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設計
關燈
小
中
大
曲折而寬闊的山道上;雜亂的馬蹄聲忽然緩慢下來,接着山洞角轉出八騎,迎着西沉落日的殘晖,緩緩前行。
這八騎之中有七個全是勁裝大漢,熊腰虎背插刀帶劍,個個顯得神态剽悍。
卻有一個是女的,頭面都用青巾包住,隻露出一對眼睛。
她是唯一沒有攜帶兵刃之人,可是她那袅搖據鞍的姿勢,卻使人一望而知她身懷武功,并非尋常弱質女流。
那七名勁裝騎士之中,有幾個很容易從兵刃服飾上認出家派,全是少林武當昆侖等名門大派。
帶頭的是個大胡子中年漢子,忽然作個手勢,衆騎一齊勒住。
他回頭大聲道:“前面就是黑石峽,峽内右邊的峭壁下有座古廟,雖然不大,卻足夠咱們想息一夜。
” 一個勁裝大漢道:“咱們何必在荒山古廟中住宿,幹脆摸黑直奔,好在咱們也不怕什麼虎狼惡獸。
” 另一人插口道:“咱們雖是不怕,但一路行來,已經趕了好幾百裡路,隻怕牲口吃不消。
” 這話一出,有三四人大聲贊成。
于是一行人騎,繼續馳去。
轉出一片林子,忽見前面道路陡然寬闊了幾十倍,兩邊矗立着青黑色的峭直石壁,都有二三十丈高,竟是一道相當寬闊的峽谷。
衆騎馳入峽谷,發現那峽谷越來越寬闊,可是光線卻昏昏沉沉,原來那兩邊的峭壁在頭頂數十丈相隔不遠,光線透過天頂那兩三文寬的長縫射下來,變得甚是微弱。
但底下地面卻越行越窄,使人仿佛處身于山腹石洞中之感。
靠右邊的石壁果然有一座古老的石廟,隻有前後兩進,大胡子領先馳到廟前,一躍而下,大步跨入廟内。
隻見這廟宇打掃得十分幹淨,但既無香火,也沒有人影。
當下大步走入内進,隻見這一進比前面略略廣些,四周厚厚的石牆上,開有幾個徑尺的四方窗洞,但都有粗大的鐵枝深嵌石内栅隔着,密得連小貓也不易鑽過。
大胡子一瞧沓無人迹,也不在意,大聲道:“這兒過一夜好得很,大夥兒聚在一起,比投客店歇尼有趣得多,諸位進來瞧瞧,包君滿意……” 廟門外的人全都聽見了,那個青巾蒙住頭面的女子也是一躍而下,身手之輕靈矯捷,不在其他的騎士之下。
他們把馬匹趕到廟側系好,全部湧入古廟後進。
不久,便聽到他們飲酒笑鬥猜拳吆喝,甚是響亮。
峽谷内因為兩邊峭壁在頂端處成合抱之勢,所以太陽剛一下山,谷内便黑漆一片。
隻有古廟兩側和大門,透射出燈光。
他們飲酒猜拳,笑鬥喧嘩了不到半個時辰,想是趕路疲乏,不久便沒有聲響了。
在距地面三十餘丈高的峭壁頂,一直有一對眼睛,向下窺視,偶然會在喉底傳出極低微的咆哮聲。
又過了半個時辰,谷内古廟燈光如故,卻一直沒有聲音。
峭壁頂突然抛下一條糾結的長藤,停定之時,末端距地面還有十餘丈之高。
這條長藤幼細如指的部份多,粗大的部份較少,原來是用好幾十條兀自青嫩的蔓藤胡亂接駁而成的。
看來即使是載承十公斤八公斤重的石頭也非斷脫不可。
但這時卻有一道高大人影,垂藤而下。
此人身量魁偉,少說也有百餘斤之重。
可是順騰而下之際卻輕如落葉,那條長藤幾乎毫不晃動。
這條人影迅即滑落到長藤末端,隻見他一放手,喀然朝高達十餘文的地面淩虛飛墜。
眨眼間已落在地面,居然不曾摔交,也沒有聲響。
緊接着這道人影已無聲無息地移到廟側一個窗洞外。
燈光透射出來,把這道人影照得分明。
隻見他黃色長發披垂至肩,全身長滿了黃毛,隻有面門五官毫毛短細,兩眼反映出綠瑩瑩的光芒。
