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為敵作伥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
關燈
小
中
大
越少,滿望城中出兵相應,誰知寂無聲響。
又複死戰多時,看看日光已暮,不由得憤急起來,索性拍馬當先,殺開一條血路,直奔城下,大聲叫道開城。
城上亂下矢石,率教大叫道:“我是山海關總兵,來援此城,請速放入!”但聞城上守兵答道:“主将有令,不論敵兵援兵,一概不得入城。
”率教此時已身受重創,至此進退無路,視部下殘兵,亦受傷過半,不能再戰,便下馬向西再拜道:“臣力竭矣。
”把劍自刎而亡。
可敬可悲。
那時滿兵已逼到城下,把殘兵掃得精光,不留一個,當即乘勝登城。
城中守将朱國彥,隻守着閉關的主見,不納援軍,害得趙率教自刎身亡,到了滿軍登城,他已無能抵禦,忙回署穿好冠帶,望阙叩頭,與妻張氏并投缳斃命。
愚不可及。
滿軍奪了三屯營,又攻遵化,巡撫王元雅晝夜巡守,滿軍豎起雲梯,四面進攻,守兵措手不及,被滿軍一擁而上。
王元雅以下文武各官,統同殉節。
滿洲太宗入城,命軍士檢埋元雅屍首,殺牛犒飲,慶賞一天。
翌日即率師進發,所過皆墟。
不到一月,薊州、三河、順義、通州等處,都被滿軍占踞,乘勝直到明都城下。
明廷大震,幸虧關上滿桂,帶兵入援。
滿桂也是明朝有名的猛将,見滿軍大至,亟麾兵迎戰。
兩軍厮殺了半日,不分勝負。
忽城上放了一聲大炮,彈丸四迸,煙霧蔽天,滿軍霎時馳退,滿桂軍猝不及防,反被打傷了數百名。
滿桂也中了一彈。
冤枉得很! 太宗收了兵馬,就在城北土城關的東面,紮定了營,令明日奮力攻城。
忽見貝勒豪格及額驸恩格德爾兩人,匆匆走入道:“袁崇煥又來了。
”太宗驚道:“袁蠻子當真又來麼?”所留意者此人。
原來明京自滿軍深入,飛诏各處迅速勤王,袁崇煥奉旨,立遣趙率教、滿桂等率軍入援,自己亦帶領祖大壽、何可綱兩總兵,随後啟程。
所過各城,都留兵駐守。
及到明京,各道援師,亦漸漸雲集。
崇煥入見崇祯帝,帝大加慰勞,命他統率諸道援師,立營沙河門外,與滿軍對壘。
滿洲太宗聞崇煥又至,不覺驚歎失聲。
豪格及恩格德爾見太宗不悅,便仗着膽道:“袁蠻子沒有三頭六臂,何故畏他?他現在率兵初到,未免勞苦,趁此機會,劫他營寨,何愁不勝?”太宗道:“汝言雖是有理,但袁蠻子饒智有略,甯不預先防備?汝等既願劫營,須處處防他埋伏。
左右分軍,互相策應,方是萬全之策。
”可謂小心。
豪格等應命出兵。
這時滿營在北,袁營在南,由北趨南,須經過兩道隘口,恩格德爾自恃勇力,一到右隘,就帶了本部人馬,從隘口進去。
鹵莽可笑。
豪格一想,彼從右入,我應從左進,但若兩邊都有埋伏,那時左右俱困,不及救應,豈不是兩路失敗麼?現不若随入右隘,接應前軍為是。
虧此一想。
便命軍士随入右隘,起初還望見恩格德爾的後隊,及轉了幾個灣頭,前軍都不見了。
正驚疑間,猛聽得一聲号炮,木石齊下,把去路截斷。
