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會稽人顧翺,少失父,事母至孝。
母好食雕胡飯,常帥子女躬自采撷。
還家導水鑿川,自種供養,每有嬴儲。
家亦近太湖,湖中後自生雕胡,無複餘草,蟲鳥不敢至焉,遂得以為養。
郡縣表其闾舍。
齊人劉道強善彈琴,能作單鹄寡凫之弄,聽者皆悲,不能自攝。
趙後有寶琴曰鳳凰,皆以金玉隐起,為龍鳳螭鸾、古賢列女之象,亦善為歸風送遠之操。
公孫弘以元光五年為國士所推,上為賢良。
國人鄒長倩以其家貧,少自資緻,乃解衣裳以衣之,釋所着冠履以與之,又贈以??一束、素絲一襚、撲滿一枚,書題遺之曰:“夫人無幽顯,道在則為尊。
雖生??之賤也,不能脫落君子,故贈君生??一束。
詩人所謂‘生??一束,其人如玉’。
五絲為??,倍??為升,倍升為織,倍織為紀,倍紀為緵,倍緵為襚。
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士之立功勳,效名節,亦複如之,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為也。
故贈君素絲一襚。
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
其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
土,粗物也;錢,重貨也。
入而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
士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将有撲滿之敗,可不誡欤!故贈君撲滿一枚。
猗嗟盛欤!山川阻修,加以風露。
次卿足下,勉作功名,竊在下風,以俟嘉譽。
”弘答爛敗不存。
漢朝輿駕祠甘泉、汾陰,備千乘萬騎,太仆執辔,大将軍陪乘,名為大駕。
司馬車駕四,中道。
辟惡車駕四,中道。
記道車駕四,中道。
靖室車駕四,中道。
象車鼓吹十三人,中道。
式道候二人,駕一,左右一人。
長安都尉四人,騎。
左右各二人。
長安亭長十人,駕。
左右各五人。
長安令車駕三,中道。
京兆掾史三人,駕一。
三分。
京兆尹車駕四,中道。
司隸部京兆從事,都部從事别駕一車。
三分。
司隸校尉駕四,中道。
廷尉駕四,中道。
太仆、宗正引從事,駕四。
左右。
太常、光祿、衛尉,駕四。
三分。
太尉外部都督、令史、賊曹屬、倉曹屬、戶曹屬、東曹掾、西曹掾,駕一。
左右各三。
太尉駕四,中道。
太尉舍人、祭酒,駕一。
左右。
司徒列從,如太尉王公騎令史、持戟吏亦各八人。
鼓吹一部。
中護軍騎,中道。
左右各三行,戟楯、弓矢、鼓吹各一部。
步兵校尉、長水校尉,駕一。
左右。
隊百匹。
左右。
騎隊十。
左右各五。
前軍将軍。
左右各二行,戟楯、刀楯、鼓吹各一部,七人。
射聲、翊軍校尉,駕三。
左右二行,戟楯、刀楯、鼓吹各一部,七人。
骁騎将軍、遊擊将軍。
駕三。
左右二行,戟楯、刀楯、鼓吹各一部,七人。
黃門前部鼓吹,左右各一部,十三人,駕四。
前黃麾騎,中道。
自此分為八校。
左四右四。
護駕禦史騎。
左右。
禦史中丞駕一,中道。
谒者仆射,駕四。
武剛車駕四,中道。
九遊車駕四,中道。
雲罕車駕四,中道。
皮軒車駕四,中道。
闟戟車駕四,中道。
鸾旗車駕四,中道。
建華車駕四,中道。
左右。
虎贲中郎将車駕二,中道。
護駕尚書郎三人,騎。
三分。
護駕尚書三,中道。
相風烏車駕四,中道。
自此分為十二校。
左右各六。
殿中禦史,騎。
左右。
興兵中郎騎,中道。
高華,中道。
畢罕。
左右。
節十六。
左八右八。
禦馬。
三分。
華蓋,中道。
自此分為十六校。
左八右八。
剛鼓,中道,金根車。
自此分為二十校,滿道。
左衛、右衛将軍。
華蓋。
自此後麋爛不存。
元光元年七月,京師雨雹。
鮑敞問董仲舒曰:“雹何物也?何氣而生之?”仲舒曰:“陰氣脅陽氣。
天地之氣,陰陽相半,和氣周回,朝夕不息。
陽德用事,則和氣皆陽,建巳之月是也,故謂之正陽之月。
陰德用事,則和氣皆陰,建亥之月是也,故謂之正陰之月。