由窗外望入去,隻見橫七豎八睡了滿地的人,那個青巾蒙面的女子,躺在中央位置,仍然蒙着頭面,長長的秀發大半拖覆在頸上。
猿人瞧了一會兒,突然發出一聲咆哮,一轉眼間,他已經站在内進的門口,全身暴露在明亮的燈光之下,綠睛瑩瑩,瞪視着地面酣睡之人。
可是這一群人正與前幾天在那驿站歇宿的金娘子他們相反。
那金娘子等人是警戒守候,猿人才出現,便都起來布陣以待。
目下這一千人卻全無聲息,連近在咫尺的強勁獰惡的咆哮聲,也不能驚醒任何一個人的好夢。
猿人突然一陣揮掌,左方丈許遠躺着的一個,身上的被子呼一聲飛起,掀了開來。
隻見鋪墊上卻是個草紮的人形,僅僅在露出被子外的頭部,加上一副面具和假發,維妙維肖。
一旦蓋上被子,當真難以看得出來。
猿人咆哮一聲,又是翻掌掃出,相距不遠的另一個正在酣睡的人,身上被子掀起飛開老遠。
他揮掌遙擊之時,并無激烈呼嘯掌風,但那張被子卻去勢極猛,一直碰到石牆,還發出砰然的聲響,才墜落地上。
隻見地面的鋪墊上,又是一個草人,紮成側卧,也有面具頭發等。
由此看來,其中有些仰天而卧的人,豎起膝頭把被子頂起,也必是預先結紮成那種姿勢無疑。
猿人喉中咆哮之聲忽然收歇,屹立如山,綠色的眼睛滴溜溜轉動,觀察屋内每一寸地方,已不再瞧其餘還在被子底下的人! 他查看了片刻,突然大步走到屋角,探腳往磚地上一跌,那方地磚微響一聲,看來完整如故。
但猿人巨掌一揮,掌力到處,那方地磚忽然消失,原來已完全粉碎,故此掌風一到便完全掃去。
隻見那方洞下面,竟是一層黝黑色的鐵闆。
猿人屈指一彈,相距數尺之遙,卻聽到那鐵闆發出沉重的當的一聲。
原來他彈出的一縷指力,強勁如錘,撞在鐵闆之時,便發出這等令人難以置信的響聲。
這一下響聲沉實異常,一聽而知道這塊鐵闆的厚度至少也有兩寸以上。
猿人微得一下,大概想找件堅硬沉重的物件來砸開鐵闆,是以随即回頭四顧。
廟外突然傳入來長笑之聲,聲音清越強勁。
猿人全身紋風不動,側耳而聽。
長笑之聲久久不歇,猿人聽了一陣,倏然間失去蹤影。
原來他以快得幾乎無法覺察的速度,出了古廟。
由于古廟外也點燃着火炬巨燭,是以透出去的光線,把廟門外面十餘丈方圓之地都照得相當明亮。
隻見廟外一共站着兩人,一個是高大微胖的和尚,一個是長眉拂額的道人。
他們的年紀看來都超過六旬,尤其是那位老道長,須眉皆白,手持拂塵,簡直像是圖畫中的古仙人一般。
清勁的笑聲便是從老道人口中發出,他們的神情都很安詳和藹,看來似是沒有惡意。
猿人突然轉眼向左右兩邊都望了一下,果然正如他心靈所察覺的情況一樣,在這寬大的峽谷兩端,都各有兩人立屹把守,顯然是分頭包圍截斷他的逃路。
猿人仰天長嘯一聲,嘯聲在峽谷内旋激排蕩着,震耳欲聾,緊接但見他态嘯聲中,全身毛發聳豎,形态威猛之極。
那老僧道人兩人寸步未移,面色卻已變得沉凝起來,同時身上的僧衣道服也飄拂得獵獵有聲,好像是站在狂風怒飙中一般。
在旁人看來,他們這種情況隻是詭異古怪而已。
可是那老和尚和老道人,卻已全力運功,内定心神,外抗敵威,這等波濤萬丈的險惡境況,不是身曆其境之人,實是難以體會。
原來那猿人尚未出手,那股即将攻擊敵人的氣勢,加上震耳欲聾的嘯聲,已形成巨大無比的無形壓力,牢牢罩住眼前這兩個人。
他那強大絕倫的氣勢,含有明顯無堅不摧無敵不克的強大信心,是以在對方精神心靈上的壓力,更大于其他。
轉眼間猿人忽然停止長嘯,面上眼中露出訝異之色。
