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置針于錫坐氈中,刺之流血。
俗雲“如坐針氈”本此。
吞鳝 梁邵陵王綸為南徐州刺史。
嘗微服遊市裡,問賣鳝者曰:“刺史何如?”答言“躁虐”。
綸怒,令吞鳝以死。
試荊 隋燕榮為幽州總管。
道次,見叢荊堪為笞箠,取以試人。
人自陳無罪。
榮曰:“後有罪當免。
”及後犯細過,将撾之。
人曰:“前許見宥。
”榮曰:“無過尚爾,況有過乎?搒捶如初。
食鼈杖左右 隋崔弘度為太仆卿,嘗戒左右曰:“無得诳我!”後因食鼈,問侍者曰:“美乎?”曰:“美。
”弘度曰:“汝不食,安知其美?”皆杖焉。
長安語曰:“甯食三鬥醋,不見崔弘度。
” 吊民伐罪 周瀛洲刺史獨孤莊酷虐。
有賊問不承,莊引前曰:“若健兒也!能吐,且釋汝。
”賊并吐之。
有頃,莊曰:“将我作具來!”乃一鐵鈎,長尺餘,甚利,以繩挂于樹間,謂賊曰:“汝不聞‘健兒鈎下死’?”令以胲鈎之,遣壯士掣其繩,則鈎出于腦矣。
謂司法曰:“此法何如?”答曰:“‘吊民伐罪’,深得其宜!”莊大笑。
周興 周興性酷,每法外立刑,人号“牛頭阿婆”。
百姓怨謗。
興乃榜門判曰:“被告之人,問皆稱枉;斬決之後,鹹息無言。
” 周興有罪,诏來俊臣鞫之。
俊臣方與興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奈何?”興曰:“此易耳。
内囚大甕中,熾炭周之,何事不承!”俊臣命取甕熾炭,徐起揖興曰:“有内狀推兄,請入甕!”《南部新書》雲:江融為左史,後羅織受誅,其屍起而複坐者三,雖斷其頭,似怒不息。
無何,周興敗。
陳錫玄曰:薛文傑為閩王鏻造檻車,謂古制疏闊,乃更其制:令上下通,中以鐵芒内向,動辄觸之。
文傑首被其毒。
文傑嘗誣殺吳英,後因英軍士憤怒,即以檻車送之。
盧多遜之貶朱崖也,李符白趙普,請改竄春州,普不答。
及符被貶,竟得春州,不浃旬死。
語曰:“張機者中于機,設檻者中于檻。
”作法之弊,豈獨一商君知悔耶? 肉雷 來紹天禀鸷忍。
嘗宰郃陽,創鐵繩千條,或有問不承,則急縛之,仍以其半搥手,往往委頓。
每虐威一奮,百囚俱斷,轟響震驚,時号為“肉雷”。
來紹乃唐酷吏來俊臣之裔孫,誰謂善惡無種? 肉鼓吹 李匡達性忍,一日不斷刑,則慘然不樂。
嘗聞捶楚之聲,曰:“此一部肉鼓吹也!” 發墓瀝血 梁豫章王悰,母吳淑媛先侍齊東昏,及幸于武帝,七月而生悰。
悰年十四五,頻夢一少年肥壯,自挈其首對悰。
淑媛詢夢中形色,頗似東昏,為言其故。
悰乃私發東昏墓,出其骨,瀝血試之,骨滲,有征矣。
在西州生次男,月餘,潛殺之。
既瘗,夜遣人發取其骨,又試之。
殺婢妾 石太尉崇,每邀宴集,令美人進酒。
客飲不盡,使黃門斬美人。
王丞相與大将軍嘗共訪崇。
丞相素不能飲,辄自勉強,至于沉醉,至大将軍,故不飲,以觀其氣色。
已斬三人,丞相勸敦使盡。
敦曰:“彼自殺人,于我何與!” 惡人遇惡人,隻是婢妾晦氣。
覺呂太後筵席殊散淡。
《詩話》:杜大中自行伍為将,與物無情,西人呼為“杜大蟲”。
雖妻有過,以公杖杖之。
有愛妾,才色俱絕,大中箋表皆出其手。
嘗作一《臨江仙》詞,有“彩鳳随鴉”之句。
一日大中見之,怒曰:“鴉且打鳳!”掌其面,折項而斃。
彩鳳随鴉,鴉榮多矣,不識何以反怒? 一瓜殺三妾 曹操宴諸官于水閣。
時盛夏,酒半酣,喚侍妾用玉盤進瓜。
妾捧盤低頭以進。
操問:“瓜熟否?”對曰:“極熟。
”操怒斬之。
坐客莫敢問故。
操更呼别妾進瓜。
群妾皆驚,内一妾聰敏,遂整容而前。
操問如初,對曰:“不生。
”操怒,複斬之,再呼進瓜,無敢前者。
一妾名蘭香,操所深昵,衆妾皆遜之。
香乃擎盤齊眉而進。
操問曰:“瓜味如何?”曰:“甚甜。
”操大呼:“速斬之!”坐客皆拜伏請罪。
操曰:“公安坐,聽訴其罪。
前二妾吾斬之者,久在承應,豈不知進瓜必須齊眉而捧盤耶?及答吾問,皆開口字。
斬其愚也!蘭香來未久,極聰慧,高捧其盤,是矣,複對以合口字,足知吾心。
吾用兵之人,斬之以絕其患!”見《花木考》。
兇僧 僧慧林談經吳門。
村中有孀婦,素佞佛,制禅履饋之。
僧疑婦悅己,夜持刀逾垣而入,直逼婦榻。
婦不從,斬婦頭,及其一婢,複逾垣而去。
适婦死之前一日,有族伯索逋稅,與婦閧。
鄰疑伯之殺婦也,訟于太倉丞陸楷。
陸訊之急,遂誣服。
索其首不得,苛掠不已。
伯之女方十四,痛父甚,乃自經,囑父斷己首代之。
時婦己死月餘,女首淋漓若生。
陸訊其故。
伯不得已,以實對。
陸心悸,遂發病,夢有神告曰:“古刹慧林。
”以其名訪之,果談經僧也,已逃矣。
遣捕密偵,獲于鎮江,自雲:“已殺女子五十輩矣。
”搜其囊,得婦首,漆而與俱,每興至,則熟視。
其淫暴如此。
苻生 前秦苻生字長生,鍵之第三子。
無一目。
七歲時,祖洪戲之,謂侍者曰:“吾聞瞎兒一淚,信乎?”侍者曰:“然。
”生怒,引佩刀自刺出血,曰:“此亦一淚也。
”洪大驚,鞭之。
生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捶!”後即位,兇暴。
時虎狼為虐,不食六畜,專務食人。
群臣請禳之。
生曰:“野獸饑則食人,飽自當止,何禳之有?” 食人 朱粲有衆二十八萬,剽掠漢淮間。
軍中乏食,教士卒烹婦人嬰兒啖之,曰:“肉之美者,無過于人。
但使他國有人,何憂于餒?”置揭磨寨,以人為糧。
及降唐,段确乘醉侮粲曰:“聞卿好啖人,人作何味?”粲曰:“啖醉人正如糟彘肉耳!”遂殺确,烹食之。
唐張茂昭為節鎮,頻吃人肉。
及除統軍到京,班中問曰:“聞尚書在鎮,好食人肉,虛實?”茂昭笑曰:“人肉腥而且【月忍】,争堪吃!” 靖康丙午歲,金狄亂華。
六七年間,山東、京西、淮南等路,荊榛千裡,米鬥至數千錢,且不可得。
盜賊官兵以至民居,更互相食。
人肉之價,賤于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十五錢。
全軀暴以為臘。
登州範溫率忠義之人,汛海到錢塘,有持至行在充食。
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為“美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兵荒之慘,即此三條已不忍道。
彼無識狂生,少不得志,辄拍幾思亂,何哉! 食人膽 五代趙思绾反。
嘗言“食人膽至千,剛勇無敵”,每殺人,辄取膽以酒吞之。
後為郭從義所擒。
生食人耳 宋王彥升俘獲胡人,置酒宴飲,以手裂其耳,咀嚼久之,徐引卮酒。
俘者流血被面,痛楚叫号,彥升談笑自如。
勇士相啖 《呂氏春秋》:齊勇者,一居東郭,一居西郭。
途遇而飲,索肉不得,乃笑曰:“子,肉也,我,肉也。
何别求肉為?”因抽刀割肉,相贈啖之,肉盡而死。
汲桑 汲桑盛暑中睡,重裘累茵,使十餘人扇。
不得涼,斬扇者。
軍中謠曰:“奴為将軍何可羞,六月重茵被狐裘,不識寒暑斷人頭。
” 高昂 高昂與鄭嚴祖握槊。
劉貴召嚴祖,昂不時遣,枷其使。
使曰:“枷時易,脫時難!”昂即以刀就枷刎之,曰:“何難之有?”貴不敢校。
李凝道以下卞急 唐龍遊令李凝道褊性。
姊男才七歲,故惱之,即往逐。
不遂,以餅誘得之,咬其胸背流血。
皇甫湜 皇甫湜嘗命其子松錄詩數首,一字小誤,诟詈且躍,手杖不及,則齧腕血流。
嘗為蜂螫手指,乃大躁。
散錢與裡中兒及奴輩,箕斂蜂窠,山聚于庭,命槌碎絞汁,以酬其痛。
穆甯 唐穆甯為刺史。
其子已為尚書、給事,皆分值供馔,少不如意,必遭笞杖。
一日,給事當值,出新意,以熊白、鹿脯合而滋之,其美異常。
甯食之緻飽。
諸子鹹羨,以為行有重賞。
及食飽,仍杖之,曰:“如此佳味,何進之晚?” 石虎 石虎命太子邃總百揆。
邃以事為可呈,呈之。
虎恚曰:“此小事,何足呈?”時有所不聞,虎複恚曰:“何以不呈?”诮責笞箠,月至再三,邃甚恨,遂謀逆。
王述 王藍田述,性急。
嘗食雞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
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履齒碾之。
又不得,嗔甚,複于地取納口中,齧破,即吐之。
王思 魏王思為司農,性急。
嘗書,蠅集筆端,驅去複來再三。
思自起拔劍逐蠅,不得,取筆擲地踏壞之。
陳都憲事 都禦史陳智,性剛而躁,撻左右人無虛日。
洗面時用七人,二人攬衣,二人揭衣領,一人捧盤,一人捧漱水碗,一人執牙梳。
稍不如意,便打一掌。
至洗畢,鮮有不被其掌者。
方靜坐,若左右行過,履有聲者,即撻之。
有相知勸以寬緩。
乃置一木簡,刻“戒暴怒”三字于上以示儆。
及有忤之者,辄舉木簡,撻之無數。
陳都憲嘗坐堂,偶有蠅拂其面,即怒叱從者擒拿。
從者紛然,東奔西突,為逐捕狀。
少頃,俟其怒解,察問:“拿何人?”乃叱之曰:“是蠅!”又嘗岸帽,取銀簪剔指甲,失墜于地。
怒而起坐,自拾簪觸地磚數次,方已。
豐南隅事 鄞縣豐南隅坊,以建言有直聲,居鄉性最暴。
朋友稍拂意,即命幹人酖殺之。
其人應命,必陰以告友。
友即僞為中毒仆地。
坊見之,必大笑,盡訴其胸中之怒。
良久,命舁出。
次日,此友複來。
駭問所以不死狀,佯應曰:“家中急救得解。
”坊即與歡好如初,亦不追诘。
雖至厚之交,一歲必三、四酖焉。
豐禮部嘗要沈明臣結忘年交。
歲餘,人或惡之曰:“是嘗笑公文者。
”即大怒,設醮詛之上帝,凡三等,雲:“在世者宜速捕之;死者下無間地獄,勿令得人身。
”一等皆公卿大夫與有睚眦者,二等文士布衣,沈為首;三等則鼠、蠅、蚤、虱、蟻也。
斬石人罵伍胥 劉子光出征,道暍無水。
山南見一石人,問:“何處有水?”石人不答,拔劍斬之,須臾水出。
吳郡王闳渡錢塘江,遭風,船欲覆。
闳拔劍砍水,痛罵伍胥。
風稍緩,獲濟。
王君廓以下忿嫉 王君廓往擊窦建德。
将出戰,李靖遏之。
君廓發憤大呼,目及鼻、耳一時流血。
又是一位蔺相如。
郭崇韬 郭崇韬素疾宦者,謂魏王繼岌曰:“大王他日得天下,騬馬亦不可乘之。
投溷 李賀有表兄,與賀有筆硯之舊。
恨賀傲忽,賀死,複绐取其稿,盡投溷中。
碎碑 乾符中,顔摽典鄱陽郡鞠場,公宇初構,請姚岩傑紀其事。
文成,粲然千餘言。
摽欲删去二字,岩傑不從。
摽怒,時已刊石,命碎其碑。
範廷召 宋範廷召惡飛鳥,見必射之。
所居處,鳥必絕種。
又最惡驢鳴,聞之辄為擊殺。
獨步來 梁安成王蕭佽,博雅擅文章。
吏部尚書柳信言差堪拟敵。
一日聞佽卒,賓從往候信言。
信言乃屈一腳跳出,連稱曰:“獨步來!獨步來!”衆賓舞蹈為賀。
忿撤樂 乾通中,衆客赴郡宴。
妓樂甚盛。
一少年勇于見色。
甫就席,一客以有服辭,固請撤樂。
少年忿然責之曰:“敗一席之歡者,爾也!真所謂‘不自損滅,禍延過客’者耶?”賓主哄堂。
截腸塞創以下神勇 北齊彭樂,與周文決戰。
被刺腸出,納之不盡,截去複戰。
隋張定和,虜刺之中頸。
定和以草塞創而戰,神氣自若,虜遂敗。
杜伏威 唐杜伏威與陳稜戰。
射中伏威額,怒曰:“不殺汝,箭不拔!”馳入破陣,獲所射将,使拔箭已,斬之。
任城王以下絕力 魏任城王章,善左右射,好擊劍,百步中于懸發。
樂聞國獻虎彪,文如錦斑,以鐵為檻。
骁勇之徒,莫敢輕視,章曳虎尾以繞臂,虎弭無聲。
時南越獻白象。
章在帝前,手頓其鼻,象伏不動。
桓石虔 桓石虔有材幹,矯捷絕倫。
随父豁在荊州,于獵圍中見猛獸被數箭而伏。
諸督将素知其力,戲令拔箭。
石虔因急往拔一箭,猛虎踞躍,石虔亦跳,高于猛獸,複拔一箭而歸。
時人有患疾者,謂曰:“桓石虔來!”以怖之,病者多愈。
羊侃 《南史》:羊侃膂力絕人,所用弓至二十石,馬上用六石弓。
