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關燈
安定嵩真、玄莵曹元理,并明算術,皆成帝峕人。

    真嘗自算其年壽七十三。

    真綏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晡死,書其壁以記之。

    至二十四日晡時死。

    其妻曰:“見真算時長下一算,欲以告之,慮脫有旨,故不敢言,今果校一日。

    ”真又曰:“北邙青隴上孤槚之西四丈所,鑿之入七尺,吾欲葬此地。

    ”及真死,依言往掘,得古時空椁,即以葬焉。

     元理嘗從其友人陳廣漢,廣漢曰:“吾有二囷米,忘其石數,子為計之。

    ”元理以食箸十餘轉,曰:“東囷七百四十九石二升七合。

    ”又十餘轉,曰:“西囷六百九十七石八鬥。

    ”遂大署囷門。

    後出米,西囷六百九十七石七鬥九升,中有一鼠,大堪一升,東囷不差圭合。

    元理後歲複過廣漢,廣漢以米數告之,元理以手擊床曰:“遂不知鼠之殊米,不如剝面皮矣。

    ”廣漢為之取酒。

    鹿脯數片,元理複算曰:“??蔗二十五區,應收一千五百三十六枚。

    蹲鸱三十七畝,應收六百七十三石。

    千牛産二百犢,萬雞将五萬雛。

    ”羊豕鵝鴨,皆道其數,果蓏肴蔌,悉知其所。

    乃曰:“此資業之廣,何供饋之偏邪?”廣漢慚曰:“有蒼卒客,無蒼卒主人。

    ”元理曰:“俎上蒸豚一頭,廚中荔枝一柈,皆可為設。

    ”廣漢再拜謝罪,自入取之,盡日為歡。

    其術後傳南季,南季傳項瑫,瑫傳子陸,皆得其分數,而失玄妙焉。

     衛将軍青生子,或有獻?馬者,乃命其子曰:“?,字叔馬。

    ”其後改為登,字叔升。

     哀帝為董賢起大第于北阙下,重五殿,洞六門,柱壁皆畫雲氣??蘤、山靈水怪,或衣以绨錦,或飾以金玉。

    南門三重,署曰南中門、南上門、南更門。

    東西各三門,随方面題署亦如之。

    樓閣台榭,轉相連注,山池玩好,窮盡雕麗。

     平津侯自以布衣為宰相,乃開東閣,營客館,以招天下之士。

    其一曰欽賢館,以待大賢;次曰翹材館,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館,以待國士。

    其有德任毗贊、佐理陰陽者,處欽賢之館;其有才堪九烈将軍、二千石者,居翹材之館;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藝,居接士之館。

    而躬自菲薄,所得俸祿,以奉待之。

     閩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蜜燭二百枚,白鹇、黑鹇各一雙。

    高帝大悅,厚報遣其使。

     滕公駕至東都門,馬鳴,跼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

    滕公使士卒掘馬所跑地,入三尺所,得石椁。

    滕公以燭照之,有銘焉,乃以水洗寫其文,文字皆古異,左右莫能知。

    以問叔孫通,通曰:“科鬥書也。

    ”以今文寫之,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見白日,籲嗟!滕公居此室。

    ”滕公曰:“嗟乎,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

     韓嫣好彈,常以金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

    長安為之語曰:“苦饑寒,逐金丸。

    ”京師兒童每聞嫣出彈,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

     司馬遷發憤作史記百三十篇,先達稱為良史之才。

    其以伯夷居列傳之首,以為善而無報也。

    為項羽本紀,以踞高位者,非關有德也。

    及其序屈原、賈誼,辭旨抑揚,悲而不傷,亦近代之偉才。

     梁孝王遊于忘憂之館,集諸遊士,各使為賦。

    枚乘為柳賦,其辭曰:“忘憂之館,垂條之木,枝逶遲而舍紫,葉萋萋而吐綠。

    出入風雲,去來羽族。

    既上下而好音,亦黃衣而绛足。

    蜩螗厲向,蜘蛛吐絲。

    階草漠漠,白日遲遲。

    于嗟細柳,流亂輕絲。

    君王淵穆其度,禦群英而玩之。

    小臣瞽聩,與此陳詞。

    于嗟樂兮!于是樽盈缥玉之酒,爵獻金漿之醪。

    梁人作諸蔗酒,名金漿。

    庶羞千族,盈滿六庖。

    弱絲清管,與風霜而共雕。

    ??锽啾唧,蕭條寂寥。

    俊乂英旄,列襟聯袍。

    小臣莫效于鴻毛,空銜鮮而嗽醪。

    雖複河清海竭,終無增景于邊橑。

    ” 路喬如為鶴賦,其辭曰:“白鳥朱冠,鼓翼池于。

    舉修距而躍躍,奮皓翅之翼翼。

    宛修頸而顧步,啄沙碛而相歡。

    豈忘赤霄之上,忽池籞而盤桓。

    飲清流而不舉,食稻粱而未安。

    故知野禽野性,未脫籠樊。

    賴吾王之廣愛,雖禽鳥兮抱恩。

    方騰骧而鳴舞,憑朱檻而為歡。

    ” 公孫詭為文鹿賦,其詞曰:“麀鹿濯濯,來我槐庭。

    食我槐葉,懷我德聲。

    質如缃缛,文如素綦。

    呦呦相召,小雅之詩。

    歎丘山之比歲,逄梁王于一峕。

    ” 鄒陽為酒賦,其詞曰:“清者為酒,濁者為醴。

    清者聖明,濁者頑??。

    皆曲濈丘之麥,釀野田之米。

    倉風莫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