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留高僧善士參禅 逢故主義仆得信
關燈
小
中
大
不去殺,斷一切慈悲種。
長老說四斷已畢,居士又問:“何為坐禅?”長老合掌而說偈曰:心光虛映,體絕偏圓。
金波匝匝,動寂常禅。
念起念滅,不用止絕。
任運滔滔,何曾起滅。
起滅既望,現大迦葉。
坐卧住行,未常閑歇。
禅何不坐,坐何不禅。
了得如是,是号坐禅。
長老說坐禅已畢,居士又問:“何為心觀?”長老合掌而說心觀曰:《楞嚴》雲:諸法所生,惟心所現。
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欲言心有,如箜篌聲,求不可見;欲言心無,如箜篌聲,禅定即響。
不有不無,妙在其中。
又說偈曰: 說佛從心得解脫,心者清淨名無姤。
且道鮮潔不受一色一,有解此者成大道。
長老說法已畢,居士五體投地,願拜弟子受戒,因說:“此處有一毗盧庵,一自一經兵火,無人居住,一情一願留師供養,就在村前大樹林邊,請老禅師随喜。
”這雪澗長老仗錫前行,了空後随。
出了村,不上半裡地,果然一座草庵。
但見山門倒鎖有雲封,香積荒殘無月照。
王杏庵取鎖匙開了門,隻見前殿韋馱、中殿毗盧佛檀香像還沒完工,前廚後園、菜畦井水,十分方便;雖方丈燒灰,尚可整理。
王杏庵說:“如果弟子有緣,老師肯住,一情一願把家财舍了,修完佛事。
”向佛前韋馱、竈神參拜了,居士又替長老問訊皈依。
也是了空的舊願,雲娘舍了那一百八顆胡珠在此,該了此善緣,一自一然佛力護持,韋馱接引,還來毗盧庵修行。
這王杏庵傳起舊日檀越,衆善信男一女一知道招了一位有道德的高僧在此。
那舊日在的幻音,因庵上無人,往城裡王姑子庵去了,正愁無人看守佛事,一聞此信,大家送米面油薪,又招了一個道人做火頭。
這長老和了空,不消三日,打掃得前後潔淨如新,開園種菜,掃地焚香,閑來和了空講法傳宗不題。
卻說這泰定一自一東京尋雲娘不見,回來了,又到臨清閘上,問汴梁來的官船,全沒有信。
過了一日,才知是金兵從山東下來,要截船搶這宮人,因此改了路,從小河由湖蕩上淮安去了。
” 想是大娘在船上,不得上岸,又随着官船上了南京。
又沒個信音,往那裡找?等幾時,問這官船的信,幾時到淮安,好往南京一路找将去,且在宅子裡打混着。
”東問西問,再不得個真信。
那日要尋幻音問問大娘幾時和他分手,走到毗盧庵來。
進的山門,隻見個老和尚在地下曬須幹菜,一個小沙彌在殿上掃地,收拾得光光淨淨,才知道這庵子另招了和尚,不知幻音那裡去了。
見了長老,問訊了,問道:“這庵上原是尼姑,如今那裡去了?”長老回道:“俺是新到的,沒見甚尼姑,隻是個空庵子。
”說着曬菜,全不理他。
泰定走得乏了,在前殿台基上坐着,要口涼水吃。
長老叫了空:“取碗水與走路的居士。
” 那了空用盤子捧着碗水,送到泰定面前。
泰定接來吃了。
了空着眼上下看泰定,象有須認得。
泰定也看這小和尚有須熟,認不出來,問道:“老師父原是那裡人?這小師父說話像這裡人聲音。
”長老說道:“貧僧是西川人,在泰山後石洞住了四十年,來這城東五十裡外觀音堂舍茶,俺這徒弟就是這裡招的。
” 泰定又問道:“他是那裡人?”了空在傍笑着道:“你管他做甚麼?”長老道:“也是你貴縣人。
從前年金兵搶城,和他母親失散了,着個人送到我庵裡來,再記不得那個人是誰。
他年紀才七歲,那裡記得去?他說母親姓楚,父親是千戶官,不在了,是大人家。
今年十一歲。
