牽去其驢。

    公怒,作詩曰:“蹇驢掣斷紫絲缰,卻去城南趁草場。

    繞遍洛陽尋不見,西風一陣版腸香。

    ”今河南人曰“偷驢賊”曰“版腸”,本此。

     弄僧 一僧從雪中來。

    唐六如戲之曰:“聞孟老相期郊外尋梅,信乎?”僧曰:“非孟也,張也。

    ”六如曰:“張公多颠倒,大須防之。

    ”時有匿笑者。

    僧悟雲:“卻被唐公弄我半日!”六如曰:“怪道硬将起來!” 鐵牛 陶榖,小字鐵牛。

    李濤出典河中,嘗寄陶書雲:“每至河源,即思靈德。

    ”陶初不為意,久之方悟。

    蓋河中有張燕公鑄系橋鐵牛故也。

     侯白 侯白好俳谑。

    一日楊素與牛弘退朝,白谑之曰;“日之夕矣!”素曰:“以我為‘牛羊下來’耶?” 牛僧孺善為文,楊虞卿善談說。

    京師語曰:“太牢口,少牢手。

    ”從來楊姓為牛帶累久矣。

     王韋 王韋作詩,為諸老所賞。

    儲瓘稱之曰:“絕似溫、李!”陸深戲曰:“本是王、韋!”蓋指王摩诘、韋蘇州谑之。

     胡思亂量 何【栗】當京城已陷,虜人入視帑藏倉庾。

    時有胡思者為司農卿,具諸倉米麥數白【栗】。

    臨去,【栗】送至廳事旁,遽言曰:“大卿切勿令亂量。

    ”應曰;“諾。

    ”至客次,方悟其戲。

    益諺有“胡思亂量”語也。

     好個救時宰相! 劉貢父谑 孫莘老形貌古奇,熙甯中,論事不合,責出。

    世謂“沒興孔夫子”。

    孔宗翰宣聖之後,氣質肥厚。

    劉貢父目為“孔子家小二郎”。

    元祐中,二人俱為侍郎。

    二部争事于殿門外幄次中,劉貢父過而謂曰:“吾黨之直者異于是。

    ”坐中有悟之者,大笑。

     米老庵 米元章築室于甘露寺,榜曰“米老庵”。

    寺大火,唯庵與李衛公塔獨存。

    元章詩雲:“神護衛公塔,天存米老庵。

    ”有谑之者,添雲:“神護李衛公塔,天存米老娘庵。

    ”蓋元章母入内為老娘,以母故命官也。

     蘭玻 《耳譚》:青州東門皮工王芬,家漸裕,棄去故業。

    裡人謀為贈号。

    芬喜,張樂設宴。

    一黠少曰:“号蘭玻,可乎?”衆問何義。

    曰:“蘭多芬,故号蘭玻,從名也。

    ”芬大喜,重酬少年。

    諸人俱不覺其義,從徐思“蘭蘭玻”,依然“東門王皮”也。

     愛東坡 陸宅之善諧谑,每語人曰:“吾甚愛東坡。

    ”時有問之者,曰:“東坡有文,有賦,有詩,有字,有東坡巾。

    君所愛何居?”陸曰:“吾甚愛一味東坡肉!”聞者大笑。

     曝鼻裈 阮鹹,籍兄子也,居道南,諸阮居道北。

    北阮皆富,南阮貧。

    七月七日,法當曬衣,北阮庭中爛然,莫非绨錦。

    鹹時總角,乃豎長竿标大布犢鼻裈,曝于庭中,曰:“未能免俗,聊複爾耳!” 對語 關獬推官貌不揚。

    過南徐,客次,見一绯衣客倨坐。

    關揖而問之。

    對曰:“太子洗馬高乘魚。

    ”良久,還詢關。

    關答曰;“某乃是皇後騎牛低釣鼈。

    ”朝士駭曰:“是何官?”關笑曰:“且欲與君對語切耳。

    ” 王承相珪雲:“馬子山騎山子馬。

    ”馬給事,字子山。

    穆王八俊有山子馬之名。

    久之,人對曰:“錢衡水盜水衡錢。

    ”錢某為衡水,令人謝之。

    曰:“止欲作對爾,實非有盜也。

    ” 李章題壁 一故相遠派,在姑蘇嬉遊,書其壁曰:“大丞相再從曾侄孫某至此。

    ”士人李章好谑,題其旁曰:“混元皇帝三十七代孫李章繼至。

    ” 堂候官 張小江覓侯門教讀劄付,歸榮裡中,冠帶錦繡,谒一富人。

    富人乃黠者,服梨園具出迎。

    張駭曰:“兄是貴職?”答曰:“弟是牛丞相堂候官。

    ” 鳥官 陳太卿嘗蓄小鳥,作籠為官船樣,上列鹵簿,榜其船曰:“鴻胪寺”。

    人問之。

    笑曰:“鴻胪故是鳥官。

    ” 戈壽官 下雉地方有戈壽官者,富而憨。

    夏月赴親家喜宴,着大紅絹員領以往。

    主者故與百拜,啜以沸湯,汗流竟踵,及久,始曰:“請更衣。