十月陰雖用事,而陰不孤立,此月純陰,
母好食雕胡飯,常帥子女躬自采撷。
還家導水鑿川,自種供養,每有嬴儲。
家亦近太湖,湖中後自生雕胡,無複餘草,蟲鳥不敢至焉,遂得以為養。
郡縣表其闾舍。
齊人劉道強善彈琴,能作單鹄寡凫之弄,聽者皆悲,不能自攝。
趙後有寶琴曰鳳凰,皆以金玉隐起,為龍鳳螭鸾、古賢列女之象,亦善為歸風送遠之操。
公孫弘以元光五年為國士所推,上為賢良。
國人鄒長倩以其家貧,少自資緻,乃解衣裳以衣之,釋所着冠履以與之,又贈以??一束、素絲一襚、撲滿一枚,書題遺之曰:“夫人無幽顯,道在則為尊。
雖生??之賤也,不能脫落君子,故贈君生??一束。
詩人所謂‘生??一束,其人如玉’。
五絲為??,倍??為升,倍升為織,倍織為紀,倍紀為緵,倍緵為襚。
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士之立功勳,效名節,亦複如之,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為也。
故贈君素絲一襚。
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
其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
土,粗物也;錢,重貨也。
入而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
士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将有撲滿之敗,可不誡欤!故贈君撲滿一枚。
猗嗟盛欤!山川阻修,加以風露。
次卿足下,勉作功名,竊在下風,以俟嘉譽。
”弘答爛敗不存。
漢朝輿駕祠甘泉、汾陰,備千乘萬騎,太仆執辔,大将軍陪乘,名為大駕。
司馬車駕四,中道。
辟惡車駕四,中道。
記道車駕四,中道。
靖室車駕四,中道。
象車鼓吹十三人,中道。
式道候二人,駕一,左右一人。
長安都尉四人,騎。
左右各二人。
長安亭長十人,駕。
左右各五人。
長安令車駕三,中道。
京兆掾史三人,駕一。
三分。
京兆尹車駕四,中道。
司隸部京兆從事,都部從事别駕一車。
三分。
司隸校尉駕四,中道。
廷尉駕四,中道。
太仆、宗正引從事,駕四。
左右。
太常、光祿、衛尉,駕四。
三分。
太尉外部都督、令史、賊曹屬、倉曹屬、戶曹屬、東曹掾、西曹掾,駕一。
左右各三。
太尉駕四,中道。
太尉舍人、祭酒,駕一。
左右。
司徒列從,如太尉王公騎令史、持戟吏亦各八人。
鼓吹一部。
中護軍騎,中道。
左右各三行,戟楯、弓矢、鼓吹各一部。
步兵校尉、長水校尉,駕一。
左右。
隊百匹。
左右。
騎隊十。
左右各五。
前軍将軍。
左右各二行,戟楯、刀楯、鼓吹各一部,七人。
射聲、翊軍校尉,駕三。
左右二行,戟楯、刀楯、鼓吹各一部,七人。
骁騎将軍、遊擊将軍。
駕三。
左右二行,戟楯、刀楯、鼓吹各一部,七人。
黃門前部鼓吹,左右各一部,十三人,駕四。
前黃麾騎,中道。
自此分為八校。
左四右四。
護駕禦史騎。
左右。
禦史中丞駕一,中道。
谒者仆射,駕四。
武剛車駕四,中道。
九遊車駕四,中道。
雲罕車駕四,中道。
皮軒車駕四,中道。
闟戟車駕四,中道。
鸾旗車駕四,中道。
建華車駕四,中道。
左右。
虎贲中郎将車駕二,中道。
護駕尚書郎三人,騎。
三分。
護駕尚書三,中道。
相風烏車駕四,中道。
自此分為十二校。
左右各六。
殿中禦史,騎。
左右。
興兵中郎騎,中道。
高華,中道。
畢罕。
左右。
節十六。
左八右八。
禦馬。
三分。
華蓋,中道。
自此分為十六校。
左八右八。
剛鼓,中道,金根車。
自此分為二十校,滿道。
左衛、右衛将軍。
華蓋。
自此後麋爛不存。
元光元年七月,京師雨雹。
鮑敞問董仲舒曰:“雹何物也?何氣而生之?”仲舒曰:“陰氣脅陽氣。
天地之氣,陰陽相半,和氣周回,朝夕不息。
陽德用事,則和氣皆陽,建巳之月是也,故謂之正陽之月。
陰德用事,則和氣皆陰,建亥之月是也,故謂之正陰之月。
十月陰雖用事,而陰不孤立,此月純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