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鴛鴦帳和尚婿談經 虎狼穴盜賊妻贈衲
關燈
小
中
大
擔,一胸一挂佛經,打扮得十分莊嚴。
每個人一條扁拐,系個大木魚,也有月牙鐵拐、降龍的銅鏟。
看見了塵一個和尚,走得忙忙的,拿條短棍,就接住他一路同行。
這了塵原是營武出身,不知江湖上叢林裡暗号,空做了幾年和尚,不曾雲遊一步,隻道是一樣的和尚。
那知這方上的鏖神成了一夥,如截路強賊相似,遇見孤僧孤道,假妝同道,便裹将來替他背包挑擔,如有銀錢的,就奪了打死在路傍;如有小沙彌,也裹來大家奸宿;如有尼姑,就裹來做個渾家,好不利害。
今日了塵遇見這一起,如何脫得手!他見了塵一精一壯,就哄了來同行,假說上南海九華聽經說法。
到了夜裡,捏了捏了塵沒甚行李,穿着個破衲裰,隻叫他同兩個徒弟下路去化齋。
這了塵心裡也打算:“沒有銀錢,那怕他們強梁! 且搭伴往南好走,省的問路。
” 行了數月,到羽山一帶,是淮安地方。
天一色一将晚,一行十三衆和尚,走到林子裡歇息。
隻聽得一聲鑼響,走出五十個喽啰來,簸箕圈一齊圍了,把包裹、禅杖上前奪了,俱上了繩,背剪綁着,往山寨上來。
正是:太歲中間逢太歲,鏖神意外遇鏖神。
到了三更,走到一個大營裡。
天明大王李全升帳,各處喽啰将行路僧俗俱陸續解到。
這李全一見,解到忠義堂大廳上,即叫刀斧手伺候:“今日捉的俗人,有錢買命的,俱各放回;凡有僧人,俱是邪教,惑人遊食,詐哄良民,綁出去摘膽剜心,不許停留!”一時傳令,那殺人場上将這些鏖神和尚,一個個剝得一精一光,衣服包裹收在内庫,先砍下頭來,截成四大塊,抛在山後。
不消說,這了塵和尚,隻為一百八顆珠子,偷來不曾動得分毫,幹送了一條一性一命。
詩曰:衣底明珠卻暗投,刀山劍樹一時休。
得來至寶終無用,有寶何須分外求。
這了空看了,全不動念,佯佯不睬。
李全看得明白,說:“此僧小小年紀,這樣膽氣,其實可敬,怪不得一女一孩兒和夫人說他是個好男子!”走下來一手扯住,喜喜歡歡,往後堂去了。
那楊夫人在後堂上知道,又早設下筵宴。
笙箫細樂,一齊奏起。
錦屏小姐穿着一身豔妝,如天仙帝一女一,忙叫丫鬟取衣服替了空換了,一齊入席。
知道了空吃素,也不相強,另備一席素菜油果,十分敬重。
點了一本《昙花記·逢僧點化》。
酒席上歌舞成行,香煙滿座。
到了二更後,酒闌人散,使人扶小姐同姑斧回房:“料今番見我殺人的威武和款待的親一情一,再沒有不和小姐成親之禮!” 他夫一婦一二人依舊手攜手兒,兩意相投,不似新郎新一婦一模樣,好似一情一熟的了。
送入房中,點得燈燭輝煌,侍一女一們都困倦,各一自一睡去,誰管這和尚的閑賬。
到了三更時候,了空依舊不肯同床。
錦屏小姐便問:“師兄,你果無心破戒!昨日講的佛法,我也不肯一自一堕輪回。
但你今夜再不同床,明月我父親定不肯饒你,那時我也不能再救,不如打發你去罷。
我今和你相伴一年,雖不成夫一婦一,定是前世同伴修行的道友。
你去後,我也要一心入道,要不從俗招配。
待我父母歸天,往山東武城縣毗盧庵來訪你。
你可留下一法名與我,我就此送你下山。
”了空聞說,合掌拜謝。
二人向天立願,與錦屏小姐起名“了緣”。
那時三更将盡,山下雞鳴,怕天明走不遠,被巡山喽啰拿回來,如何救得。
了空便道:“賢弟,我今細想,正是有家難奔,有國難投。
當日來時,是一個和尚,如今穿着一身一色一服,又無木魚、衲裰,如何去得?到不如死在此處,也是我前世修因不全,今生遇此魔難。
”錦屏細想一回道:“有了!今日父王在山上殺了許多遊僧,剝得衣服、禅杖、木魚,俱在此處,待我到廊下去找一件來,送你去罷。
”小姐走到前廊,果然堆了許多僧衣,即時取了一件破衲裰、一根禅杖、一個木魚。
了空脫去俗衣,穿上衲裰,将禅杖挑了木魚,卻從後營一條小路——不通大營裡路徑——小姐送出牆外,了空問訊,飄然而去。
山上善神擁護,那消天明,離山走有二十餘裡。
正是:挑将明月為行腳,頓送柔一情一上法航。
有詩為證:善财參得别山峰,刀劍林中有玉容。
威不屈兮一色一不溺,這回樓閣去重重。
