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千裡相逢序聯征雁 雙星好合兆應祥麟

關燈
房。

    那裡也是明窗淨幾,布置周備。

    賈珠甚為合意,即就此暫住。

    寶玉又和他去見元妃,元妃見他弟兄同列清班,自甚歡喜,卻因賈珠是長兄,不似對寶玉那樣親切。

     這裡賈珠來到太虛幻境之日,便是李纨母子移居南昌學署之時。

    原來賈蘭自從新任九江道後,趕即起程赴省。

    那天同梅氏從道署坐綠呢大轎出來,用的全份執事銜牌,一切鳴鑼執扇,令箭提爐,紅黑帽的喝道,紅衣服的劊子手,還有武巡捕和道轅親兵,直擺了半裡多長。

    那些農學書院、敷政書院、工藝局、濟貧院俱是賈蘭捐廉辦的,一般諸生藝徒都步行恭送。

    又有紳衿民庶,感激賈蘭德政,送了許多萬民感德政牌。

    每人都手執高香,一路送至城外,共有兩千人之多。

    江右文風本盛,許多舉貢生臨,又都做詩文送别,親自攜來面呈。

    累得賈蘭步步停留,人人慰勞,直到了官船上,那送詩的尚絡繹不絕。

    後來妙成一大厚冊。

    這也算空前絕後的盛舉了。

    到了省城,賈蘭即至節度衙門禀見,節度使當面着實獎勵一番。

    說起省城也幾乎肇亂,就是寇新一軍起事,要燒節度衙門,虧得巡防營給剿散了,更佩服賈蘭先見。

    賈蘭下來便至臬署接印。

    那些皂役排衙,屬員堂參,也忙了好一會兒。

    梅氏已繞道至公館,接了李纨,同到衙門。

    母子相見,不免悲喜交集。

    李纨對賈蘭道:"你這番徼天之幸,轉禍為福,并不是你的才力辦得到的,此後更要時儆畏,不可自滿。

    "賈蘭領命。

    此番從九江上路,梅氏身懷六甲,已到足月,生怕在船上添養,幸虧江程平穩,直到搬進衙門第三天,方才分娩,生下一個哥兒。

    落草的時候,剛好南昌郡守吳權上來回事,因此便命名賈權。

    正在賈蘭接任之初,忙着督饬府縣及發文局,清結省控案件。

    一月之内,結了二百餘起。

    每天判閱公事,必至三四更方罷。

    又因桌司專管刑獄,就各監牢都設了工藝所,教臨犯學習手藝。

    那時新建縣唐镛,是個巧宦,賈蘭命他分擔些工藝所的費用,唐镛總推缺分瘠苦,絲毫都不肯出。

    及至權哥兒滿月,他卻孝敬了一份重禮,赤金首飾之外,還有些紅綠貨。

    賈蘭一概不收。

     次日新建縣上來禀見,回完了公事,說道:"哥兒滿月,卑職一點小意思,大人都不賞臉。

    "賈蘭冷笑道:"老兄不是缺苦麼,一二十兩的事都那麼艱難,怎倒要破費這份重禮。

    果然為公事虧累了那還可說,若為應酬上司添了賠累,兄弟怎麼對得起呢?"唐镛聽了,面紅過耳,連忙引罪。

    賈蘭道:"兄弟是京官出身,隻知道公事,不知道什麼叫做應酬,老兄不必介意。

    "又說些别的公事,方端茶送客。

    唐镛退下,深知這位上司太古闆,不好伺候。

    過了幾時,便申文告病去了。

    有一天,賈蘭正在判事廳看公事。

    這判事廳也是賈蘭手創,就着園子裡大廳客改的,自己和一般文案及收發臨印諸人同在一處辦事,公事随到随辦。

    一個文案委員文彥桂上來書稿,忽向賈蘭道喜,說道:"大人額有黃氣,主有升遷之喜,隻在這兩三天裡頭。

    '賈蘭笑道:"如今升官必得走門路,哪有自己先不知道的。

    "又一個文案姓邵的說道:"文委員懂得奇門,他向來看氣色看得很準,倒不是輕易亂說的。

    "賈蘭隻微笑不信。

     隔了一天,果然邵委員拿着節度使的公文上來道喜。

    原來便是賞給頭品冠服,和升署學政的行知。

    在賈蘭真是出于意料之外,連忙至上房回明李纨。

    李纨更見歡喜道:"你爺爺并非科甲出身,那年點派學政,是皇上的特恩。

    你雖是翰林,眼下正做着司道,此番也算是破格的了。

    我喜歡的是學政事簡,專管考核士子,或許不至贻誤,我也可少操些心。

    "一時賈蘭換了冠服,向李纨磕了頭,便傳伺假,去見節度使,進去時仍按屬員體制,在司适官廳等候。

    節度使璧還手本,立時開門放入,接了進去。

    賈蘭見節度使,先謝了保舉。

    節度使又向他道喜,說道:"老兄才猷遠大,學政清簡,倒抱屈了。

    所喜此番簡派,出自特思,聖眷方隆,不久當有後命。

    "賈蘭又謙謝一番。

    節度使說起此間有傅笑雪、陳近槎,都是令祖大人學政任内舊人,若幕下需才,正可借助。

    賈蘭也深知博,陳二人各有所長,當下便答應了。

    随後又閑談一會兒,告辭而退。

     過一天接了學政印務,即搬入學署。

    署中也有一座花園,名為簡園,雖不如大觀園之大,也有好幾處座落。

    花畦竹迳,結構幽雅。

    中間一片荷池,頗似荇葉渚。

    池中有六角亭子,從竹橋通過去,正在荷花多處。

    那匾額是"靜芳"二字,相傳是前任袁文通公遺下的名筆,此時歲試考齊,科試尚早,是清閑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