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鴛鴦帳和尚婿談經 虎狼穴盜賊妻贈衲
關燈
小
中
大
而況諸佛法,執相不可議。
錦屏又問:“一切衆生如何脫得生死輪回?”了空說:“《圓覺經》雲: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就有恩一愛一貪欲,俱是輪回種子。
因此種種一性一根,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從一婬一欲而生一性一命。
當知輪回一愛一為根本。
因此一點一愛一根生出欲來,就是男一女一紅白二點;從欲生命,就是生死輪回公案。
從欲為因,從一愛一為果;一愛一有順逆,欲有憎嫉。
因此生出種種冤債、種種業因。
既有輪回,複生地獄餓鬼。
但知諸一愛一不真,能舍衆欲,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一清淨身,便見如來。
雲何得輪回?皆以貪一愛一故。
一愛一根生衆欲,衆生以為命。
各以不淨身,恩一愛一生颠倒。
究其輪回因,生死在一念。
清淨不染塵,便得無上道。
” 錦屏又問:“一色一聲香味觸法,以何因緣,從觸得樂?男一女一相觸才成夫一婦一,也有觸到好的、觸到不好的,還是觸好還是不觸好?請問觸字作何解說?”了空合掌而說曰:“《楞嚴經》,佛說阿難:汝常晨朝以手摩頭,于意雲何?此摩所知,誰為能觸;能為在手,為複在頭?若在于手,頭則無知;若在于頭,手則無用。
雲何名觸?若各各有,則汝阿難應有二身。
是故當知覺觸與身,俱無處所,即身即觸,二俱虛妄,本非因緣,非一自一然一性一。
” 錦屏又問:“既說觸非真一性一,那男一女一一一交一一觸,便有一種真樂從心中來,豈不是一性一?天人相一一交一一,以眼代觸尚不能免,何況凡夫。
請再參。
”了空又說《楞嚴》而為答曰:“佛說阿難:又汝所明,身觸為緣,生于身識,此識為後。
阿難,若因身生,以身為戒;因觸所生,以觸為界。
阿難,若因身生,必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若因觸生,必無汝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阿難,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觸二相,原無處所。
合身即為,身一自一體相;離身即是,虛空等相。
中外不成,中雲何立;中不複立,内外一性一空。
則汝識生,從誰立界?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與觸及身界三,本非因緣,非一自一然一性一。
” 錦屏聽經已畢,心大歡喜,向了空問訊,一情一願皈依佛法,了此輪回。
上了牙床,垂下鴛鴦帳,和衣而寝,彼此再無相觸。
了空焚了一柱香,一自一在一張禅椅上打坐,數息觀空,合眼跏趺去了。
捱得這侍一女一心焦、家婆眼困,天已三更,瞧了瞧,姑爺在房裡和小姐還講經理。
到了天明,傳到大王帳中,說如此這般和小姐終夜講佛法,要度小姐出家,通不曾同床。
李全大怒,向楊夫人說:“賊秃無禮,敢嫌吾一女一醜陋,以邪教外道蠱惑,不如殺了!”夫人勸道:“此僧乃有道君子,若是凡人,不知幾時和小姐成親了。
大王息怒,待我慢慢勸他。
”李全道:“我有一法:先把他拿來,看我行法殺人,一自一然畏懼,不敢不從,到其間一自一有主意叫他心轉!” 早起升帳,見了空不來謝親,即傳令刀斧手綁縛了空前來。
了空正然打坐,小姐未起,早被幾個丫鬟走至跟前,把了空扶出,上了繩索。
到了廳前,了空依舊念佛,全不恐懼。
傳令:“綁出殺人場将軍柱上,剜出心來,吃個佛心湯!”當下傳入後宅,錦屏小姐梳妝不疊,三步做一步走出廳來,哀求:“大王且休動手。
我小姐和他是夙世的佛緣,不在一時夫一婦一。
若殺了此人,兒必不獨生!”忙上前去,拔出身邊利刃,将繩索割斷。
這李全又是惱又是笑:“我正要吓這賊秃,争奈小姐護他,如何是好!也罷,叫他看我殺人罷。
”即時傳下令去:“今日發十路喽啰下山,不論僧俗,俱要活捉了獻功。
一向山上不曾殺人,日日念佛,損了我的軍威。
把和尚放了,押在殺場上看我殺人罷。
”小姐明知吓他,也要看看了空的佛一性一。
小姐進宅去了。
詩曰:欲求恩一愛一反成仇,不是冤家不聚頭。
一自一是善财參得破,剜心截頸恨優遊。
了空在此遭困不題。
卻說毗盧庵雪澗禅師,因燒佛得了一百八顆寶珠,縫在破衲裰裡,被賊僧了塵看見,盜取衲裰,逃走南行。
也是佛法難容,出門來行到徐州地方,遇見一起鏖神和尚——整有十二人,俱是棕團棕帽,肩挑經
