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納林布祿從寨後逃走,直馳至數十裡,不見滿洲軍,方教停住。
少頃,喘息已定,各部兵亦逐漸趨集,約略檢點,三停裡少了一停,自己部下,且喪失一半;正在垂頭喪氣,忽見一人踉跄奔入,正是科爾沁部統領明安,尚未行禮,即大哭道:“全部軍士都敗沒了,貴統領布塞聞已戰死了。
”納林布祿也忍不住垂淚道:“可惜可恨!不想努爾哈赤有這般厲害。
”曉得遲了。
旋與各部統領,商量和戰事宜,大衆怵于前創,都是贊成和議。
納林布祿無計可施,隻得遣使求和,彼此往來商議,約定和親,葉赫主的侄女,拟嫁與努爾哈赤的代善,西城統領布塞的遺女,即獻與努爾哈赤為妃,才算暫時了結。
陪了夫人又折兵。
努爾哈赤得勝班師,尚恨長白山下二部,結連葉赫,趁勢蠶食,把他滅亡。
前時擒住的布占泰,因他降順,給了他一個宗女,放他回國。
嗣後布占泰複被葉赫主煽惑,服從葉赫,葉赫主又故意出攻哈達,令哈達向滿洲借兵,唆使半路埋伏,殲滅滿軍。
誰知努爾哈赤已瞧破機關,暗率部兵,繞道至哈達城,混入城中,活擒了哈達部長孟格布祿。
葉赫主聞此計不成,遣使到明朝,令歸還哈達部長,努爾哈赤因明使相請,将孟格布祿子武爾古岱放還,武爾古岱從此歸服滿洲,努爾哈赤又收服了輝發部,并乘勢讨布占泰,攻入烏拉城。
布占泰逃至葉赫,努爾哈赤接還宗女,差人向葉赫索布占泰。
葉赫主不允,反把這許字滿洲的侄女,另嫁蒙古。
看官!你想這努爾哈赤,到此還肯忍耐嗎?此段看似瑣屑,卻是不能不叙。
隻是努爾哈赤想攻葉赫,偏這明朝屢次出來幫護,努爾哈赤就背了明朝,自己做了滿洲皇帝,比作建州衛都督,原強得多了,然不可謂非背明。
築造宮殿,建立年号,叫作天命元年,這正是明朝萬曆四十四年的事情。
前數回不點年号,此處因滿洲已建國稱帝,故大書特書。
自此以後,努爾哈赤就是清國太祖高皇帝,小子作書到此,也隻得稱他作滿洲太祖,把努爾哈赤四字,暫時擱起。
此後都說滿洲太祖,為醒目計,非貢谀也。
太祖有十多個兒子,第八子皇太極最聰穎,太祖便立他為太子。
還有二子,亦是非常骁勇,一名多爾衮,一名多铎,後來入關定鼎,全仗這二人做成,這且慢表。
單說滿洲太祖,自建國改元後,招兵添械,日事訓故,除黃紅藍白四旗外,加了鑲黃鑲紅鑲白鑲藍四旗,共成八旗,分作左右兩翼,準備了兩年有餘,銳意出發,他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滅葉赫,不如先攻明朝,遂于天命三年四月,擇日誓師,決意攻明。
命太子皇太極監國,自率二萬勁旅,到天壇祭天。
當由司禮各官,爇燭焚香,恭行三跪九叩首禮,讀祝官遂朗誦祝文道: 滿洲國主臣努爾哈赤謹昭告于皇天後土曰:“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恨一也;明雖起釁,我尚修好,設碑立誓,凡滿漢人等,無越疆圉,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故縱,殃及縱者。
讵明複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逾疆場,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甯使臣綱古裡方吉納,脅取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衆,耕田藝谷,明不容刈獲,遣兵驅逐,恨五也;邊外葉赫,獲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遺書诟詈,肆行淩侮,恨六也;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黨之,脅我還其國,已而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之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豈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于我國也?初扈倫諸國,合兵侵我,天厭扈倫啟釁,惟我是眷,今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恨七也。
欺淩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大恨之故,是以征之。
謹告。
” 誦畢,便望燎奠爵,外面已吹起角聲,催師出發。
太祖離了天壇,騎了駿馬,禦鞭一指,部衆齊行,一隊一隊的向西進發。
師行數日,由前隊報說,距明邊撫順城,隻二三十裡了。
太祖便紮住營帳,正拟遣将攻城,忽有一書生求見,自稱系明朝秀才;太祖喚入,見他狀貌魁奇,已有三分羨慕;及與他談論,語語中入心坎,不由得擊節歎賞;就賜他旁坐,問及姓氏裡居。
秀才道:“仆姓範名文程,字憲鬥,沈陽人氏。
清朝得國,都是漢人引導進來,範文程就是首魁。