嘗于兖州堯廟,蹋壁直上,至五尋。
西橋有數石人,長八尺,大十圍,侃執以相擊,悉皆破碎。
少時仕魏為郎,以力聞。
魏帝嘗謂曰:“郎官謂卿虎,乃羊質虎皮乎?試作虎狀。
”侃因伏,以手抉殿檻,沒指。
彭博通等 唐河間人彭博通,曾于講堂階上,臨階而立,取鞋一緉以臂夾,令有力者後拔之。
鞋底中斷。
彭腳終不移。
牛駕車正走,彭倒曳車尾,卻行數十步。
曾遊瓜步江,有急風張帆。
彭捉尾纜,挽之不進。
元時攸縣張子雲者,身長八九尺。
為人擔米,肩各一石,首戴五鬥,而行無窘步。
嘗卧石橋上,其首去地數寸。
歐千斤,洪武初京師列校也,幼以膂力得名。
城中少年數輩欲侮之。
歐乃脫衣,以手挽起廊柱,聚衣裙壓于柱下。
衆皆眙【目咢】走避。
适西域入貢回回善撲跌者,自号“鐵力漢”。
朝廷募歐與較,勝之。
即日改授太倉衛百戶。
後雖老,嘗乘馬過獨闆橋,馬跼蹐不能行。
歐以右臂挾其馬,高步而過,人皆偉之。
容悅部第十七 子猶曰:南荒有獸,名曰猈【犭屈】,見人衣冠鮮采,辄跪拜而随之,雖驅擊,不痛不去,身有奇臭,唯膝骨脆美,謂之“媚骨”,土人以為珍馔。
餘謂凡善谄者皆有媚骨者也。
汲黯不拜大将軍,大将軍賢之;王祥不拜司馬晉王,晉王重之;朱序不拜苻堅,苻堅宥之;薛廷珪不拜朱溫,朱溫禮之;張令濬私拜田令孜,卒為所輕;陶榖拜趙檢點,竟遭擯棄。
谄人者亦何益哉?集《容悅》第十七。
天後好谄 襄州胡延慶,以丹漆書龜腹曰:“天子萬年。
”進之。
鳳閣侍郎李昭德,以刀刮之并盡,奏請付法。
則天曰:“此非惡心也。
”舍而不問。
朱前疑上書則天雲:“臣夢見陛下禦宇八百歲。
”後大喜,即授拾遺。
又刑寺系囚将決,乃共商于獄牆内外作大人迹,長五尺,至夜分,衆大叫。
内使推間,對雲:“有聖人現,身長三丈,面黃金色,雲:‘汝等皆坐冤,然勿憂,天子萬年,即有恩赦。
’”後令把火照視,有巨迹,遂大赦天下,改為大足元年。
捏鼻頭即得官,掘地孔即免罪。
以天後之英明,豈不知其僞?正謂“此非惡心”耳。
赤心石 武後時争獻祥瑞。
洛濱居民有得石而剖之中赤者,獻于後,曰:“是石有赤心。
”李昭德曰:“此石有赤心,其餘豈皆謀反耶?”見唐史,或作李日知事,誤。
朱溫一日出大梁門外數十裡,憩柳樹下,久之,獨語曰:“好大柳樹!”賓客各避席對曰:“好大柳樹!”有頃,又曰:“好大柳樹,可作車頭。
”末坐五六人起對曰:“好作車頭!”溫厲聲曰:“柳樹豈可作車頭?我見人說秦時指鹿為馬,有甚難事?”悉擒言作車頭者撲殺之。
溫雖草賊,此舉勝天後遠矣! 《代犧圖》 天後疾,遍祭神廟。
給事中閻朝隐嘗詣少室,因親撰祝文,以身代犧,沐浴伏于俎盤,令僧道迎至神所。
觀者如堵。
後病愈,特加賞赍。
張元一乃畫《代栖圖》以進。
後大笑。
霍獻可郭弘霸 霍獻可以希旨為忠。
一日頭觸玉階,請誅狄仁傑、裴行本,遂至損額。
故以綿帛裹于巾下,常令露出,冀後見之。
郭弘霸自陳讨徐敬業,誓“抽其筋,食其肉,飲其血,絕其髓”。
武後大悅,授禦史。
時号“四其禦史”。
熨衣 宋武帝雖衣浣衣,而左右必須鮮潔。
嘗有侍臣衣帶卷折,帝怒曰:“卿衣帶如繩,欲何所系?”吏部何敬容希旨,常以膠清刷鬓。
衣裳不整,伏床熨之。
暑月,背為之焦。
七歲尚書 梁武伐齊,袁昂不屈,後梁以為民部尚書。
帝謂曰:“齊明帝用卿為黑頭尚書,我用卿為白頭尚書,良以多愧!”對曰:“臣生四十七年于茲矣。
四十以前,臣之自有,七年以後,陛下所養。
七歲尚書,未為晚達。
” 前後若兩截人,此語是他供狀。
谀語 桓玄篡位,床忽陷。
殷仲文曰:“聖德深厚,地不能載。
” 建興四年,西都傾覆。
元皇帝始為晉王,四海宅心。
其年十月中,新蔡縣吏任僑妻胡氏,産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胸以上、臍以下分,蓋未有之妖也。
時内史呂會上言:“案《瑞應圖》雲:異根同體,謂之‘連理’,草木之屬,猶以為瑞。
今二人同心,天垂靈象。
故易雲:‘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斯蓋四海同心之瑞。
不勝喜躍,謹畫圖上。
”識者哂之。
北齊武成生齻牙,諸醫以實對。
帝怒。
徐之才曰:“此是智牙,主聰明長壽。
”帝大悅。
王世充有異志。
道士桓法嗣自言解圖谶,取《莊子》《人間世》、《德充符》二篇以進,曰:“上篇言‘世’,下篇言‘充’。
言相國當德被人間,而應符命也。
”世充大悅。
妖為德祜,病亦福征,六經反作妖言,諸子皆成符命。
态臣貢谀,亦何不至哉! 教谄 陳太仆萬年,内行修美,然善事人。
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問疾,遣家丞出謝。
謝已皆去,萬年獨留,昏夜乃歸。
吉薦之為禦史大夫。
子鹹,字子康,年十八,有異材,抗直敢言。
萬年嘗病,召鹹教戒于床下。
語至夜半,鹹睡,頭觸屏風。
萬年大怒,欲杖之:“乃公教戒,汝乃不聽耶!”鹹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鹹謅也!”萬年乃不複言。
張昌宗元載 天後寵幸張昌宗。
其弟昌儀為洛陽令,請囑無不從者。
嘗早朝,有選人姓薛,以金五千兩并狀賂之。
昌儀受金,以狀授天官侍郎張錫。
數日,錫失其狀,以問昌儀。
昌儀曰:“我亦不記,但姓薛者即與之。
”錫懼,退索在铨姓薛者,六十餘人,悉留注官。
元載弄權舞智,政以賄成。
有丈人來從載求官,但贈河北一書而遣之。
丈人不悅。
行至幽州,私發書視之,無一言,唯置名而已。
丈人不得已,試谒判官。
聞有載書,大驚,立白節度使,遣大校以箱受書,館之上舍,贈絹千匹。
此等權勢,不得不谄。
有此等谄人,那得不要權勢! 偷媚 宋張說為承旨,士争趨之。
時富川王質、吳興沈瀛,夙負聲譽;及同官樞屬,交以詣說為戒。
衆聞而壯之。
一日,質潛往詣說。
升堂,瀛已先在。
相視愕然,竟迫清議而去。
齊盧思道久仕不達。
或勸詣和士開。
盧素自高,欲往,恐為人所見,乃未明而行。
比至其門,遙見一時諸名勝,森然與槐柳齊列,因鞭馬疾去。
弘治中,權閹李廣以左道進,後仰藥死,搜得納賄簿籍,中載“黃米”“白米”數太多。
上訝之。
左右曰:“黃白即金銀也。
”言官請按籍究問,凡與名者,昏暮赴戚畹求援,不期而會者凡十三人。
月下見轎影幢幢,而一人獨乘女轎。
事雖得寝,而姓名傳播,漸就罷黜。
嗚呼!權門如市,從來遠矣!徐存翁在相位,語所知曰:“老夫今日譬如雞母方宿,若行動,定有一群雛随去。
君輩慎勿相近!”斯語可思。
改姓 令狐相綯,奮自單族,每欲繁其宗黨,與崔、盧抗衡。
人有投者,不吝通族,由是遠近争趨,至有姓胡冒“令”者。
進士溫庭筠戲為詞曰:“自從元老登庸後,天下諸胡悉帶令。
”又有不得官者,欲進狀,請改姓“令狐”。
尤可笑。
楊升庵雲:唐時重族系。
李氏十三望,隴西第一,雖帝系亦自屈居第三。
而李氏妄稱隴西者,反冒為宗室,曰“天潢仙派”。
夫宰相之勢,不過十年,而人竟改姓附之,況天子乎?隴西李氏,高自标榜,有女,人不敢求婚,及年長,父母以囊裝,昏夜潛送于少年無妻者。
是求榮反以得辱也! 冒族 崇甯末,策進士,蔡嶷以阿附得首選。
往谒蔡京,認為叔父。
京命二子攸、翛出見。
嶷亟雲:“向者大誤!公乃叔祖,二尊乃諸父行也!” 割股、放生 王荊公為相。
每生日,朝士獻詩為壽。
光祿卿鞏申不娴書,以大籠貯雀鴿,搢笏開籠,每一鴿一雀,叩齒祝之曰:“願相公一百二十歲。
”時有邊塞之主妻病,而虞侯割股以獻者,時嘲之曰:“虞侯為夫人割股,大卿與丞相放生。
” 楊茂謙曰:“定知申短于筆。
不則錦軸金字,侈頌功德矣。
”子猶曰:“當今錦軸金書,豈盡長于筆者耶?荊公作業太重,多多放生,或緻冥祐,鞏卿大通佛法。
” 唐大理正成敬奇視姚崇疾,置生雀數頭,一一手執而放之,曰:“願令公速愈!”姚相惡之。
鞏申蓋有所本。
程師孟、張安國 程師孟嘗請于荊公曰:“公文章命世,某幸與公同時,願得公為墓志,庶傳不朽。
”公問:“先正何官?”程曰:“非也。
某恐不得常侍左右,預求以俟異日。
”又王雱死,張安國披發籍草,突于柩前,曰:“公不幸未有子,今夫人有娠,某願死,托生為公嗣。
”京師嘲曰:“程師孟生求速死,張安國死願托生。
” 雞鳴犬吠 韓平原作南園于吳山上,其中有所謂村莊者,竹籬茅舍,宛然田家氣象。
韓遊其間,甚喜,曰:“撰得絕似,但欠雞鳴犬吠耳!”既出遊他所,忽聞莊中雞犬聲。
令人視之,乃府尹趙師【睪/廾】所為也。
韓大笑,遂親愛之。
有太學生嘲以詩曰:“堪笑明庭鴛鹭,甘作村莊犬雞。
一日冰山失勢,湯燖镬煮刀刲。
”後平原敗,複有詩雲:“侍郎自号東牆,曾學犬吠村莊。
今日不須搖尾,且尋土洞深藏。
” 松壽 程松謅事韓侂胄,自錢塘令拜谏議。
滿歲未遷,殊怏怏,乃市一妾,名曰“松壽”。
韓曰:“奈何與大谏同名?”答曰:“欲使賤名常達鈞聽。
” 金作首飾 太監懷恩得賜金二錠,轉奉錢溥,溥忻然受之,曰:“當與房下作首飾,常常頂戴太監。
” 貢女 唐進士宇文翃,有女國色,不輕許人。
時窦璠年逾耳順,方謀繼室,翃以其兄谏議正有氣焰,遂以女妻璠。
紅顔命薄,遭此谄父。
獻妾 錦衣廖鵬,以驕橫得罪。
有旨封其宅舍,限五日逐去。
其妾“四面觀音”者,請見朱甯而解之。
甯一見,喜甚,留之五日,則寂然無趣行者矣,治事如初。
甯自是常過鵬宿,從容語鵬:“盍贈我?”鵬曰:“揖以侍父,則不獲效一夕杯酒敬,奈何?不若為父外館。
”甯益愛昵之。
奪妻 劉太常介繼娶美豔,冢宰張綵欲奪之,乃問介曰:“我有所求,肯從我,始言之。
”介曰:“一身之外,皆可奉公。
”曰:“我所求者,新嫂也。
敢謝諾。
”少項,強輿歸矣。
有劉瑾做坐媒,何愁不諧?奉人者須防此一着! 敬名 馮道門客講《道德》首章,有“道可道,非常道”。
門客見“道”字是馮名,乃曰:“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
” 馮老子身事十主,門客效颦。
熊安生将通名見徐之才、和士開。
二人适同坐。
熊以之才諱“雄”,士開諱“安”,乃稱“觸觸生”。
群公哂之。
薛昂謹事蔡元長,至戒家人避其名。
與賓客會坎,有犯“京”字者,必舉罰。
平日家人輩誤犯,必加叱詈。
或自犯,則自批其頰以示戒。
宣和末,有朝士新買一婢,頗熟事。
因會客,命出侑樽。
一客語及“京”字,婢遽請罰酒。
問其故。
曰:“犯太師諱。
”一座駭愕,詢之,則薛太尉家婢也。
又同時蔡經國,以“經”、“京”音似,奏乞改名“純臣”。
尤可笑。
方巨山,名嶽,為趙相南仲慕客。
趙父名方,乃改姓萬。
已而又為丘山甫端明屬,丘名嶽,于是複改名為萬山。
王彥,父名師古,嘗自諱硯為“墨池”,鼓為“皮棚”,犯者必校。
一曰,有李彥古往谒,刺雲:“永州司戶參軍李墨池皮棚謹抵候參”。
彥大喜,示其子弟曰:“奉人當如此矣!” 章惇拜相,安惇為從官,因嫌名,見時但稱“享”。
或作詩嘲曰:“富貴隻圖安享在,何須損卻一生名!” 《觚不觚錄》謙稱 王元美雲:餘舊聞正德中一大臣,投刺劉瑾,雲“門下小厮”。
嘉靖中,一儀部郎谒翃國公,雲“渺渺小學生”。
今複有自稱“将進仆”、“神交小子”、“未面門生”、“沐恩小的”,皆可嘔哕。
徐侍禦如珪谪出,複以遷廷評入。
不欲忘舊銜,投台中刺曰“台末”,于他刺曰“台駁”。
又有太常少卿白若珪,性謙下,投諸貴人刺曰“渺渺小學生”。
好事者作詈雲:“台末台駁,渺渺小學,同是一珪,徐如白若。
”聞者絕倒。
又楊太傅一清為中書舍人。
及提學時,士以舉業從遊者衆。
迨位顯,從者益衆,然不過借師生義以求進取。
邝編修灏始谒楊,即執弟子禮。
楊訝其未曾著錄。
答曰:“灏少時誦法公文,遂至有成,是灏乃私淑門生也。
