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應谶盆蘭孫登鳳沼 聯輝仙桂婦誕麟兒
關燈
小
中
大
那天賈蘭出場甚早,到了家裡不過未牌時候,王夫人、李纨見了他自是歡喜,問長道短,搬東接西,忙亂了好一陣。
賈蘭又去見了賈赦、賈政、拿出場作呈閱。
賈政見那文章做得氣象發皇,理法細密。
說道:"很有幾分可望。
"又叫他謄了清稿,送給學裡太爺去看。
原來場中首藝,欽命題目是為政一章,于賈蘭筆路本近,又受賈政之教,才敢揚才使氣,倒深合了當時的風氣。
代儒閱過,又濃圈密點,加了批語,着實誇獎了一番,說是必中的。
在候榜期内,仍舊用他的折卷工夫。
此時王夫人卻因賈琏急欲回南,家事乏人照料,正在籌慮。
原來鳳姐靈柩那年由賈蓉運回南邊安葬,賈蓉于墓工本不在行,未免簡率。
又趕上春令多雨,坍壞了一大片,賈琏得信,想起鳳姐生前好處,便要親自去修墓。
先叫平兒回了王夫人,這天又親自至王夫人處商量。
王夫人道:"你們夫婦的情誼去一趟是應該的,隻是你那年送林妹妹回南,家裡全虧鳳丫頭撐着,後來鳳丫頭沒了,你上一趟台站就鬧得七零八落,如今可交給誰呢?我想平兒人還明白,一切情形也熟悉,隻可叫她暫管幾天,橫豎你就要回來的。
"賈琏道:"平兒的聰明跟着侄兒媳婦腳跟兒走,也還不大離,隻是一件,她雖扶了正,地根兒原是丫頭,這些小厮們還轄得住,那管事們大爺大奶奶的誰還把她看在眼裡呢?侄兒記得那年侄兒媳婦病着,請了大嫂子、三妹妹,又添了如今的寶二奶奶,她們三個人協同照管,倒整頓了好些事。
侄兒的意思,留三妹妹在家裡,同着大嫂子辛苦幾天,也叫平兒幫着,有什麼不接頭的問平兒就得了。
等寶二奶奶免了身,滿了月,請她一起管着,再放三妹妹家去,太太看這生意可用得麼?"王夫人道:"你想得很不錯,不過隻有一兩個月的事,何必這麼大搗騰呢?"賈琏道:"這也不僅是暫時的事,就是侄兒回來,外頭由侄兒對付着,裡頭有他們幾個人商量着辦,太太也省好些心呢。
"王夫人聽他說得有理,便打發丫頭找李纨、探春來商量,一面仍和賈琏說些南邊應辦之事。
一會子,李纨、探春同至上房,王夫人便說起賈琏不日回南,家裡事要她們幫同照管。
李纨道:"我是不大會理家的,從前也隻應個名兒,一切事全仗三妹妹、寶妹妹,若是三妹妹回去,我一個人可辦不了。
"探春道:"大嫂子說不會理家,我又何曾會呢?既是沒有人,說不得也會可盯着。
可是這幾天親家老爺陛見完了就要回任去,我倒得回去瞧瞧,等他老人家走了,我就多住住也沒有什麼。
"王夫人道:"就是這麼着吧,琏兒你遲幾天再走。
"賈琏道:"侄兒走的前頭也還得料理料理,太太先和老爺說定了,侄兒再請求吧。
"說罷先自退下。
次日,便至東府去尋賈蓉,詳問墓道方向,及墓佃姓名住址,并接洽南中家事。
回到家裡,剛好小厮送上京報,見本日有一道旨意,周瓊加給尚書職銜,統率所部移鎮長江。
心想這一來,探春也許還要回南,家裡事可怎麼辦。
又不便寫信去問探春,過了十來天,探春居然從周家搬來。
原來周瓊奉旨調任,因要調動軍隊,帶同探春姑爺回去料理,俟到新任布置妥了,再打發他來京考蔭。
知賈府要探春暫時管家,留其在京等候,從此便暫在大觀園住下。
賈琏将家事接洽一番,就揀定日期,起程回南去了。
那日王夫人叫探春和李纨、平兒都到上房,吩咐了一番,探春等又至寶钗房裡仔細商量,決定仍由園門外議事廳内辦事,即時傳下話去,将那幾間廳房先打掃收拾出來,每日上午三人會齊了,都到那裡料理家務,過晌午放散。
探春起得最早,一日,在秋爽齋梳洗完了,看了一回海棠,方至王夫人處請早安。
正碰着平兒同陪王夫人說些閑話,聽那自鳴鐘報了辰正,便約平兒同往議事廳。
此時睛暈送暧,花影滿簾,二人談了很久,隻不見發李纨來到。
探春道:"大嫂子往天也是來得很早的,别有什麼不舒服吧?"平兒道:"昨晚上,我還瞧見她好好的,也許是今兒發榜,她心裡有事,顧不得來了。
"正說着話,吳新登家的、林之孝家的,帶着一群家人媳婦們都來回事。
一件一件的回着,先是錦鄉候、臨安伯家裡的生日禮,又是治國公诰命亡故,應緻祭幛尊儀。
又是周姨娘的兄弟周德順成親,查例賞給銀兩。
