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賢節度抗章陳帝阙 新太守展觀入神京
關燈
小
中
大
有華士莠流,挾其聩說以為嘗試,設嚼火熒于日月,潢污混于江海,中興前路,為累匪鮮,惟陛下詳省所見,亟行所宜。
臣不騰管窺屏之至,謹繕折奏陳。
伏乞皇上聖鑒,謹奏。
奏字下又有奏旨已錄四字。
賈政細看了一遍,心中想道:"不料珍地竟有如此經濟,就是文筆也很高古,頗似陸宣公奏議,不知幕府中是誰替他潤色的,倒是一個好手。
"又看底下還有個附片,奏保将才,奏朱批金嗣坤仍以提督交軍機處存記,心中又是一番驚異。
原來金嗣坤的祖父金滿堂,本是一個著名匪首,多少官兵拿他不着,榮國公給他一道檄文,語語至誠,勸他歸順。
金滿堂大為感動,親自到大營投誠請罪。
榮國公當面獎慰一番,收在标下,後來做到實缺總兵。
那金嗣坤,賈政也見過的,彼時才保守備,不料也位至專阃。
又往下審了兩冊,見有禮部奏本,留神一看,卻是核準江淮節度使請将原任監政林如海崇祀名宦祠的。
此等奏疏全是按着老套,隻中間叙林如海生平政績,有一段四六。
賈政正要細看,卻因夕照沉西,那廊下又被大巴蕉葉子遮住,看不清那些小字,便放下歇歇。
随後玉钏兒來回道:'老爺的飯擺上了。
"賈政就踱了進去,那林如海在江淮本有德政,一班紳士追懷遺愛,請祀名宦,自有意中。
卻怪賈珍本是個纨衤誇,從前書上就沒聽他談過政治,何以忽有此煌煌大文?說起來不外兩句俗語,一句是福至心靈,一句是學問從閱曆出來的。
他自從平定匪亂,移鎮範陽,這幾年一心一意,從安邦定國着想,頭一件就是整頓戎備。
就是龍武中軍底子,陸續擴充,練成勁旅。
又用了周姑爺攸陣之策,挑選邊地及各部落健兒編練了二十來萬精兵。
這幾年認真訓練,扼要駐紮,個個都是幹城腹心之選。
難得聖明在上,慎重用人。
同時荊襄、江淮、兩粵、閩越、黔雲、秦隴各重鎮,都是文武兼全,公忠體國的大臣。
曆年翦除奸宄,扶植紀綱,把封疆整頓得鐵桶似的。
就是那水師,經賈珍一番改編,添造戰船,造就将才,也不似從前專門擺樣的。
論起此時兵力,很可以建成奮武。
在賈珍之意隻主張安内靖外,養鋒不用。
比如一個人氣體充實,即使稍受外感,也不足為患,若胡亂吃藥,或是恃強讨賊,那就糟了。
二則國家的根本在于養士養民,還得養中有教。
養士的重在養他的氣,養民的重在養他的廉,比如一個人家,先要子弟知道學好,合力顧家,那家必定興旺;不要學别人家的虛排場,沒有本事單學排場,再學些壞習氣,看他走到人前,也像個闊人家的公子哥兒,背地裡隻會偷丫頭,賣東西,外帶着吃喝嫖賭,将來還不是敗家子麼。
三則要幫着朝廷修明制度。
一國有一國的制度,一家有一家的規矩,就是有些行不動的,也不能不管好歹輕重,嘁哩卡叉地都毀掉它。
譬如一所房子,那老年的黃松架子,三二百年不會壞的。
漏了挑挑頂,破了抹抹灰,還可支持幾時;實在歪了閃了,就那木架子重新翻蓋翻蓋,便和新的一樣;你說老房子不好,要提另蓋了新的,新的還沒有影子,倒把舊的梁柱窗扇先拆了當劈柴燒,可叫一家子在哪裡住呢?賈珍調到這裡,一向本着這主意做去,又怕萬一他走開了,後來的人未必能知道他的用心,另一個主意,必至枝節橫生,前功盡棄。
趁着那幾天公事清簡便自寫出大意,令總文案姓洪的做成奏稿,又和幕府中一班名士,仔細斟酌了,方才繕折拜發。
皇上見那封奏,說的全是經國良規,當下降了一道旨意,發交各該管衙門查照理,一面由内閣發抄登報。
剛好那天賈政于無意中見着,到上房和王夫人說起,還十分誇贊,隻猜疑不知是誰替他做的。
王夫人道:"我聽說琏兒帶去的王作梅,珍兒看他好,留在幕裡,也許是他的手筆罷?"賈政道:"作梅筆下平常得很,隻公事還熟,這文章哪裡做得出呢?"言罷尚嗟歎不止。
那姓洪的本是老幕府,卻不常到京,與賈政并不認識,始終不知是他做的,這且按下不提。
卻說賈琏自從調任陳州,做書的忙着說那賈府和寶、黛之事,一直沒提到他,如今又要從頭叙起。
他那年在範陽見了賈珍,不久即攜眷起程。
前任預省,到汴梁,先赴各大憲衙門禀到。
節度使知道他來曆不少,即時接見,待遇甚優。
次日便懸牌饬赴新任賈琏禀謝下來,又見過司道,即帶同平兒母子,一路起早往陳州去。
好在沒幾天的旱路,到了府城,先安下公館,接印拜客。
忙了幾天,俟前任騰出衙署,便同眷屬進衙居住。
