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陰寶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夫陰神變化莫可測,參天地之造化者亦難查其究竟,唯有能以至德感召天地,配乎天地者,始能會其至妙,欲度化陰魂,唯學陰神之變化,知其細微,而能測鬼神所不能測,窮乎斯理,運乎玄機,自可役鬼神而循遵天道,不惑亂人間,而生淫晦于天地,茍能體人細微,更能欽服鬼神而聽其任命,然非道高,不能行之,雖或有術流之士,能得乎造化,行于一時,卻造孽多端,鬼神生嫉,反教彼自毀一身也,鬼神之為德誠不可射思也。
唯德配天地,始能吉兇合乎鬼神也。
然亦未必聖人始能之,凡庸亦有一二聖人之行,固自來感召鬼神之事,常流傳民間,善者鬼神欽之,必趨吉,惡者鬼神厭之,必遭兇也,故欲度陰唯以道德化天下,令人人行善,始是唯一之上策也,若謂種種施法可以行之,地獄早空,人間亦已大同,何有今日之世界,鬼哭神号,陰魂迷惑人間,作祟生民乎? 是故吾意以為人之于世界,願度幽冥之陰魂,唯常召天地之鬼神,同行斯道,自可顯化一切不可思議之現象也。
凡人力所不能及之者,亦唯此道能驅鬼神以行之,莫謂科學利器,鬼神不同其行,車不能行,輪不能動,船亦不能行矣,造化之所為,鬼神司之,無可與之匹也,故通鬼神之道,能度若疾病憐,該由魂魄陰靈入其門而已,有志于斯者,且多行善立德,志願堅持,必感召天界佛仙神聖,降以教之,終年受益,更利群生,唯乃不離先度己身陰淫之鬼魂也。
吾今概略述之一端,以描陰神變化之莫測,并明言,鬼神之為物,誠不可思議,更囑有緣,且先由善道依持,德行修兼,足以欽乎鬼神,自可測乎吉兇,能配乎天地,自可奪乎造化,能奪乎造化,自可驅役鬼神也,藉鬼神之力以度陰魂,濟利群幽,佛道二家皆常行之,茍非術真,豈能流傳,唯或藉術斂财而造孽,故多失傳,今吾奉命特再傳之于世人,藉以救世度人,卻苦真心未誠,無有憑征可以教授,故藉天書之一頁書與天下人知其大要,但學正道習善法,自可得乎度陰之異玄奇妙,唯以平常心觀之,莫好異端,即不招魔,但以公正光明之心,處于天下,即不造孽。
以上謹供得之此術者,作修持之警戒,莫驅役鬼神,反教鬼神生嫉而緻禍殃也,至于度陰魂之大要,唯以佛法正宗,令彼得衣食而聞善法,始能成就,若一意谄媚,必教不祥而招兇也。
以上言之不成整篇,唯述概略,針對賢人心态而說,語之天下,未敢有意通行,但供作參考而已。
玉蓮仙子降 常與人安樂則自得安樂,度陰魂者,度陰識也。
人之意識,無不喜安樂而厭痛苦,故常與人安樂而生歡喜,即度人之陰魂離苦得樂,己亦離苦得樂也。
子曰:「推己及人」,欲行之,唯有先推以及身,先愛己身,而莫教身心罹苦,一切安綏而不感惑亂,心清神明,心安身泰,自然己身之魂識安而身心亦泰矣,如此再推而及人,心可行之有成。
南海古佛降 慈悲以為懷,方便以利生,如此度己身度己魂,視衆生不異于己,你我無分,冤親無别。
同仁而視,一體同觀,道無不成,吾佛度陰,一施甘露,即清涼憂苦熬煎,以解纾痛,更光明智慧以啟信向佛道精進。
依菩薩而行,常濟世間貧疾,令人人得溫飽康樂,即度人間陰魂而超世界群幽生于諸天,常獲安樂矣,「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佛法,恰如覓兔角。
