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呆香菱密語感孤鸾 賢探春協力除群蠹
關燈
小
中
大
也勸不下來。
你說他出家為的是什麼呢?"正說着,侍女将晚飯擺上,晴、钏二人又來請黛玉。
黛玉道:"我不餓,你們吃吧。
"二人去了,黛玉已将他們的話都聽在心裡,方信寶玉确是為自己去出家,反複思量,柔腸寸斷,一個在青埂峰月夜牽情,一個在绛珠宮春宵掩淚,這不是精誠相照,生死不渝麼? 如今又要說榮國府的事了,那回李纨許了探春、湘雲到荷花開時重舉詩社,一轉眼間過了荷花生日,李纨不曾提起社事,探春諸人也不曾催促。
原來忠靖候史鼎差竣回京,将湘雲接回史府,住了多日,便少個提倡之人。
又因榮府重重喜事,正值忙碌之際,一時顧不了,先是賈政在工部升了郎中,又因承辦萬年吉地工程,賞給三四品學堂,不久便補辦了喜事,卻喜從此可免外放,安心在京供職,那些世族舊交自有一番慶賀,王夫人又病着,堂客來了隻有李纨、探夫忙着接待。
又約了尤氏婆媳同來照料,忙了好幾天才罷。
接着又值蕙哥兒滿月,各家送禮的更多,收禮發賞,以及接待來客都要親自料理,那天連南安王太妃、東平王妃、北靜王妃俱來道賀。
王夫人扶病出來款待,直擺了喜筵,坐到半席才走,那些世爵诰命來道喜的,隻可由尤氏、李纨、探春等迎送安席,送了一起,又來一起,走進走出,忙得不了。
當天提着精神,不覺辛苦,歇了一兩天,才顯出乏來,到了六月中旬,又是賈蘭文定之期,那訂婚的便是梅翰林的幼女,此時賈蘭玉堂新貴,王相國、虞尚書兩家之外,也還有些富家貴閥托媒來說,大家都看着是乘龍快婿,如何倒定了一個窮翰林人家呢?要知道賈政雖出身門蔭,向來看重書香,并無門第俗見,此次賈蘭姻事,他和王夫人都不做主,隻問李纨。
李纨本怕那貴族閨媛,不免驕奢習氣,又依王夫人的意思,問過賈蘭。
賈蘭心中也隻想挑一個詩禮之家、德容兼備的閨秀,可巧薛寶琴夫婦随侍梅單看林起複來京,寶琴回到薛家,聞薛蝌說知恭姨媽尚住在賈府,便來此相見。
在王夫人處坐了一會兒,即至寶钗房中,寶钗抱着蕙哥兒見禮,寶琴見他非常可愛,笑道:"我要早晚生個姑娘,一定給姐姐做小媳婦。
"又和薛姨媽寶钗閑話,無意中說起梅翰林尚有一幼女待字,相貌如何端麗,性情如何柔婉,詩詞做得都好,兼通琴棋書畫,在南邊有才女之稱,論年紀比賈蘭隻小兩歲,寶钗便要替蘭哥兒做媒。
寶琴道:"我們那邊門第家道都比不上這裡,老爺太太和大嫂子未必肯要吧?"寶钗道:"老爺太太決不計較這些的,你隻看那巧姐兒,還嫁到鄉下去喲。
隻輩分上似乎差點。
"寶琴道:"這礙什麼?橫豎是繞彎子的親戚,各認各的主不是了,隻是這一件親事要成了,我和姐姐的親家可結不上啦。
"大家笑了一會兒,寶琴去後,寶钗先和李纨商量,李纨自是合意,然後回了賈政、王夫人,賈政也知道那梅翰林的祖上梅學士,是著名經學的老儒,更為歡喜。
便說定六月間過喜帖,明年二月成婚。
到下定那天,庚貼之外,鵝酒衣飾,一切從俗,因屢次驚動外客,此次隻請至親近族,熱鬧了一天,那些禮節無庸細叙,此時周姑爺已來京考試蔭生,奉旨内用侍衛,因圖近便在城内看定住宅,不日移居,屢次催探春回家去料理。
