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回 皂袍将砸死紫禁城 八總兵率隊進潼關
關燈
小
中
大
挂,隻有金鞭一條。
臣聞訊大吃一驚,骣騎戰馬趕奔戰場,闖入重圍,殺散敵兵,單鞭奪槊,戰敗單雄信,從虎口中把您救出。
您那時扶着我的肩頭,掉着眼淚說:你是我大唐朝的保障,将來無論何時何地,不論你提出何等要求,本王決無不允之理。
萬歲可還記得?”李世民點了點頭。
“二一件,當年削平群雄,天下歸一,您秦王功勞最大,高皇帝想傳位于您,遭到建成、元吉的忌妒,他們勾結張、殷二妃,作出下賤之事,被您發現,您念及手足之情,沒在高皇帝面前訴說此事,隻是宮門挂玉帶,以示警告,讓其自消自滅。
建成、元吉反颠倒事實,倒打一耙,并唆使張、殷二妃撕破鳳襖,撓破粉面,到高皇帝面前告您一狀。
高皇帝病榻之上不明真象,要将您開刀問斬。
萬歲,您難道沒有受過不白之冤?那時我尉遲恭出使河北,聞信後為救您晝夜兼程往京裡趕路,活活累死了我的寶馬良駒。
臣進京後連家都沒回,先奔天牢探監,又連夜進宮為您求情,結果誤中建成、元吉毒計,把我打得通體鱗傷,九死一生,這些舊傷,現在還時常發疼。
若沒有程咬金、侯君基、王君可衆人,臣早已不在人間。
以後真象大白,高皇帝處置了建成、元吉,您才登坐大寶。
您那時又對我說:老愛卿,你對朕的救命大恩,朕永世不忘,以後你不論提什麼要求,朕決無不準之理,請問萬歲有無此事?”李世民又點了點頭。
“數十年來,臣隻知為社稷、為陛下南征北戰,可以說從未向您提過什麼要求。
請問陛下您欠不欠我的人情?我今天重提往事,是為了保薛仁貴不死,臣就提這麼一個要求,算不算過分?” 尉遲恭憤怒之下把往事-一提起,李世民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也覺着對不起敬德。
他想來想去,覺得看在尉遲恭的分上,應該把薛禮饒恕才是。
皇上的心裡剛有了點活動,李道宗上殿了。
他知道敬德功高望重,皇上有時也聽他的,怕事情有變化,這才沒有奉旨就上了金殿。
他來到龍書案前一跪:“萬歲,我女兒死得冤哪!”李世民一見,活動的心又收回去了。
“老愛卿,你方才所講句句是真,孤是欠你的人情。
但愛卿應該知道,朕當初所講,是指你尉遲家族而言,你與薛禮雖名為父子,實并非一家,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愛卿應該明白。
”敬德一聽更急了:“萬歲,那麼說今天我算白說了。
這麼辦,你敢說三個要殺?”李世民一聽,嘿嘿,和程咬金一樣,他的氣也大了:“熬國公,江山是我的,社稷也是我的,慢說三個,三百個又有何難!對薛仁貴我就是要殺!殺!殺!” 尉遲恭一瞧頂上牛了,他真想上去抓住李世民打他一鞭,但在封建年代他哪敢哪!隻得把火壓了壓:“萬歲,臣是個粗人,說話不講規矩,求陛下見諒。
”“朕不怪你,隻要你明白事理就行。
”“陛下,臣今天為薛禮保本是保定了,若萬歲不饒,臣跪死在這裡就不走了。
”說着話他上前一步,撲通一聲跪在禦案下,不住地磕頭。
李世民真有點左右為難,看看敬德心頭有點動搖,看看程咬金又有點生氣,看看李道宗又堅定下來了。
他袍袖一擺,退殿回後宮去了。