豪格料知前面遇伏,忙令軍士搬開木石,整隊急進。
幸喜山上沒有伏兵下來,尚能疾行無阻。
行未數裡,見前面聚着無數明軍,把恩格德爾圍住,恩格德爾正沖突不出。
當由豪格催動前騎,拼命殺入,方将明軍漸漸殺退,保護恩格德爾出圍。
非寫豪格,實寫袁崇煥。
随令恩格德爾前行,自己斷後,徐徐回營。
明軍見有援應,也不追趕。
恩格德爾回見太宗,狼狽萬狀,禀太宗道:“袁蠻子真是厲害,奴才中了他計,若非貝勒豪格相救,定然陷入陣中,不能生還。
”太宗道:“我自叫你格外小心,你如何這等莽撞?本應治罪,念你一點忠心,恕你一次。
”恩格德爾叩首謝恩,又謝過了豪格。
太宗道:“袁蠻子在一日,我們憂愁一日,總要設法除他方好。
”令軍士分頭出哨,嚴防襲擊。
當夜無話,次日滿洲探馬,來報敵營豎立棚木,開濠掘溝,比昨日更守得嚴密了。
太宗道:“他是要與我久持,我軍遠道而來,糧饷不繼,安能與他相持過去?”當即開軍士會議,文武畢集,太宗令他們各抒所見。
諸将紛紛獻議,或主急攻,或主緩攻,或竟提出退師的意見。
太宗都未惬意。
旁立一位文質彬彬的大臣,一言不發,隻是微笑。
别有成算。
太宗望着,乃是範文程,便問先生有何良策?文程道:“有一策在,此刻不可洩露,容臣秘密奏明。
”太宗即命文武各官,盡行退出,獨與文程秘密商議。
帳外但聽得太宗笑聲,都摸不着頭腦。
是何妙計?看官試一猜之!好一歇,文程亦出帳而去。
過了一天,傳報明京德勝門外,及永定門外,遺有兩封議和書,系是滿洲太宗緻袁崇煥的。
疑案一。
又過一天,滿軍捉住明太監二名,太宗不命審問,就令漢人高鴻中監守。
疑案二。
又複死戰多時,看看日光已暮,不由得憤急起來,索性拍馬當先,殺開一條血路,直奔城下,大聲叫道開城。
城上亂下矢石,率教大叫道:“我是山海關總兵,來援此城,請速放入!”但聞城上守兵答道:“主将有令,不論敵兵援兵,一概不得入城。
”率教此時已身受重創,至此進退無路,視部下殘兵,亦受傷過半,不能再戰,便下馬向西再拜道:“臣力竭矣。
”把劍自刎而亡。
可敬可悲。
那時滿兵已逼到城下,把殘兵掃得精光,不留一個,當即乘勝登城。
城中守将朱國彥,隻守着閉關的主見,不納援軍,害得趙率教自刎身亡,到了滿軍登城,他已無能抵禦,忙回署穿好冠帶,望阙叩頭,與妻張氏并投缳斃命。
愚不可及。
滿軍奪了三屯營,又攻遵化,巡撫王元雅晝夜巡守,滿軍豎起雲梯,四面進攻,守兵措手不及,被滿軍一擁而上。
王元雅以下文武各官,統同殉節。
滿洲太宗入城,命軍士檢埋元雅屍首,殺牛犒飲,慶賞一天。
翌日即率師進發,所過皆墟。
不到一月,薊州、三河、順義、通州等處,都被滿軍占踞,乘勝直到明都城下。
明廷大震,幸虧關上滿桂,帶兵入援。
滿桂也是明朝有名的猛将,見滿軍大至,亟麾兵迎戰。
兩軍厮殺了半日,不分勝負。
忽城上放了一聲大炮,彈丸四迸,煙霧蔽天,滿軍霎時馳退,滿桂軍猝不及防,反被打傷了數百名。
滿桂也中了一彈。
冤枉得很! 太宗收了兵馬,就在城北土城關的東面,紮定了營,令明日奮力攻城。