一時峽谷中風平浪靜,使之不禁泛起了重回人世之感。
老和尚深深吸一口氣,朗朗誦聲佛号。
霎時這一聲“阿彌陀佛”充塞彌漫全谷,有一種圓潤慈祥的味道擠入每一個人的心頭。
老道長霜白長眉輕輕拂動,說道:“師兄既不願開口,貧道隻好饒舌了。
” 他的話自然是向老和尚說的,但他的目光卻一直凝注着猿人。
“敢問施主,你可知道我們這些人的來曆和來意麼?” 猿人的碧綠眼睛深邃得像無底的海洋,既不回答也沒有一點線索讓人家曉得他究竟懂得人言?抑是全然不懂?廟内忽然傳出語聲,道:“老道長何須多問,在下可以斷定這位兄台對在場諸位前輩的來曆來意,全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 答話之人一邊說一邊走出來,但見他年約五旬左右,相貌清秀,一身文士裝束,舉止言談都極是潇灑。
若是手中有一把羽扇,那就使人無法不聯想到諸葛武侯的儒雅豐神了。
這位中年文士飄然從猿人身邊行過,在老和尚身側停下來,從容回轉身子,兩道湛明的目光和猿人的綠睛相觸。
他微微一笑,又道:“兄台的一身武學造詣,已臻化境,自信随時随地可以擊斃在下,故此并不趁我行過之時出手。
兄台這個想法,極是正确。
在下雖是站在少林第一高手圓音大師身側,但想來仍難逃兄台的萬妙神手一擊。
但正因在下深知情勢如此,才大膽地随意走動談話。
” 他的道理聽起來層層不絕,又多又玄,大有引人入勝之妙。
猿人隻是瞧着他,不言不動。
中年文士又道:“這一位乃是武當山第一高手林虛舟道長,他們四十年以來威震武林,迄至今日,他們天下七大高手的盛名仍如日正中空,武林無不敬仰。
” 林虛舟道長道:“阮先生提到這等浮名虛譽,貧道實是當之有愧。
” 圓音大師接口道
這八騎之中有七個全是勁裝大漢,熊腰虎背插刀帶劍,個個顯得神态剽悍。
卻有一個是女的,頭面都用青巾包住,隻露出一對眼睛。
她是唯一沒有攜帶兵刃之人,可是她那袅搖據鞍的姿勢,卻使人一望而知她身懷武功,并非尋常弱質女流。
那七名勁裝騎士之中,有幾個很容易從兵刃服飾上認出家派,全是少林武當昆侖等名門大派。
帶頭的是個大胡子中年漢子,忽然作個手勢,衆騎一齊勒住。
他回頭大聲道:“前面就是黑石峽,峽内右邊的峭壁下有座古廟,雖然不大,卻足夠咱們想息一夜。
” 一個勁裝大漢道:“咱們何必在荒山古廟中住宿,幹脆摸黑直奔,好在咱們也不怕什麼虎狼惡獸。
” 另一人插口道:“咱們雖是不怕,但一路行來,已經趕了好幾百裡路,隻怕牲口吃不消。
” 這話一出,有三四人大聲贊成。
于是一行人騎,繼續馳去。
轉出一片林子,忽見前面道路陡然寬闊了幾十倍,兩邊矗立着青黑色的峭直石壁,都有二三十丈高,竟是一道相當寬闊的峽谷。
衆騎馳入峽谷,發現那峽谷越來越寬闊,可是光線卻昏昏沉沉,原來那兩邊的峭壁在頭頂數十丈相隔不遠,光線透過天頂那兩三文寬的長縫射下來,變得甚是微弱。
但底下地面卻越行越窄,使人仿佛處身于山腹石洞中之感。
靠右邊的石壁果然有一座古老的石廟,隻有前後兩進,大胡子領先馳到廟前,一躍而下,大步跨入廟内。
隻見這廟宇打掃得十分幹淨,但既無香火,也沒有人影。
當下大步走入内進,隻見這一進比前面略略廣些,四周厚厚的石牆上,開有幾個徑尺的四方窗洞,但都有粗大的鐵枝深嵌石内栅隔着,密得連小貓也不易鑽過。