探春見賈府忙事已過,過兩天便回明王夫人,要搬回周家去住。
,王夫人自不便強留,卻要留她暫住三兩天,和李纨、寶钗、平兒将家事計議一番,想個整頓持久之策。
即時又打發玉钏兒,請寶二奶奶就來。
一時寶钗來了,王夫人道:"前兒一向我病着,你又在月子裡,難為他們三個人,忙了好些日子,都辦得有條有理的。
如今你三妹妹要家去,你大嫂子太長厚,平兒又面軟,以後這個擔子全在你的身上,趁三妹妹還沒走,你們仔細商量,怎麼整頓整頓,别像從前拖一天算一天的才好。
"寶钗道:"既要整頓,保不住就要得罪人,就是老爺太太也許緊着一點,這件事太太得拿點主意,我們才好辦去。
"王夫人道:"這是當然的,你們不好說的,隻管回我就是了。
"寶钗應了下來,即同探春至議事廳,又打發人請了李纨、平兒,大家商議。
從那天起便分頭調取檔冊,仔細核對,将應興應革的分條開了出來。
原來賈府向來的習慣有幾種流弊,一則管事權重,出入侵扣成為慣常。
二則行檔太多,漫無稽察,冒支複領在所不免。
三則家人豪縱,不服約束。
四則莊産收入私自分肥,佃戶下情壅于上達。
五則一年出入毫無準備,濫挪濫用,虧空日深。
這五件也是哪公府候門曆來的積習。
那一天在議事廳商議此事,那廳上的兩張長案,全堆着各項清冊。
探春拿着檔冊,正在核對。
說道:"我對起來,有應裁的,我們還在那裡開支。
也有這邊支了一份,那邊又支了一份的,隻不過名目上大同小異。
從前鳳姐姐那麼精明,也沒有看出來麼?"平兒道:"是那幾項呢?"探春指着給她看道:"你看這哥兒學房裡八兩銀子,我們上回看賬就吩咐他們裁掉的,如今這賬上還有。
隻寶二爺
你說他出家為的是什麼呢?"正說着,侍女将晚飯擺上,晴、钏二人又來請黛玉。
黛玉道:"我不餓,你們吃吧。
"二人去了,黛玉已将他們的話都聽在心裡,方信寶玉确是為自己去出家,反複思量,柔腸寸斷,一個在青埂峰月夜牽情,一個在绛珠宮春宵掩淚,這不是精誠相照,生死不渝麼? 如今又要說榮國府的事了,那回李纨許了探春、湘雲到荷花開時重舉詩社,一轉眼間過了荷花生日,李纨不曾提起社事,探春諸人也不曾催促。
原來忠靖候史鼎差竣回京,将湘雲接回史府,住了多日,便少個提倡之人。
又因榮府重重喜事,正值忙碌之際,一時顧不了,先是賈政在工部升了郎中,又因承辦萬年吉地工程,賞給三四品學堂,不久便補辦了喜事,卻喜從此可免外放,安心在京供職,那些世族舊交自有一番慶賀,王夫人又病着,堂客來了隻有李纨、探夫忙着接待。
又約了尤氏婆媳同來照料,忙了好幾天才罷。
接着又值蕙哥兒滿月,各家送禮的更多,收禮發賞,以及接待來客都要親自料理,那天連南安王太妃、東平王妃、北靜王妃俱來道賀。
王夫人扶病出來款待,直擺了喜筵,坐到半席才走,那些世爵诰命來道喜的,隻可由尤氏、李纨、探春等迎送安席,送了一起,又來一起,走進走出,忙得不了。
當天提着精神,不覺辛苦,歇了一兩天,才顯出乏來,到了六月中旬,又是賈蘭文定之期,那訂婚的便是梅翰林的幼女,此時賈蘭玉堂新貴,王相國、虞尚書兩家之外,也還有些富家貴閥托媒來說,大家都看着是乘龍快婿,如何倒定了一個窮翰林人家呢?要知道賈政雖出身門蔭,向來看重書香,并無門第俗見,此次賈蘭姻事,他和王夫人都不做主,隻問李纨。
