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
關燈
小
中
大
座的人說:“過去常常聽元公談論王公輔佐中宗,保全了江南。
現在王公貴體不太舒适,真叫人焦急不安。
”王導聽見他說,便醒來了。
對在座的人評論顧和說:“這個人才德可貴,很機警,詞鋒犀利。
” 會稽郡賀循,禀性清純,見識高深,言語行動都合乎禮;他不隻是東南地區的傑出人物,也是國内的優秀人才。
劉琨雖然被入侵者阻隔在黃河以北,心中總不忘朝廷。
他對溫峤說:“班彪認識到劉氏王室能夠複興,馬援知道漢光武帝可以輔佐。
現在晉室的國運雖然衰微,可是天命還沒有改變。
我想在黃河以北建功立業,而且想讓你在江南揚名,你大概會去吧?”溫峤說:“我雖然不聰敏,才能也比不上前輩,可是明公想用齊桓、晉文那樣的才智,建立救國中興的功業,我怎麼敢不受命呢!” 溫峤出任劉琨的使節剛到江南來。
這時,江南的政權建立工作剛着手,法紀還沒有制定,社會秩序不穩定。
溫峤初到,對這種種情況很是擔憂。
接着便去拜訪丞相王導,訴說晉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廟被焚燒、先帝陵墓被毀壞的酷烈情況,表現出亡國的哀痛。
溫峤忠誠憤慨的感情深厚激烈,邊說邊哭,王導也随着他一起流淚。
溫峤叙述完實際情況以後,就真誠地訴說結交之意,王丞相也深情地接納他的心願。
出來以後,他高興地說:“江南自有管夷吾那樣的人,這還擔心什麼呢!” 王敦的哥哥王含任光祿勳。
王敦謀反以後,領兵駐紮在南州。
王含就棄職投奔姑孰。
丞相王導為這事上朝謝罪。
這時候,司徒、丞相、揚州府中的官員都來打聽消息,匆忙間不知應該怎樣措辭。
司空顧和當時任揚州别駕,拿起筆來寫道:“王光祿遠遠地躲開了流言,明公每天在路上風塵仆仆,下屬們心裡都很不安,不知貴體飲食起居怎麼樣?” 太尉郗鑒就任司空一職,他和同座的人說:“我平生志向不高,遇上世事紛亂,便升到三公位。
想起朱博徒有空名,内心實在有愧。
” 高坐和尚不說漢語。
有人問起這是什麼意思,晉簡文帝說:“因為要省去應酬的煩擾。
” 尚書仆射周凱舉止溫和從容,儀表堂堂。
他去拜訪王導,剛下車,就要幾個人攙扶着,王導含笑看着他。
坐下以後,旁若無人地吹奏口哨。
王導說:“你想學習秘康。
阮籍嗎?”周凱回答說:“怎麼敢舍去眼前的明公,去學習前代的嵇康、阮籍!” 座亮曾經去過佛寺,看見卧佛,就說:“這位先生因普渡衆生而疲勞了。
”當時人們把這句話看成是名言。
摯瞻曾經做過四個郡的太守和大将軍戶曹參軍,現在又調出去做内史,年齡才二十九歲。
他曾去向王敦告别,王敦對他說:“你還沒到三十歲,已經做了五任二千石的官,也太早了吧。
”摯瞻說:“同您将軍相比,稍為早了一些;同甘羅相比,已經是太老了。
” 梁國有一家姓楊的,有個兒子才九歲,很聰明。
一次孔君平去拜訪他父親,他父親不在,這家便叫兒子出來,給孔君平擺上果品。
果品裡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給他看,說道:“這是你家的果子。
”孩子應聲回答說:“沒聽說過孔雀是夫子家的鳥。
” 廷尉孔君平把一件皮衣送給堂弟孔沈,孔沈辭謝了,不肯收。
孔君平說:“晏平仲那麼儉省,祭祀祖先的時候,所用的小豬是那麼小,神開兩隻豬時也蓋不滿盤子,可是還穿了幾十年狐皮袍子。
你又為什麼不肯收下這件呢!”孔沈這才把皮衣收下來穿上。
佛圖澄和尚同石氏諸人有交往,支道林說:“他把石虎當做海鷗鳥。
” 謝仁祖八歲時,他父親豫章太守謝鲲已經領着他送客。