”元美所雲不虛耳。
隋伐高麗。
其王上表稱“遼東糞土臣”。
帝悅,遂罷兵。
則謙稱信有效矣。
萬拜 朱浚,晦翁曾孫也。
谄事賈似道,每進劄子,必曰“朱某萬拜”。
時人謂之“朱萬拜”。
後元兵入建甯,執浚欲降之。
曰:“豈有朱晦翁孫而失節者!”遂自經。
其谄事似道又何也?子猶曰:“世情性命,猶可舍得,富貴處卻舍不得。
” 跪 尹旻偕卿貳欲詣汪直,屬王越為介,私問“跪否?”越曰:“安有六卿跪人者乎?”越先入。
旻陰伺越跪白叩頭,及旻等入,皆跪。
越尤之,旻曰:“吾見人跪,特效之耳。
” 谀足 宋彭生為李憲洗足,曰:“中尉足何香也!”憲以足蹴其項曰:“奴不亦谄乎!” 洗鳥 大學士萬安,老而陰痿。
徽人倪進賢以藥劑湯洗之,得為庶吉士。
授禦史時,人目為“洗鳥禦史”。
咽唾 日陸眷本出西遼,初為厍傉官家奴。
諸大人會集,皆持唾壺,惟厍傉官獨無,乃唾入陸眷口。
陸眷悉咽之,曰:“願使主君之智慧祿相,盡攜入我腹中。
” 作馬镫 唐張岌谄事薛師懷義,掌擎黃幞,随薛師後,于馬傍伏地,為其馬镫。
世廟時,嚴世蕃用事,戲呼王華曰“華馬”。
王即伏地候乘。
而白郎中亦其狎客也,即伏地作馬杌。
嚴因踐而乘之。
嘗穢 魏元忠病,禦史郭弘霸往候,視便溺,即染指嘗,賀曰:“甘者病不瘳。
今味苦,當愈。
”魏惡而暴之。
又嘗來俊臣糞穢。
和士開為尚書,威權日盛,偶患傷。
醫雲:“應服黃龍湯。
”士開有難色。
有候之者請先嘗,一舉而盡。
谄馬 趙元楷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谄事元帥侯君集。
君集馬病颡瘡,元楷指沾其膿嗅之。
父谄子 蔡京未去位,朝廷差童貫偕子攸往取辭位表。
京失措,并子呼為“公”。
嚴嵩溺愛其子,諸曹以事白,初尚曰“與小兒語”,至後曰“與東樓語”。
東樓,世蕃别号也。
蔡攸嘗詣京,京正與客語。
攸甫入,遽執手為診視狀,曰:“大人脈勢舒緩,有恙乎?”京曰:“無之。
”攸遽去。
客以問京。
京曰:“此兒欲以疾罷吾耳!”父子争權,古來有也。
若東樓原非嵩子,複何怪?又晁錯父亦呼錯為“公”。
陳錫玄曰:“此由太公呼漢高為帝來。
” 懷相國詩 嘉靖末,金陵吳擴有詩名,曾有《元日懷嚴分宜相國》詩。
一友見之,戲曰:“開歲第一日,懷朝中第一官,如此便做到臘月晦,亦未懷及我輩也!”吳雖笑而甚慚。
江陵相公事 張居正父初死。
都禦史陳瑞,癸醜所取士也,馳至江陵,乘幔輿以谒。
入門,從者易白服畢,解紗帽,出麻冕于袖而戴上,已複加絰,伏哭。
盡哀畢,則請見太夫人;不出,跪于庭。
良久,太夫人出,複伏哭,前谒緻慰,乃侍坐。
有小閹者,居正所私留以役也。
太夫人睨而謂:“陳君幸一盼睐之。
”瑞拱立揖閹曰:“陳瑞安能為公公重?如公公乃能重陳瑞耳。
” 江陵奔喪至楚。
楚方伯至披衰絰,代孝子守苫次。
江陵大悅。
不逾年,方伯遂撫楚。
中官魏朝奉太夫人北上,所經由浒步,皆設席屋,張彩幔。
徐州兵備副使林紹,至身雜挽船卒中,為之道護。
張相國病,百僚俱為設醮祝厘。
每行香,宰官大僚執爐喝日中,當拜章,則并跪竟夕弗起。
至有賂道士,俾數更端以息膝力者。
南都效之,尤以精誠相尚,其厚者亦再三舉。
一中丞誇于人曰:“三舉而吾與者三,膝腫矣!” 居正初病,百僚設醮。
已而病劇,大巨複有舉者。
次相申汝默笑曰:“此再醮矣!” 祭文谄語 王相國荊石宅憂。
某縣令作祭文,稱相國為“元聖”,封公為“啟聖夫子”,王卻之。
雲間李中條見夤緣尊貴者,笑曰:“一措大上書宰執,稱述功德,何異火居道士稱臣上表玉皇大帝乎?籲!上書且不可,況擅上尊号,渎反甚矣!”○餘在婁江時,曾聞荊石公宴一巨室家。
人進饅首,公方取一枚,值客語酬對,偶以手按而扁之。
主人疑是公所好,明日特送饅首一大盒,約百餘,皆扁者。
看墓 杜宣猷除宣城,中官力也。
宣城為中官區薮。
杜每寒食,散遣将吏,挈酒食祭諸宦先冢。
時人謂之“敕使看墓”。
奔喪 《唐書》:高力士父喪,左金吾大将軍程伯獻、少府監馮紹正,直就其喪所披發痛哭,甚于己親。
《宋史》:梁師成妻死。
蘇叔黨、範溫皆衰絰臨哭。
尤可笑。
前代宦者亦有妻。
漢丞相禦史條奏石顯惡,免官,與妻子徙歸故郡。
唐高力士娶呂玄晤女。
李輔國娶元擢女。
幹妻已自可笑,況複生兒!《漢書》:靈帝崩時,市賈小民有相聚為宣陵孝子者,诏皆除太子舍人。
北齊和士開母喪,托附者鹹往奔哭。
邺中富商丁鄒、嚴興并為義孝。
敬無須 唐中宗時,宦官用事。
窦從一一名懷貞為雍州,見訟者無須,必曲加承接,每有誤者。
不敢須 少司徒王祐谄事太監王振。
振一日問曰:“王侍郎何故無須?”曰:“老爺無須,兒子豈敢有須?” 瘋漢及第 劉蕡,楊相嗣複門生也,對策,以直言忤時,中官尤恨。
中尉仇士良謂楊曰:“奈何以國家科第,放此瘋漢及第耶?”楊大悚懼,即答曰:“嗣複昔與蕡及第時,猶未瘋耳。
” 馮希樂 馮希樂善佞,嘗谒長林縣令,贊雲:“仁風所感,猛獸出境。
昨入縣界,見虎狼相尾西去。
”少頃,村老來報:“昨夜大蟲連食三人。
”令诘之。
馮曰:“是必便道掠食。
” 答譽 三原王公恕,巡撫江南。
雲間錢學士溥,面譽盛德不己。
公曰:“得無有幹乎?”錢曰:“即此明哲,非人所能也!”以訟狀出諸袖中。
公曰:“此事難行。
”錢曰:“彼憐我,數至數饋,似不可恝。
”公許之。
又出一狀于袖中,曰:“諺雲:‘一客不發兩主’。
”公笑曰:“足以答公譽矣!” 勢利 徽州某上舍不讀書,而好為勢交,一日裡人有讀陶公《歸去來辭》者,至“臨清流而賦詩”。
遽問曰:“是何處臨清劉副使?幸攜帶往賀之。
”裡人曰:“此《歸去來辭》語。
”乃曰:“隻疑見任上京,若歸去者,吾不往矣。
” 賀美之與伊德載飲一富民家。
民以德載貴人也,請奉之,而不識“伊”字,屢呼曰“尹大人”,酬醉重沓,略不顧賀。
賀斟大觥呼之曰:“爾且與我飲一杯,不要‘旁若無人’!” 有吳生者,老而趨勢。
偶赴廣席,見布衣者後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
已而見主人恭甚,私詢之,乃張伯起也,更欲殷勤緻禮。
張笑曰:“适已領過半揖,但乞補還,勿複為勞。
” 顔甲部第十八 子猶曰:天下極無恥之人,其初亦皆有恥者也。
冒而不革,習與成昵。
生為河間婦人,死雖欲為謝豹,亦不可得矣。
餘嘗勸人觀優,從此中讨一個幹淨面孔。
夫古來筆乘,孰非戲本?隻少一副響鑼鼓耳!集《顔甲》第十八。
《金樓子》載子路事 孔子嘗遊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
與共戰,攬尾得之,納懷中。
取水還,問孔子曰:“上士殺虎如何?”子曰:“上士持虎頭。
”又曰:“中士殺虎如何?”子曰:“中士捉耳。
”又問曰:“下士殺虎如何?”子曰:“捉虎尾。
”子路出尾棄之。
貧兒得粥自豪,不知他人有吃飯者。
晉明帝诏 明帝函封诏與庚公信,誤緻王丞相。
既開視,末雲“勿使冶城公知。
”丞相居冶城,故雲。
丞相答曰:“伏讀明诏,似不在臣。
臣開臣閉,無有見者。
”帝甚愧,數月不敢見王公。
丞相太尖酸。
急淚無淚 宋世祖至殷貴紀墓,謂劉德願慎曰:“卿等哭妃若悲,當加厚賞。
”劉應聲号恸,涕灑交橫,即拜豫州刺史。
帝又令羊志哭,羊亦嗚咽甚哀。
他日有問羊者:“卿那得此副急淚?”羊曰:“我爾日自哭亡妾耳。
” 兩個花臉固可笑,然此墓豈可使他人有淚! 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之,泣下。
元景無淚,謝劉曰:“卿勿怪我,别後當闌幹耳。
” 此處用得着副急淚,恨無處買。
廖恩無過 熙甯中,福建賊廖恩聚徒黨于山林。
已聽招撫出降,朝廷赦罪,授右班殿直。
既至,有司供“腳色”一項雲:“曆任以來,并無公私過犯。
”見者哂之。
人但知廖恩可笑,孰知薦判中說清說廉,墓志上稱功稱德,皆是廖恩腳色,安然不慚,獨何也? 宗權非反 蔡州秦宗權,繼黃巢稱僭。
十年之間,屠脍生聚。
既為汴帥朱全忠所擒,檻送至京。
京尹孫揆率府縣吏閱之。
宗權即檻中舉首曰:“宗權非反,大尹哀之。
”觀者皆笑。
唐、宋士子 唐時,有士子奔馬入都者。
人問:“何急如此?”答曰:“将赴‘不求聞達’科。
”宋天聖中,置“高蹈丘園”科,許本人于所在自投狀求試。
時人笑之。
蕭子鵬應“懷材抱德”诏,後撥工部辦事,為堂官負印前馳。
人戲曰:“蕭君真有‘抱負’!”凡虛名應诏,皆此類耳。
韓麒麟 韓麒麟為齊州刺史,寡于刑罰。
從事劉普慶說以立威。
韓曰:“人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須斬斷以立威名,當以卿應之。
”劉慚懼而退。
天後時三疏 則天革命,拜官不可勝數。
張鷟為謠曰:“補阙連車載,拾遺平鬥量,杷推侍禦史,腕脫校書郎。
”有沈全交者續雲:“評事不讀律,博士不尋章,面糊存撫使,眯目聖神皇。
”禦史紀先知彈劾,以為謗讪,宜付法。
則天笑曰:“但使卿等不濫,何慮天下人語?不須與罪!”先知甚慚。
拾遺張德生男,私宰羊飲宴。
同僚補阙杜肅懷肉上表以聞。
明日,太後謂德曰:“聞卿生男,何從得肉?”德叩頭請罪。
太後曰:“朕禁屠宰,吉兇不預。
卿自今召客,亦須擇人!”因出表示之。
肅大慚。
周禦史彭先覺無面目。
如意年中,斷屠極急。
先覺知巡事,定鼎門草車翻,得兩腔羊,門家告禦史。
先覺奏“合宮尉劉緬當屠不覺察,決一頓仗,肉付南衙官人食。
”緬惶恐,縫新裈待罪。
明日,則天批曰:“禦史彭先覺奏決劉緬,不須,其肉乞緬吃卻。
”舉朝稱快。
先覺于是乎慚。
天後作事,往往有大快人意者。
宜卓老稱為“聖主”也! 費祭酒 《雙槐歲鈔》:鳳翔太學生虎臣上疏,谏萬歲山勿架棕棚。
憲廟奇之。
祭酒費訚不知也,俱賈禍,乃會六堂,鳴鼓聲罪,鐵索鎖項以待。
俄宮校宣臣至左順門,傳溫旨勞之曰:“爾言是,棕棚即拆卸也。
”訚聞大慚。
背刺盡忠字 嘉靖中,南京禮部右侍郎黃绾為言官所诋,自言背刺“盡忠報國”四字。
下南京法司複勘,天下笑之。
按正德五年,錦衣衛匠餘刁宣上疏,自言背镌“精忠報國”字。
诏本衛執之,杖三十,發海南充軍,著國史。
黃見之,不當愧入地耶?嗟乎!嶽武穆事甯可再哉! 自宮 宣德中,金吾衛指揮同知傅廣自宮,請效用内庭。
上曰:“此人已三品,更欲何為,而勇于自殘,以希進用?下法司問罪,還職不得複任事!”。
《綱目分注》記南漢宦官之橫雲:凡群臣有才能及進士狀頭,皆先下蠶室,然後得進,亦有自宮求進者。
由是宦者近二萬人,貴顯用事,大抵此輩。
又永樂末,诏天下學官考績不稱者,許淨身入宮訓女官輩。
時有十餘人,王振亦與焉,後為司禮監,竟成己巳之禍。
始知豎刁覆齊,千古永戒。
宣廟英明,豈尋常哉! 皇後阿【父/者】 景龍二年冬,召王公近臣入閣守歲。
酒酣,上謂禦史大夫窦從一曰:“聞卿久曠,今夕為卿成禮。
”窦拜謝。
俄而内侍引燭籠步障,金縷羅扇,其後有人衣縷衣花钗,令與窦對坐。
卻扇易服,乃皇後老乳母王氏,本蠻婢也!上與侍臣大笑,诏封“營國夫人”,嫁為窦妻。
俗稱乳母之婿曰“阿【父/者】”。
窦每進表,自稱“翊聖皇後阿【父/者】”,欣然有自負之色。
絕好一出醜淨戲文! 路岩 唐路岩出鎮坤維,開道中衢,恣為瓦石所擊。
時薛能權京尹,岩謂能曰:“臨行勞以瓦礫相餞。
”能得舉手闆對曰:“舊例:宰相出鎮,府司無例發人衛守。
”岩有慚色。
任佃 嘉靖間,任佃以禦史谪江陵知縣。
或有公移與鄰界知縣,辄稱“即将某人如何、某事如何”。
鄰縣知縣不堪,因署其公移尾答之曰:“即将即将又即将,即将二字好難當。
寄語江陵任大尹。
如今不是繡衣郎。
”任見之,默然。
