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詩話

關燈
詩曰: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複見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裡舊山川。

     尋常巷陌猶簪笏,取次園林亦管弦。

     人老太平春未老,莺花無害日高眠。

     這一首詩,乃宋朝高士邵康節先生所作。

    先生處于宋朝全盛之時,仁宗天子禦極之世。

    這一代君王,恭己無為,寬仁明聖,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

    真個是: 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

     當時,四川成都府眉州眉山縣,有一大賢,姓蘇名洵,字曰明允,号稱老泉。

    此人才高志大,不樂讀書,笑傲山林以自樂,流連詩酒以為歡。

    為人仗義輕财,好施樂善。

    夫人程氏,蜀郡儒家之女。

    常勸老泉讀書,以取科第。

    老泉不從。

    一日,因縱酒感疾,閑居在家。

    見程夫人親筆寫了幾句,題在書房壁間: 童年讀書,日在東方。

     少年好學,日在中央。

     壯夫立志,兩山夕陽。

     老來讀書,秉燭之光。

     人不知書,悠悠夜長。

     嗟爾士子,勿怠勿荒。

     老泉歎道:“賢妻誨我深矣。

    果然人不知書,如長夜漫漫,一無所見。

    我今年未三十,須發将白。

    若不讀書,悔之晚矣。

    ”因而立志攻書,連登上第,官至翰林侍講兼大理寺丞。

    後人有言贊曰: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程夫人所生二子。

    長名蘇轼,字子瞻。

    次名蘇轍,字子由。

    又-女,名小妹。

    老泉遊宦于四方,程夫人自在府中教訓二子,皆成大儒,小妹亦為才女。

    後人有詩贊程夫人相夫教子之賢雲: 賢婦從來勵丈夫,老泉三九始通儒。

     不是閨中勤警策,人間那得顯三蘇。

     兄弟二人,才學高華,文章富麗,不亞于父。

    老泉官為大理評事之時,兄弟二人随父入京。

    一個十八,一個十六,俱入監讀書。

    歐陽修先生掌國子監,深愛其才。

    常言:“此二人得志,老夫當讓一籌。

    ”在監三年,才名動于天下。

    嘉佑丙申年,時當大比。

    八月初旬,頭場已近,兄弟二人一齊染病。

    歐陽先生時以大學士為主考,韓魏公為宰相。

    奏曰:“有眉山蘇轼、蘇轍,才高博學,與父蘇洵齊名,天下号為三蘇。

    今當大比,兄弟二人以病不得入場,恐失真才,望陛下展期數日,以待二人痊可,應得英才入彀,有光大典。

    ”仁宗天子準奏,特賜展期十日,以八月十九為頭場,以待二蘇病好入場。

    此千古以來聖君賢相愛才好士未有之洪恩也。

    詩曰: 聖主尊賢展試期,天恩浩蕩古今稀。

     漫言宋室多賢輔,自是君王明聖時。

     不上五日,兩蘇病體全安,将養幾日,雙雙入場。

    三場已畢,兄弟二人,名登上第。

    主試官呈上卷子,仁宗天子看了又看,親用禦筆題于卷尾: 兩蘇兄弟奇才,可謂一門雙璧。

     暫為詞苑之臣,終作兒孫輔弼。

     禦授蘇轼、蘇轍俱為翰林編修之職。

    顧謂曹皇後與太子英宗曰:“今日可排佳宴,為朕賀得奇才。

    但朕年已老,待汝兒孫嗣位,必大用之,朕又當為汝等賀得兩賢相也。

    ”于是宮帏之内,父子祖孫,交相慶賀。

    如仁宗者,可謂愛才之極矣。

     當朝天子愛賢才,兄弟雙雙入彀來。

     奎璧聯輝扶宋室,文光耿耿映三台。

     父子兄弟,一時同居翰院,文采風華,昭耀當世。

    人皆稱老泉為老蘇學士,子瞻為大蘇,子由為小蘇。

    子瞻後蔔居黃州之東坡,因号為東坡居士,人又稱之為坡仙。

    坡仙性本風流,天資豪邁,一時文學之友,有秦少遊、黃山谷、米元章之流。

    方外之士有佛印、參寥之輩。

    名姬有朝雲、琴操之美。

    弟有子由,妹有小妹,皆極一時之才,與東坡朝吟夕韻。

    笑傲詞場,留連詩酒,文集詩篇,不能盡述。

    今特紀其可佳可樂之句,清新逸韻之言,以供清玩耳。

     米芾,字符章,天性好潔。

    禦賜一硯,名曰瑤池。

    每出觀,必再拜而淡玩,不敢擅用也。

    東坡一日請觀瑤池硯,元章命之再拜,而後出示之。

    東坡曰:“此硯雖好,未知發墨何如?”因見案上有墨,坡遂以唾磨之。

    元章罵曰:“胡子壞吾硯矣。

    ”遂以硯與東坡。

    東坡曰:“禦賜豈可與人。

    ”元章曰:“污硯豈可複用。

    ”坡笑持硯而回詩曰: 玉硯瑩然出尚方,九重親賜米元章。

     不因咳唾珠玑力,安得瑤池到玉堂。

     元章素性清狂,人以為米颠。

    一日問東坡曰: 人皆謂我颠,吾質之子瞻。

     東坡笑曰: 子曰吾從衆,夫誰曰不然。

     元章笑曰:“蘇子以我為颠,吾真颠矣。