那時他的言談便顯示出奇異的悟性,已經自居于名流之中。
大家都很贊許他,說他:“年紀雖小,也是座中的顔回。
”謝仁祖說:“座中如果沒有孔子,怎麼能識别顔回!” 陶侃病勢沉重,可是有關朝廷興利除弊、官吏進退等大事,沒有一句遺言。
朝中官員都認為是憾事。
謝仁祖聽到這事,就說:“現在沒有像豎刁那樣的人,所以陶公不用留下遺訓。
”當時人士認為這是有德者的話。
竺法深做了簡文帝的座上客,丹陽尹劉談問他:“和尚為什麼同官宦人家交往?”竺法深回答道:“您自己看見那是官宦人家,我卻以為同貧苦人家交往一樣。
”有人說,不是劉惔發問,而是卞壺。
孫盛任庚亮的記室參軍,一次随着質亮去打獵,并且帶着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去。
庾亮本不知道,忽然在獵場看見他的次子齊莊,當時這孩子隻有七八歲,庾亮問他說:“您也來了嗎?”齊莊接口回答說:“正如古詩所說的‘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 孫齊由、齊莊兄弟二人,小時候去拜見庾亮。
庾亮問齊由别名是什麼,齊由回答說:“字齊由。
”又問:“想向誰看齊呢?”齊由說:“向許由看齊。
”接着又問齊莊的别名是什麼。
齊莊回答說:“字齊莊。
”問他:“想向誰看齊?”齊莊說:“向莊周看齊。
”庾亮問:“為什麼不仰慕孔子而仰幕莊周?”齊莊回答說:“聖人生來就知道一切,所以很難仰慕。
”庚亮對這個小兒子的回答非常滿意。
張玄之和顧敷是顧和的外孫和孫子,兩人小時候都很聰明,顧和對他們都很賞識,又常常說顧敷略勝一籌,就特别偏愛他。
張玄之相當不滿。
這時候玄之九歲,顧敷六歲。
一次顧和帶他們一起到廟裡去,看見卧佛像,旁邊佛的弟子有的哭,有的不哭。
顧和就問兩個孫子為什麼會這樣。
玄之解釋說:“得到佛的寵愛,所以哭;沒有得到寵愛,所以不哭。
”顧敷說:“不對,應該是因為不動情。
所以不哭,不能忘情,所以哭。
” 庾法暢去拜訪太尉庾亮,手裡拿的拂塵極好。
庾亮問道:“這東西這麼好,怎麼還能留得住?”法暢說:“廉潔的人不會向我要,貪心的人我也不會給,所以能留下呢。
” 庾稚恭任荊州刺史的時候,向晉武帝進獻羽毛扇,武帝懷疑是用過的。
侍中劉劭說:“柏梁台那樣高大的樓台,是工匠先處在裡面;管弦齊奏,也是知音的人和樂工們先審察它的音。
稚恭進獻扇子,是因為它好,不是因為它新。
”庾稚恭後來聽說這件事,便說:“這個人适合在皇帝身邊。
” 骠騎将軍何充逝世後,征召褚裒入朝。
褚裒到石頭城後,左長史王濛和丹陽尹劉真長一起去拜訪他。
褚裒問道:“真長,朝廷怎麼安置我呢?”真長看着王濛說:“這一位善于言談。
”褚裒于是望着王濛,王濛說:“朝中本來有周公。
” 桓溫北伐的時候,經過金城,看見從前任琅邪内史時所種的柳樹,都已經十圍那麼粗了,就感慨地歎道:“樹木尚且這樣,人怎麼經受得起呢!”攀着樹枝,抓住柳條兒,淚流不止。
晉簡文帝任撫軍将軍的時候,有一次和桓溫一同上朝,兩人多次互相謙讓,要對方走在前面。
桓溫最後不得已隻好在前,于是一面走一面說:“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簡文帝回答說:“這正所謂‘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57)顧悅與簡文同年,而發蚤白。