    ”其人不覺失聲曰:“親家此言,萬代公侯!”主者曰:“公侯須汗馬,不宜汗親家。

    若然,請到涼亭再脫衣拭汗,始把杯,豈不萬萬代公侯乎?” 古物 李寰建節青州。

    表兄武恭性誕妄,又稱好道,多蓄古物。

    遇寰生日,特以箱擎一皂襖子遺之,書雲:“此李令公恢複京師時所着,願尚書功業一似西平。

    ”寰以書謝。

    後遇恭誕,寰以箱盛一破膩脂幞頭饷恭,雲:“知兄深慕高真,求得洪崖先生初得仙時幞頭,願兄得道一如洪崖。

    ” 以皂襖易得破帽,此番古董交易,折本多矣! 齊公子嗜古器物。

    龍門子谒之,公子曆出三代秦漢之器。

    龍門子曰:“公子所藏非古也。

    必若一古者,其庖犧氏之物乎?”公子齋三日,龍門子乃設幾布筵,置寶椟其上,籍以文錦,各再拜而興,啟椟視之,乃宓羲氏之八卦也。

     皛飯、毳飯 進士郭震、任介,皆西蜀豪逸之士。

    一日,郭緻簡于任曰:“來日請餐皛飯。

    ”任往,乃設白飯一盂,白蘿蔔、白鹽各一碟,蓋以三白為皛也。

    後數日,任亦招郭食“毳飯”。

    郭謂必有毛物相戲,及至,并不設食。

    郭曰:“何也?”任曰:“飯也毛,蘿蔔也毛,鹽也毛。

    隻此便是毳飯。

    ”郭大笑而别。

    皛音孝,蜀音無曰毛。

     此條見《魏語錄》,他書作蘇、黃相谑,殊誤。

     馬郁 後唐馬郁,滑稽狎侮。

    每赴監軍張承業宴,出異方珍果,食之必盡。

    一日承業私戒主膳者,唯以幹蓮子置前。

    郁知不可啖,異日靴中置鐵錘,出以擊之。

    承業大笑,曰:“為公易馔,勿敗予案。

    ” 張鹹光 《玉堂閑話》:梁龍德間,有貧衣冠張鹹光,遊丐無度。

    複有劉月明者,亦然。

    每遊貴門,即遭虐戲,方餐時,奪其匕箸,則袖中出而用之。

    梁驸馬溫積權判開封,鹹光忽遍詣豪門告别。

    問其所詣。

    曰:“往投溫谏議。

    ”間“有何紹介?”答曰;“頃年大承記錄,此行必厚遇也。

    大谏嘗制《碣山潛龍宮上梁文》雲:‘饅頭似碗,胡餅如篩。

    暢殺劉月明主簿,喜殺張鹹光秀才。

    ’以此知必承顧盼。

    ”聞者絕倒。

     駝峰 尚書呂震與學士解缙,一日談及食中美味。

    呂曰:“駝峰甚美,未之嘗也。

    ”解绐曰:“仆嘗食之,誠美矣。

    ”呂知其绐也,他日得死象蹄胫,語解曰;“昨有駝峰之賜,宜共飨之。

    ”解大嚼去,昌谑以詩曰;“翰林有個解癡哥,光祿何曾宰駱駝。

    不是呂生來說謊,如何嚼得這般多?”解大笑。

     安石榴 李漢碎胡瑪瑙盤,盛送王莒,曰“安石榴”。

    莒見之不疑,既食乃覺。

     張端 張端為河南司錄。

    府當祭社,買豬,已呈尹,其夜突入錄廳,即殺之。

    吏白尹,尹問端。

    答曰:“按律諸無故入人家,登時殺之勿論。

    ”尹大笑,為别市豬。

     錢、文相谑 錢同愛,字孔周,其家累代以小兒醫名吳中,所謂“錢氏小兒”者是也。

    一日,請文征仲泛舟石湖,知文性不近妓,故匿妓于舟尾。

    船既發,乃出之。

    文一見,倉惶求去。

    錢命舟人速行。

    文窘迫無計。

    錢平生極好潔,有米南宮、倪雲林之僻。

    文真率不甚點檢服飾,其足纨甚臭,至不可向迩。

    文即脫去襪,以足纨玩弄,遂披拂于錢頭面上。

    錢不能忍,即令舟人泊船,縱文登岸。

     竹堂寺 唐伯虎、祝希哲與文征仲氣誼甚深,而情尚迥異,兩公每欲戲之。

    一日,偕遊竹堂寺,近寺故多劣妓。

    唐預使人持東金示之雲:“此來若何衣冠者,文君也,其人多狎邪遊,而喜人媚,不善媚人。

    若輩有能得其歡者,金為酒資矣。

    ”妓信。

    伺文至,争先獻笑,牽衣挽袂,堅不肯釋。

    文五色無主,見唐、祝匿笑,悟曰:“兩公谑我耳!”明剖其故,一笑而散。

     楊南峰 俗傳三月三為浴佛日,六月六為浴貓狗日。

    有客谒楊南峰吉,值三月三日,楊以浴辭。

    客不解,謂其傲也,思以報之。

