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藻
關燈
小
中
大
川郡李元禮兩人,人們一起談論他們的成就和德行,決定不了誰先誰後。
蔡伯喈評論他們說:“陳仲舉敢于冒犯上司,李元禮嚴于整饬下屬。
冒犯上司難,整饬下屬容易。
”于是陳仲舉的名次就排在三君之後,李元禮排在八俊之前。
龐士元到了吳地,吳人都和他交朋友。
他見到陸績、顧劭、全琮三人,就給他們三人下評語說:“陸君可以說是能夠用來代步的駕馬,顧君可以說是能夠駕車載重物走遠路的駕牛。
”有人問道:“真像你的評語那樣,是陸君勝過顧君嗎?”龐士元說:“駕馬就算跑得很快,也隻能載一個人罷了;駕牛一天走一百裡,可是所運載的難道隻一個人嗎?”吳人沒話反駁他。
“全君有很好的名聲,像汝南郡樊子昭。
” 顧劭曾經和龐士元作過一次夜談,他問龐士元說:“聽說您因善于鑒識人才而聞名,我和您兩人誰更好些?”龐士元說:“移風易俗,順應潮流,這點我比不上您;至于談論曆代帝王統治的策略,掌握事物因果變化的要害,這方面我似乎比你稍強一些。
”顧劭也認為他的話妥當。
諸葛謹和弟弟諸葛亮以及堂弟諸葛誕都有很大的名望,各在一個國家任職。
當時,人們認為蜀國得到了其中的龍,吳國得到了其中的虎,魏國得到了其中的狗。
諸葛誕在魏國,和夏侯玄齊名;諸葛謹在吳國,吳國朝廷官員佩服他的寬宏大量。
晉文王司馬昭問武陔:“陳玄伯和他父親相比,該怎樣評價?”武陔說:“說到通雅博暢,能負責在全國樹立君主的聲威和推行教化這方面,比不上他父親;至于明練簡至,建功立業這方面,就超過他父親。
” 正始年間,知名人士對比評論人物時,拿荀氏家族中的五位和陳氏家族中的五位對比:荀淑比陳寔,荀靖比陳湛(chén),荀爽比陳紀,敬彧(yǜ)比陳群,荀f比陳泰。
又拿裴氏家族中的八位和王氏家族中的八位對比:裴徽比王樣,裴楷比王夷甫,裴康比王綏,裴綽比王澄,裴斑比王敦,裴逼比王導,裴比王戎,裴邈比王玄。
冀州刺史楊淮的兩個兒子楊喬和楊髦,都是幼年時就成名的。
楊淮和裴、樂廣兩人很友好,就打發兩個兒子去見他們。
裴禀性寬宏正直,所以喜歡楊喬那種高雅的風度,他對楊淮說:“楊喬将會趕上你,楊髦稍差一點。
”樂廣禀性清廉淳厚,所以喜歡楊髦那種高貴的品德,他對楊淮說:“楊喬自然能趕上你,可是楊髦更會高出一頭。
”楊淮笑道:“我兩個兒子的長處和短處,就是裴、樂廣的長處和短處。
”評論家評論這兩人的看法,認為楊喬雖然風度高雅,可是品德修養還不夠完美,還是樂廣的話說對了。
不過兩個孩子都是後起之秀。
劉令言初到洛陽,見到諸多名士,就感慨他說:“王夷甫過于精明,樂彥輔是我所崇敬的人,張茂先是我所不理解的人,周弘武能巧妙地使用自己的短處,杜方叔則不善于發揮自己的長處。
” 王夷甫說:“闾丘沖勝過滿奮和郝隆;這三個人同是優秀的人才,闾丘沖是其中最優秀顯貴的。
” 王夷甫拿東海太守王承來和尚書令樂廣并列,所以北中郎将王但之給王承寫的碑文上說:“當時稱揚他和樂廣齊名。
” 從事中郎庾子嵩和王平子并列。
大将軍王敦在西晉時期,每次見到武城侯周伯仁,總止不住要拿扇子遮住臉。
後來到了江南,就不再這樣了。
王敦歎道:“不知是我有了長進還是伯仁退步了?” 會稽郡虞,晉元帝時和桓溫是同僚,這個人既有才思,聲望又很高。
丞相王導曾經對他說過:“孔愉有三公的才能,卻沒有三公的名望;丁潭有三公的名望,卻沒有三公的才能;這兩方面兼而有之的,大概就是你吧!”虞(馬斐)還沒有登上高位就死了。
晉明帝問周(豈頁):“你自己認為你和郗鑒相比,誰更強些?”周(豈頁)說:“郗鑒和臣相比,似乎更有功力。
”明帝又問郗鑒,郗鑒說:“周f和臣相比,他有國士家風。
” 大将軍王敦從武昌東下建康後,庚亮問他:“聽說你有四位好友,是哪幾位?”王敦答道:“您家的中郎、我家的太尉、阿平和胡毋彥國。