常要去找他娘去。
”隻這一句話,才提起
長老說四斷已畢,居士又問:“何為坐禅?”長老合掌而說偈曰:心光虛映,體絕偏圓。
金波匝匝,動寂常禅。
念起念滅,不用止絕。
任運滔滔,何曾起滅。
起滅既望,現大迦葉。
坐卧住行,未常閑歇。
禅何不坐,坐何不禅。
了得如是,是号坐禅。
長老說坐禅已畢,居士又問:“何為心觀?”長老合掌而說心觀曰:《楞嚴》雲:諸法所生,惟心所現。
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欲言心有,如箜篌聲,求不可見;欲言心無,如箜篌聲,禅定即響。
不有不無,妙在其中。
又說偈曰: 說佛從心得解脫,心者清淨名無姤。
且道鮮潔不受一色一,有解此者成大道。
長老說法已畢,居士五體投地,願拜弟子受戒,因說:“此處有一毗盧庵,一自一經兵火,無人居住,一情一願留師供養,就在村前大樹林邊,請老禅師随喜。
”這雪澗長老仗錫前行,了空後随。
出了村,不上半裡地,果然一座草庵。
但見山門倒鎖有雲封,香積荒殘無月照。
王杏庵取鎖匙開了門,隻見前殿韋馱、中殿毗盧佛檀香像還沒完工,前廚後園、菜畦井水,十分方便;雖方丈燒灰,尚可整理。
王杏庵說:“如果弟子有緣,老師肯住,一情一願把家财舍了,修完佛事。
”向佛前韋馱、竈神參拜了,居士又替長老問訊皈依。
也是了空的舊願,雲娘舍了那一百八顆胡珠在此,該了此善緣,一自一然佛力護持,韋馱接引,還來毗盧庵修行。
這王杏庵傳起舊日檀越,衆善信男一女一知道招了一位有道德的高僧在此。
那舊日在的幻音,因庵上無人,往城裡王姑子庵去了,正愁無人看守佛事,一聞此信,大家送米面油薪,又招了一個道人做火頭。
這長老和了空,不消三日,打掃得前後潔淨如新,開園種菜,掃地焚香,閑來和了空講法傳宗不題。
卻說這泰定一自一東京尋雲娘不見,回來了,又到臨清閘上,問汴梁來的官船,全沒有信。
過了一日,才知是金兵從山東下來,要截船搶這宮人,因此改了路,從小河由湖蕩上淮安去了。
” 想是大娘在船上,不得上岸,又随着官船上了南京。
又沒個信音,往那裡找?等幾時,問這官船的信,幾時到淮安,好往南京一路找将去,且在宅子裡打混着。
”東問西問,再不得個真信。
那日要尋幻音問問大娘幾時和他分手,走到毗盧庵來。
進的山門,隻見個老和尚在地下曬須幹菜,一個小沙彌在殿上掃地,收拾得光光淨淨,才知道這庵子另招了和尚,不知幻音那裡去了。
見了長老,問訊了,問道:“這庵上原是尼姑,如今那裡去了?”長老回道:“俺是新到的,沒見甚尼姑,隻是個空庵子。
”說着曬菜,全不理他。
泰定走得乏了,在前殿台基上坐着,要口涼水吃。
長老叫了空:“取碗水與走路的居士。
” 那了空用盤子捧着碗水,送到泰定面前。
泰定接來吃了。
了空着眼上下看泰定,象有須認得。
泰定也看這小和尚有須熟,認不出來,問道:“老師父原是那裡人?這小師父說話像這裡人聲音。
”長老說道:“貧僧是西川人,在泰山後石洞住了四十年,來這城東五十裡外觀音堂舍茶,俺這徒弟就是這裡招的。
” 泰定又問道:“他是那裡人?”了空在傍笑着道:“你管他做甚麼?”長老道:“也是你貴縣人。
從前年金兵搶城,和他母親失散了,着個人送到我庵裡來,再記不得那個人是誰。
他年紀才七歲,那裡記得去?他說母親姓楚,父親是千戶官,不在了,是大人家。
今年十一歲。
常要去找他娘去。
”隻這一句話,才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