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千裡相逢序聯征雁 雙星好合兆應祥麟

關燈


    賈蘭初到,也忙了好些天。

    先到各生院傳見生徒,親自訓講,又評閱幾次觀風的試卷。

    因江西地方向來不甚講究蠶業,趕着創辦一個蠶學館,研求養蠶及機織之法,每日公事餘暇,隻在亭子上把卷吟詩。

    池中遍種着白蓮,暑雨初晴,花香最勝。

    自己題了一副對聯是:"梅花漲方池便準備新詩安排畫舸,花香聞小榭要滿斟芳醑親舉荷觞。

    "原來那亭外柳陰下也系着小艇,賈蘭有時和兩三個幕僚泛舟賞月。

    有時請出李纨帶着梅氏,坐在那小艇上,叫丫鬟們随意撐去。

    船上也攜着筆床茶竈,仿佛浮家泛宅似的。

    幕客中有一位王亦梅,善畫人物,替賈蘭畫了一幅全家樂,又另畫一幅蓮波一舸圖。

    隻賈蘭坐在舟中,侍婢憐雲跟随打槳。

    那憐雲在四雲中生得最好,眉眼有幾分頗似黛玉,原來是賈蘭平時最寵愛的。

    賈蘭擔了許多風險,受了許多辛苦,才得至此番樂趣。

    卻因節度使分外器重,有什麼重要的事都要請他去商量籌畫,明是學台,暗中卻做了節度的幕府,所以也難得空閑。

     那天正在亭内觀書,小厮們回道:"榮大爺來了。

    "賈蘭甚為詫異,即令快請。

    少時,即見賈蓉戎裝佩劍,面有風塵之色,從竹橋上走了過來。

    賈蘭忙起迎見禮道:"蓉大哥不是跟大爺到南陽去了麼?如何得來此地?"賈蓉道:"咱們也兩年不見了,這些時一直在兵窟窿裡混,總算軍務順手,把南陽亂事平了。

    我跟爺到那裡接了印,辦完了善後,因為首要在逃,上頭叫周統制跟蹤追剿。

    我跟着辦糧台來的。

    知道你在這兒,咱們弟兄們抽空見見面,明天就往南去了。

    "賈蘭問目下軍務如何,賈蓉道:"你們隻知道大頭兒是那姓江的,其實他也是臨時湊合,要說那大頭兒,得數一聲雷武大松。

    他底下還有好些小頭目,有名的是賽白起白勝、送命鬼盧學義,那江魁簡直數不着的,他丢了南陽,便尋了那一幫去。

    都嘯聚在江西閩廣交界的地方。

    我們大兵眼下分兩路進攻,一路往廣信玉山搜捕散匪,一路走大庚嶺直搗他們巢穴。

    隻别放頭目跑掉,這大功便算成了。

    "賈蘭道:"這麼說還得些日子?蓉大哥你在家裡舒服慣了的,如何能受這苦呢?"賈蓉道:"賣什麼得吆喝什麼,還能說苦不苦麼。

    我自己回想從先做的事,真正不象人,趁這機會掙個功名,也是正理。

    "又問賈蘭如何升調到此。

    賈蘭将九江至南昌前後情事都說了,賈蓉笑道:"我一向笑你是書呆子,想不到你倒也有兩手。

    "一時賈蓉又要上去給李纨請安,賈蘭便領他至上房拜見。

    李纨問道:"珍大爺都好吧!大嫂子去了沒有。

    "賈蓉道:"我父親身子倒比先強了,那裡剛平定不久,時常還有些謠言,仗着甄應貴的軍隊,都是老營頭,鎮壓得住,怎麼放心就接家眷呢?"李纨笑道:"蓉哥兒,你臉上都曬黑了,又穿了這一身衣服,若在别處遇着,還許不認識呢。

    "賈蓉笑道:"一天到晚在野地裡跑,風吹日曬的,就是石頭也改了樣兒,别說是人啦。

    "李纨道:"若再往南去,可更苦了,又熱又潮濕,就連蚊子也比北方大得多。

    蓉哥兒,你住得慣麼?"賈蓉道:"什麼慣不慣的,既在營裡也就說不得了,好在我倒練疲了。

    從家裡出來一直沒有病過,那些跟來的小厮們水土不服,這個鬧濕氣,那個腿腫,倒比我們嬌嫩。

    "賈蘭笑道:"都是這樣的,我們初到九江那年,帶來的幕友沒一個不患病的,床帳上都貼個黃紙條,寫'姜太公在此'。

    你若見了,更可笑呢。

    "又說了一回,蓉、蘭二人方同出去。

    賈蘭留蓉在園中緝雅堂小飲。

    席間,賈蘭說道:"那回芝二爺、萍三爺到九江衙裡,我們在浣綠軒憑欄夜話,說起時局來,就愁到不久有事。

    不料鬧到這麼快,就是咱們家裡人出來收拾。

    "賈蓉道:"如今的人都像多渾蟲一樣,混天黑地跟着風兒就倒,哪裡去找這幾個傻子呢?"賈蘭道:"就是寶二叔那樣聰明,也是樂一天是一天的。

    若見我們拼命圖功,未免也要暗笑,不知批評些什麼?"正說着,新來的小厮來喜,拿了兩盒點心,兩簍小菜,說道:"這是老太太送給大老爺路上吃的。

    "賈蓉站起答應了,叫來喜上去替道謝。

    那晚上賈蘭要留賈蓉在衙門裡住下,賈蓉道:"我明天一早就走,那裡還有事等我回去呢!"隻坐到二更,便回行館去了。

     次日早起,賈蘭至李纨處請安,說起賈蓉來。

    李纨道:"蓉哥老練多了,隻盼望他們早些把軍務辦完了吧。

    那出兵打仗的事,不是玩的。

    聽說祖太爺出兵的時候,幾天幾天的喝不着水,掘着地下的陳糧,才有得吃。

    那豈是人過的。

    "賈蘭道:"人到了責任背在身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