不知了空何日得見雲娘,錦屏何日再逢了空。
且聽下回分解。
每個人一條扁拐,系個大木魚,也有月牙鐵拐、降龍的銅鏟。
看見了塵一個和尚,走得忙忙的,拿條短棍,就接住他一路同行。
這了塵原是營武出身,不知江湖上叢林裡暗号,空做了幾年和尚,不曾雲遊一步,隻道是一樣的和尚。
那知這方上的鏖神成了一夥,如截路強賊相似,遇見孤僧孤道,假妝同道,便裹将來替他背包挑擔,如有銀錢的,就奪了打死在路傍;如有小沙彌,也裹來大家奸宿;如有尼姑,就裹來做個渾家,好不利害。
今日了塵遇見這一起,如何脫得手!他見了塵一精一壯,就哄了來同行,假說上南海九華聽經說法。
到了夜裡,捏了捏了塵沒甚行李,穿着個破衲裰,隻叫他同兩個徒弟下路去化齋。
這了塵心裡也打算:“沒有銀錢,那怕他們強梁! 且搭伴往南好走,省的問路。
” 行了數月,到羽山一帶,是淮安地方。
天一色一将晚,一行十三衆和尚,走到林子裡歇息。
隻聽得一聲鑼響,走出五十個喽啰來,簸箕圈一齊圍了,把包裹、禅杖上前奪了,俱上了繩,背剪綁着,往山寨上來。
正是:太歲中間逢太歲,鏖神意外遇鏖神。
到了三更,走到一個大營裡。
天明大王李全升帳,各處喽啰将行路僧俗俱陸續解到。
這李全一見,解到忠義堂大廳上,即叫刀斧手伺候:“今日捉的俗人,有錢買命的,俱各放回;凡有僧人,俱是邪教,惑人遊食,詐哄良民,綁出去摘膽剜心,不許停留!”一時傳令,那殺人場上将這些鏖神和尚,一個個剝得一精一光,衣服包裹收在内庫,先砍下頭來,截成四大塊,抛在山後。
不消說,這了塵和尚,隻為一百八顆珠子,偷來不曾動得分毫,幹送了一條一性一命。
詩曰:衣底明珠卻暗投,刀山劍樹一時休。
得來至寶終無用,有寶何須分外求。
這了空看了,全不動念,佯佯不睬。
李全看得明白,說:“此僧小小年紀,這樣膽氣,其實可敬,怪不得一女一孩兒和夫人說他是個好男子!”走下來一手扯住,喜喜歡歡,往後堂去了。
那楊夫人在後堂上知道,又早設下筵宴。
笙箫細樂,一齊奏起。
錦屏小姐穿着一身豔妝,如天仙帝一女一,忙叫丫鬟取衣服替了空換了,一齊入席。
知道了空吃素,也不相強,另備一席素菜油果,十分敬重。
點了一本《昙花記·逢僧點化》。
酒席上歌舞成行,香煙滿座。
到了二更後,酒闌人散,使人扶小姐同姑斧回房:“料今番見我殺人的威武和款待的親一情一,再沒有不和小姐成親之禮!” 他夫一婦一二人依舊手攜手兒,兩意相投,不似新郎新一婦一模樣,好似一情一熟的了。
送入房中,點得燈燭輝煌,侍一女一們都困倦,各一自一睡去,誰管這和尚的閑賬。
到了三更時候,了空依舊不肯同床。
錦屏小姐便問:“師兄,你果無心破戒!昨日講的佛法,我也不肯一自一堕輪回。
但你今夜再不同床,明月我父親定不肯饒你,那時我也不能再救,不如打發你去罷。
我今和你相伴一年,雖不成夫一婦一,定是前世同伴修行的道友。
你去後,我也要一心入道,要不從俗招配。
待我父母歸天,往山東武城縣毗盧庵來訪你。
你可留下一法名與我,我就此送你下山。
”了空聞說,合掌拜謝。
二人向天立願,與錦屏小姐起名“了緣”。
那時三更将盡,山下雞鳴,怕天明走不遠,被巡山喽啰拿回來,如何救得。
了空便道:“賢弟,我今細想,正是有家難奔,有國難投。
當日來時,是一個和尚,如今穿着一身一色一服,又無木魚、衲裰,如何去得?到不如死在此處,也是我前世修因不全,今生遇此魔難。
”錦屏細想一回道:“有了!今日父王在山上殺了許多遊僧,剝得衣服、禅杖、木魚,俱在此處,待我到廊下去找一件來,送你去罷。
”小姐走到前廊,果然堆了許多僧衣,即時取了一件破衲裰、一根禅杖、一個木魚。
了空脫去俗衣,穿上衲裰,将禅杖挑了木魚,卻從後營一條小路——不通大營裡路徑——小姐送出牆外,了空問訊,飄然而去。
山上善神擁護,那消天明,離山走有二十餘裡。
正是:挑将明月為行腳,頓送柔一情一上法航。
有詩為證:善财參得别山峰,刀劍林中有玉容。
威不屈兮一色一不溺,這回樓閣去重重。
不知了空何日得見雲娘,錦屏何日再逢了空。
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