大胡子一瞧沓無人迹,也不在意,大聲道:“這兒過一夜好得很,大夥兒聚在一起,比投客店歇尼有趣得多,諸位進來瞧瞧,包君滿意……” 廟門外的人全都聽見了,那個青巾蒙住頭面的女子也是一躍而下,身手之輕靈矯捷,不在其他的騎士之下。
他們把馬匹趕到廟側系好,全部湧入古廟後進。
不久,便聽到他們飲酒笑鬥猜拳吆喝,甚是響亮。
峽谷内因為兩邊峭壁在頂端處成合抱之勢,所以太陽剛一下山,谷内便黑漆一片。
隻有古廟兩側和大門,透射出燈光。
他們飲酒猜拳,笑鬥喧嘩了不到半個時辰,想是趕路疲乏,不久便沒有聲響了。
在距地面三十餘丈高的峭壁頂,一直有一對眼睛,向下窺視,偶然會在喉底傳出極低微的咆哮聲。
又過了半個時辰,谷内古廟燈光如故,卻一直沒有聲音。
峭壁頂突然抛下一條糾結的長藤,停定之時,末端距地面還有十餘丈之高。
這條長藤幼細如指的部份多,粗大的部份較少,原來是用好幾十條兀自青嫩的蔓藤胡亂接駁而成的。
看來即使是載承十公斤八公斤重的石頭也非斷脫不可。
但這時卻有一道高大人影,垂藤而下。
此人身量魁偉,少說也有百餘斤之重。
可是順騰而下之際卻輕如落葉,那條長藤幾乎毫不晃動。
這條人影迅即滑落到長藤末端,隻見他一放手,喀然朝高達十餘文的地面淩虛飛墜。
眨眼間已落在地面,居然不曾摔交,也沒有聲響。
緊接着這道人影已無聲無息地移到廟側一個窗洞外。
燈光透射出來,把這道人影照得分明。
隻見他黃色長發披垂至肩,全身長滿了黃毛,隻有面門五官毫毛短細,兩眼反映出綠瑩瑩的光芒。
由窗外望入去,隻見橫七豎八睡了滿地的人,那個青巾蒙面的女子,躺在中央位置,仍然蒙着頭面,長長的秀發大半拖覆在頸上。
猿人瞧了一會兒,突然發出一聲咆哮,一轉眼間,他已經站在内進的門口,全身暴露在明亮的燈光之下,綠睛瑩瑩,瞪視着地面酣睡之人。
可是這一群人正與前幾天在那驿站歇宿的金娘子他們相反。
那金娘子等人是警戒守候,猿人才出現,便都起來布陣以待。
目下這一千人卻全無聲息,連近在咫尺的強勁獰惡的咆哮聲,也不能驚醒任何一個人的好夢。
猿人突然一陣揮掌,左方丈許遠躺着的一個,身上的被子呼一聲飛起,掀了開來。
隻見鋪墊上卻是個草紮的人形,僅僅在露出被子外的頭部,加上一副面具和假發,維妙維肖。
一旦蓋上被子,當真難以看得出來。
猿人咆哮一聲,又是翻掌掃出,相距不遠的另一個正在酣睡的人,身上被子掀起飛開老遠。
他揮掌遙擊之時,并無激烈呼嘯掌風,但那張被子卻去勢極猛,一直碰到石牆,還發出砰然的聲響,才墜落地上。
隻見地面的鋪墊上,又是一個草人,紮成側卧,也有面具頭發等。
由此看來,其中有些仰天而卧的人,豎起膝頭把被子頂起,也必是預先結紮成那種姿勢無疑。
猿人喉中咆哮之聲忽然收歇,屹立如山,綠色的眼睛滴溜溜轉動,觀察屋内每一寸地方,已不再瞧其餘還在被子底下的人! 他查看了片刻,突然大步走到屋角,探腳往磚地上一跌,那方地磚微響一聲,看來完整如故。
但猿人巨掌一揮,掌力到處,那方地磚忽然消失,原來已完全粉碎,故此掌風一到便完全掃去。
隻見那方洞下面,竟是一層黝黑色的鐵闆。
猿人屈指一彈,相距數尺之遙,卻聽到那鐵闆發出沉重的當的一聲。
原來他彈出的一縷指力,強勁如錘,撞在鐵闆之時,便發出這等令人難以置信的響聲。
這一下響聲沉實異常,一聽而知道這塊鐵闆的厚度至少也有兩寸以上。
猿人微得一下,大概想找件堅硬沉重的物件來砸開鐵闆,是以随即回頭四顧。
