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宿孽償完兒見母 新緣另結客還家

關燈
詩曰: 長松林下喜髡頭,摩頂堪同古佛遊。

     山鳥一自一鳴秋後月,白雲常淡雨前秋。

     因無功力悲伽釋,腹有文章笑孔周。

     昏夜漫漫愁未且,草堂獨卧一燈留。

     單表雲娘、細珠、老師姑三口兒,在善人王寡一婦一家住下。

     聞得泰定說慧哥有信,喜得雲娘一夜不曾睡。

    等到天明,使泰定左近寺院遍找。

    都有信息,隻是找不見。

    辭了雲娘,要過山去遠寺裡跟尋。

    雲娘說:“我們在這王施主家等你,切不可去遠了。

    等你回來,還要過海朝落伽哩。

    ”泰定說:“我知道了。

     這山上淨室極多,知道他在那個淨室裡?一個孤人,那裡藏不下!他既然有信,娘也耐心等等。

    ”說畢,佯長去了。

    等了二日不見回來,雲娘常在門首使細珠張望不題。

     卻說這河南來進香一會的男一女一,原同雲娘搭船過海,内有尼僧四衆:兩個老的五六十歲,兩個小的不上二十五歲,甚是典雅。

    因過了海在山下住着,也等順風,要朝落伽,才到大寺裡進香,還願做道場,回向忏悔。

    艄公因人少不肯開船。

    這些尼僧見雲娘一行也是尼僧,走來約雲娘同過海去。

    問了問雲娘,原是山東東昌府武城縣人。

    雲娘問道他,是汴梁大覺寺的尼僧,也沒問姓名來曆,約就過了明日,早下船過海。

    如今有百十衆香客才開船,不是一兩個人去得的。

    雲娘支了船腳與他,和老師姑急要趁船過海,又等不見泰定回來。

    到了明日,衆人急等雲娘開船,沒奈何,隻得留下細珠在王齋公家裡等泰定:“叫他在村裡等罷,我随老師父朝了菩薩,也完了心願,遇順風不過二日就回到這裡了。

    ”說畢,辭了王寡一婦一,和老師姑一胸一前挂了香袋、數珠,念佛而去。

    這山下一條小港通潮,進得大洋,望落伽山開去。

     原來南海周圍三百餘裡,内有觀音菩薩正殿,叢林大寺,不是落伽山。

    這落伽乃菩薩修行的仙地,黑海洋裡風浪極大。

     這些善人進香還願,隻到了大寺裡燒了香疏,就算是至誠了。

     沒有敢進大洋來落伽親朝菩薩的。

    這落伽山下,普陀岩、紫竹林、潮音洞,活現的一尊觀音,叫得應、看得見的。

    但人虔誠,處處都是實相,也有白鹦哥、五一色一蓮花、寶欄珠樹、金碧蓮台;如不虔誠,隻見一座空山沙島、幾塊頑石,又沒有寺院,各人帶着口糧淨水,受餓而回,還有覆舟之恐。

    因香客多不敢去,隻完了進香之名便罷了。

     雲娘一行衆人上得船來,隻見甘露寺寶公法師,挑着錫杖,也來趕船。

    雲娘不敢相認,隻和這東京一女一僧們叙起家鄉,問了姓名。

    這年小的,一名蓮淨,一名梅心;這兩位老師父,俱是大覺寺出家。

    因東京四太子廢了劉豫,把大覺寺天火燒了,這些尼姑都在外住,各尋淨室,因此二尼随衆南遊。

    問了雲娘,雲娘也将出家根由說了一遍。

    正遇北風,把船抛在港裡等順風不題。

     卻說泰定遇見了空,主仆二人夜晚不敢行走,宿在山上淨室裡,次日天明,也不吃早飯,辭了老僧,走下山來。

    二人路上吃些帶的幹糧,直走到天黑,才到得村口。

    隻見細珠立在門首,見泰定遠遠領着個小和尚來,知是慧哥找着了,忙忙迎将來,笑嘻嘻道:“今日怎麼也找見你了!”了空細看,才想起:“細珠當初背着我到處逃躲,今日在此相見!”不覺眼中落淚,便問:“母親可在屋裡?”細珠道:“等了你們三日,不見回來,和一船香客進海朝落伽去了,不過二日就回來。

    怕你們沒處尋,留下我這裡等你。

    他師徒兩人随着些姑子,去一日了。

    ” 說畢,進了王善人家。

    王媽媽出來,甚是歡喜,說是菩薩靈感,母子重逢,連忙安排齋飯給了空和泰定吃。

     細珠因燈下将慧哥細看,隻見兩耳垂肩,唇紅齒白,好不持重端莊的一個福相,仿佛還像當年懷抱中的影兒,因想起:“前日那個罵去的又是誰?真是,同名的也甚多!”故不住的暗笑。

    慧哥問道:“你為何隻是笑我?”細珠道:“隻因前日同娘在門口,見一個小沙彌,黑瘦伶仃,全沒像個人形,一胸一前挂着了空名字,我就疑是假的,被我們罵去。

    今見了真了空,一自一然不同。

    ”了空聽說,也笑道:“前日被你罵的就是我,怎麼有個真的假的?隻因我一心訪尋母親,又病後才好。

    前日山下遇見白衣婆婆,指我吃了濯垢泉水,一時病體全愈,轉覺肌膚壯實了許多。

    ”王寡一婦一聽見,連忙合掌念佛:“這婆婆就是菩薩顯靈,使你母子相見!”大家遂一齊念佛。

     齋完,細珠一自一去房裡獨宿。

    了空、泰定在外邊睡下,商議道:“我來南海一月有餘,也要親朝落伽,隻因母親不見,難以遠去,如今正好趁船同上落伽,親謝菩薩接引我母子大恩。

     似這順風,一潮就趕上了。

    也朝了菩薩,又見了母親,豈不兩便!強似你我在這裡坐守。

    ”泰定道:“也說得是,隻怕沒有去的順船。

    ” 因就早起來山頭一望,隻見一隻大船正在港裡泊着哩。

    原來沒有大篷,是一隻平底寬船,隻有一根小小桅兒,扯着片竹篾蒲席,不甚齊整,卻也堅固。

    泰定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