李纨本怕那貴族閨媛,不免驕奢習氣,又依王夫人的意思,問過賈蘭。
賈蘭心中也隻想挑一個詩禮之家、德容兼備的閨秀,可巧薛寶琴夫婦随侍梅單看林起複來京,寶琴回到薛家,聞薛蝌說知恭姨媽尚住在賈府,便來此相見。
在王夫人處坐了一會兒,即至寶钗房中,寶钗抱着蕙哥兒見禮,寶琴見他非常可愛,笑道:"我要早晚生個姑娘,一定給姐姐做小媳婦。
"又和薛姨媽寶钗閑話,無意中說起梅翰林尚有一幼女待字,相貌如何端麗,性情如何柔婉,詩詞做得都好,兼通琴棋書畫,在南邊有才女之稱,論年紀比賈蘭隻小兩歲,寶钗便要替蘭哥兒做媒。
寶琴道:"我們那邊門第家道都比不上這裡,老爺太太和大嫂子未必肯要吧?"寶钗道:"老爺太太決不計較這些的,你隻看那巧姐兒,還嫁到鄉下去喲。
隻輩分上似乎差點。
"寶琴道:"這礙什麼?橫豎是繞彎子的親戚,各認各的主不是了,隻是這一件親事要成了,我和姐姐的親家可結不上啦。
"大家笑了一會兒,寶琴去後,寶钗先和李纨商量,李纨自是合意,然後回了賈政、王夫人,賈政也知道那梅翰林的祖上梅學士,是著名經學的老儒,更為歡喜。
便說定六月間過喜帖,明年二月成婚。
到下定那天,庚貼之外,鵝酒衣飾,一切從俗,因屢次驚動外客,此次隻請至親近族,熱鬧了一天,那些禮節無庸細叙,此時周姑爺已來京考試蔭生,奉旨内用侍衛,因圖近便在城内看定住宅,不日移居,屢次催探春回家去料理。
探春見賈府忙事已過,過兩天便回明王夫人,要搬回周家去住。
,王夫人自不便強留,卻要留她暫住三兩天,和李纨、寶钗、平兒将家事計議一番,想個整頓持久之策。
即時又打發玉钏兒,請寶二奶奶就來。
一時寶钗來了,王夫人道:"前兒一向我病着,你又在月子裡,難為他們三個人,忙了好些日子,都辦得有條有理的。
如今你三妹妹要家去,你大嫂子太長厚,平兒又面軟,以後這個擔子全在你的身上,趁三妹妹還沒走,你們仔細商量,怎麼整頓整頓,别像從前拖一天算一天的才好。
"寶钗道:"既要整頓,保不住就要得罪人,就是老爺太太也許緊着一點,這件事太太得拿點主意,我們才好辦去。
"王夫人道:"這是當然的,你們不好說的,隻管回我就是了。
"寶钗應了下來,即同探春至議事廳,又打發人請了李纨、平兒,大家商議。
從那天起便分頭調取檔冊,仔細核對,将應興應革的分條開了出來。
原來賈府向來的習慣有幾種流弊,一則管事權重,出入侵扣成為慣常。
二則行檔太多,漫無稽察,冒支複領在所不免。
三則家人豪縱,不服約束。
四則莊産收入私自分肥,佃戶下情壅于上達。
五則一年出入毫無準備,濫挪濫用,虧空日深。
這五件也是哪公府候門曆來的積習。
那一天在議事廳商議此事,那廳上的兩張長案,全堆着各項清冊。
探春拿着檔冊,正在核對。
說道:"我對起來,有應裁的,我們還在那裡開支。
也有這邊支了一份,那邊又支了一份的,隻不過名目上大同小異。
從前鳳姐姐那麼精明,也沒有看出來麼?"平兒道:"是那幾項呢?"探春指着給她看道:"你看這哥兒學房裡八兩銀子,我們上回看賬就吩咐他們裁掉的,如今這賬上還有。
隻寶二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