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劉烈女:顯英魂天霆告警,标節操江水揚清

關燈
到養忠家裡住下,叫宋龍在門首開個酒店,阿官在樓後居卧。

     天色已晚,宋龍排了些酒食,道:“我與你吃幾杯,壯一壯膽子。

    ” 那阿官哪裡吃得下去?隻管扒到梯上,向劉家後窗縫裡瞧。

    隻聽得劉把總夫妻二人,尚在那裡說話響,隻得是扒了下來。

    停了一會,又扒上去張,隻見樓上燈光,還是亮的,又扒下米。

    停了一會,又扒上去,隻聽得劉把總咳嗽一聲,又扒下米。

     宋龍笑道:“這樣膽怯心驚,如何去偷香竊玉?”看看半夜,聽劉家樓上都睡着了,于是去挖開窗子,便鑽身進去。

     那大姑是個伶俐人,聽得咯咯叫有些響,便驚醒了,暗想道:“這決是個小人!” 登時便穿了衣服,坐起床來,悄悄的聽那足步在側樓上移響。

    将近前來。

    便大叫: “有賊!有賊。

    ”元輔夫妻聽得蛻“有賊”,忙拽燈上樓。

     那阿官也待要跳出窗去,足步踏得不穩,一交反跌下來。

    當時被元輔夫妻一把扯住,将繩子捆縛了,道:“我家世守清白。

    那個不知?你這畜生,夤夜人來,非盜即奸,斷難輕饒!本要登時打死,且看鄰含面情,即把剪子剪下了頭發,明日接衆位高鄰,與你講理!” 那宋龍在間壁,聽得阿官已被捉住,如何救得出來?慌忙去叫了世達、養忠。

     養忠道:“何如?不聽我說,畢竟做出事來!此事如何解救?”宋龍急促裡無法可施,隻得将鑼敲起,街上大喊道:“劉把總謀反,連累衆鄰,衆鄰可速起來!”這鄰舍聽得,卻個個披衣出來觀看,一齊把劉家門來打。

    元輔聽見,下樓開門。

     不料宋龍、世達直奔上樓,搶了阿官出來,反立在街心,大聲道:“劉家女兒日裡親口約我到樓,如今倒紮起火囤來。

    ”那大姑在樓上聽得此言,不勝羞愧,道:“投有一些影兒,把我這等污穢,總有百口,沒處分說不如死了罷。

    ”就把繩子缢死床上。

     卻說元輔夫妻正在門首,與衆鄰分青理白,衆鄰始悉根由,散訖。

    元輔夫妻上樓,隻見大姑已缢死了。

    元輔道:“且不要做聲,天明有處。

    ” 看看天亮,那阿官尚不知大姑已缢死了,還搖搖擺擺,到元輔門前分說,被元輔一把扯進,拿繩捆了,伴着死屍,自己徑往告府拘拿不提。

     那時飛飛揚揚,一傳兩,兩傳三,傳到吳秀才耳朵裡。

    吳秀才正值抱恙之時,将信将疑,正要親往打聽,适值雷雨曝作,不能行走。

    次日雨更傾盆,一連三日不住。

     民謠有雲: 東海殺孝婦,大早三年。

     錢江缢烈女,霪雨三日。

     吳秀才忍耐不定,初九日隻得扶病冒雨往探,隻見正将人殓。

    時值天氣頗熱,那大姑兩眼大開,面貌如生,更自芬香撲鼻。

    吳秀才不禁稱異,然這污口紛紛,心下還有些兒信不過,心思道:“我聞女子的眉發剪下,可搓得圓的。

    ”乃讨剪子剪下,把手一搓,卻自軟軟的,似米粉一般搓圓了。

    始信其貞烈,恸哭于地,力不能起。

    左右看的,盡皆掩袖悲咽,莫能仰視。

     卻也作怪得緊,那大姑見吳秀才拜下,便把雙目緊閉,流淚皆血,見者無不驚異。

    吳秀才舉手将汗中拭之,其血方止,更自香氣襲人。

    同裡錢長人有詩二首,贈雲: 其一死貞事之異,之子更堪哀。

     荊棘須臾問,芳蘭為之摧。

     相蔑以片言,慷慨起自裁。

     求之史傳中,高行孰可埋。

     庶幾魯處士,千載共昭回。

     其二自古忠臣了自心,從來節烈豈幽沉。

     投環寂寂月照寝,絕塊轟轟雷振林。

     數日頩顔神不死,雙睥赤淚語無音。

     香魂徹骨噴千古,彈指之間感昨今。

     同郡柴虎臣,作《錢江劉娥詞》一首吊之,曰: 錢江浩以澄,風山高以凝。

    江流山峙間,挺生實奇靈。

     轟轟劉氏子,家門奕有英。

    三季公卿裔,帝王滿漢京。

     勳伐在皇朝,世居負州城。

    阿爺百夫長,旗鼓總前行。

     阿姥娴壺範,壺内不聞聲。

    爺娘鞠一女,愛惜掌上擎。

     自小端嚴相,肌膚如白雪。

    嬌羞弗敢前,盻睐衆盡折。

     七歲辨唯俞,八九殊席食。

    十齡通經訓,十三學組織。

     十五調灑漿,女工成有則。

    左右侍阿姥,語言無苟疾。

     張姓比鄰人,妄觊窈窕看。

    徑托媒妁言,來在爺娘側。

     雲是第一郎,才貌不世出。

    紅絲天上系,鴛鴦宜作匹。

     念是終身托,相做須慎擇。

    聞知少年郎,跌蕩行叵測。

     遜詞謝媒妁,齊大非吾敵。

    女又薄祿命,那堪執巾栉。

     陳請既失望,耽耽匪朝夕。

    有頃偵劉氏,酌酒定婚帖。

     舉家盡歡喜,女夫吳公子。

    補邑博士員,文譽乘龍比。

     納吉展多儀,請期亦在迩。

    視曆歲庚辰,利在九月始。

     爰整嫁衣裳,一切宜早理。

    無賴張氏兒,憤憨姣媒起。

     夙昔聞劉娥,天授多才美。

    以彼穿窬窺,矢心願結發。

     媒妁拒不通,嘉偶阻爬尺。

    楚村晉用之,枉作他人室。

     甘心得一當,時哉勿可失。

    況我适處此,乘便勢易為。

     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