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劉烈女:顯英魂天霆告警,标節操江水揚清
關燈
小
中
大
系彼松柏,歲寒淩霄,挺節而弗私邪。
籲磋兮,風求凰,邕鳴锵锵,胡為牖穿雀角。
釁謗雲張,籲磋兮,萬古心,一絲絕,維彼石湯,維彼江涸,而乃聲光與斯湮沒。
我笑世人碌碌庸庸,無迹可樹,無名可傳,單隻經營算計,愁衣愁食,為妻妾做奴仆,為兒孫做馬牛,看看齒衰發落,空手黃泉。
這樣人,憑他子孫滿堂,金珠盈筐,不得個好名兒流傳千古,一旦死了,總與糞土一般。
甚有高官顯爵,受了朝廷厚恩,不思赤心報效,到去反面降夷,屈身臣虜。
細細參詳,端隻為兒女腸熱,身家念重,戀戀浮生,決不肯提起一個死字兒,以緻青紫無光,須眉少色。
倒不如一個紅顔女子,烈烈轟轟,視死如歸,為夫君增氣色,為自己立芳名,充她這念頭,能為夫死節,必能為君死忠。
隻為皇天差了主意,不生她在青雲隊裡,到落她在紅粉叢中,豈不可惜! 話說浙江杭州府仁和縣地方,有個劉鎮,字元輔,原是武舉出身,曾做甯波水總,現在軍門标下聽用,因住候潮門外南新橋大街。
其妻頗娴女範,于天啟二年七月廿二夜間,夢庭前老柏樹,忽然化作青雲一道,上天結成五色彩雲,飛堕到他身旁,醒來說向元輔,不知主何吉兇。
元輔道:“老柏乃堅勁之物,化作青雲,結成五彩,倘得一子,必然青雲得路,想不失為朝廷柱石,勁節清标,能與天地問增些氣色。
此夢定然是好的。
” 語未絕口,隻覺身腹疼脹,到巳牌時分,卻生下一個女兒,元輔道:“這夢如何應在女子身上?這也不明。
” 且喜此女生來自聰明伶俐,卻又端莊凝靜。
十歲來的時節,喚做大姑。
這大姑再不逐在孩子隊中間行嬉耍,隻是坐在母親身旁做些針指。
那母親見她伶俐,先教她認些字兒,将那《孝經》教她讀了,又将《烈女傳>細細與她講解一番。
大姑道:“古來烈女,孩兒俱已領略一二,到是我朝人物,未曾曉得,求母親指教。
” 那母親将靖準時,慘死忠臣之女,約有九百餘人,都發教坊為娟,不屈而死,如學士方孝孺,妻女貞烈,不能一一盡說。
即如解缙、胡廣二人,俱是學士,胡學士之女,許配解學士之子為妻。
後來解缙得罪身死,聖上把他兒子安置金齒地方,胡廣悔親,要将女兒另配别人。
其女割耳自誓,畢竟歸了解家。
侍郎黃觀,夫人翁氏,也生兩個女兒,因得罪死于極刑。
聖上将翁氏賜予象奴為妻,象奴喜從天降,領到家中,要為夫婦。
夫人道:“既要我為妻,可備香燭,拜了天地,然後成親。
”象奴欣然出外去買香燭。
那夫人攜了二女,同死在通濟橋河下。
這都是宦家之女,不必盡述,我且将本地百姓人家幾個烈女說與你聽。
有個烈女,叫做許三姑,其夫青年入學,未嫁身死。
許氏聞之,痛哭數日,滿身私置油衣油紙,與母親往祭靈前。
痛哭一場,焚帛之時,将身跳人火中,油衣遍着,力救不能,遂死。
這是景泰間遠年之事。
即近天啟元年,梅東巷住有個沈二姑,其父沈子仁,把他許與于潛縣中俞國柱為妻,未嫁夫亡。
其女在家,守孝三年,父母逼她改嫁,到三更時分,悄悄拜别父母,懷了丈夫庚帖,投河中而死。
其時撫按題請建造牌坊,旌揚貞烈。