阿平當然是最差的。
”庾亮說:“好像他還不同意最差。
”庾亮又問:“哪一位更出衆?”王敦說:“自然有人。
”又追問:“是哪一位?”王敦說:“唉!自然會有公論吧。
”手下的人踩了一下庾亮的腳,庾亮才沒有再問下去。
有人問丞相王導:“周f比和峤怎麼樣?”王導回答說:“長輿像高山屹立。
” 晉明帝問謝鲲:“您自己認為和庾亮相比,誰強些?”謝鲲回答說:說:“用禮制整饬朝廷,使百官有個榜樣,這方面,臣不如庾亮;至于寄情于山水的志趣,自以為超過他。
” 丞相王導有兩個弟弟沒有到江南,一個叫王穎,一個叫王敞。
當時的輿論把王穎和鄧伯道并列,把王敞和溫峤并列,兩人分别任議郎和祭酒。
晉明帝問武城侯周f:“評論界拿你和郗鑒并列,你認為怎麼樣?”周f說:“陛下不必拉着f去比較。
” 丞相王導說:“洛陽的輿論把我和安期、千裡相提并論,我也推重這兩個人。
希望大家共同推重太尉,因為這個人才能出衆。
” 宋祎曾經是大将軍王敦的侍妾,後來又歸屬鎮西将軍謝尚。
謝尚問宋祎:“我和王敦相比怎麼樣?”宋祎回答說:“王氏和使君相比,隻是農家兒比貴人罷了。
”這是謝尚容貌豔麗的緣故。
晉明帝問周伯仁:“你自認為和庾元規相比,誰強些?”周伯仁回答說:“說到退隐山林,逍遙世外。
庾亮比不上臣;至于周旋于朝廷之上,臣比不上庾亮。
” 丞相王導聘請藍田侯王述做屬官,庾亮問王導:“藍田這個人怎麼樣?”王導說:“這個人真率突出,簡約尊貴,這點不比他父親、祖父減色,可是曠達、淡泊這方面自然還是比不上的呀。
” 卞望之說:“郗公身上有三種矛盾現象:侍奉君主很正直,卻喜歡下級奉承自己,這是第一個矛盾;很注意加強清廉節操方面的修養,卻非常喜歡計較财物得失,這是第二個矛盾;自己喜歡讀書,卻讨厭别人做學問,這是第三個矛盾。
” 世人評論溫太真是從江北來的第二等人物中名列前茅的人。
當時,名士們在一起品評人物,第一等人快要舉完的時候,溫太真經常緊張得臉色發白。
丞相王導說:“見
蔡伯喈評論他們說:“陳仲舉敢于冒犯上司,李元禮嚴于整饬下屬。
冒犯上司難,整饬下屬容易。
”于是陳仲舉的名次就排在三君之後,李元禮排在八俊之前。
龐士元到了吳地,吳人都和他交朋友。
他見到陸績、顧劭、全琮三人,就給他們三人下評語說:“陸君可以說是能夠用來代步的駕馬,顧君可以說是能夠駕車載重物走遠路的駕牛。
”有人問道:“真像你的評語那樣,是陸君勝過顧君嗎?”龐士元說:“駕馬就算跑得很快,也隻能載一個人罷了;駕牛一天走一百裡,可是所運載的難道隻一個人嗎?”吳人沒話反駁他。
“全君有很好的名聲,像汝南郡樊子昭。
” 顧劭曾經和龐士元作過一次夜談,他問龐士元說:“聽說您因善于鑒識人才而聞名,我和您兩人誰更好些?”龐士元說:“移風易俗,順應潮流,這點我比不上您;至于談論曆代帝王統治的策略,掌握事物因果變化的要害,這方面我似乎比你稍強一些。
”顧劭也認為他的話妥當。
諸葛謹和弟弟諸葛亮以及堂弟諸葛誕都有很大的名望,各在一個國家任職。
當時,人們認為蜀國得到了其中的龍,吳國得到了其中的虎,魏國得到了其中的狗。
諸葛誕在魏國,和夏侯玄齊名;諸葛謹在吳國,吳國朝廷官員佩服他的寬宏大量。
晉文王司馬昭問武陔:“陳玄伯和他父親相比,該怎樣評價?”武陔說:“說到通雅博暢,能負責在全國樹立君主的聲威和推行教化這方面,比不上他父親;至于明練簡至,建功立業這方面,就超過他父親。
” 正始年間,知名人士對比評論人物時,拿荀氏家族中的五位和陳氏家族中的五位對比:荀淑比陳寔,荀靖比陳湛(chén),荀爽比陳紀,敬彧(yǜ)比陳群,荀f比陳泰。
又拿裴氏家族中的八位和王氏家族中的八位對比:裴徽比王樣,裴楷比王夷甫,裴康比王綏,裴綽比王澄,裴斑比王敦,裴逼比王導,裴比王戎,裴邈比王玄。
冀州刺史楊淮的兩個兒子楊喬和楊髦,都是幼年時就成名的。
楊淮和裴、樂廣兩人很友好,就打發兩個兒子去見他們。