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①;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 顧悅和簡文帝同歲,可是頭發早已白了。
簡文帝問他:“你為什麼頭發比我先白呢?”顧悅回答說:“蒲柳的資質差,一到秋天就凋零了;松柏質地堅實,經曆過秋霜反而更加茂盛。
” 桓溫率兵進入三峽,看見陡峭的山崖好像懸挂在天上,翻騰的波濤迅猛飛奔。
于是歎息道:“既然要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有什麼辦法呢!”當初,火星進入太微區域,不久海西公被廢。
簡文帝即位後,火星又進入太微,簡文帝對這事很厭惡。
這時郗超任中書侍郎,輪到值班。
簡文帝招呼他進裡面,說道:“國家壽命的長短,本來就不是我所能考慮的。
隻是不會重複最近發生的事吧?”郗超說:“大司馬正要對外鞏固邊疆,對内安定國家,一定不會有這樣的打算。
臣用上百口家人的性命來給陛下擔保。
”簡文帝于是朗誦庾仲初的兩句《從征詩》:“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
”聲音非常凄厲。
後來郗超請假回會稽看望父親,簡文帝對他說:“向令尊轉達我的問候之意,王室和國家的事情,竟到了這個地步!因此我不能用正确的主張糾正失誤,保衛國家,思慮災難之将至,防患于未然。
我的羞愧、感慨之深重,言語怎麼能說得清啊!”說完便哭得淚滿衣襟。
簡文帝在暗室裡坐着,召桓溫進宮,桓溫到了,問皇上在哪裡。
簡文帝說:“某在斯。
”當時人們認為他有才能。
簡文帝進華林園遊玩,回頭對随從說:“令人心領神會的地方不一定在很遠,林木蔽空,山水掩映,就自然會産生濠水、濮水上那樣悠然自得的想法,覺得鳥魯禽魚自己會來親近人。
” 太傅謝安對右軍将軍王菱之說:“中年以來,受到哀傷情緒的折磨,和親友話别,總是好幾天悶悶不樂。
”王羲之說:“到了晚年,自然會這樣,隻能惜助音樂寄興消愁,還常常擔心子侄輩減少歡樂的情趣。
” 支道林和尚經常養着幾匹馬。
有人說:“和尚養馬并不風雅。
”支道林說:“我是看重馬的神采姿态。
” 丹陽尹劉恢和桓溫一起聽講《禮記》。
桓溫說:“有時有所領悟,便覺得離高深境界不遠了。
”劉惔卻說:“這還沒有涉及最精妙的境界,還隻是金華殿上的老生常談。
” 羊秉任撫軍将軍的參軍,年紀很輕就死了,他很有名望。
夏侯湛給他寫了叙文,極力贊頌并哀悼他。
羊權任黃門侍郎時,一次,陪侍簡文帝,簡文帝問他:“夏侯湛寫的《羊秉叙》,很令人懷念羊秉。
不知他是你的什麼人?有後代沒有?”羊權流着淚回答說:“亡伯聲譽一向很好,可是沒有後代;雖然陛下也聽到了他的名聲,可惜他卻沒有後嗣來領受聖世的隆恩。
”簡文帝聽了,感歎了很久。
司徒左長史王濛和劉真長兩人别後重逢,王濛對劉真長說:“你更有長進了。
”劉真長答道:“這就好像天那樣,本來就是高的呀!” 劉真長說:“人們想象王荊産人才出衆,其實這等于想象高大的松樹下定會有清風罷了。
” 王仲祖聽見外族人說話,一點也不懂,他喪氣他說:“如果介葛盧來朝見,想必懂得這種話。
” 劉真長任丹陽尹的時候,許玄度到京都去,便到他那裡住宿。
他設置的床帳簇新、華麗,飲食豐盛味美。
許玄度說:“如果保全住這個地方,比隐居東山強多了。
”劉真長說:“你如果能肯定禍福由人來決定,我怎麼會不保全這裡呢!”當時工逸少也在座,就說:“如果巢父。
許由遇見稷和契,一定不會說這樣的話。
”劉、許兩人聽了,都面有愧色。
右軍将軍王羲之和太傅謝安一起登上冶城,謝安悠閑地凝神遐想,有超塵脫俗的志趣。
