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賢節度抗章陳帝阙 新太守展觀入神京
關燈
小
中
大
說話尤氏在西山别墅,談起法雲寺風景之勝,邀大家同去逛逛。
李纨、寶钗尚在遊移,探春道:"你們隻配逛園子裡的假山,見了真山,倒沒有興趣了。
"湘雲道:"咱們難得出城的,既到了這裡,還不多出去散散?"寶钗道:"逛逛也好,可是那麼一繞,又得半天工夫,進城就太晚了。
"最後還是王夫人說道:"這裡去很近,既是你大嫂子高興,你們就賠着玩玩去罷。
"于是衆人分坐了幾輛大鞍車,從山路走去。
不多遠,便望見法雲寺的山門,進門下車換坐藤轎子,俗名叫做扒山虎,一路擡上去,經過幾層佛殿,越上越高,一直到塔院。
那塔院四面俱是漢白玉欄杆,翠栝蒼松,周圍環繞。
再看那後面及左右兩面,衆山合抱,聳青疊翠,就像一座大屏風似的。
寶钗道:"我不懂得風水,隻看這形勢就很好。
可惜被那些老公弄得腥臭薰天,生生把好地方給毀了。
"尤氏道:"從前還有許多碑呢,寫着什麼孝官孝孫,又是什麼滴裡搭拉的孫子,虧得一位都老爺給劃了去。
若見了那個,更要惡心呢?"湘雲道:"若在這裡起個山閣住住,倒不錯。
再不然,就是身死之後,在這裡做個墳墓,也是好的。
"寶钗道:"什麼樣子不好學,單學那老公的臭樣子,你若葬在這裡,來世一定變個老公。
開口奴婢,閉口奴婢,還帶點結巴颏子,那才有趣呢。
"探春笑道:"雲兒,你敢葬在這裡,我叫番役們把你創出來,扔到大海裡喂王八去,連老公也做不上。
"李纨道:"說的也太寒碜了,管他老公不老公的,咱們看山景是正經。
"大家看了一回,又坐爬山虎下來。
至悅性山房聽泉,那山房是一座敞廳,廳後假山縫裡有泉水滲出,瀉在小池子裡,聲如琴響,探春,湘雲都聽住了。
寶钗見天色漸晚,不暇流連,即催衆人下山,坐上車,趕進城去。
到了大街上,各鋪記都點上燈了,那天到底多走些路,次日起來尚覺疲乏。
理國公孫子完婚,臨平候老太太逝世,又是錦鄉伯七十大慶,都在這幾天内辦事,王夫人不在家中,一概由李纨、寶钗掂封送禮。
交情近的還得親去應酬,一直沒得歇息,那天又是王子騰第二個孫子滿月,李纨推身子不爽沒去,隻可由寶钗去一趟。
舅太太因王夫人搬到西山,甚為惦念,問了許多話。
留寶钗看看雜耍,罷了晚席,方肯放她回來。
一路回至怡紅院,換了家常衣服,蘭香從新房帶着桢哥兒過來,寶钗逗他玩笑,隻見素霞拿着一封信進來,說道:"這是小蘭大爺剛才打發來喜送來的,大奶奶叫送給寶二奶奶看看。
"寶钗看那信上隻寥寥數語,附夾着一道旨意,是: 内閣奉上谕,禮部奏:命婦苦節教子,并着義行,請特予旌表一折。
據稱軍機大臣都察院左都禦史兼襲榮國公世職賈蘭之母賈李氏,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兼茲襲恩澤侯世職賈蕙之母賈薛氏,俱青年守志,教子成名,奉事舅姑,著稱賢孝。
近又慨損家資,于京城内外及四郊各處遍設施樂所,加惠貧戶,全活甚衆。
洵屬勇于為善,義行可嘉。
一品命婦賈李氏、賈薛氏,均着加恩準其旌表節孝,照例建坊,并給予樂善好施字樣,以章嘉節而昭激助。
欽此。
寶钗細看一遍,自甚感激,便将原信仍交素霞帶回。
次日至議事廳,談起此事,李纨道:"咱們該怎麼辦?要去謝恩不要呢?"寶钗道:"具折謝恩,是小子們的事,他們總會去辦的,咱們若盡盡心,隻換上衣服,在省親别墅磕個頭罷了。
"那天賈蘭至西山别墅見賈政,也将此事回明。
賈政笑道:"她們守了一場,好容易有這個日子,這也是應該的,隻是承吳仲翁的盛情,咱們怎麼謝他呢?"賈蘭道:"吳老師向來講究清操,此時要送他重禮,一定不收,倒顯得不合适,隻可随後再補報罷。
"賈政在西山住着,閑裡也看禀報,卻因距城較遠,當天不能送到,隻能看前一兩天的。
又過了幾天,賈政從萬泉湖看荷花回來,坐在廊子上乘涼,忽然想起此事,命小厮們把這幾天禀報都撿來,要看那上頭發鈔的禮部原折。
翻了兩三本,總沒有尋着,倒看見賈珍的一篇絕大文章,那文章是: 鐵差大臣範陽節度使一等定襄伯兼威烈将軍臣賈珍跪奏:為經國大計,亟宜确定方策,永資循守,瀝陳管見,仰祈聖鑒事。
維古之賢哲,欲措國家于磐石之安者,必先洞明其得失,熟權其利害。
遐察曆代理亂興衰之故,近究時下輕重緩急之宜,然後決策以應機,布治以行遠,而非可敬苟徇浮論,輕率而言制置也。
夫立國之柄,寄于大君,得其道則治,失其道則亂。
