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千裡相逢序聯征雁 雙星好合兆應祥麟
關燈
小
中
大
不知什麼叫做吃苦。
我在九江那晚上,幕府他們膽子小,都勸我别出去,依着他們就糟了。
"家人們送進北京家信,賈蘭先看了,方呈與李纨。
李纨看着信,笑道:"老爺誇贊你人緣好呢。
若說官紳相處,還說得過去。
那些小百姓何曾見過道爺,這句話可不大恰當。
"賈蘭道:"老爺一生鑿四方眼兒,和同事的都處得不大好,所以這麼說法。
其實我隻憑一個誠字,見什麼人都不說假話,也不和人存意見。
上回參掉的九江府馮子典,背地裡還感激我,也是為此。
"李纨看到平兒添了哥兒,笑道:"這可該給你琏二叔道喜了。
從前二嬸子那麼盼望,好容易有了,又小月了。
那平姑娘真厚重,瞞着一家子,做了不少好事,天理上也該給她一個兒子。
"賈蘭道:"二姨兒喜事辦了。
咱們寄去的添箱禮,不知收到了沒有。
緊跟着又是三姨兒的喜事,很該一起寄去的。
如今又得提另費事,隻可和琏二嬸子的滿月禮一起托人帶去吧。
"李纨尚未回答,執貼家人上來回道:"首府禀見。
"賈蘭忙換了衣帽出去,這且按下。
卻說榮國府中,自從平兒在月子裡,探春也不常至議事廳,一切家事全仗定钗主持。
剛到了議事廳,王夫人那裡又找,到上房剛說兩句話,秋紋、碧痕又趕了來,說蕙哥兒找二奶奶呢。
真忙得茶飯無心,坐立不安。
還有薛家的事,薛蟠出差去了,薛蝌究竟是隔房的,凡事不敢專斷,總要請姨媽的示。
薛姨媽又是沒主意的,必得問問寶钗。
也知道她事忙,常時自己走了來,或是叫邢岫煙來傳話。
幸虧寶钗素有決斷,一兩句話便打發了。
一日寶钗在議事廳,邢岫煙來了,說了一回話。
隻見繡鳳匆忙走來,說道:"甄太太來了,太太叫請寶二奶奶呢。
"寶钗隻得放下各事,失至王夫人處。
原來是甄應嘉的夫人因甄寶玉和李绮完婚,吉期在即,帶他哥兒來京就婚。
此時甄應嘉還在越東安撫使任上,這幾年坐鎮海疆,地方靜谧,朝廷因匪蹤南竄,正與越東接境,也命他協力防剿。
正在辦防之際,自無暇顧及私事,口交與甄夫人料理。
甄夫人一到了京,即來拜王夫人,一則請教城裡頭婚禮的節目,二則因王夫人是大媒,托向李府上接洽,諸從簡約,不賈責備。
王夫人不耐煩管這些瑣務,忙将寶钗找上去,吩咐她和李嬸娘去說。
寶钗見了甄夫人,那甄夫人也知她苦節持家,十分敬重。
說道:"又給你們添忙了。
咱們這樣人家,外頭不知道,還以為怎麼敷餘。
隻有府上是彼此深知的,這回又趕上軍務,我們老爺什麼都不管,隻交給我,我哪裡想得周全呢?若見着那邊親家奶奶,替我緻意,請她多原諒吧。
"寶钗道:"那李府上本來寒素,論起境況來,比府上又差得多了,哪裡還有什麼挑剔。
我替伯母說到就是。
"甄夫人道:"他們還有些南邊規矩,到底什麼是可省的,什麼是必得要的,問準了也好預備。
就都請費心吧。
"寶钗答應了。
又說起李绮如何才貌,如何賢惠,甄夫人聽了,自是歡喜。
又重托王夫人和寶钗,方告辭而去。
這一天,寶钗去問了李嬸娘,又親自去回複甄夫人。
随後還有許多零碎接洽,真是給寶钗添忙了。
甄府的媽媽們也時常到這府裡來,問起這邊的寶玉,說是出家去了,當時就不勝歎息道:"那回我們都見過的,好好的一個哥兒,比我們寶玉還和氣,又都中過舉人,怎麼走了這條路呢?"一路回去,尚在念叨,被甄寶玉聽見。
那甄寶玉本是利祿薰心的,幾次會試不中,不免牢騷。
此番來京就婚,也想趁此尋個門路,弄個保舉,或是捐個部曹中書,先出去混混。
聽了媽媽的話,心想賈寶玉也許是有激而逃,那回我們談話,他說的什麼明心見性,又是什麼超凡入聖,我聽着就有些紮耳朵。
他生長在錦繡場中,簪纓隊裡,若非有不得已的苦衷,何至于撂下一切功名富貴飄然獨往呢?即如我從前初出書房,看那顯親揚名,易如拾芥。
到今日又有什麼成就,把我功名事業的心也就灰了一大半了。
想到此,轉覺得賈寶玉勘透紅塵,非無特見。
那晚上朦胧睡着,夢到一處,瓊樓丹閣,仿佛仙山。
前面一帶花林,開得似天然錦繡,不覺信步走去。
走到花下,方瞧見前面一個金冠華服的少年,和一群仙女,也在那裡看花,甄寶玉恐涉唐突,未免踟蹰停步。
衆仙女中一個穿水紅衣裳的,回頭看見了,笑道:"這裡那來的臭男人?"一個穿藕色的捏了她一把,道:"悄默聲吧,你還以為在家裡呢麼?"二人又低聲細語,還回過頭來看看,彼此微笑,好像議論自己似的。