    楊乃于六月六日往拜,客亦辭以浴。

    楊戲題其壁曰:“君昔訪我我洗浴,我今訪君君洗浴。

    君訪我時三月三,我訪君時六月六。

    ”《谑浪》誤作唐伯虎事。

     楊南峰嘗觀優而善之,謂優曰:“汝曹第努力,當以一金勞汝,恨目前未便耳。

    ”因索紙判賞付之,期明日來取。

    優喜于得賞,畢獻所長,楊極歡而罷。

    次日,群優持票征賞。

    楊笑曰:“汝真欲賞乎?我愛汝戲,快活竟日。

    汝貪我賞,亦快活一夜。

    我與汝兩準可也!”又有僧額患癬。

    楊自詫有秘方:取鳳仙花搗爛,使以帕裹于額上,三日即效。

    如期開視,染成紅額。

    僧彌月不敢見客。

     先是吳中皇甫氏最貴盛,而治家素寬。

    楊南峰獻壽圖,題詩其上曰:“皇老先生,老健精神,烏紗白發,龜鶴同齡。

    ”皇甫公大喜,懸之堂。

    有識者笑曰:“此詈公也。

    ”蓋上列“皇老烏龜”四字。

    公乃悟。

     有富翁鄉居,求楊南峰門對一聯。

    此翁之祖曾為人仆。

    楊乃題雲:“家居綠水青山畔,人在春風和氣中”,上列“家人”二字。

    見者無不匿笑。

     有喪家其子不戚。

    楊南峰為諸生時,特制寬巾往吊,既下拜,巾脫,滾入座下。

    楊即以首伸入穿之,幕中皆笑,楊退出。

    此子遂蒙不孝聲。

     南峰作事刻薄,每每如此。

    後子孫微甚。

    其墓為群乞兒薮,今呼為“楊家墳”者是也。

    志之以為永戒。

     王夢澤 黃崗王夢澤太史善谑。

    一日往谒郭桐岡太府,見府前有枷犯,乃其家用之鋸匠也。

    顧謂郭曰:“既常解鋸矣,而于此猶枷頸焉。

    ”郭大笑,遂釋之。

    又客有患癬者,王曰:“何不敷鹽于患處,以磚燒熱,徐擦之,自愈。

    ”久而不效,以問王。

    王曰:“磚鹽癬則絕無可知。

    此古方也。

    ”又客有患赤鼻者。

    王教以油梳子熾熱擦患處,自愈。

    及用之,愈赤,又以問王。

    王曰;“吾但知蘇子遊赤壁耳。

    ” 曲江春宴 乾符四年,新進士曲江夏宴,甲于常年。

    有溫定者,久困場籍,坦率自恣,尤憤時之浮薄,因設奇以侮之。

    至其日,蒙衣肩輿金翠之飾,夐出于衆,侍婢皆稱是,徘徊柳蔭之下。

    俄頃,諸公自露棚移樂登鹢首,既而謂是豪貴,其中姝麗必矣。

    因遣促舟而進,莫不注視于此,或肆調谑不已。

    群興方酣,定乃于簾間垂足露膝,胫極偉而長毳。

    衆忽睹之,皆掩袂,亟命回舟避之。

    或曰:“此必溫定也。

    ” 莊樂 莊樂,國初名醫也,好诙谑。

    同郡李庸遣家僮持柬詣樂,誤稱其名。

    樂绐之曰:“若家欲借藥磨耳,汝當負去。

    ”但書片紙以複雲:“來人面稱姓名,罰馱藥磨兩次。

    ”庸得書大笑,即令負還。

    《煙霞小說》誤作朱達悟事。

     朱達悟 朱達悟善谑,凡裡中宴會,無不與者。

    一日,諸少年遊石湖,背朱往。

    既解纜,喜曰:“搭戶不知也!”朱忽在舵樓躍出曰:“予在矣!”蓋預知背己,賂舟子藏以待也。

    衆驚笑,延朱即席,且飲且進。

    朱曰:“湖有寶積寺幽潔,主僧善予,盍一登?”衆從之,掣榼以往。

    酒數行,朱佯醉卧僧榻,日西猶未醒。

    呼而掖之,辄搖首曰:“眩莫能起。

    ”僧亦固留,衆乃先發。

    朱從間道疾歸,時已暝,乃濡其衣屐,披發,擊諸同遊者戶,倉惶告曰:“不幸舟觸石,沉于湖,餘偶得漁者援焉。

    ”聞者長少驚啼趨往,至楓橋相值,皆無恙,惟相笑而已。

     孫興公 褚公、孫興公同遊曲阿後湖,中流風猛,舫欲傾覆。

    褚公曰:“此舫人皆無可以招天譴者,惟孫興公多塵滓,正當以厭天欲耳。

    ”便欲提擲水中。

    孫據欄大啼曰:“季野卿念我!” 巡按許挈家 麻城侍禦董公石,述其同年進士某,亦作禦史,往貴州巡按,未行,一日有他禦史過其家,知某素俱内,其室甚悍,戲之曰:“朝廷今有特恩,凡雲貴巡按,皆許挈家自随。