」世上有修道以行善救濟,非是功德而得善德,隻能得諸福報而不屑為之,斯解誤之深矣,三曹普度,不離世間萬行,雖欲超玄祖同升,亦唯從人間多濟疾貧,導迷入覺,行功圓滿,德業修全,自可回向而蔭之,茍視人間,諸陰疾苦而不顧,一意修道隻在研經說法,六度不兼,萬行難全,豈能得道焉,即無觀及衆生疾苦,雖憶及祖先,當憶若彼先靈如世間之疾苦一般,須如何以度之世? 降鸾扶乩,特述此篇,以供甚多學道者觀念執偏誓願不能了全,切深悟之焉,莫再頑而執焉,自作法縛,被理所障,來日仍須再下中天,願了陰度,始能歸蓮。
地藏古佛降 魂魄藏有一切私心欲念,魂主情,魄主欲,人且淡泊情欲,即會得清明之元神,以神主識而度化陰魂,即得此中奧妙,而不必執于一切形色之中,常以流俗法術,作為度陰之正法,吾今參着此書,但依吾願,隻祈衆生皆成道作佛,願地獄一切幽冥皆得見自性之永恒光明,雖扶鸾不能傳述更深之妙谛,依乎文字,已足将一般正法顯露矣。
生且靜心神,吾運氣通玄而将全書書完,即可見出此中諸法皆俗家可行而人人可通之法也。
障礙人之本性而使元神昏昧者,皆宿業累積而使之然,如果能将諸業由自性消清,即可将身中諸陰度盡,魂煉魄制,佛性光明,元神自得不昧,陰靈度盡矣,地獄亦空矣。
唯世人不知此谛,常向心外以空地獄,每每分神勞身,碌碌不安,而造諸業,亦已陷入地獄矣。
今欲教世人度陰,以空地獄,非從此身十惡戒絕,決無可能也,故特願度世者,但常行萬善而斷諸業,一旦諸業清淨,而諸陰亦盡,真陽獨明,豁然貫通,法身清淨周彌大千,無染一塵,業緣全無,心亦不生,佛陀已度盡衆生矣,觀于外,常見諸天共成善業,人間亦皆行善,不見諸惡,諸陰不生,即度盡矣。
吾佛之度盡地獄,但依此法,斷諸業惑,陰蘊盡空,則與佛不二,故吾名地藏,而以度陰為願,誠不異諸佛。
賢良修士,欲度諸陰,顯明陰陽,善念生時為陽,諸天天人來降也,惡念生時為陰,幽冥鬼魂來求度也,但以善念對治諸惡念,諸天天人常化幽冥,陰陽合一則為道矣,自來佛道本無二源,同具一法,唯演之有異而已。
儒曰淨人欲而存天理,亦是斯法也,人欲者陰,天理者陽也。
淨人欲即空地獄而度群陰也。
上古之人欲寡而清心,神明而慧覺,世間陽盛而陰衰也,今時世間陰盛而陽衰,故今人多昏且昧,而情欲深重,覺性不高,此即陰盛之障礙佛道也。
古之度陰但清心以養性,多施以濟衆,成就頗易,而今時欲度唯有精進不懈之大願力,先能令四肢百骸,勤于奔走勞碌,不為己身之世間享樂,但求衆生皆得離苦,而更财法俱施,盡一切因緣而成就一切善果,自得度諸業而長安樂,否則必難臻純陽之界,概言之,非盡脫俗之牽累而遠離紅塵業惑,更教此身樂道不倦,度衆不息,而使真陽不漏,諸陰不生,必難教肉身以成菩薩,由此亦見,今日塵識陰氣之盛,無怪世間多是追逐物欲而棄真性,多造罪業而少立善德也。
吾今來述此篇,旨在明示有緣,精誠造詣于佛道,莫令生懈,但從自身斷諸惡業,以教心性明朗安樂,即度盡諸陰而空地獄,唯有人人如此,人間始現蓮邦,否則地獄難作天堂,故修道之士欲度諸陰,但隻空諸五蘊,斷諸惡業,而忏諸往業而矣也。
日月童子降 人身有陰而神昧,神昧則氣渙,氣渙精不固,是以體多病焉,為使人人得以長生,必先度身中之陰,身中之陰有自己靈識之陰,亦有外來冤業之陰,故度陰一則強盛自己陽氣,修身煉性,保持安樂,常懷蒼生苦難而思度,是曰内功。
一則向外而減少他人之陰氣,多與人快樂,而無忤逆事,多布施以救苦黎,令人安樂,更常導人以行善,此謂之外功。
度陰必須内外兼行,若教人人皆度盡陰質,則世間無索欠之冤魂,無作祟之厲鬼,更無一切遊蕩暴戾之惡鬼,人間無惡人,地獄成空門,人間無諸苦,天堂在人間矣。