誤解卦影 唐坰知谏院,費孝先為作“卦影”:有一衣金紫者,持弓矢射落一雞。
荊公生命屬酉,唐即抗疏彈之,冀得擢用。
上怒,谪監廣州軍資庫。
坰歎曰:“射落之雞,乃我也!” 若到底不認錯,落得做個豪傑。
盧多遜 盧相多遜南遷,入于道傍逆旅。
有老妪頗能言京邑事。
盧問其何為居此,妪颦蹙曰:“我本中原士夫家,子任某官。
盧多遜作相,令吾子枉道為某事。
吾子不從,盧銜之,中以危法,盡室竄南荒。
未周歲,骨肉淪沒,唯老身流落山谷間。
彼盧相者,妒賢怙勢,恣行無忌,終當竄;幸未死間,或可見之耳!”多遜聞妪言,默然趣駕。
萬安 憲宗晏駕,内監于宮中得書一小箧。
皆房中術也,悉署曰“臣安進”。
太監懷恩袖至閣下,示萬安曰:“是大臣所為乎?”安慚汗不能出一語。
已而科道劾之,懷恩以其疏至内閣,令人讀之。
安跪而起,起而複跪。
恩令摘内牙牌,曰:“請出矣!”乃遑遽奔出,索馬歸第。
初安久在内閣,不去。
或微諷之。
答曰:“安惟以死報國!”及被黜,在道看“三台星”,猶冀複用也。
不肯丁憂 唐禦史中丞李謹度,遭母喪,不肯舉發,哀訃到,皆匿之。
官僚苦其無恥。
令本貫瀛洲申“謹度母死”,尚書牒禦史台,然後哭。
又員外郎張栖貞被訟,詐遭母憂,不肯起對。
巢由拜 郭昱狹中詭僻,登進士,恥赴常選,獻書宰相趙普,自比巢、由。
朝議惡其矯激,久不調。
後複伺普,望塵自乞。
普笑謂人曰:“今日甚榮,得巢、由拜于馬首!” 月犯少微 謝敷隐居會稽山,初月犯少微,占雲“處士當之”。
少微,一名處士星。
時吳國戴逵名重于敷,甚以為憂。
俄而敷死。
會稽士子嘲雲:“吳中高士,一時求死不得。
” 桓溫似劉琨 桓溫自以雄姿風氣,是宣帝、劉琨之俦。
及伐秦還,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訪之,乃劉琨婢也。
一見溫,便潸然泣曰:“公甚似劉司空!”溫大悅,出外整理衣冠,又呼問之。
婢雲:“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須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聲甚似,恨雌。
”溫于是褫冠解帶,昏然而睡,不怡者累日。
王建 王建嘗坐徒刑,但無杖痕。
及得馬涓為從事,涓好诋讦,建恐為所譏,因問曰:“竊聞外議,以吾曾遭徒刑,有之乎?”涓曰:“有之。
”建恃無杖痕,對衆袒背示涓曰:“請足下試看,遭責杖而肌肉如是?”涓乃撫背曰:“大奇!當時何處得此好膏藥來?”賓佐失色。
王建諱杖,殊無豪傑氣,馬涓教誨得好! 王廬江 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籍。
王敦護其兄,故于衆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鹹稱之。
”時敦以震主之威,一坐畏敦,擊節而已。
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此!”敦默然。
譽詞成句 黔郡刺史新任公宴。
時伶人緻詞曰:“為報吏民胥慶賀,災星退去福星來!”刺史喜其善譽,問誰撰此,将遺赉之。
伶人對曰:“此郡中迎官成句。
” 凡府縣官臨去任,有遺愛者,百姓争為脫靴,著于儀門,以代甘棠之思。
近有為貪令脫靴者,令訝曰:“我何德而煩汝?”答曰:“是舊規。
”近吾邑又有僞為脫靴,而以敝靴易去其佳者,蓋銜恨之極也,尤可笑。
冒從侄 王凝侍郎按察長沙日,有新授柳州刺史王某者,将赴任,抵于湘川谒凝。
啟雲:“某是侍郎諸從子侄,合受拜。
”凝問其小名,答曰:“通郎。
”乃令左右促召其子至,诘曰:“家籍中有通郎否?”子沉思少頃,乃曰:“有之,合是兄矣。
”凝始命邀王君,受以從侄之禮。
因問:“前任何官?”答曰:“昨罷北海鹽院,旋有此授。
”凝聞之不悅。
既退,語其子曰,“适來王君,資曆頗雜,非吾枝也。
”征屬籍,果有通郎,已于某年某日物化矣。
凝睹之怒。
翌日,廳内備馔招之。
王望凝欲屈膝,忽被二壯士挾而扶之,鞠躬不得。
凝前語曰:“使君非吾宗也。
昨誤受君拜,今謹奉還!”遂拜之如其數,訖,乃令更與餐,複謂曰:“當今清平之代,不可更亂入人家也!”在庭吏卒悉笑。
王慚赧,食不下咽,斯須踧躇而去。
唐龐嚴及第後。
“登科錄”訛本倒書名姓為“嚴龐”。
有江淮舉子姓嚴者,乃冒為從侄,往京谒龐。
延納極喜,會同食,問及族人,都非龐姓,乃訝之,因問:“君何姓?”舉子怪曰:“叔姓嚴,侄亦姓嚴,何更相诘?”龐大笑曰:“君謬矣!餘自名嚴,何事見攀為族?”舉子狼狽謝去。
林逋孫鶴山後 陳嗣初太史家居,有求見者,稱林逋十世孫。
坐少選,陳取林傳俾其讀之。
讀至和靖終身不娶無子,客默然。
嗣初因贈詩曰:“和靖當年不娶妻,如何後代有孫兒?想君自是閑花草,不是孤山梅樹枝。
” 蘇有魏芳者,自稱鶴山後,請為公建祠,因規奉祀。
公裔孫白其詐,芳不能争,竟得罪,而猶自詫為公後不已。
或問:“文靖去君幾世?”曰:“十世。
”因戲雲:“若爾君家十世祖媪,應配彼翁,大是不堪!” 誤認從叔 進士何儒亮自外州至,訪其從叔,誤造郎中趙需宅,自雲同房。
會冬至,需家緻宴,儒亮即是同房,便令入宴。
何氏姑姊妹盡在坐焉。
馔畢徐出,需大笑。
儒亮羞不敢出京師。
人因号需為“何郎中”。
出妻獻子,博得一番哺啜。
畢竟後來相見,如何稱謂? 鮑當 真宗時,薛尚書映知河南府。
法曹鮑當先失其意,後獻《孤履詩》,遂沐優渥。
薛嘗暑月詣其廨舍,當方露頂,狼狽入,易服抱闆而出,忘其幞頭。
薛嚴重,左右莫敢言者。
坐久之,月上,當顧見發影,大慚,以公服袖掩頭而走。
李慶遠 中郎李慶遠初事皇太子,後因恃寵請托,遂屏之,然猶以見親绐人。
一日,對客腹痛作楚曰:“适太子賜瓜,多食緻病。
”須臾霍亂,吐出粗粝飯及黃臭韭齑。
客大嘲笑。
劉生 劉生者好誇诩,嘗往吊無錫鄒氏。
客叩曰:“君來何晏?”生曰“昨與顧狀元同舟聯句,直至丙夜,是以晏耳!”少頃,顧九和至,問“先生何姓?”客曰:“此昨夜聯句之人也。
”生默然。
他日又與華氏子弟遊惠山,手持華光祿一扇。
群知其僞也,不發。
時光祿養病山房,徐引入揖坐。
生不知為光祿,因示以扇。
光祿曰:“此華某作,先生何自求之?”生曰:“與仆交好二十年,何事于求?”光祿曰:“得無妄言?”生曰:“妄言當創其舌!”衆笑曰:“此公即華光祿也!”相與哄堂。
錫人為之語曰:“狀元聯句,光祿題詩。
” 第二遍就不說謊。
方相侄 《啟顔錄》:唐有士人姓方,好矜門第,但姓方貴人,必認為親。
或戲之曰:“豐邑公相何親也。
”遽曰:“再從伯父。
”戲者歎曰:“既是方相侄,隻堪吓鬼!”豐邑坊,造賣兇器所也。
修史人 李至剛修國史,隻服士人衣巾,辄自稱“修史人李至剛”。
時館中諸公聞之,大笑,遂呼為:“羞死人李至剛”。
廬陵魁選 吉州士子赴省,書先牌雲:“廬陵魁選”。
歐陽伯樂或诮之曰:“有客遙來自吉州,姓名挑在擔竿頭。
雖知汝是歐陽後,畢竟從來不識‘修’!” 闵子骞後 宋何昌寓為吏部尚書。
有一客姓闵求官。
問曰:“君是誰後?”答曰:“子骞後。
”何掩口而笑,謂坐客曰:“遙遙華胄!” 元昊榜 夏竦常統師西伐,揭傍塞上雲:“有得趙元昊頭者,賞錢五萬貫,爵為西平王。
”元昊使人入市買箔,陝西荻箔甚高,倚之食肆門外,佯為食訖遺去。
至晚,食肆竊喜,以為有所獲也,徐展之,乃元昊購竦之榜,懸箔之端,雲:“有得夏竦頭者,賞錢兩貫文。
”比竦聞之,急令藏掩,而已喧播遠近矣。
竦大慚沮。
看命司 司者,官府之稱。
中都有談天者,設肆于市,标其門曰“看命司。
”其術頗售。
同輩忌之,明日乃于對衢設肆,亦豎牌雲“看命西司”。
其人愧赧搬去。
《笑林評》:“不言司命,而言命司,猶悲天稱院,何為不可?” 三百甕鹽齑 王狀元未第時,醉堕汴河,為水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錢,若死于此,何處消破?”明年遂登進士。
有久不第者,亦效之,佯醉落河。
河神亦扶出。
士大喜曰“我料錢幾何?”神曰“我不知也。
但三百甕鹽齑無處消破耳!” 山東好人 青州魯聰,以自丸藥往外郡賣之,遇一宦,強其賤售。
魯不從,遂至诟詈。
宦曰:“何處人?”魯曰:“山東。
”宦曰:“可知愚矣!山東何曾有好人!”魯曰:“山東信無好人,隻有一孔夫子!”宦有慚色。
近有于考試日,鄙徐州無人才者。
徐州一生出曰:“敝州止出徐達等八人。
”談者愧之。
蘇郡文風,惟崇明為下。
有陳生者,巨擘也,館于太倉,同館者乃本州廪生,數以海縣侮之。
陳艴然曰:“崇明人固不才,然非我,太倉人固多才,然非汝。
何得相欺!”館生默然。
罵武弁 尚書王複怒衆武弁,罵曰:“此輩皆狗母所生!”一千戶禀曰:“宋某之母,乃太宗皇帝永甯公主!”王慚悔。
黨姬 陶榖得黨太尉家姬。
遇雪,取雪水烹茶,謂姬曰:“黨家兒識此味否?”姬曰:“彼粗人,安知此?但能于銷金帳中,淺斟低唱,飲羊羔酒爾。
”陶默然。
與唐太宗、蕭妃事相似。
放生 北使李諧至梁。
武帝與之遊曆,偶至放生處。
帝問曰:“彼國亦放生否?”諧曰:“不取,亦不放。
”帝慚之。
真正禅機! 冒詩并冒表丈 唐李播典蕲州。
有李生來谒,獻詩。
播覽之,駭曰:“此仆舊稿,何乃見示?”生慚愧曰:“某執公卷行江淮已久,今丐見惠。
”播曰:“仆老為郡牧,此已無用,便奉贈。
”生謝别,播問:“何之?”生曰:“将往江陵谒表丈盧尚書。
”播曰:“尚書何名?”生曰:“弘宣。
”播大笑曰:“秀才又錯矣!盧乃仆親表丈,何複冒此?”生惶恐謝曰:“承公假詩,則并荊南表丈一時曲取。
”播大笑而遣之。
偷詩 楊衡初隐廬山,有盜其文登第者。
衡後亦登第,見其人,問曰:“‘一一鶴聲飛上天’在否?”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
”衡曰:“猶可恕也。
” 争詩 唐國子祭酒辛弘智詩雲:“君為河邊草,逢春心剩生。
妾如台上鏡,照得始分明。
”同房學士常定宗為改“始”字為“轉”字,遂争此詩,皆雲我作。
乃下牒見博士,羅道宗判雲:“昔五字定表,以理切稱奇。
今一言競詩,取詞多為主。
詩歸弘智,‘轉’還定宗。
” 張乖崖詩:“獨恨太平無一事。
”蕭楚改“恨”為“幸”,遂呼為“一字師”。
詞多為主,尚非确語。
诋詩 張率年十六,作賦頌二千餘首。
虞讷見而诋之,率乃一旦焚毀,更為詩示焉,托雲沈約。
讷更句句嗟稱,無字不善。
率曰:“此吾作也!”讷慚而退。
韓昌黎應試《不遷怒貳過》題,見黜于陸宣公。
翌歲,公複典試,仍命此題。
韓複書舊作,一字不易,公大加稱賞,報為第一。
以韓之才,陸之鑒,文無定價如此,又何怪乎虞讷也! 和少陵詩 夔峽道中有杜少陵題詩,是天字韻,榜之梁間,自唐迄宋無敢赓者。
一監司過之,和韻大書其側。
後有人亦和韻嘲之,末聯雲:“想君吟詠揮毫日,四顧無人膽似天。
” 揚雄拟《易》,王通拟《論語》,杜少陵詩偏拟不得?近有人題詩虎丘殿壁者,後寫“某人頓首書”。
或戲續其下雲:“似虎丘老先生正之。
”亦足一笑。
高霞峰 白門賈豎高霞峰者,好以俚句塗抹寺壁,且無處不到。
偶諸禦史遊雞鳴寺,一道長指壁上詩戲高姓禦史雲:“此高霞峰,想是貴族?不然那得如此美才?”高公問住持:“此何等人?好拿來枷号示衆!”霞峰聞此語,覓數人各寺洗詩,潛蹤累月。
陸居仁 陸居仁每謂人曰“吾讀書至得意時,見慶雲一朵,隐隐頭上,人不能睹。
一日讀《詩經》注,有不安處,思易之。
忽于夢中見尼父拱立于前,呼吾字曰:‘陸宅之,朱熹誤矣,汝說是也!’”一友谑曰:“足下得非禀受素弱乎?”居仁曰:“何為?”友曰:“吾見足下眼目眊眩,又夢寐頗倒耳!”遂赧不複言。