    ”悍妻于屏後聽之,信以為然,遂裝束,堅欲同行。

    禦史曰:“世無此理,彼戲言耳。

    ”妻曰:“君子無戲言。

    老賊欲背家娶妾為樂耶!”某托親黨再三曉譬,終不聽,某竟以此請告不行。

     石鞑子 吳中有石生者,貌類胡,因呼為“石鞑子”,善谑多智。

    嘗因倦步至邸舍,欲少憩,有小樓頗潔,先為僧所據矣。

    石登樓窺之,僧方掩窗晝寝,窗隙中見兩樓相向,一少婦臨窗刺繡。

    石乃襲僧衣帽,開窗向婦而戲。

    婦怒,告其夫,因與僧鬧。

    僧茫然莫辯,亟去,而石安處焉。

     石生在太學時,每苦司成之虐,夜半于公座糞焉,植小竹枝為紙旗,而書己名。

    司成晨出登座,旗折,舉火視之,污穢狼籍矣。

    見石名,呼欲加責。

    石流涕稱冤曰:“誰中傷者?止由太宗師不相愛故耳。

    豈有某作此事,而自标求責者乎?”司成以為有理,竟不之罪。

     翟永齡 翟永齡,常州人。

    初入泮宮,師長日以五更升堂講課,同輩苦之。

    永齡因伏短牆下,伺其走過,疾取其帽,置土地神頭。

    師遍覓得之,以為怪,大俱,不複早行。

     翟永齡平日不詣學官。

    師怒,罰作一文,以“牛何之”命題。

    翟操筆立就,結雲:“按何之二字,兩見于《孟子》之書。

    一曰‘先生将何之?’一曰‘牛何之?’然則先生也、牛也,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 翟永齡赴試,苦無資,乃買棗,泊舟市墟,呼群兒,與棗一掬,教之曰:“不要輕,不要輕,今年解元翟永齡。