王羲之就對他說:“夏禹操勞國事,手腳都長了趼子;周文王忙到天黑才吃上飯,總覺
現在王公貴體不太舒适,真叫人焦急不安。
”王導聽見他說,便醒來了。
對在座的人評論顧和說:“這個人才德可貴,很機警,詞鋒犀利。
” 會稽郡賀循,禀性清純,見識高深,言語行動都合乎禮;他不隻是東南地區的傑出人物,也是國内的優秀人才。
劉琨雖然被入侵者阻隔在黃河以北,心中總不忘朝廷。
他對溫峤說:“班彪認識到劉氏王室能夠複興,馬援知道漢光武帝可以輔佐。
現在晉室的國運雖然衰微,可是天命還沒有改變。
我想在黃河以北建功立業,而且想讓你在江南揚名,你大概會去吧?”溫峤說:“我雖然不聰敏,才能也比不上前輩,可是明公想用齊桓、晉文那樣的才智,建立救國中興的功業,我怎麼敢不受命呢!” 溫峤出任劉琨的使節剛到江南來。
這時,江南的政權建立工作剛着手,法紀還沒有制定,社會秩序不穩定。
溫峤初到,對這種種情況很是擔憂。
接着便去拜訪丞相王導,訴說晉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廟被焚燒、先帝陵墓被毀壞的酷烈情況,表現出亡國的哀痛。
溫峤忠誠憤慨的感情深厚激烈,邊說邊哭,王導也随着他一起流淚。
溫峤叙述完實際情況以後,就真誠地訴說結交之意,王丞相也深情地接納他的心願。
出來以後,他高興地說:“江南自有管夷吾那樣的人,這還擔心什麼呢!” 王敦的哥哥王含任光祿勳。
王敦謀反以後,領兵駐紮在南州。
王含就棄職投奔姑孰。
丞相王導為這事上朝謝罪。
這時候,司徒、丞相、揚州府中的官員都來打聽消息,匆忙間不知應該怎樣措辭。
司空顧和當時任揚州别駕,拿起筆來寫道:“王光祿遠遠地躲開了流言,明公每天在路上風塵仆仆,下屬們心裡都很不安,不知貴體飲食起居怎麼樣?” 太尉郗鑒就任司空一職,他和同座的人說:“我平生志向不高,遇上世事紛亂,便升到三公位。
想起朱博徒有空名,内心實在有愧。
” 高坐和尚不說漢語。
有人問起這是什麼意思,晉簡文帝說:“因為要省去應酬的煩擾。
” 尚書仆射周凱舉止溫和從容,儀表堂堂。
他去拜訪王導,剛下車,就要幾個人攙扶着,王導含笑看着他。
坐下以後,旁若無人地吹奏口哨。
王導說:“你想學習秘康。
阮籍嗎?”周凱回答說:“怎麼敢舍去眼前的明公,去學習前代的嵇康、阮籍!” 座亮曾經去過佛寺,看見卧佛,就說:“這位先生因普渡衆生而疲勞了。
”當時人們把這句話看成是名言。
摯瞻曾經做過四個郡的太守和大将軍戶曹參軍,現在又調出去做内史,年齡才二十九歲。
他曾去向王敦告别,王敦對他說:“你還沒到三十歲,已經做了五任二千石的官,也太早了吧。
”摯瞻說:“同您将軍相比,稍為早了一些;同甘羅相比,已經是太老了。
” 梁國有一家姓楊的,有個兒子才九歲,很聰明。
一次孔君平去拜訪他父親,他父親不在,這家便叫兒子出來,給孔君平擺上果品。
果品裡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給他看,說道:“這是你家的果子。
”孩子應聲回答說:“沒聽說過孔雀是夫子家的鳥。
” 廷尉孔君平把一件皮衣送給堂弟孔沈,孔沈辭謝了,不肯收。
孔君平說:“晏平仲那麼儉省,祭祀祖先的時候,所用的小豬是那麼小,神開兩隻豬時也蓋不滿盤子,可是還穿了幾十年狐皮袍子。
你又為什麼不肯收下這件呢!”孔沈這才把皮衣收下來穿上。
佛圖澄和尚同石氏諸人有交往,支道林說:“他把石虎當做海鷗鳥。
” 謝仁祖八歲時,他父親豫章太守謝鲲已經領着他送客。
那時他的言談便顯示出奇異的悟性,已經自居于名流之中。
大家都很贊許他,說他:“年紀雖小,也是座中的顔回。