太郝氏降 再述寺廟度陰之法如下,寺廟為善男信女,心靈皈依之處,亦是諸陰求度之慈航,度人須度至一人成就正果,始可曰度矣,度陰亦是如此,必須度一陰魂,永離苦淵,不再造業,且得以明白心性,直至證道成果,始可曰度,故寺廟之欲度陰魂而有功德以駕慈航,亦須教以明見心性之法,前述之法固乃可施,亦可以其次者,如以扶鸾濟世之法而
唯德配天地,始能吉兇合乎鬼神也。
然亦未必聖人始能之,凡庸亦有一二聖人之行,固自來感召鬼神之事,常流傳民間,善者鬼神欽之,必趨吉,惡者鬼神厭之,必遭兇也,故欲度陰唯以道德化天下,令人人行善,始是唯一之上策也,若謂種種施法可以行之,地獄早空,人間亦已大同,何有今日之世界,鬼哭神号,陰魂迷惑人間,作祟生民乎? 是故吾意以為人之于世界,願度幽冥之陰魂,唯常召天地之鬼神,同行斯道,自可顯化一切不可思議之現象也。
凡人力所不能及之者,亦唯此道能驅鬼神以行之,莫謂科學利器,鬼神不同其行,車不能行,輪不能動,船亦不能行矣,造化之所為,鬼神司之,無可與之匹也,故通鬼神之道,能度若疾病憐,該由魂魄陰靈入其門而已,有志于斯者,且多行善立德,志願堅持,必感召天界佛仙神聖,降以教之,終年受益,更利群生,唯乃不離先度己身陰淫之鬼魂也。
吾今概略述之一端,以描陰神變化之莫測,并明言,鬼神之為物,誠不可思議,更囑有緣,且先由善道依持,德行修兼,足以欽乎鬼神,自可測乎吉兇,能配乎天地,自可奪乎造化,能奪乎造化,自可驅役鬼神也,藉鬼神之力以度陰魂,濟利群幽,佛道二家皆常行之,茍非術真,豈能流傳,唯或藉術斂财而造孽,故多失傳,今吾奉命特再傳之于世人,藉以救世度人,卻苦真心未誠,無有憑征可以教授,故藉天書之一頁書與天下人知其大要,但學正道習善法,自可得乎度陰之異玄奇妙,唯以平常心觀之,莫好異端,即不招魔,但以公正光明之心,處于天下,即不造孽。
以上謹供得之此術者,作修持之警戒,莫驅役鬼神,反教鬼神生嫉而緻禍殃也,至于度陰魂之大要,唯以佛法正宗,令彼得衣食而聞善法,始能成就,若一意谄媚,必教不祥而招兇也。
以上言之不成整篇,唯述概略,針對賢人心态而說,語之天下,未敢有意通行,但供作參考而已。
玉蓮仙子降 常與人安樂則自得安樂,度陰魂者,度陰識也。
人之意識,無不喜安樂而厭痛苦,故常與人安樂而生歡喜,即度人之陰魂離苦得樂,己亦離苦得樂也。
子曰:「推己及人」,欲行之,唯有先推以及身,先愛己身,而莫教身心罹苦,一切安綏而不感惑亂,心清神明,心安身泰,自然己身之魂識安而身心亦泰矣,如此再推而及人,心可行之有成。
南海古佛降 慈悲以為懷,方便以利生,如此度己身度己魂,視衆生不異于己,你我無分,冤親無别。
同仁而視,一體同觀,道無不成,吾佛度陰,一施甘露,即清涼憂苦熬煎,以解纾痛,更光明智慧以啟信向佛道精進。
依菩薩而行,常濟世間貧疾,令人人得溫飽康樂,即度人間陰魂而超世界群幽生于諸天,常獲安樂矣,「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佛法,恰如覓兔角。
」世上有修道以行善救濟,非是功德而得善德,隻能得諸福報而不屑為之,斯解誤之深矣,三曹普度,不離世間萬行,雖欲超玄祖同升,亦唯從人間多濟疾貧,導迷入覺,行功圓滿,德業修全,自可回向而蔭之,茍視人間,諸陰疾苦而不顧,一意修道隻在研經說法,六度不兼,萬行難全,豈能得道焉,即無觀及衆生疾苦,雖憶及祖先,當憶若彼先靈如世間之疾苦一般,須如何以度之世? 降鸾扶乩,特述此篇,以供甚多學道者觀念執偏誓願不能了全,切深悟之焉,莫再頑而執焉,自作法縛,被理所障,來日仍須再下中天,願了陰度,始能歸蓮。
