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仁義不虧金藏大開佛法 孝慈具足蓮台現出人倫
關燈
小
中
大
定才使鐵鍬一剜,取起大方磚來。
那有當初埋的銀子?隻叫得苦,想是被人掘去了。
取将鐵鍬來,用力一鏟,隻見撲通一聲,是一個大井口,把泰定吊下去,有三尺深,都是金磚元寶,一層層排滿。
取出一錠來,八個大字,即是汴梁所埋之物。
夫一婦一二人才向天拜謝,說天賜财神,一情一願舍些修塔建寺,依舊掩埋了不題。
到了次日,叫将土工來,把花園、翡翠軒一帶,分為兩院,做一觀音庵,另造起檀香像來。
請雲娘、盧氏過來住了。
鄧三家兩口聞得雲娘回來,買禮來看,隔了十年,都老了,時常做伴。
問道老馬,久已死了。
雲娘别招了兩個貧婆做飯服事。
泰定取了幾筒白、藍布來,換了雲娘、盧氏的衣服,一自一己買個驢兒,也換了一件布道袍,常到毘盧庵看了空,聽些佛法。
叫将鄧三來,把獅子街舊典當鋪開起,油漆得一時嶄新。
一縣親友聞得南宮官人母子回家,又贖回宅産,修理一新,不知家裡還有多少銀子,就有一班人兒來行賀,引誘泰定做些生意。
泰定俱辭了去,卻上東京謝了高秋嶽一分大禮。
秋嶽說:“你家沒有主子,寡一婦一孤兒,又都出了家,這亂世如何支得住? 還該做個小小前程,撐持門面。
”因此叫他納了一百二十兩銀子,在東京錦衣衛裡做個旗牌官,還頂着南宮大官人的缺,隻不管事。
因此泰定随了姓。
滿縣人敬他忠義,又有家事,都呼為小南宮官人。
從此度起日月,富倍于前,又修起南宮吉的墳墓,又做了許多日的道場,超度南宮吉的罪孽。
一日,和雲娘、盧三娘、慧哥,王姑子、細珠随着,一同上了墳,回到毘戶庵來參月岩長老。
雲娘說起:“當初曾舍一百八顆明珠在這裡,岑姑子死了,寺上兩遭遇火,不知落在誰手裡。
”月岩禅師大笑道:“珠子到也有。
可惜連我一件衲衣偷去了。
”了空看着月岩又笑道:“有了珠子就有了衣,有了衣也就有了珠子,隻在眼前,不消尋覓。
”說畢話,取出一件破補衲裰來道:“可是老師父的衣麼?”月岩長老道:“正是了。
”接過衣來,用手一捏,那縫的襯布兒依舊完全,上面卻添了一個金針。
長老拔起金針,抽出一個黃袋來,一百八顆明珠溜亮光圓,遞與雲娘,低頭一看,正是一自一家故物。
詩曰:珠從罔象于何求,不是明人莫暗投。
赤水歸來還獨照,牟尼頂上起重樓。
又: 趙州八十猶行腳,須信心頭未了然。
及至是珠無一事,始知虛費草鞋錢。
雲娘看珠已畢,忙把金針取看,不似人間鋼鐵,隻見金光明亮,照得一殿都是佛影。
了空細說,“是南海婆婆送我縫衣的”,才知是菩薩的顯應。
将這針和珠依舊送與長老,長老叫了空收在身邊。
雲娘想了想道:“我有個願力。
了空,你可成此孝心——日後化出錢糧來,寺後起一座七層寶塔,安放金針、珠子,供養為舍利之塔。
可惜我們年老,不能成此願力,将此功德留與你做罷。
”長老向雲娘道:“佛法願力不是輕口許的,凡有願力,一世不完,來世苦修才得圓滿的。
七層寶塔乃數萬金銀的布施,武城縣一個小小地方,如何滿得這願?”一言未畢,隻見小南宮員外泰定向長老、雲娘前跪下,說:“此塔不難、我替母親、慧哥完結此願罷。
”長老大驚道:“你一人如何有這等福力?”泰員外才把天賜黃金的事說了一遍。
雲娘才知向來贖産興家,另立門戶,原來天報忠義之仆一段因果。
一自一此,泰定回家把寶藏取開,一面興工在毘盧寺後築起七層寶塔;層層是佛,安放金針、明珠在上。
塔成之日,金光夜現,遠近善信男一女一,上千上萬的人随喜,俱道:“泰定忠義,了空孝母,所以天賜黃金,完成佛事。
” 那日,做了七晝夜道場,忽夜間雲娘夢見南宮吉,依舊冠帶,笑嘻嘻走來,對雲娘作揖道:“多承你和慧哥虔心超薦,我今已蒙佛力解釋冤愆,永不堕輪回,托生人世,從此永别。
” 又向泰定說道:“你一生忠誠,天賜二子,世享福祿。
”言訖而去。
醒來卻是一夢。
次日,雲娘說與慧哥、泰定,二人也說夢中如此。
大家歡喜,感謝佛力。
到了道場将畢,忽然來了一枝人馬,前後紅旗黃傘,罩定一個少年将官,隻有二十多歲,卻是生得齊整。
來到寺前下馬,便問道:“可是武城縣毘盧庵了空長老的禅林麼?”了空慌忙迎出去。
一見了空,将偏衫袖子扯住道:“師兄,你好快活! 撇得我在苦海,就不慈悲我了?”雲娘、盧氏、王姑子,都躲避在後齋堂去了,隻落得月岩、泰定,都出來迎接。