    ”常州至京,民謠載道,大獲赆助。

     畢竟天下勢利者多,故翟得行其詐。

    然用此等錢,殊不罪過。

     翟母皈心釋氏,日誦佛不辍聲。

    永齡佯呼之,母應諾。

    又呼不已,母愠曰:“無事何頻呼也?”永齡曰:“吾呼母三四母便不悅。

    彼佛者日為母呼千萬聲,其怒當何如?”母為少止。

     袁汝南 吳人袁汝南,詣友人師子喬家,辄竟日狂飲。

    子喬之妻深厭之。

    子喬曰:“此仙人,不可慢也。

    ”問:“何以見為仙乎?”曰:“凡吾舉動,雖細微,無不知者。

    ”妻猶未信。

    子喬乃陰與汝南為約。

    次一早聞叩門聲,子喬心知為汝南矣,謬曰:“清早誰耐煩,且圖歡耳。

    ”使妻持己之勢。

    已而叩門愈急,妻問為誰。

    應曰:“我袁汝南也”。

    妻曰:“彼昨夜未歸。

    ”汝南曰:“子喬既不在,嫂手中所持何物?”子喬謂妻曰:“我固知仙人不可欺耳。

    ”妻自此終不敢慢汝南矣。

     薛昭緯 唐薛侍郎昭緯未第時,就肆買鞋。

    肆主曰:“秀才腳第幾?”對曰:“昭緯作腳來,未曾與立行第。

    ” 薛昭緯使梁。

    梁祖宴會間,話及鹞子,辄以為贈。

    昭緯戒仆曰:“令君所賜,真須愛惜,可将紙裹鞲袋中。

    ” 薛後遭黃巢亂,流離饑困,遇舊識銀工,延之飲馔,甚豐。

    昭緯以詩謝曰:“一碟羶根數十皴,盤中猶更有鮮鱗。

    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當初學冶銀。

    ”羶根,羊肉也。

     孔緯 孔緯拜官,教坊優伶繼至,各求利市。

    石野豬先至,公有所賜,謂曰:“宅中甚【門/卦】,不得厚緻。

    若見諸野豬,幸勿言也。

    ”複有一伶善笛,公喚近階,指笛竅問曰:“何者是《浣溪沙》孔?”諸伶大笑。

     好嬉子 吾衍子行,嘗作一小印,曰“好嬉子”。

    蓋吳中方言。

    一日魏國夫人作馬圖,傳至子行處。

    子行為題詩後倒用此印。

    觀者鹹疑其誤。

    魏公見之,罵曰;“此非誤也,他道婦人會作畫,‘倒好嬉子’耳!”《荻樓雜抄》 畫葡萄 柏子庭和尚攻畫葡萄,又善飲啖,醉飽方落筆。

    曾有一富室延之,禮待甚腆。

    其家先巳繃絹,食畢,以十指蘸墨,亂點絹上而去。

    主人茫然。

    少頃,索筆掃幹布葉而成,點皆子也。

    自題其上曰:“昨夜園林雨過,葡萄長得能大,東海五百羅漢,一人與他一個。

    ” 畫梅 陳白沙善畫梅,人持紙求索者,多無潤筆。

    白沙題其柱雲:“烏音人又來。

    ”或诘其旨。

    乃曰:“不聞烏聲曰‘白畫白畫’?”客為之絕倒。

     景清假書 景清遊太學時,同舍生有秘書,清求,不與,固請,約明旦即還。

    生旦往索,清曰:“吾未嘗假書與汝。

    ”生忿訟于司成,清叩持書往見曰:“此清燈窗所業書。

    ”即誦終卷。

    生則不能誦一詞。

    司成叱生退。

    清出,即以書還生曰:“以子珍秘太甚,特相戲耳。

    ” 李西涯題畫 大僚吳某家藏陳圖南小像,亦名筆也,遍求在京名公題詠。

    邵半江詩先成,求質于李西涯公。

    公绐曰:“尚有一二字未穩,俟予更之。

    ”因嘿記其詩,先題吳公畫上。

    邵見之,撫掌大笑, 按邵詩雲:“盤陀石上淨無塵,嶽色江聲共此真。

    莫怪吳侬渾不醒,百年俱是夢中人。

    ” 祀真武 賈秋壑會客,庖人進鼈,一客不食,曰:“某奉祀真武,鼈似真武案下龜,故不食。

    ”盤中複有蔗,又一客曰“不食”。

    秋壑诘其故。

    客曰:“某亦祀真武,蔗不似真武前旗竿乎?”滿座大笑。

     王戎後身 廬江尹李公有門子甚荷寵。

    一日,諸僚畢集,共談之,或雲“龍陽”,或雲“六郎”。

    霍山尹羅公獨曰:“此王戎後身。

    ”李驚問故。

    羅曰:“因前生鑽李,今索債耳。

    ” 滕元發 司馬溫公劾奏王廣淵,乞誅之以謝天下。

    滕元發為起居注,既歸,王就問:“早來司馬君實上殿乞斬某以謝天下,不知聖語如何?”滕戲曰:“隻聽得聖語雲:‘依卿所奏。

    ’” 王中父 王介,字中父,性輕率,每語言無倫,人謂其有風疾。

    出守湖州,王介甫以詩送之雲:“東吳太守美如何,柳渾詩才未足多。

    遙想郡人迎下檐,白蘋州渚正滄波。

    ”其意以水值風即起波也。

    介谕其意,遂和十篇,盛氣而誦于介甫。

    其一曰:“吳興太守美如何,太守從來惡祝【魚它】,生若不為上柱國,死時猶合代閻羅。

    ”介甫笑曰:“閻羅見缺,請速赴任! 王中父與劉貢父同考試。

    中父以舉人卷子用“小畜”字,疑“畜”字與禦名同音。

    貢父争以為非。

    中父不從,固以為禦名。

    貢父曰:“此字非禦諱,乃中父之家諱也!”因相诟罵。

    貢父坐罷,同判太常禮院,罰銅歸館。

    有啟謝執政雲:“虛船觸舟,忮心不怨。

    強弩射市,薄命何逃?”時雍子方為開封推官,戲曰:“據罪名當決臀杖十三。

    ”貢父曰:“吾已入文字,雲:‘竊見雍子方身材長大,臀腿豐肥,臣實不如,舉以自代。

    ’” 龍德化 黃都龍太渠,官郡守緻仕。

    其子名德化,以鄉舉選官為府判。

    臨之任,太渠治觞餞之,囑曰:“爾平日好谑,今日居官不得複爾。

    ”德化起立應曰:“堂尊承教了!”太渠不覺失笑。

     丁謂 丁謂在秘閣日,凝寒近火,嘗以鐵筯于灰燼間書畫。

    同舍伺公暫起,燒火筯使熱,公至仍書,為筯所烙,曰:“昨宵通曉不寐,為四鄰弦管喧呼所聒。

    ”同舍曰:“是必嫁娶之家也。

    ”公曰:“非是。

    時平歲稔,小人輩共樂烙其父母祖先耳!” 才寬 才太守寬,高才抗節。

    嘗谒撫台,一主事丁憂還家,亦來谒。

    門适閉,才曰:“何不擊木魚自通?”主事不可。

    才乃戲曰:“座上木魚敲夜月。

    ”主事不答。

    才曰:“可對‘檐前鐵馬打秋風’。

    ”主事大怒而去。

    才曰:“如此大氣,不見人亦可。

    ” 呼如周名 度支尚書宗如周,有人訴事,謂其曾作如州官也,乃曰:“某有屈滞,故來訴如州官。

    ”如周曰:“爾何人,敢呼我名?”其人慚謝曰:“隻言如州官作如州,不知如州官名如周,早知如州官名如周,不敢喚如州官作如州。

