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箴

關燈
,請吏部郎陸邁與俱。

    将至吳,密敕左右,令入阊門放火以示威。

    陸知其意,謂峻曰:“吳治平未久,必将有亂。

    若為亂階,請從我家始。

    ”峻遂止。

     陸玩拜司空,有人詣之,索美酒,得,便自起,瀉箸梁柱間地,祝曰:“當今乏才,以爾為柱石之用,莫傾人棟梁。

    ”玩笑曰:“戢卿良箴。

    ” 小庾在荊州,公朝大會,問諸僚佐曰:“我欲為漢高、魏武何如?”一坐莫答,長史江虨曰:“願明公為桓、文之事,不願作漢高、魏武也。

    ” 羅君章為桓宣武從事,謝鎮西作江夏,往檢校之。

    羅既至,初不問郡事;徑就謝數日,飲酒而還。

    桓公問有何事?君章雲:“不審公謂謝尚何似人?”桓公曰:“仁祖是勝我許人。

    ”君章雲:“豈有勝公人而行非者,故一無所問。

    ”桓公奇其意而不責也。

     王右軍與王敬仁、許玄度并善。

    二人亡後,右軍為論議更克。

    孔岩誡之曰:“明府昔與王、許周旋有情,及逝沒之後,無慎終之好,民所不取。

    ”右軍甚愧。

     謝中郎在壽春敗,臨奔走,猶求玉帖镫。

    太傅在軍,前後初無損益之言。

    爾日猶雲:“當今豈須煩此?” 王大語東亭:“卿乃複論成不惡,那得與僧彌戲!” 殷觊病困,看人政見半面。

    殷荊州興晉陽之甲,往與觊别,涕零,屬以消息所患。

    觊答曰:“我病自當差,正憂汝患耳!” 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辍。

    弟子中或有堕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晖,與時并明耳。

    ”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

    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桓南郡好獵,每田狩,車騎甚盛。

    五六十裡中,旌旗蔽隰。

    騁良馬,馳擊若飛,雙甄所指,不避陵壑。

    或行陳不整,(上鹿下君)兔騰逸,參佐無不被系束。

    桓道恭,玄之族也,時為賊曹參軍,頗敢直言。

    常自帶绛綿繩箸腰中,玄問“此何為?”答曰:“公獵,好縛人士,會當被縛,手不能堪芒也。

    ”玄自此小差。

     王緒、王國寶相為唇齒,并上下權要。

    王大不平其如此,乃謂緒曰:“汝為此欻欻,曾不慮獄吏之為貴乎?” 桓玄欲以謝太傅宅為營,謝混曰:“召伯之仁,猶惠及甘棠;文靖之德,更不保五畝之宅。

    ”玄慚而止。

     ———————————— 【譯文】 漢武帝的奶媽曾經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媽去向東方朔求救。

    東方朔說:“這不是靠唇舌能争得來的事,你想一定要把事辦成的話,臨走時,隻可連連回頭望着皇帝,千萬不要說話。

    這樣也許能有萬一的希望呢。

    ”奶媽進來辭行時,東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邊,奶媽照東方朔所說頻頻回顧武帝,東方朔就對她說:“你是犯傻呀!皇上難道還會想起你喂奶時的恩情嗎!”武帝雖然才智傑出,心腸剛硬,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戀之情,就悲傷地憐憫起奶媽來了,立刻下令免她的罪。

     京房和漢元帝在一起議論,趁機問元帝:“周幽王和周厲王為什麼滅亡?他們所任用的是些什麼人?”元帝回答說:“他們任用的人不忠。

    ”京房又問;“明知他不忠,還要任用,這是什麼原因呢?”元帝說:“亡國的君主,各自都認為他的臣下是賢能的。

    哪裡是明知不忠還要任用他呢!”京房于是拜伏在地,說道:“就怕我們今天看古人,也像後代的人看我們今天一樣啊。

    ” 陳元方遭遇到喪父的不幸,哭泣悲恸,身體骨瘦如柴。

    他母親心疼他,在他睡覺的時候,偷偷地用條錦緞被子給他蓋上。

    郭林宗去吊喪,看見他蓋着錦緞被子,就對他說:“你是國内的傑出人物,各地的人都學習你,怎麼能在服喪期間蓋錦緞被子?孔子說:‘穿着那花緞子衣服,吃着那大米白飯,你心裡踏實嗎?’我不認為這種做法是可取的。

    ”說完就拂袖而去。

    自此以後有百來天賓客都不來吊唁了。

     孫休喜歡射野雞,到了射獵野雞的季節,就早去晚歸。

    群臣誰都勸止他說:“這是小東西,哪裡值得過分迷戀!”孫休說:“雖然是小東西,可是比人還耿直,我因此喜歡它。

    ” 孫皓問丞相陸凱說:“你們那個家族在朝中做官的有多少人?”陸凱說:“兩個丞相,五個侯爵、十幾個将軍。

    ”孫皓說:“真興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