有詩為證: 赴水明心世所奇,從夫泉下未歸時。
蕭郎顔面情何似,烈女存亡節忍移。
連理萎口鴛對喚,空山寂寞雉雙随。
柏舟芳節留天地,薤露哀章位索嫠。
其母講解已畢,大姑便歎息一聲道:“凡為人做得這樣一個女子,也自不枉了,”其母看她年紀雖隻得十歲,志向便自不凡,因道:“古人說得好:國難識忠臣。
男子之事君,猶女子之事夫;男子殉節謂之忠,女子殉難謂之烈。
然忠與烈,須當患難死生之際才見得,故又雲,‘願為良臣,不願為忠臣。
’那患難死生,是恁麼好事?隻願天下太平,做個好官;隻願家室和睦,白首到老。
‘烈’之一字,用他不蓉便好了。
” 大姑道:“患難死生之際,哪個是要當着他的?隻是到沒奈何田地,也須從這個字走去,才了得自己本分内事。
”其母大加稱異,心中想道:“這個女兒,後來畢竟能盡婦道的,但不知恁麼造化的人家承受她去。
” 道猶未了,隻見一個媒婆,來與大姑說親。
那大姑連忙避過了。
其母問媒婆道:“卻是哪一家?”媒婆道:“是吳都司第九子,今住鎮東樓下。
”其母連忙去請劉元輔來說知。
元輔道:“這個吳都司是我世口通家,況小官又讀書的,極好!極好!” 媒婆覓元輔已應允,如風一般去了。
與吳都司說知,吳都司擇定好日,率了兒子嘉谏去拜允。
劉元輔見了女婿,十分歡喜。
那女婿果是如何?看他: 舉止風流,何異笱令之含香;儀容俊雅,不減何郎之傅粉。
想其豐度,如此霞舉,筆底自能生花。
拜望已畢,吉期行禮,把那钗環珠花,黃金彩緞,齊齊整整,擺在桌上。
兩個家入施了禮,遞上一封婚啟。
元輔展開觀看,那啟雲: 伏以七月瓜辰,金風藹銀河之影;百年絲約,玉杵聯瑤島之姻。
愛
籲磋兮,風求凰,邕鳴锵锵,胡為牖穿雀角。
釁謗雲張,籲磋兮,萬古心,一絲絕,維彼石湯,維彼江涸,而乃聲光與斯湮沒。
我笑世人碌碌庸庸,無迹可樹,無名可傳,單隻經營算計,愁衣愁食,為妻妾做奴仆,為兒孫做馬牛,看看齒衰發落,空手黃泉。
這樣人,憑他子孫滿堂,金珠盈筐,不得個好名兒流傳千古,一旦死了,總與糞土一般。
甚有高官顯爵,受了朝廷厚恩,不思赤心報效,到去反面降夷,屈身臣虜。
細細參詳,端隻為兒女腸熱,身家念重,戀戀浮生,決不肯提起一個死字兒,以緻青紫無光,須眉少色。
倒不如一個紅顔女子,烈烈轟轟,視死如歸,為夫君增氣色,為自己立芳名,充她這念頭,能為夫死節,必能為君死忠。
隻為皇天差了主意,不生她在青雲隊裡,到落她在紅粉叢中,豈不可惜! 話說浙江杭州府仁和縣地方,有個劉鎮,字元輔,原是武舉出身,曾做甯波水總,現在軍門标下聽用,因住候潮門外南新橋大街。
其妻頗娴女範,于天啟二年七月廿二夜間,夢庭前老柏樹,忽然化作青雲一道,上天結成五色彩雲,飛堕到他身旁,醒來說向元輔,不知主何吉兇。
元輔道:“老柏乃堅勁之物,化作青雲,結成五彩,倘得一子,必然青雲得路,想不失為朝廷柱石,勁節清标,能與天地問增些氣色。
此夢定然是好的。
” 語未絕口,隻覺身腹疼脹,到巳牌時分,卻生下一個女兒,元輔道:“這夢如何應在女子身上?這也不明。
” 且喜此女生來自聰明伶俐,卻又端莊凝靜。
十歲來的時節,喚做大姑。
這大姑再不逐在孩子隊中間行嬉耍,隻是坐在母親身旁做些針指。