    ”如周大笑曰:“令卿自責,見侮反深。

    ”衆鹹服其雅量。

     中官性陰 太監谷大用迎駕承天,所至暴橫。

    官員接見,多遭叱辱,必先問曰:“你紗帽哪裡來的?”一令略不為意。

    大用喝問如前。

    令曰:“我紗帽在十王府前三錢五分白銀買來的!”大用一笑而罷。

    令出,衆問之。

    曰:“中官性陰,一笑更不能作威矣!”衆歎服。

     宋太祖鄉鄰 宋太祖慮囚。

    一囚訴稱“臣是官家鄉鄰”。

    太祖疑為微時比舍,亟問之。

    乃雲:“住東華門。

    ”帝大笑,亦竟釋之。

     劉貢父 劉貢父為試官,出“臨以教思無窮論”。

    舉人上請曰:“此卦大象如何?”劉曰:“要見大象,當詣南禦苑可也。

    ”時馬默為台官,彈奏攽輕薄,不當置在文館。

    貢父歎曰:“既雲馬默,豈合驢鳴!” 論揚子雲 王介甫與東坡論揚子雲投閣為史臣之妄,《劇秦美新》之作亦後人誣子雲。

    東坡曰:“轼亦疑一事。

    ”荊公曰:“疑何事?”東坡曰:“不知西漢果有子雲否?”衆大笑。

     陸平泉 相嵩誕日,諸翰林稱壽,争獻其面。

    時菊花滿堂,陸平泉獨退處于後,徐曰:“不要擠壞了陶淵明。

    ” 箕仙 有請箕仙者,仙至,自雲何仙姑。

    一頑童戲之,于掌心書一“卵”字,問姑曰,“此何字?”箕遂判雲:“似卯原非卯,如邛不是邛。

    仙家無用處,轉贈與尊堂。

    ”見《詩話》。

     押衙詩 湘江北流至嶽陽,達蜀江,夏潦後,蜀江漲勢高,遏住湘波,讓而退,溢為洞庭湖,凡闊數百裡,君山宛在水中。

    秋水歸壑,此山複居陸,唯一條湘川而已。

    前輩許裳《過洞庭》詩最為首出,後無繼者。

    詩僧齊己駐錫巴陵,欲吟一詩,竟未得意。

    有都押衙蔡姓者,戲謂己公曰:“某有詩已絕,諸人不必措詞。

    ”己公堅請口劄。

    押衙朗吟曰:“可憐洞庭湖,恰到三冬無髭須。

    ”以其不成湖也。

    己公大笑。

     張幼于謎 吳門張幼于,使才好奇。

    日有闖食者,佯作一謎粘門雲:“射中許入。

    ”謎雲;“老不老,小不小,羞不羞,好不好。

    ”無有中者,王百谷射雲:“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甘羅十二為丞相,小不小;閉了門兒獨自吞,羞不羞?開了門兒大家吃,好不好!”張大笑。

     痔字 近谑雲:葉仲子一日論制字之妙,因及疾病二字:“從丙、從矢,蓋言丙燥矢急,燥急,疾病之所自起也。

    ”友人故以“痔”字難之。

    沈伯玉笑曰;“因此地時有僧人往來,故從寺。

    ”衆方哄堂,一少年不解,向葉問之。

    葉徐曰:“異日汝當自解。

    ”衆複哄堂。

     比玉居 有王生行一者,美甚,人多嬖之。

    沈伯玉過其家,見齋額顔曰“比玉居”。

    伯玉曰:“此額殊有意,移‘比’字易出‘居’内之‘古’,分明是‘屁古’二字。

    ‘玉’字亦‘王’、‘一’二字也。

    分合言之,乃‘王一屁古’四字。

    ” 朱古民 朱古民文學善谑。

    一日,在湯生齋中,湯曰:“汝素多智術,假如今坐室中,能誘我出戶外立乎?”朱曰:“戶外風寒,汝必不肯出。

    倘汝先立戶外,我則以室中受用誘汝,汝必從矣。

    ”湯信之,便出戶外立,謂朱曰:“汝安能誘我入戶哉!”朱拍手笑曰:“我已誘汝出戶矣!” 機警部第二十三 子猶曰:昔三徐名著江左,而騎省铉尤其白眉。

    及入聘,頗難押伴之選。

    藝祖令殿前司具殿侍中不識字者十人以聞,而點其一,曰:“此人可。

    ”舉朝錯愕不解,殿侍者亦不敢辭。

    既渡江,騎省詞鋒如雲,其人不能答。

    強聒之,徒唯唯。

    居數日,既無與之酬複,騎省亦倦且默矣。

    人謂“此大聖人舉動,不屑與小邦争口舌之勝”,不知爾時直是無騎省對手,傥得晏嬰、秦宓其人,滑稽辯給,奏凱而還,大國體面,更當何如?孔門惡佞,而不廢言語之科,有以也!集《機警》第二十三。

     晏子 齊景公問:“東海棗華而不實,何也?”晏子曰:“秦穆公黃布裹棗,至海上而投其布,故華之不實。

    ”公曰:“吾佯問耳。

    ”對曰:“佯問者,亦當佯對。

    ”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

    酒酣,吏縛一人前曰:“此齊人也,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多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今民在齊不盜,入楚則盜,意者楚之水土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嬉也!寡人反取病焉。

    ” 晏子、馬氏語相似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之。

    晏子曰:“臣不使狗國,安得從狗門入?”傧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

    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臨淄三百裡,張袂成陰,揮汗成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而使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

    嬰最不肖,故使楚矣。

    ” 袁隗妻馬氏是季子長女,少有才辯,融家勢豐豪,裝遣甚盛。

    隗問曰:“婦奉箕帚而已,何乃過珍麗乎!”對曰:“慈親垂愛,不敢逆命。

    君若欲慕鮑宣、梁鴻之高,妾亦願從少君、孟光之事矣!”隗又曰:“弟先兄舉,世以為笑。

    今處姊未适,先行可乎?”對曰:“妾姊高行殊邈,未遭良匹,不似鄙薄苟然而已。

    ” 《爾汝歌》 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汝能為不?”皓正飲酒,因舉觞勸帝而言曰:“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

