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賢節度抗章陳帝阙 新太守展觀入神京
關燈
小
中
大
言贖武矣,巨以為非其重也,必有控禦于贖武之上者。
今天下竟言改制矣,臣以為非所急也,必有審度于改制之先者。
譬之于器輕重,倒持則覆。
譬之于樂緩急,失序則乘,故夫舍重而就輕者,取敗之卷也。
務緩而忘急者,召亂之門也。
秋毫之紊贲官,莫挽蟻空之決。
懷襄立成,是不可不慎之慎者也。
陛下睿智天聰,削平兇逆此複恢張百度,以饬紀植綱為主。
斯誠莫辟中興之會,而臣工效命之秋也。
顧臣愚慮決策之未盡應機,布治之不足行遠,疚心如狂,不覺妄發,謹胪舉數端以聞。
所謂千年慮愚,必有一得者,惟陛下幸留聽焉。
一曰安内重于靖外。
說者謂外虞環生,失今不圖,将啟豆分之漸,此恫言也。
古之兵者必有其辭,而空穴來風,腐水緻朽。
抑未聞有無因而緻者,陷于弱昧而張皇簧鼓,粉飾戈矛,發其端者奮子捶憷,投其隙者利于社鼠,其為患也。
且滋逼焉,比者草紫缰樸勇之衆,規豐沛子弟之軍,以張師徒,宜若可恃,然不戢之焚,古人所戒,非常之慮,聖哲必兢。
臣以為大匠不鑿木大廬,不登者兵家之至言也。
持盈與天,定頌與人者,史家之通論也。
肌革者風邪不入,沙石去者湟流自安,整備以養威,蓄芳力以祛氛邪,厚生正德以培國脈,信賞必罰以振懿綱。
鋒可不用而用之必伸,令無不行而行之必謹,斯所以為社稷自重之計也。
一曰揆文重于奮武。
說者謂軍旅之事,非儒素所知,必加甲裳于纓紳之上,此昧言也。
古之命師者必以大夫,乃至羊祜緩帶,祭遵雅歌,并見重于前史。
誠以涖戒者必兼谙夫天時地利,與所以範圍人心者嗚咽叱咤,鮮堪語此矧崇武之敝,則至假韓白以符分,寄衛霍以封圻。
戎績未彰,民癰滋甚。
揆其初望,讵非背馳。
昔之專阃,不限治域,而文武互相制,用意尤深。
臣以為兵以衛民,靡用陵民,立國之恒經也。
師以良将,必能制将,行師之定軌也。
靳諸晚近,殆未易言,無己則惟,有編制于軍,别居要塞,候令調遣。
設在戎事,則臨以文通武達之大臣崇其威柄,寄以刑賞,如經略制置故事。
其防勇巡卒,以崔苻地方有司得節制之規制軍馭将,各有恒規。
庶戢萬階,以規遠績,斯所以為疆圄永奠之圖地。
一曰崇本重于利末。
說者謂工商之利,先于農桑,務崇飾而褒勵之,此膚言也。
古者重農,因抑末業,貿脂共賤,衣絲有禁,世或病其太過,抑知衣食之源,庶萌攸仰。
畎畝所出,萬寶以成。
即雲貿遷之利,巧任之能,苟物材之弗供,将市需之俱竭,故農桑為國之本,亦即工商之本。
今通惠之令日繁,匠儈之名俱貴,而求其居賈成名,考工盡利者,千百中無一二焉。
求其重裝比于瀛舶,上手方于魚是人者,億萬中無一二焉。
徒見農丁辍來,連隴生荊,蠶婦欷噓,斫桑供爨,而異邦之求物料者,且踵集于國門,是我之所輕而彼猶重之。
臣謂補牢之計,首在恤農,以粒養民,期于無匮。
若田間物産可資庶工者,官為董計,因地設廠,夫物力不給,則實利亦虛,天材既禮,則惰民亦奮勵以兼功之益,授以資生之術,斯所以為康濟黎庶之謀也。
一曰立教重于求術,說者謂物巧日興,貴于搏收并進,斯固然矣。
乃至并立國文化而摧棄之,此簡言也。
古者淫巧有禁,而開物成條,巳導其先。
飛車雲梯,惜無傳者,然形上形下,事固殊途。
大成小成,未妨兼取。
向使绌于技藝,其弊止于樸塞巳耳,以求進于技藝,而棄其根柢之文教,是猶病栎榱而廢廈,患癰瘤而戕躬,必謂風時相悅,系驷鐵之興邦,薄俗珍今,緻官山之阜國。
臣期期未之敢信也。
竊謂彜倫星日,百世不移,所當守之學宮,定為國是,若其西削新知,冶陶絕藝,足以利民用資衆模者,獎掖衍推,惟力是視,深維鄒蜂養指之戒,勿蹈壽陵學步之譏,斯所以為鞏固邦基之道。
一曰秉禮重于明刑。
說者謂漢唐以來,定律偏于化紀,戾于時趨,而不可以為訓,此梏言也。
古者明刑弼教,義本相通,教之所窮,刑于是作,遐邦殊俗,其為教也固異。
其措之于刑也,或亦宜然。
若以施于文明強肇之中邦,則千百年來聖明制法之精意,淩誇以盡煌煌象魏,蚩蚩聚觀,将謂陳平盜嫂,等贈芍閑。
曾皙杖兒,坐靶芸瓜而成獄,蹈禽獸而不恥,薄天親于路人,澆俗遷流伊于胡底。
臣以為積衰不振,則吹毛所及。
堯舜亦疵踔萬自疆。
将望風而來,譯提恐後,義當從夫居正,事無取于苟同,斯所以為一道同風之治也。
臣一介武夫,叨竊疆寄,所以不揣陋謬,有塵黩者,蓋以陛下秉納言之誠,懷求治之志,含宏覆載,靡有不容。