《四本
俗雲“如坐針氈”本此。
吞鳝 梁邵陵王綸為南徐州刺史。
嘗微服遊市裡,問賣鳝者曰:“刺史何如?”答言“躁虐”。
綸怒,令吞鳝以死。
試荊 隋燕榮為幽州總管。
道次,見叢荊堪為笞箠,取以試人。
人自陳無罪。
榮曰:“後有罪當免。
”及後犯細過,将撾之。
人曰:“前許見宥。
”榮曰:“無過尚爾,況有過乎?搒捶如初。
食鼈杖左右 隋崔弘度為太仆卿,嘗戒左右曰:“無得诳我!”後因食鼈,問侍者曰:“美乎?”曰:“美。
”弘度曰:“汝不食,安知其美?”皆杖焉。
長安語曰:“甯食三鬥醋,不見崔弘度。
” 吊民伐罪 周瀛洲刺史獨孤莊酷虐。
有賊問不承,莊引前曰:“若健兒也!能吐,且釋汝。
”賊并吐之。
有頃,莊曰:“将我作具來!”乃一鐵鈎,長尺餘,甚利,以繩挂于樹間,謂賊曰:“汝不聞‘健兒鈎下死’?”令以胲鈎之,遣壯士掣其繩,則鈎出于腦矣。
謂司法曰:“此法何如?”答曰:“‘吊民伐罪’,深得其宜!”莊大笑。
周興 周興性酷,每法外立刑,人号“牛頭阿婆”。
百姓怨謗。
興乃榜門判曰:“被告之人,問皆稱枉;斬決之後,鹹息無言。
” 周興有罪,诏來俊臣鞫之。
俊臣方與興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奈何?”興曰:“此易耳。
内囚大甕中,熾炭周之,何事不承!”俊臣命取甕熾炭,徐起揖興曰:“有内狀推兄,請入甕!”《南部新書》雲:江融為左史,後羅織受誅,其屍起而複坐者三,雖斷其頭,似怒不息。
無何,周興敗。
陳錫玄曰:薛文傑為閩王鏻造檻車,謂古制疏闊,乃更其制:令上下通,中以鐵芒内向,動辄觸之。
文傑首被其毒。
文傑嘗誣殺吳英,後因英軍士憤怒,即以檻車送之。
盧多遜之貶朱崖也,李符白趙普,請改竄春州,普不答。
及符被貶,竟得春州,不浃旬死。
語曰:“張機者中于機,設檻者中于檻。
”作法之弊,豈獨一商君知悔耶? 肉雷 來紹天禀鸷忍。
嘗宰郃陽,創鐵繩千條,或有問不承,則急縛之,仍以其半搥手,往往委頓。
每虐威一奮,百囚俱斷,轟響震驚,時号為“肉雷”。
來紹乃唐酷吏來俊臣之裔孫,誰謂善惡無種? 肉鼓吹 李匡達性忍,一日不斷刑,則慘然不樂。
嘗聞捶楚之聲,曰:“此一部肉鼓吹也!” 發墓瀝血 梁豫章王悰,母吳淑媛先侍齊東昏,及幸于武帝,七月而生悰。
悰年十四五,頻夢一少年肥壯,自挈其首對悰。
淑媛詢夢中形色,頗似東昏,為言其故。
悰乃私發東昏墓,出其骨,瀝血試之,骨滲,有征矣。
在西州生次男,月餘,潛殺之。
既瘗,夜遣人發取其骨,又試之。
殺婢妾 石太尉崇,每邀宴集,令美人進酒。
客飲不盡,使黃門斬美人。
王丞相與大将軍嘗共訪崇。
丞相素不能飲,辄自勉強,至于沉醉,至大将軍,故不飲,以觀其氣色。
已斬三人,丞相勸敦使盡。
敦曰:“彼自殺人,于我何與!” 惡人遇惡人,隻是婢妾晦氣。
覺呂太後筵席殊散淡。
《詩話》:杜大中自行伍為将,與物無情,西人呼為“杜大蟲”。
雖妻有過,以公杖杖之。
有愛妾,才色俱絕,大中箋表皆出其手。
嘗作一《臨江仙》詞,有“彩鳳随鴉”之句。
一日大中見之,怒曰:“鴉且打鳳!”掌其面,折項而斃。
彩鳳随鴉,鴉榮多矣,不識何以反怒? 一瓜殺三妾 曹操宴諸官于水閣。
時盛夏,酒半酣,喚侍妾用玉盤進瓜。
妾捧盤低頭以進。
操問:“瓜熟否?”對曰:“極熟。
”操怒斬之。
坐客莫敢問故。
操更呼别妾進瓜。
群妾皆驚,内一妾聰敏,遂整容而前。
操問如初,對曰:“不生。
”操怒,複斬之,再呼進瓜,無敢前者。
一妾名蘭香,操所深昵,衆妾皆遜之。
香乃擎盤齊眉而進。
操問曰:“瓜味如何?”曰:“甚甜。
”操大呼:“速斬之!”坐客皆拜伏請罪。
操曰:“公安坐,聽訴其罪。
前二妾吾斬之者,久在承應,豈不知進瓜必須齊眉而捧盤耶?及答吾問,皆開口字。
斬其愚也!蘭香來未久,極聰慧,高捧其盤,是矣,複對以合口字,足知吾心。
吾用兵之人,斬之以絕其患!”見《花木考》。
兇僧 僧慧林談經吳門。
村中有孀婦,素佞佛,制禅履饋之。
僧疑婦悅己,夜持刀逾垣而入,直逼婦榻。
婦不從,斬婦頭,及其一婢,複逾垣而去。
适婦死之前一日,有族伯索逋稅,與婦閧。
鄰疑伯之殺婦也,訟于太倉丞陸楷。
陸訊之急,遂誣服。
索其首不得,苛掠不已。
伯之女方十四,痛父甚,乃自經,囑父斷己首代之。
時婦己死月餘,女首淋漓若生。
陸訊其故。
伯不得已,以實對。
陸心悸,遂發病,夢有神告曰:“古刹慧林。
”以其名訪之,果談經僧也,已逃矣。
遣捕密偵,獲于鎮江,自雲:“已殺女子五十輩矣。
”搜其囊,得婦首,漆而與俱,每興至,則熟視。
其淫暴如此。
苻生 前秦苻生字長生,鍵之第三子。
無一目。
七歲時,祖洪戲之,謂侍者曰:“吾聞瞎兒一淚,信乎?”侍者曰:“然。
”生怒,引佩刀自刺出血,曰:“此亦一淚也。
”洪大驚,鞭之。
生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捶!”後即位,兇暴。
時虎狼為虐,不食六畜,專務食人。
群臣請禳之。
生曰:“野獸饑則食人,飽自當止,何禳之有?” 食人 朱粲有衆二十八萬,剽掠漢淮間。
軍中乏食,教士卒烹婦人嬰兒啖之,曰:“肉之美者,無過于人。
但使他國有人,何憂于餒?”置揭磨寨,以人為糧。
及降唐,段确乘醉侮粲曰:“聞卿好啖人,人作何味?”粲曰:“啖醉人正如糟彘肉耳!”遂殺确,烹食之。
唐張茂昭為節鎮,頻吃人肉。
及除統軍到京,班中問曰:“聞尚書在鎮,好食人肉,虛實?”茂昭笑曰:“人肉腥而且【月忍】,争堪吃!” 靖康丙午歲,金狄亂華。
六七年間,山東、京西、淮南等路,荊榛千裡,米鬥至數千錢,且不可得。
盜賊官兵以至民居,更互相食。
人肉之價,賤于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十五錢。
全軀暴以為臘。
登州範溫率忠義之人,汛海到錢塘,有持至行在充食。
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為“美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兵荒之慘,即此三條已不忍道。
彼無識狂生,少不得志,辄拍幾思亂,何哉! 食人膽 五代趙思绾反。
嘗言“食人膽至千,剛勇無敵”,每殺人,辄取膽以酒吞之。
後為郭從義所擒。
生食人耳 宋王彥升俘獲胡人,置酒宴飲,以手裂其耳,咀嚼久之,徐引卮酒。
俘者流血被面,痛楚叫号,彥升談笑自如。
勇士相啖 《呂氏春秋》:齊勇者,一居東郭,一居西郭。
途遇而飲,索肉不得,乃笑曰:“子,肉也,我,肉也。
何别求肉為?”因抽刀割肉,相贈啖之,肉盡而死。
汲桑 汲桑盛暑中睡,重裘累茵,使十餘人扇。
不得涼,斬扇者。
軍中謠曰:“奴為将軍何可羞,六月重茵被狐裘,不識寒暑斷人頭。
” 高昂 高昂與鄭嚴祖握槊。
劉貴召嚴祖,昂不時遣,枷其使。
使曰:“枷時易,脫時難!”昂即以刀就枷刎之,曰:“何難之有?”貴不敢校。
李凝道以下卞急 唐龍遊令李凝道褊性。
姊男才七歲,故惱之,即往逐。
不遂,以餅誘得之,咬其胸背流血。
皇甫湜 皇甫湜嘗命其子松錄詩數首,一字小誤,诟詈且躍,手杖不及,則齧腕血流。
嘗為蜂螫手指,乃大躁。
散錢與裡中兒及奴輩,箕斂蜂窠,山聚于庭,命槌碎絞汁,以酬其痛。
穆甯 唐穆甯為刺史。
其子已為尚書、給事,皆分值供馔,少不如意,必遭笞杖。
一日,給事當值,出新意,以熊白、鹿脯合而滋之,其美異常。
甯食之緻飽。
諸子鹹羨,以為行有重賞。
及食飽,仍杖之,曰:“如此佳味,何進之晚?” 石虎 石虎命太子邃總百揆。
邃以事為可呈,呈之。
虎恚曰:“此小事,何足呈?”時有所不聞,虎複恚曰:“何以不呈?”诮責笞箠,月至再三,邃甚恨,遂謀逆。
王述 王藍田述,性急。
嘗食雞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
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履齒碾之。
又不得,嗔甚,複于地取納口中,齧破,即吐之。
王思 魏王思為司農,性急。
嘗書,蠅集筆端,驅去複來再三。
思自起拔劍逐蠅,不得,取筆擲地踏壞之。
陳都憲事 都禦史陳智,性剛而躁,撻左右人無虛日。
洗面時用七人,二人攬衣,二人揭衣領,一人捧盤,一人捧漱水碗,一人執牙梳。
稍不如意,便打一掌。
至洗畢,鮮有不被其掌者。
方靜坐,若左右行過,履有聲者,即撻之。
有相知勸以寬緩。
乃置一木簡,刻“戒暴怒”三字于上以示儆。
及有忤之者,辄舉木簡,撻之無數。
陳都憲嘗坐堂,偶有蠅拂其面,即怒叱從者擒拿。
從者紛然,東奔西突,為逐捕狀。
少頃,俟其怒解,察問:“拿何人?”乃叱之曰:“是蠅!”又嘗岸帽,取銀簪剔指甲,失墜于地。
怒而起坐,自拾簪觸地磚數次,方已。
豐南隅事 鄞縣豐南隅坊,以建言有直聲,居鄉性最暴。
朋友稍拂意,即命幹人酖殺之。
其人應命,必陰以告友。
友即僞為中毒仆地。
坊見之,必大笑,盡訴其胸中之怒。
良久,命舁出。
次日,此友複來。
駭問所以不死狀,佯應曰:“家中急救得解。
”坊即與歡好如初,亦不追诘。
雖至厚之交,一歲必三、四酖焉。
豐禮部嘗要沈明臣結忘年交。
歲餘,人或惡之曰:“是嘗笑公文者。
”即大怒,設醮詛之上帝,凡三等,雲:“在世者宜速捕之;死者下無間地獄,勿令得人身。
”一等皆公卿大夫與有睚眦者,二等文士布衣,沈為首;三等則鼠、蠅、蚤、虱、蟻也。
斬石人罵伍胥 劉子光出征,道暍無水。
山南見一石人,問:“何處有水?”石人不答,拔劍斬之,須臾水出。
吳郡王闳渡錢塘江,遭風,船欲覆。
闳拔劍砍水,痛罵伍胥。
風稍緩,獲濟。
王君廓以下忿嫉 王君廓往擊窦建德。
将出戰,李靖遏之。
君廓發憤大呼,目及鼻、耳一時流血。
又是一位蔺相如。
郭崇韬 郭崇韬素疾宦者,謂魏王繼岌曰:“大王他日得天下,騬馬亦不可乘之。
投溷 李賀有表兄,與賀有筆硯之舊。
恨賀傲忽,賀死,複绐取其稿,盡投溷中。
碎碑 乾符中,顔摽典鄱陽郡鞠場,公宇初構,請姚岩傑紀其事。
文成,粲然千餘言。
摽欲删去二字,岩傑不從。
摽怒,時已刊石,命碎其碑。
範廷召 宋範廷召惡飛鳥,見必射之。
所居處,鳥必絕種。
又最惡驢鳴,聞之辄為擊殺。
獨步來 梁安成王蕭佽,博雅擅文章。
吏部尚書柳信言差堪拟敵。
一日聞佽卒,賓從往候信言。
信言乃屈一腳跳出,連稱曰:“獨步來!獨步來!”衆賓舞蹈為賀。
忿撤樂 乾通中,衆客赴郡宴。
妓樂甚盛。
一少年勇于見色。
甫就席,一客以有服辭,固請撤樂。
少年忿然責之曰:“敗一席之歡者,爾也!真所謂‘不自損滅,禍延過客’者耶?”賓主哄堂。
截腸塞創以下神勇 北齊彭樂,與周文決戰。
被刺腸出,納之不盡,截去複戰。
隋張定和,虜刺之中頸。
定和以草塞創而戰,神氣自若,虜遂敗。
杜伏威 唐杜伏威與陳稜戰。
射中伏威額,怒曰:“不殺汝,箭不拔!”馳入破陣,獲所射将,使拔箭已,斬之。
任城王以下絕力 魏任城王章,善左右射,好擊劍,百步中于懸發。
樂聞國獻虎彪,文如錦斑,以鐵為檻。
骁勇之徒,莫敢輕視,章曳虎尾以繞臂,虎弭無聲。
時南越獻白象。
章在帝前,手頓其鼻,象伏不動。
桓石虔 桓石虔有材幹,矯捷絕倫。
随父豁在荊州,于獵圍中見猛獸被數箭而伏。
諸督将素知其力,戲令拔箭。
石虔因急往拔一箭,猛虎踞躍,石虔亦跳,高于猛獸,複拔一箭而歸。
時人有患疾者,謂曰:“桓石虔來!”以怖之,病者多愈。
羊侃 《南史》:羊侃膂力絕人,所用弓至二十石,馬上用六石弓。
嘗于兖州堯廟,蹋壁直上,至五尋。
西橋有數石人,長八尺,大十圍,侃執以相擊,悉皆破碎。
少時仕魏為郎,以力聞。