忽見貝勒豪格及額驸恩格德爾兩人,匆匆走入道:“袁崇煥又來了。
”太宗驚道:“袁蠻子當真又來麼?”所留意者此人。
原來明京自滿軍深入,飛诏各處迅速勤王,袁崇煥奉旨,立遣趙率教、滿桂等率軍入援,自己亦帶領祖大壽、何可綱兩總兵,随後啟程。
所過各城,都留兵駐守。
及到明京,各道援師,亦漸漸雲集。
崇煥入見崇祯帝,帝大加慰勞,命他統率諸道援師,立營沙河門外,與滿軍對壘。
滿洲太宗聞崇煥又至,不覺驚歎失聲。
豪格及恩格德爾見太宗不悅,便仗着膽道:“袁蠻子沒有三頭六臂,何故畏他?他現在率兵初到,未免勞苦,趁此機會,劫他營寨,何愁不勝?”太宗道:“汝言雖是有理,但袁蠻子饒智有略,甯不預先防備?汝等既願劫營,須處處防他埋伏。
左右分軍,互相策應,方是萬全之策。
”可謂小心。
豪格等應命出兵。
這時滿營在北,袁營在南,由北趨南,須經過兩道隘口,恩格德爾自恃勇力,一到右隘,就帶了本部人馬,從隘口進去。
鹵莽可笑。
豪格一想,彼從右入,我應從左進,但若兩邊都有埋伏,那時左右俱困,不及救應,豈不是兩路失敗麼?現不若随入右隘,接應前軍為是。
虧此一想。
便命軍士随入右隘,起初還望見恩格德爾的後隊,及轉了幾個灣頭,前軍都不見了。
正驚疑間,猛聽得一聲号炮,木石齊下,把去路截斷。
豪格料知前面遇伏,忙令軍士搬開木石,整隊急進。
幸喜山上沒有伏兵下來,尚能疾行無阻。
行未數裡,見前面聚着無數明軍,把恩格德爾圍住,恩格德爾正沖突不出。
當由豪格催動前騎,拼命殺入,方将明軍漸漸殺退,保護恩格德爾出圍。
非寫豪格,實寫袁崇煥。
随令恩格德爾前行,自己斷後,徐徐回營。
明軍見有援應,也不追趕。
恩格德爾回見太宗,狼狽萬狀,禀太宗道:“袁蠻子真是厲害,奴才中了他計,若非貝勒豪格相救,定然陷入陣中,不能生還。
”太宗道:“我自叫你格外小心,你如何這等莽撞?本應治罪,念你一點忠心,恕你一次。
”恩格德爾叩首謝恩,又謝過了豪格。
太宗道:“袁蠻子在一日,我們憂愁一日,總要設法除他方好。
”令軍士分頭出哨,嚴防襲擊。
當夜無話,次日滿洲探馬,來報敵營豎立棚木,開濠掘溝,比昨日更守得嚴密了。
太宗道:“他是要與我久持,我軍遠道而來,糧饷不繼,安能與他相持過去?”當即開軍士會議,文武畢集,太宗令他們各抒所見。
諸将紛紛獻議,或主急攻,或主緩攻,或竟提出退師的意見。
太宗都未惬意。
旁立一位文質彬彬的大臣,一言不發,隻是微笑。
别有成算。
太宗望着,乃是範文程,便問先生有何良策?文程道:“有一策在,此刻不可洩露,容臣秘密奏明。
”太宗即命文武各官,盡行退出,獨與文程秘密商議。
帳外但聽得太宗笑聲,都摸不着頭腦。
是何妙計?看官試一猜之!好一歇,文程亦出帳而去。
過了一天,傳報明京德勝門外,及永定門外,遺有兩封議和書,系是滿洲太宗緻袁崇煥的。
疑案一。
又過一天,滿軍捉住明太監二名,太宗不命審問,就令漢人高鴻中監守。
疑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