    上汝一懷酒,令汝壽萬春。

    ”帝悔之。

     伊籍 先主以伊籍使吳。

    孫權聞其才辯,欲逆折以辭。

    籍适入拜,權曰:“勞事無道之君乎?”對曰:“一拜一起,未足為勞。

    ” 趙遷 後秦姚苌與群臣宴。

    酒酣,謂趙遷曰:“諸卿皆與朕北面秦朝,今忽相臣,得無恥乎?”遷曰:“天不恥以陛下為子,臣等何恥為臣?”苌大笑。

     諸葛恪 諸葛恪父瑾面長似驢。

    孫權大會客,使人牽驢入,題其面曰:“此諸葛子瑜。

    ”恪請筆續兩字于下曰“之驢”。

    舉坐歡笑。

    乃以賜恪。

     元孚 五代周元孚好酒,短而秃。

    義帝于室内置酒十瓶,各加帽以戲孚。

    孚入見,便雲:“吾兄弟無禮,何為入王室中坐?宜早還宅。

    ”因持酒去。

     賈玄待诏 賈玄侍宋太宗棋,饒玄三子,常輸一路。

    太宗知玄詐不盡其藝,乃曰:“此局複輸,當榜汝!”既滿局,不生不死。

    太宗曰:“亦詐,更一局,汝勝,賜汝绯,不則投汝水中!”局既卒,不勝不負。

    太宗曰:“我饒汝子而複平,是不勝也!”命左右投之水中。

    乃呼曰:“臣握中尚有一子!”太宗大笑,賜以绯衣。

     陳君佐 太祖時,陳君佐以诙諧得幸,屢遭危險,以口舌免。

    嘗與物食之,敕其言善則免。

    與醋飲,問曰:“酒何如?”對曰:“折腹。

    ”謂酸也,即“折福”。

    與生牛皮食,問曰:“肉何如?”對曰:“難消。

    ”謂硬也。

    又以寬大員帽賜戴之,罩項,問曰:“何如?”對曰:“【匚敢】帶不淺。

    ”謂深也,即“感戴”。

    一日又欲一字笑。

    請明日從駕至金水河,預令孤老瞽者沿河排立。

    駕至,陳呼曰:“拜!”衆皆依贊拜堕水中。

    上大笑。

    又從遊苑中,上停馬,命随口作一詩。

    即呈曰:“君王停馬要詩篇,杜甫詩中借一聯: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

    ” 薛綜 蜀使張奉使于孫權,前以姓名嘲阚澤,澤不能答。

    薛綜下行酒,因勸雲:“蜀者何也?有‘犬’為‘獨’,無‘犬’為‘蜀’。

    橫‘月’勾身,‘蟲’入其腹。

    ”奉曰:“不當複說君吳耶?”即應聲曰:“無‘口’為‘天’,有‘口’為‘吳’。

    君臨萬邦,天子之都。

    ”衆坐喜笑,而奉無對。

     秦宓 吳使張溫來聘,問秦宓曰:“天有頭乎?”宓曰:“有。

    ”溫曰:“在何方?”宓曰:“詩雲:‘乃眷西顧。

    ’以此推之,在西方。

    ”溫曰:“天有耳乎?”曰:“天處高而聽卑。

    詩雲‘鶴鳴九臯,聲聞于天’。

    ”溫曰:“天有足乎?”宓曰:“詩雲:‘天步艱難’。

    無足何以步之?”溫曰:“天有姓乎?”宓曰:“姓劉。

    ”溫曰:“何以知之?”曰:“天子姓劉,以此知之。

    ” 東方朔 武帝時,有獻不死之酒者,東方朔竊飲之。

    帝怒,欲殺朔。

    朔曰:“臣所飲,不死之酒也。

    殺臣,臣亦不死;臣死,酒亦不驗。

    ” 《韓非子》中射之士事同。

     漢武遊上林,見一好樹,問東方朔。

    朔曰:“名‘善哉’。

    ”帝陰使人識其樹。

    後數歲,複問朔。

    朔曰:“名為‘瞿所’。

    ”帝曰:“朔欺久矣!名與前不同,何也?”朔曰:“夫大為馬,小為駒;長為雞,小為雛;大為牛,小為犢;人生為兒,長為老。

    且昔為‘善哉’,今為‘瞿所’,長少死生,萬物敗成,豈有定哉!”帝乃大笑。

     《說苑》:子路、顔回浴于洙水,見五色鳥。

    顔回問。

    子路曰:“榮榮之鳥。

    ”他日見之,又問。

    曰:“同同之鳥。

    ”回曰:“何一鳥而二名?”子路曰:“譬如絲絹,煮之則為帛,染之則為皂,不亦宜乎!” 孔文舉 孔文舉年十歲,随父到洛。

    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親。

    ”既通,前坐。

    李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人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親,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膺問:“欲食乎?”曰:“須食。

    ”膺曰:“教卿為客之禮:但讓,不須謝主。

    ”融曰:“教公為主之禮:但置食,不須問客。

    ”膺歎服,曰:“恨吾将死,不及見卿富貴。

    ”融曰;“公殊未死。

    ”膺問何故。

    答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公向言殊未善。

    ”适大夫陳韪後至,聞斯語,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融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賈嘉隐 賈嘉隐年七歲,以神童召見。

    時長孫無忌、徐勣于朝堂立?語。

    徐戲之曰:“吾所倚何樹?”賈曰:“松樹。

    ”徐曰:“此槐也,何言松?”賈雲:“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長孫複問:“吾所倚何樹?”曰;“槐樹。

    ”公曰:“汝不能複矯對耶?”賈曰:“何煩矯對?但取其鬼木耳!”徐歎曰:“此小兒作獠面,何得如此聰明!”賈雲:“胡頭尚為宰相,獠面何廢聰明?”徐狀胡,故谑之。

     王元澤 王元澤雱,安石子。

    數歲時,客有以一獐一鹿同器以獻,問元澤:“何者是獐?何者是鹿?”元澤實未識,良久對曰:“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

    ”客大奇之。

     丘濬 中丞丘濬谒釋珊,珊殊傲。

    頃之,有州将子弟來谒,珊降階接之,甚恭。

    丘不平,問曰:“和尚接濬甚傲,而接州将子弟何其恭耶?”珊曰:“接是不接,不接是接!”濬勃起打珊曰;“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悲彭城 尚書令王肅曾省中詠《平城詩》雲:“悲平城,驅馬入雲中。