”謝仁祖說:“座中如果沒有孔子,怎麼能識别顔回!” 陶侃病勢沉重,可是有關朝廷興利除弊、官吏進退等大事,沒有一句遺言。
朝中官員都認為是憾事。
謝仁祖聽到這事,就說:“現在沒有像豎刁那樣的人,所以陶公不用留下遺訓。
”當時人士認為這是有德者的話。
竺法深做了簡文帝的座上客,丹陽尹劉談問他:“和尚為什麼同官宦人家交往?”竺法深回答道:“您自己看見那是官宦人家,我卻以為同貧苦人家交往一樣。
”有人說,不是劉惔發問,而是卞壺。
孫盛任庚亮的記室參軍,一次随着質亮去打獵,并且帶着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去。
庾亮本不知道,忽然在獵場看見他的次子齊莊,當時這孩子隻有七八歲,庾亮問他說:“您也來了嗎?”齊莊接口回答說:“正如古詩所說的‘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 孫齊由、齊莊兄弟二人,小時候去拜見庾亮。
庾亮問齊由别名是什麼,齊由回答說:“字齊由。
”又問:“想向誰看齊呢?”齊由說:“向許由看齊。
”接着又問齊莊的别名是什麼。
齊莊回答說:“字齊莊。
”問他:“想向誰看齊?”齊莊說:“向莊周看齊。
”庾亮問:“為什麼不仰慕孔子而仰幕莊周?”齊莊回答說:“聖人生來就知道一切,所以很難仰慕。
”庚亮對這個小兒子的回答非常滿意。
張玄之和顧敷是顧和的外孫和孫子,兩人小時候都很聰明,顧和對他們都很賞識,又常常說顧敷略勝一籌,就特别偏愛他。
張玄之相當不滿。
這時候玄之九歲,顧敷六歲。
一次顧和帶他們一起到廟裡去,看見卧佛像,旁邊佛的弟子有的哭,有的不哭。
顧和就問兩個孫子為什麼會這樣。
玄之解釋說:“得到佛的寵愛,所以哭;沒有得到寵愛,所以不哭。
”顧敷說:“不對,應該是因為不動情。
所以不哭,不能忘情,所以哭。
” 庾法暢去拜訪太尉庾亮,手裡拿的拂塵極好。
庾亮問道:“這東西這麼好,怎麼還能留得住?”法暢說:“廉潔的人不會向我要,貪心的人我也不會給,所以能留下呢。
” 庾稚恭任荊州刺史的時候,向晉武帝進獻羽毛扇,武帝懷疑是用過的。
侍中劉劭說:“柏梁台那樣高大的樓台,是工匠先處在裡面;管弦齊奏,也是知音的人和樂工們先審察它的音。
稚恭進獻扇子,是因為它好,不是因為它新。
”庾稚恭後來聽說這件事,便說:“這個人适合在皇帝身邊。
” 骠騎将軍何充逝世後,征召褚裒入朝。
褚裒到石頭城後,左長史王濛和丹陽尹劉真長一起去拜訪他。
褚裒問道:“真長,朝廷怎麼安置我呢?”真長看着王濛說:“這一位善于言談。
”褚裒于是望着王濛,王濛說:“朝中本來有周公。
” 桓溫北伐的時候,經過金城,看見從前任琅邪内史時所種的柳樹,都已經十圍那麼粗了,就感慨地歎道:“樹木尚且這樣,人怎麼經受得起呢!”攀着樹枝,抓住柳條兒,淚流不止。
晉簡文帝任撫軍将軍的時候,有一次和桓溫一同上朝,兩人多次互相謙讓,要對方走在前面。
桓溫最後不得已隻好在前,于是一面走一面說:“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簡文帝回答說:“這正所謂‘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57)顧悅與簡文同年,而發蚤白。
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①;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 顧悅和簡文帝同歲,可是頭發早已白了。