誠恐
今天下竟言改制矣,臣以為非所急也,必有審度于改制之先者。
譬之于器輕重,倒持則覆。
譬之于樂緩急,失序則乘,故夫舍重而就輕者,取敗之卷也。
務緩而忘急者,召亂之門也。
秋毫之紊贲官,莫挽蟻空之決。
懷襄立成,是不可不慎之慎者也。
陛下睿智天聰,削平兇逆此複恢張百度,以饬紀植綱為主。
斯誠莫辟中興之會,而臣工效命之秋也。
顧臣愚慮決策之未盡應機,布治之不足行遠,疚心如狂,不覺妄發,謹胪舉數端以聞。
所謂千年慮愚,必有一得者,惟陛下幸留聽焉。
一曰安内重于靖外。
說者謂外虞環生,失今不圖,将啟豆分之漸,此恫言也。
古之兵者必有其辭,而空穴來風,腐水緻朽。
抑未聞有無因而緻者,陷于弱昧而張皇簧鼓,粉飾戈矛,發其端者奮子捶憷,投其隙者利于社鼠,其為患也。
且滋逼焉,比者草紫缰樸勇之衆,規豐沛子弟之軍,以張師徒,宜若可恃,然不戢之焚,古人所戒,非常之慮,聖哲必兢。
臣以為大匠不鑿木大廬,不登者兵家之至言也。
持盈與天,定頌與人者,史家之通論也。
肌革者風邪不入,沙石去者湟流自安,整備以養威,蓄芳力以祛氛邪,厚生正德以培國脈,信賞必罰以振懿綱。
鋒可不用而用之必伸,令無不行而行之必謹,斯所以為社稷自重之計也。
一曰揆文重于奮武。
說者謂軍旅之事,非儒素所知,必加甲裳于纓紳之上,此昧言也。
古之命師者必以大夫,乃至羊祜緩帶,祭遵雅歌,并見重于前史。
誠以涖戒者必兼谙夫天時地利,與所以範圍人心者嗚咽叱咤,鮮堪語此矧崇武之敝,則至假韓白以符分,寄衛霍以封圻。
戎績未彰,民癰滋甚。
揆其初望,讵非背馳。
昔之專阃,不限治域,而文武互相制,用意尤深。
臣以為兵以衛民,靡用陵民,立國之恒經也。
師以良将,必能制将,行師之定軌也。
靳諸晚近,殆未易言,無己則惟,有編制于軍,别居要塞,候令調遣。
設在戎事,則臨以文通武達之大臣崇其威柄,寄以刑賞,如經略制置故事。
其防勇巡卒,以崔苻地方有司得節制之規制軍馭将,各有恒規。
庶戢萬階,以規遠績,斯所以為疆圄永奠之圖地。
一曰崇本重于利末。
說者謂工商之利,先于農桑,務崇飾而褒勵之,此膚言也。
古者重農,因抑末業,貿脂共賤,衣絲有禁,世或病其太過,抑知衣食之源,庶萌攸仰。
畎畝所出,萬寶以成。
即雲貿遷之利,巧任之能,苟物材之弗供,将市需之俱竭,故農桑為國之本,亦即工商之本。
今通惠之令日繁,匠儈之名俱貴,而求其居賈成名,考工盡利者,千百中無一二焉。
求其重裝比于瀛舶,上手方于魚是人者,億萬中無一二焉。
徒見農丁辍來,連隴生荊,蠶婦欷噓,斫桑供爨,而異邦之求物料者,且踵集于國門,是我之所輕而彼猶重之。
臣謂補牢之計,首在恤農,以粒養民,期于無匮。
若田間物産可資庶工者,官為董計,因地設廠,夫物力不給,則實利亦虛,天材既禮,則惰民亦奮勵以兼功之益,授以資生之術,斯所以為康濟黎庶之謀也。
一曰立教重于求術,說者謂物巧日興,貴于搏收并進,斯固然矣。
乃至并立國文化而摧棄之,此簡言也。
古者淫巧有禁,而開物成條,巳導其先。
飛車雲梯,惜無傳者,然形上形下,事固殊途。
大成小成,未妨兼取。
向使绌于技藝,其弊止于樸塞巳耳,以求進于技藝,而棄其根柢之文教,是猶病栎榱而廢廈,患癰瘤而戕躬,必謂風時相悅,系驷鐵之興邦,薄俗珍今,緻官山之阜國。
臣期期未之敢信也。
竊謂彜倫星日,百世不移,所當守之學宮,定為國是,若其西削新知,冶陶絕藝,足以利民用資衆模者,獎掖衍推,惟力是視,深維鄒蜂養指之戒,勿蹈壽陵學步之譏,斯所以為鞏固邦基之道。
一曰秉禮重于明刑。
說者謂漢唐以來,定律偏于化紀,戾于時趨,而不可以為訓,此梏言也。
古者明刑弼教,義本相通,教之所窮,刑于是作,遐邦殊俗,其為教也固異。
其措之于刑也,或亦宜然。
若以施于文明強肇之中邦,則千百年來聖明制法之精意,淩誇以盡煌煌象魏,蚩蚩聚觀,将謂陳平盜嫂,等贈芍閑。
曾皙杖兒,坐靶芸瓜而成獄,蹈禽獸而不恥,薄天親于路人,澆俗遷流伊于胡底。
臣以為積衰不振,則吹毛所及。
堯舜亦疵踔萬自疆。
将望風而來,譯提恐後,義當從夫居正,事無取于苟同,斯所以為一道同風之治也。
臣一介武夫,叨竊疆寄,所以不揣陋謬,有塵黩者,蓋以陛下秉納言之誠,懷求治之志,含宏覆載,靡有不容。
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