那同知本是閑着,卻也礙着禮制關防,不能出去閑逛,隻同當地紳士們偶然宴會來往。
賈琏一
臣不騰管窺屏之至,謹繕折奏陳。
伏乞皇上聖鑒,謹奏。
奏字下又有奏旨已錄四字。
賈政細看了一遍,心中想道:"不料珍地竟有如此經濟,就是文筆也很高古,頗似陸宣公奏議,不知幕府中是誰替他潤色的,倒是一個好手。
"又看底下還有個附片,奏保将才,奏朱批金嗣坤仍以提督交軍機處存記,心中又是一番驚異。
原來金嗣坤的祖父金滿堂,本是一個著名匪首,多少官兵拿他不着,榮國公給他一道檄文,語語至誠,勸他歸順。
金滿堂大為感動,親自到大營投誠請罪。
榮國公當面獎慰一番,收在标下,後來做到實缺總兵。
那金嗣坤,賈政也見過的,彼時才保守備,不料也位至專阃。
又往下審了兩冊,見有禮部奏本,留神一看,卻是核準江淮節度使請将原任監政林如海崇祀名宦祠的。
此等奏疏全是按着老套,隻中間叙林如海生平政績,有一段四六。
賈政正要細看,卻因夕照沉西,那廊下又被大巴蕉葉子遮住,看不清那些小字,便放下歇歇。
随後玉钏兒來回道:'老爺的飯擺上了。
"賈政就踱了進去,那林如海在江淮本有德政,一班紳士追懷遺愛,請祀名宦,自有意中。
卻怪賈珍本是個纨衤誇,從前書上就沒聽他談過政治,何以忽有此煌煌大文?說起來不外兩句俗語,一句是福至心靈,一句是學問從閱曆出來的。
他自從平定匪亂,移鎮範陽,這幾年一心一意,從安邦定國着想,頭一件就是整頓戎備。
就是龍武中軍底子,陸續擴充,練成勁旅。
又用了周姑爺攸陣之策,挑選邊地及各部落健兒編練了二十來萬精兵。
這幾年認真訓練,扼要駐紮,個個都是幹城腹心之選。
難得聖明在上,慎重用人。
同時荊襄、江淮、兩粵、閩越、黔雲、秦隴各重鎮,都是文武兼全,公忠體國的大臣。
曆年翦除奸宄,扶植紀綱,把封疆整頓得鐵桶似的。
就是那水師,經賈珍一番改編,添造戰船,造就将才,也不似從前專門擺樣的。
論起此時兵力,很可以建成奮武。
在賈珍之意隻主張安内靖外,養鋒不用。
比如一個人氣體充實,即使稍受外感,也不足為患,若胡亂吃藥,或是恃強讨賊,那就糟了。
二則國家的根本在于養士養民,還得養中有教。
養士的重在養他的氣,養民的重在養他的廉,比如一個人家,先要子弟知道學好,合力顧家,那家必定興旺;不要學别人家的虛排場,沒有本事單學排場,再學些壞習氣,看他走到人前,也像個闊人家的公子哥兒,背地裡隻會偷丫頭,賣東西,外帶着吃喝嫖賭,将來還不是敗家子麼。
三則要幫着朝廷修明制度。
一國有一國的制度,一家有一家的規矩,就是有些行不動的,也不能不管好歹輕重,嘁哩卡叉地都毀掉它。
譬如一所房子,那老年的黃松架子,三二百年不會壞的。
漏了挑挑頂,破了抹抹灰,還可支持幾時;實在歪了閃了,就那木架子重新翻蓋翻蓋,便和新的一樣;你說老房子不好,要提另蓋了新的,新的還沒有影子,倒把舊的梁柱窗扇先拆了當劈柴燒,可叫一家子在哪裡住呢?賈珍調到這裡,一向本着這主意做去,又怕萬一他走開了,後來的人未必能知道他的用心,另一個主意,必至枝節橫生,前功盡棄。
趁着那幾天公事清簡便自寫出大意,令總文案姓洪的做成奏稿,又和幕府中一班名士,仔細斟酌了,方才繕折拜發。
皇上見那封奏,說的全是經國良規,當下降了一道旨意,發交各該管衙門查照理,一面由内閣發抄登報。
剛好那天賈政于無意中見着,到上房和王夫人說起,還十分誇贊,隻猜疑不知是誰替他做的。
王夫人道:"我聽說琏兒帶去的王作梅,珍兒看他好,留在幕裡,也許是他的手筆罷?"賈政道:"作梅筆下平常得很,隻公事還熟,這文章哪裡做得出呢?"言罷尚嗟歎不止。
那姓洪的本是老幕府,卻不常到京,與賈政并不認識,始終不知是他做的,這且按下不提。
卻說賈琏自從調任陳州,做書的忙着說那賈府和寶、黛之事,一直沒提到他,如今又要從頭叙起。
他那年在範陽見了賈珍,不久即攜眷起程。
前任預省,到汴梁,先赴各大憲衙門禀到。
節度使知道他來曆不少,即時接見,待遇甚優。
次日便懸牌饬赴新任賈琏禀謝下來,又見過司道,即帶同平兒母子,一路起早往陳州去。
好在沒幾天的旱路,到了府城,先安下公館,接印拜客。
忙了幾天,俟前任騰出衙署,便同眷屬進衙居住。
那同知本是閑着,卻也礙着禮制關防,不能出去閑逛,隻同當地紳士們偶然宴會來往。
賈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