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詩話
關燈
小
中
大
納,僧怒,擊死秀奴。
衆擒了然至郡,坡公見僧臂上,刺詩二句曰: 但願生同極樂國,免教今世苦相思。
東坡大笑,舉筆判詞,押僧赴市處斬。
詞曰: 這個秃奴,修行忒煞,雪山頂上空持戒。
隻因迷戀玉樓人,鹑衣百結渾無奈。
毒手傷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 臂間刺道苦相思,這番了卻風流債。
--右調《踏莎行》 東坡侍兒朝雲,姓王氏,年十二。
侍坡公初,不識字,久而能詩,字學東坡手迹。
一日,東坡退朝,食罷,扪腹徐行。
問衆侍兒曰:“汝輩且道腹中何所有?”或雲忠孝,或雲文章,或雲滿腹珠玑,或雲珍羞百味。
東坡皆曰:“非也。
”獨朝雲摸其腹曰:“一肚皮不合時宜。
”東坡捧腹大笑。
朝雲一日侍側,坡公幼子,庭前嬉戲,衣領有一虱,朝雲取而殺之。
坡公不悅,謂之曰:“吾方廣贖禽魚放生,以資冥福,不昔捐金。
取諸遠者而放之,汝卻近取諸身者而殺之,何也?”朝雲對曰:“奈被欲齧人何?”坡公作偈曰: 虮虱近人身,氣體所感召。
彼饑而齧人,如人食麥稻。
又如禽魚輩,飛躍任所好。
胡為綱與羅,恣殺供庖竈。
一切蠢動物,有生同大造。
勸人息殺機,免受諸業報。
朝雲聞言大悟,自是永不殺生,長齋奉佛,後從東坡卒于惠州。
臨終,朗誦金剛偈畢而後沒。
東坡作《西江月》寄意詠梅,以吊之曰: 玉骨那愁瘴霧,水肌自有仙風。
海仙時過探芳叢,倒挂綠毛麼鳳。
(麼鳳海鳥,一名倒挂子,好倒挂其身于百花枝上)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又作一律曰: 不學楊枝白樂天,且随通德伴伶玄。
阿奴絡秀方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禅。
經卷藥垆為活計,舞衫歌扇舊如綠。
丹成别我三山去,不作巫陽雲雨仙。
黃庭堅字魯直,一号山谷,東坡契友也。
同在翰苑時,人以蘇黃并稱,二公從不殺生。
魯直喜茹素,東坡食自死物。
謂魯直曰:“自死之特,無後生埋,烹之以悅吾口。
凡有生息蠢動者,吾皆放之。
雖不能盡活,亦存吾之善念。
”,魯直曰:“善哉。
”因作偈曰: 我肉衆生肉,名殊體不殊。
原同一種性,隻是别刑軀。
苦惱從他受,肥甘任我須。
莫教閻老判,自揣看何如。
東坡歎曰:“我猶未免食肉,安知不被閻老之責乎。
” 東坡在黃州,山谷、佛印從之。
一日,東坡謂山谷曰:“人身虮虱,何由而生?”山谷口:“虱是衣絮黏人之氣以成。
”東坡曰:“非也,虱是垢膩所成。
”山谷曰:“吾二人明日質之佛印,若誰是?非者輸一席。
”坡公至耽,先請佛印說知,曰:“師明日隻說是垢膩所成,吾當作?饦請師。
”佛印應諾。
至寺,山谷又私為佛印言:“你隻說是衣絮所成,我當作冷淘面請你。
”次日,同至寺,各說前事于佛印。
佛印曰:二人都不必争,聽老僧偈曰: 垢膩為身,布絮為腳, 先吃冷淘,後吃?饦。
王荊公作字說,東坡問其義。
荊公曰:“如坡字,乃土之皮。
滑字,乃水之骨也。
”坡公曰:笃字則以竹鞭馬矣。
不知以竹鞭犬,何以為笑。
”荊公曰:“字有有義者,有無義者。
如鸠字,九鳥亦有何義?但取葉聲耳。
坡公曰:“鸠字亦有義,出《詩經》公豈不知。
”荊公問何句?坡公曰: 鳴鸠在桑,其子七兮。