錦屏又問:“一切衆生如何脫得生死輪回?”了空說:“《圓覺經》雲: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就有恩一愛一貪欲,俱是輪回種子。
因此種種一性一根,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從一婬一欲而生一性一命。
當知輪回一愛一為根本。
因此一點一愛一根生出欲來,就是男一女一紅白二點;從欲生命,就是生死輪回公案。
從欲為因,從一愛一為果;一愛一有順逆,欲有憎嫉。
因此生出種種冤債、種種業因。
既有輪回,複生地獄餓鬼。
但知諸一愛一不真,能舍衆欲,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一清淨身,便見如來。
雲何得輪回?皆以貪一愛一故。
一愛一根生衆欲,衆生以為命。
各以不淨身,恩一愛一生颠倒。
究其輪回因,生死在一念。
清淨不染塵,便得無上道。
” 錦屏又問:“一色一聲香味觸法,以何因緣,從觸得樂?男一女一相觸才成夫一婦一,也有觸到好的、觸到不好的,還是觸好還是不觸好?請問觸字作何解說?”了空合掌而說曰:“《楞嚴經》,佛說阿難:汝常晨朝以手摩頭,于意雲何?此摩所知,誰為能觸;能為在手,為複在頭?若在于手,頭則無知;若在于頭,手則無用。
雲何名觸?若各各有,則汝阿難應有二身。
是故當知覺觸與身,俱無處所,即身即觸,二俱虛妄,本非因緣,非一自一然一性一。
” 錦屏又問:“既說觸非真一性一,那男一女一一一交一一觸,便有一種真樂從心中來,豈不是一性一?天人相一一交一一,以眼代觸尚不能免,何況凡夫。
請再參。
”了空又說《楞嚴》而為答曰:“佛說阿難:又汝所明,身觸為緣,生于身識,此識為後。
阿難,若因身生,以身為戒;因觸所生,以觸為界。
阿難,若因身生,必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若因觸生,必無汝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阿難,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觸二相,原無處所。
合身即為,身一自一體相;離身即是,虛空等相。
中外不成,中雲何立;中不複立,内外一性一空。
則汝識生,從誰立界?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與觸及身界三,本非因緣,非一自一然一性一。
” 錦屏聽經已畢,心大歡喜,向了空問訊,一情一願皈依佛法,了此輪回。
上了牙床,垂下鴛鴦帳,和衣而寝,彼此再無相觸。
了空焚了一柱香,一自一在一張禅椅上打坐,數息觀空,合眼跏趺去了。
捱得這侍一女一心焦、家婆眼困,天已三更,瞧了瞧,姑爺在房裡和小姐還講經理。
到了天明,傳到大王帳中,說如此這般和小姐終夜講佛法,要度小姐出家,通不曾同床。
李全大怒,向楊夫人說:“賊秃無禮,敢嫌吾一女一醜陋,以邪教外道蠱惑,不如殺了!”夫人勸道:“此僧乃有道君子,若是凡人,不知幾時和小姐成親了。
大王息怒,待我慢慢勸他。
”李全道:“我有一法:先把他拿來,看我行法殺人,一自一然畏懼,不敢不從,到其間一自一有主意叫他心轉!” 早起升帳,見了空不來謝親,即傳令刀斧手綁縛了空前來。
了空正然打坐,小姐未起,早被幾個丫鬟走至跟前,把了空扶出,上了繩索。
到了廳前,了空依舊念佛,全不恐懼。
傳令:“綁出殺人場将軍柱上,剜出心來,吃個佛心湯!”當下傳入後宅,錦屏小姐梳妝不疊,三步做一步走出廳來,哀求:“大王且休動手。
我小姐和他是夙世的佛緣,不在一時夫一婦一。
若殺了此人,兒必不獨生!”忙上前去,拔出身邊利刃,将繩索割斷。
這李全又是惱又是笑:“我正要吓這賊秃,争奈小姐護他,如何是好!也罷,叫他看我殺人罷。
”即時傳下令去:“今日發十路喽啰下山,不論僧俗,俱要活捉了獻功。
一向山上不曾殺人,日日念佛,損了我的軍威。
把和尚放了,押在殺場上看我殺人罷。
”小姐明知吓他,也要看看了空的佛一性一。
小姐進宅去了。
詩曰:欲求恩一愛一反成仇,不是冤家不聚頭。
一自一是善财參得破,剜心截頸恨優遊。
了空在此遭困不題。
卻說毗盧庵雪澗禅師,因燒佛得了一百八顆寶珠,縫在破衲裰裡,被賊僧了塵看見,盜取衲裰,逃走南行。
也是佛法難容,出門來行到徐州地方,遇見一起鏖神和尚——整有十二人,俱是棕團棕帽,肩挑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