敬德正在不住磕頭,老程拉住了他的肩膀:“大老黑,别磕了,歇會兒吧。
”敬德轉臉一看見是老程:“你因何攔我?”“老黑呀,你隻顧磕頭哩,看皇上還在嗎?”敬德擡頭一看,皇上已經走了。
老元帥驚呆半晌,問老程怎麼辦。
“哎呀,我看這皇上都是卸磨殺驢,轉臉無情,我們給他講好聽的根本沒用,幹脆就瞪眼玩兒橫的。
”程咬金一句話把正在氣頭上的敬德的火點得更旺了,“對,皇上不講理,咱就來橫的,他跑了咱就追,不饒薛仁貴決不罷休。
”敬德說罷轉身向後宮追去,程咬金也跟在他的後邊。
李世民為什麼走呢?他左右為難哪!饒了薛仁貴,那是絕對不能;不饒吧,眼瞧着尉遲恭一個勁兒地磕頭,怎麼對付呢?後來一想,惹不起躲得起,我幹脆回宮,你磕一會兒頭覺着洩勁了,自然就回府了,然後我再傳旨殺薛仁貴。
他奔後宮一邊走着,一邊想着近來朝中的事,心情也真不好受。
他沒估計到尉遲恭會在後邊追來。
聽到後邊有腳步聲,回頭一看,敬德來了。
就見他胡子飛起來了,兩眼發直:“萬歲,您留步!您往哪裡走!”一邊喊着,一邊追。
現在的尉遲恭不是當年的尉遲恭了,退腳都笨了,因此跑起來有點遲鈍。
要是當年,三蹿兩縱,就把李世民給抓住了。
李世民的歲數比他小,退腳都挺利索。
李世民見勢不好,撒退就跑,一會兒就進了紫禁城。
這裡是皇上的生活區,外臣不經宣召絕對不得進入,他認為進了紫禁城就保險了,便吩咐一聲快掩門。
宮中太監把城門吱呀呀一合,還沒有來得及上拴哩,老元帥尉遲恭就到了。
由于事情倉促,李世民跑得又快,被風一吹,袍子在後邊,門一關,把龍袍給掩住了,尉遲恭一伸手,抓住了龍袍。
李世民走不了,在裡邊靠着城門,吩咐太監在裡邊把門頂住,說什麼不能讓他進來。
幾十個太監用肩膀頂着門
臣聞訊大吃一驚,骣騎戰馬趕奔戰場,闖入重圍,殺散敵兵,單鞭奪槊,戰敗單雄信,從虎口中把您救出。
您那時扶着我的肩頭,掉着眼淚說:你是我大唐朝的保障,将來無論何時何地,不論你提出何等要求,本王決無不允之理。
萬歲可還記得?”李世民點了點頭。
“二一件,當年削平群雄,天下歸一,您秦王功勞最大,高皇帝想傳位于您,遭到建成、元吉的忌妒,他們勾結張、殷二妃,作出下賤之事,被您發現,您念及手足之情,沒在高皇帝面前訴說此事,隻是宮門挂玉帶,以示警告,讓其自消自滅。
建成、元吉反颠倒事實,倒打一耙,并唆使張、殷二妃撕破鳳襖,撓破粉面,到高皇帝面前告您一狀。
高皇帝病榻之上不明真象,要将您開刀問斬。
萬歲,您難道沒有受過不白之冤?那時我尉遲恭出使河北,聞信後為救您晝夜兼程往京裡趕路,活活累死了我的寶馬良駒。
臣進京後連家都沒回,先奔天牢探監,又連夜進宮為您求情,結果誤中建成、元吉毒計,把我打得通體鱗傷,九死一生,這些舊傷,現在還時常發疼。
若沒有程咬金、侯君基、王君可衆人,臣早已不在人間。
以後真象大白,高皇帝處置了建成、元吉,您才登坐大寶。
您那時又對我說:老愛卿,你對朕的救命大恩,朕永世不忘,以後你不論提什麼要求,朕決無不準之理,請問萬歲有無此事?”李世民又點了點頭。
“數十年來,臣隻知為社稷、為陛下南征北戰,可以說從未向您提過什麼要求。
請問陛下您欠不欠我的人情?我今天重提往事,是為了保薛仁貴不死,臣就提這麼一個要求,算不算過分?” 尉遲恭憤怒之下把往事-一提起,李世民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也覺着對不起敬德。