連爺帶娘,共成九個。
東坡在杭州,有一賣絹扇者,欠絹錢二十千,為客所告。
公問:“為何不還?”對以父死錢物用盡。
公問:“扇存否?”對止有二十柄。
公笑謂曰:“急持扇來,明日領價。
”公自寫詩詞,或蘭或竹于扇。
半夜寫完,召客與欠戶曰:“吾為汝還債,忙了半夜。
汝将去,一千文一柄,可售足以完客。
二人感謝,方出府門,片時人争買去矣。
後持錢至者,皆無扇,歎息而回。
彼時,坡公曾戲作一首曰: 董永埋親曾織缣,汝今葬父欠缣錢。
愧予手掘非仙女,詩畫相資二十千。
東坡以學士,初知杭州,有士人吳生,上京應舉。
未知坡公在郡,有兩箱絹過杭關,懼抽稅,假寫坡公官銜,封寄京師,雲蘇侍郎子由之物,為關使查盤解郡。
公知吳生乃當今才子,親自書“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知杭州蘇某,寄東京竹竿巷舍弟吏部侍郎蘇子由宅上便是。
”批完,付吳生曰:“這回走上天去也不怕漏稅矣。
”又贈詩曰: 建陽一對小紗箱,寄上東京蘇侍郎。
杭州太守親封記,行盡天涯也不妨。
吳生感激,拜謝而去。
後果登高第,拜兩蘇為師,師弟之誼甚笃。
東坡知杭州,有名妓鄭容,求落藉,高茔求從良。
坡公俱準之。
于判尾寫一詞,名《減字木蘭花》: 鄭莊好客,容我樓前先隳帻。
落筆生風,藉藉聲名不負公。
高山白早,茔骨水肌都解老。
從此杭都,良夜清風月滿湖。
合八句,句首一字,湊之是:鄭容落藉,高茔從良。
二人拜謝而去。
佛印禅師姓謝氏,名瑞卿,江西饒州人。
與甯州黃山谷友善,同山谷上東京應舉。
不第,因山谷而與東坡為友。
佛印天才高妙,嗜酒能詩。
東坡愛其才,留居署中,日以詩酒為樂。
神宗熙甯初年,京師大旱。
聖上躬自禱雨于禁中,命大相國寺高憎二十四人,入皇宮睿思殿,誦經求雨。
東坡學士與諸翰林,俱入内禮佛拈香。
佛印欲入皇宮觀玩,東坡曰:“汝是白衣人,豈得入内禁。
”佛印固意要去。
東坡曰:“不如扮作僧人之侍者,雜入其中,擊鐘擂鼓,或可得見天顔。
”佛印依言,于是扮作侍者,随僧衆迳入大内。
鋪設壇場方畢,聖上禦駕親臨,望佛朝參。
佛印擊鐘鳴鼓而作誦曰: 四野荒荒禾黍焦,九重宵旰獨殷勞。
甘霖應逐真龍降,八部諸天擁聖老。
神宗作禮未畢,忽然陰雲四合,大雨滂沱。
群臣衆僧,俯伏帝前稱賀。
帝見佛印,身長白面,狀貌魁梧,便問東坡:“此侍者何方人氏?”東坡奏曰:“此侍者姓謝,饒州人,大相國寺僧人智量侍者。
”帝曰:“為何年長尚不披剃?”佛印奏曰:“臣寄旅身貧,無力請牒,故日久未剃。
”帝曰:“卿方才作誦,便有甘霖之應。
汝今再作一誦,朕當為汝給牒。
”佛印應聲而作偈曰: 天垂甘澤潤枯焦,帝為蒼生不憚勞。
不是皇仁勤雨露,小臣安得觀神堯。
帝曰:“觀卿才思敏捷,可謂詩僧矣。
”實時賜錢十萬,命禮部官給與度牒,欽賜法名了元,字曰佛印,剃發賜衣,即拜智量為師。
謝恩而退。
後有坡公所贈之詩: 觀光上國為求名,易服皇宮察聖明。
試者暫時為侍者,經壇偶爾昔經多。
金鐘初響皇風暢,玉律方宣沛澤傾。
誰料多才謝秀士,九重恩賜作詩僧。
佛印為僧,非其本意。
初時不說,久而相安,益與坡公往來院署,詩酒盤桓,縱樂無拘。
一日坡公謂佛印曰:“汝嘗稱古人詩雲:‘時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
