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老寡婦痛無兒甘祝發 小孝子浪尋母忽遭擒
關燈
小
中
大
方才住手。
那些放搶的夜不收們,還在村外河邊,各處搜尋逃民,見一人殺一人,見一口擄一口。
這湖心寺隔城不遠,如何逃躲。
隻見雲娘向盧氏道:“三姐,我有一件事和你商議。
咱如今都沒有兒了,是個老寡一婦一。
你還有公公丈夫的靈柩不曾送回,是你一件大事,我隻是個孤身,終日想兒,也是望梅止渴,多分是沒了,連泰定也不得見他一面,把個細珠擔誤了這幾年。
我想這個苦命,原是個尼姑。
如今兵馬荒亂,一時間遇見番兵擄了去,把身子做不下主來,枉空守了幾年寡,還害了一性一命,不如此時把頭發剃了,就在這庵上出家。
咱姊妹們一個莊上住着做伴,我也不回山東去了。
落下細珠,等等平定了,稍信與泰定來領他家去。
”盧氏勸雲娘說:“慧哥不知去向,日後還有指望,姐姐剃了頭,慧哥回來,那時節怎麼家去?”雲娘抵死不肯。
即時請将庵裡老姑子來,可憐雲娘把頭發——因想慧哥愁的白了一半——分三路剪下來,剃作比丘尼。
細珠在傍和盧氏哭個不祝也是他平生信佛,前世道根,該從此成了正果。
詩曰:幾縷香雲金剪開,當年玉鏡照高台。
豈期老向空門度,安得修身伴子回? 珠翠永辭膏沐去,鬓蟬久被雪霜催。
萬緣曆盡唯禅定,尚有烏啼夜半哀。
按下雲娘祝發為尼,與盧氏莊上苦修不題。
且說泰定同慧哥從毗盧庵出門,千裡南遊,找尋生母雲娘,少不得饑餐渴飲,夜住曉行,向淮安府問路而來。
那時,淮南淮北在金宋一一交一一界用兵之地,都有百姓團結避難在山寨海島裡,日久人多,沒有口糧,隻得搶劫,做起土賊來。
一兩個孤身客人,沒有敢走的。
又有一件怕人處:連年荒欠,米豆沒處去籴,人人搶奪,又不敢販賣,多有強人截路,把肥胖客人殺了,成火一肉一一樣做下飯的。
百姓窮荒,餓死大半,還有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事。
以人為糧,說是味美無比,起了個美名,不叫做人一肉一,說是雙腳羊。
這一個泰定,領着慧哥十四五歲的個白胖小和尚子,孤身南走,豈不是件險危的事。
二人不知往南的路,一步步化着飯吃,問路前行;或是晝走荒村乞化,或是夜投古寺覓宿。
不則一日,到了淮河渡口下邳桃源地方,隻見人民亂走,拖男領一女一的,也有推車趕驢、背着包裹的,泰定上前細問,才知道金兵兩路南侵,沿淮安一帶州縣不攻一自一破,百姓們各處逃生。
這了空和泰定唬得無路可避,百忙裡尋不出個寺院。
往東南上一望,露出半截塔在林子裡,不上五七裡路。
泰定叫聲:“慧哥,咱如今往前沒處去,不如且躲在寺裡。
你是個和尚,我是個道人,那金兵來時,也不難為咱出家人。
”因此泰定前行,了空随後,一路落荒而走。
遠遠看見一座古寺,但見: 古塔高盤雲漢,山門倒塌塵埃。
松枯秃頂盡無枝,荒草迷漫全失路。
三尊佛像無金一色一,隻有野鳥來巢;一坐韋馱懸寶杵,那得高僧住錫。
大殿全無香火氣,到門不聽木魚聲。