廟外突然傳入來長笑之聲,聲音清越強勁。
猿人全身紋風不動,側耳而聽。
長笑之聲久久不歇,猿人聽了一陣,倏然間失去蹤影。
原來他以快得幾乎無法覺察的速度,出了古廟。
由于古廟外也點燃着火炬巨燭,是以透出去的光線,把廟門外面十餘丈方圓之地都照得相當明亮。
隻見廟外一共站着兩人,一個是高大微胖的和尚,一個是長眉拂額的道人。
他們的年紀看來都超過六旬,尤其是那位老道長,須眉皆白,手持拂塵,簡直像是圖畫中的古仙人一般。
清勁的笑聲便是從老道人口中發出,他們的神情都很安詳和藹,看來似是沒有惡意。
猿人突然轉眼向左右兩邊都望了一下,果然正如他心靈所察覺的情況一樣,在這寬大的峽谷兩端,都各有兩人立屹把守,顯然是分頭包圍截斷他的逃路。
猿人仰天長嘯一聲,嘯聲在峽谷内旋激排蕩着,震耳欲聾,緊接但見他态嘯聲中,全身毛發聳豎,形态威猛之極。
那老僧道人兩人寸步未移,面色卻已變得沉凝起來,同時身上的僧衣道服也飄拂得獵獵有聲,好像是站在狂風怒飙中一般。
在旁人看來,他們這種情況隻是詭異古怪而已。
可是那老和尚和老道人,卻已全力運功,内定心神,外抗敵威,這等波濤萬丈的險惡境況,不是身曆其境之人,實是難以體會。
原來那猿人尚未出手,那股即将攻擊敵人的氣勢,加上震耳欲聾的嘯聲,已形成巨大無比的無形壓力,牢牢罩住眼前這兩個人。
他那強大絕倫的氣勢,含有明顯無堅不摧無敵不克的強大信心,是以在對方精神心靈上的壓力,更大于其他。
轉眼間猿人忽然停止長嘯,面上眼中露出訝異之色。
一時峽谷中風平浪靜,使之不禁泛起了重回人世之感。
老和尚深深吸一口氣,朗朗誦聲佛号。
霎時這一聲“阿彌陀佛”充塞彌漫全谷,有一種圓潤慈祥的味道擠入每一個人的心頭。
老道長霜白長眉輕輕拂動,說道:“師兄既不願開口,貧道隻好饒舌了。
” 他的話自然是向老和尚說的,但他的目光卻一直凝注着猿人。
“敢問施主,你可知道我們這些人的來曆和來意麼?” 猿人的碧綠眼睛深邃得像無底的海洋,既不回答也沒有一點線索讓人家曉得他究竟懂得人言?抑是全然不懂?廟内忽然傳出語聲,道:“老道長何須多問,在下可以斷定這位兄台對在場諸位前輩的來曆來意,全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 答話之人一邊說一邊走出來,但見他年約五旬左右,相貌清秀,一身文士裝束,舉止言談都極是潇灑。
若是手中有一把羽扇,那就使人無法不聯想到諸葛武侯的儒雅豐神了。
這位中年文士飄然從猿人身邊行過,在老和尚身側停下來,從容回轉身子,兩道湛明的目光和猿人的綠睛相觸。
他微微一笑,又道:“兄台的一身武學造詣,已臻化境,自信随時随地可以擊斃在下,故此并不趁我行過之時出手。
兄台這個想法,極是正确。
在下雖是站在少林第一高手圓音大師身側,但想來仍難逃兄台的萬妙神手一擊。
但正因在下深知情勢如此,才大膽地随意走動談話。
” 他的道理聽起來層層不絕,又多又玄,大有引人入勝之妙。
猿人隻是瞧着他,不言不動。
中年文士又道:“這一位乃是武當山第一高手林虛舟道長,他們四十年以來威震武林,迄至今日,他們天下七大高手的盛名仍如日正中空,武林無不敬仰。
” 林虛舟道長道:“阮先生提到這等浮名虛譽,貧道實是當之有愧。
” 圓音大師接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