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離别久母子當前全不識 緣法至主仆對面恰相逢

關燈
化齋,夜在山岩樹下打坐,也不怕狼蟲虎豹,發願:“今生不得見母,決不還鄉!”那日走到一座山崖邊,隻見一個白衣貧婆,在澗邊拆洗破衣。

    見了空來坐在一株松樹根下打坐,便問了空道:“小禅師,你有甚麼衣服,脫下來我替你漿洗漿洗。

    我在前庵裡住,有個兒子出了家,來此看他,替他拆拆衣服,也是生他一常這些身上垢膩,通洗不淨,隻有這個澗水,是老母濯垢泉,随甚麼壞破直裰,一經了這水,都是光明潔淨的,又不沾灰泥,又堅壯耐穿,再不得破的。

    ”了空大喜,即忙脫下這件破衲裰來,看了看,一片片補得破布鋪襯,一年多不曾離得身子,這些虱虮灰垢都生滿了。

    “那得這個一女一菩薩一片好心,休說替我漿洗,就拆開替我縫補幾針,也就是布施了!要脫下來,天又寒冷,沒得替換,隻得問一女一菩薩借個針來縫縫也罷。

    ” 那白衣婆婆揭起襟底,取出一個金針,送與了空補裰。

    好個金針,偈曰:不是凡銅頑鐵,曾經水火磨成。

     拈來切莫暫停工,繡出鴛鴦一一交一一頸。

     最怕一針有錯,亂絲積縷難成。

     穿針九孔要分明,乞巧天孫觑定。

     了空得了金針,将破衲裰取來放在石邊,看見前襟底下一塊破布,高突突滾将綿絮出來,有些破綻,用針挑起這塊布來,抽出些絮子好補。

    不想揭起破布,露出一個黃紗囊來。

    不知是甚麼物件,用手一捏,沉甸甸圓碌碌,拆開一看,原來是一百八顆七寶佛首的數珠。

    ”這件破衲裰中,如何有此異寶?”才待告訴婆婆,擡頭一看,那裡有個人影兒?把手内金針疾忙把珠子縫上,藏在一胸一前,使金針扌賽祝起來在濯垢泉取出缽盂舀出一缽清水,先洗淨缽盂,卻取第二缽水洗淨面上塵土,又取第三缽水一飲而荊覺五内清涼,塵心病體一時灑落。

    真是:甘露洗心金骨換,醍醐灌頂玉池融。

     了空披衣托缽從山澗邊來,遠遠望見一個道人,挑着扁拐蒲團,大踏步走得将近。

    看着了空從山下過,他卻立住了腳,隻管細看。

    等這了空到面前,這道人呵呵大笑,大喝一聲道:“你走那裡走!”唬得了空隻當做截路鏖神、劫僧的外道;睜眼一看,卻原來是泰定:“怎麼也來到這裡?”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詩曰:越水吳山何處尋,主人原不隔前林。

     濯将法水還三寶,收得明珠值萬金。

     手拈菩提慈母近,眼看彼岸導師臨。

     團圓正好回東土,聽取潮音觀世音。

     主仆二人,一僧一道,坐在道傍一塊盤陀石上,各人細說别後之苦。

    泰定說:“大娘為你出家做了尼姑,遠來找你。

    前日說罵了你一頓——原有一個假了空妝作尼姑——隻當你是個假的。

    ”了空笑道:“我隻知一個了空,那知道弄出許多假了空來?果然罵得我沒處去想。

    ”又訴說:“被賊擄在山寨,遇着錦屏小姐,放我下山。

    一路找尋沒信,才到南海,不想此處相逢。

    ”真是千言萬語,一時難荊說話多時,天一色一晚了。

    問道:“泰定,還有多少路才到母親住處?”泰定道:“我聽得有一家善人齋僧,知道你在這裡左近,走了幾處俱有信,不知你走到海邊村裡來。

    我出來了三日。

    這山路黑了,又怕有虎,今日回不去,且到寺裡宿下,明日走罷。

    大娘在村裡等我的信,不知怎麼焦燥哩。

    ”了空道:“前邊有一座小淨室,有一位苦行的老和尚,我常來投宿的,且去打擾他一齋。

    ”說着話,二人走到門前。

    隻有兩口草庵,師徒二人住着,以耕種石田為行,也不參佛念經,每夜打坐不睡。

    聽得狗叫,小沙彌赤着腳來開門,認得是了空,請進來上繩床坐下。

    沒有夜飯,卻是一鍋蔓青和些山芋,煮得稀爛,燒得滿屋松香。

    各人吃了兩大碗。

    了空還念了功課,同泰定上單睡了,次日才去拜見母親。

    正是:雪隐鹭鸶飛始見,柳藏鹦鹉語方知。

     不知将來幾時得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