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呆香菱密語感孤鸾 賢探春協力除群蠹
關燈
小
中
大
,就是為此。
"黛玉笑道:"你們大談起感應篇,這都是二姐姐一句話引出來的,我不信,二姐姐來到這裡,那感應篇還沒有看完麼?"衆人聽得都笑了,香菱瞧見黛玉幾上的詩箋,問道:"林姑娘這是新做的麼?"黛玉道:"我也久不做了,那天二姐姐來了。
我心中有所感,随便寫寫的。
"香菱拿起詩箋吟了一遍,說道:"這是古風麼?"黛玉道:"古詩比律詩不同的,平仄有時不拘,長短句也所以随便,好像容易成篇,其實也有他的聲調,弄不好便啞了,最忌的是用律詩的句法,我明兒選幾首好的給你,先念熟了,再學着去做,自然就有了聲調了。
"晴雯道:"咱們說了半天,也沒說到正經事,到底你來的時候那府裡都好麼?寶二爺的病好了沒有?"原來黛玉也記挂着寶玉,隻是不便問得,所以總說些閑話。
晴雯向來直性的,就忍不住了,香菱聽她這話,咳了一聲道:"寶二爺病是好了,還中了舉人,可是出家去了。
"黛玉聽了,暗自驚愕,心裡有許多話要問,卻說不出。
晴雯忙又問道:"這話真的麼?老爺太太就容他出家去麼?"金钏兒道:"到底為什麼出了家呢?"香菱便将寶玉那回病危,如何遇和尚送玉,重又活轉。
如何進場走失,又如何在毗陵驿遇見賈政,詳細說了一遍。
鴛鴦道:"那寶姑娘怎麼樣呢?"香菱道:"寶姑娘那人難道還有别的說的,哭是哭了幾場,還不曾改了樣兒,倒是襲人嫁出去了。
"晴雯道:"林姑娘看那冊子,就說襲人要配給唱戲的,可見也是定數。
隻是二爺如何待她,太太又那麼看重她,二爺剛一走,一天都守不了麼!她要嫁了人,那麝月、秋紋更該走了。
"香菱道:"那倒不然,那回寶二爺背過去,麝月當時就要自盡跟了去的。
後來又回轉來,她沒有殉成,才對人說的,據我看她決不會走襲人那條路的,别人我就不知道。
"晴雯道:"從前看那麝月隻跟襲人腳跟兒走,說話也沒有痛快氣,想不到她倒有這樣的志氣。
二爺這些年隻在我們身上争氣要強,也應該有一兩個替她争個面子,都像襲人似的,那可栽到底了。
"鴛鴦道:"太太那麼疼寶玉,這一來可不坑壞了。
"香菱道:"可不是,哭得死去活來的。
虧得蘭哥兒中了,三姑娘也回來住下,大家勸着,這才了了。
"迎春道:"三姑娘嫁到周家,那邊處得可好?香菱道:"聽說公婆都很疼她,姑爺人品不錯,又有才幹。
嫁得這麼遠,大家替她擔心,可倒好了。
"迎春道:"這也是各人的命。
"鴛鴦道:"琏二奶奶什麼病死的?有人說是冤鬼鬧的,真有這種事麼?"香菱道:"那時候我月分大了,總沒到那邊去,隻聽說病重的時候見神見鬼的吓唬人,隻怕總有點冤孽吧?"大家隻顧說話,不曾理會黛玉。
還是金钏兒因身拿茶碗,瞧見她伏在幾上拿袖子遮着臉,似乎掩淚,卻又無聲。
連喚了幾聲林姑娘都沒有答應。
晴雯又喚道:"林姑娘睡着了麼?不要着了涼。
"黛玉也便佯睡不理。
原來黛玉聽說寶玉出家,一時萬感交集,眼淚再也止不住,哭得眼睛都腫了,怕她們瞧見笑話,沒法子借此遮蓋。
衆人也揣知一二,不便招呼她便悄悄的散了,晴雯、金钏兒替送至宮門外方回,見黛玉已挪在炕上,側身回壁而卧。