’又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前輩以鳥對僧,不無薄僧之意。
不意長老,身自居之。
”佛印曰:“山僧亦悔當日之言,所以如今罰對學士耳。
”坡公大笑而作詩曰: 饑鳥傍檐鳴,饑僧向客吟。
山僧與山鳥,總是一般心。
一日,山谷、佛印等過東坡小飲。
坡公行一令,要兩字颠倒相似,下面各用一句詩葉韻: 閑似忙。
蝴蝶雙雙過短牆。
忙似閑。
白鹭饑時立小灘。
黃山谷曰: 來似去。
潮翻巨浪還西去。
去似來。
躍馬翻身射箭回。
秦少遊曰: 動似靜。
萬頃碧濤沉寶鏡。
靜似動。
長橋影逐酒旗送。
參寥曰: 重似輕。
萬斛雲帆一葉升。
輕似重。
紛紛柳絮鋪梁棟。
歐陽永叔曰: 難似易。
百尺竿頭呈巧技。
易似難。
攜手臨技泣别間。
蘇子由曰: 有似無。
仙子乘風遊太虛。
無似有。
掬水分明月在手。
佛印曰: 貧似富。
高帝萬錢登上坐。
富似貧。
韓公乞食妓家門。
米元章曰: 悲似樂。
送喪之家奏鼓樂。
樂似悲。
嫁女之家日日啼。
歐陽永叔又行一令,要一花草名,又要一句詩借意: 水林擒。
不是水林擒。
芰荷翻雨灑鴛鴦。
方是水淋禽。
東坡曰: 清消梨。
不是清消梨。
夜半匆匆話别時。
方是清宵離。
山谷曰: 紅沙爛(即杏子)。
不是紅沙爛。
羅裙裂破千百片,方是紅紗爛。
佛印曰: 荔枝兒。
不是荔枝兒。
小童上樹去遊嬉。
方是立枝兒。
子由曰: 紅娘子(藥名)。
不是紅娘子。
胭脂二八誰家女。
方是紅娘子。
少遊曰: 蓮蓬子。
不是蓮蓬子。
篾帆片片迎風起。
方是聯蓬子。
元章曰: 馬蘭頭。
不是馬蘭頭。
夷齊兄弟谏興周。
方是馬攔頭。
參寥曰:貧僧道不出花藥名,借一人名道何如?”衆客曰:“請道。
” 曰: 僧了元(佛印法名)。
不是
衆擒了然至郡,坡公見僧臂上,刺詩二句曰: 但願生同極樂國,免教今世苦相思。
東坡大笑,舉筆判詞,押僧赴市處斬。
詞曰: 這個秃奴,修行忒煞,雪山頂上空持戒。
隻因迷戀玉樓人,鹑衣百結渾無奈。
毒手傷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 臂間刺道苦相思,這番了卻風流債。
--右調《踏莎行》 東坡侍兒朝雲,姓王氏,年十二。
侍坡公初,不識字,久而能詩,字學東坡手迹。
一日,東坡退朝,食罷,扪腹徐行。
問衆侍兒曰:“汝輩且道腹中何所有?”或雲忠孝,或雲文章,或雲滿腹珠玑,或雲珍羞百味。
東坡皆曰:“非也。
”獨朝雲摸其腹曰:“一肚皮不合時宜。
”東坡捧腹大笑。
朝雲一日侍側,坡公幼子,庭前嬉戲,衣領有一虱,朝雲取而殺之。
坡公不悅,謂之曰:“吾方廣贖禽魚放生,以資冥福,不昔捐金。
取諸遠者而放之,汝卻近取諸身者而殺之,何也?”朝雲對曰:“奈被欲齧人何?”坡公作偈曰: 虮虱近人身,氣體所感召。
彼饑而齧人,如人食麥稻。
又如禽魚輩,飛躍任所好。
胡為綱與羅,恣殺供庖竈。
一切蠢動物,有生同大造。
勸人息殺機,免受諸業報。
朝雲聞言大悟,自是永不殺生,長齋奉佛,後從東坡卒于惠州。
臨終,朗誦金剛偈畢而後沒。
東坡作《西江月》寄意詠梅,以吊之曰: 玉骨那愁瘴霧,水肌自有仙風。
海仙時過探芳叢,倒挂綠毛麼鳳。
(麼鳳海鳥,一名倒挂子,好倒挂其身于百花枝上)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又作一律曰: 不學楊枝白樂天,且随通德伴伶玄。