魏帝嘗謂曰:“郎官謂卿虎,乃羊質虎皮乎?試作虎狀。
”侃因伏,以手抉殿檻,沒指。
彭博通等 唐河間人彭博通,曾于講堂階上,臨階而立,取鞋一緉以臂夾,令有力者後拔之。
鞋底中斷。
彭腳終不移。
牛駕車正走,彭倒曳車尾,卻行數十步。
曾遊瓜步江,有急風張帆。
彭捉尾纜,挽之不進。
元時攸縣張子雲者,身長八九尺。
為人擔米,肩各一石,首戴五鬥,而行無窘步。
嘗卧石橋上,其首去地數寸。
歐千斤,洪武初京師列校也,幼以膂力得名。
城中少年數輩欲侮之。
歐乃脫衣,以手挽起廊柱,聚衣裙壓于柱下。
衆皆眙【目咢】走避。
适西域入貢回回善撲跌者,自号“鐵力漢”。
朝廷募歐與較,勝之。
即日改授太倉衛百戶。
後雖老,嘗乘馬過獨闆橋,馬跼蹐不能行。
歐以右臂挾其馬,高步而過,人皆偉之。
容悅部第十七 子猶曰:南荒有獸,名曰猈【犭屈】,見人衣冠鮮采,辄跪拜而随之,雖驅擊,不痛不去,身有奇臭,唯膝骨脆美,謂之“媚骨”,土人以為珍馔。
餘謂凡善谄者皆有媚骨者也。
汲黯不拜大将軍,大将軍賢之;王祥不拜司馬晉王,晉王重之;朱序不拜苻堅,苻堅宥之;薛廷珪不拜朱溫,朱溫禮之;張令濬私拜田令孜,卒為所輕;陶榖拜趙檢點,竟遭擯棄。
谄人者亦何益哉?集《容悅》第十七。
天後好谄 襄州胡延慶,以丹漆書龜腹曰:“天子萬年。
”進之。
鳳閣侍郎李昭德,以刀刮之并盡,奏請付法。
則天曰:“此非惡心也。
”舍而不問。
朱前疑上書則天雲:“臣夢見陛下禦宇八百歲。
”後大喜,即授拾遺。
又刑寺系囚将決,乃共商于獄牆内外作大人迹,長五尺,至夜分,衆大叫。
内使推間,對雲:“有聖人現,身長三丈,面黃金色,雲:‘汝等皆坐冤,然勿憂,天子萬年,即有恩赦。
’”後令把火照視,有巨迹,遂大赦天下,改為大足元年。
捏鼻頭即得官,掘地孔即免罪。
以天後之英明,豈不知其僞?正謂“此非惡心”耳。
赤心石 武後時争獻祥瑞。
洛濱居民有得石而剖之中赤者,獻于後,曰:“是石有赤心。
”李昭德曰:“此石有赤心,其餘豈皆謀反耶?”見唐史,或作李日知事,誤。
朱溫一日出大梁門外數十裡,憩柳樹下,久之,獨語曰:“好大柳樹!”賓客各避席對曰:“好大柳樹!”有頃,又曰:“好大柳樹,可作車頭。
”末坐五六人起對曰:“好作車頭!”溫厲聲曰:“柳樹豈可作車頭?我見人說秦時指鹿為馬,有甚難事?”悉擒言作車頭者撲殺之。
溫雖草賊,此舉勝天後遠矣! 《代犧圖》 天後疾,遍祭神廟。
給事中閻朝隐嘗詣少室,因親撰祝文,以身代犧,沐浴伏于俎盤,令僧道迎至神所。
觀者如堵。
後病愈,特加賞赍。
張元一乃畫《代栖圖》以進。
後大笑。
霍獻可郭弘霸 霍獻可以希旨為忠。
一日頭觸玉階,請誅狄仁傑、裴行本,遂至損額。
故以綿帛裹于巾下,常令露出,冀後見之。
郭弘霸自陳讨徐敬業,誓“抽其筋,食其肉,飲其血,絕其髓”。
武後大悅,授禦史。
時号“四其禦史”。
熨衣 宋武帝雖衣浣衣,而左右必須鮮潔。
嘗有侍臣衣帶卷折,帝怒曰:“卿衣帶如繩,欲何所系?”吏部何敬容希旨,常以膠清刷鬓。
衣裳不整,伏床熨之。
暑月,背為之焦。
七歲尚書 梁武伐齊,袁昂不屈,後梁以為民部尚書。
帝謂曰:“齊明帝用卿為黑頭尚書,我用卿為白頭尚書,良以多愧!”對曰:“臣生四十七年于茲矣。
四十以前,臣之自有,七年以後,陛下所養。
七歲尚書,未為晚達。
” 前後若兩截人,此語是他供狀。
谀語 桓玄篡位,床忽陷。
殷仲文曰:“聖德深厚,地不能載。
” 建興四年,西都傾覆。
元皇帝始為晉王,四海宅心。
其年十月中,新蔡縣吏任僑妻胡氏,産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胸以上、臍以下分,蓋未有之妖也。
時内史呂會上言:“案《瑞應圖》雲:異根同體,謂之‘連理’,草木之屬,猶以為瑞。
今二人同心,天垂靈象。
故易雲:‘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斯蓋四海同心之瑞。
不勝喜躍,謹畫圖上。
”識者哂之。
北齊武成生齻牙,諸醫以實對。
帝怒。
徐之才曰:“此是智牙,主聰明長壽。
”帝大悅。
王世充有異志。
道士桓法嗣自言解圖谶,取《莊子》《人間世》、《德充符》二篇以進,曰:“上篇言‘世’,下篇言‘充’。
言相國當德被人間,而應符命也。
”世充大悅。
妖為德祜,病亦福征,六經反作妖言,諸子皆成符命。
态臣貢谀,亦何不至哉! 教谄 陳太仆萬年,内行修美,然善事人。
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問疾,遣家丞出謝。
謝已皆去,萬年獨留,昏夜乃歸。
吉薦之為禦史大夫。
子鹹,字子康,年十八,有異材,抗直敢言。
萬年嘗病,召鹹教戒于床下。
語至夜半,鹹睡,頭觸屏風。
萬年大怒,欲杖之:“乃公教戒,汝乃不聽耶!”鹹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鹹謅也!”萬年乃不複言。
張昌宗元載 天後寵幸張昌宗。
其弟昌儀為洛陽令,請囑無不從者。
嘗早朝,有選人姓薛,以金五千兩并狀賂之。
昌儀受金,以狀授天官侍郎張錫。
數日,錫失其狀,以問昌儀。
昌儀曰:“我亦不記,但姓薛者即與之。
”錫懼,退索在铨姓薛者,六十餘人,悉留注官。
元載弄權舞智,政以賄成。
有丈人來從載求官,但贈河北一書而遣之。
丈人不悅。
行至幽州,私發書視之,無一言,唯置名而已。
丈人不得已,試谒判官。
聞有載書,大驚,立白節度使,遣大校以箱受書,館之上舍,贈絹千匹。
此等權勢,不得不谄。
有此等谄人,那得不要權勢! 偷媚 宋張說為承旨,士争趨之。
時富川王質、吳興沈瀛,夙負聲譽;及同官樞屬,交以詣說為戒。
衆聞而壯之。
一日,質潛往詣說。
升堂,瀛已先在。
相視愕然,竟迫清議而去。
齊盧思道久仕不達。
或勸詣和士開。
盧素自高,欲往,恐為人所見,乃未明而行。
比至其門,遙見一時諸名勝,森然與槐柳齊列,因鞭馬疾去。
弘治中,權閹李廣以左道進,後仰藥死,搜得納賄簿籍,中載“黃米”“白米”數太多。
上訝之。
左右曰:“黃白即金銀也。
”言官請按籍究問,凡與名者,昏暮赴戚畹求援,不期而會者凡十三人。
月下見轎影幢幢,而一人獨乘女轎。
事雖得寝,而姓名傳播,漸就罷黜。
嗚呼!權門如市,從來遠矣!徐存翁在相位,語所知曰:“老夫今日譬如雞母方宿,若行動,定有一群雛随去。
君輩慎勿相近!”斯語可思。
改姓 令狐相綯,奮自單族,每欲繁其宗黨,與崔、盧抗衡。
人有投者,不吝通族,由是遠近争趨,至有姓胡冒“令”者。
進士溫庭筠戲為詞曰:“自從元老登庸後,天下諸胡悉帶令。
”又有不得官者,欲進狀,請改姓“令狐”。
尤可笑。
楊升庵雲:唐時重族系。
李氏十三望,隴西第一,雖帝系亦自屈居第三。
而李氏妄稱隴西者,反冒為宗室,曰“天潢仙派”。
夫宰相之勢,不過十年,而人竟改姓附之,況天子乎?隴西李氏,高自标榜,有女,人不敢求婚,及年長,父母以囊裝,昏夜潛送于少年無妻者。
是求榮反以得辱也! 冒族 崇甯末,策進士,蔡嶷以阿附得首選。
往谒蔡京,認為叔父。
京命二子攸、翛出見。
嶷亟雲:“向者大誤!公乃叔祖,二尊乃諸父行也!” 割股、放生 王荊公為相。
每生日,朝士獻詩為壽。
光祿卿鞏申不娴書,以大籠貯雀鴿,搢笏開籠,每一鴿一雀,叩齒祝之曰:“願相公一百二十歲。
”時有邊塞之主妻病,而虞侯割股以獻者,時嘲之曰:“虞侯為夫人割股,大卿與丞相放生。
” 楊茂謙曰:“定知申短于筆。
不則錦軸金字,侈頌功德矣。
”子猶曰:“當今錦軸金書,豈盡長于筆者耶?荊公作業太重,多多放生,或緻冥祐,鞏卿大通佛法。
” 唐大理正成敬奇視姚崇疾,置生雀數頭,一一手執而放之,曰:“願令公速愈!”姚相惡之。
鞏申蓋有所本。
程師孟、張安國 程師孟嘗請于荊公曰:“公文章命世,某幸與公同時,願得公為墓志,庶傳不朽。
”公問:“先正何官?”程曰:“非也。
某恐不得常侍左右,預求以俟異日。
”又王雱死,張安國披發籍草,突于柩前,曰:“公不幸未有子,今夫人有娠,某願死,托生為公嗣。
”京師嘲曰:“程師孟生求速死,張安國死願托生。
” 雞鳴犬吠 韓平原作南園于吳山上,其中有所謂村莊者,竹籬茅舍,宛然田家氣象。
韓遊其間,甚喜,曰:“撰得絕似,但欠雞鳴犬吠耳!”既出遊他所,忽聞莊中雞犬聲。
令人視之,乃府尹趙師【睪/廾】所為也。
韓大笑,遂親愛之。
有太學生嘲以詩曰:“堪笑明庭鴛鹭,甘作村莊犬雞。
一日冰山失勢,湯燖镬煮刀刲。
”後平原敗,複有詩雲:“侍郎自号東牆,曾學犬吠村莊。
今日不須搖尾,且尋土洞深藏。
” 松壽 程松謅事韓侂胄,自錢塘令拜谏議。
滿歲未遷,殊怏怏,乃市一妾,名曰“松壽”。
韓曰:“奈何與大谏同名?”答曰:“欲使賤名常達鈞聽。
” 金作首飾 太監懷恩得賜金二錠,轉奉錢溥,溥忻然受之,曰:“當與房下作首飾,常常頂戴太監。
” 貢女 唐進士宇文翃,有女國色,不輕許人。
時窦璠年逾耳順,方謀繼室,翃以其兄谏議正有氣焰,遂以女妻璠。
紅顔命薄,遭此谄父。
獻妾 錦衣廖鵬,以驕橫得罪。
有旨封其宅舍,限五日逐去。
其妾“四面觀音”者,請見朱甯而解之。
甯一見,喜甚,留之五日,則寂然無趣行者矣,治事如初。
甯自是常過鵬宿,從容語鵬:“盍贈我?”鵬曰:“揖以侍父,則不獲效一夕杯酒敬,奈何?不若為父外館。
”甯益愛昵之。
奪妻 劉太常介繼娶美豔,冢宰張綵欲奪之,乃問介曰:“我有所求,肯從我,始言之。
”介曰:“一身之外,皆可奉公。
”曰:“我所求者,新嫂也。
敢謝諾。
”少項,強輿歸矣。
有劉瑾做坐媒,何愁不諧?奉人者須防此一着! 敬名 馮道門客講《道德》首章,有“道可道,非常道”。
門客見“道”字是馮名,乃曰:“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
” 馮老子身事十主,門客效颦。
熊安生将通名見徐之才、和士開。
二人适同坐。
熊以之才諱“雄”,士開諱“安”,乃稱“觸觸生”。
群公哂之。
薛昂謹事蔡元長,至戒家人避其名。
與賓客會坎,有犯“京”字者,必舉罰。
平日家人輩誤犯,必加叱詈。
或自犯,則自批其頰以示戒。
宣和末,有朝士新買一婢,頗熟事。
因會客,命出侑樽。
一客語及“京”字,婢遽請罰酒。
問其故。
曰:“犯太師諱。
”一座駭愕,詢之,則薛太尉家婢也。
又同時蔡經國,以“經”、“京”音似,奏乞改名“純臣”。
尤可笑。
方巨山,名嶽,為趙相南仲慕客。
趙父名方,乃改姓萬。
已而又為丘山甫端明屬,丘名嶽,于是複改名為萬山。
王彥,父名師古,嘗自諱硯為“墨池”,鼓為“皮棚”,犯者必校。
一曰,有李彥古往谒,刺雲:“永州司戶參軍李墨池皮棚謹抵候參”。
彥大喜,示其子弟曰:“奉人當如此矣!” 章惇拜相,安惇為從官,因嫌名,見時但稱“享”。
或作詩嘲曰:“富貴隻圖安享在,何須損卻一生名!” 《觚不觚錄》謙稱 王元美雲:餘舊聞正德中一大臣,投刺劉瑾,雲“門下小厮”。
嘉靖中,一儀部郎谒翃國公,雲“渺渺小學生”。
今複有自稱“将進仆”、“神交小子”、“未面門生”、“沐恩小的”,皆可嘔哕。
徐侍禦如珪谪出,複以遷廷評入。
不欲忘舊銜,投台中刺曰“台末”,于他刺曰“台駁”。
又有太常少卿白若珪,性謙下,投諸貴人刺曰“渺渺小學生”。
好事者作詈雲:“台末台駁,渺渺小學,同是一珪,徐如白若。
”聞者絕倒。
又楊太傅一清為中書舍人。
及提學時,士以舉業從遊者衆。
迨位顯,從者益衆,然不過借師生義以求進取。
邝編修灏始谒楊,即執弟子禮。
楊訝其未曾著錄。
答曰:“灏少時誦法公文,遂至有成,是灏乃私淑門生也。
”元美所雲不虛耳。
隋伐高麗。
其王上表稱“遼東糞土臣”。
帝悅,遂罷兵。
則謙稱信有效矣。