他想來想去,覺得看在尉遲恭的分上,應該把薛禮饒恕才是。
皇上的心裡剛有了點活動,李道宗上殿了。
他知道敬德功高望重,皇上有時也聽他的,怕事情有變化,這才沒有奉旨就上了金殿。
他來到龍書案前一跪:“萬歲,我女兒死得冤哪!”李世民一見,活動的心又收回去了。
“老愛卿,你方才所講句句是真,孤是欠你的人情。
但愛卿應該知道,朕當初所講,是指你尉遲家族而言,你與薛禮雖名為父子,實并非一家,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愛卿應該明白。
”敬德一聽更急了:“萬歲,那麼說今天我算白說了。
這麼辦,你敢說三個要殺?”李世民一聽,嘿嘿,和程咬金一樣,他的氣也大了:“熬國公,江山是我的,社稷也是我的,慢說三個,三百個又有何難!對薛仁貴我就是要殺!殺!殺!” 尉遲恭一瞧頂上牛了,他真想上去抓住李世民打他一鞭,但在封建年代他哪敢哪!隻得把火壓了壓:“萬歲,臣是個粗人,說話不講規矩,求陛下見諒。
”“朕不怪你,隻要你明白事理就行。
”“陛下,臣今天為薛禮保本是保定了,若萬歲不饒,臣跪死在這裡就不走了。
”說着話他上前一步,撲通一聲跪在禦案下,不住地磕頭。
李世民真有點左右為難,看看敬德心頭有點動搖,看看程咬金又有點生氣,看看李道宗又堅定下來了。
他袍袖一擺,退殿回後宮去了。
敬德正在不住磕頭,老程拉住了他的肩膀:“大老黑,别磕了,歇會兒吧。
”敬德轉臉一看見是老程:“你因何攔我?”“老黑呀,你隻顧磕頭哩,看皇上還在嗎?”敬德擡頭一看,皇上已經走了。
老元帥驚呆半晌,問老程怎麼辦。
“哎呀,我看這皇上都是卸磨殺驢,轉臉無情,我們給他講好聽的根本沒用,幹脆就瞪眼玩兒橫的。
”程咬金一句話把正在氣頭上的敬德的火點得更旺了,“對,皇上不講理,咱就來橫的,他跑了咱就追,不饒薛仁貴決不罷休。
”敬德說罷轉身向後宮追去,程咬金也跟在他的後邊。
李世民為什麼走呢?他左右為難哪!饒了薛仁貴,那是絕對不能;不饒吧,眼瞧着尉遲恭一個勁兒地磕頭,怎麼對付呢?後來一想,惹不起躲得起,我幹脆回宮,你磕一會兒頭覺着洩勁了,自然就回府了,然後我再傳旨殺薛仁貴。
他奔後宮一邊走着,一邊想着近來朝中的事,心情也真不好受。
他沒估計到尉遲恭會在後邊追來。
聽到後邊有腳步聲,回頭一看,敬德來了。
就見他胡子飛起來了,兩眼發直:“萬歲,您留步!您往哪裡走!”一邊喊着,一邊追。
現在的尉遲恭不是當年的尉遲恭了,退腳都笨了,因此跑起來有點遲鈍。
要是當年,三蹿兩縱,就把李世民給抓住了。
李世民的歲數比他小,退腳都挺利索。
李世民見勢不好,撒退就跑,一會兒就進了紫禁城。
這裡是皇上的生活區,外臣不經宣召絕對不得進入,他認為進了紫禁城就保險了,便吩咐一聲快掩門。
宮中太監把城門吱呀呀一合,還沒有來得及上拴哩,老元帥尉遲恭就到了。
由于事情倉促,李世民跑得又快,被風一吹,袍子在後邊,門一關,把龍袍給掩住了,尉遲恭一伸手,抓住了龍袍。
李世民走不了,在裡邊靠着城門,吩咐太監在裡邊把門頂住,說什麼不能讓他進來。
幾十個太監用肩膀頂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