那少年和一個穿蔥白的仙女隻顧喁喁絮語,都沒有聽見。
一路走着
我在九江那晚上,幕府他們膽子小,都勸我别出去,依着他們就糟了。
"家人們送進北京家信,賈蘭先看了,方呈與李纨。
李纨看着信,笑道:"老爺誇贊你人緣好呢。
若說官紳相處,還說得過去。
那些小百姓何曾見過道爺,這句話可不大恰當。
"賈蘭道:"老爺一生鑿四方眼兒,和同事的都處得不大好,所以這麼說法。
其實我隻憑一個誠字,見什麼人都不說假話,也不和人存意見。
上回參掉的九江府馮子典,背地裡還感激我,也是為此。
"李纨看到平兒添了哥兒,笑道:"這可該給你琏二叔道喜了。
從前二嬸子那麼盼望,好容易有了,又小月了。
那平姑娘真厚重,瞞着一家子,做了不少好事,天理上也該給她一個兒子。
"賈蘭道:"二姨兒喜事辦了。
咱們寄去的添箱禮,不知收到了沒有。
緊跟着又是三姨兒的喜事,很該一起寄去的。
如今又得提另費事,隻可和琏二嬸子的滿月禮一起托人帶去吧。
"李纨尚未回答,執貼家人上來回道:"首府禀見。
"賈蘭忙換了衣帽出去,這且按下。
卻說榮國府中,自從平兒在月子裡,探春也不常至議事廳,一切家事全仗定钗主持。
剛到了議事廳,王夫人那裡又找,到上房剛說兩句話,秋紋、碧痕又趕了來,說蕙哥兒找二奶奶呢。
真忙得茶飯無心,坐立不安。
還有薛家的事,薛蟠出差去了,薛蝌究竟是隔房的,凡事不敢專斷,總要請姨媽的示。
薛姨媽又是沒主意的,必得問問寶钗。
也知道她事忙,常時自己走了來,或是叫邢岫煙來傳話。
幸虧寶钗素有決斷,一兩句話便打發了。
一日寶钗在議事廳,邢岫煙來了,說了一回話。
隻見繡鳳匆忙走來,說道:"甄太太來了,太太叫請寶二奶奶呢。
"寶钗隻得放下各事,失至王夫人處。
原來是甄應嘉的夫人因甄寶玉和李绮完婚,吉期在即,帶他哥兒來京就婚。
此時甄應嘉還在越東安撫使任上,這幾年坐鎮海疆,地方靜谧,朝廷因匪蹤南竄,正與越東接境,也命他協力防剿。
正在辦防之際,自無暇顧及私事,口交與甄夫人料理。
甄夫人一到了京,即來拜王夫人,一則請教城裡頭婚禮的節目,二則因王夫人是大媒,托向李府上接洽,諸從簡約,不賈責備。
王夫人不耐煩管這些瑣務,忙将寶钗找上去,吩咐她和李嬸娘去說。
寶钗見了甄夫人,那甄夫人也知她苦節持家,十分敬重。
說道:"又給你們添忙了。
咱們這樣人家,外頭不知道,還以為怎麼敷餘。
隻有府上是彼此深知的,這回又趕上軍務,我們老爺什麼都不管,隻交給我,我哪裡想得周全呢?若見着那邊親家奶奶,替我緻意,請她多原諒吧。
"寶钗道:"那李府上本來寒素,論起境況來,比府上又差得多了,哪裡還有什麼挑剔。
我替伯母說到就是。
"甄夫人道:"他們還有些南邊規矩,到底什麼是可省的,什麼是必得要的,問準了也好預備。
就都請費心吧。
"寶钗答應了。
又說起李绮如何才貌,如何賢惠,甄夫人聽了,自是歡喜。
又重托王夫人和寶钗,方告辭而去。
這一天,寶钗去問了李嬸娘,又親自去回複甄夫人。
随後還有許多零碎接洽,真是給寶钗添忙了。
甄府的媽媽們也時常到這府裡來,問起這邊的寶玉,說是出家去了,當時就不勝歎息道:"那回我們都見過的,好好的一個哥兒,比我們寶玉還和氣,又都中過舉人,怎麼走了這條路呢?"一路回去,尚在念叨,被甄寶玉聽見。
那甄寶玉本是利祿薰心的,幾次會試不中,不免牢騷。
此番來京就婚,也想趁此尋個門路,弄個保舉,或是捐個部曹中書,先出去混混。
聽了媽媽的話,心想賈寶玉也許是有激而逃,那回我們談話,他說的什麼明心見性,又是什麼超凡入聖,我聽着就有些紮耳朵。
他生長在錦繡場中,簪纓隊裡,若非有不得已的苦衷,何至于撂下一切功名富貴飄然獨往呢?即如我從前初出書房,看那顯親揚名,易如拾芥。
到今日又有什麼成就,把我功名事業的心也就灰了一大半了。
想到此,轉覺得賈寶玉勘透紅塵,非無特見。
那晚上朦胧睡着,夢到一處,瓊樓丹閣,仿佛仙山。
前面一帶花林,開得似天然錦繡,不覺信步走去。
走到花下,方瞧見前面一個金冠華服的少年,和一群仙女,也在那裡看花,甄寶玉恐涉唐突,未免踟蹰停步。
衆仙女中一個穿水紅衣裳的,回頭看見了,笑道:"這裡那來的臭男人?"一個穿藕色的捏了她一把,道:"悄默聲吧,你還以為在家裡呢麼?"二人又低聲細語,還回過頭來看看,彼此微笑,好像議論自己似的。
那少年和一個穿蔥白的仙女隻顧喁喁絮語,都沒有聽見。
一路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