阿奴絡秀方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禅。
經卷藥垆為活計,舞衫歌扇舊如綠。
丹成别我三山去,不作巫陽雲雨仙。
黃庭堅字魯直,一号山谷,東坡契友也。
同在翰苑時,人以蘇黃并稱,二公從不殺生。
魯直喜茹素,東坡食自死物。
謂魯直曰:“自死之特,無後生埋,烹之以悅吾口。
凡有生息蠢動者,吾皆放之。
雖不能盡活,亦存吾之善念。
”,魯直曰:“善哉。
”因作偈曰: 我肉衆生肉,名殊體不殊。
原同一種性,隻是别刑軀。
苦惱從他受,肥甘任我須。
莫教閻老判,自揣看何如。
東坡歎曰:“我猶未免食肉,安知不被閻老之責乎。
” 東坡在黃州,山谷、佛印從之。
一日,東坡謂山谷曰:“人身虮虱,何由而生?”山谷口:“虱是衣絮黏人之氣以成。
”東坡曰:“非也,虱是垢膩所成。
”山谷曰:“吾二人明日質之佛印,若誰是?非者輸一席。
”坡公至耽,先請佛印說知,曰:“師明日隻說是垢膩所成,吾當作?饦請師。
”佛印應諾。
至寺,山谷又私為佛印言:“你隻說是衣絮所成,我當作冷淘面請你。
”次日,同至寺,各說前事于佛印。
佛印曰:二人都不必争,聽老僧偈曰: 垢膩為身,布絮為腳, 先吃冷淘,後吃?饦。
王荊公作字說,東坡問其義。
荊公曰:“如坡字,乃土之皮。
滑字,乃水之骨也。
”坡公曰:笃字則以竹鞭馬矣。
不知以竹鞭犬,何以為笑。
”荊公曰:“字有有義者,有無義者。
如鸠字,九鳥亦有何義?但取葉聲耳。
坡公曰:“鸠字亦有義,出《詩經》公豈不知。
”荊公問何句?坡公曰: 鳴鸠在桑,其子七兮。
連爺帶娘,共成九個。
東坡在杭州,有一賣絹扇者,欠絹錢二十千,為客所告。
公問:“為何不還?”對以父死錢物用盡。
公問:“扇存否?”對止有二十柄。
公笑謂曰:“急持扇來,明日領價。
”公自寫詩詞,或蘭或竹于扇。
半夜寫完,召客與欠戶曰:“吾為汝還債,忙了半夜。
汝将去,一千文一柄,可售足以完客。
二人感謝,方出府門,片時人争買去矣。
後持錢至者,皆無扇,歎息而回。
彼時,坡公曾戲作一首曰: 董永埋親曾織缣,汝今葬父欠缣錢。
愧予手掘非仙女,詩畫相資二十千。
東坡以學士,初知杭州,有士人吳生,上京應舉。
未知坡公在郡,有兩箱絹過杭關,懼抽稅,假寫坡公官銜,封寄京師,雲蘇侍郎子由之物,為關使查盤解郡。
公知吳生乃當今才子,親自書“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知杭州蘇某,寄東京竹竿巷舍弟吏部侍郎蘇子由宅上便是。
”批完,付吳生曰:“這回走上天去也不怕漏稅矣。
”又贈詩曰: 建陽一對小紗箱,寄上東京蘇侍郎。
杭州太守親封記,行盡天涯也不妨。
吳生感激,拜謝而去。
後果登高第,拜兩蘇為師,師弟之誼甚笃。
東坡知杭州,有名妓鄭容,求落藉,高茔求從良。
坡公俱準之。
于判尾寫一詞,名《減字木蘭花》: 鄭莊好客,容我樓前先隳帻。
落筆生風,藉藉聲名不負公。
高山白早,茔骨水肌都解老。
從此杭都,良夜清風月滿湖。
合八句,句首一字,湊之是:鄭容落藉,高茔從良。
二人拜謝而去。
佛印禅師姓謝氏,名瑞卿,江西饒州人。
與甯州黃山谷友善,同山谷上東京應舉。
不第,因山谷而與東坡為友。
佛印天才高妙,嗜酒能詩。
東坡愛其才,留居署中,日以詩酒為樂。
神宗熙甯初年,京師大旱。
聖上躬自禱雨于禁中,命大相國寺高憎二十四人,入皇宮睿思殿,誦經求雨。
東坡學士與諸翰林,俱入内禮佛拈香。