又是鄭好時媳婦請領巾外各院涼棚工價。
又得各座落添補竹簾銀兩。
又是各房來支月錢。
平兒把舊帳
賈蘭又去見了賈赦、賈政、拿出場作呈閱。
賈政見那文章做得氣象發皇,理法細密。
說道:"很有幾分可望。
"又叫他謄了清稿,送給學裡太爺去看。
原來場中首藝,欽命題目是為政一章,于賈蘭筆路本近,又受賈政之教,才敢揚才使氣,倒深合了當時的風氣。
代儒閱過,又濃圈密點,加了批語,着實誇獎了一番,說是必中的。
在候榜期内,仍舊用他的折卷工夫。
此時王夫人卻因賈琏急欲回南,家事乏人照料,正在籌慮。
原來鳳姐靈柩那年由賈蓉運回南邊安葬,賈蓉于墓工本不在行,未免簡率。
又趕上春令多雨,坍壞了一大片,賈琏得信,想起鳳姐生前好處,便要親自去修墓。
先叫平兒回了王夫人,這天又親自至王夫人處商量。
王夫人道:"你們夫婦的情誼去一趟是應該的,隻是你那年送林妹妹回南,家裡全虧鳳丫頭撐着,後來鳳丫頭沒了,你上一趟台站就鬧得七零八落,如今可交給誰呢?我想平兒人還明白,一切情形也熟悉,隻可叫她暫管幾天,橫豎你就要回來的。
"賈琏道:"平兒的聰明跟着侄兒媳婦腳跟兒走,也還不大離,隻是一件,她雖扶了正,地根兒原是丫頭,這些小厮們還轄得住,那管事們大爺大奶奶的誰還把她看在眼裡呢?侄兒記得那年侄兒媳婦病着,請了大嫂子、三妹妹,又添了如今的寶二奶奶,她們三個人協同照管,倒整頓了好些事。
侄兒的意思,留三妹妹在家裡,同着大嫂子辛苦幾天,也叫平兒幫着,有什麼不接頭的問平兒就得了。
等寶二奶奶免了身,滿了月,請她一起管着,再放三妹妹家去,太太看這生意可用得麼?"王夫人道:"你想得很不錯,不過隻有一兩個月的事,何必這麼大搗騰呢?"賈琏道:"這也不僅是暫時的事,就是侄兒回來,外頭由侄兒對付着,裡頭有他們幾個人商量着辦,太太也省好些心呢。
"王夫人聽他說得有理,便打發丫頭找李纨、探春來商量,一面仍和賈琏說些南邊應辦之事。
一會子,李纨、探春同至上房,王夫人便說起賈琏不日回南,家裡事要她們幫同照管。
李纨道:"我是不大會理家的,從前也隻應個名兒,一切事全仗三妹妹、寶妹妹,若是三妹妹回去,我一個人可辦不了。
"探春道:"大嫂子說不會理家,我又何曾會呢?既是沒有人,說不得也會可盯着。
可是這幾天親家老爺陛見完了就要回任去,我倒得回去瞧瞧,等他老人家走了,我就多住住也沒有什麼。
"王夫人道:"就是這麼着吧,琏兒你遲幾天再走。
"賈琏道:"侄兒走的前頭也還得料理料理,太太先和老爺說定了,侄兒再請求吧。
"說罷先自退下。
次日,便至東府去尋賈蓉,詳問墓道方向,及墓佃姓名住址,并接洽南中家事。
回到家裡,剛好小厮送上京報,見本日有一道旨意,周瓊加給尚書職銜,統率所部移鎮長江。
心想這一來,探春也許還要回南,家裡事可怎麼辦。
又不便寫信去問探春,過了十來天,探春居然從周家搬來。
原來周瓊奉旨調任,因要調動軍隊,帶同探春姑爺回去料理,俟到新任布置妥了,再打發他來京考蔭。
知賈府要探春暫時管家,留其在京等候,從此便暫在大觀園住下。
賈琏将家事接洽一番,就揀定日期,起程回南去了。
那日王夫人叫探春和李纨、平兒都到上房,吩咐了一番,探春等又至寶钗房裡仔細商量,決定仍由園門外議事廳内辦事,即時傳下話去,将那幾間廳房先打掃收拾出來,每日上午三人會齊了,都到那裡料理家務,過晌午放散。
探春起得最早,一日,在秋爽齋梳洗完了,看了一回海棠,方至王夫人處請早安。
正碰着平兒同陪王夫人說些閑話,聽那自鳴鐘報了辰正,便約平兒同往議事廳。
此時睛暈送暧,花影滿簾,二人談了很久,隻不見發李纨來到。
探春道:"大嫂子往天也是來得很早的,别有什麼不舒服吧?"平兒道:"昨晚上,我還瞧見她好好的,也許是今兒發榜,她心裡有事,顧不得來了。
"正說着話,吳新登家的、林之孝家的,帶着一群家人媳婦們都來回事。
一件一件的回着,先是錦鄉候、臨安伯家裡的生日禮,又是治國公诰命亡故,應緻祭幛尊儀。
又是周姨娘的兄弟周德順成親,查例賞給銀兩。
又是鄭好時媳婦請領巾外各院涼棚工價。
又得各座落添補竹簾銀兩。
又是各房來支月錢。
平兒把舊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