簡文帝問他:“你為什麼頭發比我先白呢?”顧悅回答說:“蒲柳的資質差,一到秋天就凋零了;松柏質地堅實,經曆過秋霜反而更加茂盛。
” 桓溫率兵進入三峽,看見陡峭的山崖好像懸挂在天上,翻騰的波濤迅猛飛奔。
于是歎息道:“既然要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有什麼辦法呢!”當初,火星進入太微區域,不久海西公被廢。
簡文帝即位後,火星又進入太微,簡文帝對這事很厭惡。
這時郗超任中書侍郎,輪到值班。
簡文帝招呼他進裡面,說道:“國家壽命的長短,本來就不是我所能考慮的。
隻是不會重複最近發生的事吧?”郗超說:“大司馬正要對外鞏固邊疆,對内安定國家,一定不會有這樣的打算。
臣用上百口家人的性命來給陛下擔保。
”簡文帝于是朗誦庾仲初的兩句《從征詩》:“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
”聲音非常凄厲。
後來郗超請假回會稽看望父親,簡文帝對他說:“向令尊轉達我的問候之意,王室和國家的事情,竟到了這個地步!因此我不能用正确的主張糾正失誤,保衛國家,思慮災難之将至,防患于未然。
我的羞愧、感慨之深重,言語怎麼能說得清啊!”說完便哭得淚滿衣襟。
簡文帝在暗室裡坐着,召桓溫進宮,桓溫到了,問皇上在哪裡。
簡文帝說:“某在斯。
”當時人們認為他有才能。
簡文帝進華林園遊玩,回頭對随從說:“令人心領神會的地方不一定在很遠,林木蔽空,山水掩映,就自然會産生濠水、濮水上那樣悠然自得的想法,覺得鳥魯禽魚自己會來親近人。
” 太傅謝安對右軍将軍王菱之說:“中年以來,受到哀傷情緒的折磨,和親友話别,總是好幾天悶悶不樂。
”王羲之說:“到了晚年,自然會這樣,隻能惜助音樂寄興消愁,還常常擔心子侄輩減少歡樂的情趣。
” 支道林和尚經常養着幾匹馬。
有人說:“和尚養馬并不風雅。
”支道林說:“我是看重馬的神采姿态。
” 丹陽尹劉恢和桓溫一起聽講《禮記》。
桓溫說:“有時有所領悟,便覺得離高深境界不遠了。
”劉惔卻說:“這還沒有涉及最精妙的境界,還隻是金華殿上的老生常談。
” 羊秉任撫軍将軍的參軍,年紀很輕就死了,他很有名望。
夏侯湛給他寫了叙文,極力贊頌并哀悼他。
羊權任黃門侍郎時,一次,陪侍簡文帝,簡文帝問他:“夏侯湛寫的《羊秉叙》,很令人懷念羊秉。
不知他是你的什麼人?有後代沒有?”羊權流着淚回答說:“亡伯聲譽一向很好,可是沒有後代;雖然陛下也聽到了他的名聲,可惜他卻沒有後嗣來領受聖世的隆恩。
”簡文帝聽了,感歎了很久。
司徒左長史王濛和劉真長兩人别後重逢,王濛對劉真長說:“你更有長進了。
”劉真長答道:“這就好像天那樣,本來就是高的呀!” 劉真長說:“人們想象王荊産人才出衆,其實這等于想象高大的松樹下定會有清風罷了。
” 王仲祖聽見外族人說話,一點也不懂,他喪氣他說:“如果介葛盧來朝見,想必懂得這種話。
” 劉真長任丹陽尹的時候,許玄度到京都去,便到他那裡住宿。
他設置的床帳簇新、華麗,飲食豐盛味美。
許玄度說:“如果保全住這個地方,比隐居東山強多了。
”劉真長說:“你如果能肯定禍福由人來決定,我怎麼會不保全這裡呢!”當時工逸少也在座,就說:“如果巢父。
許由遇見稷和契,一定不會說這樣的話。
”劉、許兩人聽了,都面有愧色。
右軍将軍王羲之和太傅謝安一起登上冶城,謝安悠閑地凝神遐想,有超塵脫俗的志趣。
王羲之就對他說:“夏禹操勞國事,手腳都長了趼子;周文王忙到天黑才吃上飯,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