佛印欲入皇宮觀玩,東坡曰:“汝是白衣人,豈得入内禁。
”佛印固意要去。
東坡曰:“不如扮作僧人之侍者,雜入其中,擊鐘擂鼓,或可得見天顔。
”佛印依言,于是扮作侍者,随僧衆迳入大内。
鋪設壇場方畢,聖上禦駕親臨,望佛朝參。
佛印擊鐘鳴鼓而作誦曰: 四野荒荒禾黍焦,九重宵旰獨殷勞。
甘霖應逐真龍降,八部諸天擁聖老。
神宗作禮未畢,忽然陰雲四合,大雨滂沱。
群臣衆僧,俯伏帝前稱賀。
帝見佛印,身長白面,狀貌魁梧,便問東坡:“此侍者何方人氏?”東坡奏曰:“此侍者姓謝,饒州人,大相國寺僧人智量侍者。
”帝曰:“為何年長尚不披剃?”佛印奏曰:“臣寄旅身貧,無力請牒,故日久未剃。
”帝曰:“卿方才作誦,便有甘霖之應。
汝今再作一誦,朕當為汝給牒。
”佛印應聲而作偈曰: 天垂甘澤潤枯焦,帝為蒼生不憚勞。
不是皇仁勤雨露,小臣安得觀神堯。
帝曰:“觀卿才思敏捷,可謂詩僧矣。
”實時賜錢十萬,命禮部官給與度牒,欽賜法名了元,字曰佛印,剃發賜衣,即拜智量為師。
謝恩而退。
後有坡公所贈之詩: 觀光上國為求名,易服皇宮察聖明。
試者暫時為侍者,經壇偶爾昔經多。
金鐘初響皇風暢,玉律方宣沛澤傾。
誰料多才謝秀士,九重恩賜作詩僧。
佛印為僧,非其本意。
初時不說,久而相安,益與坡公往來院署,詩酒盤桓,縱樂無拘。
一日坡公謂佛印曰:“汝嘗稱古人詩雲:‘時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
’又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前輩以鳥對僧,不無薄僧之意。
不意長老,身自居之。
”佛印曰:“山僧亦悔當日之言,所以如今罰對學士耳。
”坡公大笑而作詩曰: 饑鳥傍檐鳴,饑僧向客吟。
山僧與山鳥,總是一般心。
一日,山谷、佛印等過東坡小飲。
坡公行一令,要兩字颠倒相似,下面各用一句詩葉韻: 閑似忙。
蝴蝶雙雙過短牆。
忙似閑。
白鹭饑時立小灘。
黃山谷曰: 來似去。
潮翻巨浪還西去。
去似來。
躍馬翻身射箭回。
秦少遊曰: 動似靜。
萬頃碧濤沉寶鏡。
靜似動。
長橋影逐酒旗送。
參寥曰: 重似輕。
萬斛雲帆一葉升。
輕似重。
紛紛柳絮鋪梁棟。
歐陽永叔曰: 難似易。
百尺竿頭呈巧技。
易似難。
攜手臨技泣别間。
蘇子由曰: 有似無。
仙子乘風遊太虛。
無似有。
掬水分明月在手。
佛印曰: 貧似富。
高帝萬錢登上坐。
富似貧。
韓公乞食妓家門。
米元章曰: 悲似樂。
送喪之家奏鼓樂。
樂似悲。
嫁女之家日日啼。
歐陽永叔又行一令,要一花草名,又要一句詩借意: 水林擒。
不是水林擒。
芰荷翻雨灑鴛鴦。
方是水淋禽。
東坡曰: 清消梨。
不是清消梨。
夜半匆匆話别時。
方是清宵離。
山谷曰: 紅沙爛(即杏子)。
不是紅沙爛。
羅裙裂破千百片,方是紅紗爛。
佛印曰: 荔枝兒。
不是荔枝兒。
小童上樹去遊嬉。
方是立枝兒。
子由曰: 紅娘子(藥名)。
不是紅娘子。
胭脂二八誰家女。
方是紅娘子。
少遊曰: 蓮蓬子。
不是蓮蓬子。
篾帆片片迎風起。
方是聯蓬子。
元章曰: 馬蘭頭。
不是馬蘭頭。
夷齊兄弟谏興周。
方是馬攔頭。
參寥曰:貧僧道不出花藥名,借一人名道何如?”衆客曰:“請道。
” 曰: 僧了元(佛印法名)。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