金钏兒拿了一條金絨毯,替她蓋上,自與晴雯談話,金钏兒道:"剛才香菱說琏二奶奶也不在世上了,她是冊子上的人,怎麼沒到這來呢?晴雯道:"她早被地府提去了,剛才我們在二姑娘那兒,說了半天,還對了冊子,你沒有知道罷了。
"金钏兒道:"琏二奶奶那人吃虧的就是私心太重,她幹的那些壞事。
也無非損人利己,弄了許多體己錢,也帶不了去,還得受罪,多不值得。
若說那借刀殺人的手段,真是又狠又辣。
尤家二姨倒自己認命,三姨至今提起她來,還是咬牙切齒的呢!"晴雯道:"這一向二姨、三姨好久沒來了,她們若常來,替姑娘解解悶兒也好。
"金钏兒道:"二姨那人倒很随和,就是怕人家瞧不起她,三姨又不是那樣。
她受了柳老道的委屈,至今還是想着他,什麼事都不在心上,哪裡肯常出來呢。
"晴雯道:"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金钏兒道:"也是在司裡聽她們閑說話,說出來的,還聽說這姓柳的跟香菱的老子甄老道,都拜的是一個師父,如今連寶二爺也在那裡,那山名叫大荒山,又說是青埂峰留青洞,隻不知那山是在什麼地方。
"晴雯道:"那地方橫豎咱們去不了,考究他做什麼,你任什麼事都知道得比我多,怎麼二爺為什麼出家你倒不知道,巴巴的去問香菱,可叫她怎麼說呢?金钏兒道:"這麼說你是知道的了,說給我也好明白。
"晴雯故意為難不語,金钏兒撅着小嘴道:"人家怎麼告訴你的呢?"晴雯道:"我是聽寶珠說的,不知對不對,她說寶二爺到地府去尋這一位,沒有尋着,又獨睡了好幾天,等她去托夢,也沒夢見,這才動了出家的念頭。
剛好遇見送玉的和尚,還變出一個潇湘妃子給寶二爺看看,從此便拿定主意要跟和尚去。
寶姑娘和襲人勸了多少回,
"黛玉笑道:"你們大談起感應篇,這都是二姐姐一句話引出來的,我不信,二姐姐來到這裡,那感應篇還沒有看完麼?"衆人聽得都笑了,香菱瞧見黛玉幾上的詩箋,問道:"林姑娘這是新做的麼?"黛玉道:"我也久不做了,那天二姐姐來了。
我心中有所感,随便寫寫的。
"香菱拿起詩箋吟了一遍,說道:"這是古風麼?"黛玉道:"古詩比律詩不同的,平仄有時不拘,長短句也所以随便,好像容易成篇,其實也有他的聲調,弄不好便啞了,最忌的是用律詩的句法,我明兒選幾首好的給你,先念熟了,再學着去做,自然就有了聲調了。
"晴雯道:"咱們說了半天,也沒說到正經事,到底你來的時候那府裡都好麼?寶二爺的病好了沒有?"原來黛玉也記挂着寶玉,隻是不便問得,所以總說些閑話。
晴雯向來直性的,就忍不住了,香菱聽她這話,咳了一聲道:"寶二爺病是好了,還中了舉人,可是出家去了。
"黛玉聽了,暗自驚愕,心裡有許多話要問,卻說不出。
晴雯忙又問道:"這話真的麼?老爺太太就容他出家去麼?"金钏兒道:"到底為什麼出了家呢?"香菱便将寶玉那回病危,如何遇和尚送玉,重又活轉。
如何進場走失,又如何在毗陵驿遇見賈政,詳細說了一遍。
鴛鴦道:"那寶姑娘怎麼樣呢?"香菱道:"寶姑娘那人難道還有别的說的,哭是哭了幾場,還不曾改了樣兒,倒是襲人嫁出去了。
"晴雯道:"林姑娘看那冊子,就說襲人要配給唱戲的,可見也是定數。
隻是二爺如何待她,太太又那麼看重她,二爺剛一走,一天都守不了麼!她要嫁了人,那麝月、秋紋更該走了。
"香菱道:"那倒不然,那回寶二爺背過去,麝月當時就要自盡跟了去的。