    ” 元章身長,好戴高紗帽。

    自襄陽太守,朝觀至京。

    道雇小轎,嫌轎頂礙帽,徹蓋而坐其中。

    已而去帽,猶露其頭。

    至保康門,遇東坡,握手大笑。

    元章曰:“蘇大,你且道近日京師有何新聞?”子瞻曰: 君王有道泰階平,萬國朝宗四海甯。

     更喜鬼章新失智,檻車籠得上東京。

     鬼章是蜀邊小國之君,而為狄青所擒。

    故人曰鬼章失智。

    檻車是囚車,鬼章解京,坐囚車中,止露其頭。

    故東坡借以嘲米也。

    元章大笑曰:“胡子笑汝父為鬼章失智也。

    ” 東坡一夕與群賢在私署,有名姬侑酒,歡飲甚暢。

    忽有诏,催赴禁中草制。

    細雨潇潇,東坡不樂。

    乃作詞留别衆友曰: 城頭尚有三冬鼓,何須抵死催人去。

    上馬去匆匆,琵琶曲未終。

     回頭腸斷處,那更簾纖雨。

    漫道玉為堂,玉堂今夜長。

    --右調《菩薩蠻》 陳慥,字季常,相國陳公弼之子,号龍丘居士,好賓客聲妓。

    其妻柳氏甚妒,坡公作詩嘲之曰: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東坡在黃州,有何秀才饋送油果,食之甚美。

    問:“何名?”何曰:“無名。

    ”問:“為甚酥?”何笑曰:“即名為甚酥可也。

    ”東坡不能飲,有潘長官送以薄酒。

    東坡食之甚淡,笑謂潘曰:“此酒錯着水也。

    ”一日,油果食盡,酒尚有馀。

    戲作一詩,以寄何生曰: 暢飲花前百事無,腰間惟系一葫蘆。

     滿傾潘子錯着水,更乞何郎為甚酥。

     蘇子由掌吏部時,東坡在翰苑。

    有人求東坡轉緻子由,有所幹求。

    東坡戲謂之曰:“昔有一人,善掘墳,屢掘皆無所得。

    最後掘一帝王之墳,墳中王者起,謂之曰:‘朕漢文帝也,所葬皆紙衣、瓦器,他無所有也。

    ’盜乃搶去。

    又掘一墳,亡者曰:‘予伯夷也,不食周粟而餓死,豈有厚葬哉。

    ’盜見旁有一冢,複欲穿之。

    亡者曰:‘不勞下顧,此是舍弟叔齊。

    為兄的如此貧苦,舍弟也差不多。

    ’”求者大笑而去。

     東坡一日在玉堂,讀杜牧之《阿房宮賦》,夜深不寐。

    署中有二缇騎,伺候良久,于階下私谕,東坡潛聽之。

    一人曰:“如此夜深不睡,隻管念來念去,念他有甚好處。

    ’一人曰:“也有一兩句好。

    ”一人怒曰:“你知道甚的。

    ”答曰:“我愛他道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

    ”東坡曰:“這漢子頗有鑒識。

    ”因作詩曰: 銀燭高燒照玉堂,夜深淪茗讀阿房。

     文章妙處無人語,賴有缇兵說短長。

     時有人饋東坡美酒六瓶。

    甫至階前,失手跌碎。

    其人大驚,東坡笑曰:“餘瀝猶可壓驚也。

    ”因并破瓶内酒賞之,而作詩曰: 主人惠我以佳釀,未至階時噴鼻馨。

     不意青州六從事,翻成烏有一先生。

     江夏王生,口吃,能詩,偶請東坡。

    坡公作勒韻詩嘲之: 江千高居堅關扁,健耕躬稱角挂經。

     篙竿擊舸菰茭隔,笳角過軍雞狗驚。

     解襟顧景久箕踞,擊劍廖歌幾舉觥。

     笄荊供脍覺攪聒,幹鍋更戛耳瓜羹。

     劉貢父觞客,東坡欲先歸。

    貢父奉果三枚,與坡公曰:“三果一藥名,道得出便請回。

    ” 幸(杏)早(棗)哩(李)且從容。

     奈(柰)這(蔗)事(柿)須當歸。

     貢父曰:“說得好,任你去吧。

    ”坡公出,貢父送之。

    見風起雲飛,貢父曰:“大風起矣。

    ”坡公曰: 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粱。

     東坡與貢父、山谷、佛印往訪龍井參寥禅師,見一配軍,劉貢父曰:“此軍面上半僧半俗。

    ”衆問:“何也?”貢父曰: 頭戴紫氈(子瞻),臉有佛印(刺字) 口如山谷(口大),眼似參寥(音與膫同) 東坡曰:“貢父莫怪。

    當時孔子出外,諸弟子乘空閑遊于市。

    忽見孔子至,群弟子四散奔避。

    惟顔子後行,無處可避,乃躲在一石塔中。

    伺孔子過去,始出。

    至今山東有一個避孔子塔(貢父山東人,避孔子塔是嘲也,鼻孔子蹋也)。

    ”衆皆大笑。

     東坡以翰林出使大遼,遼相耶律重元謂之:“日本國有一對學士,能對否?”東坡曰:“請道。

    ”重元曰:“三才天地人。

    ” 東坡悄謂副使曰:“此絕對也,惟有一對,汝可對之。

    ”乃教之對曰:“四詩風雅頌。

    ” 遼人大悅。

    重元問坡公曰:“副使對得好,請學士對。

    ”坡公曰:“四德元亨利。

    ” 重元曰:“為何少一字?”坡公曰:“兩朝皇帝聖諱,安敢犯之。

    ”(宋仁宗禦名幀,遼典宗名宗真)遼人服其宏辨。

     東坡知杭州,有靈隐寺僧了然,戀營倡李秀奴,往來日久,衣缽德盡。

    秀奴絕之,一夕了然乘醉複往。

    秀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