所謂得其道者無他,亦惟居重以禦輕,舍緩以圖急而已。
今天下皆
李纨、寶钗尚在遊移,探春道:"你們隻配逛園子裡的假山,見了真山,倒沒有興趣了。
"湘雲道:"咱們難得出城的,既到了這裡,還不多出去散散?"寶钗道:"逛逛也好,可是那麼一繞,又得半天工夫,進城就太晚了。
"最後還是王夫人說道:"這裡去很近,既是你大嫂子高興,你們就賠着玩玩去罷。
"于是衆人分坐了幾輛大鞍車,從山路走去。
不多遠,便望見法雲寺的山門,進門下車換坐藤轎子,俗名叫做扒山虎,一路擡上去,經過幾層佛殿,越上越高,一直到塔院。
那塔院四面俱是漢白玉欄杆,翠栝蒼松,周圍環繞。
再看那後面及左右兩面,衆山合抱,聳青疊翠,就像一座大屏風似的。
寶钗道:"我不懂得風水,隻看這形勢就很好。
可惜被那些老公弄得腥臭薰天,生生把好地方給毀了。
"尤氏道:"從前還有許多碑呢,寫着什麼孝官孝孫,又是什麼滴裡搭拉的孫子,虧得一位都老爺給劃了去。
若見了那個,更要惡心呢?"湘雲道:"若在這裡起個山閣住住,倒不錯。
再不然,就是身死之後,在這裡做個墳墓,也是好的。
"寶钗道:"什麼樣子不好學,單學那老公的臭樣子,你若葬在這裡,來世一定變個老公。
開口奴婢,閉口奴婢,還帶點結巴颏子,那才有趣呢。
"探春笑道:"雲兒,你敢葬在這裡,我叫番役們把你創出來,扔到大海裡喂王八去,連老公也做不上。
"李纨道:"說的也太寒碜了,管他老公不老公的,咱們看山景是正經。
"大家看了一回,又坐爬山虎下來。
至悅性山房聽泉,那山房是一座敞廳,廳後假山縫裡有泉水滲出,瀉在小池子裡,聲如琴響,探春,湘雲都聽住了。
寶钗見天色漸晚,不暇流連,即催衆人下山,坐上車,趕進城去。
到了大街上,各鋪記都點上燈了,那天到底多走些路,次日起來尚覺疲乏。
理國公孫子完婚,臨平候老太太逝世,又是錦鄉伯七十大慶,都在這幾天内辦事,王夫人不在家中,一概由李纨、寶钗掂封送禮。
交情近的還得親去應酬,一直沒得歇息,那天又是王子騰第二個孫子滿月,李纨推身子不爽沒去,隻可由寶钗去一趟。
舅太太因王夫人搬到西山,甚為惦念,問了許多話。
留寶钗看看雜耍,罷了晚席,方肯放她回來。
一路回至怡紅院,換了家常衣服,蘭香從新房帶着桢哥兒過來,寶钗逗他玩笑,隻見素霞拿着一封信進來,說道:"這是小蘭大爺剛才打發來喜送來的,大奶奶叫送給寶二奶奶看看。
"寶钗看那信上隻寥寥數語,附夾着一道旨意,是: 内閣奉上谕,禮部奏:命婦苦節教子,并着義行,請特予旌表一折。
據稱軍機大臣都察院左都禦史兼襲榮國公世職賈蘭之母賈李氏,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兼茲襲恩澤侯世職賈蕙之母賈薛氏,俱青年守志,教子成名,奉事舅姑,著稱賢孝。
近又慨損家資,于京城内外及四郊各處遍設施樂所,加惠貧戶,全活甚衆。
洵屬勇于為善,義行可嘉。
一品命婦賈李氏、賈薛氏,均着加恩準其旌表節孝,照例建坊,并給予樂善好施字樣,以章嘉節而昭激助。
欽此。
寶钗細看一遍,自甚感激,便将原信仍交素霞帶回。
次日至議事廳,談起此事,李纨道:"咱們該怎麼辦?要去謝恩不要呢?"寶钗道:"具折謝恩,是小子們的事,他們總會去辦的,咱們若盡盡心,隻換上衣服,在省親别墅磕個頭罷了。
"那天賈蘭至西山别墅見賈政,也将此事回明。
賈政笑道:"她們守了一場,好容易有這個日子,這也是應該的,隻是承吳仲翁的盛情,咱們怎麼謝他呢?"賈蘭道:"吳老師向來講究清操,此時要送他重禮,一定不收,倒顯得不合适,隻可随後再補報罷。
"賈政在西山住着,閑裡也看禀報,卻因距城較遠,當天不能送到,隻能看前一兩天的。
又過了幾天,賈政從萬泉湖看荷花回來,坐在廊子上乘涼,忽然想起此事,命小厮們把這幾天禀報都撿來,要看那上頭發鈔的禮部原折。
翻了兩三本,總沒有尋着,倒看見賈珍的一篇絕大文章,那文章是: 鐵差大臣範陽節度使一等定襄伯兼威烈将軍臣賈珍跪奏:為經國大計,亟宜确定方策,永資循守,瀝陳管見,仰祈聖鑒事。
維古之賢哲,欲措國家于磐石之安者,必先洞明其得失,熟權其利害。
遐察曆代理亂興衰之故,近究時下輕重緩急之宜,然後決策以應機,布治以行遠,而非可敬苟徇浮論,輕率而言制置也。
夫立國之柄,寄于大君,得其道則治,失其道則亂。
所謂得其道者無他,亦惟居重以禦輕,舍緩以圖急而已。
今天下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