裴禀性寬宏正直,所以喜歡楊喬那種高雅的風度,他對楊淮說:“楊喬将會趕上你,楊髦稍差一點。
”樂廣禀性清廉淳厚,所以喜歡楊髦那種高貴的品德,他對楊淮說:“楊喬自然能趕上你,可是楊髦更會高出一頭。
”楊淮笑道:“我兩個兒子的長處和短處,就是裴、樂廣的長處和短處。
”評論家評論這兩人的看法,認為楊喬雖然風度高雅,可是品德修養還不夠完美,還是樂廣的話說對了。
不過兩個孩子都是後起之秀。
劉令言初到洛陽,見到諸多名士,就感慨他說:“王夷甫過于精明,樂彥輔是我所崇敬的人,張茂先是我所不理解的人,周弘武能巧妙地使用自己的短處,杜方叔則不善于發揮自己的長處。
” 王夷甫說:“闾丘沖勝過滿奮和郝隆;這三個人同是優秀的人才,闾丘沖是其中最優秀顯貴的。
” 王夷甫拿東海太守王承來和尚書令樂廣并列,所以北中郎将王但之給王承寫的碑文上說:“當時稱揚他和樂廣齊名。
” 從事中郎庾子嵩和王平子并列。
大将軍王敦在西晉時期,每次見到武城侯周伯仁,總止不住要拿扇子遮住臉。
後來到了江南,就不再這樣了。
王敦歎道:“不知是我有了長進還是伯仁退步了?” 會稽郡虞,晉元帝時和桓溫是同僚,這個人既有才思,聲望又很高。
丞相王導曾經對他說過:“孔愉有三公的才能,卻沒有三公的名望;丁潭有三公的名望,卻沒有三公的才能;這兩方面兼而有之的,大概就是你吧!”虞(馬斐)還沒有登上高位就死了。
晉明帝問周(豈頁):“你自己認為你和郗鑒相比,誰更強些?”周(豈頁)說:“郗鑒和臣相比,似乎更有功力。
”明帝又問郗鑒,郗鑒說:“周f和臣相比,他有國士家風。
” 大将軍王敦從武昌東下建康後,庚亮問他:“聽說你有四位好友,是哪幾位?”王敦答道:“您家的中郎、我家的太尉、阿平和胡毋彥國。
阿平當然是最差的。
”庾亮說:“好像他還不同意最差。
”庾亮又問:“哪一位更出衆?”王敦說:“自然有人。
”又追問:“是哪一位?”王敦說:“唉!自然會有公論吧。
”手下的人踩了一下庾亮的腳,庾亮才沒有再問下去。
有人問丞相王導:“周f比和峤怎麼樣?”王導回答說:“長輿像高山屹立。
” 晉明帝問謝鲲:“您自己認為和庾亮相比,誰強些?”謝鲲回答說:說:“用禮制整饬朝廷,使百官有個榜樣,這方面,臣不如庾亮;至于寄情于山水的志趣,自以為超過他。
” 丞相王導有兩個弟弟沒有到江南,一個叫王穎,一個叫王敞。
當時的輿論把王穎和鄧伯道并列,把王敞和溫峤并列,兩人分别任議郎和祭酒。
晉明帝問武城侯周f:“評論界拿你和郗鑒并列,你認為怎麼樣?”周f說:“陛下不必拉着f去比較。
” 丞相王導說:“洛陽的輿論把我和安期、千裡相提并論,我也推重這兩個人。
希望大家共同推重太尉,因為這個人才能出衆。
” 宋祎曾經是大将軍王敦的侍妾,後來又歸屬鎮西将軍謝尚。
謝尚問宋祎:“我和王敦相比怎麼樣?”宋祎回答說:“王氏和使君相比,隻是農家兒比貴人罷了。
”這是謝尚容貌豔麗的緣故。
晉明帝問周伯仁:“你自認為和庾元規相比,誰強些?”周伯仁回答說:“說到退隐山林,逍遙世外。
庾亮比不上臣;至于周旋于朝廷之上,臣比不上庾亮。
” 丞相王導聘請藍田侯王述做屬官,庾亮問王導:“藍田這個人怎麼樣?”王導說:“這個人真率突出,簡約尊貴,這點不比他父親、祖父減色,可是曠達、淡泊這方面自然還是比不上的呀。
” 卞望之說:“郗公身上有三種矛盾現象:侍奉君主很正直,卻喜歡下級奉承自己,這是第一個矛盾;很注意加強清廉節操方面的修養,卻非常喜歡計較财物得失,這是第二個矛盾;自己喜歡讀書,卻讨厭别人做學問,這是第三個矛盾。
” 世人評論溫太真是從江北來的第二等人物中名列前茅的人。
當時,名士們在一起品評人物,第一等人快要舉完的時候,溫太真經常緊張得臉色發白。
丞相王導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