萬拜 朱浚,晦翁曾孫也。
谄事賈似道,每進劄子,必曰“朱某萬拜”。
時人謂之“朱萬拜”。
後元兵入建甯,執浚欲降之。
曰:“豈有朱晦翁孫而失節者!”遂自經。
其谄事似道又何也?子猶曰:“世情性命,猶可舍得,富貴處卻舍不得。
” 跪 尹旻偕卿貳欲詣汪直,屬王越為介,私問“跪否?”越曰:“安有六卿跪人者乎?”越先入。
旻陰伺越跪白叩頭,及旻等入,皆跪。
越尤之,旻曰:“吾見人跪,特效之耳。
” 谀足 宋彭生為李憲洗足,曰:“中尉足何香也!”憲以足蹴其項曰:“奴不亦谄乎!” 洗鳥 大學士萬安,老而陰痿。
徽人倪進賢以藥劑湯洗之,得為庶吉士。
授禦史時,人目為“洗鳥禦史”。
咽唾 日陸眷本出西遼,初為厍傉官家奴。
諸大人會集,皆持唾壺,惟厍傉官獨無,乃唾入陸眷口。
陸眷悉咽之,曰:“願使主君之智慧祿相,盡攜入我腹中。
” 作馬镫 唐張岌谄事薛師懷義,掌擎黃幞,随薛師後,于馬傍伏地,為其馬镫。
世廟時,嚴世蕃用事,戲呼王華曰“華馬”。
王即伏地候乘。
而白郎中亦其狎客也,即伏地作馬杌。
嚴因踐而乘之。
嘗穢 魏元忠病,禦史郭弘霸往候,視便溺,即染指嘗,賀曰:“甘者病不瘳。
今味苦,當愈。
”魏惡而暴之。
又嘗來俊臣糞穢。
和士開為尚書,威權日盛,偶患傷。
醫雲:“應服黃龍湯。
”士開有難色。
有候之者請先嘗,一舉而盡。
谄馬 趙元楷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谄事元帥侯君集。
君集馬病颡瘡,元楷指沾其膿嗅之。
父谄子 蔡京未去位,朝廷差童貫偕子攸往取辭位表。
京失措,并子呼為“公”。
嚴嵩溺愛其子,諸曹以事白,初尚曰“與小兒語”,至後曰“與東樓語”。
東樓,世蕃别号也。
蔡攸嘗詣京,京正與客語。
攸甫入,遽執手為診視狀,曰:“大人脈勢舒緩,有恙乎?”京曰:“無之。
”攸遽去。
客以問京。
京曰:“此兒欲以疾罷吾耳!”父子争權,古來有也。
若東樓原非嵩子,複何怪?又晁錯父亦呼錯為“公”。
陳錫玄曰:“此由太公呼漢高為帝來。
” 懷相國詩 嘉靖末,金陵吳擴有詩名,曾有《元日懷嚴分宜相國》詩。
一友見之,戲曰:“開歲第一日,懷朝中第一官,如此便做到臘月晦,亦未懷及我輩也!”吳雖笑而甚慚。
江陵相公事 張居正父初死。
都禦史陳瑞,癸醜所取士也,馳至江陵,乘幔輿以谒。
入門,從者易白服畢,解紗帽,出麻冕于袖而戴上,已複加絰,伏哭。
盡哀畢,則請見太夫人;不出,跪于庭。
良久,太夫人出,複伏哭,前谒緻慰,乃侍坐。
有小閹者,居正所私留以役也。
太夫人睨而謂:“陳君幸一盼睐之。
”瑞拱立揖閹曰:“陳瑞安能為公公重?如公公乃能重陳瑞耳。
” 江陵奔喪至楚。
楚方伯至披衰絰,代孝子守苫次。
江陵大悅。
不逾年,方伯遂撫楚。
中官魏朝奉太夫人北上,所經由浒步,皆設席屋,張彩幔。
徐州兵備副使林紹,至身雜挽船卒中,為之道護。
張相國病,百僚俱為設醮祝厘。
每行香,宰官大僚執爐喝日中,當拜章,則并跪竟夕弗起。
至有賂道士,俾數更端以息膝力者。
南都效之,尤以精誠相尚,其厚者亦再三舉。
一中丞誇于人曰:“三舉而吾與者三,膝腫矣!” 居正初病,百僚設醮。
已而病劇,大巨複有舉者。
次相申汝默笑曰:“此再醮矣!” 祭文谄語 王相國荊石宅憂。
某縣令作祭文,稱相國為“元聖”,封公為“啟聖夫子”,王卻之。
雲間李中條見夤緣尊貴者,笑曰:“一措大上書宰執,稱述功德,何異火居道士稱臣上表玉皇大帝乎?籲!上書且不可,況擅上尊号,渎反甚矣!”○餘在婁江時,曾聞荊石公宴一巨室家。
人進饅首,公方取一枚,值客語酬對,偶以手按而扁之。
主人疑是公所好,明日特送饅首一大盒,約百餘,皆扁者。
看墓 杜宣猷除宣城,中官力也。
宣城為中官區薮。
杜每寒食,散遣将吏,挈酒食祭諸宦先冢。
時人謂之“敕使看墓”。
奔喪 《唐書》:高力士父喪,左金吾大将軍程伯獻、少府監馮紹正,直就其喪所披發痛哭,甚于己親。
《宋史》:梁師成妻死。
蘇叔黨、範溫皆衰絰臨哭。
尤可笑。
前代宦者亦有妻。
漢丞相禦史條奏石顯惡,免官,與妻子徙歸故郡。
唐高力士娶呂玄晤女。
李輔國娶元擢女。
幹妻已自可笑,況複生兒!《漢書》:靈帝崩時,市賈小民有相聚為宣陵孝子者,诏皆除太子舍人。
北齊和士開母喪,托附者鹹往奔哭。
邺中富商丁鄒、嚴興并為義孝。
敬無須 唐中宗時,宦官用事。
窦從一一名懷貞為雍州,見訟者無須,必曲加承接,每有誤者。
不敢須 少司徒王祐谄事太監王振。
振一日問曰:“王侍郎何故無須?”曰:“老爺無須,兒子豈敢有須?” 瘋漢及第 劉蕡,楊相嗣複門生也,對策,以直言忤時,中官尤恨。
中尉仇士良謂楊曰:“奈何以國家科第,放此瘋漢及第耶?”楊大悚懼,即答曰:“嗣複昔與蕡及第時,猶未瘋耳。
” 馮希樂 馮希樂善佞,嘗谒長林縣令,贊雲:“仁風所感,猛獸出境。
昨入縣界,見虎狼相尾西去。
”少頃,村老來報:“昨夜大蟲連食三人。
”令诘之。
馮曰:“是必便道掠食。
” 答譽 三原王公恕,巡撫江南。
雲間錢學士溥,面譽盛德不己。
公曰:“得無有幹乎?”錢曰:“即此明哲,非人所能也!”以訟狀出諸袖中。
公曰:“此事難行。
”錢曰:“彼憐我,數至數饋,似不可恝。
”公許之。
又出一狀于袖中,曰:“諺雲:‘一客不發兩主’。
”公笑曰:“足以答公譽矣!” 勢利 徽州某上舍不讀書,而好為勢交,一日裡人有讀陶公《歸去來辭》者,至“臨清流而賦詩”。
遽問曰:“是何處臨清劉副使?幸攜帶往賀之。
”裡人曰:“此《歸去來辭》語。
”乃曰:“隻疑見任上京,若歸去者,吾不往矣。
” 賀美之與伊德載飲一富民家。
民以德載貴人也,請奉之,而不識“伊”字,屢呼曰“尹大人”,酬醉重沓,略不顧賀。
賀斟大觥呼之曰:“爾且與我飲一杯,不要‘旁若無人’!” 有吳生者,老而趨勢。
偶赴廣席,見布衣者後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
已而見主人恭甚,私詢之,乃張伯起也,更欲殷勤緻禮。
張笑曰:“适已領過半揖,但乞補還,勿複為勞。
” 顔甲部第十八 子猶曰:天下極無恥之人,其初亦皆有恥者也。
冒而不革,習與成昵。
生為河間婦人,死雖欲為謝豹,亦不可得矣。
餘嘗勸人觀優,從此中讨一個幹淨面孔。
夫古來筆乘,孰非戲本?隻少一副響鑼鼓耳!集《顔甲》第十八。
《金樓子》載子路事 孔子嘗遊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
與共戰,攬尾得之,納懷中。
取水還,問孔子曰:“上士殺虎如何?”子曰:“上士持虎頭。
”又曰:“中士殺虎如何?”子曰:“中士捉耳。
”又問曰:“下士殺虎如何?”子曰:“捉虎尾。
”子路出尾棄之。
貧兒得粥自豪,不知他人有吃飯者。
晉明帝诏 明帝函封诏與庚公信,誤緻王丞相。
既開視,末雲“勿使冶城公知。
”丞相居冶城,故雲。
丞相答曰:“伏讀明诏,似不在臣。
臣開臣閉,無有見者。
”帝甚愧,數月不敢見王公。
丞相太尖酸。
急淚無淚 宋世祖至殷貴紀墓,謂劉德願慎曰:“卿等哭妃若悲,當加厚賞。
”劉應聲号恸,涕灑交橫,即拜豫州刺史。
帝又令羊志哭,羊亦嗚咽甚哀。
他日有問羊者:“卿那得此副急淚?”羊曰:“我爾日自哭亡妾耳。
” 兩個花臉固可笑,然此墓豈可使他人有淚! 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之,泣下。
元景無淚,謝劉曰:“卿勿怪我,别後當闌幹耳。
” 此處用得着副急淚,恨無處買。
廖恩無過 熙甯中,福建賊廖恩聚徒黨于山林。
已聽招撫出降,朝廷赦罪,授右班殿直。
既至,有司供“腳色”一項雲:“曆任以來,并無公私過犯。
”見者哂之。
人但知廖恩可笑,孰知薦判中說清說廉,墓志上稱功稱德,皆是廖恩腳色,安然不慚,獨何也? 宗權非反 蔡州秦宗權,繼黃巢稱僭。
十年之間,屠脍生聚。
既為汴帥朱全忠所擒,檻送至京。
京尹孫揆率府縣吏閱之。
宗權即檻中舉首曰:“宗權非反,大尹哀之。
”觀者皆笑。
唐、宋士子 唐時,有士子奔馬入都者。
人問:“何急如此?”答曰:“将赴‘不求聞達’科。
”宋天聖中,置“高蹈丘園”科,許本人于所在自投狀求試。
時人笑之。
蕭子鵬應“懷材抱德”诏,後撥工部辦事,為堂官負印前馳。
人戲曰:“蕭君真有‘抱負’!”凡虛名應诏,皆此類耳。
韓麒麟 韓麒麟為齊州刺史,寡于刑罰。
從事劉普慶說以立威。
韓曰:“人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須斬斷以立威名,當以卿應之。
”劉慚懼而退。
天後時三疏 則天革命,拜官不可勝數。
張鷟為謠曰:“補阙連車載,拾遺平鬥量,杷推侍禦史,腕脫校書郎。
”有沈全交者續雲:“評事不讀律,博士不尋章,面糊存撫使,眯目聖神皇。
”禦史紀先知彈劾,以為謗讪,宜付法。
則天笑曰:“但使卿等不濫,何慮天下人語?不須與罪!”先知甚慚。
拾遺張德生男,私宰羊飲宴。
同僚補阙杜肅懷肉上表以聞。
明日,太後謂德曰:“聞卿生男,何從得肉?”德叩頭請罪。
太後曰:“朕禁屠宰,吉兇不預。
卿自今召客,亦須擇人!”因出表示之。
肅大慚。
周禦史彭先覺無面目。
如意年中,斷屠極急。
先覺知巡事,定鼎門草車翻,得兩腔羊,門家告禦史。
先覺奏“合宮尉劉緬當屠不覺察,決一頓仗,肉付南衙官人食。
”緬惶恐,縫新裈待罪。
明日,則天批曰:“禦史彭先覺奏決劉緬,不須,其肉乞緬吃卻。
”舉朝稱快。
先覺于是乎慚。
天後作事,往往有大快人意者。
宜卓老稱為“聖主”也! 費祭酒 《雙槐歲鈔》:鳳翔太學生虎臣上疏,谏萬歲山勿架棕棚。
憲廟奇之。
祭酒費訚不知也,俱賈禍,乃會六堂,鳴鼓聲罪,鐵索鎖項以待。
俄宮校宣臣至左順門,傳溫旨勞之曰:“爾言是,棕棚即拆卸也。
”訚聞大慚。
背刺盡忠字 嘉靖中,南京禮部右侍郎黃绾為言官所诋,自言背刺“盡忠報國”四字。
下南京法司複勘,天下笑之。
按正德五年,錦衣衛匠餘刁宣上疏,自言背镌“精忠報國”字。
诏本衛執之,杖三十,發海南充軍,著國史。
黃見之,不當愧入地耶?嗟乎!嶽武穆事甯可再哉! 自宮 宣德中,金吾衛指揮同知傅廣自宮,請效用内庭。
上曰:“此人已三品,更欲何為,而勇于自殘,以希進用?下法司問罪,還職不得複任事!”。
《綱目分注》記南漢宦官之橫雲:凡群臣有才能及進士狀頭,皆先下蠶室,然後得進,亦有自宮求進者。
由是宦者近二萬人,貴顯用事,大抵此輩。
又永樂末,诏天下學官考績不稱者,許淨身入宮訓女官輩。
時有十餘人,王振亦與焉,後為司禮監,竟成己巳之禍。
始知豎刁覆齊,千古永戒。
宣廟英明,豈尋常哉! 皇後阿【父/者】 景龍二年冬,召王公近臣入閣守歲。
酒酣,上謂禦史大夫窦從一曰:“聞卿久曠,今夕為卿成禮。
”窦拜謝。
俄而内侍引燭籠步障,金縷羅扇,其後有人衣縷衣花钗,令與窦對坐。
卻扇易服,乃皇後老乳母王氏,本蠻婢也!上與侍臣大笑,诏封“營國夫人”,嫁為窦妻。
俗稱乳母之婿曰“阿【父/者】”。
窦每進表,自稱“翊聖皇後阿【父/者】”,欣然有自負之色。
絕好一出醜淨戲文! 路岩 唐路岩出鎮坤維,開道中衢,恣為瓦石所擊。
時薛能權京尹,岩謂能曰:“臨行勞以瓦礫相餞。
”能得舉手闆對曰:“舊例:宰相出鎮,府司無例發人衛守。
”岩有慚色。
任佃 嘉靖間,任佃以禦史谪江陵知縣。
或有公移與鄰界知縣,辄稱“即将某人如何、某事如何”。
鄰縣知縣不堪,因署其公移尾答之曰:“即将即将又即将,即将二字好難當。
寄語江陵任大尹。
如今不是繡衣郎。
”任見之,默然。
誤解卦影 唐坰知谏院,費孝先為作“卦影”:有一衣金紫者,持弓矢射落一雞。
荊公生命屬酉,唐即抗疏彈之,冀得擢用。
上怒,谪監廣州軍資庫。