太祖道:“我聞得中原宋朝,有個範文正公,名叫仲淹,是否秀才的遠祖?”文程答道:“是。
”太祖道:“我已到此,距撫順
少頃,喘息已定,各部兵亦逐漸趨集,約略檢點,三停裡少了一停,自己部下,且喪失一半;正在垂頭喪氣,忽見一人踉跄奔入,正是科爾沁部統領明安,尚未行禮,即大哭道:“全部軍士都敗沒了,貴統領布塞聞已戰死了。
”納林布祿也忍不住垂淚道:“可惜可恨!不想努爾哈赤有這般厲害。
”曉得遲了。
旋與各部統領,商量和戰事宜,大衆怵于前創,都是贊成和議。
納林布祿無計可施,隻得遣使求和,彼此往來商議,約定和親,葉赫主的侄女,拟嫁與努爾哈赤的代善,西城統領布塞的遺女,即獻與努爾哈赤為妃,才算暫時了結。
陪了夫人又折兵。
努爾哈赤得勝班師,尚恨長白山下二部,結連葉赫,趁勢蠶食,把他滅亡。
前時擒住的布占泰,因他降順,給了他一個宗女,放他回國。
嗣後布占泰複被葉赫主煽惑,服從葉赫,葉赫主又故意出攻哈達,令哈達向滿洲借兵,唆使半路埋伏,殲滅滿軍。
誰知努爾哈赤已瞧破機關,暗率部兵,繞道至哈達城,混入城中,活擒了哈達部長孟格布祿。
葉赫主聞此計不成,遣使到明朝,令歸還哈達部長,努爾哈赤因明使相請,将孟格布祿子武爾古岱放還,武爾古岱從此歸服滿洲,努爾哈赤又收服了輝發部,并乘勢讨布占泰,攻入烏拉城。
布占泰逃至葉赫,努爾哈赤接還宗女,差人向葉赫索布占泰。
葉赫主不允,反把這許字滿洲的侄女,另嫁蒙古。
看官!你想這努爾哈赤,到此還肯忍耐嗎?此段看似瑣屑,卻是不能不叙。
隻是努爾哈赤想攻葉赫,偏這明朝屢次出來幫護,努爾哈赤就背了明朝,自己做了滿洲皇帝,比作建州衛都督,原強得多了,然不可謂非背明。
築造宮殿,建立年号,叫作天命元年,這正是明朝萬曆四十四年的事情。
前數回不點年号,此處因滿洲已建國稱帝,故大書特書。
自此以後,努爾哈赤就是清國太祖高皇帝,小子作書到此,也隻得稱他作滿洲太祖,把努爾哈赤四字,暫時擱起。
此後都說滿洲太祖,為醒目計,非貢谀也。
太祖有十多個兒子,第八子皇太極最聰穎,太祖便立他為太子。
還有二子,亦是非常骁勇,一名多爾衮,一名多铎,後來入關定鼎,全仗這二人做成,這且慢表。
單說滿洲太祖,自建國改元後,招兵添械,日事訓故,除黃紅藍白四旗外,加了鑲黃鑲紅鑲白鑲藍四旗,共成八旗,分作左右兩翼,準備了兩年有餘,銳意出發,他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滅葉赫,不如先攻明朝,遂于天命三年四月,擇日誓師,決意攻明。
命太子皇太極監國,自率二萬勁旅,到天壇祭天。
當由司禮各官,爇燭焚香,恭行三跪九叩首禮,讀祝官遂朗誦祝文道: 滿洲國主臣努爾哈赤謹昭告于皇天後土曰:“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恨一也;明雖起釁,我尚修好,設碑立誓,凡滿漢人等,無越疆圉,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故縱,殃及縱者。
讵明複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逾疆場,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甯使臣綱古裡方吉納,脅取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衆,耕田藝谷,明不容刈獲,遣兵驅逐,恨五也;邊外葉赫,獲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遺書诟詈,肆行淩侮,恨六也;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黨之,脅我還其國,已而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之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豈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于我國也?初扈倫諸國,合兵侵我,天厭扈倫啟釁,惟我是眷,今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恨七也。
欺淩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大恨之故,是以征之。
謹告。
” 誦畢,便望燎奠爵,外面已吹起角聲,催師出發。
太祖離了天壇,騎了駿馬,禦鞭一指,部衆齊行,一隊一隊的向西進發。
師行數日,由前隊報說,距明邊撫順城,隻二三十裡了。
太祖便紮住營帳,正拟遣将攻城,忽有一書生求見,自稱系明朝秀才;太祖喚入,見他狀貌魁奇,已有三分羨慕;及與他談論,語語中入心坎,不由得擊節歎賞;就賜他旁坐,問及姓氏裡居。
秀才道:“仆姓範名文程,字憲鬥,沈陽人氏。
清朝得國,都是漢人引導進來,範文程就是首魁。
太祖道:“我聞得中原宋朝,有個範文正公,名叫仲淹,是否秀才的遠祖?”文程答道:“是。
”太祖道:“我已到此,距撫順