泰定、了空進得山門來,隻見鐘樓倒了,地下一口大鐘半截埋在土裡,大殿上蓬蒿長有一尺餘深。
踅到後面,禅堂、香積廚都拆淨了,隻有伽藍韋馱殿倒了半間,還有個石香爐,長了滿爐的青草。
日一色一西沉,不見一個人來祝山門一望,都是湖泊,全無村落。
了空有些害怕,道:“泰定,這個破寺,怎麼着住下。
” 泰定說:“如今天晚了,沒處投宿,知道金朝大兵甚麼時到,一到那裡去躲?咱且在這伽藍神像後邊,胡亂捱這一夜,明日問路再走。
”一行說着,天黑了,滿寺裡黑胧胧的,又沒有門戶關着。
兩人取把枯草來,把禅杖、蒲團倚在神座旁邊,和衣打坐,了空卻暗誦《觀音大士救苦經》和藥師解厄的咒。
到了四更天氣,總是人煙斷絕,雞狗不聽得一聲。
兩人合眼?隻聽得一群人進寺來,到了大殿上,乒乒乓乓響了一會,來這伽藍殿裡,使撓鈎長槍亂搠。
唬得泰定伏在神像後做一堆兒,一口氣也不敢出。
了空不知道,問了聲:“是誰?”早一撓鈎搭着破直裰袖子,扯出寺門去了。
泰定那敢言語!等不到天明,這些賊早已四散,不知擄着了空那裡去了。
天明泰定出來,見慧哥沒了,大哭一常待要往前找信,知是那條路去的;待要回山東,也是主仆一場相遇,怎舍得就去了。
隻得拿起禅杖、蒲團:“往前找大路上淮安去罷,等尋着主母,再訪問慧哥不遲。
”泰定無奈,腹中又饑又渴,往常化齋還有了空念佛,如今隻得空打木魚了,口裡胡亂哼幾聲“南無觀世音菩薩”,抄化幾文錢來,讨着飯吃,好不艱難。
不知後來主仆何日相逢,母子何年相見。
正是:苦海茫茫,前浪未休後浪起;災魔滾滾,一重未脫一重來。
且聽下回分解。
那些放搶的夜不收們,還在村外河邊,各處搜尋逃民,見一人殺一人,見一口擄一口。
這湖心寺隔城不遠,如何逃躲。
隻見雲娘向盧氏道:“三姐,我有一件事和你商議。
咱如今都沒有兒了,是個老寡一婦一。
你還有公公丈夫的靈柩不曾送回,是你一件大事,我隻是個孤身,終日想兒,也是望梅止渴,多分是沒了,連泰定也不得見他一面,把個細珠擔誤了這幾年。
我想這個苦命,原是個尼姑。
如今兵馬荒亂,一時間遇見番兵擄了去,把身子做不下主來,枉空守了幾年寡,還害了一性一命,不如此時把頭發剃了,就在這庵上出家。
咱姊妹們一個莊上住着做伴,我也不回山東去了。
落下細珠,等等平定了,稍信與泰定來領他家去。
”盧氏勸雲娘說:“慧哥不知去向,日後還有指望,姐姐剃了頭,慧哥回來,那時節怎麼家去?”雲娘抵死不肯。
即時請将庵裡老姑子來,可憐雲娘把頭發——因想慧哥愁的白了一半——分三路剪下來,剃作比丘尼。
細珠在傍和盧氏哭個不祝也是他平生信佛,前世道根,該從此成了正果。
詩曰:幾縷香雲金剪開,當年玉鏡照高台。
豈期老向空門度,安得修身伴子回? 珠翠永辭膏沐去,鬓蟬久被雪霜催。
萬緣曆盡唯禅定,尚有烏啼夜半哀。
按下雲娘祝發為尼,與盧氏莊上苦修不題。
且說泰定同慧哥從毗盧庵出門,千裡南遊,找尋生母雲娘,少不得饑餐渴飲,夜住曉行,向淮安府問路而來。
那時,淮南淮北在金宋一一交一一界用兵之地,都有百姓團結避難在山寨海島裡,日久人多,沒有口糧,隻得搶劫,做起土賊來。