後來又回轉來,她沒有殉成,才對人說的,據我看她決不會走襲人那條路的,别人我就不知道。
"晴雯道:"從前看那麝月隻跟襲人腳跟兒走,說話也沒有痛快氣,想不到她倒有這樣的志氣。
二爺這些年隻在我們身上争氣要強,也應該有一兩個替她争個面子,都像襲人似的,那可栽到底了。
"鴛鴦道:"太太那麼疼寶玉,這一來可不坑壞了。
"香菱道:"可不是,哭得死去活來的。
虧得蘭哥兒中了,三姑娘也回來住下,大家勸着,這才了了。
"迎春道:"三姑娘嫁到周家,那邊處得可好?香菱道:"聽說公婆都很疼她,姑爺人品不錯,又有才幹。
嫁得這麼遠,大家替她擔心,可倒好了。
"迎春道:"這也是各人的命。
"鴛鴦道:"琏二奶奶什麼病死的?有人說是冤鬼鬧的,真有這種事麼?"香菱道:"那時候我月分大了,總沒到那邊去,隻聽說病重的時候見神見鬼的吓唬人,隻怕總有點冤孽吧?"大家隻顧說話,不曾理會黛玉。
還是金钏兒因身拿茶碗,瞧見她伏在幾上拿袖子遮着臉,似乎掩淚,卻又無聲。
連喚了幾聲林姑娘都沒有答應。
晴雯又喚道:"林姑娘睡着了麼?不要着了涼。
"黛玉也便佯睡不理。
原來黛玉聽說寶玉出家,一時萬感交集,眼淚再也止不住,哭得眼睛都腫了,怕她們瞧見笑話,沒法子借此遮蓋。
衆人也揣知一二,不便招呼她便悄悄的散了,晴雯、金钏兒替送至宮門外方回,見黛玉已挪在炕上,側身回壁而卧。
金钏兒拿了一條金絨毯,替她蓋上,自與晴雯談話,金钏兒道:"剛才香菱說琏二奶奶也不在世上了,她是冊子上的人,怎麼沒到這來呢?晴雯道:"她早被地府提去了,剛才我們在二姑娘那兒,說了半天,還對了冊子,你沒有知道罷了。
"金钏兒道:"琏二奶奶那人吃虧的就是私心太重,她幹的那些壞事。
也無非損人利己,弄了許多體己錢,也帶不了去,還得受罪,多不值得。
若說那借刀殺人的手段,真是又狠又辣。
尤家二姨倒自己認命,三姨至今提起她來,還是咬牙切齒的呢!"晴雯道:"這一向二姨、三姨好久沒來了,她們若常來,替姑娘解解悶兒也好。
"金钏兒道:"二姨那人倒很随和,就是怕人家瞧不起她,三姨又不是那樣。
她受了柳老道的委屈,至今還是想着他,什麼事都不在心上,哪裡肯常出來呢。
"晴雯道:"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金钏兒道:"也是在司裡聽她們閑說話,說出來的,還聽說這姓柳的跟香菱的老子甄老道,都拜的是一個師父,如今連寶二爺也在那裡,那山名叫大荒山,又說是青埂峰留青洞,隻不知那山是在什麼地方。
"晴雯道:"那地方橫豎咱們去不了,考究他做什麼,你任什麼事都知道得比我多,怎麼二爺為什麼出家你倒不知道,巴巴的去問香菱,可叫她怎麼說呢?金钏兒道:"這麼說你是知道的了,說給我也好明白。
"晴雯故意為難不語,金钏兒撅着小嘴道:"人家怎麼告訴你的呢?"晴雯道:"我是聽寶珠說的,不知對不對,她說寶二爺到地府去尋這一位,沒有尋着,又獨睡了好幾天,等她去托夢,也沒夢見,這才動了出家的念頭。
剛好遇見送玉的和尚,還變出一個潇湘妃子給寶二爺看看,從此便拿定主意要跟和尚去。
寶姑娘和襲人勸了多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