你道這小将軍是誰? 鴛鴦
那有當初埋的銀子?隻叫得苦,想是被人掘去了。
取将鐵鍬來,用力一鏟,隻見撲通一聲,是一個大井口,把泰定吊下去,有三尺深,都是金磚元寶,一層層排滿。
取出一錠來,八個大字,即是汴梁所埋之物。
夫一婦一二人才向天拜謝,說天賜财神,一情一願舍些修塔建寺,依舊掩埋了不題。
到了次日,叫将土工來,把花園、翡翠軒一帶,分為兩院,做一觀音庵,另造起檀香像來。
請雲娘、盧氏過來住了。
鄧三家兩口聞得雲娘回來,買禮來看,隔了十年,都老了,時常做伴。
問道老馬,久已死了。
雲娘别招了兩個貧婆做飯服事。
泰定取了幾筒白、藍布來,換了雲娘、盧氏的衣服,一自一己買個驢兒,也換了一件布道袍,常到毘盧庵看了空,聽些佛法。
叫将鄧三來,把獅子街舊典當鋪開起,油漆得一時嶄新。
一縣親友聞得南宮官人母子回家,又贖回宅産,修理一新,不知家裡還有多少銀子,就有一班人兒來行賀,引誘泰定做些生意。
泰定俱辭了去,卻上東京謝了高秋嶽一分大禮。
秋嶽說:“你家沒有主子,寡一婦一孤兒,又都出了家,這亂世如何支得住? 還該做個小小前程,撐持門面。
”因此叫他納了一百二十兩銀子,在東京錦衣衛裡做個旗牌官,還頂着南宮大官人的缺,隻不管事。
因此泰定随了姓。
滿縣人敬他忠義,又有家事,都呼為小南宮官人。
從此度起日月,富倍于前,又修起南宮吉的墳墓,又做了許多日的道場,超度南宮吉的罪孽。
一日,和雲娘、盧三娘、慧哥,王姑子、細珠随着,一同上了墳,回到毘戶庵來參月岩長老。
雲娘說起:“當初曾舍一百八顆明珠在這裡,岑姑子死了,寺上兩遭遇火,不知落在誰手裡。
”月岩禅師大笑道:“珠子到也有。
可惜連我一件衲衣偷去了。
”了空看着月岩又笑道:“有了珠子就有了衣,有了衣也就有了珠子,隻在眼前,不消尋覓。
”說畢話,取出一件破補衲裰來道:“可是老師父的衣麼?”月岩長老道:“正是了。
”接過衣來,用手一捏,那縫的襯布兒依舊完全,上面卻添了一個金針。
長老拔起金針,抽出一個黃袋來,一百八顆明珠溜亮光圓,遞與雲娘,低頭一看,正是一自一家故物。
詩曰:珠從罔象于何求,不是明人莫暗投。
赤水歸來還獨照,牟尼頂上起重樓。
又: 趙州八十猶行腳,須信心頭未了然。
及至是珠無一事,始知虛費草鞋錢。
雲娘看珠已畢,忙把金針取看,不似人間鋼鐵,隻見金光明亮,照得一殿都是佛影。
了空細說,“是南海婆婆送我縫衣的”,才知是菩薩的顯應。
将這針和珠依舊送與長老,長老叫了空收在身邊。
雲娘想了想道:“我有個願力。
了空,你可成此孝心——日後化出錢糧來,寺後起一座七層寶塔,安放金針、珠子,供養為舍利之塔。
可惜我們年老,不能成此願力,将此功德留與你做罷。
”長老向雲娘道:“佛法願力不是輕口許的,凡有願力,一世不完,來世苦修才得圓滿的。
七層寶塔乃數萬金銀的布施,武城縣一個小小地方,如何滿得這願?”一言未畢,隻見小南宮員外泰定向長老、雲娘前跪下,說:“此塔不難、我替母親、慧哥完結此願罷。
”長老大驚道:“你一人如何有這等福力?”泰員外才把天賜黃金的事說了一遍。
雲娘才知向來贖産興家,另立門戶,原來天報忠義之仆一段因果。
一自一此,泰定回家把寶藏取開,一面興工在毘盧寺後築起七層寶塔;層層是佛,安放金針、明珠在上。
塔成之日,金光夜現,遠近善信男一女一,上千上萬的人随喜,俱道:“泰定忠義,了空孝母,所以天賜黃金,完成佛事。
” 那日,做了七晝夜道場,忽夜間雲娘夢見南宮吉,依舊冠帶,笑嘻嘻走來,對雲娘作揖道:“多承你和慧哥虔心超薦,我今已蒙佛力解釋冤愆,永不堕輪回,托生人世,從此永别。
” 又向泰定說道:“你一生忠誠,天賜二子,世享福祿。
”言訖而去。
醒來卻是一夢。
次日,雲娘說與慧哥、泰定,二人也說夢中如此。
大家歡喜,感謝佛力。
到了道場将畢,忽然來了一枝人馬,前後紅旗黃傘,罩定一個少年将官,隻有二十多歲,卻是生得齊整。
來到寺前下馬,便問道:“可是武城縣毘盧庵了空長老的禅林麼?”了空慌忙迎出去。
一見了空,将偏衫袖子扯住道:“師兄,你好快活! 撇得我在苦海,就不慈悲我了?”雲娘、盧氏、王姑子,都躲避在後齋堂去了,隻落得月岩、泰定,都出來迎接。
你道這小将軍是誰? 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