    陰山常晦雪,荒風無罷風。

    ”彭城王勰甚嗟其美,欲使更詠,乃失語雲:“悲彭城。

    ”肅笑之,勰有慚色。

    祖瑩在座,即雲:“固有《悲彭城》,王公未見。

    ”肅曰;“可為誦之。

    ”瑩應聲雲:“悲彭城,楚歌四面起。

    屍積石梁亭,血流灘水裡。

    ”大悅,退謂瑩曰:“卿定是神口。

    ” 裴略 唐初有裴略者,宿衛考滿,兵部試判,為錯一事落第。

    略因詣溫彥博陳訴。

    溫時與杜如晦語,不理其訴。

    略雲:“少小已來,自許明辨,至于通傳言語,堪作通事舍人;并解文章,兼能嘲谑。

    ”溫即指竹使嘲。

    略應聲曰;“庭前數竿竹,風吹青肅肅。

    淩寒不肯調,經冬子不熟。

    虛心未能待國士,皮上何須生節目?”溫雲:“既解通傳言語,可傳語廳前屏牆。

    ”略走至牆孔大聲語曰:“方今聖明在上,辟四門以待士,君是何物?久在此妨賢路!”即推倒之。

    溫曰:“此意着博也。

    ”略曰:“不但着博,亦當着杜!”彥博、如晦俱大喜,即令送吏部與官。

     朱貞白嘗谒貴人不禮,題格子屏風曰:“道格何曾格,言糊又不糊。

    渾身都是眼,還是識人無。

    ”亦此意。

     裡行禦史 則天時,裡行禦史聚立門内。

    有令史不下驢,沖過其間。

    諸禦史大怒,将杖之。

    令史雲:“今日之過,實在此驢。

    乞數之,然後受罰。

    ”謂驢曰:“汝技藝可知,精神極鈍,何物驢,敢于禦史裡行!”于是衆羞赧而止。

     隋士 隋一士,慧而吃,楊素喜與之談。

    一日設難曰:“倘忽命公作将軍,城最小,兵不過一千,糧僅充數日,城外敵兵數萬,公何以處之?”士曰:“有有救兵否?”曰:“隻緣無救,所以策公。

    ”士曰:“審審如公言,不免緻敗。

    ”大笑。

    素又問:“坑深一丈,公入其中,何法得出?”士沉思曰:“有有梯否?”公曰:“有梯何須更問?”士又沉思口:“是白白日,是是夜地?”素曰:“亦何須辨白日夜地?”士曰:“若若不是夜地,眼不瞎,何何為陷入?”素大笑。

    又值臘月,素問:“家人被蛇傷,若為醫治?”士曰:“取取五五月五日南牆下雪雪塗之,即愈。

    ”素曰:“五月何得有雪?”士曰:“若若五月無雪,臘月何處有蛇?”素複大笑。

     侯白 隋侯白嘗與楊素并馬,見路傍有槐樹,憔悴欲死。

    素曰:“侯秀才道理過人,能令此樹活否?”白曰:“取槐子懸樹枝,即活。

    ”素問其說。

    答曰:“《論語》雲:‘子在,回何敢死?’”回、槐同音。

     開皇中,有人姓出,名六斤,欲參楊素,赍名紙至省門,遇侯白,請為題其姓。

    乃書曰“六斤半”。

    名既入,素召其人問曰:“卿姓六名斤半耶?”答曰:“是出六斤。

    ”曰:“何為六斤半?”曰:“向請侯秀才題之,當是錯矣。

    ”即召白至,謂曰:“卿何謂錯題人姓名?”對曰:“不錯。

    ”素曰:“若不錯,何因姓出名六斤,請卿題之,乃言六斤半?”對曰:“向在省門,會卒,無處覓秤。

    既聞道是出六斤,斟酌隻應是六斤半。

    ” 陳常令人聘隋。

    不知其使機辯深淺,密令侯白變服為賤人供承。

    客果輕之,乃傍卧放氣,問白曰:“汝國馬價貴賤如何?”白雲:“馬有數等,若伎倆筋腳好,形容不惡,堪乘騎者,值二十千已上。

    若形容粗壯,雖無伎倆,堪馱物,值四、五千已上。

    若彌尾燥蹄,絕無伎倆,傍卧放氣,一錢不值!”使者大驚,問其姓名,知是侯白,方愧謝。

     侯白在散官隸屬。

    楊素愛其能劇談,每上番日,即令談戲弄。

    或從旦至晚始得歸,才出省門,即逢素子玄感。

    乃雲:“侯秀才,可與玄感說一個好話。

    ”白被留連,不獲己,乃雲:“有一大蟲欲向野中覓肉,見一刺猬仰卧,謂是肉脔,便欲銜之。

    忽被猬卷着鼻,驚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覺昏睡。

    刺猬乃放鼻而去。

    大蟲忽起,歡喜走至橡樹下,低頭見橡鬥,乃側身語雲:‘旦來遭見賢尊,願郎君且避道。

    ’” 蔡潮 方伯蔡潮,談笑風生。

    有同官迎都憲于江中,冬月群擁爐坐。

    公至。

    哄然曰:“蔡公至矣!請一谑談!”蔡曰:“無也:但昨聞江中盜劫商船,俱檀降牙香。

    相與謀曰:‘賣之利微,棄之可惜,吾輩為此事久矣,向賴天保護。

    盍焚此香答之?’香氣透天。

    上帝将謂人間作好事,令二力士訪之:非也,乃一群老強盜在此向火耳!”滿座大笑。

     梁伯龍 梁伯龍《浣紗記》成。

    一浙友谑之曰:“君所編吳為越滅,得無自折便宜乎?”梁笑曰:“苎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