那母親見她伶俐,先教她認些字兒,将那《孝經》教她讀了,又将《烈女傳>細細與她講解一番。
大姑道:“古來烈女,孩兒俱已領略一二,到是我朝人物,未曾曉得,求母親指教。
” 那母親将靖準時,慘死忠臣之女,約有九百餘人,都發教坊為娟,不屈而死,如學士方孝孺,妻女貞烈,不能一一盡說。
即如解缙、胡廣二人,俱是學士,胡學士之女,許配解學士之子為妻。
後來解缙得罪身死,聖上把他兒子安置金齒地方,胡廣悔親,要将女兒另配别人。
其女割耳自誓,畢竟歸了解家。
侍郎黃觀,夫人翁氏,也生兩個女兒,因得罪死于極刑。
聖上将翁氏賜予象奴為妻,象奴喜從天降,領到家中,要為夫婦。
夫人道:“既要我為妻,可備香燭,拜了天地,然後成親。
”象奴欣然出外去買香燭。
那夫人攜了二女,同死在通濟橋河下。
這都是宦家之女,不必盡述,我且将本地百姓人家幾個烈女說與你聽。
有個烈女,叫做許三姑,其夫青年入學,未嫁身死。
許氏聞之,痛哭數日,滿身私置油衣油紙,與母親往祭靈前。
痛哭一場,焚帛之時,将身跳人火中,油衣遍着,力救不能,遂死。
這是景泰間遠年之事。
即近天啟元年,梅東巷住有個沈二姑,其父沈子仁,把他許與于潛縣中俞國柱為妻,未嫁夫亡。
其女在家,守孝三年,父母逼她改嫁,到三更時分,悄悄拜别父母,懷了丈夫庚帖,投河中而死。
其時撫按題請建造牌坊,旌揚貞烈。
有詩為證: 赴水明心世所奇,從夫泉下未歸時。
蕭郎顔面情何似,烈女存亡節忍移。
連理萎口鴛對喚,空山寂寞雉雙随。
柏舟芳節留天地,薤露哀章位索嫠。
其母講解已畢,大姑便歎息一聲道:“凡為人做得這樣一個女子,也自不枉了,”其母看她年紀雖隻得十歲,志向便自不凡,因道:“古人說得好:國難識忠臣。
男子之事君,猶女子之事夫;男子殉節謂之忠,女子殉難謂之烈。
然忠與烈,須當患難死生之際才見得,故又雲,‘願為良臣,不願為忠臣。
’那患難死生,是恁麼好事?隻願天下太平,做個好官;隻願家室和睦,白首到老。
‘烈’之一字,用他不蓉便好了。
” 大姑道:“患難死生之際,哪個是要當着他的?隻是到沒奈何田地,也須從這個字走去,才了得自己本分内事。
”其母大加稱異,心中想道:“這個女兒,後來畢竟能盡婦道的,但不知恁麼造化的人家承受她去。
” 道猶未了,隻見一個媒婆,來與大姑說親。
那大姑連忙避過了。
其母問媒婆道:“卻是哪一家?”媒婆道:“是吳都司第九子,今住鎮東樓下。
”其母連忙去請劉元輔來說知。
元輔道:“這個吳都司是我世口通家,況小官又讀書的,極好!極好!” 媒婆覓元輔已應允,如風一般去了。
與吳都司說知,吳都司擇定好日,率了兒子嘉谏去拜允。
劉元輔見了女婿,十分歡喜。
那女婿果是如何?看他: 舉止風流,何異笱令之含香;儀容俊雅,不減何郎之傅粉。
想其豐度,如此霞舉,筆底自能生花。
拜望已畢,吉期行禮,把那钗環珠花,黃金彩緞,齊齊整整,擺在桌上。
兩個家入施了禮,遞上一封婚啟。
元輔展開觀看,那啟雲: 伏以七月瓜辰,金風藹銀河之影;百年絲約,玉杵聯瑤島之姻。
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