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

關燈
卻說劉铤被殺,全軍喪亡,大衆入枉死城中,還是莫名其妙。

    實則夾入的杜軍,統是滿洲軍假冒。

    滿洲大貝勒代善,殺盡杜軍,得了盔甲旗幟,教軍士改裝,扮作杜軍模樣,從界藩城來應太祖,巧巧碰着兩軍惡戰,他便豎起杜字旗幟,踹入劉铤軍中。

    劉铤深入敵境,尚未悉杜軍敗耗,還道來的是真杜軍,因此中計,猝被殺死。

    從此劉大刀已化作兩段,明朝失去了一員勇将,防邊愈覺無人。

    可為朱氏一哭。

     那時經略楊鎬,還因馬林敗報,飛速檄止劉铤、李如柏兩軍,過了數日,隻有李如柏領軍回來。

    還算是他。

    馬林因逃還開原後,堅守不出;是年六月,滿洲軍乘勝進攻,馬林頗效死抵禦,其後内無糧草,外無救兵,終被滿洲軍攻破,馬林巷戰死節,開原失守,鐵嶺亦不保了。

    明廷禦史交章劾奏楊鎬,說他喪師誤國,罪無可赦。

    楊鎬固無可赦,而言官亦隻能以成敗論人,奈何?朝命拿楊鎬入京,令兵部侍郎熊廷弼代任經略。

     熊廷弼系湖北江夏人氏,身長七尺,素有膽略,至是奉命出京,途中聞開原失守消息,歎道:“盈廷大臣,不知邊事,一味主戰,以緻如此。

    ”遂即繕就奏折,遣使赍京,折中略道: 臣聞遼左京師肩背,河東遼鎮腹心,開原又河東根本,開原今已破,則北關難保,朝鮮亦不可恃,遼河亦何可守?乞速遣将備刍糧,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緩臣期,毋中格以阻臣氣,毋旁撓以掣臣肘,毋獨遺臣以艱危,以緻誤臣誤遼兼誤國也。

    謹奏。

     奏入,神宗報允,并賜尚方寶劍,令便宜行事。

     廷弼出山海關,見難民紛紛逃來,停車細問,方知鐵嶺又失,沈陽吃緊,居民為避難計,因此西奔;遂用好言撫慰,令他随回遼陽,不必驚慌。

    難民乃随了前行。

    将到遼陽,遇着逃将數人,縛住正法;逃兵令回城贖罪。

    既入城,複勸告百姓一番。

    當即督率軍士,造戰車,備火器,修葺城池,招集流亡;複冒雪出巡,至沈陽修城閱兵,并自制一篇痛哭淋漓的祭文,親祭陣亡将士。

    随祭的軍士,都感激涕零。

    自有此一番振作,遼沈得以漸固。

    不愧将才。

    又請聚兵十八萬,分守要地,任他智勇雙全的滿洲太祖,也沒法擺布,這正是熊經略守遼的政績。

    有此良将,不能長用,明之亡也無疑。

     滿洲太祖見遼沈無隙可乘,便移兵去攻葉赫。

    葉赫主納林布祿已死,其弟金台石襲位,聞滿洲軍将到城下,忙集兵保守東城,并知照西城貝勒布揚古趕緊守禦,互相援應。

    不幾日滿洲軍已到,直逼東城,一攻一守,兩不相下,滿洲太祖固是能軍,金台石頗也不弱。

    适西城遣軍來援,被滿洲太祖分兵殺敗,追至城下,圍住西城,東城守兵,望見滿洲軍已去了一半,略一寬懈,不防滿洲軍已緣梯而上,城上急擲矢石,已是不及,反被滿洲軍殘殺多人,未死的守兵,統下城逃走。

    金台石聞城已被陷,登台死守,并縱火自焚屋宇。

    奈滿洲軍蜂擁前來,一齊殺入台中,金台石冒死突圍,猛被一箭射倒,被滿洲軍擒拿而去。

    全城已破,滿洲太祖入城升帳,由軍士推上金台石。

    金台石怒氣勃勃,語多不遜,惱得太祖性起,喝令枭首。

    但聽金台石厲聲道:“我生前不能抗滿洲,我死後無知則已,死若有知,定不使葉赫絕種,将來無論傳下一子一女,總要報此仇恨。

    ”頗是好漢,且預為後文伏筆。

    語未竟而首已落。

    太祖即令多爾衮拾起金台石首級,挑在竿上,往西城招降。

     西城貝勒布揚古,系布塞的兒子。

    布塞的女兒,曾獻與滿洲太祖為妃,上回已交代明白,此番聞東城已破,惶急的了不得,經多爾衮在城下招降,用了一片顧念親誼的話兒,說動了布揚古的心,又把金台石的首級,示作榜樣,威吓利誘,不怕布揚古不拜倒馬前。

    布揚古降了妹丈,忘卻父仇,有愧金台石多矣。

    西城一降,葉赫遂亡,滿洲太祖心已快慰,把從前的碑文,撇在腦後,哪裡曉得二百年後,複生出一樁大禍祟呢?這且慢表,小子又要講那熊廷弼了。

     熊廷弼守遼三年,人民安堵,雞犬不驚,偏偏神宗光宗,相繼晏駕,嗣位的稱号熹宗,用了一個太監魏忠賢,攪亂朝綱,暗中嫉忌熊廷弼,遣吏科給事中姚宗文,到遼沈閱兵。

    白面書生,何知軍務?這分明是遣他需索。

    偏這熊廷弼抗傲性成,不但沒有饋獻,抑且不甚禮貌,姚宗文甚為恚恨,陽為閱兵,陰已定稿;回朝後,即結了一班狐群狗黨,誣劾廷弼。

    廷弼聞知,大加歎息,便拜本辭職。

    朝旨允準,換了一個袁應泰來代廷弼。

     應泰是進士出身,曾升任巡撫,為人頗是精敏,但不是用兵能手。

    既到遼東,見廷弼待下甚嚴,他卻格外放寬,把舊制更張了好幾條。

    适值蒙古大饑,部民多入塞乞食,應泰撫慰饑民,令在部下當兵,居住遼沈二城。

    小不忍則亂大謀,為此一大失着,遼沈人民,又要遭劫了。

    婦人之仁,安可為将? 這滿洲太祖滅了葉赫,正愁沒法圖遼,得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