地藏古佛降 魂魄藏有一切私心欲念,魂主情,魄主欲,人且淡泊情欲,即會得清明之元神,以神主識而度化陰魂,即得此中奧妙,而不必執于一切形色之中,常以流俗法術,作為度陰之正法,吾今參着此書,但依吾願,隻祈衆生皆成道作佛,願地獄一切幽冥皆得見自性之永恒光明,雖扶鸾不能傳述更深之妙谛,依乎文字,已足将一般正法顯露矣。
生且靜心神,吾運氣通玄而将全書書完,即可見出此中諸法皆俗家可行而人人可通之法也。
障礙人之本性而使元神昏昧者,皆宿業累積而使之然,如果能将諸業由自性消清,即可将身中諸陰度盡,魂煉魄制,佛性光明,元神自得不昧,陰靈度盡矣,地獄亦空矣。
唯世人不知此谛,常向心外以空地獄,每每分神勞身,碌碌不安,而造諸業,亦已陷入地獄矣。
今欲教世人度陰,以空地獄,非從此身十惡戒絕,決無可能也,故特願度世者,但常行萬善而斷諸業,一旦諸業清淨,而諸陰亦盡,真陽獨明,豁然貫通,法身清淨周彌大千,無染一塵,業緣全無,心亦不生,佛陀已度盡衆生矣,觀于外,常見諸天共成善業,人間亦皆行善,不見諸惡,諸陰不生,即度盡矣。
吾佛之度盡地獄,但依此法,斷諸業惑,陰蘊盡空,則與佛不二,故吾名地藏,而以度陰為願,誠不異諸佛。
賢良修士,欲度諸陰,顯明陰陽,善念生時為陽,諸天天人來降也,惡念生時為陰,幽冥鬼魂來求度也,但以善念對治諸惡念,諸天天人常化幽冥,陰陽合一則為道矣,自來佛道本無二源,同具一法,唯演之有異而已。
儒曰淨人欲而存天理,亦是斯法也,人欲者陰,天理者陽也。
淨人欲即空地獄而度群陰也。
上古之人欲寡而清心,神明而慧覺,世間陽盛而陰衰也,今時世間陰盛而陽衰,故今人多昏且昧,而情欲深重,覺性不高,此即陰盛之障礙佛道也。
古之度陰但清心以養性,多施以濟衆,成就頗易,而今時欲度唯有精進不懈之大願力,先能令四肢百骸,勤于奔走勞碌,不為己身之世間享樂,但求衆生皆得離苦,而更财法俱施,盡一切因緣而成就一切善果,自得度諸業而長安樂,否則必難臻純陽之界,概言之,非盡脫俗之牽累而遠離紅塵業惑,更教此身樂道不倦,度衆不息,而使真陽不漏,諸陰不生,必難教肉身以成菩薩,由此亦見,今日塵識陰氣之盛,無怪世間多是追逐物欲而棄真性,多造罪業而少立善德也。
吾今來述此篇,旨在明示有緣,精誠造詣于佛道,莫令生懈,但從自身斷諸惡業,以教心性明朗安樂,即度盡諸陰而空地獄,唯有人人如此,人間始現蓮邦,否則地獄難作天堂,故修道之士欲度諸陰,但隻空諸五蘊,斷諸惡業,而忏諸往業而矣也。
日月童子降 人身有陰而神昧,神昧則氣渙,氣渙精不固,是以體多病焉,為使人人得以長生,必先度身中之陰,身中之陰有自己靈識之陰,亦有外來冤業之陰,故度陰一則強盛自己陽氣,修身煉性,保持安樂,常懷蒼生苦難而思度,是曰内功。
一則向外而減少他人之陰氣,多與人快樂,而無忤逆事,多布施以救苦黎,令人安樂,更常導人以行善,此謂之外功。
度陰必須内外兼行,若教人人皆度盡陰質,則世間無索欠之冤魂,無作祟之厲鬼,更無一切遊蕩暴戾之惡鬼,人間無惡人,地獄成空門,人間無諸苦,天堂在人間矣。
太郝氏降 再述寺廟度陰之法如下,寺廟為善男信女,心靈皈依之處,亦是諸陰求度之慈航,度人須度至一人成就正果,始可曰度矣,度陰亦是如此,必須度一陰魂,永離苦淵,不再造業,且得以明白心性,直至證道成果,始可曰度,故寺廟之欲度陰魂而有功德以駕慈航,亦須教以明見心性之法,前述之法固乃可施,亦可以其次者,如以扶鸾濟世之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