坰歎曰:“射落之雞,乃我也!” 若到底不認錯,落得做個豪傑。
盧多遜 盧相多遜南遷,入于道傍逆旅。
有老妪頗能言京邑事。
盧問其何為居此,妪颦蹙曰:“我本中原士夫家,子任某官。
盧多遜作相,令吾子枉道為某事。
吾子不從,盧銜之,中以危法,盡室竄南荒。
未周歲,骨肉淪沒,唯老身流落山谷間。
彼盧相者,妒賢怙勢,恣行無忌,終當竄;幸未死間,或可見之耳!”多遜聞妪言,默然趣駕。
萬安 憲宗晏駕,内監于宮中得書一小箧。
皆房中術也,悉署曰“臣安進”。
太監懷恩袖至閣下,示萬安曰:“是大臣所為乎?”安慚汗不能出一語。
已而科道劾之,懷恩以其疏至内閣,令人讀之。
安跪而起,起而複跪。
恩令摘内牙牌,曰:“請出矣!”乃遑遽奔出,索馬歸第。
初安久在内閣,不去。
或微諷之。
答曰:“安惟以死報國!”及被黜,在道看“三台星”,猶冀複用也。
不肯丁憂 唐禦史中丞李謹度,遭母喪,不肯舉發,哀訃到,皆匿之。
官僚苦其無恥。
令本貫瀛洲申“謹度母死”,尚書牒禦史台,然後哭。
又員外郎張栖貞被訟,詐遭母憂,不肯起對。
巢由拜 郭昱狹中詭僻,登進士,恥赴常選,獻書宰相趙普,自比巢、由。
朝議惡其矯激,久不調。
後複伺普,望塵自乞。
普笑謂人曰:“今日甚榮,得巢、由拜于馬首!” 月犯少微 謝敷隐居會稽山,初月犯少微,占雲“處士當之”。
少微,一名處士星。
時吳國戴逵名重于敷,甚以為憂。
俄而敷死。
會稽士子嘲雲:“吳中高士,一時求死不得。
” 桓溫似劉琨 桓溫自以雄姿風氣,是宣帝、劉琨之俦。
及伐秦還,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訪之,乃劉琨婢也。
一見溫,便潸然泣曰:“公甚似劉司空!”溫大悅,出外整理衣冠,又呼問之。
婢雲:“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須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聲甚似,恨雌。
”溫于是褫冠解帶,昏然而睡,不怡者累日。
王建 王建嘗坐徒刑,但無杖痕。
及得馬涓為從事,涓好诋讦,建恐為所譏,因問曰:“竊聞外議,以吾曾遭徒刑,有之乎?”涓曰:“有之。
”建恃無杖痕,對衆袒背示涓曰:“請足下試看,遭責杖而肌肉如是?”涓乃撫背曰:“大奇!當時何處得此好膏藥來?”賓佐失色。
王建諱杖,殊無豪傑氣,馬涓教誨得好! 王廬江 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籍。
王敦護其兄,故于衆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鹹稱之。
”時敦以震主之威,一坐畏敦,擊節而已。
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此!”敦默然。
譽詞成句 黔郡刺史新任公宴。
時伶人緻詞曰:“為報吏民胥慶賀,災星退去福星來!”刺史喜其善譽,問誰撰此,将遺赉之。
伶人對曰:“此郡中迎官成句。
” 凡府縣官臨去任,有遺愛者,百姓争為脫靴,著于儀門,以代甘棠之思。
近有為貪令脫靴者,令訝曰:“我何德而煩汝?”答曰:“是舊規。
”近吾邑又有僞為脫靴,而以敝靴易去其佳者,蓋銜恨之極也,尤可笑。
冒從侄 王凝侍郎按察長沙日,有新授柳州刺史王某者,将赴任,抵于湘川谒凝。
啟雲:“某是侍郎諸從子侄,合受拜。
”凝問其小名,答曰:“通郎。
”乃令左右促召其子至,诘曰:“家籍中有通郎否?”子沉思少頃,乃曰:“有之,合是兄矣。
”凝始命邀王君,受以從侄之禮。
因問:“前任何官?”答曰:“昨罷北海鹽院,旋有此授。
”凝聞之不悅。
既退,語其子曰,“适來王君,資曆頗雜,非吾枝也。
”征屬籍,果有通郎,已于某年某日物化矣。
凝睹之怒。
翌日,廳内備馔招之。
王望凝欲屈膝,忽被二壯士挾而扶之,鞠躬不得。
凝前語曰:“使君非吾宗也。
昨誤受君拜,今謹奉還!”遂拜之如其數,訖,乃令更與餐,複謂曰:“當今清平之代,不可更亂入人家也!”在庭吏卒悉笑。
王慚赧,食不下咽,斯須踧躇而去。
唐龐嚴及第後。
“登科錄”訛本倒書名姓為“嚴龐”。
有江淮舉子姓嚴者,乃冒為從侄,往京谒龐。
延納極喜,會同食,問及族人,都非龐姓,乃訝之,因問:“君何姓?”舉子怪曰:“叔姓嚴,侄亦姓嚴,何更相诘?”龐大笑曰:“君謬矣!餘自名嚴,何事見攀為族?”舉子狼狽謝去。
林逋孫鶴山後 陳嗣初太史家居,有求見者,稱林逋十世孫。
坐少選,陳取林傳俾其讀之。
讀至和靖終身不娶無子,客默然。
嗣初因贈詩曰:“和靖當年不娶妻,如何後代有孫兒?想君自是閑花草,不是孤山梅樹枝。
” 蘇有魏芳者,自稱鶴山後,請為公建祠,因規奉祀。
公裔孫白其詐,芳不能争,竟得罪,而猶自詫為公後不已。
或問:“文靖去君幾世?”曰:“十世。
”因戲雲:“若爾君家十世祖媪,應配彼翁,大是不堪!” 誤認從叔 進士何儒亮自外州至,訪其從叔,誤造郎中趙需宅,自雲同房。
會冬至,需家緻宴,儒亮即是同房,便令入宴。
何氏姑姊妹盡在坐焉。
馔畢徐出,需大笑。
儒亮羞不敢出京師。
人因号需為“何郎中”。
出妻獻子,博得一番哺啜。
畢竟後來相見,如何稱謂? 鮑當 真宗時,薛尚書映知河南府。
法曹鮑當先失其意,後獻《孤履詩》,遂沐優渥。
薛嘗暑月詣其廨舍,當方露頂,狼狽入,易服抱闆而出,忘其幞頭。
薛嚴重,左右莫敢言者。
坐久之,月上,當顧見發影,大慚,以公服袖掩頭而走。
李慶遠 中郎李慶遠初事皇太子,後因恃寵請托,遂屏之,然猶以見親绐人。
一日,對客腹痛作楚曰:“适太子賜瓜,多食緻病。
”須臾霍亂,吐出粗粝飯及黃臭韭齑。
客大嘲笑。
劉生 劉生者好誇诩,嘗往吊無錫鄒氏。
客叩曰:“君來何晏?”生曰“昨與顧狀元同舟聯句,直至丙夜,是以晏耳!”少頃,顧九和至,問“先生何姓?”客曰:“此昨夜聯句之人也。
”生默然。
他日又與華氏子弟遊惠山,手持華光祿一扇。
群知其僞也,不發。
時光祿養病山房,徐引入揖坐。
生不知為光祿,因示以扇。
光祿曰:“此華某作,先生何自求之?”生曰:“與仆交好二十年,何事于求?”光祿曰:“得無妄言?”生曰:“妄言當創其舌!”衆笑曰:“此公即華光祿也!”相與哄堂。
錫人為之語曰:“狀元聯句,光祿題詩。
” 第二遍就不說謊。
方相侄 《啟顔錄》:唐有士人姓方,好矜門第,但姓方貴人,必認為親。
或戲之曰:“豐邑公相何親也。
”遽曰:“再從伯父。
”戲者歎曰:“既是方相侄,隻堪吓鬼!”豐邑坊,造賣兇器所也。
修史人 李至剛修國史,隻服士人衣巾,辄自稱“修史人李至剛”。
時館中諸公聞之,大笑,遂呼為:“羞死人李至剛”。
廬陵魁選 吉州士子赴省,書先牌雲:“廬陵魁選”。
歐陽伯樂或诮之曰:“有客遙來自吉州,姓名挑在擔竿頭。
雖知汝是歐陽後,畢竟從來不識‘修’!” 闵子骞後 宋何昌寓為吏部尚書。
有一客姓闵求官。
問曰:“君是誰後?”答曰:“子骞後。
”何掩口而笑,謂坐客曰:“遙遙華胄!” 元昊榜 夏竦常統師西伐,揭傍塞上雲:“有得趙元昊頭者,賞錢五萬貫,爵為西平王。
”元昊使人入市買箔,陝西荻箔甚高,倚之食肆門外,佯為食訖遺去。
至晚,食肆竊喜,以為有所獲也,徐展之,乃元昊購竦之榜,懸箔之端,雲:“有得夏竦頭者,賞錢兩貫文。
”比竦聞之,急令藏掩,而已喧播遠近矣。
竦大慚沮。
看命司 司者,官府之稱。
中都有談天者,設肆于市,标其門曰“看命司。
”其術頗售。
同輩忌之,明日乃于對衢設肆,亦豎牌雲“看命西司”。
其人愧赧搬去。
《笑林評》:“不言司命,而言命司,猶悲天稱院,何為不可?” 三百甕鹽齑 王狀元未第時,醉堕汴河,為水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錢,若死于此,何處消破?”明年遂登進士。
有久不第者,亦效之,佯醉落河。
河神亦扶出。
士大喜曰“我料錢幾何?”神曰“我不知也。
但三百甕鹽齑無處消破耳!” 山東好人 青州魯聰,以自丸藥往外郡賣之,遇一宦,強其賤售。
魯不從,遂至诟詈。
宦曰:“何處人?”魯曰:“山東。
”宦曰:“可知愚矣!山東何曾有好人!”魯曰:“山東信無好人,隻有一孔夫子!”宦有慚色。
近有于考試日,鄙徐州無人才者。
徐州一生出曰:“敝州止出徐達等八人。
”談者愧之。
蘇郡文風,惟崇明為下。
有陳生者,巨擘也,館于太倉,同館者乃本州廪生,數以海縣侮之。
陳艴然曰:“崇明人固不才,然非我,太倉人固多才,然非汝。
何得相欺!”館生默然。
罵武弁 尚書王複怒衆武弁,罵曰:“此輩皆狗母所生!”一千戶禀曰:“宋某之母,乃太宗皇帝永甯公主!”王慚悔。
黨姬 陶榖得黨太尉家姬。
遇雪,取雪水烹茶,謂姬曰:“黨家兒識此味否?”姬曰:“彼粗人,安知此?但能于銷金帳中,淺斟低唱,飲羊羔酒爾。
”陶默然。
與唐太宗、蕭妃事相似。
放生 北使李諧至梁。
武帝與之遊曆,偶至放生處。
帝問曰:“彼國亦放生否?”諧曰:“不取,亦不放。
”帝慚之。
真正禅機! 冒詩并冒表丈 唐李播典蕲州。
有李生來谒,獻詩。
播覽之,駭曰:“此仆舊稿,何乃見示?”生慚愧曰:“某執公卷行江淮已久,今丐見惠。
”播曰:“仆老為郡牧,此已無用,便奉贈。
”生謝别,播問:“何之?”生曰:“将往江陵谒表丈盧尚書。
”播曰:“尚書何名?”生曰:“弘宣。
”播大笑曰:“秀才又錯矣!盧乃仆親表丈,何複冒此?”生惶恐謝曰:“承公假詩,則并荊南表丈一時曲取。
”播大笑而遣之。
偷詩 楊衡初隐廬山,有盜其文登第者。
衡後亦登第,見其人,問曰:“‘一一鶴聲飛上天’在否?”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
”衡曰:“猶可恕也。
” 争詩 唐國子祭酒辛弘智詩雲:“君為河邊草,逢春心剩生。
妾如台上鏡,照得始分明。
”同房學士常定宗為改“始”字為“轉”字,遂争此詩,皆雲我作。
乃下牒見博士,羅道宗判雲:“昔五字定表,以理切稱奇。
今一言競詩,取詞多為主。
詩歸弘智,‘轉’還定宗。
” 張乖崖詩:“獨恨太平無一事。
”蕭楚改“恨”為“幸”,遂呼為“一字師”。
詞多為主,尚非确語。
诋詩 張率年十六,作賦頌二千餘首。
虞讷見而诋之,率乃一旦焚毀,更為詩示焉,托雲沈約。
讷更句句嗟稱,無字不善。
率曰:“此吾作也!”讷慚而退。
韓昌黎應試《不遷怒貳過》題,見黜于陸宣公。
翌歲,公複典試,仍命此題。
韓複書舊作,一字不易,公大加稱賞,報為第一。
以韓之才,陸之鑒,文無定價如此,又何怪乎虞讷也! 和少陵詩 夔峽道中有杜少陵題詩,是天字韻,榜之梁間,自唐迄宋無敢赓者。
一監司過之,和韻大書其側。
後有人亦和韻嘲之,末聯雲:“想君吟詠揮毫日,四顧無人膽似天。
” 揚雄拟《易》,王通拟《論語》,杜少陵詩偏拟不得?近有人題詩虎丘殿壁者,後寫“某人頓首書”。
或戲續其下雲:“似虎丘老先生正之。
”亦足一笑。
高霞峰 白門賈豎高霞峰者,好以俚句塗抹寺壁,且無處不到。
偶諸禦史遊雞鳴寺,一道長指壁上詩戲高姓禦史雲:“此高霞峰,想是貴族?不然那得如此美才?”高公問住持:“此何等人?好拿來枷号示衆!”霞峰聞此語,覓數人各寺洗詩,潛蹤累月。
陸居仁 陸居仁每謂人曰“吾讀書至得意時,見慶雲一朵,隐隐頭上,人不能睹。
一日讀《詩經》注,有不安處,思易之。
忽于夢中見尼父拱立于前,呼吾字曰:‘陸宅之,朱熹誤矣,汝說是也!’”一友谑曰:“足下得非禀受素弱乎?”居仁曰:“何為?”友曰:“吾見足下眼目眊眩,又夢寐頗倒耳!”遂赧不複言。
《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