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箴
關燈
小
中
大
漢武帝乳母嘗于外犯事,帝欲申憲,乳母求救東方朔。
朔曰:“此非唇舌所争,爾必望濟者,将去時但當屢顧帝,慎勿言!此或可萬一冀耳。
”乳母既至,朔亦侍側,因謂曰:“汝癡耳!帝豈複憶汝乳哺時恩邪?”帝雖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戀,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
”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
” 陳元方遭父喪,哭泣哀恸,軀體骨立。
其母愍之,竊以錦被蒙上。
郭林宗吊而見之,謂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則,如何當喪,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奮衣而去。
自後賓客絕百所日。
孫休好射雉,至其時則晨去夕反。
群臣莫不止谏:“此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雖為小物,耿介過人,朕所以好之。
” 孫皓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幾人?”陸曰:“二相、五侯、将軍十餘人。
”皓曰:“盛哉!”陸曰:“君賢臣忠,國之盛也。
父慈子孝,家之盛也。
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懼,臣何敢言盛!” 何晏、鄧揚令管辂作卦,雲:“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稱引古義,深以戒之。
揚曰:“此老生之常談。
”晏曰:“知幾其神乎!古人以為難。
交疏吐誠,今人以為難。
今君一面盡二難之道,可謂‘明德惟馨’。
詩不雲乎:‘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晉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傳後意。
諸名臣亦多獻直言。
帝嘗在陵雲台上坐,衛瓘在側,欲申其懷,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撫床曰:“此坐可惜。
”帝雖悟,因笑曰:“公醉邪?” 王夷甫婦郭泰甯女,才拙而性剛,聚斂無厭,幹豫人事。
夷甫患之而不能禁。
時其鄉人幽州刺史李陽,京都大俠,猶漢之樓護,郭氏憚之。
夷甫驟谏之,乃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陽亦謂卿不可。
”郭氏小為之損。
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
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行。
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
” 王平子年十四、五,見王夷甫妻郭氏貪欲,令婢路上儋糞。
平子谏之,并言不可。
郭大怒,謂平子曰:“昔夫人臨終,以小郎囑新婦,不以新婦囑小郎!”急捉衣裾,将與杖。
平子饒力,争得脫,踰窗而走。
元帝過江猶好酒,王茂弘與帝有舊,常流涕谏。
帝許之,命酌酒,一酣,從是遂斷。
謝鲲為豫章太守,從大将軍下至石頭。
敦謂鲲曰:“餘不得複為盛德之事矣。
”鲲曰:“何為其然?但使自今已後,日亡日去耳!”敦又稱疾不朝,鲲谕敦曰:“近者,明公之舉,雖欲大存社稷,然四海之内,實懷未達。
若能朝天子,使群臣釋然,萬物之心,于是乃服。
仗民望以從衆懷,盡沖退以奉主上,如斯,則勳侔一匡,名垂千載。
”時人以為名言。
元皇帝時,廷尉張闿在小市居,私作都門,早閉晚開。
群小患之,詣州府訴,不得理,遂至檛登聞鼓,猶不被判。
聞賀司空出,至破岡,連名詣賀訴。
賀曰:“身被徵作禮官,不關此事。
”群小叩頭曰:“若府君複不見治,便無所訴。
”賀未語,令且去,見張廷尉當為及之。
張聞,即毀門,自至方山迎賀。
賀出見辭之曰:“此不必見關,但與君門情,相為惜之。
”張愧謝曰:“小人有如此,始不即知,早已毀壞。
” 郗太尉晚節好談,既雅非所經,而甚矜之。
後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見,必欲苦相規誡。
王公知其意,每引作它言。
臨還鎮,故命駕詣丞相。
丞相翹須厲色,上坐便言:“方當乖别,必欲言其所見。
”意滿口重,辭殊不流。
王公攝其次曰:“後面未期,亦欲盡所懷,願公勿複談。
”郗遂大瞋,冰衿而出,不得一言。
王丞相為揚州,遣八部從事之職。
顧和時為下傳還,同時俱見。
諸從事各奏二千石官長得失,至和獨無言。
王問顧曰:“卿何所聞?”答曰:“明公作輔,甯使網漏吞舟,何緣采聽風聞,以為察察之政?”丞相咨嗟稱佳,諸從事自視缺然也。
