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創新儀太後聯婚 報宿怨中宮易位

關燈
,隻載攝政王納豪格福晉事,不及太後大婚,聞由乾隆時紀昀所删。

     閑文少叙,單說攝政王多爾衮,既娶了太後,又娶了肅王福晉,真是一箭雙雕,非常快樂。

    此外妃嫔,雖尚有一、二十人,多爾衮都視同嫫母,不去親幸。

    旁人各自豔羨,無如好色的人,有一種癖病,得了這一個,又想那一個,得了那一個,又想把天下美人,都收将攏來,藏在一室。

    銷金帳裡,夜夜試新,軟玉屏中,時時換舊,方覺得心滿意足。

    俗語說得好:“癡心女子負心漢。

    ”多爾衮也未免要作負心人了。

    偷漢者其聽之! 一日,朝鮮國王李淏,遣使進貢,并呈一奏折,内稱:“倭人犯境,欲築城垣,因恐負崇德二年之約,故特籲請,俾免殘破之患”等語。

    多爾衮覽了一遍,猛觸起一件情緒來,即命朝鮮來使,暫住使館,候旨定奪。

    又宣召内大臣何洛會入府,授了密語,到使館中,與朝鮮使臣相見。

    兩下商議多時,朝使唯唯聽命,别饬随員馳禀國王。

    這國王李淏,前曾入質清朝,因其父李淏殁後,得歸國嗣位,深感多爾衮厚恩,此時不得不惟命是從,立命返報。

    當由何洛會禀知多爾衮,次日即發下朝鮮國奏牍,批了“準其築城欽此”六字。

    使臣即奉命而回。

    著書人又故作秘密,令閱者猜疑。

     過了月餘,攝政王府内,竟發出命令,率諸王大臣出獵山海關。

    王大臣奉命齊集,等候出發。

    越宿,攝政王出府,裝束得異樣精采,由仆從擁上龍駒;一鞭就道,萬馬相随,不多日,已到關外。

    此時正是暮春天氣,日麗風和,草青水綠,一路都是野花香味,四面蜂蝶翩翩,好像歡迎使者一般。

    語帶雙關,非尋常稗官家筆墨。

    經過了無數高山,無數森林,并不聞下令駐紮,到了甯遠,方入城休息。

    一住三日,亦沒有圍獵命令。

    醉翁之意不在酒。

    諸王大臣紛紛議論,統是莫名其妙。

    隻何洛會出入禀報,與攝政王很是投機。

    王大臣向他诘問,也探不出什麼消息。

    何洛會搗鬼,著書人亦搗鬼。

    次日,又下令往連山驿,諸王大臣一齊随行。

    到了連山,何洛會已經先到,帶了驿丞,恭迎攝政王入驿。

    但見驿館内鋪設一新,五光十色,爛其盈門,把王大臣弄得越發驚疑。

    我亦越疑。

    攝政王直入内室,何洛會也随了進去。

    歇了片刻,始見何洛會出來,招呼諸王大臣略談原委,王大臣俱相視而笑,閱者尚在夢中,無從笑起。

    随即偕何洛會同赴河口,迤逦前行。

    淡光映目,但見岸側有一大船,岸上有兩乘彩輿,輿旁有朝鮮大臣站立,見王大臣至,請了安,便請艙中兩女子登陸上輿。

    兩女子都服宮裝,高绾髻雲,低垂鬟鳳,年紀統将及笄,仿佛一對姐妹花。

    當由何洛會及諸王大臣,導引入驿,下了輿,與攝政王交拜,成就婚禮。

    諸王大臣照例恭賀,便在驿中開起高宴。

    這一夕間,巫峽層雲,高唐雙雨,說不盡的歡娛。

     但這兩女究系何人?恐閱者已性急待問,待小子從頭叙來。

    這兩女子系朝鮮公主,崇德年間,多爾衮随太宗征朝鮮,攻克江華島,将朝鮮國王家眷,一一拿住,當面檢驗,曾見有幼女二人,年僅垂髫,頗生得豐姿楚楚。

    多爾衮映入眼波,料知長成以後,定是絕色。

    及朝鮮乞盟,發還家屬,多爾衮亦擱過不提。

    此次朝鮮國奏請築城,陡将十年前事,兜上心來,遂遣何洛會索娶二女,作為允許築城的交換品。

    朝鮮國此番築城,應稱作公主城。

    朝鮮國王無可奈何,隻得饬使臣送妹前來。

    多爾衮恐太後聞知,所以秘密行事,假出獵為名,成就了一箭雙雕的樂事。

    一箭雙雕四字,格外确切。

    住驿月餘,方挈了朝鮮兩公主入京。

    此時對了肅王福晉,未免薄幸,多爾衮也管不得許多,由她怨罵一番,便可了事。

    隻太後這邊,不便令知,當暗囑宮監等替他瞞住。

     自是多爾衮時常出獵,臨行時,定要朝鮮兩公主相随。

    不耐福晉怨罵,所以挈豔出獵,可惜瞞不住閻羅奈何?青春易過,暑往寒來,多爾衮一表儀容,漸漸清減,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隻出獵的興趣,尚是未衰。

    是年十一月,往喀喇城圍獵,忽得了一種喀血症,起初還是勉強支持,與朝鮮兩公主,研究箭法,後來精神恍惚,竟至上床閉着眼,隻見元妃忽喇氏,開了眼,乃是朝鮮兩公主。

    多爾衮自知不起,但對了如花似玉的兩公主,怎忍說到死字?可奈冥王不肯容情,厲鬼竟來索命,臨危時,隻對着兩公主垂淚,模模糊糊的說了“誤你誤你”四字。

    半年恩愛,即成死别,确是誤人不少。

     多爾衮已殁,訃至北京,順治帝辍朝震悼。

    越數日,攝政王柩車發回,帝率諸王大臣缟服出迎。

    太後未知在列否?奠爵舉哀,命照帝制喪葬。

    帝還宮,令議政諸王,會議睿親王承襲事。

    是時已值殘臘,王大臣照例封印,暫從攔置。

    至順治八年正月,始議定睿親王襲爵,歸長子多爾博承受。

    隻是人在勢在,人亡勢亡,當多爾衮在日,勢焰熏天,免不得有飲恨的王大臣,此次正思乘間報複,适值順治帝親政,下诏求言。

    王大臣遂上折探試,隐隐幹涉攝政王故事。

    惟皇太後尚念攝政王舊情,從中調護,折多留中不發。

    王大臣探悉此情,複賄通宮監,令将多爾衮私納朝鮮公主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