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詩話

關燈
僧了元。

     猴子分娩産兒男。

    方是生了猿。

    (衆客大笑) 佛印曰:“貧僧亦還一令。

    ” 參寥子。

    不是參寥子。

     行經用了手本紙。

    方是參寥子(衆客複大笑) 東坡知杭州,将赴内召。

    适有一妓求從良。

    坡公援筆判曰: 五日京兆,判狀不難。

     九尾妖狐,從良任便。

     又有名妓秀蘭,亦求從良。

    坡公恐其去而杭城無絕色矣。

    乃判曰: 慕周南之化,其意誠可矜。

     空冀北之群,所請良不允。

     黃州大通禅師,操行高潔。

    人非齋沐,不敢登堂。

    一日,東坡挾妓谒之。

    大通不悅。

    坡公作《南柯子》詞,命妓歌而诮之曰: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闆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睫眉。

    卻愁彌勒下生遲,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

     大通聽罷大笑。

    東坡曰:“我今日參破老禅矣。

    ”盤桓終日而别。

     東坡在黃州,有李生名琪,事公如師,公未嘗贈一言。

    及内召還,琪乞公留句。

    公正值對客,因其請而即伸紙書之曰: 東坡七歲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

     恰是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

     東坡嘗好為兩句詩。

    有村校書,年七十,新納妾,年才三十。

    公飲其家,妾求公句。

    公書其扇曰: 侍者方當而立歲,先生已是古稀年。

     時有一士,挈妓訪坡公,乞詩。

    其技體甚長,而善歌舞。

    坡公戲之曰: 舞袖翩跹,影搖千尺龍蛇動。

     歌喉婉轉,聲撼半天風雨寒。

     東坡生平好食燒豬肉。

    佛印聞其将來,預燒肉以待之,為侍者竊食殆盡。

    及坡公至,則無有矣。

    坡公作詩曰: 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

     彩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

     東坡在黃州時,豬肉甚賤。

    坡公戲而作詞曰: 今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會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到時他自美。