一兩個孤身客人,沒有敢走的。
又有一件怕人處:連年荒欠,米豆沒處去籴,人人搶奪,又不敢販賣,多有強人截路,把肥胖客人殺了,成火一肉一一樣做下飯的。
百姓窮荒,餓死大半,還有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事。
以人為糧,說是味美無比,起了個美名,不叫做人一肉一,說是雙腳羊。
這一個泰定,領着慧哥十四五歲的個白胖小和尚子,孤身南走,豈不是件險危的事。
二人不知往南的路,一步步化着飯吃,問路前行;或是晝走荒村乞化,或是夜投古寺覓宿。
不則一日,到了淮河渡口下邳桃源地方,隻見人民亂走,拖男領一女一的,也有推車趕驢、背着包裹的,泰定上前細問,才知道金兵兩路南侵,沿淮安一帶州縣不攻一自一破,百姓們各處逃生。
這了空和泰定唬得無路可避,百忙裡尋不出個寺院。
往東南上一望,露出半截塔在林子裡,不上五七裡路。
泰定叫聲:“慧哥,咱如今往前沒處去,不如且躲在寺裡。
你是個和尚,我是個道人,那金兵來時,也不難為咱出家人。
”因此泰定前行,了空随後,一路落荒而走。
遠遠看見一座古寺,但見: 古塔高盤雲漢,山門倒塌塵埃。
松枯秃頂盡無枝,荒草迷漫全失路。
三尊佛像無金一色一,隻有野鳥來巢;一坐韋馱懸寶杵,那得高僧住錫。
大殿全無香火氣,到門不聽木魚聲。
泰定、了空進得山門來,隻見鐘樓倒了,地下一口大鐘半截埋在土裡,大殿上蓬蒿長有一尺餘深。
踅到後面,禅堂、香積廚都拆淨了,隻有伽藍韋馱殿倒了半間,還有個石香爐,長了滿爐的青草。
日一色一西沉,不見一個人來祝山門一望,都是湖泊,全無村落。
了空有些害怕,道:“泰定,這個破寺,怎麼着住下。
” 泰定說:“如今天晚了,沒處投宿,知道金朝大兵甚麼時到,一到那裡去躲?咱且在這伽藍神像後邊,胡亂捱這一夜,明日問路再走。
”一行說着,天黑了,滿寺裡黑胧胧的,又沒有門戶關着。
兩人取把枯草來,把禅杖、蒲團倚在神座旁邊,和衣打坐,了空卻暗誦《觀音大士救苦經》和藥師解厄的咒。
到了四更天氣,總是人煙斷絕,雞狗不聽得一聲。
兩人合眼?隻聽得一群人進寺來,到了大殿上,乒乒乓乓響了一會,來這伽藍殿裡,使撓鈎長槍亂搠。
唬得泰定伏在神像後做一堆兒,一口氣也不敢出。
了空不知道,問了聲:“是誰?”早一撓鈎搭着破直裰袖子,扯出寺門去了。
泰定那敢言語!等不到天明,這些賊早已四散,不知擄着了空那裡去了。
天明泰定出來,見慧哥沒了,大哭一常待要往前找信,知是那條路去的;待要回山東,也是主仆一場相遇,怎舍得就去了。
隻得拿起禅杖、蒲團:“往前找大路上淮安去罷,等尋着主母,再訪問慧哥不遲。
”泰定無奈,腹中又饑又渴,往常化齋還有了空念佛,如今隻得空打木魚了,口裡胡亂哼幾聲“南無觀世音菩薩”,抄化幾文錢來,讨着飯吃,好不艱難。
不知後來主仆何日相逢,母子何年相見。
正是:苦海茫茫,前浪未休後浪起;災魔滾滾,一重未脫一重來。
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