蘇峻東征沈充
朔曰:“此非唇舌所争,爾必望濟者,将去時但當屢顧帝,慎勿言!此或可萬一冀耳。
”乳母既至,朔亦侍側,因謂曰:“汝癡耳!帝豈複憶汝乳哺時恩邪?”帝雖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戀,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
”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
” 陳元方遭父喪,哭泣哀恸,軀體骨立。
其母愍之,竊以錦被蒙上。
郭林宗吊而見之,謂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則,如何當喪,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奮衣而去。
自後賓客絕百所日。
孫休好射雉,至其時則晨去夕反。
群臣莫不止谏:“此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雖為小物,耿介過人,朕所以好之。
” 孫皓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幾人?”陸曰:“二相、五侯、将軍十餘人。
”皓曰:“盛哉!”陸曰:“君賢臣忠,國之盛也。
父慈子孝,家之盛也。
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懼,臣何敢言盛!” 何晏、鄧揚令管辂作卦,雲:“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稱引古義,深以戒之。
揚曰:“此老生之常談。
”晏曰:“知幾其神乎!古人以為難。
交疏吐誠,今人以為難。
今君一面盡二難之道,可謂‘明德惟馨’。
詩不雲乎:‘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晉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傳後意。
諸名臣亦多獻直言。
帝嘗在陵雲台上坐,衛瓘在側,欲申其懷,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撫床曰:“此坐可惜。
”帝雖悟,因笑曰:“公醉邪?” 王夷甫婦郭泰甯女,才拙而性剛,聚斂無厭,幹豫人事。
夷甫患之而不能禁。
時其鄉人幽州刺史李陽,京都大俠,猶漢之樓護,郭氏憚之。
夷甫驟谏之,乃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陽亦謂卿不可。
”郭氏小為之損。
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
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行。
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
” 王平子年十四、五,見王夷甫妻郭氏貪欲,令婢路上儋糞。
平子谏之,并言不可。
郭大怒,謂平子曰:“昔夫人臨終,以小郎囑新婦,不以新婦囑小郎!”急捉衣裾,将與杖。
平子饒力,争得脫,踰窗而走。
元帝過江猶好酒,王茂弘與帝有舊,常流涕谏。
帝許之,命酌酒,一酣,從是遂斷。
謝鲲為豫章太守,從大将軍下至石頭。
敦謂鲲曰:“餘不得複為盛德之事矣。
”鲲曰:“何為其然?但使自今已後,日亡日去耳!”敦又稱疾不朝,鲲谕敦曰:“近者,明公之舉,雖欲大存社稷,然四海之内,實懷未達。
若能朝天子,使群臣釋然,萬物之心,于是乃服。
仗民望以從衆懷,盡沖退以奉主上,如斯,則勳侔一匡,名垂千載。
”時人以為名言。
元皇帝時,廷尉張闿在小市居,私作都門,早閉晚開。
群小患之,詣州府訴,不得理,遂至檛登聞鼓,猶不被判。
聞賀司空出,至破岡,連名詣賀訴。
賀曰:“身被徵作禮官,不關此事。
”群小叩頭曰:“若府君複不見治,便無所訴。
”賀未語,令且去,見張廷尉當為及之。
張聞,即毀門,自至方山迎賀。
賀出見辭之曰:“此不必見關,但與君門情,相為惜之。
”張愧謝曰:“小人有如此,始不即知,早已毀壞。
” 郗太尉晚節好談,既雅非所經,而甚矜之。
後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見,必欲苦相規誡。
王公知其意,每引作它言。
臨還鎮,故命駕詣丞相。
丞相翹須厲色,上坐便言:“方當乖别,必欲言其所見。
”意滿口重,辭殊不流。
王公攝其次曰:“後面未期,亦欲盡所懷,願公勿複談。
”郗遂大瞋,冰衿而出,不得一言。
王丞相為揚州,遣八部從事之職。
顧和時為下傳還,同時俱見。
諸從事各奏二千石官長得失,至和獨無言。
王問顧曰:“卿何所聞?”答曰:“明公作輔,甯使網漏吞舟,何緣采聽風聞,以為察察之政?”丞相咨嗟稱佳,諸從事自視缺然也。
蘇峻東征沈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