    每日起來吃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柳永字耆卿,善作詞。

    東坡問優人曰:“我詞與柳學士何如?”優曰:“其間亦有别。

    ”坡公問:“為何?”優曰:“公詞,須用丈二将軍,銅琵琶,鐵綽闆,唱相公的‘大江東去浪千疊’。

    柳學士卻隻用十五六小女郎,唱他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可也。

    ”東坡鼓掌大笑曰:“如卿言,柳自勝我也。

    ” 優人詞組具褒彈,柳永填詞勝子瞻。

     一曲大江東去也,不如楊柳曉風殘。

     東坡一日與山谷等會飲。

    坡公行令,要一古典,用兩卦名斷之: 山谷曰: 孟嘗門下三千客。

    大有同人。

     少遊曰: 光武兵渡滹沱河。

    既濟未濟。

     佛印曰: 劉寬婢羹污朝衣。

    家小人過。

     東坡曰: 牛僧孺父子犯罪。

    大畜小畜。

     參寥子,西湖龍井名僧。

    自錢塘至黃州,訪東坡。

    坡公令官妓馬娉娉,向參寥乞詩。

    參寥曰: 多謝尊前窈窕娘,好将幽夢惱襄王。

     禅心已作黏泥絮,一任東風上下狂。

     佛印住錫金山,一日,值其開講。

    東坡乃便服,入方丈見之。

    佛印曰:“内翰何來?此間無坐處矣。

    ”坡公曰:“借和尚四大,用作禅牀。

    ”佛印曰:“山僧有一轉語,内翰言下即答,當從所命。

    如機鋒稍遲,請内翰所系玉帶,留鎮山門,以為法寶。

    ”坡公諾,便以帶置幾上曰:“請道。

    ”佛印曰:“山僧五蘊,非有四大,本無内翰,欲何處坐?”坡公拟議,未即答。

    佛印亟呼侍者曰:“取内翰帶來。

    ”公慨與之。

    佛印回贈衲裙一具,坡公作詩曰: 病體難堪玉帶圍,鈍根仍落箭鐘機。

     欲教乞食欲姬院,故與雲山舊衲衣。

     侍郎呂微仲,喜睡。

    東坡往訪之,正值睡熟未醒。

    良久方出見之。

    齋中有菖蒲盆,盆内畜一綠毛龜。

    坡公曰:“綠毛龜難得,若六眼龜更罕有矣。

    ”微仲問:“汝曾見否?”坡公曰:“未也。

    昔唐莊宗時,外國進獻六眼龜。

    莊宗見之大笑,問:“此龜有甚好處?”使臣奏曰: 莫笑莫笑,這龜兒有些奇妙。

     六個眼一齊閉了,睡一覺比人三覺。

     呂微仲大笑。

     東坡與山谷同訪佛印,見齋頭一冊。

    山谷念其簽頭曰: 參禅訣 東坡曰: 硬如鐵 佛印曰: 誰得知 東坡曰: 徒弟說 佛印曰:“休亂話。

    貧僧卧房,要起一個齋名,請學士道來。

    ”坡公曰:“可名增通軒。

    ”佛印曰:“何義?”坡公曰: 增者增長智能,通者通暢釋機。

     佛印喜曰:“就請學士揮毫。

    ”山谷知坡公诮之,乃曰:“不要聽他,此以四聲調韻浃要□□: 增怎贈賊,通統恸秃,軒顯現歇。

     切到三個入聲,乃‘賊秃歇’也。

    ”三人皆大笑。

     佛印過訪東坡,朝雲時年十三,在旁供侍。

    坡公曰:“此女頗能對句,汝可出一對試之。

    ”佛印曰: 碧紗帳裡卧佳人煙籠芍藥。

     朝雲即對曰: 青草池邊池和尚水浸葫蘆。

     佛印又出一對曰: 無山得似巫山秀。

     坡公對曰: 何葉能如荷葉圓。

     朝雲對曰: 何水能如河水清。

     東坡留佛印小飲,适山谷亦至。

    未幾,佛印告辭。

    坡公問:“甚事忙?”佛印答以:“小便忙。

    ”坡公即行一忙字令曰: 我有百畝田,全無一葉秧。

     夏時已将半,問君忙不忙? 山谷曰: 我有百筐蠶,全無一葉桑。

     春色已将半,問君忙不忙? 佛印曰: 和尚養婆娘,相逢正上牀。

     夫主門外叫,問君忙不忙? 東坡又行一急字令,佛印曰:“請道。

    ” 東坡曰: 急急急,穿靴水上立,走馬到安邑; 走馬卻回來,靴尖猶未濕。

     山谷曰: 急急急,連箭射粉牆,走馬到南場, 走馬卻回來,箭頭未點牆。

     佛印曰: 急急急,娘子放個屁,走馬到西市, 走馬卻回來,屁門猶未閉。

     東坡與佛印遊寺,見奉佛者羅列齋供,問佛印曰:“金剛身大,而齋供不及,何也?”佛印曰:“彼司門戶,恃勢仗威,有何功德而享齋供耶。

    ”東坡作金剛詩曰: 張眉弩目挺精神,捏合從來假作真。

     倚仗法門權借勢,不知身自是泥人。

     又問:“觀音持念珠,所念何佛?”佛印曰:“念的是觀世音。

    ”坡公曰:“為何自念佛?”印曰:“自古道,求人不如求己。

    ”坡公作偈曰: 南海觀音真奇絕,手持串珠一百八。

     始知求己勝求人,自念觀世音菩薩。

     時有盛度學士,儀貌豐肥。

    一日,入朝遇司馬相公,急避朝廊。

    行路匆忙,喘息未定。

    坡公見而問曰:“何為而喘?”度曰:“适遇君實相公,趨避不及,是以喘息。

    ”坡公曰:“相公問否?”度曰:“未也。

    ”坡公去,盛度始悟。

    追罵之曰:“胡奴,以我為牛耶。

    ” 王荊公啟事帝前,有虱遊于須上。

    帝屢顧之。

    退朝,荊公問衆學士曰:“聖上屢屢顧我而笑,何也?”或曰:“以相公須上有虱故耳。

    ”荊公摸而将殺之。

    坡公曰:“不如放之,轼敢為相公判此虱: 判曰: 虮虱小物,辄敢循遊相須。

    屢勞禦覽,論其遭際之榮,何可殺也。

    求其處置之道,或曰放焉。

     東坡與佛印,訪徐都尉。

    适他出,遂遊其園。

    入藏春塢,洞門深鎖,山石崔巍,樓閣參差,如在天半。

    見其中有美數人,凴欄笑語。

    坡公遂索筆題詩于園牆之外曰: 我來亭館寂寥寥,深鎖朱扉不敢敲。

     一點好春藏不住,樓頭半露杏花梢。

     佛印和之曰: 門掩青春春自铙,未容林下老僧敲。

     輸他蜂蝶無情物,相逐偷香過柳梢。

     都尉回府,二人已去。

    見詩,極為歎賞,乃具柬約次日遊園。

    日午未至,都尉候客良久,和前韻曰: 藏春日日春如許,門掩應嫌俗客敲。

     準拟花前拼一醉,莫教明月上花梢。

     佛印齋中,有二古松。

    扶疏清韻,忽彼風折其一。

    東坡過訪,佛印曰:“吾詠松詩已成一聯,學士為我足之。

     龍枝已逐風雷變,減卻虛窗半日涼。

     東坡續之曰: 天愛禅心圓似月,故添明月伴清光。

     東坡在黃州,佛印來訪,留宴雪堂,而官妓月素,适從外來。

    坡公問:“爾來為何?”對曰:“聞大人款客,故來侍宴。

    ”坡公曰:“我有一令,道得出許坐。

    不然請回去。

    ”坡公曰: 酒又香,肴又馨,不喚自來是青蠅。

     不識人嫌生處惡,撞來楚上敢營營。

     佛印曰: 夜向晚,睡欲濃,不喚自來是蚊蟲。

     吃人嘴臉生來慣,楞腹貪圖一飽充。

     月素曰: 绮筵張,日将暮,不喚自來是月素。

     紅裙一醉又何妨,未飲哽論文與句。

     東坡大喜,即令入坐。

    是夕暢飲甚歡,忽有斑鸠檐前鬧噪。

    坡公出對曰: 斑鸠無禮,山僧頭上喚姑姑。

     佛印曰: 白虱有情,少婦懷中叮奶奶。

     東坡與山谷,過寺納涼。

    見一僧,頭枕門限而卧。

    山谷曰: 髡阃上困 髡是僧,阃是限,困是卧也。

    髡、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